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合成纤维抗裂抗渗混凝土施工工艺解决地下室大体积混凝土裂缝质量通病QC.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428229 上传时间:2022-12-16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54.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创新合成纤维抗裂抗渗混凝土施工工艺解决地下室大体积混凝土裂缝质量通病Q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创新合成纤维抗裂抗渗混凝土施工工艺解决地下室大体积混凝土裂缝质量通病Q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创新合成纤维抗裂抗渗混凝土施工工艺解决地下室大体积混凝土裂缝质量通病Q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创新合成纤维抗裂抗渗混凝土施工工艺解决地下室大体积混凝土裂缝质量通病Q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创新合成纤维抗裂抗渗混凝土施工工艺解决地下室大体积混凝土裂缝质量通病Q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创新合成纤维抗裂抗渗混凝土施工工艺解决地下室大体积混凝土裂缝质量通病QC.docx

《创新合成纤维抗裂抗渗混凝土施工工艺解决地下室大体积混凝土裂缝质量通病Q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创新合成纤维抗裂抗渗混凝土施工工艺解决地下室大体积混凝土裂缝质量通病QC.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创新合成纤维抗裂抗渗混凝土施工工艺解决地下室大体积混凝土裂缝质量通病QC.docx

创新合成纤维抗裂抗渗混凝土施工工艺解决地下室大体积混凝土裂缝质量通病QC

 

创新合成纤维抗裂抗渗混凝土施工工艺

解决地下室大体积混凝土裂缝质量通病

 

 

XX市建筑总公司

技术中心QC小组

二OXX年X月X日

目录

一、小组概况…………………………………………………1

二、工程概况…………………………………………………2

三、选题理由…………………………………………………2

四、现状调查…………………………………………………2

五、课题目标…………………………………………………4

六、原因分析…………………………………………………4

七、要因确认…………………………………………………5

八、制定对策…………………………………………………6

九、对策实施…………………………………………………7

十、实施效果…………………………………………………9

十一、标准化…………………………………………………9

十二、效益分析………………………………………………9

十三、今后打算………………………………………………10

 

一、小组概况

QC小组概况表

小组名称

XX市建筑总公司技术中心QC小组

成立时间

1998年8月

注册编号

小组类型

攻关型

小组人数

9人

课题名称

合成纤维抗裂抗渗混凝土施工工艺研究

活动时间

20XX年5月30日—20XX年9月30日

活动制度

每周两次统一检查、汇总、分析

小组成员

姓名

性别

组内分工

职务

学历

组长

技术处长

本科

现场副组长

项目总工

专科

技术副组长

技术处科员

本科

统计副组长

技术处科员

专科

实施副组长

技术员

本科

质检员

技术员

专科

统计员

技术员

本科

顾问

技术指导

总工程师

本科

质量指导

副总经理

专科

制表人:

XX20XX年5月30日

本小组多年来致力于公司技术难点和新课题的攻关活动,全体成员均经过全面质量管理培训,学习时间均在180课时以上,有丰富的QC小组活动经验。

二、工程概况

高层公寓式酒店工程位于青岛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大造船厂路以南,嘉陵江东路以东,由青岛海景花园酒店管理有限公司投资兴建,青岛市建筑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设计,青岛惠中建设监理有限公司监理。

XX市建筑总公司总承包施工。

工程于20XX年5月10日开工,计划2009年12月30日竣工。

本工程负一层为地下车库,在地下车库四角分别有27#、28#、29#、30#4个高层单体楼座,27#、28#楼为21层,29#、30#楼为18层,标准层层高2.9米,建筑总高度:

27#、28#楼为71.7米;29#、30#楼为62米,总建筑面积:

70053平方米。

本工程为框架剪力墙结构,地下室底板及外墙混凝土设计标号为C30/S8自防水混凝土。

地下车库外墙厚为400㎜,车库底板厚度为500㎜,游泳池机房底板厚度为800㎜,27#、28#、29#、30#楼底板厚度为1200㎜,混凝土量约为9500m3。

三、选题理由

随着社会经济的日益发展,高层建筑逐渐增多,特别是带地下室的高层建筑,会成为将来建筑的主流。

而影响地下室使用功能的主要是地下室的渗漏问题,归根结底就是地下室的裂缝问题。

因此,解决地下室混凝土的裂缝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它可以提高建筑的抗渗性能,保证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又可以确保建筑物基础的质量,保证了混凝土的耐久性和建筑物的结构安全,对提高建筑施工质量,保证建筑安全使用有着深远的意义。

四、现状调查

我们针对地下室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质量通病,对十个工程进行调查取样,每个工程取样100点,共出现裂缝50点,裂缝点率为5%。

我们对裂缝的点进行分类汇总,编制成调查表如下:

调查表

序号

项目

频数

频率

累计频率

1

混凝土收缩裂缝

35

70%

70%

2

温度裂缝

10

20%

90%

3

施工缝裂缝

2

4%

94%

4

后浇带裂缝

1

2%

96%

5

沉降裂缝

1

2%

98%

6

其他

1

2%

100%

制表人:

XX20XX年6月6日

根据调查表的数据,绘制成排列图如下:

排列图

制图人:

XX20XX年6月8日

五、课题目标

我们QC小组通过开会分析讨论,决定创新合成纤维抗裂抗渗混凝土施工工艺,将裂缝率降低到1%,力争无裂缝。

六、原因分析

针对地下室大体积混凝土裂缝问题,我们小组对其产生原因进行了系统分析,绘制了关联图如下:

关联图

制图人:

XX20XX年6月10日

七、要因确认

针对分析出的8条末端因素进行要因确认:

要因确认表

序号

末端因素

分析论证

是否

要因

1

无施工经验

多数管理人员及工人是初次施工纤维混凝土,对纤维混凝土的施工工艺及要点不熟悉。

要因

2

水泥不合格

每次水泥进场时都按规范进行取样检测,并有详细记录,可以有效控制水泥质量。

非要因

3

纤维不合格

项目质检员和材料员对纤维的检测项目和验收要点不清楚。

要因

4

计量有误

混凝土搅拌机采用自动计量,并按要求进行仪器校准。

非要因

5

混凝土抹压不实

现场施工的瓦工有丰富的施工经验,责任心强。

非要因

6

投料顺序不当

混凝土搅拌人员对纤维混凝土的搅拌工艺不熟悉。

要因

7

振点间距过大

振点过大会造成混凝土不密实,影响混凝土的密实度和防裂效果。

要因

8

养护不到位

部分工人认为纤维混凝土可以防裂,不需要认真养护。

要因

9

大气温度高

只要经过覆盖与洒水养护,可以保证混凝土的施工质量。

非要因

制表人:

XX20XX年6月12日

八、制定对策

针对要因确认表确认的要因,逐条制定对策,绘制对策表如下:

对策表

序号

主要因素

措施

负责人

检查人

期限

1

无施工经验

根据施工工艺流程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教育。

2008.6.22

2

纤维不合格

对项目质检员及材料员进行培训,学习相关标准规范。

2008.6.23

3

投料顺序不当

对纤维混凝土的生产工艺进行交底。

2008.6.24

4

振点间距过大

对混凝土振捣做出详细方案。

2008.6.25

5

养护不到位

对操作工人进行教育,细化养护制度。

2008.6.26

制表人:

XX20XX年6月22日

九、对策实施

针对对策表中确定的五项对策由专人实施并检查如下:

实施一:

针对无施工经验的要因,我们组织对技术人员和操作工人进行了培训,并编制了详细的施工工艺流程图,对流程的每一个步骤都有专人负责,并组织质检小组进行检查。

合成纤维混凝土施工工艺流程图:

实施二:

针对纤维不合格的要因,对项目质检员及材料员进行培训,学习相关标准规范,并认真落实材料验收制度,对抗裂纤维的验收由技术负责人参与,认真检查出厂合格证、检验报告,经验收合格后方可用于施工。

实施三:

针对投料顺序不当的要因,我们编制了纤维混凝土搅拌工艺流程图,由现场实施负责人李常杰对纤维混凝土的生产工艺进行交底,并负责现场监督实施。

纤维混凝土搅拌工艺流程图:

实施四:

针对振点间距过大的要因,由项目总工对混凝土振捣做出详细方案,并进行方案交底,在混凝土浇筑时由小组成员与项目技术人员旁站施工,确保振捣均匀、密实。

实施五:

针对养护不到位的要因,由小组成员细化混凝土养护制度,确定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后每天的养护时间,在混凝土浇筑后七日内,每天8:

00、11:

00、13:

00、16:

00淋水四次,设立专职养护工,每次淋水养护完毕后报项目质检员查验。

对如果因天气原因要减少、增加养护必须由项目总工批准,通过细化混凝土养护制度,有效地保证了混凝土养护质量。

十、实施效果

我们QC小组经过几个月的活动,按照对策表中的各项措施逐一落实,至20XX年9月30日已全部落实完成,并对混凝土质量进行了检查,对该工程抽取了100点,无一处裂缝,达到了预期目标。

通过这次活动,不仅提高了本工程地下室混凝土施工的质量,而且也使小组成员,各级管理人员的自身素质得到了提高,增强了责任心,使公司队伍的整体素质得到了提升。

十一、标准化

本次QC小组活动的开展,达到了预期目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为了巩固取得的成果,我们将本次活动的数据资料进行整理、归类、分析,进一步优化,形成了公司标准,在公司以后承建的工程中应用。

我们将本成果整理申报了省级工法,目前该成果已通过了省级工法的验收。

十二、效益分析

1、经济效益:

按调查的地下室混凝土平均裂缝率5%计算,通过应用合成纤维抗裂抗渗混凝土施工:

(1)节约因裂缝返修人工费(包括挖土方、铲混凝土、防水处理、修补混凝土、回填土),60元/工日×200工日=12000元。

(2)节约因裂缝返修材料费:

8000元。

(3)机械费:

6000元。

共计节约费用26000元。

2、社会效益:

通过本次QC活动,减少了混凝土裂缝的产生,提高了混凝土的抗裂性、抗渗性和耐久性,保证了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减少了因为地下室渗漏返修而产生的材料、人工的浪费,还可以为公司赢得良好的社会信誉。

十三、今后打算

通过本次QC小组活动,我们创新了合成纤维抗裂抗渗混凝土的施工工艺,取得了施工经验,我们深深体会到,只有将技术与管理相结合,以质取胜,才能取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才能更好地树立企业形象。

我们今后将一如既往地开展QC创新活动,在新的工程中发扬求实创新,协作奉献的精神。

因为本工程是高档酒店工程,对装饰装修质量要求高,我们下一步将继续进行QC小组活动,提高装饰工程质量。

 

QC成果经济效果确认表

工程名称

高层公寓式酒店工程

小组名称

XX市建筑总公司

技术中心QC小组

小组组建时间

1998年8月

课题名称

合成纤维抗裂抗渗混凝土施工工艺研究

注册编号

经济效果:

经过QC小组创新活动,提高了工效,保证了工程质量,共计节约费用26000元。

公司财务部门意见:

通过核实,该课题所创经济效益情况属实。

评审人:

葛伟日期:

2009年3月6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