届高考语言基础知识教师权威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429308 上传时间:2022-12-16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168.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考语言基础知识教师权威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届高考语言基础知识教师权威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届高考语言基础知识教师权威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届高考语言基础知识教师权威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届高考语言基础知识教师权威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考语言基础知识教师权威版.docx

《届高考语言基础知识教师权威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考语言基础知识教师权威版.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考语言基础知识教师权威版.docx

届高考语言基础知识教师权威版

☆考点:

第二模块 语言文字运用☆

☆专题一语言基础知识☆

☆课型:

高考第一轮复习☆

☆课题:

第二讲正确使用熟语☆

2012——2013学年高三语文复习编号:

第7周编写人:

周小凯

编写时间2012年10月9日审核人:

王永生

审批人:

杨德亮班组

姓名组评师评

【使用说明】认真阅读本学案内容,完成自主学习部分。

【学习目标】1、了解考点,理解考纲。

2、掌握易混成语的意义。

3、熟练掌握成语的误用类型及运用技巧。

4、语言运用的表达能力。

【学习重点】掌握成语的误用类型,掌握成语的运用技巧。

【学习难点】1、熟练掌握成语的误用类型及运用方法。

2、提高解题能力。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注重积累。

【教学课时】本专题共9课时。

其中讲读课4节,练习课3节,讲评课2节。

【考纲精析】

复习目标:

1、理解《考试大纲》要求,把握命题规律。

2、掌握易混成语的意义。

3、熟练掌握成语的误用类型及运用技巧。

复习要点:

掌握成语的误用类型,掌握解题方法。

考点阐释:

一、考纲说明

2012年《考试大纲》要求:

正确使用熟语,能力等级为E,表达应用。

高考熟语(包括成语)考查的题型一般是判断句子中加点熟语运用的正确与否。

正确使用熟语意味能准确理解熟语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并能恰当运用。

试题往往将正误选项杂陈,这就需要具备结合特定语境辨析熟语的能力。

二、考点说明

熟语是固定词组的总和,它包括成语、谚语、俗语、格言、歇后语和惯用语。

从近几年各地考题来看,对熟语的考查,除了那些实用性强、流传性广的惯用语、歇后语、俗语外,重点还是常见成语的使用,难点在误解词义的成语和容易误解色彩与适用范围的成语等。

三、相关概念。

熟语是指在语言实践中长期使用,或在人民群众口头长期流传而约定俗成的,具有丰富的内容和精练的形式的固定短语。

⑴成语

成语最能体现熟语的两个特点,即结构的稳定性和意义的整体性,我们掌握或运用成语时一定要注意追本溯源,把握成语字面意义之外的整体意义,明确成语的使用范围、对象及褒贬色彩等,切忌望文生义、张冠李戴。

⑵谚语,也叫“俚语”“俗语”“俗话”,是人民群众口头流传的通俗而含义深刻的固定语句,表达了人们的经验和对自然、社会的认识,简练通俗,意思完整。

如“众人拾柴火焰高”、“早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等。

适当地运用谚语,能够增强表达效果。

⑶惯用语

惯用语是口语中短小定型的习惯用语。

如“吹牛皮、开后门、背黑锅、碰钉子、回老家、磨洋工、耍花招、跑龙套、吃大锅饭、打退堂鼓、钻牛角尖、不管三七二十一、狗嘴里吐不出象牙”等。

惯用语用法上是整体的,意义上是单一的,已从字面意义转化为较深刻的抽象意义,不能望文生义。

如“踢皮球”本指以脚踢球的运动方式,后喻指“不负责任地互相推来推去”。

⑷格言

格言是具有哲理的言简意赅的语句。

如“知识就是力量”、“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等。

⑸歇后语

歇后语由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是“引子”,后一部分是“注释”。

“引子”起辅助作用,类似谜面;“注释”近似谜底,表示歇后语的基本义;两部分之间有间歇,间歇之后的部分常常不明说出来,让人猜它的含义,所以叫歇后语。

根据前后两部分的构成情况,可分为两类:

①会意型。

如“大海里捞针——无处寻”、“飞蛾扑火——自取灭亡”、“万年松树,千年芭蕉——粗枝大叶”,前部分是一个比喻,后部分是对前部分的解释。

②谐音型。

如“腊月里的萝卜——冻(动)了心”、“旗杆上绑鸡毛――好大的掸(胆)子”、“上鞋不用锥子——针(真)好”,后部分借助音同或音近现象来表达意思。

歇后语形象生动、幽默风趣,使用时要注意场合,内容要健康。

高考回眸:

综合分析近年来全国各地高考试题,对于本考点的考查重点是成语,因此本节学案的重点是成语的误用类型和复习方法指导。

考查内容

试题中出现的成语除个别(2010年“遇人不淑”,2011年“白云苍狗”)较生僻外,绝大部分是报纸、杂志上经常出现的成语。

考查形式

以选择题为主,要求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判断成语的运用是否恰当。

【考点精析】

教学资源网

教学资源网

教学资源网

教学资源网

教学资源网

教学资源网

教学资源网

成语误用类型:

1、望文生义

望文生义,即只按照字面意思来理解成语的含义。

有些成语有古今两个意思,但在语言的发展变化过程中,它的本义已经不复存在,而只保留了它的引申义。

如“泼冷水”就不是说“把冷水泼出去”,而是指“挫伤人的积极性或让人清醒”。

再如“差强人意”、“不刊之论”、“首当其冲”、“望其项背”、“不足为训”、“文不加点”等都可能因望文生义而误。

命题者利用这一点故意望文生义错用成语,如不注意这一特点,考生就容易犯“舍本逐末”的错误。

如:

①冬天老年人要增加营养,也要适当运动,在户外锻炼时一定要量入为出,以步行为宜,时间最好选在傍晚,还要注意保暖,防止着凉。

②有段时间,沪深股市指数波动非常大,有时一天上涨几百点,有时一天下跌几百点,涨跌幅度之大令人叹为观止。

【解析】①句中成语“量入为出”使用不恰当,犯了望文生义的错误。

“量入为出”这个成语的意思是“根据收入的多少来定开支的限度”,“入”和“出”是指“收入”和“支出”,不是“在家”和“出门”。

②句中叹为观止是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极点,而不是感叹的意思。

2、张冠李戴

每个成语的使用都有其适用的对象,如果在使用时不分对象,就会张冠李戴,闹出笑话。

有些成语是有固定的使用范围,如果不顾成语使用的对象和使用范围就乱用成语,就很容易造成“牛头不对马嘴”的后果。

如:

“会议期间,农科院等单位在会场外摆出了鲜花盆景销售摊。

休息时,摊前车水马龙,产品供不应求。

【解析】“车水马龙”是说人车往来不绝或形容繁华的情景。

与人们争着购买鲜花这个对象不合。

如:

①美国博物馆的收费可谓各尽所能:

有的一部分收费,有的分时段收费,还有的是否交费、交费多少由参观者自行决定。

②时间真如行云流水,申奥成功的情景仿佛就在昨天,转眼间,举世瞩目的北京奥运会距离我们已经不到一百天了。

③漫步万盛石林景区,石林、溶洞、飞瀑显露出鬼斧神工的魅力,浓郁淳朴的苗家风情及丰姿绰约的民族歌舞增添了人文情趣。

④微笑像和煦的春风,微笑像温暖的阳光,它蕴涵着一种神奇的力量,可以使人世间所有的烦恼都焕然冰释。

⑤中国高等教育用不到十年的时间实现了从精英教育到大众教育的跨越,但大发展过程中,难免会泥沙俱下,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能否换为鱼龙混杂)

⑥听到这个噩耗,老人家瘫坐在地上号啕痛哭,双手也情不自禁地颤抖起来。

【解析】①项犯了张冠李戴的毛病,“各尽所能”意思是“各人尽自己的能力去做”,主语应该是人,而不能是“博物馆的收费”。

②句中行云流水是比喻自然不拘执,对象多指文章、歌唱等,而不能是时间。

③丰姿绰约:

形容女子姿态柔美的样子,而不能说歌舞。

④“焕然冰释”比喻疑虑,误会等一下子完全消除,而不能说烦恼。

⑤泥沙俱下:

泥土和沙子一起随河水流下来,比喻人或事物不论好坏都一齐显现出来;鱼龙混杂:

鱼和龙混合搀杂在一起。

比喻坏人和好人或凡人与圣人混成一起,好坏难分,只能用于人。

⑥号啕痛哭:

感情激动得不能控制住自己,强调完全被某种感情所支配。

对象只能是人。

3、搭配不当

一个词语依据某种语法关系,往往有较固定的搭配方式,使用时要注意其与整个句子前后的语法关系是否搭配。

如果忽视这一点就会造成语法功能混乱。

有的成语使用也有其特定规则,比如说修饰语与中心词不搭配,动词与宾语不搭配,有的本身就不能带宾语等等。

如:

他往四周一看,发现满山遍野的怪石,于是心中就有了出奇制胜敌军的诡计。

【解析】不恰当。

“出奇制胜”虽可作谓语,但其后不能带宾语。

成语用在此处显然不当。

【特别提示】有些成语常用于否定句或疑问句中,而很少或不能用于其他句式。

例如“望其项背”就不能用于肯定句中,其他的成语如“善罢甘休”“同日而语”“无时无刻”“一概而论”“等量齐观”等也一样。

4、褒贬误用

成语从感情色彩上可分为褒义、中性、贬义三种类型。

在使用过程中,必须辨明褒贬,否则就容易造成贬词褒用或褒词贬用的错误。

如“无微不至”与“无所不至”,仅一字之差,感情色彩却截然不同。

命题者却故意贬词褒用,或褒词贬用,要注意辨析。

如:

①为了不让下一代输在起跑线上,年轻的父母纷纷送孩子去练钢琴,学围棋.上英语兴趣班.真是费尽心思,无所不为。

②最近,浙江手机上网资费全面下调,广大用户对此额手称庆。

专家预测,未来通过手机收看体育赛事或许会成为一种潮流。

(能否换为弹冠相庆)

【解析】①项“无所不为”意为没有什么不干的,指什么坏事都干,贬义词。

用来形容年轻的父母费尽心思地送孩子学钢琴、围棋、英语,感情色彩不对。

②额手称庆:

把手举到额头上,称说庆幸得很。

形容人们在忧困中获得喜讯时高兴和喜悦的神态;弹冠相庆:

弹冠—掸去帽子上的尘土,将要入仕做官。

庆—贺喜,指即将做官而相互庆贺。

多用于贬义。

5、轻重失当

有的成语适用范围有大小,词义有轻重,这就要求我们善于根据特定的语言环境,选用范围大小或词义轻重适度的成语,以避免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重词轻用或轻词重用等错误。

如:

①考前每个考生都应好好复习,否则,上了考场万一有个三长两短,就会影响正常水平的发挥。

②刚一起跑,夏丰就摔倒了,他爬起来奋力追赶,离终点20米时终于成为后起之秀,夺得3000米比赛的第一名。

【解析】①“三长两短”指意外的灾祸或事故,特指人的死亡,词义很重。

用在“考生”身上犯了“重词轻用”的错误。

②“后起之秀”指后来出现或新成长起来的优秀人物,这是“大词小用”。

6、谦敬错位

有些成语是谦辞,只能对己;有些成语是敬辞,应该对人。

如果辨别不准,就会导致谦敬错位,主客混乱。

如:

老李从小就养成了勤学好问的良好习惯.遇到问题,总是不耻下问,及时向同事、亲朋好友甚至左邻右舍请教。

【解析】“不耻下问”意为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知识比自己少的人请教为可耻。

而句中说的是老李向同事、亲朋好友甚至左邻右舍请教,不存在地位高低、知识多少的问题,谦敬色彩不当。

7、自相矛盾

有些成语从意义上看似乎符合句意,没有错误,但从逻辑事理的角度推敲则存在问题,主要表现为前后矛盾。

如:

“拖拉机司机急于赶路,不走公路,另辟蹊径,沿着江边小道行驶,不料驾驶失控,出了车祸。

【解析】“另辟蹊径”原意是另外开辟一条路,即比喻另创一种风格或方法。

这里如用原意,与“沿着江边小道”相矛盾。

如果不注意成语的意义和整个句子语义的比照,也极有可能使成语的意义和句子的语义矛盾。

如:

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安土重迁的观念越来越深人人心、即使富庶地区的人们也乐意告别家乡,外出闯荡一番。

【解析】“安土重迁”意为留恋故土,不肯轻易的迁移。

而该句说的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乐意告别家乡,词义与句义完全相反。

8、形近混淆

有些成语与其他成语由于读音、字形相近或具有某些共同的语素,在使用上极可能混淆。

如:

眼下,报刊发行大战硝烟渐起,有些报纸为了招徕读者而故意编造一些骇人听闻的消息,其结果却往往弄巧成拙。

【解析】骇人听闻意思是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多指社会上发生的坏事)。

“骇人听闻”应改为“耸人听闻”。

9、重复累赘

主要表现在,成语的部分意思与句中的某个词意义重复,造成成分赘余。

如:

“您刚刚乔迁新居,房间宽敞明亮,只是摆设略显单调,建议您挂幅油画,一定会使居室蓬荜生辉。

【解析】“居室”与“蓬荜”意义重复累赘,因为“蓬荜”是“蓬门荜户”的省略。

10、不合语境

成语有其特定的含义,成语的使用恰当与否,关键是看其是否符合语句表意的需要。

如果与所在的语境不能协调,使用就是不恰当的。

成语是在具体语言环境中使用的,这就必须与所在的语境保持协调一致,否则就会犯不合语境的毛病。

如:

“他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大人喜欢孩子,孩子也喜欢大人,一家三口,相濡以沫。

【解析】“相濡以沫”用于困难环境中相互救助,而句中所给的环境却洋溢着幸福气氛,与语境不相吻合。

①英勇而机智的荆轲,筹划了一个有始有终的行动方案,为了吸引秦王赢政上钩,就必须砍下樊於期的头颅,作为晋见时奉献的礼品。

②海滨公园是附近居民喜爱的运动场所,在花海中无论是散步、慢跑还是骑车锻炼都令人神气十足。

③环境专家试图用向湖里放鱼的方法治理湖水污染,因为这里的渔业资源已经到了竭泽而渔的地步。

④牡丹居社区餐厅明天将开始营业,消息传出。

社区居民口耳相传。

以前他们到最近的餐厅都要步行半个多小时,现在出门走几步就能吃上饭了。

⑤热情的张阿姨听说小王是自己女儿的朋友,便拉着小王的手全神贯注地跟她拉起了家常,一直聊到深夜,害得小王都没赶上末班车。

【解析】①有始有终:

指人做事能坚持到底,与“行动方案”搭配不当。

②中“神气十足”形容摆出一副自以为高人一等而了不起的样子。

带有傲慢的神气,而语境是“神定气闲”。

③“竭泽而渔”比喻取之不留余地,只图眼前利益,不作长远打算,而语句意思是说渔业资源已到了十分危险的地步。

④“口耳相传”口说耳听地往下传授,指口头传授,而语句是说消息的传播。

⑤全神贯注:

精神高度集中,只能用于工作学习等方面。

【方法指津】

成语,凝练精辟、生动形象,虽历经沧桑岁月沿用至今,却依旧文采熠熠,闪烁着灼人的光辉。

因此,它是数年来高考语文试卷上一道“永恒的风景”,亦是检测数百万考生词语运用能力的一道“上佳题型”。

纵观高考成语题的题型特点,审视其命题规律,我们发现,该类题的做法有以下几种:

1.成分添加法

 在某些成语上添加某些成分,有助于我们理解它的正确含义,尤其是那些不易让人明白,甚至让人误解、误用的成语。

如:

不可理喻——“不可(以)理喻(之)”,可避免把它当作“不可思议”来使用。

 2.由点及面法

 一些成语,只要掌握了其中关键字的正确意思,整个成语的意思也就一清二楚了。

这里所说的“点”,就是成语中的关键字眼,“面”,即整个成语。

如:

文不加点——关键字:

“点”。

其含义:

“涂上一点,表示删去”。

而非“标点”。

成语的含义:

形容写文章很快,不用涂改就能写成。

 3.对应推断法

有些成语可以根据其中一个比较常用、语意较为清楚的词来推断对应词的含义。

这种方法适合并列结构且在词语上有对应关系的成语。

可同义或近义“顺推”,如:

戮力同心——同:

共同→戮:

合、同;茹毛饮血——饮:

喝→茹:

吃;求全责备——求:

要求→责:

要求。

 也可反义“反推”,如:

党同伐异——伐:

攻击→党:

偏袒;夙兴夜寐——夜:

晚→夙:

早;好逸恶劳——劳:

劳动→逸:

安乐;否极泰来——泰:

好运气→否:

坏运气。

 4.据音定义法

 成语中有大量多音多义词字,在理解这类成语时,只要我们弄清它们正确的读音,然后再根据读音去判断它的含义,往往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

如:

久假不归的“假”读jiǎ,借用,而非jià,放假;无声无臭的“臭”读xiū,气味,而非chòu,臭味等。

 5.语法分析法

 借助结构关系理解,如:

(身)体(力)行,据此可以明确“身体”是偏正结构而非并列结构,“身”的正确义项:

“亲身、亲自”。

安土(重)迁,“重迁”是偏正结构,并非动宾结构“重视搬迁”的意思(重:

不轻易,不轻率)。

借助意义关系理解,如:

耳熟/能详(因果关系)——(因为)听的次数多,(所以)熟悉得能详尽地说出来。

投鼠/忌器(转折关系)——(虽然)想打老鼠(但)又怕打坏它旁边的器物。

比喻想打击坏人而又有所顾忌。

【答题技巧】

1、善于避生就熟,巧用排除解题。

高考语文的词语运用题每年都可能考查到较为生僻的成语。

考生在做题时应该善于避生就熟,巧用排除法作答。

一般来说,四个选项中有两个是容易排除的,辨析另外两个时就要避开生僻的熟语。

2、词不离句,当为准则。

作答时,考生应该坚持“词不离句”的原则,着重结合语境来分析,既要考虑成语的基本义,也要结合上下文考虑其感情色彩、范围大小、词义轻重和与上下文的搭配等。

3、抓要点。

面对一道成语试题,我们如何作出迅速而准确的判断和选择?

注意抓住下面的八个要点,你就会拥有一双火眼金睛:

(1)成语词义。

成语的意义具有整体性,而且意蕴是约定俗成的,大多都有一定的典故。

正因如此,我们在审读选项时,要特别留心个别关键语素的意义,看是否因此而望文生义或断章取义。

如“付之一笑”的意思是“对人或事不计较、不介意”,其中的“笑”与“笑容可掬”中的“笑”的意思是不一样的。

(2)使用语境。

具体的语言环境对所用的成语有着特定的约束作用,如果不加理睬,就会出现与语境矛盾或重复等不协调的情况。

(3)适用对象。

有些成语有特定的使用对象,或只能用于某类人,或只能用于某物或某事,或只能用于某种情境。

把握不准,就会张冠李戴,造成误用。

(4)感情色彩。

成语的“色彩”包括语体色彩(口语和书面语)和感情色彩(褒义、贬义和中性词)两类。

使用时应当加以区别,否则会导致误用。

比如“骇人听闻”和“耸人听闻”,两个成语一字之差,且两者都有“听了使人震惊”的意思,但“耸人听闻”指“故意说夸大或惊奇的话,使人震惊”,从消息发布者的方面来说,贬义较浓;而“骇人听闻”指“(已经发生的坏事)使人听了非常吃惊”,从消息发布者的方面来说,不含贬义。

(5)学习语法规则,注意词语搭配。

例如,有的熟语的陈述对象只能是人,不能是事物,如“巧夺天工”等;有的熟语前面不能加数量词,如“芸芸众生”“莘莘学子”等;有的熟语后面不能带宾语,如“漠不关心”等。

(6)语气态度。

有些成语有谦敬之分,由此而产生语气和态度上的差别:

谦辞只能用于自己,敬辞只能用于对方。

一旦遇到,应注意辨别。

(7)特定用法。

有些成语随着语言的演变,形成了固定的常用义,但本义也没有完全废除,只是使用较少。

判别时应加以考虑。

还有一些成语使用时有特定的句式限制,判别时也要注意是否符合要求。

(8)轻重程度。

有些成语在表情达意上有轻重之分,这就要求根据特定的语境选用词义轻重适度的成语,以避免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

如果不加提防,就会掉入陷阱。

成语附录

一易用错成语379例

1.哀而不伤:

悲哀而不过分。

多形容诗歌、音乐等具中和之美。

并非悲哀而不伤心。

2.哀兵必胜:

遭受压迫而悲愤地奋起反抗的军队必定胜利。

“哀兵”不能误解为哀丧的军队。

3.爱屋及乌:

因为爱那个人,而连带爱护停留在他屋上的乌鸦。

比喻因爱一个人而连带喜爱跟他有关的人或物。

4.爱莫能助:

虽然同情但无力帮助。

(正:

同情;误:

喜爱)

5.安土重迁,并非看重迁移的意思,而是形容恋乡土,不愿轻易迁移到外地。

“重”在这里解释为“难”.在家乡住惯了,不愿轻易迁移。

形容留恋故土。

6.安危相易:

平安与危难可以互相转化。

易:

变换。

7.安时处顺:

安于常分,顺其自然,形容满足于现状。

8.按部就班:

按照一定的条理,遵循一定的程序。

9.白驹过隙:

白驹:

原指骏马,后比喻日影。

比喻时间过得很快,就像骏马在细小的缝隙前

10.百身何赎:

意思是白死一百次,也换不过来。

后来表示对死者极其沉痛的悼念。

赎:

抵偿。

11.百年树人:

培养人才是长远之计,需要付出艰辛。

(正:

培育;误:

树木)

12.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不满足于现有成就.继续努力,以取得更好成绩。

百尺竿头:

百尺高的竿子,佛教比喻道行修养的极高境界。

13.稗官野史:

稗官:

古代的小官;野史:

古代私家编撰的史书。

指记载轶闻琐事的作品。

14.坂上走丸:

坂,山坡。

走:

快跑,像在斜坡上滚弹丸一样,快地往下。

形容事情发展很快。

15.鲍鱼之肆:

卖咸鱼的铺子。

比喻恶劣的环境。

鲍鱼:

咸鱼;肆:

店铺。

16.暴殄天物:

原指残害灭绝天生自然资源。

暴:

损害。

殄:

绝。

17.暴虎冯(ping)河:

赤手空拳打老虎,没有渡船要过河。

比喻有勇无谋,冒险行事。

暴:

徒手搏斗。

冯河:

涉水过河。

18.毕其功于一役:

毕:

尽,完成。

一次战役就完全成功或一下子把几项任务都做完。

19.筚路蓝缕:

驾着柴车,穿着破衣服,去开辟山林。

形容事业的艰辛。

筚路:

柴车。

蓝缕:

破旧的衣服。

20.表里山河:

内有高山,外有大河。

形容地势险要。

21.别无长物:

表面上看起来是别无特长,其实是指再没有别的东西,形容除此之外空无所有。

22.别开生面:

另外开创新的局面或创造新的格局。

生面:

新的格局。

23.博闻强识:

见闻广博记忆力强。

(正:

记忆;误:

认识)

24.不知所云:

指说话人说得不好,而非听者不理解。

25.不以为意:

不放在心上。

26.不敢旁骛:

不敢再来求别的.形容注意力集中于一点.

27.不分轩轾;车前高后低叫轩,前低后高叫轾.比喻不分高低优劣。

28.不可理喻:

不能够用道理使之明白。

形容愚昧或态度蛮横,不讲道理。

(正:

使明白;误:

作比喻)

29.不谋而合:

没有事先商量而彼此见解或行动完全一致。

本词与“不约而同”区别开来,“不约而同”也有不事先商量而彼此见解或行动一致的意思,但“不约而同”只能做状语不能做谓语。

30.不耻下问:

不可用于比自己高明的人。

31.不瘟不火:

指表演既不沉闷也不过火。

常被人用来表示商品销售不够火爆,且写作“不温不火”,真是不伦不类。

32.不经之谈:

荒诞无稽的话。

(正:

正常;误:

经常)

33.不亦乐乎:

不也很快乐吗?

常用来表示达到极点的意思。

34.不可开交:

无法摆脱或结束。

前面加“忙得”“打得”等。

35.不可理喻;不是不值得让人搭理,而是不能够用道理来使他明白,形容态度蛮横,不讲道理.

36.不可终日:

形容形势危急或心中惶恐。

37.不可向迩:

不能接近。

38.不可理喻:

不能用道理使之明白,形容愚昧或蛮横。

39.不可思议:

不可想象,不能理解,强调神秘奥妙。

40.不胫而走:

消息传得很快。

表示东西丢失用“不翼而飞”。

41.不刊之论:

刊:

删改,修订。

不可删改或修订的言论。

形容文章或言论的精当,无懈可击。

容易误用为贬义。

42.不易之论:

很容易让人理解为不易理解的言论,实为内容正确,不可更改的言论。

43.不稂不莠;稂,狼尾草:

莠,狗尾草.比喻人不成材,没有出息.作贬义。

44.不虞之事:

事先没有预料到的事情。

不虞:

出乎意料。

45.不一而足:

原指不是一件事就可以满足的,后指同类的事物或情况很多,不止一件或是不止出现一次。

46.不肖子孙:

指不能继承先辈事业或遗志的人。

不肖:

不像其先辈。

47.不速之客:

不请自来的客人。

速:

邀请。

48.不情之请:

不合情理的请求,用作谦词。

49.不孚众望:

没有使群众信服。

孚:

使人信服。

贬义。

50.不法常可:

不盲目效法因袭历来所认可的事。

常可:

永久认可的道理和成规。

51.不齿于人类:

不能列入人类。

意思是不能算人。

齿:

排列、并列。

52.不谋而合;没有事先商量而彼此见解或行动完全一致。

易混“不约而同”,只做状语不做谓语.

53.不逞之徒:

指心怀不满而胡作非为的人。

不逞:

不得志,不如意。

54.不足为训:

并非不值得作为教训,而是不值得作为遵循或仿效的法则。

55.不可理喻:

不能用道理使之明白,形容态度蛮横或愚昧无知。

容易误解为不可理解。

56.不以为然:

不认为是对的。

(正:

对;误:

这样)

57.不负众望:

没辜负大家的期望,褒义。

58.不学无术:

既没有学问,又没有能力。

(正:

学问;误:

学习)

59.不速之客:

没有邀请而门己来的客人。

(正:

邀请;误:

迅速)

60.不可收拾:

无可挽救,不可救药。

常有人在“一发而不可收”这句惯用语后加一“拾”字,变褒为贬。

61.不期而遇:

事先没有约定却意外地遇上了。

(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