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产品罐区安全装备操作方法及管理要求.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419340 上传时间:2022-12-16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5.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石油产品罐区安全装备操作方法及管理要求.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石油产品罐区安全装备操作方法及管理要求.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石油产品罐区安全装备操作方法及管理要求.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石油产品罐区安全装备操作方法及管理要求.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石油产品罐区安全装备操作方法及管理要求.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石油产品罐区安全装备操作方法及管理要求.docx

《石油产品罐区安全装备操作方法及管理要求.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石油产品罐区安全装备操作方法及管理要求.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石油产品罐区安全装备操作方法及管理要求.docx

石油产品罐区安全装备操作方法及管理要求

石油产品罐区安全装备操作方法及管理要求

1.1阻火设备

包括安全液封、水封井、阻火器、单向阀和阻火阀门等,其作用是防止外部火焰窜入设备、管道或阻止火焰在其间扩展。

1.2防爆泄压设备

1.2.1安全阀

1.2.1.1安全阀的使用范围

属于下列情况之一的容器和设备必须装设安全阀:

a)在生产过程中有可能因物料的化学反应,使其内压增加的容器、设备;

b)盛装液化气的容器、设备;

c)压力来源处没有安全阀和压力表的容器、设备;

d)最高工作压力小于压力来源处压力的容器、设备。

1.2.1.2安全阀的操作条件

安全阀的开启压力不得超过容器设计压力,一般按设备的操作压力再增加5~10%来进行调整。

安全阀的排气能力必须大于容器的安全泄放量。

1.3爆破片

1.3.1作用:

排出设备内气体、蒸汽或粉尘等发生化学爆炸时产生的压力,以防止设备、容器炸裂。

设备内工作介质,如粘性大、腐蚀、有毒、易结晶或聚合等原因,安全阀不能可靠地工作时,应装设爆破片代替安全阀,或采用爆破片与安全阀共用的重叠式结构。

1.3.2设置爆破片应注意以下几点:

a)爆破片的爆破压力不得超过容器的设计压力;

b)对易燃或有毒介质的容器,应在爆破片的排放口装设放空导管,并引至安全地点;

c)爆破片应定期更换,每年至少一次,对于超压未爆破的爆破片应立即更换;爆破片一般装设在爆破中心的附近效果比较好。

1.4消防器材

1.1.1配置原则

1.1.1.1生产区内设置干粉型或泡沫型灭火器。

仪表间、操作室设置二氧化碳灭火器。

1.1.1.2B、C类装置灭火器的最大保护距离不超过12m,危险的重要场所增设推车式灭火器。

1.1.1.3铁路装卸栈台,沿栈台每12m处左右分别设置一个手提式干粉灭火器。

1.1.1.4油罐区,按防火堤内面积每400m2配置一个手提式灭火器,但每个储罐配置的数量不能超过3个。

液化石油气、可燃气体罐区按储罐数量每个储罐配置两个干粉灭火器。

1.1.2二氧化碳灭火器

1.1.2.1结构:

由钢瓶、开关、喷筒(嗽叭)虹吸管和手柄等组成,能耐20MPa的高压钢瓶,内装液体二氧化碳,配有阀门开关,打开阀门,液体二氧化碳即汽化喷出。

1.1.2.2灭火原理:

二氧化碳密度为1.52(空气密度为1)。

在空气中沉积于低层,隔绝空气阻止燃烧。

当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大于15%时,便可熄灭火焰,含量达到30%时,可熄灭燃烧物质的阴火。

1.1.2.3适用范围:

适用于硫酸及室内油类、电器及一切珍贵物品灭火,不宜在室外空旷地区使用。

1.1.2.4操作方法

a)灭火器提至火场,站于上风面;

b)手握提柄、打开阀门,即自行喷出;

c)喷射越近火源,效果越好。

先喷火源边缘,再推进全面。

1.1.2.5保养方法

a)放存场所不应潮湿,温度不高于42℃;

b)平时不要扭动开关,以免漏气损失;

c)小心轻放,切忌碰撞;

d)定期检查质量,不符合规定时,应设法补足或更换。

1.1.2.6注意事项

a)使用时手握提柄,避免接触筒体引起冻伤;

b)室内用后注意通风,避免窒息;

c)室外使用注意吹风减效,灭后复燃。

1.1.3干粉灭火器

1.1.3.1灭火原理

干粉是微细的固体颗粒,其主要成份是碳酸氢钠(或碳酸氢钾)加防潮剂和增滑剂、(硬脂酸铝和云母或滑石粉等)配制而成。

在二氧化碳或氮气的压力下,以粉状喷出灭火,在燃烧区发生如下反应:

NaHCO3──→Na2CO3+H2O+CO2~Q

在反应过程中吸收大量的热量(Q),并放出大量的水蒸汽和二氧化碳气体。

同时,干粉灭火剂与碳氢化合物起作用,产生游离基(主要是OH-和H+基),OH-基在燃烧表面吸收氢,形成水蒸汽,游离的H+在燃烧区夺取O,形成OH基,而OH基又夺取H形成水蒸汽,由于链锁反应极为迅速,致使燃烧缺氧而熄灭。

1.1.3.2特点

灭火效率高,速度快,不导电,不腐蚀,毒性低,不液化。

缺点是不能防止复燃。

1.1.3.3适用范围

这种灭火剂适用于扑救石油产品、油漆、有机溶剂、天燃气和电气火灾。

1.1.3.4种类

干粉目前已有钠盐干粉、钾盐干粉和氨基干粉,同时经过硅化处理达到理想的防潮效果。

1.1.3.5操作方法

a)灭火时,把灭火器上下翻动几次,离火面3--4m时,扯下灭火器上的铅封,拔去保险销,一手紧握喷嘴,对准火焰根部,另一手的大拇指将压把下按,干粉即可喷出,并迅速摇摆喷嘴,使粉尘横扫整个火区,由远而近推移,很快将火扑灭;

b)切勿残留明火,以防复燃;

c)灭油火时,不要对液面冲击,以防液面溅出,造成灭火困难。

1.1.3.6维护保养

1.1.3.6.1灭火器必须挂在通风干燥的地方,务必将连接件拧紧,喷嘴堵好,以防干粉受潮、结块。

1.1.3.6.2存放期间应避免日光曝晒和火烤,以防钢瓶中二氧化碳因温度升高使压力增大而漏气。

1.1.3.6.3在正常情况下,这类灭火器可保存2~4年,但每年必须检查一次桶内粉末是否结块,二氧化碳气量是否充足。

1.1.4MFTZ35推车式干粉灭火器

1.1.1.1操作方法:

a)将灭火器推至失火边沿约12m处,车身背后朝向火源(室外应放在上风风向);第一操作者取下干粉枪,拉直粉管(注意切不可有绞折现象及弯曲现象);

b)第二操作者拔出阀门上的保险销,向上旋转阀门上的手柄90度,开启阀门,干粉灭火剂在氮气压力作用下,经输粉管流入干粉枪;

c)第一操作者等第二操作者开启阀门后,将枪口对准火焰根部,顺时针方向旋转干粉枪手柄90度,开枪喷射。

使粉柱对准火焰边沿根部,由近及远迅速左右摆动干粉枪,将火扑灭。

开枪时,大约会产生15kgf/cm2左右后坐力作用,操作者应紧握干粉枪,对准目标。

灭火时需间歇喷射时,应反时针方向旋转干粉枪手柄90度,关闭阀门,停止喷射;

d)在灭油火时,干粉气流不要冲击液面,避免油液溅出漫流而加大火面,造成灭火困难。

1.1.1.2维护与保养

1.1.1.2.1新配置的灭火器要进行全面的检查,先检查灭火器上的铅封、螺圈上的封条是否完好,各联接件上的螺纹紧固件是否松动。

检查压力表的指针是否在绿区范围,并在灭火器定期检查记录表认真记录以备查。

1.1.1.2.2灭火器应放置在灭火器箱内或者设置在通风干燥处,防止日光曝晒和强辐射热,以免影响灭火器的正常使用。

存放环境温度应在-10℃至+45℃之间。

1.1.1.2.3每月检查一次灭火器,检查保险销、铅封是否完好无缺,压力表指针必须在绿区内,并作好例行检查记录。

若压力表指针降至红区,应立即送维修部门检查、修复。

1.1.1.2.4在正常情况下,灭火器有效期为五年。

1.1.1.2.5车轮内轴和干粉枪的活动部位,每年应加注机油和润滑脂一次,以保证使用正常。

1.1.1.3注意事项

1.1.1.3.1未使用前,切不可拔去保险销,灭火器一经喷粉则不能保存。

阀门部件需须清洗后方可充气使用。

1.1.1.3.2灭火器维修折卸时,须先旋松阀门上的螺圈一圈左右,将灭火器内的驱动气体释放完无压力后,方能折卸,切不可带压松阀体。

1.5气防器材

1.5.1配置原则

1.5.1.1岗位配置空气呼吸器或氧气呼吸器时应注意同时配备两台以上。

1.5.1.2清罐时应配备一台长管式呼吸器。

1.5.2CRT-100型空气呼吸器

1.5.2.1结构:

由气瓶、减压器、高中压导管、需供阀、面罩、压力表、安全哨等组成。

1.5.2.2工作原理:

工作人员得到的空气是由压缩空气的正压提供的,工作人员从肺部呼出的气体通过全面罩、呼吸阀排入大气。

当工作人员吸气时,适量的新鲜空气由气体储存瓶开关、减压器、空气输出管、供给阀、全面罩将气体吸入人体肺部,完成整个呼吸循环过程。

在这个循环过程中,由于在全面罩的口鼻内的口鼻罩上设有两个呼气阀和吸气阀,它们在呼吸过程中是单方向开启,因此整个气流方向始终是沿着一个方向前进,构成了整个呼吸循环过程。

1.5.2.3技术参数:

容积:

6L

工作压力:

30MPa

有限工作时间:

(40~50)min

1.5.2.4使用前准备工作

a)佩戴前首先打开气瓶开关,随着管路、减压器系统中压力的上升,会听到警报器发出的声响。

气瓶开足后,检查气瓶储存压力,一般在(26~30)Mpa;

b)关闭气瓶开关,观察压力表读数,在5min时间内压力下降不大于2MPa时,表明供气管系统高压气密完好;

c)高压系统气密完好后,轻轻按供给阀膜片后旋转需供阀旁通管阀旋纽,使压力缓慢下降,观察压力表指示值变化,当气瓶压力降至6MPa,警报器发出音响,同时作一次警报通气管路清洗。

1.5.2.5操作方法:

a)将呼吸器背在人体背后,瓶阀朝下,根据身材调节肩带、腰带至合身牢靠、舒适为止;

b)将面罩上一条长脖带套在脖子上,使用前将面罩跨在胸前,以便佩带使用;

c)使用时,AHK1型则先将快速插头接好、接牢,将供给阀转换开关处于关闭状态;CRT—100型则将面罩与需供阀连接好,然后打开气瓶开关,开关开启在两圈以上;

d)佩带上面罩(可不用系带)进行2~3次的深呼吸,感觉舒畅,一切正常时,将面罩系带收紧,使面罩与面部有良好的气密性。

系带以面部感觉舒适、无明显的压迫感及头痛为适宜。

此时深呼吸一口气,供给阀或供需阀自动开启,供给人体适量的气体使用;检查面罩和面部是否气密性良好的方法是:

关闭气瓶开关、深呼吸数次,将气体吸完。

面罩体应向人体面部移动,面罩内保持负压,人体感觉呼吸困难。

此实验时间不宜过长,深呼吸几次即可。

e)在佩带不同系列的空气呼吸器时,佩带者在使用过程中应随时观察压力表的指示数值。

当压力下降到6MPa或报警器发出报警音响时,应撤离现场;

f)使用完后,先将面罩系带卡子松开,从面部摘下面罩,同时将供给阀转换开关置于关闭状态,再将呼吸器从人身上卸下,关闭气瓶开关。

拔快速插头和松开面罩与需供阀连接时,不能带气压。

应先将供给阀转换开关置于开启位置,排尽呼吸器内气体后,才能将进行。

1.5.2.6空气呼吸器的检查:

每月检查二次,每次检查必须记录检查时间和检查人。

1.5.2.7空气呼吸器使用后的清理

a)旋下面罩;

b)卸下背托的气瓶。

擦净装具上的油污或有毒有害物质及灰尘,并检查有无损坏痕迹;

c)使用中性温和的消毒液清洗面罩和口鼻罩接触面部的部位,然后用清水擦洗干净。

洗净的部位应自然干燥;

d)气瓶使用后必须重新送气防站充气。

1.5.2.8气瓶维护和保养

a)按照国家高压容器使用规定进行管理和使用。

要按气瓶上规定标记的日期使用,定期进行检查;

b)充满气体的气瓶禁止在阳光下暴晒、防止碰撞和表面划伤,油漆脱落应及时送气防站修补;

c)气瓶内气体不能全部用尽,应该留有不小于0.05MPa的剩余压力。

1.5.2.9面罩维护和保养

a)空气呼吸器不使用时,面罩应放置在保管箱内或收藏在清洁、干燥的仓库内,橡胶件应避免受到阳光的暴晒和有毒气体、灰尘等侵蚀。

面罩不能处于受压状态。

面罩镜片应防止过度受热变形和与硬物摩擦。

b)呼吸阀必须保持清洁。

1.5.2.10注意事项

a)空气呼吸器应放置在干净无尘、无腐蚀性气体的场所,并封存在专门的气防器材柜中,封存必须使用铅封;对长期不用的器材,在橡胶制品表面涂上层滑石粉,以延长其使用寿命,器材要专人保管;

b)空气呼吸器与人体呼吸器官发生直接关系,因此要求保持清洁,仪器设备放置在清洁的地方以免损害身体健康;

c)空气呼吸器严禁沾污油脂;

d)保管室内的温度应在(5~30)℃,相对湿度(40~80)℅,呼吸器距离取暖设备不小于1.5m,空气中不应含有腐蚀性的酸碱性气体。

1.5.3AHG--2型氧气呼吸器

1.5.3.1结构:

由呼吸软管、压力表、吸气阀、减压器、呼吸阀、清净罐哨子、气囊、氧气瓶、氧气瓶启闭阀、面罩、外壳排气阀等组成。

1.5.3.2工作原理:

由人体肺部呼出的气体,通过面具、呼吸软管、呼吸阀进入清净罐,这时吸气阀因受呼吸正压作用阻止了呼出的气体直接进入气囊,呼出的气体进入装有二氧化碳吸收到的清净罐后,二氧化碳被吸收剂清除,残余气体进入气囊中。

另外,由氧气瓶来的高压氧气经高压导管,减压器而进入气囊,与从清净罐出来的残余气体相混合,重新组成适合于呼吸的新鲜气体,当吸气时新鲜气体就由气囊经吸气阀、吸气软管和面罩而进入人体的肺部,完成的整个呼吸循环。

在吸气时,受负压作用的呼吸阀呈关闭状态,阻止了气体的逆流,由于呼吸阀的平面启闭作用,在呼吸过程中,气体的方向永远是循着以上流程流动,所以,氧气呼吸器是属于借肺力而动作的呼吸器。

1.5.3.3适用范围:

氧气呼吸器属于隔离式防毒面具,佩戴者应接受专门训练,适于空气中氧含量缺少或在有毒气体存在的场所中进行工作及抢救中毒、窒息者使用。

1.5.3.4操作方法:

a)将经过仪器检查合格的呼吸器固定在腰带上;

b)打开氧气阀门,检查氧气压力,按手动补给使气囊内原积有的气体排出;

c)将面罩由下腭往上戴在头上然后进行几次深呼吸,观察呼吸器内部机件是否良好,确认各部分正常后,即可进入毒区工作。

1.5.3.5保养方法

a)氧气呼吸器由专人保管,每月至少检查两次,任何人不得在非事故时期及非训练使用时间擅自佩戴玩耍;

b)氧气呼吸器柜应经常保持清洁无尘;

c)未使用的氧气呼吸器每三个月送气防站校验一次。

1.5.3.6注意事项

a)使用前应详细检查面罩大小是否合适,氧气瓶的压力是否充足,各部件是否灵敏好用。

氧气瓶的压力须在7.8MPa以上才可使用;

b)使用氧气呼吸器必须经过培训并且会灵活运用的人员才能够使用;

c)使用中感到呼吸困难,应手动补给新鲜气体和赶走废气,如果仍感到困难,应立即退出毒区;

d)使用中呼吸器发现异常,应立即退出毒区,更换完好的呼吸器;

e)使用中应随时检查氧气压力的下降情况,以便安排工作量和工作时间,若压力降至2.9MPa时,应停止工作,退出毒区;

f)使用中要避免油类与火源,严禁撞跌,防止坏损部件及引进燃烧和爆炸;

g)严禁在毒区与危险场所摘下面具讲话,有事应用哨子或手势等进行联系;

h)必须两人以上进入毒区,并应互相关照,两人距离不应超过3m,防止中毒倒下,另一人可以抢救;

i)冬季要防止呼吸阀冻结;

j)凡患有肺病、心脏病、高血压、近视眼、精神病患者和其它易传染的病症的,不应从事佩戴氧气呼吸器的工作。

1.5.6过滤式防毒口罩

1.5.6.1结构:

由主体、滤毒盒、呼气阀和系带四部份构成。

1.5.6.2适用范围:

环境中毒气(有机蒸气、苯及其同系物,汽油、丙酮、二硫化碳、醚等)体积浓度不高于0.1%,空气中氧气体积浓度不低于18%,环境温度(-30--+45)℃.

1.5.6.3使用

a)本口罩不能用于密闭容器的工作环境,也不适用于其它毒气环境中使用;

b)口罩使用前应先检查口罩各部件是否完好,呼气阀片和呼气阀底是否密封,滤毒盒与主体接合是否密合,滤毒盒内的滤料是否松动;

c)佩戴口罩必须保持端正,包住口鼻,鼻梁两側不应有空隙,口罩带子要分别系牢,要调正到口罩不松动,不挤压脸鼻,不漏气;

d)口罩在使用中,当滤毒剂失去滤毒作用时,口鼻内开始嗅到有毒气体的轻微气味,使用者应立即离开有毒气体区域,更换新的滤毒剂。

必要时应重新检查口罩的气密性。

1.5.6.4保养

a)按原滤毒盒安装层次更换新的滤毒剂,滤毒剂必需装足,防止气体偏流,装好后拧紧盒盖,用手轻摇滤毒盒,以听不到盒内有摩擦声为准;

b)口罩和滤毒剂应存放在清洁干燥、温度适宜的地方。

1.5.7自吸式长管面具:

1.5.7.1结构:

由面罩、(10~20)m长的蛇形橡胶导管和腰带三部分组成。

1.5.7.2使用范围:

它适合于缺氧有毒气体成分不明和浓度较高的环境作业,特别适用密闭容器设备、储罐内从事检查作业时佩戴。

1.5.7.3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a)为方便使用者,有毒气体如为非刺激性物质,面罩可改为橡胶口罩或半面罩;

b)导气长管的进气端,应放在远离有毒区域的上风口,以保证吸入新鲜的空气;

c)使用导气长管时,不要猛拉猛拖。

现场应设专人监护,负责导气长管畅通无阻,严防被压、被踩、被截;

d)为了确保使用安全,简易查漏方法就是将导气长管端堵塞,另端吹入压缩空气,将长管浸入水中,以不鼓泡为气密性合格。

使用时接(0.3~0.5)MPa的净化风即成供风式长管防毒面具,更为安全可靠。

1.6报警器

1.6.1可燃性气体检测仪

1.6.1.1配置原则:

室外每台的保护半径为15m;室内每台的保护半径为7.5m。

室内外安装高度为(400~600)mm。

1.6.1.2结构:

由传感器、信号处理板、显示器、外壳、电池包组成。

1.6.1.3工作原理:

当检测探头周围空气中存在的可燃气体扩散到传感器室时,气室中两只传感元件上的催化剂使可燃气体进行无焰燃烧,产生热量。

由于两只传感元件结构不同,使两只传感元件上产生的热量不同,传感元件的电阻变化因此不同,由其组成的电桥平衡被破坏,产生了微小的电压信号。

电压差的大小与空气中的可燃气体浓度成正比。

将其微小变化的电压信号输入差分放大电路放大后,经A/D转换电路将模拟信号变换为数字信号,送入单片机内,再通过软件程序处理,对信号进行补偿和量程转换,使送入显示单元的数值直接表示为可燃气体爆炸下限的百分比浓度值(%LEL)。

同时,再将显示数值送入D/A转换电路及电压电流变换电路,使传感器信号最终转变4mA~20mA电流方式输出。

注1:

采取标准值为异丁烷的爆炸下限为100%。

注2:

低报为20%LEL,高报为40%LEL。

1.6.1.4操作

a)按下显示开关,打开显示器;

b)在新鲜空气的环境中,检查一仪器的零点;

c)在被测场所,按下显示开关,等30秒左右,显示稳定后,即可读数。

1.6.2硫化氢气体检测仪

1.6.2.1配置原则:

室外为距泄漏点不宜大于2m,室内为距泄漏点不宜大于1m,安装高度为(400~600)mm。

1.6.2.2工作原理:

当探头周围空气中存在的硫化氢气体扩散到传感器的电化学反应池内时,硫化氢气体在传感器的反应池内进行氧化——还原反应,产生一定数量的自由电子,其自由电子的数量与空气中的硫化氢气体的浓度成正比。

这些自由电子的产生,使得反应池中的电极电压产生了微小的变化。

将其微小变化的电压信号输入差分放大电路,经补偿、调整,再通过电压电流变换电路,将电压信号转换为(4~20)mA的电流信号(负载小于300Ω时,保证恒流输出)。

通过传输电缆,将电流信号输出给二次仪表;同时再将放大、调整后的电压信号,输入三位半A/D转换器电路,驱动液晶显示数码屏,使显示的数值直接表示为空气中存在的硫化氢气体的ppm单位浓度值。

1:

检测范围:

0~100ppm;

2:

10mg/m3≈6.67ppm;

3:

低报为20ppm,高报为40ppm。

5应急处理预案

2.1组成及顺序

2.1.1机构组成

组 长:

主任书记

副组长:

副主任

成员:

工艺员、安全员、设备员、班组长等。

2.1.2指挥权顺序

当主任不在岗位时,副主任为到达现场的最高行政领导为指挥系统的总指挥,当排序在前的行政领导到达时,现场指挥者立即汇报情况,移交指挥权。

2.2应急小组职责

2.2.1发生事故时,由应急小组发布救援命令和信号。

2.2.2组织有关人员实施救援行动,及时制止灾情的蔓延扩大。

2.2.3向上级汇报事故情况,配合相关部门的救援行动。

2.2.4迅速组织恢复生产。

2.2.5组织事故调查,总结应急救援工作经验教训。

2.3应急小组人员分工及职责

2.3.1组长:

指挥本车间的应急救援工作。

2.3.2副组长:

协助组长负责应急救援的具体指挥工作。

2.3.3工艺员

a)负责指挥事故及受灾岗位做好工艺处理工作,防止事故进一步扩大、蔓延;

b)负责协调相关单位的产品出路和原料供给;

c)负责协调消防用水、用汽及其它动力正常供应;

d)负责组织灾后恢复生产;

e)负责按应急处理小组要求向主管上级通报受灾情况,并求得支援。

2.3.4安全员

a)及时了解事故及灾害发生的原因及经过,组织检查受灾岗位生产工艺处理情况;

b)组织检查消防设施、气防设施启用情况;

c)组织配合消防、气防人员进行事故处理、抢救,当事故发展到有可能危及人身安全时,协助有关部门通知人员立即撤离现场,同时禁止在警戒区范围内使用不防爆设备如手机、对讲机等;

d)保护事故现场,收集事故证据,组织事故调查和按事故“四不放过”的原则进行处理;

e)负责按应急处理小组要求向主管上级通报受灾情况。

2.3.5设备员

a)根据应急处理小组的命令,组织对危害部位及关键设施进行排险和抢险;

b)协助做好灾后恢复生产工作,对发生灾害的设备、设施进行严格检查,迅速组织抢修;

c)根据指挥部命令,及时组织抢险救灾所需物资的供应、调运;

d)及时组织灾后恢复生产所需物资的供应和调运,使灾后生产能够尽快恢复。

2.3.6事故发生岗位班组长

a)负责通报事故现场情况,提供准确的事故信息和生产工艺及设备状况;

b)组织本岗位职工按事故处理预案进行处理;

c)协助组织灾后恢复生产。

3报告及启动关闭程序

3.1.1分级报告

发生突发事件后,根据事故级别应立即报告车间或上级单位应急指挥中心值班室或直接拨打急救电话等实施救援。

3.1.2启动与关闭

达到三级事件启动条件或上级指令启动,由车间应急指挥小组决定车间级预案,同时报厂应急指挥中心办公室;

启动后,车间应急指挥小组立即转为现场指挥小组,车间应急指挥小组组长或其指定代理人即为现场指挥小组长。

如果公司级预案启动,现场应急指挥权立即交给公司现场应急指挥部,依此类推;

车间级处理完毕,达到下列条件:

危险化学品突发事件已得到有效控制;现场以按照预案确认处理完毕;无人员伤亡影响减到最小。

由应急指挥小组下达关闭指令;公司级预案启动如宣布关闭,车间级预案尚可关闭。

1.应急培训与演练

每季度对应急人员进行培训,每班组进行预案演练,并进行考核。

预案原则上每三年进行一次修订,根据生产工艺改造等或演练的不符合项及时修订。

组织单位培训对象培训内容培训演练频次

本车间全体职工①对突发事件的识别和应急处理技能;

②自救与互救知识;

③突发事件的预防措施。

每季一次

邻近群众①告知存在的各种危险及防护与自救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教育学心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