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学考试教育学二试题.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419858 上传时间:2022-12-16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6.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学考试教育学二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自学考试教育学二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自学考试教育学二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自学考试教育学二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自学考试教育学二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自学考试教育学二试题.docx

《自学考试教育学二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学考试教育学二试题.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自学考试教育学二试题.docx

自学考试教育学二试题

教育学二

单项选择题

1.“教育”一词最早见于我国的()。

A.《论语·学而》B.《苟子·修身》

C.《孟子·尽心上》D.《诗经·小雅》

2.人们在总结教育经验的基础上,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对教育活动规律的认识而制定的,用以指导实际教育工作的基本准则是()。

A.教育内容B.教育方法

C.教育规律D.教育原则

3.在教育史上,被誉为第一部具有学科形态的教育学著作是()。

A.《大教学论》B.《普通教育学》

C.《爱弥儿》D.《教育漫画》

4.实现学校教育目的的最基本的途径是()。

A.德育B.管理

C.教学D.社会实践活动

5.()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中心环节。

A.备课B.上课

C.课外辅导D.批改作业

1.C2.D3.B4.C5.B

6.按照知识的逻辑顺序排列以便学生能够掌握系统的知识的课程是()。

A.学科课程B.活动课程

C.经验课程D.隐性课程

7.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人的片面发展的根源是社会化大生产

B.自由时间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

C.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历史过程

D.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惟一方法。

8.主张教育目的应以社会需要为本,强调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为主来制定和建构教育活动的一种教育目的理论是()。

A.儿童本位论B.知识本位论

C.社会本位论D.个人本位论

9.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隐性课程的形式是间接的、内隐的

B.它常体现在学校和班级的情境中

C.它包括物质环境、文化情境和人际情境等

D.它的活动都是无意识和无计划的

10.借助语言或事实,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来影响受教育者的思想意识的德育方法是()。

A.说理教育法B.榜样示范法

C.情感陶冶法D.实际锻炼法

6.A7.A8.C9.D10.A

11.下列做法很好地贯彻了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结合的原则是()。

A.突出教学重点与关键B.补充乡土教材

C.重视直观教学D.保证教学的科学性

12.教师运用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引导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是()。

A.讲授法B.讨论法

C.谈话法D.读书指导法

13.我国学校采用班级组织始于()。

A.岳麓书院B.北京同文馆

C.白鹿洞书院D.曲阜杏坛

14.认为教学过程是不同于一般的认识过程,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进行的认识过程,具有间接性、引导性和简捷性等特征的是()。

A.认识说B.特殊认识说

C.儿童发展说D.认识实践说

15.测量所得分数的准确性和有效性的指标是()。

A.信度B.效度

C.难度D.区分度

11.D12.A13.B14.B15.B

16.根据文献记载我国夏朝已经有的学校称为()。

A.庠序B.乡学

C.国学D.校

17.教育过程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差异性、自主性和独立人格,这是现代教育的()。

A.人道性原则B.民主性原则

C.活动性原则D.个性原则

18.教育对劳动者再生产的作用是教育的()的表现。

A.政治功能B.经济功能

C.文化功能D.社会化功能

19.教育史上标志教育学作为一种学科形态的著作是()。

A.《大教学论》B.《普通教育学》

C.《论语》D.《理想国》

20.循序渐进原则是教育根据人的发展()规律性提出来的。

A.顺序性B.阶段性

C.个别差异性D.整体性

16.A17.D18.B19.B20.A

21.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中心组织实施的课程是()。

A.学科课程B.活动课程

C.显性课程D.隐性课程

22.马克思认为对人的全面发展提出客观要求和可能性的条件是()。

A.先天遗传B.社会化大生产

C.旧的分工D.资本主义制度

23.教师专业地位的实质就是教师必须拥有专业人员的()。

A.收入水平B.社会声望

C.参政权力D.权利和义务

24.认为学校的任务在于发展学生的智力的教育流派是()。

A.传统教育派B.形式教育派

C.实质教育派D.现代教育派

25.创设良好的教育情境,使受教育者在思想和道德情操方面受到感染和熏陶的德育方法是()。

A.说理教育法B.榜样示范法

C.情感陶冶法D.实际锻炼法

21.B22.B23.D24.B25.C

26.下列德育目标中属于第二层次的是()。

A.人生观教育B.纪律教育

C.社会公德教育D.政治教育

27.贯彻传授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结合原则的关键是()。

A.保证教学科学性B.理论联系实际

C.启发式教学D.重视教学直观性

28.发现学习模式是教育家()倡导的。

A.布鲁纳B.孔子

C.杜威D.布鲁姆

29.教学设计的基本工序的首要环节是()。

A.教学目标设计B.教学评价设计

C.教学策略设计D.教学媒体设计

30.主张以学科的基本结构为中心来编定课程的课程论是()。

A.儿童中心课程论B.学问中心课程论

C.社会中心课程论D.教师中心课程论

26.D27.C28.A29.A30.B

 

多项选择题

1.关于教育学科的定义方式,教育哲学家谢弗勒列举的定义性陈述是()。

A.规定性定义B.纲领性定义

C.概括性定义D.描述性定义

2.我国中小学教学的基本任务包括()。

A.形成基本技能B.发展基本能力

C.传授基础知识D.促进个性健康发展

3.影响人发展的基本因素概括起来的主要方面有()。

A.先天性素质B.社会环境

C.个体活动D.家庭环境

4.我国提出教育的人道性原则主要依据是()。

A.教师的主导性B.教育人道精神

C.师生关系的要求D.学生的主动性

5.科学主义教育目的观的基本特征有()。

A.追求理想化的教育目的

B.重视教育目的的社会功利性

C.重视教育目的的社会适应性

D.重视科学教育

1.ABD2.ABCD3.ABC4.BC5.BCD

6.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开展学习活动有如下几个亚环节()。

A.理解B.感知

C.巩固D.运用

7.教师的劳动特点主要有()。

A.示范性B.选择性

C.创造性D.系统性

8.运用直观性与抽象性相统一原则的基本要求是()。

A.突出基本性B.重视直观教学

C.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D.坚持操作性

9.我国中小学课程编制的层次有()。

A.制定课程计划B.编制课程标准

C.编写教材D.写出教案

10.情感陶冶德育方法主要有哪几种方式()。

A.实践锻炼B.环境熏陶

C.艺术熏陶D.人格感化

6.ABCD7.ACD8.BC9.ABC10.BCD

11.在我国取得教师资格,下列一些条件是必不可少的()。

A.中国公民B.学历条件

C.教育教学能力D.工作年限

12.主要以语言形式获得间接经验的教学方法有()。

A.谈话法B.参观法

C.读书指导法D.演示法

13.教育产生的条件有()。

A.生物遗传B.人类劳动的进行

C.阶级和国家的形成D.语言的形成

14.班集体对学生的发展所具有的功能是()。

A.凝聚功能B.社会功能

C.比较功能D.模式功能

15.人文主义教育目的观的基本特征有()。

A.追求理想化的教育目的B.重视教育目的的社会功利性

C.追求人性化的教育目的D.重视科学教育

11.ABC12.AC13.BD14.ABCD15.AC

16.教师备课的内容包括()。

A.备教材B.备学生

C.备教法D.备教具

17.影响课程的主要因素有()。

A.社会B.知识

C.气候D.学生

18.教学设计的基本工序包括()。

A.教学目标设计B.教学内容设计

C.教学策略设计D.教学评价设计

19.德育的双重价值观是指()。

A.德育的经济价值

B.德育的以德治国的价值

C.德育的促进社会发展的价值

D.德育的促进个人发展的价值

20.班主任的学生观包括()。

A.学生品德观B.学生学业观

C.学生个性观D.学生择业观

16.ABCD17.ABD18.ACD19.CD20.ABC

改错题(将划线处的错误改正过来)。

1.明确教学目标是教学过程中最重要、最复杂、最丰富的环节。

2.学校教育与广义教育相比,主要的区别在于具有非常明显的示范性和创造性。

3.教育在解决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矛盾的过程中,基本着眼点是社会的发展。

4.人的发展有顺序性对教育的制约要求教育必须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

5.一般地说,传统的教育学认为激发学生动机是课的中心环节。

1.教师引导学生开展学习活动

2.目的性和选择性、专门性等

3.人的发展

4.人的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5.理解教材

6.“人只有通过教育才能成为一个人,人是教育的产物”这句话的实质是一种环境决定论。

7.以纲要的形式规定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标准性文件是课程计划。

8.社会中心课程论是一种以学科的基本结构为中心来编订学校课程的理论。

9.掌握学习模式的教学原则有积极反应、小步子教学、即时反馈和学生自定步调等。

10.教育的领导权归根到底取决于经济状况。

6.教育万能论

7.课程标准

8.学科中心课程论

9.程序教学模式

10.政治权力

11.自学—指导教学模式是我国中小学教学实践长期以来普遍采用的教学模式。

12.由一位教师担任一个班级全部或大部分学科的教学制度是科任制。

13.教学动力的实体是教师与课程的动机联合体。

14.在全面发展的教育中,体育和智育的地位和作用更具有基础性。

15.德育过程是指个体的思想品德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的矛盾运动过程。

11.传递一接受教学模式

12.级任制

13.教师和学生

14.德育和智育

15.思想品德形成过程

16.班级规模的界定公式是学生数×教师数。

17.代表“现代教育派”的教育家是赫尔巴特。

18.《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正式实施的时间是1993年。

19.提出范例教学模式的教育家是布鲁纳。

20.班主任个别教育的对象是后进生。

16.学生数÷教师数

17.杜威

18.1994年

19.根舍因

20.各类学生

21.促进人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相互促进和相互转化的最普遍和最有效的途径是社会环境。

22.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教育目的的最基本的途径。

23.一节课完成多项任务的课是单一课。

24.核心课程属于学科课程。

25.贯彻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结合的原则的关键在于使学生掌握“双基”。

21.教育

22.理论依据

23.综合课

24.综合课程

25.启发式教学

26.一般说来,评价教师社会地位高低的指标有专业地位、职务高低、政治地位及职业声望等。

27.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学生与道德规范之间的矛盾。

28.班集体形成的真正标志是班级成为聚散型班级。

29.对学生品行评价的作用的发挥是由评定的数量决定的。

30.相对评价法是在评价对象的集合之外确定一个标准,评价时把评价对象与该标准进行比较。

26.经济地位

27.道德教育的要求与学生原有道德发展水平之间

28.内聚型班级

29.评定的质量

30.绝对评价法

名词解释

1.学校教育

是由专门的教育机构所承担的,由专门的教职人员所实施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以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为直接和首要目标的教育活动。

2.教育艺术

是指优秀教师在艰苦反复的教育实践中,在遵循教育的客观规律的基础上,综合、灵活地运用教育原则,并通过比较完美的教育双边活动,在教育观念、教育方式方法等方面稳定地综合地体现出来的具有创造性和感染力的独特教育个性特点与审美风貌。

3.教育目的观

即人们对教育目的的根本看法,主要指对教育所要培养的人的规格质量的根本看法。

4.课程

各级各类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学习活动的总体,在这个总体中除了学校课程表中所规定的课程外,还有配合课内教学所组织的全部课外活动,以及在整个学校生活中教师和学生集体的价值观、态度、行为方式等校园文化因素对学生的影响。

5.德育

即教育者培养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的教育。

它指的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和受教育者的个体需要及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主动内化与外化,促进其养成一定的思想品德的教育活动。

6.教育原则

是人们在总结教育经验的基础上,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对教育活动规律的认识而制定的,用以指导实际教育工作的基本准则。

7.人的全面发展

是指人的素质的多方面、多层次和多样化的发展。

它包括人的智能、体能、活动能力、道德品质、情感、意志、性格等方面的全面的、协调的发展。

8.广域课程

是为了避免科目本位课程的偏狭,而采取合并有关学科的办法而编订的课程,使每一个学科的科学领域比融合课程更加宽广。

9.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

是指在教学中既要从社会的需要出发,面向全体学生,保证统一的培养规格;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尊重个别差异,切实做到因材施教。

10.实际锻炼法

是通过各种实际活动,训练和培养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的方法,包括受教育者的日常活动和专门组织的行为训练。

11.人力资本投资

人力资本投资,是指包括学校教育、职业训练、卫生保健以及为适应就业而进行的专业迁移教育等形式。

所有这些方面的投资都会改善和提高知识、技能、健康等人力品质,从而提高生产力,增加金钱或金钱受益。

12.教师资格制度

教师资格制度,是指公民从事教师职业的基本条件,反映国家对专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人员的基本要求,公民只有符合这些条件的要求并经过国家教育行政部门的认定才能获得具有法律效力的教师资格。

14.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或教育理论知道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具有直观性、完整性、稳定性,甚至还有一定的封闭性。

15.德育过程

德育过程,即思想品德教育过程,是以形成受教育者一定的思想品德为目的,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共同参与、交往与互动的教育活动过程。

具体来说,德育过程就是教育者根据社会发展的思想道德要求和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对受教育者实施教育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思想品德的内化外化机制,促进其形成一定的思想品德、发展其品德能力的教育活动过程。

 

简答题

1.简述教育的经济功能。

(1)教育是劳动者再生产的基本手段。

教育能够把可能的劳动者转化为现实的劳动者。

教育能够把一般性的劳动者转变为专门性的劳动者。

教育能够把较低水平的劳动者提升为较高水平的劳动者。

教育能够把一种形态的劳动者改造为另一种形态的劳动者。

教育能够把单维度的劳动者改变为多维度的劳动者。

(2)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重要手段。

教育能够传递和传播科学知识。

教育能够发展科学。

2.如何处理好课程内容和结构的基础性与现代性之间的关系?

(1)课程内容和学科设置应突出基础性。

(2)课程内容和学科设置应体现现代性。

(3)课程内容和结构应具有综合化特征。

(4)课程内容应具有民族性。

(5)课程应具有结构性。

3.应如何贯彻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的原则?

(1)保证教学的科学性。

(2)要充分挖掘教材内在的科学性与思想性。

(3)要注意科学性与思想性的自然有机结合。

(4)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思想修养。

4.简述运用讨论法的要求。

(1)讨论的中心问题要有吸引力,能引起学生钻研的兴趣。

(2)在讨论中善于启发诱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开展积极的探讨。

(3)讨论结束前,做好讨论小结。

5.简述制定和实施德育方案应当注意的事项。

(1)根据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水平和特点,组织教育性的活动与交往。

(2)激发受教育者的心理内部矛盾运动,促进教育与自我教育的结合。

(3)增进各个层级、各个方面教育力量的联系和沟通,保持教育影响的连贯性、一致性、长期性和长效性。

6.简述教育的政治功能。

(1)教育能够促进年轻一代的政治社会化。

(2)教育能够促进政治民主化。

(3)教育能够制造政治上的舆论和思潮。

7.简述贯彻理解性和巩固性相结合原则的要求。

(1)在理解的基础上固巩。

(2)重视组织各种练习和复习。

(3)要注意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记忆力。

8.简述情境—陶冶教学模式的操作程序。

(1)创设情境。

(2)情境体验。

(3)总结转化。

10.简述教师备课时,备教科书的要求。

(1)对教科书的认知要达到三种水平,即懂透、理解和运用。

(2)对教学内容的研究要抓住重点、难点、关键点。

(3)对教学内容的处理要注意修补错漏。

11.简述我国中小学德育的基本内容。

(1)爱国主义教育。

(2)集体主义教育。

(3)劳动教育。

(3)民主、法制与纪律教育。

(4)人道主义和社会公德教育。

(5)理想教育。

(6)正确人生观与科学世界观教育。

12.为什么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

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是教育的基本属性之一。

教育虽然具有强烈的社会制约性,其方方面面都要受到来自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强有力的制约,但教育又有自身的运行特点和发展规律,有自身一定的独立性。

教育的相对独立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教育对社会的作用具有能动性

(2)教育的存在具有必然性

(3)教育具有自身的质的规定性

(4)教育具有继承性

(5)教育与社会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13.班主任的主要职责

(1)保护学生的身心健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全面负责班级的日常管理工作

(3)组织和指导各类班级活动的开展

(4)协调和整合校内外的各种教育力量

14.为什么说教学处于学校教育的中心地位?

教学处于学校教育的中心地位,是教育学的一条基本原理。

(1)从教育途径看,一个学校的教育途径是多种多样的,如教学、体育活动、劳动、社团活动等。

无论从时间、空间还是设施看,教育资源都主要为教学所占有,这是教学所具有的中心地位的客观体现。

(2)从工作类型看,一个学校的工作一般可以分为教学工作、党务工作、行政工作和总务工作等,后三种工作都是为教学工作服务的,这就从活动事实上保证了教学工作是学校工作的中心。

(3)从活动目的来看,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教学的直接目的也是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与教育目的统一,学校其他活动的直接目的则只是单方面的,这也决定了教学处于中心地位。

15.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原则

(1)科学性和思想性相统一的原则

(2)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3)传授知识与发展风力相统一的原则

(4)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自觉性、积极性相结合的原则

(5)直观性与抽象性相统一的原则

(6)系统性与循序渐进相结合的原则

(7)理解性与巩固性相结合的原则

(8)统一要求和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

16.教师的社会地位体现在哪些方面?

(1)专业地位

教师专业地位的实质就是必须拥有专业人员的权力和义务,而衡量教师专业地位高低的重要标准就是一系列的教师权利义务的保障和落实的程度。

(2)经济地位

教会的经济地位实质教育的经济待遇在社会职业体系中所处的相对高度,它是教师社会地位最直接和最基础的指标。

(3)政治地位

教师的政治地位是指教师参政议政的程度以及在社会政治体系中所处的相对位置。

(4)职业声望

职业声望是教师社会地位的综合体现,直接影响着教师群体的职业权力的实现及教师个体的心理状态。

论述题

1.结合实际,说明克服片面追求升学率倾向的思路和对策。

克服片面追求升学率,首先,依赖于整个社会的发展。

只有社会生产力得到大发展,教育大发展才具有坚实的物质基础,教育资源上的供需矛盾得到根本解决才具有现实可能性。

其次,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

一是要努力建立更灵活和开放的教育体制,加大教育发展力度,多渠道办学,充分挖掘教育潜力,加速非义务教育的产业化发展,扩大教育机会,从而缓解教育机会竞争;二是要积极推进高考制度的改革,为中小学教育正确导向;三是要进一步深化中等教育结构的改革,特别是要大力提高中等职业学校的办学水平;四是要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加强中小学的弱校建设。

最后,中小学校本身也应积极进行改革,端正办学思想,认真落实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益,促进全体受教育者身心全面发展。

结合实际加以说明。

2.联系实际阐明贯彻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自觉性、积极性相结合原则的要求。

(1)教师既要有效地发挥主导作用又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学生的认识过程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能动认识过程。

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不能包办代替他们的学习和思考。

所以,教师发挥作用的重点,乃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教师的教必须通过学生自己积极主动和创造性地学习才能起作用。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教师是否善于启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对教学的成败是具有决定性意义的。

(2)要多给学生提供主动学习的机会

教师要多给学生提供机会,使学生的思维积极活动起来,引导学生自己学习、自觉学习,启发学生积极思考、独立钻研,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尽可能让学生自己动眼、动手、动口、动脑去学习、去实践,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师给学生提供的主动学习的机会越多,就越能将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教师的主导作用也发挥得越好。

(3)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

教师发挥主导作用要与鼓励学生的创造精神相结合,把指导学生系统学习与组织学生进行创造性训练结合起来。

教师既要重视引导学生系统地掌握人类已经积累的现成知识,又不能把学生头脑看成是存储知识的仓库,把教学简单地看成是接受和复制。

这就要求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系统知识的同时,还应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兴趣和创造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师生都要勇于置疑问难、发表创见,特别是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和勇于探索创新的精神。

联系实际加以说明。

3.联系实际论述新时代对教师的素质要求。

(1)教育家的意识

(2)创新精神和改革意识

(3)教育科学研究的意识和能力

(4)健康的心理素质

衡量心理健康常采用九项指标:

①幸福感。

②协调程度,含个人内心及个人与所处环境之间的协调。

③自尊感。

④个体潜能发展。

⑤个性成熟。

⑥人格整合。

⑦与环境保持良好接触。

⑧有效适应环境。

⑨环境中必要的自我独立。

(5)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师必须掌握现代社会中的一些基本的信息技术,特别是要能够掌握运用电子计算机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6)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技能

作为新一代的教师,必须要掌握多种现代教育技术,特别是要掌握计算机辅助教学和多媒体教学的一般知识和技能。

(7)法律意识

每一个教师必须懂法、守法,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