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黑龙江省龙东南六校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 历史 Word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417359 上传时间:2022-12-16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433.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黑龙江省龙东南六校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 历史 Word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学年黑龙江省龙东南六校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 历史 Word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学年黑龙江省龙东南六校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 历史 Word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学年黑龙江省龙东南六校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 历史 Word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学年黑龙江省龙东南六校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 历史 Word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黑龙江省龙东南六校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 历史 Word版.docx

《学年黑龙江省龙东南六校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 历史 Word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黑龙江省龙东南六校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 历史 Word版.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黑龙江省龙东南六校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 历史 Word版.docx

学年黑龙江省龙东南六校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Word版

黑龙江省龙东南六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

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满分:

100分

一、单选题(24道,每道2分,共48分。

1.道光《怀宁县志》载:

“农民一亩烟之获较厚于一亩田,人之耽烟者视为用不可或缺之物。

”因此,烟草种植快速推广。

宿松县“清中叶,东南两乡居民各就高阜地种烟草,续种愈广,西北两乡间亦有栽种者。

”这说明该地区(  )

A.自然经济在逐渐解体B.农业主导地位开始动摇

C.农业商品化趋势明显D.重农抑商政策趋于松动

2.《荀子.富国》篇:

“贵贱有等,长幼有差,贫富轻重皆有称者也。

”这段话体现出的中国古代的思想是(  )

A.“仁”B.“礼”C.“法”D.“乐”

3.下列表格数据反映的经济现象会导致哪一结果(  )

时间

人口(人)

人均土地(亩/人)

雍正十二年(公元1734年)

27355462

32.54

乾隆十八年(公元1753年)

102750000

6.89

乾隆三十一年(公元1766年)

208095796

3.56

A.自然经济逐渐走向瓦解B.精耕细作农业进一步发展

C.资本主义萌芽迅速发展D.铁犁牛耕在江南开始推广

4.《管子·大匡》载:

“赋禄以粟,案田而税,二岁而税一,上年什取三,中年什取二,下年什取一,岁饥不税。

”材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以法律形式确立土地私有B.赋与税都是以田为征收对象

C.承认私人对土地的所有权D.改革赋税制度发展农工商业

5.明朝时“田中事,田主一切不问,皆佃农任之”,地主与佃农之间,“交租之外,两不相问”。

此种现象反映出当时(  )

A.地主与佃农间存在雇佣关系B.土地所有权与经营权没有分离

C.佃农有较大的生产自主权D.租佃制抑制了佃农的生产积极性

6.下图是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局部,描绘了北宋都城汴京的繁盛。

下列选项中对此画描述说法正确的是(  )

A.此画描绘的时期的城市功能发生了重大变化

B.此画集文学、书法篆刻、绘画等多种艺术于一体

C.画面反映了当时的市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管理

D.玉米、甘薯等农产品在此画描绘的时代有可能出现

7.乾隆时期,江南地区“至蚕忙之月,官长停其征讼,里民停其婚丧,亲友息其往来,专心事蚕。

...来侗者成都市,即日用百余人,登时俱有。

....多之家,佣工者甚众,即饭食亦是雇觅人做。

”这表明当时江南地区(  )

A.封建人身依附关系增强B.社会贫富分化日益加剧

C.农民与市场的联系密切D.经济发展颠覆传统观念

8.王国斌在《转变的中国》中提出:

“国家在直接从农民征税方面越成功,政府在获得资源方面对豪强的依赖也越不重要。

因为人们意识到:

‘一个经济上能够生存的农民阶级,是一个政治上成功的政府的社会基础。

’”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经济上能够生存的农民阶级”的出现(  )

A.有利于抑制豪强对土地的兼并B.扩大了封建统治的阶级基础

C.有赖于一个政治上成功的政府D.前提是土地私有制度的确立

9.有学者指出:

“文言的命运是与传统文化密切相连的……只要传统文化、民族特性受到重视,文言总会或多或少地进入人们的视野,受到肯定与提倡”。

这说明(  )

A.文言文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B.提倡白话文违背新文化学者的初衷

C.使用白话文割裂与传统文化的联系D.文言文的使用需要特定的环境

10.富豪所从事业的变化是经济发展变化的标志。

《史记·货殖列传》排列从春秋到汉武帝时代众多的豪民巨富,战国和汉代炼铁行业出富豪最多,汉代就有卓氏、程郑、孔氏、曹邴氏四家列入富豪榜。

这表明(  )

A.铁制工具运用广泛B.政府鼓励私人铸铁

C.政治环境造就富豪D.国家实行重商政策

11.在唐朝传奇《白蛇记》主人公李黄实际是盐铁使之子,而到了明朝后期,冯梦龙所编的《白娘子永镇雷峰塔》中的主人公却变成了“药铺主管”。

这一变化反映出明朝后期(  )

A.商品经济冲击等级观念B.传统伦理道德观念逐渐瓦解

C.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动D.民间思想借助小说广泛传播

12.据记载:

中国古代官营手工作坊多配有专门“技工学校”,工匠要根据不同的工种接受期限不同的技术训练和学习。

秦代《均工律》中就规定:

“工师善教工,故工一岁而成,新工二岁而成。

”由此可知,古代官营手工业(  )

A.注重新技术的研究与传承B.强化了对技术市场的垄断

C.注重保证官营产品的质量D.具有严密的产品制作工序

13.《史记》记载:

西汉前期,从事农牧业、采矿业、手工业和商业的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而致富,“大者倾郡,中者倾县,下者倾乡里者,不可胜数”。

这反映了当时(  )

A.义利观发生根本改变B.朝廷注重提高工商业者地位

C.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D.地方豪强势力控制了郡县

14.中国古代儒家思想随之时代发展不断推陈出新,形成了注重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的民族文化性格。

下列认识符合这一性格的是(  )

A.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B.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C.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D.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15.“重农抑商”的观念与政策对中国传统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

下列理解错误的是(  )

A.重农抑商政策并不禁止商人追求利润

B.重农抑商观念是中国农耕社会的产物

C.重农抑商政策提升了战国时秦国国力

D.重农抑商观念在明清时期已基本瓦解

16.古代货币的形成与发展与古代商业的发展密不可分。

下面图一到图二的变化,充分说明了(  )

图一 金属货币—圆形方孔钱  图二 纸币—“交子”

A.古代抑商政策的结束B.商帮出现后的垄断

C.纸币方便携带,完全取代了金属货币D.商品经济的繁荣

17.宋太宗时期,有官员上奏:

“岭南村墟聚落,间日集裨贩(小贩),谓之墟市。

请降条约,令于城邑交易。

”该建议遭到太宗的拒绝:

“徒扰民尔,可仍其旧。

”这一史实主要反映了宋朝(  )

A.专业市场每天开市B.乡村市场的繁荣

C.市场监管相对宽松D.坊市制继续实行

18.董仲舒认为“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

以下对这一思想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

A.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感叹人性本恶,呼唤王道

C.建议以礼入法,以法护法D.主张民性本善,君权神授

19.清代康熙至乾隆年间(1661—1795)苏州潮州会馆城内购买房屋的情况表。

主要反映了当时(  )

年代

门面(间)

地基(进)

价银(两)

康熙五十六年

1

3

247

雍正元年

2

2

280

乾隆十二年

1

2

270

乾隆二十二年

1

2

450

乾隆二十六年

1

2

540

A.工商业规模的发展受到制约B.潮州商人控制了苏州的商业

C.商人投资房产导致房价上涨D.传统观念影响经济活动

20.据统计,道光以前佛山共有商业会馆25所,手工业会馆26所。

全镇的工商店号在3000家以上,铺户贸易和转运贸易成为主要的贸易形式。

这反映出(  )

A.清代国内的长途贸易较为发达B.清朝前期工商业市镇开始兴起

C.清朝前期的商业活动发生质变D.清朝前期佛山的商贸经济较发达

21.“天下”一词在中国古典文献中出现较早,春秋战国时期许多思想家提出过关于“天下”的主张。

其中《韩非子》中就有“霸天下”“制天下”“王天下”等。

这反映出当时(  )

A.诸子百家致力于争霸战争B.法家思想吸收了百家之长

C.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趋势D.诸子百家的思想走向趋同

22.著名学者秦晖在论述中国古代土地兼并时指出:

“不抑兼并导致权贵私家势力恶性膨胀,而抑兼并又导致朝廷汲取能力恶性扩张,于是朝廷在轮番用药和交替循环中陷入‘管死放乱’的怪圈,直至危机日重终于崩溃”。

从中国历史整体看,这一论述可以确认()

A.土地兼并影响国家权力分配B.权贵势力是土地兼并的根源

C.土地兼并是王朝崩溃的前提D.历代王朝都在抑制土地兼并

23.明朝成化年间,徽州人江才3岁丧父,家道中落,13岁时与其兄奔走于青齐梁宋之间,贩运商品,牟取厚利。

发迹后,荣归故里,广置田园,大兴宅地。

此举反映了(  )

A.小农意识根深蒂固B.政府鼓励商业发展

C.徽人独具商业传统D.农产品商品化增强

24.明清时期,中国农耕文明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峰,并分离出一些迥异于传统经济模式的变异,这些变异带有向工业文明演进的趋向。

这里的“变异”主要是指(  )

A.私营手工业占据了手工业的主导地位

B.“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雇佣关系产生

C.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出现

D.白银逐步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二、材料分析题(3道,共52分。

25.(1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由于生产技术和社会组织方式发生了重大变革,而使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及相关的文化价值体系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即为文明转型。

两千多年前,中国经过春秋战国五百年的混乱,完成了第一次文明转型。

即“铁制农具+小农经济+君主官僚体制+儒道法意识形态”的中国传统文明终于成型。

材料二 有学者提出,大体而言,从春秋战国时期到隋唐时期几乎是纯粹的自然经济;自宋元时期,一种新型经济的发展实际上已经在自然经济的“死水”中泛起了“微澜”;到了明清时期,在我国江南地区又出现了一种与自然经济完全相悖的新经济的萌芽。

材料三 被誉为“现代市场经济理论之父”的英国学者亚当·斯密,最早提出了中国的“停滞性”问题:

“中国一向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就是说土地最肥沃,耕作最精细,人民最多而且最勤劳的国家。

然而,许久以来,它似乎就处于停滞状态了。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春秋战国“中国文明终于成型”在政治上、经济上和文化上的体现。

(6分)

(2)材料二中,宋元时期的“新型经济”指什么?

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其泛起“微澜”的表现。

(5分)

(3)试以明清时期的史实论证材料三中亚当·斯密关于中国经济“停滞性”这一观点的合理性。

(5分)

26.(16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铁器逐步推广到各个生产领域,特别是农业生产领城大量铁制农具的使用引来了农业生产技术的一场革命。

——《国史概要》

(图一:

北方地区二牛抬杠)

(图二:

唐代曲辕犁,又称江东犁。

操作较为灵便,特别适于在土质黏重、田块较小的江南水田使用。

材料二宋元之后,人口大幅度增加的过程中,牛耕大量退出,唐宋时期代表先进生产力的江东犁,到此时已被铁搭所取代。

铁搭用人,而江东犁用牛。

据史载:

“吴郡力田者,以锄代耜,不蓄牛力。

会计牛值与水草之资,窃盗死病之变,不若人力之便。

”(注:

铁搭:

农具名。

有4至6个略向里弯的铁齿,用于刨土。

)——《太湖地区农业史》

材料三凡荒政十有二:

一曰……;四曰发赈;五曰……;六曰出货;七日蠲(免除)赋;八曰缓征;九曰……。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图一与图二所示内容,说出“农业生产技术的一场革命”中“革命”的内涵。

(3分)

(2)依据材料二说明该时期耕作方面变化的表现及原因。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可能产生的直接影响。

(7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当时政府救灾、减灾的主要措施(不得摘抄原文)。

(3分)

(4)综合上述内容,你认为中国古代社会能否彻底解决灾害问题?

简要说明理由。

(3分)

27.(20分)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中医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医的发展史本身就是一部文化史,它富含传统文化同时又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材料一:

东汉末年,瘟疫肆虐,“家家有位尸之痛,室室有号泣之衰”。

张仲景记述道:

“观今之医,不念思求经旨,以演其所知,各承家技,始终顺旧”。

“但竞逐荣势……惟名利是务。

”“余宗族素多,向余二百。

建安纪年以来,犹未十稔(年),其死亡者,三分有二……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夭之莫救,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

——张仲景《伤寒杂病论》

材料二:

夫经方之难精,由来尚矣……故学者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不得道听途说而言医道已了,深自误哉。

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

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媸,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

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

见彼苦恼,若已有之,深心凄怆。

勿避险巇、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工夫形迹之心。

如此可为苍生大医,反此则是含灵巨贼。

——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

材料三:

从宋太祖开宝年间开始,北宋政府和私人都编辑和刊印了医药学或医方的书籍:

属于医药学方面的有几次增订的《本草》等,属于医方的有《太平圣惠方》等。

从唐代以来,中国和阿拉伯之间的交通贸易日益频繁,外国的香药如乳香、龙脑、蔷薇水等都先后传入中国,因而在宋代官私编刻的医药学书籍当中,新药品种得以不断增加,至北宋末年所编刻的《政和经史证类本草》新增药品628种。

北宋初年的医书都是辗转传抄的,其中所载经络俞穴部位很紊乱,仁宗初年,医官王惟一设计用铜铸成人体模型,刻画经穴,标注名称,铜人的铸造是北宋医生在医学上的一大贡献。

此外,膏丹丸散等熟药的大量制作和应用,也是从北宋初年开始的,熟药的应用较汤药大为便利,这也是中国医学的一大进步。

——翦伯赞《中国史纲要》

请回答:

(1)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概括张仲景从医的社会背景。

(4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作者的主要观点。

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并归纳材料二体现了哪些传统文化(包括外来文化)的具体观念。

(10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中医得到发展的有利因素。

(6分)

 

参考答案:

1—5CBBCC6--10ACDAA11--15ACCCD16--20DCDCD21--24CAAB

25.(16分)

(1)体现:

完成了从分封制向中央集权的统一国家的转变,郡县制成为我国古代的基本地方行政制度;实现了从井田制向土地私有制的转变,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成为主要生产方式;儒道法思想孕育着道德、哲学、变革思想,形成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准。

(6分)

(2)经济:

指商品经济。

(1分)

表现:

城市经济功能增强;城市经济繁荣、“市”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城郊和乡村间允许置市贸易;出现了最早的纸币“交子”;海外贸易发展迅速,外贸港口走向繁荣。

(4分)

(3)论证:

明清时期虽然农耕经济高度发展,并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但这种新的经济因素只在局部发达的一些生产部门存在;明清统治者采取重农抑商政策,对外闭关锁国,实行“海禁”,轻视技术等政策使中国日渐脱离世界发展大势,经济没有突破原有经济模式,陷于停滞状态。

(5分)

26.(16分)

(1)内涵:

铁器逐步推广:

耕作技术进步,犁的改进。

(3分)

(2)表现:

牛耕大量退出,江东犁被铁搭取代,人力取代畜力。

(3分)

原因:

人口大量增加;牛耕成本提高。

(2分)

影响:

耕作技术出现倒退,农业难有新的突破。

(2分)

(3)措施:

开仓救济;发放贷款;减免赋税;免征徭役。

(3分)

(4)表态:

不能。

(1分)

理由:

小农经济的落后性、脆弱性;统治阶级剥削本质没有改变;农耕文明的生产力水平普遍低下。

(2分)

27.(20分)

(1)瘟疫引起人口大量死亡;医生没有充分发挥作用。

(4分)

(2)医者要有精湛的医术;医者还要有高尚的医德。

(4分)

佛教:

慈悲救世;道家:

无为而治;墨家:

兼爱;儒家:

“仁”。

(6分)

(3)政府重视中医药学;印刷术的进步利于中医知识的推广;中外交流频繁,丰富了药材和医方;医学家的创新。

(6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