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6青岛理工大学期末考试小区规划》复习题.docx
《156青岛理工大学期末考试小区规划》复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56青岛理工大学期末考试小区规划》复习题.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56青岛理工大学期末考试小区规划》复习题
小区规划复习题一
1、名词解释(6分*5=30)
1.邻里单位:
20世纪30年代,美国建筑师西萨佩里提出了以控制居住区内部的车辆交通、保障居民的安全和环境的安宁为出发点的邻里单位的理论。
试图以邻里单位作为组织居住区的基本形式和构成城市的细胞,改变城市传统居住区的缺陷。
2.千人指标:
是指每千居民拥有的各级公共服务设施的建筑面积和用地面积。
3.服务半径:
服务半径是指设施服务范围的空间或时间距离
4住宅区容积率:
住宅区总建筑面积/住宅区总用地面积(平方米/平方米)
5雷德朋系统:
即人车分行的道路系统,这种系统由车行与步行两套独立的道路系统组成,首次在美国的雷德朋小区规划中采用并实施。
2、选择题(2分*5=10分)
1.问卷调查最有效的关键是_B__
A提问方式B问卷设计C问卷数量D字体大小和颜色
2居住区级商业中心属于哪类用地_C__
ARBC2CR2DR3
3国际标准组织(ISO)制定的居住环境室外允许噪声标准为_B__
A30-40分贝B35-45分贝C35-40分贝D40-55分贝
4哪一个不属于住宅区绿地的三大功能_A__
A美观功能B使用功能C生态功能D景观功能
5居住区内道路机动车道最大纵坡为( ),但坡长不能超过( )米。
B
A.8.0%;50 B.8.0%;20 C.3.0%;20 D.3.0%;50
三、简答题(8分*5=40分)
1.住宅的群体组合中平面组合的基本形式有哪几个?
并且要写出每种形式的优缺点。
1、行列式:
条式单元住宅或联排式住宅楼按照一定朝向和间距成排布置。
特点:
构图强烈,规律性强,线形布局有利于服务设施的高效分布,有利于采用高能效的交通模式。
缺点:
形式单调,识别性差,易产生穿越交通,产生视线干扰和阴影遮蔽的问题。
2、周边式:
住宅沿街坊道路周边布置,有单周边和双周边两种布置形式。
特点:
容易形成较好的街景,内部安静,具有内向集中的空间,有利于邻里交往,节约用地。
缺点:
对地形的适应性差
3、点群式:
围绕组团中心建筑、公共绿地或水面有规律或自由的布置,形成丰富的群体空间。
特点:
日照、通风好,对地形的适应能力强。
缺点:
外墙面积大,太阳辐射较大,视线干扰大,识别性较差。
4、院落式:
将住宅单元围合成封闭的或版封闭的院落空间。
特点:
便于邻里交往和布置老年与儿童活动场地,提高容积率。
缺点:
转角部分易产生阴影。
5、混合式:
指行列式、周边式、点群式或院落式,其中二种或数种结合或变形的组合形式。
特点:
空间丰富,适应性广,组成空间多变的住宅组群。
6、自由式:
在群体布置时,形成似围非围的相互流动的院落空间效果,在地形起伏变化的地段因地就势,适于采用自由式的布置形式。
2住宅区的路网布局规划的特点
1)顺而不穿,保持住宅区内居民生活的完整与舒适;
2)分级布置,逐级衔接,保证住宅区交通安全、环境安静以及居住空间领域的完整;
3)因地制宜,使住宅区的路网布局合理、建设经济;
4)功能复合化,营造人性化的街道空间;
5)空间结构整合化,构筑方便、系统、丰富和整体的住宅区交通、空间和景观网络;
6)避免影响城市交通。
3住宅区工程管线综合的原则
1)各类管线布置应整体规划,近远结合,并预留今后可能建设的工程管线的管位
2)各类管线应采用地下敷设的方式,走向应沿道路或平行主体建筑布置,并力求短捷,减少交叉。
3)各类管线应满足相互间水平、竖向间距和各自的埋深要求。
4)当综合布置地下管线发生矛盾时,因采取避让原则。
4,住宅区道路的分级及其宽度:
a.居住区级:
20——30m;(红线)
b.小区级:
10——14m;(红线)
c.组团级:
8——10m;(路幅)
d.宅前小路:
2.5——3.5m;(路幅)。
5.默写出居住区用地平衡表,并说说平衡表的作用
作用:
1对土地使用现状进行比较分析,作为调整用地和制定规划的依据之一2进行方案比较,检验设计方案用的分配的经济性和合理性。
3审批居住区规划设计方案的依据之一。
4、论述题(20分*1=20分)
1、结合本学期所学到的知识,结合实例阐述居住区规划和社区规划之间的相同点和异同点。
1)从两者各自的概念上界定:
从研究目的、研究范围、研究目的等。
。
。
。
2)从两者的各自的发展来看
3)作为一名规划师,如何看待这两者。
小区规划复习题二
一、名词解释(6分*5=30)
1.社区:
不是一个行政和规划概念,它既指居住地界也包含社区文化与社区管理。
它更强调的是人们的社会关系。
按社会学的解释,社区是指一定地域内人们相互间的一种亲密的社会关系(即人际关系)。
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Tonnize)提出形成社区的四个条件:
1.一定的社会关系;
2.有一定的相对独立的地域;
3.有一较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
4.有相近的文化价值认同感。
2.访谈调查:
一种由调查人员(访谈员)与被调查者面对面直接提问并回答的调查方式。
3.住宅区容积率:
住宅区总建筑面积/住宅区总用地面积(平方米/平方米)
4.日照标准:
为保证室内环境的卫生条件,根据建筑物所处的气候区、城市大小和建筑物的使用性质确定的,在规定的日照标准日(冬至日或大寒日)的有效日照时间范围内,建筑外窗获得满窗日照的时间。
5.道路用地
指在住宅区界线内所有道路的红线或路幅界线内的用地,并除去应该计入住宅建筑用地内的宅间通路和公共服务设施,以及市政设施用地范围内的专用道路用地。
3、选择题(2分*5=10分)
1. 城市道路应分为()。
A.主干路、次干路、次路
B.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
C.货运道路、客运道路、综合道路、生活道路
D.主干路、次干路、支路、居住区道路、居住小区道路、组团路、宅前宅后小路
答案:
B
2. 工程管线干管综合管沟的敷设,应设置在(),敷设工程管线支管的综合管沟应设置在()。
A.人行道或非机动车道下;机动车道下面
B.机动车道下面;人行道或非机动车道下面
C.机动车道或人行道下面;非机动车道下面
D.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道下面;人行道下面
答案:
B
3()是构成居住小区的基本单位
A、居住区B、居住小区C、居住组团D、住宅街坊
答案:
C
4、邻里关系是一种以()为基础,包括文化、价值观念等的社会关系。
A、社会道德B、小区规划要求C、地缘关系D、相互交往
答案:
A
5、下列不属于规划设计着意塑造的、供居民活动使用的积极空间是( )。
A、住宅院落空间 B、住宅群落空间C、住宅区公共街区空间D、住宅区边缘空间
答案:
D
三、简答题(8分*5=40分)
1.什么叫做围合?
围合的空间具有哪些特点?
围合是我们最易理解的形式,也是基本的形式。
但一般而言,只要有独立的界面,其呈质地的变化即能起到限定的作用,所不同只是限度强度的不同而已。
围合的空间具有以下特点:
a.具有很强的地段感和私密性;
b.易于限定空间界限和提供监视;
c.可以减少破坏行为;
d.可以增进居民之间的交往和提供户外活动场所。
2.影响住宅通风的因素有哪些?
1)建筑的高度、进深、长度(尤其南向)、迎风方位。
2)建筑之间的间距、排列组合及群体的迎风方位。
3)住宅区的合理选址及道路绿化水体的合理利用。
3、城市居住区的用地组成分为哪几类?
(1)住宅用地:
不同类型住宅所占用地,包括住宅甚底和宅基周围所必要的用地。
(2)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居住生活所需要的学校、医疗、商业服务、文娱管理等设施的用
地。
(3)道路用地:
居作地区内各种道路、广场、停车场库的用地。
(4)绿地:
居住地区集中设置的公园、游园等公共性用地。
4.住宅区规划结构的基本性质并作图表示。
5.通达性道路所具备的基本性质和三大要素
通达性是通路应具备的基本性质。
包含:
①通路的通畅性;
②通路与目的地的可达性;
③通路与目的地的选择性。
通路的通达性由以下三要素决定:
a.线型与空间比例是体现通达性的形态要素;
b.通路所处的空间层次是决定通达性的空间要素;
c.通路所服务的对象和内容是决定其通达性的功能要素。
5、论述题(20分*1=20分)
2、结合本学期所学到的知识,你认为住宅区规划最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核心在于公共空间的空间营造
小区规划复习题三
1.居住区由哪些用地组成?
各项用地的面积该如何计算?
包括:
住宅用地,公共服务设施用地,道路用地(含路面、小广场、停车场、回车场),绿地(指公园、小游园、运动场等集中绿地)。
此外,工业、非配套公建等其他用地不属居住区用地用地面积之中。
2.居住区、小区、组团的人口一般为多少?
居住区:
3~5万人、小区:
5000~15000人、组团:
1000~3000人
3.居住区规划结构有几种基本方式?
居住区的规划结构一般有三种
①以居住小区为规划基本单位来组织居住区,由几个小区组成居住区。
居住小区是由城市道路或自然界线(如河流)划分的、具有一定规模的、并不为城市交通干道所穿越的完整地段,区内设有一整套满足居民日常生活需要的基层公共服务设施和机构。
以居住小区为规划基本单位组织居住区,不仅能保证居民生活的方便、安全和区内的安静,而且还有利于城市道路的分工和交通的组织,并减少城市道路密度。
居住小区的规模一般以一个小学的最小规模为其人口规模的下限,而小区公共服务设施的最大服务半径为其用地规模的上限。
根据我国各地的调查,通常民,居住小区的人口规模为10000~15000人,用地为15~30hm2。
②以居住组团为基本单位组织居住区,即由若干个组团形成居住区。
这种组织方式不划分明确的小区用地范围,居住区直接由若干住宅组团组成。
住宅组团相当于一个居民小组的规模,一般为300~800户,1000~3000人。
住宅组团内一般应设有居民小组办公室、卫生站、青少年和老年活动室、服务站、小商店(或代销店)、托儿所、儿童或成年人活动休息场地、小块公共绿地、停车场库等,这些项目和内容基本为本组团居民服务。
③以住宅组团和居住小区为基本单位来组织居住区,即居住区由若干个组团形成的若干个小区组成。
当然,居住区的规划结构形式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组织和生活方式的变化、公共服务设施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居住区的规划结构方式也会相应地变化。
常见的是居住区规模从小到大,内容由简到繁,质量由低级到高级。
4.住宅组合有几种基本方式?
其优缺点是什么?
主要有六种方式即:
行列式、周边式、点群式、院落式、混合式,自由式
此题答案在146面
5.居住区、小区、组团应配备哪些公共服务设施?
其合理服务半径是多少?
1.第一级(居住区级)公共服务设施项目主要包括一些专业性的商业服务设施和影剧院、俱乐部、图书馆、医院、街道办事处、派出所、房管所、邮电、银行等为全区民服务的结构。
规划布置,一般宜相对集中布置,以形成居住区中心,居住区中心主要由文化商业服务设施组成。
2.第二级(居住小区级)主要包括菜站、综合商店、小吃店、物业管理、会所、幼托、中小学等。
一般相对集中布置,以形成居住小区的生活服务中心,生活服务设施一般可布置在小区的中心地段或小区的主要出入口。
中小学的布置一般应设在居住区或小区的边缘,沿次要道路比较僻静的地段,不宜在交通频繁的城市干道或铁路干线附近布置,应与住宅保持一定的距离,可与其他一些不怕吵闹的公共服务设施相邻布置。
3.第三级(居住组团级)主要包括居委会、青少年活动室、老年活动室、服务站、小商店等。
这些设施宜相对集中布置,有些可设在住宅底层,也可将他们独立设置。
最主要是幼托的布置,应该在环境安静,接送方便的单独地段上,幼托建筑层数以一二层为宜,独立设置。
一、规划布置的基本要求1.便于居民使用。
各级公共服务设施应有合理的服务半径,一般为:
居住区级800~1000m
居住小区级400~500m
居住组团级150~200m
6.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布置要求和方式有哪些?
1.应设在交通比较方便人流比较集中的地段,并要考虑职工上下班的走向。
2.如为独立的工矿居住区或地处市郊的居住区,则应在考虑附近地区和农村使用方便的同时,保持居住区的安宁。
3.各级公共服务中心宜于相应的公共绿地相邻布置。
7.小学、幼托的规划要求是什么?
1.基地选择应该远离各种污染源,避免交通干扰,日照充足,场地干燥,总体布局应做到功能分区合理,符合其生理、心理特点的环境空间。
2.其服务半径以500m左右为宜
3.应设有集中的绿化用地,并严禁种植有毒、带刺的植物
4.平面布置应功能明确,避免相互干扰,方便使用管理,有利于交通疏散。
杂物应与幼儿活动场地隔开,并设专用出入口
5.活动是容纳人数为30人左右,面积为50-60m2,净高为2.8—3.1m,活动室的门窗要求坚固耐用,地面材料宜采用暖性、弹性地面,墙面所有转角应做成圆角;加设采暖设备应做好防护措施
6.出去必须设置的隔板专用活动场地外,还应该设有前园共用的室外游戏场地,场地应设置游戏器具
8.住宅间距(山墙、日照)的最小值要求是什么?
、
(一)居住建筑平行布置时,间距按下表控制:
间 间距
方 距 类区
位
I类地区
II类地区
III类地区
0~450
≥1.1H
≥1.1H
≥1.2H
>450
≥0.9H
≥0.9H
≥1.0H
注:
1、H:
当方位角≤45度时为南向建筑高度;当方位角>45度时为相邻较高建筑高度;
2、最小距离低层为6米,多层为9米;
3、一般居住建筑布置方位角不宜<30度。
(二)居住建筑垂直布置时,间距按下表控制:
间 间距
方 距 类区
位
I类地区
II类地区
III类地区
0~450
≥0.7H
≥0.7H
≥0.8H
>450
≥0.6H
≥0.6H
≥0.7H
注:
1、H:
当方位角≤45度时为南向建筑高度;当方位角>45度时为相邻较高建筑高度;
2、最小距离低层为6米,多层为9米;
3、与居住建筑主朝向垂直布置时,新建建筑山墙宽度不得大于18米,超过18米的,其间距按平行布置的居住建筑控制。
(三)居住建筑既非平行也非垂直布置时间距按下表控制:
间 间距
方 距 类区
位
I类地区
II类地区
III类地区
a≤300
按平行布置的居住建筑控制
3000.7H
0.8H
0.9H
a≥600
按垂直布置的居住建筑控制
注:
1、表中a指两栋居住建筑之夹角;
2、H指南侧建筑高度;
3、最小距离低层为6米,多层为9米。
(四)居住建筑的山墙间距按下表控制:
间 间距
方 距 类区
位
I类地区
II类地区
III类地区
低 层
≥5米
≥6米
≥8米
多 层
≥6米
≥7米
≥9米
注:
1、对按上述规定不能满足消防间距或通道以及管线等要求的,按相关规范规定要求控制,并由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核
9.居住区道路如何分级?
各级道路的宽度有何规定?
(1)居住区级道路
道路红线宽度一般为20-30米,车行道一般为9米,如果考虑通行公交时应增加至10-14米,人行道宽度一般在2-4米左右。
居住区级道路一般多采用一块板的形式。
(2)居住小区级道路
道路红线宽度一般为10-14米(根据敷设管线的要求,采暖地区建筑控制线不宜小于14m,非采暖地区建筑控制线不宜小于10m),车行道一般为7-9米,人行道宽度在1.5-2.5米左右。
(3)居住组团级道路
起着联系居住小区范围内各个住宅群落的作用,道路红线宽度一般为5-7米,大部分情况下居住组团级道路不需要设置专门的人行道。
(4)宅间小路
是指直通到住宅单元入口或住户的道路,它起着连接住宅单元与单元、连接住宅单元与居住组团级道路或其它等级道路的作用。
平时主要是自行车和人行交通,但要满足垃圾清运、救护、消防、搬运等需求。
路面宽度大于等于2.5m。
(一般2.5-3m)
10.居住区道路规划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1.一般规定
(1)对于居住小区或较大规模的住宅区,一般至少需要两个对外联系的道路入口;
(2)当住宅区向城市交通干道开出入口时,其出入口间距长不应小于150米;
(3)当住宅区的主要道路(高于居住小区级的道路或红线宽度大于10米的道路)与城市道路相交时,其交角不宜小于75度;
(4)住宅区内应设为残疾人通行服务的无障碍信道,通行轮椅的坡道宽度不应小于2.5米,纵坡不应大于2.5%;
(5)尽端或道路长度不宜超过120米,在尽端处应设12×12米的回车场;(见下图)
(6)地面坡度大于8%时,应辅以踏步解决竖向通行,并应在踏步旁设自行车推行车道;
(7)应满足住宅区道路纵坡控制指标;
(8)各类住宅区靠路距建筑边缘的最小距离要求;(见上图)
(9)沿街建筑物长度超过160米时应设宽度和高度均不小于4米的消防车行道,建筑物长度超过80米时应在建筑物低层设人行行道,以满足消防规范的要求。
道路尽端回车场形式——
居住区尽端式道路不宜大于120m,回车场的面积不小于12m×12m
“L”型
“O”型
“T”型
•2.消防规定
•
(1)高层建筑的周围,应设环形消防车道。
当设环形车道有困难时,可沿高层建筑的两个长边设置消防车道。
当高层建筑的沿街长度超过160m或总长度超过220m时,应在适中位置设置穿过高层建筑的消防车道。
高层建筑应设有连通街道和内院的人行通道,通道之间的距离不宜超过80m。
•
(2)高层建筑的内院或天井,当其短边长度超过24m时,宜设有进入内院或天井的消防车道。
•(3)供消防车取水的天然水源和消防水池,应设消防车道。
•(4)消防车道的宽度不应小于4.00m。
消防车道距高层建筑外墙宜大于5.00m,消防车道上空4.00m以下范围内不应有障碍物。
•(5)尽头式消防车道应设有回车道或回车场,回车场不宜小于15m×15m。
大型消防车的回车场不宜小于18m×18m。
消防车道下的管道和暗沟等,应能承受消防车辆的压力。
(6)穿过高层建筑的消防车道,其净宽和净空高度均不应小于4.00m。
消防车道与高层建筑之间,不应设置妨碍登高消防车操作的树木、架空管线等。
11.小区道路布置形式有几种?
居住区路网的布置形式
贯通式、环通式和尽端式三种形式。
12.小区规划设计中节约用地的方法有哪些?
1、住宅建筑类型的选择,住宅建筑造型是居住区规划设计的一个重要环节,合理的住宅建筑造型可以满足居民的多种需求,方便生活,美化城市景观,节省建设投资,节约城市用地,因而必须予以重视。
合理地选择住宅的类型一般应考虑:
(1).住宅标准。
住宅的面积指标和设计标准,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住宅建筑设计规范》的规定,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形势下百姓住宅建设的新需求,住宅建筑宜采用多种户型和多种面积标准,以一般面积标准为主,并应利于住宅商品化。
(2).住宅层数。
住宅建筑层数的确定,要综合考虑用地的经济、建筑造价、施工条件、建筑材料的供应、市政工程设施、居民生活水平、居住方便的程度等因素。
就住宅建筑本身而言,低层住宅一般比多层住宅造价经济,而多层住宅又比高层住宅经济,但低层住宅占地面积大,较适宜规模较小的城市或用于较高标准住宅小区建设。
对于多层住宅,提高层数能降低住宅建筑的造价,但6层以上,这一效果将明显下降。
从用地经济的角度,提高层数能节约用地,从节约用地的观点来看,高层住宅是解决城市用地紧张的途径之一。
目前许多大城市都采用建高层住宅以节约城市用地的方式,但高层住宅并非层数越高越好,层数越高一般造价越大,这主要由于结构形式的改变,增加了电梯、供水加压设备、防水设施、建材费用和施工成本等原因,但造价并不随层数增加而均匀上升,而是跳跃性的,因此对于高层住宅中较经济的层数是一个需要很好研究的问题。
总之住宅层数的选择应根据城市规划的总体要求和综合经济效益来考虑。
此外,我国《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规定,无电梯住宅不应超过6层。
在地形起伏较大的地区,当住宅分层入口时,可按进入住宅后的单程上或下的层数计算。
3.满足户室比的要求。
住宅小区规划设计应满足不同人口组成的家庭对住宅的需要,也就是要满足户室比的要求。
户室比的确定,在新建住宅小区主要应参照当地的人口结构,在改建区要考虑改建区拆迁户人口的组成。
总之,确定户室比前要做好市场需求方面的调查研究,以使小区住宅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满足不同人口组成的家庭的需要。
4,因地制宜的原则。
我国幅员辽阔,东西南北自然气候条件差异很大,居民生活习惯也大不相同,因而住宅的类型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别。
因此在住宅小区规划设计中住宅造型要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则,充分考虑住宅小区所在城市的特点及当地居民的生活习惯,以更好地满足居民需求。
5.结合地形利于节约用地。
一般说来,住宅进深加大,外墙相应缩短,对于采暖地区外墙需要加厚的情况下经济效果更好。
住宅进深在11米以下时,每增加1米,每公顷可增加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左右,但在11米以上时,效果相应减少。
住宅长度在30~60米时,每增加10米,每公顷可增加建筑面积700~1000平方米左右,在60米以上时效果不显著。
此外,住宅类型选择要善于结合地形创造良好的城市景观环境,比如对坡地的处理可以结合地形对建筑进行错层、跌落、掉层、分层入口、错造等局部处理。
2住宅群体平面组合形式住宅群体平面组合的基本形式有三种:
行列式、周边式、点群式,此外还有混合式。
(1).行列式。
条式单元住宅或联排式住宅按一定朝向和合理间距成排布置的方式。
这种布置方式可使每户都能获得良好的日照和通风条件,便于布置道路、管网、方便工业化施工。
但如果处理不好形成的空间往往会有单调、呆板的感觉,并且产生穿越交通的干扰。
如果能在住宅排列组合中,注意避免“兵营式”的布置,多考虑住宅群体空间的变化,如采用山墙错落、单元错落拼接以及用矮墙分隔等手法仍可达到良好的景观效果。
基本形式的变化形式有下列几种:
(1)交错排列,
(2)变化间距(3)单元错接
(2).周边式。
住宅建筑沿街坊或院落周边布置的形式,这种布置形式形成封闭或半封闭的内院空间,院内较安静、安全,利于布置室外活动场地、小块公共绿地和小型公建等居民交往场所。
这种形式组成的院落较完整,一般较适用于寒冷多风沙地区,可阻挡风沙及减少院内积雪。
周边布置的形式有利于节约用地,提高居住建筑面积密度。
但这种布置方式部分住宅朝向较差,对于炎热地区较难适应。
另外对地形起伏较大的地区会造成较大的土石方工程。
周边式基本形式的变化有3种,即单周边式、双周边式和自由周边式
(3).点群式。
点群式住宅布局包括低层独院式住宅,多层点式及高层塔式住宅布局,点式住宅自成组团或围绕住宅组团中心建筑、公共绿地、水面有规律地或自由布置,运用得当可丰富建筑群体空间。
点式住宅布置灵活,便于利用地形,但在寒冷地区因外墙太多而对节能不利。
(4).混合式。
指三种基本形式的结合或变形的组合形式,常见的往往以行列式为主,结合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