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剖析.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421483 上传时间:2022-12-16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0.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业剖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专业剖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专业剖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专业剖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专业剖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专业剖析.docx

《专业剖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业剖析.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专业剖析.docx

专业剖析

如何做好专业剖析

第一、专业剖析及其方法步骤

一、何谓专业剖析

专业剖析俗称“小评估”,是评估工作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

其目的是通过对某一专业的分析解剖,验证学校人才培养工作得实际状况和现实水平,藉此增加学校人才培养水平的纵深度和可信度,为学校总体评估提供科学准确的判断依据和有说服力的支撑,专家对专业剖析的评判,直接影响到学校的评估结果。

二、剖析方法和步骤

1.由专家组在征求学校意见的基础上确定2个最能体现学校建设理念、建设思路、建设水平的特色专业或主体专业,进行重点剖析。

2.听取专业带头人汇报(用PPT,不超过20分钟)。

3.根据需要查阅相关资料。

针对剖析指标和关键要素,若遇到不清楚或信息量不够的问题,可查阅或索要相关信息的原始材料。

4.根据需要实地考察专业实训条件。

5.对部分学生、教师进行深度访谈。

6.每个剖析专业选择两门以上专业课进行说课(说一门课或一节课)。

7.根据需要进行听课。

8.根据需要分别召开专业教师和学生座谈会、个别访谈、测试等。

9.填写《专业剖析评价分析表》。

第二、专业剖析要点解读

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专业剖析要点

剖析指标

关键剖析要素

1.专业定位与人才培养模式

1.1专业设置与定位

1.2专业建设规划与实施

1.3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1.4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2.课程建设与改革

2.1课程体系

2.2课程建设

2.3教材与教学资源建设

3.教学基本条件

3.1教学基础设施

3.2实践教学条件

3.3经费投入

4.专业教学团队

4.1教学团队结构

4.2教学团队素质与水平

4.3教学团队建设

5.教学改革与教学管理

5.1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

5.2实践教学

5.3教研教改成果

5.4产学结合

5.5教学管理与质量监控

6.人才培养质量

6.1基础理论与专业技能

6.2职业能力与职业素质培养

6.3学生满意度

6.4毕业生就业与社会声誉

7.专业特色或创新

剖析要点

剖析

指标

关键剖析

要素

要点说明

1.专业定位和人才培养模式

1.1专业设置与定位

专业名称规范、科学;专业设置的针对性、灵活性、适应性;合作企业或社会用人单位参与专业建设。

1.2专业建设规划与实施

专业建设规划符合学校整体发展规划;专业建设实施方案具体,措施得力;能辐射带动相关专业发展。

1.3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人才培养目标明确,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合理,适应现实职业岗位对人才的要求。

1.4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把工学结合作为改革的切入点,充分体现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的要求。

2.课程建设与改革

2.1课程体系

依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设置课程体系和选择教学内容;重视优质核心课程建设;将职业资格证书纳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2.2课程建设

依据职业岗位对知识、能力的要求,按工作过程、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等方式设计教学内容,内容新颖、适用。

2.3教材与教学资源建设

选用近三年出版的优秀教材;与行业企业共同开发实训教材和体现“工学结合”的校本教材;专业图书资料充足,建设和利用优质教学资源和网络信息资源。

3.

教学基本条件

3.1教学基础设施

教室尤其是一体化教室满足教学需求,语音室、机房、多媒体教室符合要求,教学设施先进。

3.2实践教学条件

校内实训基地能够满足教学需要,管理制度完善、经费有保障、运行正常;有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能满足学生专业实训和半年顶岗实习的需要。

3.3经费投入

日常教学经费能保证正常教学;每年投入足够的专业建设专项经费,满足专业建设的需要。

4.

专业教学团队

4.1教学团队结构

有较高水平的专业带头人、专业骨干教师;专任教师队伍数量足够、结构合理;聘请了行业企业的技术专家和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

4.2教学团队素质与水平

专任教师技能水平高,具有企业生产一线工作经历;专职实训指导教师具有职业资格证书和企业工作经历。

4.3教学团队建设

“双师”结构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规划;提高专任教师的综合职业素养与实践教学能力的政策、措施;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的规划和措施。

5.教学改革与教学管理

5.1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

能有效设计“教、学、做”为一体的情境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灵活多样,能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重视优质教学资源和网络信息资源的利用与共享;考核方式灵活、恰当。

5.2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体系科学可行,满足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确保学生有半年以上顶岗实习并强化过程管理;实践教学环节落实到位,制度措施得力。

5.3教研教改成果

教研教改有规划、有落实;各级教研教改课题及成果;精品课程建设及成果;科研项目及成果。

5.4产学结合

形成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长效机制;重视教师科技开发和服务能力的培养;技术研究、开发、推广及为社会技能培训、服务等开展良好,效益明显。

5.5教学管理与质量监控

教学管理制度完备、机构健全、队伍结构合理、教学基本文件齐备、教学档案规范;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健全,运行有序。

6.人才培养质量

6.1基础理论与专业技能

学生的基础理论与专业技能达到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学生积极参加各种文体活动,身体素质达标,心理健康。

6.2职业能力与职业素质培养

学生具有良好的伦理道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修养,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双证书”获取率高;在省级以上各类职业能力竞赛中获得较好的成绩。

6.3学生满意度

随机调查本专业学生对教学的满意程度。

6.4毕业生就业与社会声誉

近两年录取新生报到率;近两年毕业生年底就业率;近两年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综合评价的称职和优良率。

可以看出:

1、专业剖析要点的内容结构与评估指标体系结构类似,由目标指标、过程指标和条件指标组成。

目标指标——如专业建设规划、人才培养目标、基础理论与专业技能、职业能力与职业素质培养、学生满意度、毕业生就业与社会声誉等

过程指标——如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改革、教学团队建设、教学改革与管理等

条件指标——如教学基础设施、教学团队结构、经费投入等

2、专业剖析的重点剖析要素与评估指标体系重点评估要素相对应

重点剖析要素:

专业设置与定位、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实践教学、教学管理与质量监控、毕业生就业与社会声誉等

第三、如何撰写专业剖析自评报告

安徽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专业专业剖析自评报告

(一般格式)

一、专业概况

对本专业做概括性的介绍,包括专业设置时间、学制、在校年级、班级、学生人数、毕业学生届数人数、师资力量、专业沿革等基本信息,重点突出专业发展前景。

二、报告的主体内容

1、专业定位与人才培养模式(标题自定)

(1)、专业名称规范、科学,专业口径宽窄适当。

(2)、在充分进行社会和行业高职专业人才需求调研报告的基础上,论证专业设置的必要性,坚持每年进行区域和行业专门人才需求和预期职业岗位要求的调查分析(包括人才数量和质量规格的要求),确保专业设置及人才培养符合职业岗位(群)的要求、社会需求要求及就业要求,并能根据人才市场需求变化或行业企业要求,实事求是地调整专业方向或动态优化专业内涵,具有鲜明的针对性、灵活性和适应性。

(3)、合作企业或社会用人单位参与专业建设情况。

(4)、专业建设规划符合学校整体发展规划;专业建设实施方案具体,措施得力;能辐射带动相关专业发展。

(5)、对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进行深入调研,并调查了解本省高职院校开设该专业的情况,由此确定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

培养目标明确、合理,有明确的职业面向。

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服务面向的职业岗位(群)及业务范围的文字表述要准确。

培养规格表述清楚,知识、能力、素质目标合理,适应现实职业岗位对人才的要求,与培养目标定位一致,可操作性强。

(6)、把工学结合作为改革的切入点,充分体现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的要求。

2、课程建设与改革(标题自定)

(1)、依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设置课程体系和选择教学内容。

课程体系设计有行业专家参与,课程体系符合高职培养目标,体现以职业素质培养为核心、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的思想,明确哪些是本专业的核心能力、核心课程和核心内容。

(2)、课程体系要突出实践性教学,理论课与实践课比例适度(5:

5),符合技能应用性人才培养规律。

(3)、重视优质核心课程建设,课程建设有成效(重点介绍改革力度大的课程、重组整合课程、特色课程、省(院)级重点建设课程)。

(4)、有一套科学、规范、稳定的专业培养方案(专业教学计划),保持相对稳定的同时能够根据产业和经济结构变化适时调整更新,并具前瞻性;将职业资格证书纳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施“双证书”教育(专业的证书获取种类、获取比例)。

(5)、能依据职业岗位对知识、能力的要求,按工作过程、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等方式设计教学内容,内容新颖、适用。

(6)、教材选用合理,能够选用近三年出版的优秀教材及优秀课件。

(7)、重视教材建设,与行业企业共同开发实训教材和体现“工学结合”的校本教材,能够组织合编、自编特色教材和配套齐全的实验、实训指导书,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研究性学习指定有效的扩充性文献资料,满足实践教学需要。

(8)、专业图书资料充足(馆藏册数、开放时间保障情况,电子阅览室建设情况),建设和利用优质教学资源和网络信息资源。

3、教学基本条件(标题自定)

(1)、充分论证我院形成的专业教学条件可以确保专业培养目标的实现。

(2)、教室尤其是一体化教室满足教学需求,机房、多媒体教室符合要求,教学设施先进(与专业相关的一体化教室、机房、多媒体教室情况介绍)。

(3)、校内实训基地能够满足教学需要(实践教学环境是高职专业教学环境特征的集中体现,用于专业实践教学的设施先进、新技术含量高,具备真实或仿真职业氛围和产学研一体化的功能并形成系列,软硬件配套,运行状态良好,利用率高,在同类院校中居?

水平),实践教学管理制度完善,经费有保障,运行正常(列举具有特色的校内实验室、实训室的功能和软硬件保障情况、实验实训项目开出率、使用效果)。

(4)、有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校外实习基地的数量和组织管理、行业专家的指导(现场培训、讲座等)能满足要求),基地运行状况良好并有保障机制,能满足学生专业实习实训和半年顶岗实习的需要(顶岗实习单位、实习人数等情况)。

(5)、日常教学经费能保证正常教学;每年投入足够的专业建设专项经费,满足专业建设的需要。

4、专业教学团队(标题自定)

(1)、有较高水平的专业带头人、专业骨干教师(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结构状况;培养、评选办法;专业带头人知识、能力、素质符合专业建设发展要求;对本专业、课程建设发挥的作用和科研教改开展情况)。

(2)、专业教师队伍数量足够,梯队结构合理,整体素质高;本专业教师队伍总人数、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学历/学位结构、专业结构、双师素质结构情况。

教师积极参与教学改革,熟悉专业教改方案,质量意识、服务意识强,工作效果好,学生满意率高;

(3)、专任教师技能水平高,具有企业生产一线工作经历;专职实训指导教师具有职业资格证书和企业工作经历。

(4)、“双师”结构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有规划。

“双师型”教师结构、培养计划和实施情况(建立了“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保障机制,坚持培养与引进并举、激励与约束并重、普遍提高和重点培养相结合,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采取得力措施提高教师队伍研究生学历学位比例和“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要求教师考取职业资格证书、鼓励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等)。

(5)、提高专任教师的综合职业素养与实践教学能力的政策(相关文件、制度)、措施(教师参与企业实践与培训情况:

是否提高教师对面向岗位职业能力、素质的了解和认识,是否调整、促进教学内容改革),青年教师的培养。

(6)、有一支来源和数量稳定、生产实践经验丰富、学术水平较高的兼职教师队伍,兼职教师一般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兼职教师职称情况),教学效果好,兼职教师队伍建设有规划、有措施。

5、教学改革与教学管理(标题自定)

(1)、能有效设计“教、学、做”为一体的情境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灵活多样,实行多种形式的互动式教学,如讨论式教学、情景教学、案例教学、社会实践等;能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重视优质教学资源和网络信息资源的利用与共享,推广多媒体教学,且运用得当,效果明显,积极进行网络教学;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在学习中研究、在研究中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的潜能,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以及终身学习能力、职业核心能力和素质,使学生能在各种不断变化着的环境中生存并能适应职业的变动;考核方式灵活、恰当(课程教学中不同课程采取的各类考核方式情况,特别是核心课程,强化过程(形成性)测试,突出鉴定性测试,如笔试、口试、答辩、现场测试、论文、课题研究、实操等)。

(2)、实践教学体系科学可行,满足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

要阐述本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组成(例如基本技能训练,专业技能训练、专业综合能力训练等)及具体教学环节主要内容;论述实践教学体系能够满足培养目标对职业能力培养标准的要求,并得出符合技术应用性人才培养规律的结论。

要大力改革实验教学的形式和内容,减少演示性、验证性实验,增加工艺性、设计性、综合性、创新性实验;逐步形成基本实践能力与操作技能、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与专业技能、综合实践能力与综合技能有机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

(3)、实践教学应突出产学结合特色,培养学生实践技能,确保学生有半年以上顶岗实习并强化过程管理(顶岗实习情况介绍:

顶岗实习手册、教师指导、巡查、小结、成绩评定等)。

(4)、实践教学环节落实到位,制度措施得力(各项教学制度、违规处理情况)。

(5)、教研教改有规划、有落实(教科研立项、任务落实、系部(教研室)督促检查、结项落实情况)。

各级教研教改课题及成果;精品课程建设及成果;科研项目及成果(专业教师教学改革研究和科研参与率高,取得多项优秀教学成果和科技成果)。

(6)、形成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长效机制,坚持走产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专业改革发展道路,树立了以行业、企业为依托的产学结合的专业建设理念,成立了以行业、企业专家、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为主要成员的专业指导委员会组织、制定了工作计划和制度,并开展了有效的工作。

产学研合作要落实在专业设置、培养目标和规格制定、专业培养方案设计,课程开发、实训基地共建、校企人员互兼互聘、科技研发等方面,建立产学研合作、互惠双赢的有效运行机制;重视教师科技开发和服务能力的培养(教师承担参与企业科研课题方面的合作等情况,教师培训、挂职锻炼等情况)。

(7)、技术研究、开发、推广及为社会技能培训、服务等开展良好,效益明显(面向社会、行业进行的技术培训和为企业解决技术攻关、项目推广等研究开发的项目情况及社会效益)。

(8)、教学管理制度完备(体现本专业特点的教学大纲、教案、作业、考试等各主要教学环节、教学进度要求)、机构健全(管理队伍(院、系两级教学、学生管理、就业服务三个方面)、数量素质结构合理、教学基本文件齐备(有规范的课程教学大纲,实验实训大纲齐备、规范,教学意见、安排等材料齐备,教研活动有安排、有总结)、教学档案规范(教师备课、听课、课堂教学、作业批改、晚间辅导等教学基本材料齐全)。

(9)、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健全,运行有序(实施情况:

领导干部听课,督导团、教务处和系部的教学常规检查、学生信息员(教学日志)、学生评教;信息反馈情况:

各班级信息员期中、期末填写教学信息反馈表、学生座谈会等形式,反馈教学信息与改进教学情况;社会需求调研和毕业生跟踪调研:

实施、反馈和调整教学情况),教学事故发生率低。

6、人才培养质量(标题自定)

(1)、学生的基础理论与专业技能达到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

要用充足的事实和成果,说明学生形成的职业技术能力和基本技能,掌握的必备知识与理论,学生能够达到培养目标要求的知识、能力、素质目标,计算机、英语通过率高并有较好的应用能力(通过毕业设计、学生竞赛活动、社会实践、就业竞争等多种证据说明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英语应用能力较强),专业技术能力达到职业要求,学生能获取与专业密切相关的职业技能鉴定证书、职业资格证书或技术等级证书,“双证书”获取率高(近两年毕业生“双证书”获取种类和获取率)。

(2)、在文化素质培养方面,面对全校各专业学校开设了多种文化素质教育公共选修课,学生按规定要求选修文化素质教育公共选修课。

学校请校内外专家学者举办内容丰富的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讲座。

学校坚持每年举办科技文化节,倡导健康向上的学生社团活动,学生在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科技活动、文体活动等课余文化生活中,提高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学校将军事训练、假期社会实践等作为对学生教育的重要环节和内容,积极支持大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同时建有心理咨询机构,学生各项素质达标,心理健康。

(3)、职业能力与职业素质的培养首先体现在专业培养方案(教学计划)和方案实施全过程;任课教师严谨治学、为人师表,结合课程教学内容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素质教育;专业将职业能力与素质的培养贯穿于人才培养工作的始终和课堂教学、实践教学、课外活动、校园环境氛围育人等方方面面;结合专业教学进行职业素质教育。

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两课”教学有较好的效果,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进”的实效性不断改善,学生具有良好的伦理道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修养,考风考纪好,遵纪守法,诚实守信。

(4)、学生对专业课程学习的满意度高(结合学生深度访谈)。

(5)、说明近两年毕业生的就业率及就业质量(学校建有适合高职学生的就业指导机构与就业保障机制,毕业生就业一次签约率和就业率、就业质量高,工作岗位技术性强、薪酬高)及社会声誉(近两年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综合评价的称职和优良率、新生入学成绩和新生报到率及学生参加各类技能竞赛取得的名次、获奖情况),说明毕业生的培养效果与原定培养目标的符合程度。

7、专业特色或创新(标题自定)

(1)、专业特色是专业在长期发展过程中,不断积淀形成的专业特有的优质风貌。

专业特色是专业活力、竞争力和质量的象征,需要认真分析、发现和长期培育。

(2)、高水平专业特色反映在与同类院校项目比较上的质的差别,反映在对高职人才培养规律的探求上,反映在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形成机制、有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上。

因此要站在全省的高度了解别的高职院校开设相同专业的高职院校个数,学生规模、师资力量、实训条件、就业率等基本信息,重点分析其他院校专业特色,并结合我院实际,分析提炼出本专业所具有的特色与创新点,并做重点阐述。

(3)、专业特色的主要表现形式包括:

专业设置、建设和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一致性(依据专业社会行业调研成果,建立专业人才培养动态机制,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等);专业建设理念和思路;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基本建设(课程与教材建设;实验室与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教学管理建设,如学分制、弹性学制,学风建设等);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高职人才培养途径(产学结合、校企合作教育体制、机制的建立等);专业师资队伍建设以及招生就业机制的建立等。

专业是否具有鲜明特色是优秀专业必备的条件之一。

专业特色可以是整体特色也可以是某个项目上的特色。

(4)、专业特色的基本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强调质的创新。

“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形成有创新的优质精品特色项目;

、特色不仅仅是标新立异,而是对高职人才培养规律、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追求,形成高职特色鲜明的项目;

、特色项目,并非自然成长的,而是要着力培育的,重要的、高质量的特色项目,要由学院、系牵头,组成高水平团队攻关,经过反复探索、长期实践,逐步积淀而成;

、高职专业“特色项目”,不仅要符合高职人才培养规律、人的认识规律和成长规律,而且是这些规律的探索、完善和升华;

、每个特色项目应具有相对独立的内涵,不要与其它特色项目在内涵上有过多的交叉,能形成一个独立的项目;

、特色项目,应具有相对的稳定性,生命周期长,内涵可不断丰富;具有较好的可检验、可操作、可借鉴性;具有较好的推广价值。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四、今后的整改思路和措施

五、专业建设规划

六、支撑材料目录表

第四、专业剖析需要注意的问题

1、以现有“2+1”专业教学模式做专业剖析。

在剖析中,要突出教研项目成果(已结题和正在研究)的应用;在专业教学改革与课程改革方面,适当融入基于工作过程改革的理念与思路,也可以在整改思路与措施中做介绍。

2、对照专业剖析要点,突出重点,注重提炼本专业在专业定位与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基本条件、教学改革与管理、人才培养质量方面的创新做法和所取得的主要成就。

如在人才培养模式上,本专业是如何进行创新的,主要做法和经验如何,取得哪些明显成效,又如在教学改革与教学管理方面,应重点突出本专业对课程体现是如何进行改革的,如何做到更好地与职业岗位核心能力的培养紧密结合,如何深化课程内容、明确能力培养目标、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改革的。

每一点都要紧扣“关键剖析要素”和“要点说明”来写,便于专家阅读并给予评价。

每一要点或小标题应采用特色凝练或高度概括的语言去表现,不能死板地照指标名称僵化地回答每一条的基本情况,如以就业为导向,努力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校企合作机制,不断改善专业教学条件等。

3、特别要挖掘专业的特色和创新做法。

4、要找出存在的问题。

问题要找准,并合理分析,不要曲意回避。

涉及到重点指标的可以少写或不写。

10、整改计划要有针对性、可行性,切忌空洞无物;

11、学习参考其他院校专业剖析的做法与经验,切忌照抄照搬其剖析材料。

第四、时间进度要求

1、元月上旬—2月下旬:

评估办举办专业剖析培训与动员会;

各系组织教师学习研究专业剖析文件;

各系落实专业剖析责任,明确具体分工;

各专业组撰写完成专业剖析报告

2、2月中旬—3月中旬:

各系审查专业剖析报告;

各系组织专业剖析

3、3月下旬—4月中旬

教科研委员会组织专业剖析验收

4、4月下旬—评估

巩固专业剖析成果,各系组织教师学习消化专业剖析成果,开展说课准备,组织剖析说课演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