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七年级历史下册七年级历史下册材料分析题 专项 材料附答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419843 上传时间:2022-12-16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449.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人教七年级历史下册七年级历史下册材料分析题 专项 材料附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最新人教七年级历史下册七年级历史下册材料分析题 专项 材料附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最新人教七年级历史下册七年级历史下册材料分析题 专项 材料附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最新人教七年级历史下册七年级历史下册材料分析题 专项 材料附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最新人教七年级历史下册七年级历史下册材料分析题 专项 材料附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人教七年级历史下册七年级历史下册材料分析题 专项 材料附答案.docx

《最新人教七年级历史下册七年级历史下册材料分析题 专项 材料附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人教七年级历史下册七年级历史下册材料分析题 专项 材料附答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人教七年级历史下册七年级历史下册材料分析题 专项 材料附答案.docx

最新人教七年级历史下册七年级历史下册材料分析题专项材料附答案

一、七年级下册综合题辨析题论述题

1.隋唐时代特征:

繁荣而开放。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材料一中图片的人物是中外交流重要历史事件的代表人物,简述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

请你写出唐朝中外交流的其它事例。

材料二图1、图2、图3

材料三唐朝以来海上丝绸之路以中国的扬州明州(宁波)泉州、番(广州)为起点。

丝绸之路不仅仅运输丝绸,而且也运翰瓷器、糖、五金等出口货物和香料、药材、宝石等进口货物。

海上丝绸之路形成主要是因为中国东南沿海山多平原少,内部往来不易,因此许多人便积极向海上发展。

——李庆新《海上丝绸之路》

(2)材料二中的图1和图2分别反映了唐朝哪两个方面的进步?

从图3中你可以获得哪些历史信息?

(3)根据材料三,概括唐朝海上丝绸之路的特点。

【答案】

(1)玄奘西行;鉴真东渡。

(2)图1和图2分别反映了唐朝农业和手工业的进步。

唐朝妇女骑马、打球,从事男子的活动,反映出唐朝社会风气比较开放,社会充满活力。

(3)特点是:

以东南沿海港口为起点;贸易范围较大;;出口货物以手工业品为主,进口原料、贵重奢侈品为主。

【解析】

【分析】

【详解】

(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贞观年间,玄奘历尽艰辛,西行天竺学习佛法。

玄奘的见闻,由弟子整理成书——《大唐西域记》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因此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是玄奘西行天竺。

唐朝中外交流的其它事例,还有唐玄宗时期,鉴真东渡日本,前后12年,前5次东渡失败,第6次才成功,双眼失明,但他仍继续努力,第六次终于成功,传授佛法,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杰出贡献。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1是曲辕犁,曲辕犁是唐朝时期,农民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改进和创制的耕地工具;图2是唐三彩,陶瓷业在唐朝有重要的发展,越窑的青瓷、邢窑的白瓷和唐三彩最有名,所以图1和图2分别反映了唐朝农业和手工业的进步。

从图3唐朝妇女打马球中可以获得的历史信息,唐代上层妇女骑马、打马球,从事男子的活动,反映出唐朝社会风气比较开放,社会充满活力。

(3)根据材料三“唐朝以来海上丝绸之路以中国的扬州明州(宁波)泉州、番(广州)为起点。

丝绸之路不仅仅运输丝绸,而且也运翰瓷器、糖、五金等出口货物和香料、药材、宝石等进口货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海上丝绸之路的特点是以东南沿海港口为起点;贸易范围较大;;出口货物以手工业品为主,进口原料、贵重奢侈品为主。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太宗引用古人的话说:

“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材料二:

唐太宗:

“自古皆贵(认为……尊贵)中华,贱(轻视)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资治通鉴》

材料三:

下图是某老师所绘的《唐蕃关系示意图》。

材料四:

外甥是先皇帝舅宿亲,又蒙降金城公主,遂和同(为)一家。

天下百姓,普皆安乐。

——《旧唐书•吐蕃传》

(1)材料一中,唐太宗这句话主要阐述了什么关系?

他为处理这一关系采取了什么措施?

(2)材料二中的“中华”“夷狄”分别指的是什么?

它表明了唐太宗实行的是怎样的民族政策?

(3)材料三表明,唐朝和吐蕃之间友好交往的主要形式有哪些?

吐蕃是我国哪个少数民族的祖先?

 

(4)材料四中,唐与吐蕃“和同(为)一家”有何重要意义?

【答案】

(1)君和人民的关系;

措施:

在经济上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2)中华:

汉族,夷狄:

少数民族;政策:

开明的民族政策

(3)和亲、会盟;藏族

(4)促进了吐蕃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增强了汉藏两族间的友好关系。

【解析】

【详解】

(1)根据材料一“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唐太宗用“舟”与“水”的关系来比喻君主与人民之间的关系,认识到人民的巨大力量。

为了处理好君主与人民的关系,唐太宗吸取隋亡的教训,在经济上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注意戒奢从简,合并州县、割除民少吏多的弊政,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等。

(2)材料二“自古皆贵(认为…尊贵)中华,贱(轻视)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是唐太宗说的话,意思是自古以来的统治者都以中原汉族为贵,轻视边疆的少数民族,我与他们不同,我对各民族一视同仁,反映的是唐太宗实行的开明的民族政策。

其中的“中华”指汉族,“夷狄”指的是少数民族。

(3)根据材料三“文成公主入藏”“金城公主入藏”“正式会盟”可知,材料三表明,唐朝和吐蕃之间友好交往的主要形式有和亲、会盟。

吐蕃是我国藏族的祖先,生活在青藏高原地区。

(4)根据材料四“外甥是先皇帝舅宿亲,又蒙降金城公主,遂和同(为)一家。

天下百姓,普皆安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与吐蕃“和同为一家”促进了汉藏两族友好关系的发展,维护了和平,密切了双方经济文化交流。

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

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

——白居易《长恨歌》

材料二从贞观年间开始,就任用蕃将节度方镇,边疆安定,夷狄归附,边将大多入朝为相。

李林甫为防止边将入朝,安禄山、高仙芝、哥舒翰等十四年不得升迁。

杨国忠又与安禄山交恶,遂引发安史之乱。

——新浪网×××博客

(1)结合课本与你的课外知识,写出与材料一有关的三位人物。

(2)结合材料二与所学知识,说说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有哪些?

(3)从唐朝的由盛转衰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答案】

(1)唐玄宗(李隆基)、杨玉环(杨贵妃)、杨国忠。

(2)①唐玄宗晚年贪图享乐,怠于朝政。

②李林甫、杨国忠奸佞误国,统治阶级内部矛盾重重。

③唐玄宗后期的政策失误,节度使权力过重,中央集权受到削弱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我们要有忧患意识;把权力关在笼子里,加强权力监督,防止专权乱政。

(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分析】

【详解】

(1)依据材料一“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

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与材料一有关的三位人物是唐玄宗(李隆基)、杨玉环(杨贵妃)、杨国忠。

(2)结合材料二“就任用蕃将节度方镇,边疆安定,夷狄归附,边将大多入朝为相。

李林甫为防止边将入朝,安禄山、高仙芝、哥舒翰等十四年不得升迁。

杨国忠又与安禄山交恶,遂引发安史之乱”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有唐玄宗晚年贪图享乐,怠于朝政;李林甫、杨国忠奸佞误国,统治阶级内部矛盾重重;唐玄宗后期的政策失误,节度使权力过重,中央集权受到削弱。

(3)本题是开放式试题,只要学生能够从史实出发,结合史实总结教训和启示,能够自圆其说即可,例如从唐朝的由盛转衰中得到的启示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我们要有忧患意识;要把权力关在笼子里,加强权力监督,防止专权乱政。

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郑和下西洋是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一次空前绝后的壮举。

但明王朝遣使西航的目的,并没有和民间对外贸易利益有效地结合起来。

郑和远航将朝贡、勘合方式的对外关系推到顶峰,“厚往薄来”,用大量的物质财富换取海外诸国形式上的藩属关系。

材料二限制海外船入口,严禁中国海船出口,放弃市舶税利收益,高价买进,贱价卖出,甚至无偿赠送,这是明代朝贡贸易与前代航海贸易不同的特色……(郑和)忠心执行的朝贡贸易,由于长期贬价贱卖,无偿赠送,耗费巨大。

“收货所出数十万,而所取曾不及一二。

且钱出外国自昔有禁,今仍竭天下所有以与之,可谓失其宜矣。

”可见赏赐开支疲于应付。

致使国库枯竭,财政短绌,长此下去,终会导致明王朝的经济崩溃。

材料三郑和下西洋路线图

(1)结合所学知识,写出郑和下西洋的目的和所到达的最远地区。

(2)根据材料二,说明郑和下西洋活动终止的主要原因。

(3)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外交角度分析郑和下西洋的历史贡献。

【答案】

(1)宣扬国威:

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2)明初朝贡贸易出多入少,造成重大损耗。

致使国库枯竭,且缺乏内在驱动力。

(3)郑和下西洋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和经济文化交流。

【解析】

【详解】

(1)依据材料信息“郑和远航将朝贡、勘合方式的对外关系推到顶峰,“厚往薄来”,用大量的物质财富换取海外诸国形式上的藩属关系”可知,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宣扬国威;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从1405---1433年,郑和率船队7次下“西洋”,经历亚非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促进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和友好关系。

(2)依据材料信息“忠心执行的朝贡贸易,由于长期贬价贱卖,无偿赠送,耗费巨大”可知,明初朝贡贸易出多入少,造成重大损耗。

致使国库枯竭,且缺乏内在驱动力,是郑和下西洋活动终止的主要原因。

(3)依据所学可知,从1405---1433年,郑和率船队7次下“西洋”,经历亚非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促进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和友好关系。

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航海活动

时间(年)

次数

人数(人)

船数

船只大小

郑和下西洋

1405-1433

7

27800

大号宝船62艘(共百余艘)

大号宝船长151.8米,宽61.6米

哥伦布到达美洲

1492-1504

4

1000-1500

17艘

旗舰长24.5米,

宽6米

请回答:

(1)郑和的船队最远到达沿岸和东海岸。

(2)据材料二指出郑和下西洋的特点。

(3)综合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

【答案】

(1)红海非洲

(2)郑和下西洋历时长,次数多,规模大,人数多,船只先进。

(3)增进了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了解和友好往来;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交通线,为人类航海事业做出了贡献。

【解析】

【详解】

(1)依据材料一“郑和下西洋路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郑和的船队从刘家港出发,航行于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广大海域之间,到达亚非三十多个国家,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一带。

(2)根据材料二的“时间、次数、人数、船数、船只大小”可以概括出郑和下西洋的特点有:

历时长,次数多,规模大,人数多,船只先进。

(3)综合题干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郑和下西洋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网,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正确识记郑和下西洋的范围、特点和历史意义。

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本题共12分)

材料一:

毛泽东说:

“武则天不简单,我也觉得她不仅不简单,简直是了不起。

封建社会,女人没有地位,女人当皇帝,人们连想也不敢想。

……武则天确实是个治国人才,她既有容人之量,又有识人之智,还有用人之术。

材料二:

武则天重用酷吏、实行恐怖统治。

从临朝称帝开始,武则天先后重用酷吏27人,以严刑峻法排除异己。

材料三:

自秦汉以来,帝王将相无不希望死后能树碑立传,中国历史上惟一的女皇帝却没有为自己立碑(下图为武则天的“无字碑”)。

其说法有以下几种:

第一种说法认为,武则天立“无字碑”是用以夸耀自己,表示功高德大非文字所能表达;第二种说法认为,武则天立“无字碑”是因为自知罪孽深重,感到还是不写碑文为好;第三种说法认为,武则天是一个有自知之明的人,立“无字碑”是聪明之举,功过是非让后人去评论,这是最好的办法。

请回答:

(1)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毛泽东对武则天评价很高的原因是什么?

(2)对于武则天的“无字碑”,材料三列举了三种观点。

你认为哪一种观点有道理,请结合史实加以说明。

(3)通过以上问题的回答,你认为评价历史人物应该遵循哪些原则?

【答案】

(1)武则天有容人之量,又有识人之智,还有用人之术.在她统治时期,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国力不断增强,人称她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2)第三种。

她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在她统治时期,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国力不断增强,人称她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3)一分为二。

【解析】

【详解】

(1)依据材料一“武则天不简单,我也觉得它不仅不简单,简直是了不起.封建社会,女人没有地位,女人当皇帝,人们连想也不敢想…,武则天确实是个治国天才,她既有容人之量,又有识人之智,还有用人之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毛泽东高度评价武则天的原因是她有容人之量,又有识人之智,还有用人之术,在她统治时期,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国力不断增强,人称她的统治“贞观遗风”。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对于武则天的“无字碑”,我同意第三种观点。

武则天虽然重用酷吏、实行恐怖政治,以严刑峻法排除异己,但是她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她有容人之量,又有识人之智,还有用人之术,在她统治时期,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国力不断增强,人称她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3)此问相对开放,回答符合下列要点即可,例如,评价历史人物应遵循一分为二原则,不能片面看待人物,也不能凭借自己的看法夸大和缩小人物的功过。

7.阅读下列材料,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顺治末年,清政府下令将北起山东,南至广东的沿海居民,内迁三四十里,并且所有沿海船只悉行烧毁,寸板不许下水。

——《台湾外纪》

材料二:

乾隆帝给英王的敕谕:

“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奥海关志》

材料三:

“洋船至宁波者甚多,将来番船云集,留住日久,将又成一粤省之澳门矣。

——《奥海关志》

(1)材料1反映了清政府实行什么政策?

(2)根据材料概括清政府实施这一政策的原因?

(3)实施这一政策带来什么严重后果?

【答案】

(1)“闭关锁国”政策。

(2)害怕沿海人民进行抗清活动;担心国家主权受到外国侵略;虚骄自大,认为中国物产丰富,无需同外国进行经济交流。

(3)清政府闭关锁国,与世隔绝,既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也未能适时地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

【解析】

【分析】

【详解】

(1)依据材料一信息“顺治末年,清政府下令将北起山东,南至广东的沿海居民,内迁三四十里,并且所有沿海船只悉行烧毁,寸板不许下水”分析可知,反映了清政府对外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严厉限制海外贸易和对外交往,“禁海令”“并且将所有沿海船只悉行烧毁,寸板不许下海”是清朝闭关锁国政策的表现。

(2)依据上述三则材料分析概括可知,清政府实施这一政策的原因有:

害怕沿海人民进行抗清活动;担心国家主权受到外国侵略;虚骄自大,认为中国物产丰富,无需同外国进行经济交流。

(3)依据上述三则材料分析概括可知,清政府实施这一政策的严重后果是:

清政府闭关锁国,与世隔绝,既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也未能适时地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

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魏晋以来,官员大都从各地高门权贵的子弟中选拔。

权贵子弟无论优劣,都可以作官。

许多出身低微但有真才实学的人,却不能到中央和地方担任高官。

——摘自历史教材(七下)

材料二:

唐代有人写诗说“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摘自历史教材(七下)

请回答:

(1)为改变材料一所反映选官制度的弊端,哪一朝代开创了什么选官制度被材料二中赞为“长策”?

(2)这一“长策”制度对当时社会产生的作用有哪些?

【答案】

(1)隋朝,科举制;

(2)改善了用人制度;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促进了文学艺术的繁荣。

【解析】

【详解】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九品中正制,官吏的选拔权由上层权贵垄断。

为了改变魏晋以来用人做官的弊端,隋文帝开始用考试的办法选拔人才的制度;隋炀帝设置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创立。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可知,科举制度的创立改善了用人制度,使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促进了文学艺术的繁荣,尤其是进士科重视考试诗赋,大大有利于唐诗的繁荣。

9.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暄德六年(1431年)某人自述]自永乐三年(1405年)奉使西洋,追今七次,所历番国……大小凡三十余国,涉沦溟十万余里。

……由是海道清宁,番人仰赖者,皆神之赐也。

——摘编《中国古代史资料选集》

请回答:

(1)“某人”自述的是中国历史上哪一重大事件?

这一事件的突出特点有哪些?

(2)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某人”的历史地位和所述事件的历史意义。

【答案】

(1)郑和下西洋;时间早,持续时间长,次数多,规模大,到达范围广,设备先进,组织严密。

(2)郑和下西洋不仅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而且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

【解析】

【详解】

(1)依据题干“永乐三年(1405年)奉使西洋,追今七次,所历番国……大小凡三十余国,”结合所学知识,郑和下西洋是明代永乐、宣德年间的一场海上远航活动,首次航行始于1405年,末次航行结束于1433年,共计七次。

由于使团正使由郑和担任,且船队航行至婆罗洲以西洋面(即明代所谓“西洋”),故名。

从而得出正确的答案为郑和下西洋;郑和下西洋突出特点时间早,持续时间长,次数多,规模大,到达范围广,设备先进,组织严密。

(2)依据题干和结合所学知识,从而得出正确的答案为郑和下西洋不仅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而且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熟悉郑和下西洋的史实,从而得出正确的答案。

10.《昙花王朝隋帝国的短暂与辉煌》的作者张程将隋帝国从胚胎孕育到盛极一时、最后势力星散的全过程娓娓道来。

请你根据书中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昙花王朝》第一部分第二章:

转瞬而成的统一强大的北方游牧民族,比陈叔宝的靡靡之音要难对付得多。

因此,(杨坚)定下先南后北的策略(灭陈后)统一天下。

(1)杨坚建立的隋朝为什么能够完成统一大业?

《昙花王朝》第二部分第三章:

开皇盛世开皇十二年(592年),户部奏称:

“天下府库都藏满粮食布匹,无法接纳新的物资。

许多物资只能堆积在廊庑之下。

”杨坚下令赶造新的仓库来容纳绢匹……天下富足,仓库难以承载赋税物资的盛况只在七百多年前的西汉文帝和景帝时期出现过。

那是一个被称为“文景之治”的盛世。

因此,史家将杨坚统治时期称为“开皇盛世”。

(2)杨坚统治时期,出现“开皇盛世”局面的原因是什么?

“盛世”表现在哪些方面?

《昙花王朝》第三部分第五章:

王朝的形象工程当东都洛阳还是一个硕大无比的工地的时候,杨广又征发河南、淮北各地百姓一百多万人赶赴规划中的运河沿线。

……被征发的民工有超过一半死在了运河工地上。

(3)从“一百多万”和“一半”这两个数据分析,杨广是一个什么样的皇帝?

他为什么能够开通大运河?

【答案】

(1)北方民族的交融;南方经济的发展;人民渴望统一。

(2)原因:

隋文帝统一南北后,励精图治,改革制度,发展生产,注重吏治。

表现:

国家统一安定,人们负担较轻,社会经济繁荣。

(3)是个滥用民力、残暴的皇帝。

隋文帝时国家经济繁荣,使隋炀帝具备了开通大运河的经济实力;隋朝国家的统一,使隋炀帝有征发几百万人开凿大运河的可能性;利用天然河道和前代开凿的几段古运河。

【解析】

(1)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杨坚建立的隋朝为什么能够完成统一大业的原因包括:

北方民族大融合,南方经济的发展;长期的分裂割据,人民渴望统一;南方陈政权统治腐败;隋建立后,励精图治,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军事强大;隋为灭陈做了充分准备,战略战术得当。

(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隋文帝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完成了统一大业,并从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推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巩固了统一,强化了中央集权,改革图治,发展生产,重视农业,博采众长等,使隋朝出现了“开皇盛世”的局面;开皇盛世的表现为:

农业产量迅速提升,人民生活富足,建立了长安洛阳等大粮仓,为炀帝修运河奠定了经济基础,军事上打败突厥,外交上吸引日本留学,外国商人等。

(3)从“一百多万”和“一半”这两个数据分析,杨广是一个滥用民力、残暴的皇帝;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隋炀帝能够开通大运河的原因包括:

隋文帝在位时期,经济繁荣,为隋炀帝开通大运河提供了经济基础;隋朝国家统一,使隋炀帝有征发几百万人的可能性等等。

11.材料论述题

弗兰西斯培根曾说:

“这三种东西曾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和状态,第一种是在文字方面,第二种是在战争上,第三种是航海上。

由此又产生了无数变化,这种变化是如此之大,以至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教派,没有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机械发明在人类的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

——培根

马克思在《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中说到:

“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

火药把骑士阶层炸的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马克思《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

(1)请说出活字印刷术的发明者。

(2)阅读以上材料,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

(要求:

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答案】

(1)毕昇

(2)观点:

中国古代发明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论述:

①北宋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省时省力,降低了制书成本,加快了图书的普及和文化的传播。

②宋代开始用人造磁铁制成指南的工具,北宋末年,航海开始使用指南针,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大大促进了世界远航技术的发展,为郑和下西洋和世界地理大发现提供了重要条件。

③火药和火器传入欧洲后,对欧洲的火器制作和作战方式产生了巨大影响,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变革。

(任意两点,或表述相近即可)

结论:

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改变了人类历史发展的面貌和状态,为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巨大贡献。

【解析】

【分析】

【详解】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宋平民发明家毕昇总结了历代雕版印刷的丰富的实践经验,经过反复试验,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活字制版正好避免了雕版的不足,只要事先准备好足够的单个活字,就可随时拼版,大大地加快了制版时间。

活字版印完后,可以拆版,活字可重复使用,且活字比雕版占有的空间小,容易存储和保管。

这样活字的优越性就表现出来了。

(2)开放题,言之有理即可,如:

观点:

中国古代发明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论述:

①北宋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省时省力,降低了制书成本,加快了图书的普及和文化的传播。

②宋代开始用人造磁铁制成指南的工具,北宋末年,航海开始使用指南针,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大大促进了世界远航技术的发展,为郑和下西洋和世界地理大发现提供了重要条件。

③火药和火器传入欧洲后,对欧洲的火器制作和作战方式产生了巨大影响,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变革。

(任意两点,或表述相近即可)

结论:

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改变了人类历史发展的面貌和状态,为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巨大贡献。

12.读隋朝大运河图回答问题:

请回答:

(1)此河的最北端是,最南端是,中心是。

(2)如果有一位唐朝商人要把一批货物从江南通过运河运到长安去,他不需要经过的河段叫什么名称?

(3)唐代诗人皮日休在《汴京怀古》中写道“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你赞同作者诗中的观点吗?

请说明理由。

【答案】

(1)涿郡(北京)、余杭(杭州)、洛阳

(2)永济渠

(3)同意

因为开大运河虽然加重了人民的负担,但大运河的开通,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回答不同意,言之有理也可)

【解析】

【分析】

【详解】

(1)根据“隋朝大运河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隋炀帝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