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湖南省浏阳一中醴陵一中高一期中联考历史 卷 扫描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421556 上传时间:2022-12-16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98.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湖南省浏阳一中醴陵一中高一期中联考历史 卷 扫描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学年湖南省浏阳一中醴陵一中高一期中联考历史 卷 扫描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学年湖南省浏阳一中醴陵一中高一期中联考历史 卷 扫描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学年湖南省浏阳一中醴陵一中高一期中联考历史 卷 扫描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学年湖南省浏阳一中醴陵一中高一期中联考历史 卷 扫描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湖南省浏阳一中醴陵一中高一期中联考历史 卷 扫描版.docx

《学年湖南省浏阳一中醴陵一中高一期中联考历史 卷 扫描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湖南省浏阳一中醴陵一中高一期中联考历史 卷 扫描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湖南省浏阳一中醴陵一中高一期中联考历史 卷 扫描版.docx

学年湖南省浏阳一中醴陵一中高一期中联考历史卷扫描版

浏阳一中、醴陵一中2018年上期高一期中联考

答案解析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D

D

C

D

B

D

B

C

A

C

D

B

B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B

C

D

A

D

D

C

C

B

B

A

B

1.【考点】古代中国的农业;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元朝;清朝

【解析】该项表述过于绝对,故A项错误;材料主要论及棉纺织业发展的相关知识,故B项错误;该项表述与古代自然经济的史实不符,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衣被代蚕桑”、“利视丝盖百倍焉”、“木棉收千株,八口不忧贫”,都强调了棉花种植及较为可观的回报,故D项正确。

2.【考点】古代中国的农业;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隋唐

【解析】根据材料“水激轮转,众筒兜水”“以灌田稻”可知该工具是利用水力进行农田灌溉的筒车,水排是东汉杜诗发明的利用水力鼓风冶铁的工具,故A项错误;三国曹魏时的翻车利用的是人力进行灌溉,故B项错误;西汉时的耧车是播种工具,故C项错误;筒车符合题意,故D项正确。

3.【考点】古代中国的农业;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先秦

【解析】材料只介绍农业技术的进步,没有反映出男女在农业中的不同分工,故A项错误;材料只介绍农业技术的进步,没有体现出农业中养植业的情况,故B项错误;材料中“农业已形成一整套细腻的技术”,目的是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符合精耕细作的特点,故C项正确;材料只介绍农业技术的进步,没有体现出农业生产的目的,故D项错误。

【答案】C

4.【考点】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中古跨朝代选择题

【解析】材料中所提及的众多的改革家,其出发点都不是为了保护田庄经济,故A项错误;发展商品经济是允许土地的流转,但是材料中呈现的是田尽归官,即土地的国有制,故B项错误;孙中山所推行的政治理想不是封建统治而是民主共和,故C项错误;根据史实,董仲舒提出“限民名田”、王莽以王田制为名恢复“井田制”“田尽归官”是限制土地兼并,故D项正确。

【答案】D

5.【考点】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发展;明朝

【解析】材料对明清时期民营手工业与官营手工业的发展状况进行了比较,A项不能全面反映材料信息,故A项错误;由“明万历年间,仅苏州丝织业中受雇于私营机房的织工就有数千人,是官局的两三倍”可知,明朝时苏州民营丝织业发展快于官营手工业,由“清初在苏州复置官局,设机800张,织工2330名。

至康熙六年(1667年)缺机170张,机匠补充困难,而同一时期苏州民机不少于3400张”可知,清初苏州复置的官营丝织业到康熙六年发展弱于民间手工业,综合以上信息可知民营手工业发展迅速,故B项正确;明清时期政府依然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故C项错误;材料仅体现官营手工业的发展弱于民营手工业,没有提供关于官营手工业的管理方面的信息,故D项错误。

【答案】B

6.【考点】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发展;中古跨朝代选择题

【解析】棉花引入中国可以追溯到秦汉时期,不是宋元明棉织品普及的原因,故A项错误;政府大力支持材料没有涉及到,故B项错误;小农经济的发展促进家庭手工业的发展,但不能导致棉织品遍及全国,故C项错误;元朝黄道婆改进棉纺织技术,导致棉织品生产遍及全国,故D项正确。

7.【考点】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宋朝

【解析】材料没有对唐代长安与南宋都城的商业类型,即官商与私商比重进行比较,因而无法得出私营商业居主导地位的结论,故A项错误;由长安商业店铺主要集中于东西两市,说明存在坊市制,而南宋都需中的商业店铺散步于城内各处,可知南宋时坊市制度已经瓦解,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提供南宋时期农业与商业发展状况的比较,因而无法得出商业发展已超过农业的结论,故C项错误;材料仅体现南宋都城中商业店铺的分布情况,未体现手工业生产领域中资本主义萌芽的雇佣关系,故D项错误。

【答案】B

8.【考点】“重农抑商”政策;宋朝

【解析】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统治者始终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始终没有鼓励商业发展,故A项错误;商人及其子弟可以参加考试及“榜下捉婿”只能体现商人社会地位提高,不能体现商人政治地位提高,故B项错误;北宋允许商人及其子弟参加考试及“榜下捉婿”现象是政府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动的结果,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直接体现北宋商品经济空前活跃的情况,故D项错误。

【答案】C

9.【考点】新航路的开辟

【解析】根据材料提供的时间可知该指数的变化与新航路的开辟有关,故A项正确;英国君主立宪政体的建立是在1689年,故B项错误;工业革命开始18世纪60年代,故C项错误;英国成为世界殖民霸主是在18世纪下半期,故D项错误。

【答案】A

10.【考点】新航路的开辟

【解析】欧洲社会的转型是指欧洲社会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新航路的开辟推动了欧洲社会的转型,与材料“‘全球史观’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的”不符,故A项错误;资产阶级开展了殖民黑奴贸易有利于欧洲的资本原始积累,有利于欧洲的社会转型,不符合“‘全球史观’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的”,故B项错误;推动世界市场雏形出现与材料“各民族的原始闭关自守状态则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此自发地发展起来的各民族之间的分工而消灭得愈来愈彻底,历史也就在愈来愈大的程度上成为全世界的历史”相符,故C项正确;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商业贸易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推动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与材料“‘全球史观’是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不符,故D项错误。

【答案】C

11.【考点】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

【解析】根据材料“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土著居民被消灭、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矿井”得出掠夺金银是资本原始积累的表现,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根据材料“把非洲变成商业性的猎获黑人的场所…”得出黑奴贸易符合资本原始积累,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根据材料“土著居民被消灭、被奴役”得出奴役和屠杀印第安人,符合资本原始积累,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材料中鸦片贸易在材料中并没有体现,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

【答案】D

12.【考点】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

【解析】17世纪的“海上第一强国”并非西班牙,故A项错误;17世纪的“海上第一强国”是荷兰,被称为“海上马车夫”,故B项正确;英国是18世纪中期“海上第一强国”,不符合时间限制,故C项错误;17世纪的“海上第一强国”并非法国,故D项错误。

【答案】B

13.【考点】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茶叶贸易推动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故B项正确。

新航路开辟后,世界贸易中心转移到大西洋沿岸,A项错误,C项发生在工业革命后,不能体现17世纪初的情况。

由材料不能得出茶叶是普遍生活必需品,D项错误。

【答案】B

14.【考点】第一次工业革命

【解析】西班牙与葡萄牙最先开始新航路开辟,因而A项不是英国抢占的先机,故A项错误;英国17世纪政治上最先确立君主立宪制的资本主义制度,18世纪经济上最先开始工业革命进入工业生产,推动英国率先崛起,傲视全球,故B项正确;C项中英国通过《航海条例》以发展商业资本主义,这只是为后来的工业革命积累资本,并没有直接推动英国傲视全球,故C项错误;英国先确立世界殖民霸主地位再进行工业革命,D项本身表述有误,故D项错误。

【答案】B

15.【考点】第二次工业革命

【解析】垄断组织最早出现在交通运输部门与材料的内容“1904年美国共有318个工业托拉斯,这318个工业托拉斯吞并了5300个工业企业,拥有全部加工工业资本额的40%”不符,故A项错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垄断组织进一步发展遵循的是自由竞争的原则,故B项错误;垄断组织是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的结果,故C项正确;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出现在罗斯福新政时期,故D项错误。

【答案】C

16.【考点】第二次工业革命;图表数据型选择题(精选)

【解析】材料中“增速最快的五十年”是1850-1900年,而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于1688年结束,故A项错误;1884年英国进行第三次议会制度改革,与材料中“1850-1900年”不符,故B项错误;1840年左右英国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与材料中“1850-1900年”不符,故C项错误;19世纪晚期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与材料中“1850-1900年”相符,故D项正确。

【答案】D

17.【考点】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洋务运动

【解析】据表中船只和吨位数量变迁的数据可知,上海逐渐取代广州,成为对外贸易的中心,故A项正确;B项发生于鸦片战争后,表中数据不能反映当时中国经济结构,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近代鸦片战争后广、沪在对外贸易中的地位,与地区经济发展状况无关,因而不能说明地区经济差异缩小,故C项错误;材料比较广、沪地区外国船只数量和吨位的变迁,与中国新式交通工具使用状况无关,故D项错误。

【答案】A

18.【考点】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洋务运动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可知,从产业工人的人数来看,外国资本企业中的工人所占比重超过了民族资本企业的工人的比重,洋务企业不属于资本主义经济,故A项错误;洋务派举办的军用工业、民用工业不属于官僚资本主义经济,故B项错误;材料中只是说了外国资本企业、民族资本企业里工人所占的比重,并没有说明两种企业在其他方面的关系,故C项错误;根据题干材料可知,从产业工人的人数来看,外国资本企业和洋务派举办的军用工业、民用工业中的工人所占比重超过了民族资本企业的工人的比重,故D项正确。

【答案】D

19.【考点】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洋务运动

【解析】材料表明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洋纱在中国畅销,经营洋纱的商人很多而且获利颇丰,中国自产的棉花则无人问津,材料对洋纱和中国的棉花销售情况进行了比较并没有提到近代民族纺织业,故A项错误;洋纱是机器产品价廉物美而中国的手工业品无法与之竞争并不是由于本地棉花价廉难销售,故B项错误;材料中洋纱的畅销并不代表起占据了中国大部分市场,故C项错误;材料表明随着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中国家庭手工业(棉纺织业)破产,纺与织相分离,从而说明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故D项正确。

【答案】D

20.【考点】晚清中国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民国初期和国民政府前十年民族工业的发展

【解析】甲午战后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推动1895年—1913年民族资本主义的较快发展,是造成材料中变化的原因之一,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后,倡导“实业救国”,积极推动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也是造成材料中变化的原因之一,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于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鼓励发展经济与材料中时间不合,故C项错误,符合题意;甲午战后,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进行资本输出,进一步瓦解中国的自然经济,故D项是造成材料中变化的原因之一,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答案】C

21.【考点】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民族工业的发展

【解析】根据题目中的时间“1937”、“1942年”此时处于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12月南京沦陷,国民政府迁入重庆,是战争使得工业布局发生变化,并非政府的调整,故A项错误;民族工业、官僚工业都迁入了重庆,题目中并未出现其中资本成分的变化,故B项错误;根据前面的分析,故C项正确;表格反映的是重工业在1937、1942年比例的变化,并未提到其中官僚、民营的成分变化,故D项错误。

【答案】C

22.【考点】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解析】大跃进期间,全民大炼钢铁,因而使大量农村人口进入城市,这与材料中现象不符,故A项错误;1961年中共中央出台国民经济调整政策,调整农轻重比重,使大量城镇人口返回农村推动农业发展,故B项正确;“二五”计划执行于1958年至1962年,与材料中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知青上山下乡发生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是鼓励知识青年到农村去,而不是材料中的城市职工返回农村,故D项错误。

【答案】B

23.【考点】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解析】“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旨在说明这项措施的希缺性,工业化是所有国家应该走的一条道路,故A项错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没有进行革命,而采用了赎买政策,开创了建立社会主义的新形式,故B项正确;“赶超”战略是所有新成立的社会主义国家所面临的共同处境和建设计划,故C项错误;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是社会主义的共同标志,故D项错误。

【答案】B

24.【考点】十一届三中全会与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解析】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答案】A

25.【考点】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解析】材料中提到的时间是1990年,国家1990年开发开放上海浦东,成为中国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把上海列为沿海开放城市是在1984年,故A项错误;开发开放浦东是在1990年,故B项正确;1985年国家开辟了四个沿海经济开放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环渤海地区),故C项错误;开始推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是在1984年,不符合题意,故D项错误。

【答案】B

26.【考点】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宋朝;第一次工业革命

【解析】

(1)结合史实可知宋朝“商业革命”的表现有坊和市的界限被打破;经营时间不受限制;?

早市、夜市、草市兴盛;商业活动不受官府的直接监管;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2)材料二“西方与此相应的商业革命却对西方社会产生了爆炸性的影响”这一观点与中国历史是相吻合的,与西方新航路相比较,新航路的开辟引起了欧洲的“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促进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和资本主义的发展这也是有目共睹的。

由材料三“‘在16世纪和17世纪,由于地理上的发现而在商业上发生的并迅速促进了商人资本发展的大革命,是促使封建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过渡的一个主要因素。

’在商业革命时期,英国的商品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这为市场经济的形成奠定了良好的经济基础”可知新航路开辟后,英国商人开始同世界各地建立商业联系,赚取丰厚的利润;世界贸易中心由地中海区域转移到大西洋沿岸,世界市场雏形出现,英国对外贸易迅速发展;英国的海外贸易使资产阶级实力上升,同时加速了资本原始积累的过程,促进了封建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过渡。

【答案】

(1)表现:

坊和市的界限被打破;经营时间不受限制;早市、夜市、草市兴盛;商业活动不受官府的直接监管;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任答三点得6分)

(2)影响:

新航路的开辟引起了欧洲的“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促进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和资本主义的发展(3分)

原因:

新航路开辟后,英国商人开始同世界各地建立商业联系,赚取丰厚的利润;世界贸易中心由地中海区域转移到大西洋沿岸,世界市场雏形出现,英国对外贸易迅速发展;英国的海外贸易使资产阶级实力上升,同时加速了资本原始积累的过程,促进了封建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过渡。

(9分)

27【考点】民国初期和国民政府前十年民族工业的发展;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民族工业的发展;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1992年起);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解析】

(1)第一小问积极因素,根据材料一,由“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全国”可得出国家形式上的统一,由“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可得出国民政府的推动、支持;第二小问消极因素,根据材料一,由“1930—1931年,蒋介石对革命根据地建立发动三次围剿”可得出战争的破坏,由“陈立夫、陈果夫控制的中国蚕丝公司在上海设立”可得出官僚资本挤压,由“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可得出世界经济危机影响,由“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三省”可得出外国的侵略等。

(2)第一小问变化,根据材料二“公有制经济分别有32.2%和53.4%和7.03%,总共占92.69%”可得出公有制经济和集体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了主导地位,第二小问原因,联系所学可知,从1953年开始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来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在1956年基本完成;第三小问意义,联系所学可知我国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经济基础确立,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

(3)第一小问特征,“新商业文明”本质上属于信息产业,联系所学所可知其特征为网络经济或知识经济;开放、透明、共享;第二小问经济因素,联系所学20世纪末期中国经济发展的史实即可回答,如改革开放的深入、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加入世贸组织、信息化等。

【答案】

(1)积极:

国家形式上的统一;国民政府的推动、支持(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4分)

消极:

战争的破坏;官僚资本挤压;世界经济危机影响;外国的侵略。

(答出两点即可)(4分)

(2)变化:

公有制经济和集体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了主导地位。

(2分)

原因:

国家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2分)

意义:

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经济基础确立,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

(或我国进入到社会主主初级阶段;或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在中国基本确立))(2分)

(3)特征:

网络经济或知识经济;开放.透明.分享。

因素:

改革开放的深入;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加入世贸组织;信息化。

(4分任意两点)

28【考点】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洋务运动

【解析】

(1)由材料中“随着农村商品经济水平的提高”分析“原因”,从材料中松江府朱泾镇、新场镇盛产的产品及松江府和苏州府市镇数量角度分析“特点”。

从市镇经济对农村商品经济及资本主义萌芽的影响角度回答第二小问。

(2)从材料中棉纺厂的兴建、运河航运、铁路交通等信息入手,联系英国殖民扩张和世界市场扩大等知识回答。

(3)从图表信息可知,19世纪中期,中国城市化水平远远落后于西方国家。

从时间休息可知当时中国是落后的农业国,工业化水平低,直接影响了城市化水平,据此回答“本质问题”。

【答案】

(1)原因:

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

(2分)特点:

专业性强、分布密集。

(2分)

(2)因素:

①棉纺织业的发展(或机器化大工厂的建立);②铁路、水路等交通运输方式的发展;③殖民扩展使世界市场扩大。

(每点2分,满分6分)

(3)差异:

19世纪中期中国的城市化水平明显低于西方国家。

(2分)问题:

反映了工业文明对城市化的推动作用远远强于农业文明。

(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社交礼仪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