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小金刚系列河北省石家庄市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题附答案可编辑精品.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428747 上传时间:2022-12-1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08.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物理小金刚系列河北省石家庄市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题附答案可编辑精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中物理小金刚系列河北省石家庄市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题附答案可编辑精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中物理小金刚系列河北省石家庄市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题附答案可编辑精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中物理小金刚系列河北省石家庄市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题附答案可编辑精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中物理小金刚系列河北省石家庄市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题附答案可编辑精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物理小金刚系列河北省石家庄市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题附答案可编辑精品.docx

《高中物理小金刚系列河北省石家庄市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题附答案可编辑精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物理小金刚系列河北省石家庄市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题附答案可编辑精品.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物理小金刚系列河北省石家庄市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题附答案可编辑精品.docx

高中物理小金刚系列河北省石家庄市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题附答案可编辑精品

河北省石家庄市2017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

生物试题

一、选择题

1.ATP是细胞中直接提供能源的物质。

下列关于ATP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吸能反应与ATP中高能磷酸键的断裂相联系

B.ATP中的A表示腺嘌呤

C.人体成熟的红细胞中缺乏线粒体,不能合成ATP

D.ATP彻底水解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

【答案】A

【解析】ATP水解产生能量才能为吸能反应提供能量,所以吸能反应与ATP中高能磷酸键的断裂相联系,A正确;ATP中的A表示腺苷,是由腺嘌呤与核糖组成的,B错误;人体成熟的红细胞中缺乏线粒体,不能通过有氧呼吸合成ATP,但是可以通过无氧呼吸合成ATP,C错误;ATP彻底水解的产物是磷酸、腺嘌呤与核糖,D错误。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ATP的结构与合成场所以及ATP和ADP之间的相互转化,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ATP的结构与来源以及ATP与ADP相互转化的过程。

2.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制作洋葱根尖有丝分裂装片的步骤为解离、漂洗、染色和制片

B.调查太平河鲤鱼的种群密度时,可采用记名计算法

C.健那绿染液使线粒体呈现蓝绿色,此染色法可用来判断上皮细胞是否死亡

D.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时,应将吡罗红和甲基绿混合后使用

【答案】B

【解析】观察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需要制作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装片,制作装片的步骤为:

解离→漂洗→染色→制片,最后再用显微镜观察,A正确;对于调查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生物的种群密度,用标志重捕法,而记名计算法是丰富度的统计方法,B错误;健那绿染液是将活细胞中线粒体染色的专一性染料,可以使活细胞中的线粒体呈现蓝绿色,此染色法可用来判断上皮细胞是否死亡,C正确;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时,应将吡罗红和甲基绿混合后使用,D正确。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观察DNA与RNA在细胞中的分布、观察线粒体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题意、解决问题的能力,涉及到的实验比较多,综合性较强。

3.下图是某类生物的结构模式图。

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②是由一条环状DNA和蛋白质组成的结构

B.该类生物的细胞增殖方式为无丝分裂

C.该类生物不能作为生态系统的生产者和消费者

D.①是该类生物唯一具有的细胞器

【答案】D

【解析】据图判断,该生物无成形的细胞核,因此是原核生物,②是原核生物的拟核,由环状DNA组成,不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A错误;原核生物的细胞分裂方式为二分裂,而不是无丝分裂,B错误;原核生物可以作为生态系统的生产者,例如蓝藻,也可以是消费者与分解者,C错误;原核生物只有①(核糖体)一种无膜结构的细胞器,D正确。

4.艾滋病(AIDS)是由HIV引起的免疫缺陷病。

截止到2016年5月,我国累计报告艾滋病患者和感染者共81万多例,预防艾滋病迫在眉睫。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艾滋病患者容易发生恶性肿瘤,说明免疫系统具有防卫功能

B.HIV只能引发机体产生细胞免疫,所以患者体内无HIV抗体

C.健康人与艾滋病患者握手、拥抱、共同进餐都不会感染艾滋病

D.艾滋病可以通过母婴途径传给后代,属于一种遗传病

【答案】C

【解析】艾滋病患者易患发生恶性肿瘤,是因为免疫系统防卫功能或监控、清除功能较低,A错误;侵入到人体内的病毒往往先通过体液免疫过程阻止病毒的传播,再通过细胞免疫过程予以消灭,因此HIV侵入机体后会产生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过程,患者会产生抵抗HIV的抗体,B错误;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包括:

血液传播、性传播、母婴传播,因此健康人与艾滋病患者握手、拥抱、共同进餐都不会感染艾滋病,C正确;艾滋病是一种血液传染病,而不是遗传病,D错误。

【点睛】本题结合艾滋病病毒的生命活动特点及传播途径,考查了与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的相关知识,解答本题需要学生掌握以下知识点:

艾滋病是因为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后导致的免疫缺陷病。

HIV是一种逆转录病毒,主要攻击和破坏的靶细胞为T淋巴细胞,随着T淋巴细胞的大量死亡,导致人体免疫力降低,病人大多死于其他病原微生物的感染或恶性肿瘤,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有:

性接触传播、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等。

5.下列有关玉米(2n=20)减数分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四分体时期若发生交叉互换,一定会导致基因重组

B.减Ⅱ过程中发生染色单体的分离,使染色体数目减半

C.减数分裂形成的配子中有10种形态、功能不同的染色体

D.减Ⅰ前的间期由于DNA复制,染色体数目加倍

【答案】C

【解析】若该生物体是纯合子,则四分体时期发生的交叉互换不会导致基因重组,A错误;减Ⅰ过程中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使染色体数目减半,B错误;玉米体细胞含有2个染色体组,且每个染色体组含有10条染色体,则其减数分裂形成的配子中有一个染色体组,包括10种形态、功能不同的染色体,C正确;减Ⅰ前的间期由于DNA复制,DNA数目加倍,但染色体数目不变,D错误。

6.下图为某一区域M、N两个物种种群的资源利用曲线,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b越大表明生物适应环境的能力越弱

B.M、N两个种群之间相互影响,共同进化

C.d越大,M、N种群增长的环境阻力越大

D.该曲线表明M、N之间存在竞争关系

【答案】A

【解析】b越大说明生物摄取的食物种类越多,表明该生物适应环境的能力越强,A错误;M、N两个种群之间相互影响,共同进化,B正确;d越大说明M、N两种生物摄取食物的种类重叠越多,表明M与N的竞争越激烈,其增长的环境阻力越大,C正确;根据曲线图分析,M、N两种生物摄取食物的种类有重叠,则存在竞争关系,D正确。

二、非选择题

7.淀粉和蔗糖是光合作用的两种主要终产物。

下图是马铃薯光合作用产物的形成及运输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卡尔文循环与光反应产生的NADPH和ATP密切相关,这两种物质是在图中_______(填“①”或“②”)阶段被利用,该过程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叶绿体内,磷酸丙糖形成后,如继续参与卡尔文循环,则会形成_______________。

(3)研究发现,蔗糖进入韧皮部细胞的过程可被呼吸抑制剂抑制。

这一结果表明,蔗糖进入韧皮部可能是___________(填“顺”或“逆”)浓度梯度,该跨膜过程所必需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

(4)马铃薯下侧叶片合成的有机物主要运向块茎贮藏。

若摘除一部分块茎,叶肉细胞液泡中的蔗糖含量会____________;继续培养一段时间后,下侧叶片的光合速率会___________(填“上升”、“不变”或“下降”),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②

(2).C3的还原(3).C5(4).逆(5).载体和能量(6).增加(7).下降(8).光合产物(蔗糖)积累,抑制了光合作用(卡尔文循环)的进行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光合作用过程及其影响因素的相关知识,主要考查学生能从图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运用所学知识,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做出解释的能力。

据图可知,①是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的CO2的固定阶段,②是暗反应中的C3的还原阶段。

从图中可以看出,暗反应在叶绿体基质中进行,其产物磷酸丙糖可以在叶绿体基质中合成淀粉,也可以被运出叶绿体,在叶肉细胞中的细胞质基质中合成蔗糖,蔗糖可以进入液泡暂时储存起来;蔗糖也可以通过韧皮部被运至茎块细胞,在茎块细胞内合成淀粉。

(1)光反应的产物NADPH和ATP参与卡尔文循环(暗反应)中三碳化合物的还原过程,即图中的②。

(2)据图可知,磷酸丙糖可以转变成其它物质,也可以继续参与卡尔文循环,如果继续参与卡尔文循环,则会形成C5。

(3)蔗糖进入韧皮部细胞的过程可被呼吸抑制剂抑制,说明其进入韧皮部的方式可能是主动运输,主动运输这种运输方式的特点是逆浓度梯度运输,并且需要载体和能量。

(4)据图可知,叶肉细胞合成蔗糖后,一部分进入液泡储存起来,另一部分通过韧皮部进入块茎细胞合成淀粉储存起来,若摘除一部分块茎,则蔗糖会全部进入液泡,因此叶肉细胞液泡中的蔗糖含量会增加。

继续培养一段时间后,下侧叶片的光合速率会下降,原因是光合产物(蔗糖)积累,抑制了光合作用(卡尔文循环)的进行。

8.为了探究血压的调节过程,研究人员剥离出家兔的主动脉神经,给予一定强度的刺激;测得其血压明显下降;停止刺激,待血压恢复正常后,将一定浓度的肾上腺素从静脉注入,测得血压升高。

请分析回答以下相关问题。

(1)实验结果表明家兔血压的调节方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2)静脉注射去甲肾上腺素也可使血压升高,可见,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在调节血压方面有______作用。

与刺激主动脉神经相比,注入肾上腺素降低血压所需的时间应较__________(填“长”或“短”)。

(3)将主动脉神经剪断,待血压恢复正常后,刺激断口的远中枢端,家兔的血压无明显变化;刺激断口的近中枢端,家兔的血压__________。

此实验结果表明该神经属于反射弧中的_______神经。

该过程_______(填“属于”或“不属于”)反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神经、体液调节

(2).协同(3).长(4).下降(或有变化)(5).传入(6).不属于(7).这个过程没有完整的反射弧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以家兔的血压变化为例考查了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以及二者的区别与联系。

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血压的调节是一个神经、体液调节的过程。

体液调节是指激素等化学物质(除激素以外,还有其他调节因子,如CO2等)通过体液传送的方式对生命活动进行调节。

 神经调节是指在神经系统的直接参与下所实现的生理功能调节过程,是人体最重要的调节方式。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必需经过完整的反射弧才能实现。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1)据题意“给予家兔的主动脉一定强度的刺激,其血压明显下降,待血压恢复正常后,将一定浓度的肾上腺素从静脉注入,测得血压升高”可知家兔血压的调节方式为神经、体液调节。

(2)去甲肾上腺素与肾上腺素都可以可使家兔血压升高,因此二者在调节血压方面有协同作用,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区别之一是体液调节作用时间比较长,而神经调节作用时间较短。

(3)刺激断口的远中枢端,家兔的血压无明显变化,说明神经冲动不能经过神经中枢传到效应器,该神经属于反射弧中的传入神经,刺激断口的近中枢端,由于神经冲动可以通过神经中枢传到效应器,家兔的血压会发生变化,但是由于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该过程不属于反射。

9.家蚕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雌蚕性染色体组成为ZW,雄蚕为ZZ。

已知野生型家蚕幼虫体色正常,突变型幼虫体色油质透明。

现有人利用野生型(纯合子)家蚕和突变型家蚕雌雄个体若干,进行了如下杂交实验。

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回答:

(1)F1的后代中,同时出现体色正常幼蚕和油质透明幼蚕的现象叫做_____________。

(2)分析F2的表现型及比例可知,雌性个体体内的________染色体上应含有控制幼蚕体色的基因,其同源染色体上是否含有控制该性状的等位基因呢?

实验者对此提出了假说,并依据假说进行了演绎推理。

其推理如下:

纯合体色正常(♀)×油质透明(♂)→体色正常(♂):

体色正常(♀)=1:

1

①实验者提出的假说是_________________。

②实验者随后进行了验证实验,实验结果并没有支持其假说。

验证实验的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

(3)家蚕的黑色卵(B)和白色卵(b)与上述基因独立遗传。

光电自动选卵机可以杀死黑色卵;雄蚕比雌蚕体质强、出丝率高,科学家运用现代生物技术将含有黑色卵基因(B)的片段转移到________染色体上,再经光电自动选卵机处理后,获得的子代几乎全部为雄性。

改造后的卵发生了____________变异。

【答案】

(1).性状分离

(2).Z(3).W上含有它的等位基因(4).子代幼蚕中雌蚕全为油脂透明,雄蚕全为体色正常(5).W(6).染色体(结构)

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

(1)F1的后代中,同时出现体色正常幼蚕和油质透明幼蚕的现象叫做性状分离。

(2)分析F2的表现型及比例可知,雌性个体体内的W染色体上应含有控制幼蚕体色的基因。

①实验者提出的假说是W上含有它的等位基因。

②因为实验结果并没有支持其假说,即W染色体上没有控制该性状的等位基因,则纯合体正常雌性(ZTW)×油质透明雄性(ZtZt)→体色正常雄性(ZTZt):

油质透明雌性(ZtW)=1:

1,即子代幼蚕中雌蚕全为油脂透明,雄蚕全为体色正常。

(3)根据题意分析科学家运用现代生物技术将含有黑色卵基因(B)的片段转移(易位)到W染色体上,属于生物变异中的染色体结构的变异。

这样可以借助光电自动选卵机将后代中黑色的卵(WB)杀死,由于雄性动物体内无W染色体,且黑色的卵(WB)被杀死,因此获得的子代几乎全部为雄性。

10.在我国的新疆地区,有广袤的草原牧场。

为保持牧场的可持续发展,政府部门根据草地类型规定载畜量以实现合理放牧。

为了有效避免牧场被风沙侵蚀,增加牧草产量,政府组织牧民在牧场周围种植杉树、柽柳等植物,营造防护林带。

请回答下列有关某草原牧场的问题:

(1)生态学上用于区分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是_______________。

(2)观察发现,防护林带中有些杉树彼此能相互授粉,但不能形成可育后代,说明这些杉树_______(填“是”或“不是”)一个物种,它们之间存在________________。

(3)该牧场不同地段植物的种类、数量有一定差异,这体现了群落具有__________结构,这种结构常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分布特点。

(4)合理放牧可以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_________;同时可避免出现一种或少数几种生物占绝对优势的局面,有利于增加该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稳定性。

【答案】

(1).物种组成(或物种丰富度)

(2).不是(3).生殖隔离(4).水平(5).镶嵌(6).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7).抵抗力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了生态系统物种组成、群落的结构、能量流动等方面的知识。

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析、推理做出合理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1)不同群落的物种组成不同,所以群落的物种组成(或物种丰富度)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2)不同物种之间一般是不能相互交配的,即使交配成功,也不能产生可育后代,这种现象叫做生殖隔离。

防护林带中有些杉树彼此能相互授粉,但不能形成可育后代,说明这些杉树不是一个物种,它们之间存在生殖隔离。

(3)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垂直结构与水平结构,该牧场不同地段植物的种类、数量有一定差异,这体现了群落具有水平结构,这种结构常表现为镶嵌分布的特点。

(4)合理放牧可以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同时可避免出现一种或少数几种生物占绝对优势的局面,有利于增加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11.β-胡萝卜素是一种色泽鲜艳、对人体有益的天然色素类食品添加剂,可从胡萝卜或产胡萝卜素的酵母菌菌体中提取获得,操作流程如图1所示。

图2是样品层析结果与β-胡萝卜素标准样品的比对。

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发酵罐内培养酵母菌R时,培养基中添加玉米粉和豆饼的目的主要是为微生物的生长提供________。

如果要测定发酵罐中酵母菌的种群数量,抽样后可借助血细胞计数板,利用__________测定酵母菌的数量。

(2)图1中,干燥过程应控制好温度和__________,以防止胡萝卜素的分解;萃取过程中宜采用水浴加热,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A过程表示___________,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纸层析法可用于鉴定所提取的胡萝卜。

从图2分析可知,层析后在滤纸上出现高度不同的色素带,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色带__________为β-胡萝卜素。

【答案】

(1).碳源和氮源

(2).显微镜直接计数(3).干燥时间(4).有机溶剂都是易燃物,直接使用明火加热容易引起燃烧、爆炸(5).过滤(6).除去萃取液中的不溶物(7).提取到的胡萝卜素含杂质(8).Ⅰ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微生物的培养与计数以及β-胡萝卜素的提取等方面的知识,需要学生掌握以下知识点:

微生物培养时的接种方法主要有稀释涂布平板法和平板划线法,实验成功的关键是无菌操作。

微生物的营养物质主要有碳源、氮源、水和无机盐等。

胡萝卜素不溶于水,微溶于乙醇,易溶于石油醚等有机溶剂,常用萃取法提取胡萝卜素。

(1)玉米粉和豆饼中分别主要含有淀粉与蛋白质,能够为微生物的生长提供碳源和氮源。

血球计数板是一个特制的可在显微镜下观察的玻片,可利用显微镜直接计数来测定酵母菌的数量。

(2)胡萝卜素不是很稳定,温度过高、干燥时间过长会导致其分解,因此干燥过程中应控制好温度和时间,以防止胡萝卜素的分解;萃取过程中宜采用水浴加热,原因是有机溶剂都是易燃物,直接使用明火加热容易引起燃烧、爆炸。

(3)图中A过程表示过滤,其目的是除去萃取液中的不溶物。

(4)纸层析法可用于鉴定所提取的胡萝卜。

用标准样品可对照检查提取出来的胡萝卜素的纯度。

从图2分析可知,层析后在滤纸上出现高度不同的色素带,说明提取到的胡萝卜素含杂质,色带I为β-胡萝卜素。

12.草莓是人们经常食用的一种水果,有较高的营养价值。

草莓是无性繁殖的作物,长期种植会使病毒积累在体内,产量降低,品质下降。

下图是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培育草莓脱毒苗的过程,请据图回答:

(1)外植体能够形成幼苗所依据的原理是____________。

培育脱毒苗时,一般选取_________作为外植体,其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

(2)①是脱分化过程,细胞脱分化是指已经分化的细胞,经过诱导后,失去其__________而转变为未分化细胞的过程。

②是_______________过程。

(3)研究表明,多倍体草莓产量高于二倍体,利用组织培养技术获得多倍体草莓的方法有两种:

一是使用__________〔药剂)处理草莓的愈伤组织,再经培养获得多倍体植株;二是利用_________(药剂)诱导草莓体细胞融合形成杂种细胞后,再经组织培养获得多倍体植株,这种育种技术被称为___________技术。

【答案】

(1).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2).茎尖(或芽尖或根尖)(3).植物分生区附近(茎尖)病毒极少,甚至无病毒(4).特有的结构和功能(5).再分化(6).秋水仙素(7).聚乙二醇(PEG)(8).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

(1)植物体的任何一个细胞都具有发育成完整植株的潜能,称为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外植体能够形成幼苗所依据的原理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培育脱毒苗时,一般选取茎尖(或芽尖或根尖)作为外植体,其依据是植物分生区附近(茎尖)病毒极少,甚至无病毒。

(2)已分化的细胞经过诱导后失去其特有的结构和功能而转变成未分化细胞的过程叫脱分化。

②是再分化过程,再分化是指已经脱分化的愈伤组织在一定条件下,再分化出胚状体,形成完整植株。

(3)秋水仙素可以诱导产生多倍体,使用秋水仙素处理草莓的愈伤组织,再经培养获得多倍体植株;也可以利用聚乙二醇(PEG)诱导草莓体细胞融合形成杂种细胞后,再经组织培养获得多倍体植株,这种育种技术被称为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分析题图中植物组织培养的过程,确定各个过程的名称,明确高度分化的细胞具有全能性的原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