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诗歌训练题.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424813 上传时间:2022-12-16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诗歌训练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高考诗歌训练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高考诗歌训练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高考诗歌训练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高考诗歌训练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诗歌训练题.docx

《高考诗歌训练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诗歌训练题.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诗歌训练题.docx

高考诗歌训练题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

登金陵凤凰台李  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

一水,亦作“二水”。

(1)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内容,并说说其中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

(4分)

(2)“总为浮云能蔽日”一句用了何种修辞手法?

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4分)

解析:

(1)颔联写六朝古都的历史遗迹,颈联写金陵美丽的自然风物;寄寓人事沧桑、自然永恒以及六朝兴废的感慨。

(2)比喻。

①忧君王为奸邪所蒙蔽,忧奸邪为非作歹;②忧贤者包括自己不得任用,忧国忧君忧民。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11分)

小斋即事刘一止①

怜琴为弦直,爱棋因局②方。

未用较得失,那能记宫商?

我老世愈疏,一拙万事妨。

虽此二物随,不系有兴亡。

注:

①刘一止:

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进士。

曾任监察御史等职,有记载说他曾因“忤秦桧”而被罢官。

②局:

指棋盘。

(1)诗的第二联对第一联的句意起了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

(5分)

(2)作者为什么要写琴棋二物?

他想借琴棋抒发一种什么样的情怀?

(6分)

解析:

(1)第二联是对第一联句意的补充。

“未用”是承“I爱棋”句而说,“爱棋”是爱棋盘的方,故没有想到要用棋来较量胜负、“哪能”句是承“怜琴”句而说,“怜琴”是爱琴弦的直,所以怎么能用它来记宫商角徵羽五音呢?

第二联突出强调了第一联中“为弦直”、“因局方”的句意。

(2)作者写琴棋二物是托物言志。

他以琴棋二物的“品”,来写自己的“志”;直——正直、方——有棱角。

正因为自己的方直之品不变,结果到头来“世愈疏”、“万事妨”,只落得小斋独处,无关乎国家的兴亡了。

这些都抒发了作者对个人遭遇的感慨,对世事讥讽的情怀。

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

武夷山中(宋)谢枋得①

十年②无梦得还家,独立青峰野水涯。

天地寂寥山雨歇,几生修得到梅花?

注:

①谢枋得:

宋末信州(今属江西)人,曾力抗元军,兵败后隐居福建。

后被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

②十年:

宋德祐元年(1275),诗人抗元失败,弃家入山。

次年妻儿被俘,家破人亡,至作此诗时将近十年。

(1)这首诗体现了诗人什么样德思想感情?

(3分)

(2)“天地寂寥山雨歇”一句对表情达意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

(3分)

解析:

(1)表达了破国亡家的痛苦之情,(并借梅花的意象)表现了诗人孤傲步裙、坚贞自励的情怀。

(2)这句诗借景抒情,通过描写山雨过后天地寂寥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孤傲寥落的情怀。

3.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

夜归    周密

夜深归客依筇行,冷磷依萤聚土塍。

村店月昏泥径滑,竹窗斜漏补衣灯。

注:

筇,此代指竹杖。

(1)本诗是怎样以“夜归”统摄全篇的?

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4分)

(2)“竹窗斜漏补衣灯”这一耐人寻味的画面中蕴含了哪些感情?

请简要赏析。

(4分)

解析:

(1)本诗写景扣住“夜”字,写情扣住“归”字。

首句直接点明“夜深”,刻画出“归客”拄杖而行的疲惫之态。

随后,诗人以“冷磷”、“萤”、“月”等意象渲染夜色的凄凉,以夜深仍在田塍、泥径中孤身前行的艰难表现出归家的心切。

而最末一句以深夜犹见“补衣灯”的感人画面收束全诗,与先前的艰难和凄清形成反差,更烘托出游子深夜归家的复杂心情,意味深长。

(2)这幅画面描绘的是诗人想象(见到)的情景:

竹篱茅舍中,一缕昏黄的灯光从竹窗里斜漏出来。

青灯之下,诗人日思夜盼的妻子(母亲)正在一针一线地缝补着衣服。

诗人那怀乡思归的急切心情,家中亲人对游子的关切和思念之情,正从这幅画面中流溢出来。

4.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6分)

菩萨蛮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

何处是归程?

长亭更短亭。

(1)古典诗词特别讲究炼字。

请简要分析“空”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2分)

(2)关于这首词表达的内容,有人认为是“游子思归乡”,有人认为是“思妇盼归人”,也有人认为二者兼有。

你的看法如何?

请简要说明理由。

(4分)

解析:

(1)“空”字表达了苦苦等待而没有结果的孤寂、惆怅,增添了全词的“愁”味,使主题更加鲜明。

(2)游子思归乡:

一、二句是游子眼前所见之景;三至六句是游子触景生情,设想家人盼望自己归去的情景;最后两句游子感叹旅途漫漫,归乡无期,更添愁苦。

思妇盼归人:

上片写思妇见晚景而生愁情;五、六句写思妇伫立玉阶,见鸟归而怀念游子;最后两句写思妇设想游人归途艰难,感叹相逢无期。

二者兼有:

全词以游子思归乡和思妇盼归人相互渲染,传达了“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的情思。

5.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浣溪沙    苏轼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

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注:

黄鸡,白居易诗有“黄鸡催晓”句,用以感叹人生易老。

有古人在评价这首词时认为“门前流水尚能西”一句富含哲理,运用得十分巧妙。

你同意这样的观点吗?

为什么?

请结合全词进行简要赏析。

解析:

同意。

兰芽溪水,沙路无泥,萧萧暮雨中传来杜鹃的啼叫,作者来到一个远离尘世、洁净如洗的地方。

这里的“溪水西流”给作者极大的启迪:

水尚能西流,人生就不能再次年轻吗——体现了作者不因为年老而消极悲观的态度。

通过富含哲理的这一句,全诗体现了作者乐观向上的精神。

6.阅读下面两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辛弃疾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鹊桥仙·夜闻杜鹃 陆游

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

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宇。

催成清泪,惊残孤梦,又拣深枝飞去。

故山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

注:

故山:

即家乡。

宋孝宗乾道八年,陆游在南郑(今陕西省)做四川宣扶使王炎的幕僚,积极参加抗金战争,战绩显著。

正当前线胜利,即将收复长安之际,王炎被调往都城临安枢密院,陆游也被调任成都府路安抚司参议官,离开前线。

据说鹧鸪“生不辞巢不别群”,其鸣叫声近似人言“行不得也哥哥”。

杜宇,即杜鹃,又名子规。

相传它的叫声近似人语“不如归去”。

(1)这两首词都写了夜闻鸟鸣,请结合词人所处的时代,简析其中寄寓的思想感情。

(2)这两首词在对“夜闻鸟鸣”的具体表现上又各有特点。

你更喜欢哪一首的写法?

请简述理由。

解析:

(1)辛弃疾和陆游都生活在南宋时期,山河沦陷、百姓涂炭,朝廷腐败、奸臣横行,国家处于风雨飘摇之中,词中写鹧鸪与杜鹃啼鸣,巧妙的借用鸟鸣的谐音,传达出天下百姓热切盼望收复中原,统一国家的呼声,表达了作者国耻未雪、壮志未酬的忧愤和有家难归的飘零之感。

(2)辛词写“山深闻鹧鸪”背景辽阔,“愁”在先而闻鹧鸪在后,使愁思无尽。

陆词写“常啼杜宇”与“林莺巢燕总无声”对比;于无声处闻杜宇,“愁”在后,是“杜宇”牵惹愁思。

7.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水口行舟  朱熹

昨夜扁舟雨一蓑,满江风浪夜如何。

今朝试卷孤篷看,依旧青山绿树多。

(1)这首诗写舟行江上的见闻感受,诗人情感变化,富有层次。

请结合具体词语简析之。

(2)这首诗蕴含着人生哲理,请细加品味,说一说你的看法。

解析:

(1)“夜如何”写出诗人心中的担忧。

“试卷”刻划诗人既抱希望而又疑虑不安的心态。

“依旧”则透露出诗人无限欣喜之情。

(2)风浪其奈我何?

依旧青山绿树多。

不惧环境险恶,信念坚定。

8.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花下醉

[唐]李商隐

寻芳不觉醉流霞,倚树沉眠日已斜。

客散酒醒深夜后,更持红烛赏残花。

有人说本诗的“诗眼”是“醉”字,请结合本诗,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理解。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首句直接紧扣“醉”字来写,这是双重的“醉”,既明指为甘美的酒所醉,又暗喻为艳丽的花所醉。

次句进一步写“醉”态,写作者迷花醉酒而不觉倚树。

第三句写酒醉醒后之意。

第四句“赏”字,既写出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流连之情,也写出了作者最后的陶醉,是更深一层的“醉”。

故本诗的“诗眼”为“醉”字。

9.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酹江月·和友驿中言别①

文天祥

乾坤能②大,算蛟龙、元不是池中物。

风雨牢愁无著处,那更寒蛩③四壁。

横槊题诗,登楼作赋,万事空中雪。

江流如此,文来还有英杰。

堪笑一叶漂零,重来淮水,正凉风新发。

镜里朱颜都变尽,只有丹心难灭。

去去龙沙④,江山回首,一线青如发。

故人应念,杜鹃枝上残月。

注 ①文天祥领兵拒元,因叛徒出卖,于宋祥兴元年(1278)十二月,在五岭坡(今广东海丰北)被捕。

第二年四月,他被押送到燕京。

同被押送的还有他的同乡好友邓剡。

邓剡因病留在天庆观就医。

临别时邓剡作词《酹江月·驿中言别》送文天祥。

文天祥借苏东坡《赤壁怀古》词韵,酬答邓剡。

②能:

通“恁”。

③蛩(qiónɡ):

蟋蟀、蝗虫等昆虫。

④龙沙:

北方沙漠。

结合这首词的词眼,赏析下阕画线内容的表达效果。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只有丹心难灭”是这首词的主题句,“去去”运用叠词,音韵和谐,以虚笔设想在被押解去北方的路上一步一回头的依依不舍之景,表达了对祖国山河的深情和国虽亡而正气犹存、身将死而雄心不灭的豪情,没有丝毫萎靡之色。

三、综合题组

10.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除夜宿石头驿

戴叔伦

旅馆谁相问?

寒灯独可亲。

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

寥落悲前事,支离笑此身。

愁颜与衰鬓,明日又逢春。

(1)“寒灯独可亲”中的“独”字具有怎样的表现力?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历来为人赞赏,称其为“客中除夜之绝唱”(《诗薮》),请你说说其妙处。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诗人在除夕夜不能归家,宿于旅馆,孤独无依,没有人嘘寒问暖,只有一盏孤灯相伴,一个“独”字,把诗人内心的孤独寂寞之情更充分地表达出来。

(2)这两句形象地写出诗人身处异地,与家人远隔万里的难堪处境。

其中“一年将尽”“万里未归”,构成对仗,把悠远的时间性、广漠的空间感,对照并列在一起,自有一种意绪茫茫、百感交集的情思。

1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问题。

(2013全国2卷节选)

次韵雪后书事二首(其一)

朱熹

惆怅江头几树梅,杖藜行绕去还来。

前时雪压无寻处,昨夜月明依旧开。

折寄遥怜人似玉,相思应恨劫成灰。

沉吟日落寒鸦起,却望柴荆独自回。

【真题呈现】这首咏梅诗中,作者用什么手法来表现梅花的?

请简要分析(5分)

答: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表达技巧的理解。

【技法示范】审题干,可知是问描写手法,所以思考时要从描写手法入手。

解题时可知,这首诗没有对梅花的正面描写,而是写了梅花的生长环境和作者的感受。

所以是用了烘托和渲染的手法。

然后结合诗句分析即可。

【参考答案】(5分)运用了烘托和渲染的手法,全诗几乎未涉及梅花的色香,而注重环境的烘托和感情的渲染,从而表现梅花的精神和品格。

(答出烘托和渲染的,给2分;能做简要分析的,给3分。

意思答对即可。

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诗歌译文】江边的几树梅花真是令人惆怅,我拄着藜杖在树下徘徊,离开,又回来。

先前白雪覆盖在梅花上,看不出是雪是梅,花朵无处找寻,昨天夜里伴着皎洁的月光,梅花依旧凌寒盛放。

今日我想折下几枝来送给远方的那个我怜爱的人,遗憾的是相思这场劫已化为灰烬。

我在树下沉吟了良久,直到日暮时分,寒鸦归巢,且远远地望着那扇柴门,独自归去。

【诗歌赏析】这首诗以“书事”为题,句句都是在描写诗人的行为。

这些描写为我们展示了一位思念远友,为朋友的遭遇满怀忧虑的老者形象。

诗歌开首就用一个直接表达感情的词“惆怅”,不仅奠定全诗的感情基调,且获总领全篇之效。

首句说“惆怅江头几树梅”,莫非梅在惆怅?

根据颔联,前时虽曾大雪压梅,然梅已在昨夜雪后绽放枝头,当无惆怅之理由。

既然不是梅在惆怅,惆怅的就只能是诗人自己。

诗歌第二句云,“杖藜行绕去还来”。

“杖藜”者,拐杖也。

此句写诗人之行为。

诗人手扶拐杖绕行于梅下,去而复来,何也?

结合首句与第三四联看,似理解为诗人因惆怅极深,徘徊难去,更为妥当。

颔联忆寻梅之经历。

“前时雪压无寻处”,似为诗人惆怅之因。

然昨夜雪停,梅已于月下绽放,因雪无处寻梅的惆怅当烟消云散,何以今日仍惆怅难抑?

颈联是理解全诗的关键。

上联“折寄遥怜人似玉”,意谓折一枝梅寄送给似玉的远人。

再往下看,“相思应恨劫成灰”应是诗人的想象,是诗人想象远人思念自己时的情状。

为什么这么说?

因为此句中的一个“应”字。

“应”是“应该”的意思,应该怎样怎样,乃是一种推测。

此句若写的是诗人自己,当然无须推测;既然用了推测,只能是诗人的想象。

诗人想象这个似玉之人在思念自己的时候,心中还有“恨”。

“恨”什么?

“劫灰”本为“劫火”之余灰,此处当指灾祸后留下的残迹。

明白了这一点,我们便可推测,诗人要寄梅与之的人必是经历了某种严重的祸患,因此,诗人想象他在对自己的思念中仍带有怨恨。

至此,我们似乎明白诗人何以要寄梅与他,何以要喻他为“玉”。

原来诗人是希望他虽经历磨难却能像梅一样坚贞不屈,像玉一样保持高洁人格。

读至此,我们也才恍然大悟,原来诗人惆怅并非为自己,而是为朋友。

诗人的忧虑和担心是如此之深,乃至于行绕于梅下“沉吟”而忘记了时间,直至“日落”时寒鸦飞起才被惊醒独自怅然而归。

尾联仍重在对诗人行为的描写。

“沉吟”描写诗人行绕于梅下满腹心思的样子,再次表现其内心难以排遣的“惆怅”。

“独自回”,表现其孑然一身返回时的孤寂落寞。

12.阅读下面这诗,完成试题。

(2012年高考上海卷节选)

春江晚景

张九龄

江林皆秀发,云日复相鲜。

征路那①逢此,春心益渺然②。

兴来只自得,佳处莫能传。

薄暮津亭下,余花满客船。

【注】①那:

同“哪”。

②渺然:

广阔辽远的样子。

【真题呈现】从情景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前两联是如何表达作者情感的。

(4分)

答: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表达技巧的理解。

【技法示范】审题干,题干中“情景关系的角度”,提示我们应该选择抒情技巧中的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明确之后,再结合前两联诗句进行分析,进一步确定描写了什么样的景,是何意境,表达了怎样的情。

【参考答案】两联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

(第一步)本诗首联描绘了树木繁茂、落霞与夕阳交相辉映的春江晚景,色彩艳丽,景象清新。

(第二步)含蓄地传达出作者喜悦的心情。

颔联则直接抒发作者在征路上见到美景时喜出望外的心情。

(第三步)

【诗歌译文】江边的树林枝叶繁茂,花朵盛开;云朵和夕阳景色鲜丽,相互辉映。

行途中哪料到逢此佳景,更教我情兴幽远。

此中佳趣只可心会,却难用言语表达。

黄昏时分,渡口边的驿亭下,飘落的花朵洒满客船。

【诗歌赏析】《春江晚景》这首诗描写了旅途中的繁花佳气令人心醉的春日美景。

首联写景,江畔林木茂盛,花儿盛开;天上云朵落日相辉映,景象明丽。

三四句用虚笔。

旅途逢此佳景,惊喜之情顿生。

自觉春思渺然,赏心自得,其中佳趣,莫可言传。

此两联只写情而景在其中。

落句再补写春江景色,而“眇然”意自见。

尾联复写春江景色,日落西山,整个江面沐浴在夕阳的余晖中,水面泛着金光。

飘落的花瓣伴着晚霞洒落在渡口的客船上,这样一幅绮丽迷人的景象,怎不让人赞叹。

结句,以景物收束,余韵不尽,留下了美好的遐想。

【精炼3题】

13.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问题。

行香子·七夕  李清照

草际鸣蛩,惊落梧桐。

正人间天上愁浓。

云阶月地,关锁千重。

纵浮槎来,浮槎去,不相逢。

星桥鹊驾,经年才见。

想离情别恨难穷。

牵牛织女,莫是离中。

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

注:

蛩:

这里指蟋蟀。

 槎:

往于海上和天河之间的木筏。

问:

本词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试举其中两例加以赏析。

【参考答案】

①借景抒情。

如“草际鸣蛩,惊落梧桐”句,寒蛩哀鸣,梧桐叶落,借这凄凉之景,奠定了感伤的基调。

又如,借描写天上牛郎、织女分离之景,抒发自己的离愁。

②反复。

上片,连用两个“浮槎”,写有情人划着木筏,游来荡去,终不得相会聚首。

下片,连用三个“霎儿”,写天气阴晴不定,忽风忽雨,大概牛郎织女还在分离吧,将离别的幽怨表现得淋漓尽致。

【诗歌译文】蟋蟀在草丛中幽凄地鸣叫着,梧桐叶子似被这蛩鸣之声所惊而飘摇落下。

这正是人间天上离愁别怨最浓最重的时候。

在云阶月地的星空中,牛郎和织女被千重关锁阻隔,纵使有情人划着木筏,游来荡去,终不得相会聚首。

喜鹊为他们搭桥,一年才有一次短暂的相遇,想到牛郎、织女的离愁别恨难以穷尽啊。

或许牛郎、织女现在还在离别之中未能相聚吧?

天气阴晴不定,忽风忽雨,该不是牛郎、织女的相会又受到阻碍了吧!

【诗词简析】这首双调小令,以托事言情的手法,通过对牛郎织女悲剧故事的描述,形象地表达了词人郁积于内的离愁别恨。

开头是寂静的人间七夕,结尾是风云变幻的天上七夕。

全篇以描绘牛郎织女的离愁,衬出词人自身的绵绵别恨。

描绘天下七夕又把自己的真情融于其中,以自己痛苦的切身感受,深切体验为天帝所责,为天河所阻的牛郎和织女的境遇。

这首词鼓起想象的羽翼,翱翔于天地之间。

开头,从静夜蛩鸣、梧桐叶落,想到自己身处在离恨孤寂之中;再由自身的孤寂,联想到将要相会的天上的牛郎织女的艰难处境。

她为牛郎织女感叹,感叹他们为浓重的离愁所苦,纵浮槎(fúchá)来去,也不能相逢;她为牛郎织女忧虑,忧虑他们经年才见,见后又别,别恨难穷。

最后,又遥望太空,寄情于风云变幻的天宇,希望天帝不再从中作梗,盼望牛郎织女不再有波折,顺利实现一年一度的会晤。

从而使真、善、美得到统一。

这首词是咏七夕诗词中不可多得的艺术佳作。

1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绣岭宫词①

李洞②

春日迟迟春草绿,野棠开尽飘香玉。

绣岭宫前鹤发翁,犹唱开元太平曲。

注:

①绣岭,长安著名风景区,专供唐明皇及其后妃玩乐之所。

②李洞:

晚唐诗人。

问:

本诗的三、四两句是怎样抒情的?

【参考答案】

三、四两句运用了借古讽今的手法来抒情。

通过写一位白发老翁唱太平曲,寄寓诗人自己对时政的深沉叹息。

借开元盛世反衬僖宗的荒淫昏朽,表达人们对太平盛世的思慕,对危机深重,国势飘摇的社会现实的不满。

【诗歌译文】绣岭的春天风和日丽,春草绿遍田野,野海棠花开茂盛,棠梨花瓣(香玉)随风飘落。

宫殿前的一位白发老翁,还在唱着太平盛世的歌曲。

【诗词简析】李洞生活的晚唐时代社会危机日益深重,国势处于风雨飘摇的危机之中,而僖宗荒淫嬉戏,贪残昏朽,更甚于玄宗;这首诗表面是写唐玄宗的荒政误国,实是针对时政而发的。

此诗的新颖在于:

诗人写李唐的衰朽,不着一字,而以“绣岭”小景出之。

“春日迟迟春草绿”,迟迟,描写阳春的舒缓,这句写游绣岭宫的季节、天气以及满眼新绿的景色。

在一般情况下,“春草绿”应是一种宜人之色,但用于此刻的绣岭,写的却是荒草萋萋的荒凉之境。

如果说这句还只是通过对背景的联想才透出了“春草绿”的时代气息,那么,这“野棠开尽飘香玉”的时代气息就更其明显了。

“野棠”的“野”字,包含了诗人的无限感叹。

“开尽”的“尽”字,道出了无限“芳树无人花自落”之慨。

“飘香玉”的“飘”字,蕴藏着诗人无限惋惜之情。

原为御地之树,变为无主之林;原为笙管之地,变为无人之境;弟子散尽,香玉(棠梨花瓣)惊风;野、尽、飘三字,写出了无限令人感慨的意境。

只迷声色,不理国政,梨未成,梦已绝,君主的荒淫享乐带来了无比深重的国灾民难。

尾联写出一位白发老人的举动:

“绣岭宫前鹤发翁,犹唱开元太平曲”。

“犹唱”二字,表面似讥老人唱得不合时宜,实则感慨深远。

通过鹤发老人对太平盛世的缅怀,诗人寄寓自己对时政的深沉叹息。

14.阅读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江神子·初至休宁冬夜作①

葛胜仲

昏昏雪意惨云容。

猎霜风。

岁将穷。

流落天涯,憔悴一衰翁。

清夜小窗围兽火②,倾酒绿,借颜红。

官梅疏艳小壶中。

暗香浓。

玉玲珑。

对景忽惊,身在大江东。

上国故人谁念我,晴嶂远,暮云重。

注:

①此词是词人刚被贬官休宁(今安徽休宁县)时所作。

②“兽火”指炉火。

问:

结尾“上国故人谁念我,晴嶂远,暮云重”句用了什么手法?

有何妙处?

【参考答案】

结尾处情景交融(以景结情),在远山阻隔、暮雪重重的意象中,既有词人对自己被贬官后,友人疏远、人情淡薄的感叹,也有知己虽念旧,但关山重重,路途遥远,难相安慰的无奈。

这结尾实则是词人对至交的怀念,然而却从对方入笔,更见情之深切。

【诗歌译文】天色昏暗,雪意浓浓,云容惨淡,寒风猎猎,一年将尽。

在天涯漂泊,我是一个憔悴的老头。

独自在清冷的冬夜、小窗下、火盆旁,倒满酒,借酒浇愁,酒入愁肠慢慢烧红面颊。

忽然抬眼,看见室内小壶中有疏梅几枝,玲珑多姿,香艳夺目。

此情此景,让我吃惊不已,原来我仍然身在江南。

想到自己远离“上国”(即京师),想到故人,谁会想念我呢?

眼前是关山阻碍,暮霭重重啊。

【作品简析】此篇是词人初迁官休宁(今安徽休宁县)时作。

词中借景抒情,表达了天涯流落的感慨、怀念故人的情怀。

开头三句,以景开篇,为抒情主人公勾出了一个典型环境:

一岁将终的严冬夜晚,雪意昏昏,云容惨淡,霜风猎猎,天地之间显得如此寒冷凄清、昏暗寂寥。

抒情主人公就生活在这样的氛围中,他是背井离乡,远去京都的迁客,他年迈憔悴,不奈悲秋。

“憔悴一衰翁”五字以剪影法勾出了人物枯槁的形骸、颓衰的精神。

下片继续写衰翁冬夜所见所感。

“官梅疏艳小壶中”三句,写衰翁本在小窗下围火饮酒消愁,忽抬眼见室内小壶中有疏梅几枝,玲珑多姿,香艳夺目。

这三句颇为精妙。

以小巧玲珑、疏密有致、暗香浮动的梅花,悄然涂在雪意昏昏、云容惨淡、霜风猎猎的大背景上,立刻产生了一片灰白一点红的艺术效果,在阴冷凄清意境中增添了一缕生机。

结句写“清嶂远,暮云重”,以景结情。

在关山阻碍,暮霭重重的意象中,既有作者对自己被贬官后,友人疏远,人情淡薄的感叹,也有知己虽念旧,但关山重重,路途遥远,难相慰安的怀念。

这结句实则是作者对至交的怀念,然却从对方入笔,此更见情之深切。

这首词构思巧妙,以景托情,以景结情,情景交融,首尾圆合。

景的描写富有变化,从而揭示了情的变化──由昏雪、愁云、霜风转而写暗香冷艳的梅花,又写到“嶂远、云重”,使情也随之悲而喜,喜而悲。

景的无穷变化,情的跌宕繁复,使全词意象鲜明,感人至深。

奋起。

15.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试题。

(2013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卷1节选)

鹊桥仙

陆游

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①?

酒徒一一取封侯,独去作江边渔父。

轻舟八尺,低篷三扇,占断苹洲烟雨②。

镜湖③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君恩赐与?

【注】①这三句是追忆当年军中的生活。

博,古代的一种棋戏。

②占断:

占尽。

苹洲烟雨:

指长满苹草、烟雨空蒙的风光。

③镜湖:

即鉴湖,在今浙江绍兴。

唐天宝初,贺知章请求回家乡会稽当道士,玄宗诏赐他镜湖一角。

【真题呈现】上阕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

他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5分)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情感的理解。

【技法示范】从诗歌作者看,陆游是诗歌史上很有人格特色的一位诗人,他生活在南宋时期,一生主张抗金收复失地,也曾驰骋沙场,但因南宋朝廷偏安一隅,不思复国,陆游报国无门,至死未能如愿。

从诗中抒情词句看,“酒徒一一取封侯,独去作江边渔父”一句告诉我们在这种对比中,诗人是愤慨的,虽然归隐,却并非心甘情愿。

【参考答案】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