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宁阳第四中学第一次高考模拟历史.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417229 上传时间:2022-12-16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0.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宁阳第四中学第一次高考模拟历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山东省宁阳第四中学第一次高考模拟历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山东省宁阳第四中学第一次高考模拟历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山东省宁阳第四中学第一次高考模拟历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山东省宁阳第四中学第一次高考模拟历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省宁阳第四中学第一次高考模拟历史.docx

《山东省宁阳第四中学第一次高考模拟历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宁阳第四中学第一次高考模拟历史.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东省宁阳第四中学第一次高考模拟历史.docx

山东省宁阳第四中学第一次高考模拟历史

2018年山东省宁阳第四中学第一次高考模拟历史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

1.战国时期,在众多诸侯国中,居于行政位置上的不再是拥有封地的世袭领主贵族,而是由君主任命、领取俸禄、可随时罢免的国家官吏。

这说明战国时期()

A.世袭贵族特权已被废除

B.官吏选拔制度尚未确立

C.任人唯贤取代任人唯亲

D.政权形式凸显君主集权

解析:

据材料“战国时期……居于行政位置上……是由君主任命、领取俸禄、可随时罢免的国家官吏”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君主任命官僚的现象,体现了君主集权的特点;A战国时期世袭贵族特权尚未完全被废除,故A项错误;B材料未涉及官吏选拔制度的问题,故B项错误;C材料也无法体现任人唯贤取代任人唯亲,故C项错误。

故选D。

故答案为D。

答案:

D

2.唐代前期,各地刺史的日常工作是与尚书省联系,唐代中后期则不同,刺史主要是向当道节度观察使请示汇报。

这一变化反映了()

A.皇权强化导致尚书省的地位下降

B.刺史权力膨胀引起中央政府警惕

C.藩镇势力的发展削弱了中央集权

D.中央利用分权策略加强地方控制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材料中“唐代中后期则不同,刺史主要是向当道节度观察使请示汇报”的现象说明了唐代中后期地方节度使权力膨胀、藩镇势力的发展与中央集权的削弱有关,与“皇权强化”、“刺史权力膨胀”无关,据此分析可知C符合题意,A、B均不符合题意;材料中无法体现中央利用分权策略加强地方控制,排除D。

故选C。

答案:

C

3.康熙皇帝亲自编纂指导的《御制百家姓》,以孔、孟开头,“孔师阙党孟席齐梁。

”这反映出()

A.满洲贵族势力日益衰微

B.认同儒家思想的基本主张

C.对汉族儒家文化的尊崇

D.孔孟成为人数最多的姓氏

解析:

《御制百家姓》中以孔孟两姓作为开头,而不是以自己家族姓氏作为开头,表现出对孔子和孟子的绝对尊重,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A选项说法错误,康熙帝时清朝正处于康乾盛世;B选项不能从材料的出这样的结论;D选项没有理解材料的含义。

故答案为C。

答案:

C

4.田庄是汉代出现的一种新的农业生产组织形式。

考古发现的陶风车、陶水井、短辕一牛挽犁画像石、曲柄锄石刻、水利灌溉模型等都出土于东汉豪强地主的墓中。

这主要说明()

A.豪强威胁到个体经济的发展

B.汉代土地兼并日益严重

C.当时厚葬风气逐渐盛行

D.田庄经济有一定的进步性

解析:

由题干信息可知,田庄是一种新的农业生产组织形式,并且在豪强地主的墓中发现了很多先进的农业生产工具,这说明田庄经济有它的进步性。

AB豪强威胁到个体经济的发展以及汉代土地兼并日益严重在题中均没有反映,故A、B错误;C豪强地主的墓中随丧的大都是陶器、模型等,这不能反映厚葬之风,故C错误。

故答案为D。

答案:

D

5.董仲舒新儒学的基础是“天人感应”,认为“道之大原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主张“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

”以下对董仲舒新儒学的最佳理解是()

A.宣扬“君权神授”否定了王位世袭传统

B.融合道家、法家和佛教思想丰富儒学

C.强化君主集权的同时也主张限制君权过度膨胀

D.新儒学从根本上脱离“为政以德”的仁政思想

解析:

材料“道之大原于天”指道(规律)来源于天,反映了天命的政治思想与政治秩序是统一的,“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是指臣民要绝对服从于君主,“屈君而伸天”就是说君主要绝对服从“天”的意志,如果君主有错误,上天就会降灾害来警戒,能完整反映董仲舒的思想意图;A董仲舒没有否定王位世袭,A项错误;B董仲舒新儒学吸收的是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的学说,故B项错误;D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受命之君,天意之所予也”强调君权神授;“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体现了董仲舒以“天”制约天子,使天子必须“行仁政”的思想,D错误。

故答案为C。

答案:

C

6.“对罗马人来说,法律是社会的基石,它对公民基本权利和合法权利很重要,同时它又是社会生活的基础。

从欧洲的历史来看,这种‘民法尤胜于刑法’的法律形式一直都很重要。

”这表明()

A.罗马法保障每个罗马人的利益

B.罗马法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

C.罗马法是近代欧洲法律的源头

D.民法的社会重要性比刑法大

解析:

材料“对公民基本权利和合法权利很重要,同时它又是社会生活的基础”“民法尤胜于刑法”说明罗马法有利于维护社会的稳定,D项错误;A项错误,错在“每个罗马人”;C项错误,罗马法为近代欧洲法律提供了基础。

故答案为B。

答案:

B

7.下列国家资产阶级代议制确立过程中的史实与相关结论之间的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史实

结论

1689年,英国议会制定《权制法案》

议会掌握立法权,内阁掌握行政权

1787年,美国制宪会议制定1787年宪法

近代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

1875年,通过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完法

法国工业革命尚未开始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预布

联邦议会是帝国的最高行政机构,行使立法权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

1689年,英国议会制定《权制法案》后,国王掌握行政权,“内阁握行政权”与当时的史实不符,排除;C项的结论与史实之间无直接对应关系,而且此时法国工业革命已经开始,排除;D项结论错误,联邦议会是帝国的最高立法机构,排除;B1787年,美国制宪会议制定1787年宪法,近代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故答案为B。

答案:

B

8.以天文历算之学而论,“中国先哲们对于天文学的要求只是‘观乎天文,以察时变’(易•贲卦传》)和‘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尚书•尧典》)。

至于宇宙的性质怎样,日月星辰为何东升西落。

则以‘天道渊微,非人力所能窥测,故但言其所然,而不复求其所以然’。

”这主要体现出中国古代天文学()

A.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

B.存在浓厚的神学和迷信色彩

C.具有明显的实用性特征

D.和算学整合为统一研究领域

解析:

“观乎天文,以察时变”主要说明天文对于时令变化,“天道渊微,非人力所能窥测”说明对于宇宙讨论很少,体现出古代科学的实用性;A儒家思想材料中没有体现,故错误;B迷信色彩不符合题意,故错误;D材料只涉及天文学,没有算学,故错误。

故答案为C。

答案:

C

9.据统计,从1895-1913年,资本在10万元以上的新建工矿企业全国有549家。

1894-1913年,民族资本工业的平均年增长率为15%。

这一时期集中在上海的缫丝工业显著发展。

这说明()

A.资本主义对华资本输出明显减少

B.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

C.贸易中心开始由广州转移到上海

D.民族工业的发展出现第一个高潮

解析:

项材料“1895-1913年”、“新建工矿企业”、“民族资本工业的平均年增长率为15%”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午战后,民族工业有了初步发展,故D项正确;A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甲午战后西方列强对华资本输出不断增加,故A项错误;BC项材料中没有体现。

故答案为D。

答案:

D

10.古希腊早期,法庭审判时不允许代理辩护,而判定罪罚的陪审团是由普通民众组成的。

他们往往受双方在法庭上演说的影响,结果常是善辩的当事人获益,口拙的人吃亏由此产生了教人辩论、授人辞章的“智者”。

这反映了在古代雅典()

A.法治的建立经历了漫长过程

B.人文思想产生与民主政治有关

C.城邦经济政治获得高度繁荣

D.民主沦为个人争权夺利的工具

解析: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辩论、演说在雅典民主政治中具有重要地位,因此出现了专门教人辩论、言说的“智者”,智者学派的代表思想家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肯定人的价值,否定神,是古代西方人文精神的滥觞,说明人文思想产生与民主政治有关;A材料反映的是“智者”出现的背景,A不复合材料的主旨,排除;C材料无法体现,排除;D材料反映的是“智者”出现的背景,无法体现“争权夺利”,排除D。

故答案为B。

答案:

B

11.美国独立后,华盛顿总统说。

“在对外政策方面,美国的基本原则是扩大对外贸易往来。

尽量避免同外国发生政治关系。

”19世纪初,拉美各国独立后,美国总统门罗宣称:

“今后欧洲任何列强不得把美洲大陆已经独立自由的国家当作将来殖民的对象。

”美国此转变()

A.表明美国开始谋求美洲的霸权地位

B.体现拉美各国学习美国民主制度

C.说明欧洲殖民国家已开始逐渐瓦解

D.反映美国随军力增长要称霸世界

解析:

从材料中“今后欧洲任何列强不得把美洲大陆已经独立自由的国家当作将来殖民的对象。

”说明美国反对西欧国家在拉美的扩张,不准欧洲列强干涉美洲事务,表明美国开始谋求美洲的霸权地位;BC材料反映的是美国对外政策的变化,BC材料无法体现,排除;D“今后欧洲任何列强不得把美洲大陆已经独立自由的国家当作将来殖民的对象。

”体现美国开始谋求美洲的霸权地位,而不是称霸世界,排除D。

故答案为A。

答案:

A

12.1917年11月5日,俄国临时政府宣布戒严,对此资产阶级的《新时代报》写道:

“为什么要宣布戒严?

临时政府已经不再是一个权力机关了,它既没有道义上的权威,也不具备必要的机构来使用武力。

”由此可见此时的俄国()

A.出现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B.封建专制统治面临严重的危机

C.无产阶级革命条件基本成熟

D.阶级斗争形势处于僵持的局面

解析:

根据“1917年11月5日”“俄国临时政府已经不再是一个权力机关了,它既没有道义上的权威,也不具备必要的机构来使用武力”,结合所学可知,此时是十月革命的前夜,俄国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已经无法控制国家局势,无产阶级革命条件基本成熟;A二月革命后出现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二月革命已经推翻沙皇专制统治,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由“临时政府已经不再是一个权力机关了,它既没有道义上的权威,也不具备必要的机构来使用武力”,说明布尔什维克党拥有明显优势,“处于僵持的局面”错误,排除。

故答案为C。

答案:

C

13.史载,自15世纪末16世纪初以来,以苏州府、松江府、嘉兴府、湖州府为中心的三角洲地区,原先的农家副业逐渐取代农家正业,出现了棉作压倒稻作,蚕桑压倒稻作的新趋势。

这一变化()

A.是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结果

B.为该地区工商业市镇的发展提供了推动力

C.加速了江南自然经济的解体

D.促使白银逐渐成为该地区普遍流通的货币

解析:

材料中的“出现了棉作压倒稻作,蚕桑压倒稻作的新趋势”,说明农业的商品化趋势增强,主要农产品进入市场,推动商业经济的发展,从而为该地区工商业市镇的发展提供了推动力。

A资本主义萌芽的表现是出现“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现象,材料中的变化与此无关,排除项;C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排除项;D这种经济现象与货币种类的变化无关,排除项。

故答案为B。

答案:

B

14.下表为19世纪60年代清政府对外部分借款的概况,由此可知当时()

时间

承借人

货款人

用途

1861.11

江苏巡抚李鸿章署布政道吴煦

上海外商

雇船至安庆运淮军至上海

1862.6

苏松太道吴煦

英商怡和洋行

“常胜军”饷银

1863

江苏巡抚李鸿章

上海外商

部分湘军军饷

1863

江苏巡抚李鸿章

上海美商洋行

上海会防局洋枪队军需等费

A.列强对华资本输出不断扩大

B.洋务运动具有明显的半殖民地性

C.清军的近代化程度逐渐提高

D.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中国革命

解析:

清政府对外部分借款,从材料反映的用途来看,有“常胜军”饷银、部分湘军军饷和上海会防局洋枪队军需等费。

联系所学可知,无论是湘军、淮军还是外国军队“常胜军”,此时都是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说明中外反动势力正在联合镇压中国革命。

A材料没有涉及对华资本输出的变化趋势,不能得出不断扩大的结论,排除项;B对外借款不是用于开展洋务运动,排除项;C对外借款不是用于清军的近代化改革,排除项。

故答案为D。

答案:

D

15.1869年12月18日,《上海新报》报道称:

“华商富民若在上海兴办船厂,可买西人做成的各种机器。

”该报道从一个侧面证明当时中国()

A.已有私人投资近代企业的倾向

B.已经兴起实业救国的思潮

C.传媒界意识到洋务运动的缺陷

D.向西方学习成为时代主流

解析:

材料中的“华商富民若在上海兴办船厂,可买西人做成的各种机器”,说明有私人投资兴办船厂,向西方购买机器创办近代企业。

B实业救国思潮是在甲午中日战争后兴起,排除项;C从这一新闻报道不能看出传媒界对洋务运动的态度,排除项;D项以偏概全,排除。

故答案为A。

答案:

A

16.20世纪初,中国有识之士专门创办了《女子世界》《中国女报》等一些有关妇女的刊物,其他的革命书刊也发表了不少争取女权的文章,倡导“扶植女子共谋进步,以造福女界,即以造福于中国”。

其主要目的在于()

A.推进社会风俗变革

B.促进启蒙思想的进一步传播

C.实现男女权利平等

D.动员妇女参加反清民主革命

解析:

根据材料中的“革命书刊也发表了不少争取女权的文章”,以及争取女权的目的是“扶植女子共谋进步”,说明是为了动员妇女参加反清民主革命。

A项不是主要目的,B、C项材料不能反映,均排除。

故答案为D。

答案:

D

17.1924年1月,孙中山在闸述“国民党之主义”时指出:

“民生主义,其最要之原则,不外二者,一曰平均地权,一曰节制资本。

”其阐述()

A.具有鲜明的扶助农工的思想倾向

B.标志着国民各阶层的普遍觉醒

C.宣告了国民革命运动高潮的到来

D.推动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兴起

解析:

孙中山的民生主义是针对资本主义国家贫富差距过大而提出的措施,具有鲜明的扶助农工的思想倾向。

B项说法绝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C国民革命运动的高潮是北伐战争,排除项;D“工农武装割据”是毛泽东在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提出的理论,排除项。

故答案为A。

答案:

A

18.1946—1948年间在中国进出口总额中美国所占份额平均分别为27%和51%;1950—1951年期间,中美贸易逐渐减少,直至完全停止,中国与其他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往来也处于瘫痪状态。

造成这种状况的直接因素是()

A.中国实行一边倒政策

B.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封锁

C.马歇尔计划的实行

D.中国实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解析:

“1950—1951年期间,中美贸易逐渐减少,直至完全停止,中国与其他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往来也处于瘫痪状态”。

注意把握这个历史阶段的特征。

新中国成立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中国实施政治孤立、经济封锁、军事包围的政策,中国与西方的贸易逐渐中断。

故答案为B。

答案:

B

19.1938至1940年间,上海、汉口、南京三地内迁四川等西南地区的民营工厂数分别是104家、90家、10家,包括了冶金、机械、电气、化学等工业。

这些内迁企业()

A.改变了工业发展不平衡局面

B.成为持久抗战的重要依靠

C.避免了时局造就的破产命运

D.奠定了新中国的工业基础

解析:

根据材料“1938至1940年间”“民营工厂内迁四川等西南地区”可知,C、B抗日战争期间民族工业内迁,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日本侵略对民族工业造成破坏,但更重要的是对抗战胜利和后方工业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排除C、B项正确;A民族工业内迁可以推动西部地区工业的发展,但不能说是改变了工业发展不平衡局面,排除A;D民族工业内迁与新中国的工业基础无关,排除D。

故答案为B。

答案:

B

20.1950年中央财经委员会在《关于制定1951~1955年度恢复和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经济国家计划方针的指示》中指出:

五年内禁止在上海、天津等地再建设大规模的企业。

这一指示()

A.适应国家工业布局的调整

B.标志计划经济体制形成

C.顺应国家经济重心的转移

D.奠定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解析:

据材料“1951~1955年度……禁止在上海、天津等地再建设大规模的企业”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上海、天津等地是工业集中地区,“禁止在上海、天津等地再建设大规模的企业”说明国家工业布局的调整的趋势;B计划经济体制是指国家管理经济的方式以集中计划为主,材料无法体现这一体制,故B项错误;C当时国家经济重心也没有转移,故C项错误;D一五计划的完成奠定工业化的初步基础,材料未涉及一五计划,故D项错误。

故答案为A。

答案:

A

21.“新兴国家”是近几年广泛流行于国际舆论和学术界的概念,在国际经济政治领域,与“新兴国家”相关的概念还有“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新兴市场”“新兴经济体”等,这些“新兴”概念表明()

A.第三世界已占据主导地位

B.国际关系主导力量的变化

C.世界政治经济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D.世界经济一体化被所有国家认可

解析:

选项说法错误,第三世界国家并不处于主导地位,处于主导地位的还是发达国家;B选项材料中无法体现;C选项说法正确,越来越多的“新兴”出现,表示政治经济力量的多极化出现;D选项错在“所有”二字上。

故答案为C。

答案:

C

22.全面抗战爆发前后,国民党形成了“以空间换时间”、“积小胜为大胜”的持久消耗战略思想,制定了“游击战重于正规战”的作战方针,还提出“团结海内外全民族一切力量”、“训练全国壮丁,充实民众武力”。

这说明国民党()

A.为正面战场的失利寻找借口

B.建立了务实有效的作战方略

C.积极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对抗战形势作出了准确判断

解析:

材料中表明国民党对于抗战的形势不仅从时间、空间以及世界人民支持角度阐述了抗战的持久性,符合毛泽东《论持久战》的思想;A正面战场是抗战全面爆发之后,故错误;B材料中是对抗战形势分析,没有提出作战方案,故错误;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1937年9月建立,故错误。

故答案为D。

答案:

D

23.1920~1921年,瞿秋白出访苏俄,他记录到:

俄国与国外通商是政府的专利。

现在国外的关系已经很好,英国已经正式签约,德国就在这几天内,其余边境各小国及意大利,捷克斯拉夫,都已结通商关系。

现在俄国还正努力协理各种租借地,借外国资本来发展俄国工业。

材料表明当时()

A.社会主义成为历史发展主导

B.苏俄和英德等西方国家建交

C.经济危机对资本主义国家影响极大

D.苏俄经济政策受制于政治现实需要

解析:

“俄国与国外通商是政府的专利”说明俄国当时与众多资本主义国家签约通商,显然要改变国内的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随之应运而生,A此时只有苏俄是社会主义国家,不是主导,故A错误;B签约并不是建交,故B错误;C此时还没有经济危机爆发,故C错误。

故答案为D。

答案:

D

24.下表是1931年《申报》发表的关于华北三省农村耕地占有情况抽样调查统计表。

这一调查结果表明在华北地区()

河北户

占河北耕地

山东户

占山东耕地

河南户

占河南耕地

10亩以下

51.4%

14.6%

57.4%

19.8%

55.0%

15.2%

10—50亩

41.1%

49.6%

37.8%

52.2%

38.4%

49.9%

50—100亩

5.8%

20.3%

3.9%

16.9%

5.0%

19.2%

100亩以上

1.7%

15.5%

0.9%

11.1%

1.6%

15.7%

A.农村主要经济形态是小农经济

B.农村产业结构已发生初步改变

C.农业经济地域差异很大

D.土地集中在大地主手中

解析:

从河北、山东和河南三省农村耕地占有情况来看,10亩以下的农户占有最大比例,这就显示出小农经济占有绝对的优势。

B项无法得出这一结论。

C项错误,从横向比较来看没有很大差异;D项错误,50亩以上的农户数量很少。

故答案为A。

答案:

A

25.1932年在苏联重工业部门工作中的各种外国专家约有6800人,其中约有1700名是美国工程师。

同年,苏联还向英美购买大量机器设备。

这些现象说明()

A.苏联工业化离不开西方国家的帮助

B.苏联社会制度吸引大批专业人才

C.苏联工业化抓住了历史发展的机遇

D.英美为缓解困境向苏联输出机器

解析:

“苏联工业化离不开西方国家的援助”说法明显错误,故A项错误;B苏联社会制度早已建立,故B项错误;C1931年正式苏联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

而同一时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正在经历经济危机,20世纪30年代的大危机为苏联的工业化提供了人才、技术设备和资金;D材料比较的不仅有设备,还有人才,故D项错误。

故答案为C。

答案:

C

26.1935年,在“巴拿马炼油公司诉瑞安公司”案中,美国最高法院裁定《全国工业复兴法》第9条第3款违宪,因为该条款非法授予总统立法权。

这表明罗斯福新政()

A.以违反法律的手段渡过经济危机

B.被美国最高法院宣布暂停

C.多项措施受到美国最高法院抵制

D.大大扩充了美国总统权力

解析:

美国宪法规定国会拥有立法权,材料中“因为该条款非法授予总统立法权”显然是扩大了美国总统的权力;A美国总统是在非常时期举措不是非法行为,故错误;B大危机时期罗斯福权力较大,但没有违法,故错误;C不符合材料主旨。

故答案为D。

答案:

D

27.在货币体制发展史上,布雷顿森林体系实施国际汇兑金本位代替古典金本位,并使可以带来利息的美元把躺在葛朗台箱子里落灰的金子彻底挤出了流通领域。

据此可知,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主要作用表现在()

A.使美元成为国际性流通货币

B.推动了国际资本的自由流动

C.美国确立国际金融霸主地位

D.有利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解析:

不符和材料的主旨,排除;B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对战后稳定国际金融和发展世界经济起到重大作用,推动国际资本的自由流通;C与主要作用不符,排除;D世界货币体系在1880年到1914年就已经形成,排除。

故答案为B。

答案:

B

28.三大改造后,陈云指出:

“节制资本在历史上曾经起过积极的作用,但是也存在着副作用。

特别是一九五三年以后,对工业实行统购包销,商业自上而下派货,农产品独家收购,市场管理很严格,带来了消极因素。

主要是产品品种减少,质量下降。

这种消极因素过去就有,现在应该取消”。

依据材料可知()

A.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时机已成熟

B.自由市场是国家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C.全面实行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的必要性

D.社会主义改造不利于国民经济的整体发展

解析:

社会主义改造后确立计划经济体制,材料所述存在许多消极因素,不利于国民经济的整体发展,故答案为D项。

通过三大改造建立起计划经济体制,A项错误,排除;当时尚未建立市场经济,B项说法错误;材料指出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C项与材料主题不符。

答案:

D

29.邓小平在中共八大修改党章的报告中特别提出,必须特别注意培养精通生产技术和其他各种专门业务知识的干部,必须在各个地方注意培养熟悉当地的情况、同群众有密切联系的本地干部。

这些论述的提出是由于()

A.工作重心由农村向城市转移已经完成

B.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即将在全国展开

C.第一个五年计划即将在全国逐步实施

D.“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需要

解析:

联系材料中的“中共八大”,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中国即将开展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

在此背景下,中共八大召开,邓小平对干部的技术和专业素养、与群众的密切联系提出了要求,为社会主义建设做好铺垫。

A1949年七届二中全会提出工作重心由农村向城市转移,新中国成立后,转移完成,错误。

C一五计划开始于1953年,C项“即将”错误。

D“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在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后实行的,与中共八大没有直接关联,错误。

故答案为B。

答案:

B

30.有人认为,“篆”代表了远古时期的人们对大自然(天)的敬畏感,所以篆字阁形犹如天上的星辰;汉代隶书则代表了人开始进入了自身的生存环境,对大地广袤的思考;而魏晋楷书出现的时期就是被认为人类自身开始觉醒的时期其意在说明()

A.古代书法具有“天人感应”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