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谈语文教学.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420831 上传时间:2022-12-16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9.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家谈语文教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专家谈语文教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专家谈语文教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专家谈语文教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专家谈语文教学.docx

《专家谈语文教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家谈语文教学.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专家谈语文教学.docx

专家谈语文教学

专家与中学语文老师的对话

--粤教版高中语文新教材主编陈佳民教授与广州市部分教师座谈共同探讨新课程实施中的问题

    高一语文新课程实施已有一周的时间,2004年9月8日华南师范大学陈佳民教授和广州市教研室中语科谭健文老师和唐吉民老师及其他来自我市教学一线的部分老师齐聚一堂,就新课程实施的具体情况进行交流。

作为广东省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之一《语文》的主编,陈教授谈了新教材编写的部分理念及实施建议,对一线教师的启发很大。

现将陈教授的谈话记录如下。

陈教授先谈了以下三个问题:

    一、语文教师自己不必过分否定过去的语文和语文教学。

    自70年代以来对语文的批评此起彼伏。

听到这么多批评,个别一线的语文教师感到语文一无是处,无所适从。

其实,对于这种种色色的批评,应该有一个冷静的分析。

许多批评很中肯,但也有一些批评只是批评者一时一事的感觉,缺乏恰当的准则和依据,多数也没做认真的调查。

"误尽苍生是语文"之类的说法,更是简单粗暴、哗众取宠。

实施新的课程改革,也不是要全盘否定过去的语文、语文教学。

今年开始广东实施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评价语文教学工作有了新的准则和依据。

现在我们要认真学习课程标准,加强自信心,提高责任感,肯定应该肯定的,保留可以保留的,接受新理念、创造新做法,这样才能使这一次课程改革实验获得成功。

    二、从目前的情况看,阅读教学的问题比作文教学多,而现代文阅读教学的问题又比文言文教学多。

    这是从"效益"的角度来说的。

阅读比写作容易,读现代文比读文言文容易,照理现代文应该好教,可惜现在现代文阅读教学的效果并不那么好。

课本中的现代文,高中学生基本能理解,在学生能掌握文章大意90%的情况下,课堂教学怎么教呢?

习惯的做法是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

从作者、背景、主题、情节到人物形象、艺术手法、语言运用,我们对现代文的理解分析不可谓不细,也不可谓不深。

但是,阅读不仅仅是理解,阅读效益是由阅读量、理解率、记积率(记忆积累率)构成和产生的。

现代文阅读量少,记积率低,这两个问题至今没有很好解决。

    理解追求过深过细,也可能会减弱中学生自主、探究地阅读。

理解的标准定得过高,学生达不到,只好以教师为主来"讲读"(更糟糕的是"讲听")。

也有人提出"导读"的主张。

对于高中生来说,现代文阅读教学,教师可以是"助读"的角色。

好比去博物馆参观,普通游客去,跟着一个讲解员,讲解员会带着游客逐个为你讲解,这是"导"你游;而领导人参观景点,一般是领导人不明白向讲解员询问时,讲解员才作答,这就是"助"游。

我们不妨让学生读得多一点,老师退到背后帮助他读。

这有利于学生个性阅读,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究学习。

    阅读教学的方法应该多样,学生阅读的方法也应该多样。

广州搞"精读·略读·仿写"实验,学生对"精读"、"略读"比较熟悉,这很好。

但是掌握多几种阅读方法不是更好吗?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精神,针对广州、广东某些学生的实际,是否可以向学生推荐以下三种阅读方法呢?

    1、诵读

    对于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不够通顺流畅、语感不太好的学生,用普通话开声诵读特别重要。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与过去《语文教学大纲》的一个重要区别是,课程标准很重视口语。

这是语文的与时俱进。

有了电子,有声语言已经达到以前没有过的地位和作用,现代社会对语文的要求是能说会写。

提高口语水平需要想很多办法,通过诵读书面语言来提高口头语言水平是一个好办法。

    我国汉唐以后,汉语的书面语与口头语的距离很大。

新文化运动以后,这个距离缩小了,但像广东这样的方言区,方言口语与规范书面语言距离仍然很大。

汉唐以后,古人阅读首先是开声念书,读文为诵,读诗为吟。

这种开声诵读的方法,对于今天广东方言区学生学习语文是不是有着特殊的意义呢?

现在我们的学生作文,很多还是先用粤语构建,然后转成普通话,也就是说他们的思维先是以粤语为中介。

如果我们的学生诵读熟读多了,日常会话用普通话多了,语感好了,主要用规范语言作为思维中介了,语言表达的通顺流畅程度也许就会提高了,不规范的方言词汇和句式也许就会减少了。

    2、速读

    阅读速度是思维灵敏性品质的重要标志。

阅读能力是包括了阅读速度的。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初中生要求默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

高中生应该多少呢?

如果能够提高到八百一千,甚至更多,那会读多多少书哪!

阅读速度快是一个人终身受用的功夫。

语文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帮助学生提高学生阅读速度。

现在学生读得少,有一个原因就是读得慢。

我们往往是在少量里面求精髓,而不是在大量里面求提高。

阅读速度不快,怎样会有足量的课外阅读呢?

现在常听人说,我国的学生比发达国家的学生书包重,但是少听人说,发达国家的学生比我国的学生,开始阅读的年龄早,阅读的速度比我们快,阅读的书籍比我们多。

    3.熟读

    我认为应该让一些学生将自己认为精彩、重要的文章、段落,用熟读的方法来加以理解,加以记忆积累。

熟读可能是医治现代文阅读教学学生阅读少、只理解不记积的偏方。

    熟读,是宋代及其以后提倡的学校学生和自学学者的读书方法,很值得老师将它介绍给现今的高中学生,如果有某些比较刻苦的学生采用了,效果也许会很好。

因为其一,熟读-理解,通过反复多遍阅读来理解,是朱熹的"读而未晓则思,思而未晓则读"式的理解,是董遇的"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式的理解,但也符合现今提出的自主探究式的阅读;其二,熟读-运用,熟读是阅读转化为运用的上好连接剂,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正是这个意思;其三,熟读-记积,熟读文本,记忆积累率肯定很高。

清华大学迎新晚会,学生请梁启超表演节目,梁说,我不会唱歌只会背书,国学老师背经书理所当然,背《桃花扇》吧。

茅盾会背《红楼梦》。

他们都不是刻意背诵,而是熟读成诵。

毛泽东在中央苏区阅读《水浒传》5遍,现在我们将自己喜欢的精彩课文、段落多读几遍有什么不好呢?

    三、新教材为什么设置那么多活动?

    新教材设置诸多活动是想以活动替代以往的简单的语文练习,也许更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语文能力主要是阅读、写作、口语能力。

以往作文,人们常说学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就用这个作个比方吧,人的吃饭,往往经历几种阶段:

"喂着吃--自己吃--自己煮来吃--自己买米买菜煮来吃--自己赚钱买米买菜煮来吃"。

这里面就有一个独立动手过程长短、程度高低的问题。

过去的作文多数还处于"自己煮来吃"的阶段。

把活动纳入教科书,就是想改善语文能力的培养方式。

比之过去的"练习",它丰富了能力内容,把写作、口语、阅读能力综合在一起培养;它延伸了动手过程,把观察体验、调查访谈、查找资料、分析整理、讨论结论等等、都纳入了活动范围,扩展了动脑动手过程;它加强了合作交流,把学生组织起来开展活动,有利于互相合作,共同提高。

    

    [以下是广州市部分教师与陈教授有关新课程实施中疑难的问答]

    问:

新课程实施过程中评价方式到底会是怎样的,你们有没有设想?

    答:

今年粤教版高中语文新教材三者合成一套,即:

教科书(包括《语文》必修5册和选修14册),《教师教学用书》和《语文学习册》。

在《语文学习册》中我们设计了各种测量和评价,一个模块完成了就可以给2个学分。

    问:

那是不是说还是要落实基础知识?

    答:

是的。

作为教材来说,语文基础知识有个如何呈现的问题;作为学生来说,语文基础知识是一定要重视学习的问题。

缺乏知识就不容易培养能力。

    问:

选修课是不是可以提前开,省里有没有配套的选修教材?

    答:

现在不必考虑选修课,更没有必要提前与必修交*进行。

因为选修教材还没有出。

选修课的教材明年1月送审,批复、修改和出版的时间就更晚了。

粤教版与其他四套高中语文的选修课教材都是这样安排。

所以安心将必修课上好,是现在的任务。

    另外如果活动太多,太复杂,各校可根据自己的实际删掉一些。

    

    [会后,董传辉根据荔湾区调研情况,向陈教授重点询问了活动与阅读的关系。

]

    问:

陈教授,你好!

今年高一新教材最大的特点就是阅读量的扩大和活动的引入。

除每单元都设计了活动外,还将活动辟为一个独立的单元,贯穿必修的五个模块之中。

您刚才阐释了作为编者设置"活动"的意图,重点解释了活动与学生写作的关系。

这主要涉及的是非活动单元。

那在活动单元,活动与阅读又是什么关系呢?

    答:

在新课程活动单元中,阅读应是信息性阅读、资料性阅读。

在活动单元中,我们将阅读的文本界定为"参考阅读"。

也就是说,这些文本是帮助学生进行活动参考。

学生可以通过在图书馆查找资料,上网搜索等活动方式继续寻找活动相关的文章。

而教科书中的文本则是不用大家自己寻找的现成的必读的材料。

    问:

那是不是可以说,文本阅读是一个起点,活动的一个平台?

    答;可以这么说。

    问:

您能不能再缩小范畴,谈谈活动与阅读课堂教学关系如何处理?

    答:

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的活动上多下工夫。

文本并不用像阅读单元那样都来讲读,在活动中阅读,以活动带阅读。

阅读应是信息查找性阅读。

比如必修一的"活动单元"--"认识自我",教师设计活动让学生思考认识自己,产生阅读的需要,然后学生可以去阅读文本,在文本中找到启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