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概述.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416432 上传时间:2022-12-16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4.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企业概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企业概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企业概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企业概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企业概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企业概述.docx

《企业概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概述.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企业概述.docx

企业概述

企业概述

企业是社会上基本的经济盈利组织。

是社会各种基本功能的承担者,也是社会基本价值的创造单位。

1.企业资源的分配

第一个环节是原材料开采,产生100元价值的原材料。

5

第二个环节一次加工,产品除去各种成本(运输,材料,人工,折旧),在原材料基础上赚20块,则交3.4;

第三个环节二次加工,50块利润,8.5

第四个环节,100块利润,17

100元的材料,各环节实现毛利润170元,则交给国家的是5+3.4+8.5+17=34元。

社会总毛利润的17%,或者最终产品的5%。

成品的利润部分17%是国家的,10%是企业的法定盈余。

余下利润的73%是企业支配的,可以有一部分当做员工的奖金和福利(发不发看老板)。

如果是个人企业的话这73%的利润都是个人的。

这就是资本论中所谓的剩余价值的剥削。

企业的税种包括增值税/关税/营业税,

营业税针对服务业,5%。

增值税17%,6%,4%(一般纳税人,小规模纳税人,商业企业)。

企业所得税按调整后的利润交纳,企业所得税税率是33%,另有两档优惠税率,全年应纳税所得额3-10万元的,税率为27%,应纳税所得额3万元以下的,税率为18%;特区和高新技术开发区的高新技术企业的税率为15%。

外资企业所得税税率为30%,另有3%的地方所得税。

新所得税法规定法定税率为25%,内资企业和外资企业一致,国家需要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为15%,小型微利企业为20%,非居民企业为20%。

万元以内18%,3-10万27%,10万以上33%。

特区企业15%,外资企业30%。

缴纳企业所得税的金额是应交所得额减去准许扣除的部分,包括利息,工资,捐赠,业务招待,职工养老金好待业保险金,残疾人保障金,财产运输保险,固定资产租赁,坏账准备金、呆账准备金,总机构管理费的扣除,亏损弥补的扣除

城市建设税营业税与增值税之和的7%(税上税)

教育附加税之上3%

地方教育附加税之上2%

城镇土地使用税,房产税(房产原值*70%*1.2%),车船税,

除了企业一条线外,还有个人一条线,这条线是用来进行财富的二次分配的。

一个方面是企业的再生产投资(固定资产、原材料,人工),按照法定的盈余公积金来计是10%。

企业增值税是增值的总额的17%,增值税由国家税务局负责征收,税收收入中75%为中央财政收入,25%为地方收入。

2.企业运营的成本

企业是一个创造价值的价值链系统,通过信息,材料,人员的输入,通过企业各个模块和各个部分的加工,实现了价值的增值。

企业的收入主要来自于产品(服务)的销售,所谓主营业务。

也有通过卖资产和炒股票赚钱的企业,毕竟是少数。

而企业的成本,具体来讲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原材料成本包括产品主体的材料面粉,电路板,铁板等,还包括产品的包装、标签等。

2.人工成本由人构成了企业的整个运营系统,包括销售部,市场部,管理部,财务部,生产部,人力资源部等。

具体的成本又包含人员的工资,保险以及工商事故赔偿。

3.物流成本原材料的运输和产品的运输

4.运营成本各种办公材料的消耗,工作服,工牌,公司车俩,人员的差旅费等。

5.固定成本厂房的房租,设备的折旧等。

6.财务成本主要是借款的利息。

7.销售成本销售过程中发生的广告费,差旅费,以及各种费用。

8.各种杂税主要是企业所得税和产品的增值税。

以上的各种成本都要加到产品的利润中,企业必须在一定利润的情况下,保证一定的销量,才可以保证不亏损。

企业利润分配

产生价值的基本社会单位是企业,通过企业的产值,利润这些数据,企业中的员工所创造的价值变得可以度量。

虽然人是最根本的行动的实施者,但是大部分工作岗位所创造的价值是很难度量的。

企业的利润分配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其实就是社会的利润分配的缩影。

企业的税负总的来讲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增值税17%,或者营业税3%-5%,或者关税10%-100%,按照不同行业有不同的要求。

只要是你运营就要交的,不管你亏不亏损。

2.企业所得税25%,高的能够到33%,是企业赚了钱就要交的.

3.其他附加税,如教育附加税,城市建设税等是税上税,赚得越多,交的越多。

4.资产使用税,如房产税、车船税等。

一个企业所创造的剩余价值的42%是被政府拿走的(一些抵税的部分没有被计入),当然成本中已经扣除了工人工资和奖金的部分。

政府通过这种方式来分配社会上产生的资金,从而进行社会建设,开展科研事业,推动各种保障体系的完善。

 

3.企业分布的形成

起初的经济发展集中在大城市,和相对偏远的地方。

首先是北京,上海的一类城市。

这些城市由于各种配套比较齐全,是区域性的经济和物流中心,因而是外资企业总部的设立处。

外资企业的进入带来了新的生活方式,新的思想,新的消费需求,从而带动了一批人。

另一个地域是经济开发区,离中国的腹地较远,政策放得比较开,一些脑筋活络的人在哪些地方淘到了金。

还有就是相对比较贫穷和偏远的地方,典型的就是温州了,由于当地资源很不好,以前是个很穷的地方,全民致富创业,从而富裕了起来。

随着20年的发展,以前的经济开发区都已经成为了大都市,典型的就是深圳,从一个小渔村,发展成为中国的第四大城市。

而以前的大城市,已经发展的更大了,北京和上海的人口都已经超过了2000万,过分密集的人口已经给城市的环境、治安、就业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而且高昂的生活成本,住房成本等问题都突出的体现出来。

之前的经济发展的区域分布与历史因素有直接关系。

关系到企业发展的信息流,物流,资金集中的地方,也是企业考虑的最主要的因素。

大城市在之前这些优势是很明显的。

但是随着互联网的兴起,大城市的信息优势已经不明显了,大家主要的信息和交流渠道互联网将这一差异缩到了最小。

物流方面,随着高速公路的建设和高铁的铺设,也已经被减弱了。

资金的电子化和网络化,资金的流动性也成为了减少地区差异的作用。

从美国的大企业分布来看微软位于华盛顿州的雷德蒙市。

苹果公司位于加利福尼亚州的库比蒂诺,一座不足十万人的小城市。

谷歌位于加利福尼亚州圣克拉拉县的山景城,也是一座不足十万人的城市。

发达国家的现在,也是中国的未来。

后起企业向二线和三线城市发展是整体趋势,一方面降低了企业的运营成本,房租和员工成本都可以降低;另一方面提升了整体的社会经济水平。

当然最主要的原因是创始人的作用。

90年代的人打拼是为了离开土地,从农村走向城市,告别那个贫穷的地方。

2000年的人打拼是为了获得身份,大城市的身份,一套房子,一个户口是最主要的目标。

80后逐步起来后,他们只有去大城市打拼才有比较多的机会,但是如果选择创业会回到家乡较近的地方,在一定程度上是为了返乡。

从企业运营的实际需求上讲,地理位置已经没有大的影响了。

企业分布的形成可以归纳成以下几个原因;

1.资源禀赋资源型企业和能源型企业会建在离资源较近的地方,以减少运输成本。

典型的是内陆的钢铁厂,集中分布在铁矿大省河北;还有就是石油,中石油在各个油田都有石油基地。

2.交通运输来料加工型企业倾向于地处交通方便的地方,便于进料和出口。

中国二十年的发展,成为世界工厂,主要就是依靠其加工生成能力。

沿海地区经济发展较好与此经济发展模式有直接关系。

典型的是宝钢,从国外进口矿石,然后通过海运或者长江运输到各个地方。

3.政府配置为了地区性的均衡发展,国家会自行分配大型企业的地点,以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典型的就是中国石化的炼油厂的分布,并不是靠近油田的地方,而是各个地方都有。

用石化企业对当地经济的促进作用,来弥补所产生的物流成本。

4.企业带动起初在某个地方设立的工厂,可以是各种偶然的机会,如国家投机,外资企业,企业家创业等。

随后企业中出去的其他人员又在周围创立了企业。

很多的设备企业的聚集现象都是这样形成,比如青岛的包装机械,起源是日清包装,后来从该企业出去的又陆续创立了其他企业。

5.创始人行为很多人在外打拼,到有一定的积累了以后,会开始自行创业。

很多人都有建设自己家乡,或者回去光宗耀祖的想法,于是自己生长的地方,自己的家乡就成了创业选择的地方。

现在已经有的是很多农业专业的大学生回家务农,后续会有很多大城市周围的人回到自己长大的二线城市进行创业的。

企业的分布在一定程度上也决定了社会资源的分布。

企业是创造社会价值的基本单位。

企业密集的地方,经济水平肯定是更高的。

在一个社会自给自足的情况下,区域的中部地区会率先发展起来,由于便于运输和聚集。

各个省份的省会城市基本都是这样起来的。

在外向出口的阶段,沿海和口岸的地区会率先发展,现在中国的一批经济较好的城市大连,青岛,宁波,厦门等都是利用沿海优势发展起来的。

再随着经济交流的增加,作为大城市的资源转移对象,靠近发达地区的城市会逐渐起来,最典型的是深圳,另外像紧邻上海的昆山,紧邻北京的廊坊,这些地方的发展都与此有关。

随着总部经济的发展,互联网的普及,交通设施的完善和进步,全国化和国际化的市场运作,企业的区域分布再度被打散。

受到地域的限制越来越少,人在其中的主导因素开始增加。

这样是更加有利于区域经济的平衡的。

1.2企业层级

按照企业在物资生产链中的地位,可以将企业分为8级(由企业在生产流中《产业链》中的位置决定的,原材料>一次加工>二次加工>深加工>产品营销>体系设计>资源配置>资本运作)。

每个级别中又有不同地域的区别。

每往上一个级别,企业的技术含量是更高的,企业创造的价值和企业的利润都是更大的。

八个企业层级的大体描述如下:

原材料生产,就是最基本的植物的种植(粮食,水果,蔬菜),砍伐(木材),开采(矿石)等。

就是常说的农业国,或者以农业为基础经济的地区。

中国以前就是这样的,很多非洲国家还是这样。

一次加工,是针对初级材料,将之进行处理(面粉,米粉,木浆等)。

改革开发之处的很多企业都是通过这些类似的初级加工起家的,比如恒安集团的纸业。

整体加工的技术含量不是很高。

二次加工,在已有材料的基础上进行生产(面粉到面包),食品行业的产品在这一步就形成成品了。

中国到现在食品行业还是很强大的,包括由食品行业的上游行业包装行业,中国做的都很好。

深加工,有一些产品需要经过三级甚至四级,五级加工才可生产出最终产品,比如硅矿》硅片》芯片》电子产品,铁矿》钢铁》零件》模块》汽车,铁矿》钢铁》零件》模块》大模块》飞机。

经过的产品工序越多,产品的复杂性越高,这也更多的体现了社会的资源配置能力。

电子行业前端的硅片制造80%都在中国,是一个高污染,高能耗的资金密集型行业,而芯片的制造还都在欧美国家。

中国做的比较好的还是铁矿到汽车这样一条产业链。

国家所说的产业升级,也是往钢铁衍生的机床设备,重工设备,汽车,轮船这些行业发展。

机床方面中国的产量已经是世界第一了,但是高精度和高速的机床还要依靠进口。

重工行业有像中联,三一,柳工,徐工等一批优秀的企业都实现了大规模的出口,只是从全球来看70%的份额还是把持在卡特彼勒,小松,凯斯,沃尔沃等10家跨国企业中。

中国的汽车和轮船都已经是全球产量最大的了,还需要向高精端发展。

产品营销,随着分工的专业化,很多企业已经将生产职能从自身的运作中剥离出来,而专门进行产品的设计,销售网络的构建,销售方案的指定,价格体系的制定。

这在市场上已经十分常见了,比如APPLE的手机都是由富士康生产的,阿迪和耐克的鞋子都是由国内的企业生产的,著名的芭比娃娃也是在国内生产的(那个著名的美国人赚10块,中国人赚1块的案例)。

体系设计,各大设计院从事的就是这一类的工作,只是设计院的工作集中在产房和生产线上。

著名的管理公司也在做这些工作,比如麦肯锡,它最核心的东西就是帮助企业设计管理架构和运作模式。

还有就是财务咨询公司,对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审计,协助企业建立高效和稳靠的财务体系和流程,如著名的全球四大会计师事务所(普华永道,毕马威,德勤,安永)。

还有一个经典案例就是苏州市与新加坡联合建立的苏州工业园区,新加坡出了一张图纸4300万。

资源配置,走到这里已经是完全的国际化了,通过协调各个地区的资源,国家的政策,市场的情况,来实现大规模,高效率的资源运转。

最典型的就是沃尔玛了,进行全球采购,同时全球设点,利用卫星来对物流系统进行监控和引导。

与其说是在做零售,不如说是在做物流,将有价值的产品高效的运送到需要的地方就是它所做的事情。

互联网的很多企业,也在做类似的事情,比如亚马逊网站。

通过网络技术,将之前图书行业的二三级分销系统,简化到一层,通过亚马逊使得厂家直接与客户接触。

阿里巴巴,淘宝都在做类似的事情,互联网行业的企业做这方面工作,都已经是在做平台了,通过平台来实现社会资源更高效的配置。

资本运作,到这个程度,产品、企业和未来都已经虚拟化和金钱化了。

企业的工作的对象,已经由产品上升到了企业。

这类的资本公司操作和买卖的对象都是企业了。

通过企业的整合,资产的投资来实现利润。

各种风投的公司和金融公司做的都是类似的事情,只是做的水平不一致。

比较著名的像摩根斯坦利。

很多的著名家族在经过了数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实业积累后,也在做这样的事情。

比如著名的罗斯柴尔德家族。

每一个层级的企业中,按照企业的属性又有了欧美,日韩,台湾,民企,国企的区分。

而欧美企业主要集中在大型项目,大型设备,自动化仪器,软件领域,时尚。

日韩企业在电子行业较为集中,比如三星和索尼。

台湾企业更多的也涉足到了食品,饮料等民用领域(如康师傅,统一等)。

大量的民用品,日用品都国内企业已经完全可以满足了。

总的来讲,欧洲强于自动化,美国强于软件,日韩的电子,台湾的食品,大陆的日用品。

从全球的产业分布来看,产品的设计和研发还是集中在欧洲和美国,这一点在服装业(如阿迪,耐克等)体现十分明显。

东南亚地区被当做生产基地来使用。

中国是最早的生产基地,而随着中国劳动力成本的上升,生产向东南亚其他欠发达地区发展的趋势很明显。

现在已经有不少的工厂搬到越南和泰国了。

日本,韩国,台湾处于中间水平,既保留了一部分的制造能力,同时也有一定的设计和研发能力。

就像个人的成长一样,企业的层级也是不断积累的过程。

就像中国从一个农业为主的国家,发展到生产一些初级消费品,再到现在可以生产一些大部头的设备。

直接和欧美比是不公平的,毕竟中国的发展只是最近30年的事情,而欧美的工业革命已经发展了上百年了。

我们正在用高速去赶超,没有必要自惭形秽。

4.企业的主体

一个企业由以下几个部分构成:

1.产品涉及到产品的就是产品的价值链体系(供应商体系)和生产流程及工艺。

2.销售销售渠道,销售队伍,销售机制,客户群

3.管理管理架构,流程,制度

4.品牌或者说是一个企业长久以来建立的口碑。

最初期的,有产品就可以了,掌握了一种市场有需求的产品的生产技能,

可以生产出产品(生产企业);或者找到一款产品,可以进行销售(代理公司)。

至于怎么让产品卖得更好,利润更高,就是销售的事情了。

而如何令产品质量更好,运营成本更低就是管理的事情了。

企业在市场上运作了多年后,才会有品牌这样的东西。

销售的需求和管理的需求是在产品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才产生的。

企业的利润最终还是与产品挂钩的。

产品》行业》客户

5.企业部门发展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

企业建立了一个营盘,营盘的支柱就是各个部门的主管。

一个营盘包括:

销售部,营销网络的建立。

财务部,现金的流入流出的管控

最基础的小的企业就是由这两个部门组成的,小到家庭作坊式的,一个人负责销售,一个人负责财务。

很多的代理型企业都是这样子的。

企业最命脉的就是销售网络,这直接与客户接触,这是企业可以把控的离客户最近的地方。

客户是企业的利润的来源,对客户的了解,满足客户的需求,才有了企业的价值,企业的利润和企业的发展。

企业的销售网络,是企业输送血液的血管,这是最重要的。

财务部门是对现金流的管控,让其以合适的方式,高效的流到各个需要的部分。

生产型企业的部门还包括:

生产部,产品的生产、组装和质检。

有些企业为了保证产品的质量和质检的独立性,会独立设置质检部。

采购部,原材料的进购,小的企业也纳入生产部门了。

随着企业的发展,很多事物逐步产生,同时为了企业的运作更加正规化,一些部门开始产生。

市场部,用于市场信息的整合和发布。

小的市场部只做信息的部分,主要是展会的安排和样本的制作。

大的市场部集合了市场信息搜集,产品理念形成,产品研发方向指导,产品进度跟踪,产品上市规划,产品销售指导,产品售后服务的一系列的产品工作。

用于更加专业化的,有市场数据和信息支持的产品决策的制定。

管理部,用于各处理各种公司日常相关的事情,水、电、纸张、饭菜、礼物、活动、章程、行为守则、人员接待等。

人事部,在企业规模不大的情况下,老板就是人事了,人员的选用决策都由老板来定夺。

规模稍大些后管理部会有一部分人事的工作。

企业再往正规化发展,就需要独立的人事部门进行专门的人员的选、用、育、留的工作了。

研发部,当企业开始自己研发产品,脱离代加工的状态的时候,就需要有自己的研发部门了。

随着企业的逐步壮大,需要做的工作量越来越大,部门的分工越来越细,于是又进一步有其他的部门衍生出来。

公关部,从市场部中衍生出来,专门处理与外界的关系,媒体、政府等。

宣传部,从市场部中衍生出来,专门负责公司的对外宣传和内部宣传,期刊制作,报纸制作的工作。

后勤部,从管理部中衍生出来,专门负责企业的水、电、暖、住宿、交通等相关工作。

售后服务部,从销售部中剥离出来,专门解决客户的售后服务问题。

有些公司是专门成立了项目部,对客户提供安装、调试、维护、问题解决的全套服务。

信息部,从采购部中独立出来,专门针对公司的物流系统进行控制,从而保住公司的生产、销售的各种物质的配备完全。

从而随着企业的发展,企业的主要的支柱的从一开始的两个销售和财务,发展成四个销售、财务、生产,采购,在逐步发展成五个销售、财务、生产、采购、研发,再发展成为八个销售、财务、生产、采购、研发,市场,人力,管理,最后发展成为13个部门销售、财务、生产、采购、研发,市场,人力,管理,公关、宣传、信息、后勤、售后。

企业不断发展的过程常规来讲走的是一个销售,生产、研发、营销、社会运作这样五步走的过程。

不同企业的发展阶段,所需要的职能部门架构也是不一样的。

每一个部门的主要负责人构建了一个部门的架构,然后在相应的岗位上安置上合适的人。

具体到一个部门的工作主要包括两块,一块是建体系,另一块是理流程。

将工作细化到重复性工作,让一般的人员就可以胜任。

每一个部门都是企业的一个关节,部门的架构构成了部门的骨骼,而流程则构成了血管,一个个部门构成一个可以运动的企业。

销售部是企业的胳膊,产品就是其双拳。

财务部相当于企业的心脏,给各个部分分配和输送血液(能量)。

生产部,采购部,研发部负责共同打造这样一双拳头。

市场部相当于是企业的眼睛,告诉企业前进的方向和攻击的方向。

管理部是企业的双腿,保证企业能够向前迈进。

人力资源部是企业的双脚,任何企业的运作都要建立在人的基础上。

由于社会是不断发展的,这就决定了市场环境是不断变化的,同时企业的各种结构和流程也要随着市场的变化而变化。

一个部门的主管就是一个部门的设计师,要能够根据市场的变化来调整部门的架构和流程。

所以对其需要对整个部门和流程的掌控能力。

既要知道部门内部是怎么运作的,也要知道部门与其他部门的接口是怎样衔接的。

其他部门人员只要知道自己的工作是什么样的,如何做好就可以了。

企业管理的核心是两块,就是架构和流程,架构是一个企业的骨骼,而流程相当于是企业的血液和神经系统。

血液就是企业的资金管理流程,神经系统就是企业的信息传递系统。

一个企业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就是架构的扩大,同时相伴的流程也要进行改变,从而才能保证企业的正常运行。

企业能够成长到什么程度,是由市场环境和企业的实力决定的。

可以肯定的是,在大海里的鱼就有可能会长成鲸鱼,在鱼缸里的鱼永远也长不了太大。

环境是有了,企业能够吃到多少的食物,就要看企业的能力了。

有足够的食物才能长大足够大。

企业的就像是一个水域里的鱼,速度快(企业的反应速度),牙齿锋利(企业的产品),颚骨有力(销售力量)才能吃到多的食物。

企业的发展就是一个不断获取食物(人才,资金),不断壮大自身的过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中医中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