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作文之朱熹观书有感2材料作文.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416147 上传时间:2022-12-16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7.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书作文之朱熹观书有感2材料作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书作文之朱熹观书有感2材料作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书作文之朱熹观书有感2材料作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书作文之朱熹观书有感2材料作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书作文之朱熹观书有感2材料作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书作文之朱熹观书有感2材料作文.docx

《书作文之朱熹观书有感2材料作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书作文之朱熹观书有感2材料作文.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书作文之朱熹观书有感2材料作文.docx

书作文之朱熹观书有感2材料作文

朱熹观书有感2材料作文

【篇一:

2016届福建省漳州八校高三2月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满分为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第i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中国儒释道三家都主张直觉地把握宇宙人生之根据和全体。

儒家的道德直觉、道家的艺术直觉、佛家的宗教直觉,都把主客体当下冥合的高峰体验推到极致。

中国哲学认为,对于宇宙本体,不能依靠语言、概念、逻辑推理、认知方法,而只能靠直觉、顿悟加以把握。

道家认为,心灵的虚寂状态最容易引发直觉思维。

因此,人们要尽可能地摆脱欲望、烦恼的困扰,保持心境的平和、宁静。

而要使直觉思维真实呈现,则离不开默思冥想的“玄览”。

老子主张“涤除玄览”。

“涤除”即否定、排开杂念,“玄览”即深入静观。

这是在高度精神修养的前提下才具备的一种思维状态。

庄子主张“心斋”、“坐忘”。

“心斋”即保持心境的虚静纯一,以便直接与道契合。

“坐忘”即心灵空寂到极点,忘却了自然、社会,甚至忘却了自己的肉身和智慧,物我两忘,浑然冥同大化之境。

儒家孔子的“默而识之”,孟子的“不虑而知”、“不学而能”的良知良能,荀子的“虚壹而静”、“大清明”,张载的“大其心则能体天下之物”,朱熹的“豁然贯通焉”,“众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陆九渊的“吾心”与“宇宙”的冥契,王阳明的“致良知”,都是扬弃知觉思虑,直接用身心体验宇宙终极的实在,达到对道德本体之契合的一种境界或方法。

佛家更是强调一种精神性的自得和内心的体验,彻见心性之本源。

禅宗的参究方法是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心而行,无念为宗,触类是道,即事而真。

不执着外物,种种言行纯任心性之自然。

禅宗的顿悟成佛,排除语言文字、逻辑思维工具,主体直接契入客体(人生的本性或宇宙的实相),与客体融合为一。

这种思维活动的过程与结果是只可意会而不能言传的,有赖于每个人自己体悟,别人只能暗示、启发,而不能替代。

超越逻辑,祛除言诠,止息思维,扫除概念,排斥分析、推理诸理性思维活动,精神内

敛,默然返照,当下消解了主客、能所、内外、物我的界限,浑然与天道合一。

这是一种思维状态,即“众里寻他千XX,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当下得到了对于生活和生命,对于自然世界和精神世界之最深邃的本质的一种整体的、综合的洞悉。

但这种状态实际上是在多次反复的理性思维的基础上产生的,没有理性思维的铺垫,这种灵感或悟性就不可能出现。

(选自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周易》的思维方式是由具象到抽象,其具体的形象符号,有助于人们把握事物的抽象意义。

b.卦象是《周易》的骨骼,舍象则无《周易》,《周易》的思想方式影响了中医和中国古代科技。

c.《周易》体现的中国思维,完全摒弃了语言形式,崇尚一种观物取象、立象尽意的思维方式。

d.庄子“得鱼而忘筌”和王弼“得象在忘言”的观点,强调的是穿透形象进而领略其背后之意蕴。

2.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中国哲学认为,要把握宇宙本体,应当以直觉、顿悟为主,以语言、概念、逻辑推理、认知方法为辅。

b.道家代表人物老子主张“涤除玄览”,庄子主张“心斋”“坐忘”,他们提倡排除杂念,保持心灵的虚寂。

c.禅宗参悟修行的过程,直心而行,纯任心性之自然,这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他人无从启发和替代。

d.儒学大家张载、陆九渊主张抛弃直觉思虑,而用身心体验宇宙终极的实在,达到身心与道德本体的契合。

3.下列诗句与文中“众里寻他千XX,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思维状态最相近的一项是()(3分)

a.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夏元鼎《绝句》)

b.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鸡一声天下白。

(李贺《致酒行》)

c.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朱熹《观书有感》)

d.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离骚》)

【答案】

1.b

2.b

3.a

【解析】

1.

试题分析:

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类题目的解题方法有这样几点:

①根据要求确定提取信息的目标。

②通读全文,整体感知。

在确定了提取信息的目标之后,要根据目标浏览全文,确定提取信息的区间。

③准确寻找,筛选提取。

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及时找到选项在原文的位置,顺藤摸瓜,确定筛选范围。

b项,“完全摒弃了语言形式”有误。

故选b。

考点: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试题分析:

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及时找到选项在原文的位置,顺藤摸瓜,确定筛选范围。

仔细对照,正确判断。

找准选项有关内容在原文的位置后,要把原文与选项对照,辨明正误。

a项,原文为“不能依靠语言、概念、逻辑推理、认知方法”;

c.原文为“别人只能暗示、启发,而不能替代”;d.原文为“扬弃知觉思虑”。

故选b。

考点: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

试题分析:

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等问题。

a项,原诗要表达的意思是在反复理性思维基础上产生顿悟。

故选a。

考点: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能力层级为理解b。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陈尧佐,字希元,其先河朔人。

高祖翔,为蜀新井令,因家焉,遂为阆州阆中人。

尧佐进士及第,历魏县、中牟尉,为《海喻》一篇,人奇其志。

以试秘书省校书郎知朝邑县,会其兄尧叟使陕西,发中人方保吉罪,保吉怨之,诬尧佐以事,降本县主簿。

徙下邽,迁秘书郎、知真源县,开封府司录参军事,迁府推官。

坐言事忤旨,降通判潮州。

修孔子庙,作韩吏部祠,以风示潮人。

民张氏子与其母濯于江,鳄鱼尾而食之,母弗能救。

尧佐闻而伤..之命二吏拏小舟操网往捕鳄至暴非可网得至是鳄弭受网作文示诸市而烹之人皆惊异。

召还,直史馆、知寿州。

岁大饥,出奉米为糜粥食饿者,吏人悉献米至,振数万人。

后为两浙转运副使。

钱塘江篝石为堤,堤再岁辄坏。

尧佐请下薪实土乃坚久,丁谓不以为是,..徙京西转运使,后卒如尧佐议。

徙河东路,以地寒民贫,仰石炭以生,奏除其税。

又减泽州大广冶铁课数十万。

徙河北,母老祈就养,召纠察在京刑狱,为御试编排官,坐置等误降官,监鄂州茶场。

天禧中,河决,起知滑州,造木龙以杀水怒,又筑长堤,人呼为“陈公堤”。

进枢密直

学士、知河南府,徙并州。

每汾水暴涨,州民辄忧扰,尧佐为筑堤,植柳数万本,作柳溪,民赖其利。

祥符知县陈诂治严急,吏欲罪诂,乃空县逃去,太后果怒。

而诂连吕夷简亲,执政以嫌不敢辨。

事下枢密院,尧佐独曰:

“罪诂则奸吏得计,后谁敢复绳吏者?

”诂由是得免。

以给事中参知政事,迁尚书吏部侍郎。

太后崩,执政多罢,以户部侍郎知永兴军。

过郑,为郡人王文吉以变事告,下御史中丞范讽劾治,而事乃辨。

改知庐州,徙同州,复徙永兴军。

初,太后遣宦者起浮图京兆城中,前守姜遵尽毁古碑碣充砖甓用,尧佐奏曰:

“唐贤臣墓石,今十亡七八矣。

子孙深刻大书,欲传之千载,乃一旦与瓦砾等,诚可惜也。

其未毁者,..

愿敕州县完护之。

”徙郑州。

既而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

以灾异数见,罢为淮康军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判郑州。

以太子太师致仕,卒,赠司空兼侍中,谥文惠。

..

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修孔子庙,作韩吏部祠,以风示潮人。

风示:

晓谕;讽劝。

..

b.丁谓不以为是以为:

把?

?

当作..

c.子孙深刻大书,欲传之千载深刻:

深深地刻镌..

d.以太子太师致仕致仕:

交还官职,即退休..

5.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进行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尧佐闻︱而伤之命︱二吏拏小舟︱操网往捕︱鳄至暴非可网︱得至︱是鳄弭受︱网作文示诸市︱而烹之人︱皆惊异。

b.尧佐闻而伤之︱命二吏拏小舟操网︱往捕鳄︱至暴︱非可网得︱至是︱鳄弭受网︱作文示诸市而烹之︱人皆惊异。

c.尧佐闻而伤之︱命二吏拏小舟操网往捕︱鳄至暴︱非可网得︱至是︱鳄弭受网︱作文示诸市而烹之︱人皆惊异。

d.尧佐闻︱而伤之︱命二吏拏小舟︱操网往捕鳄︱至暴非可︱网得至︱是鳄弭受网︱作文示诸市︱而烹之人皆惊异。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尧佐担任寿州知州遇凶年,他拿出自己俸禄大米煮成粥给饥饿的老百姓食用,并要求手下的吏人全部要献米,以此振救了数万百姓。

b.尧佐任河东路转运使时,因土地贫瘠,百姓贫困,他怜惜百姓,奏请朝廷不仅免除当地百姓税收,还减少泽州大广冶铁课税几十万。

c.祥符知县陈诂治下太严,手下的官吏逃走使县为之一空,太后大怒,要惩处陈诂,尧佐据理力争,最终使陈诂因此得以免罪。

d.太后派宦官在京兆城中起造佛塔,前任长官姜遵把古碑古碣全部毁掉充作砖瓦用,

尧佐进言希望没有被毁坏的能得到完整保护。

7.翻译文中加下划线的句子。

(10分)

①会其兄尧叟使陕西,发中人方保吉罪,保吉怨之,诬尧佐以事,降本县主簿。

②为郡人王文吉以变事告,下御史中丞范讽劾治,而事乃辨。

【答案】

4.b

5.c

6.a

7.

(1)恰逢他哥哥陈尧叟出使陕西,揭发宦官方保吉的罪行,方保吉怨恨他,捏造事情诬陷尧佐,尧佐被降为朝邑县主簿。

(“使”、“发”、“怨”各1分,“诬尧佐以事”倒装句1分,句意1分。

(2)被该郡人王文吉拿谋反的事告发,传送御史中丞范讽审理治罪,事情才得以辨明。

(“为”“变事”“劾治”“辨”各1分,句意1分。

【解析】

4.

试题分析:

此题考查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理解能力。

解答此类题要靠平时对课文知识的积累,在课外文言文阅读当中,辨析重要词语的含义正确与否,有时就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根据上下文推断出其词义,b项,“以为”应译为“认为”,全句的意思是:

丁谓不认为他的看法是对的。

故选b。

考点: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

能力层级为理解b。

5.

试题分析:

断句前首先要把文章通读几遍,以便对全文内容有整体的感知,把能断开的先断开,然后逐步缩小范围,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凭借和语境(上下文)的关系,作出相应调整,然后再注意常见的句末语气词“者、也、矣、乎、欤”和句首语气词“故、夫、盖、惟”,同时还需注意陈述主语的变化和事件的切分。

本题标志性词语:

例如,名词作主语或宾语的“鳄”“人”“之”。

考点:

能为文言文断句。

能力层级为运用e级。

6.

试题分析:

此题要注意人物的事迹是否张冠李戴,事件的时间是否准确,人物性格陈述是否恰当。

一定要在原文中找到和选项相关的句子,仔细地进行对照,找出其中的差异。

有个别选项是对原文中的某一句中的一个词翻译不对。

a项,他没有要求手下的吏全部要献米,而是手下官吏自发捐献。

故选a。

考点: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7.

【篇二:

观书有感2】

《观书有感》教学设计

【教材简解】

《观书有感》是南宋理学家朱熹的一首脍炙人口的名诗。

这首诗借景喻理,借方塘水之清澈,是因为有源头活水不断注入,暗喻人要心灵澄明,就得不断读书,时时补充新知,从而形象地表达了一种微妙难言的读书感受。

【目标预设】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理解诗句意思,想象古诗所描绘的景象,感受半亩方塘的美丽景色,明白活水对于方塘的重要性。

3、了解说理诗,知道这首诗蕴含的哲理,懂得不断读书,不断汲取新知识的重要性。

4、培养独立鉴赏诗词的能力,形成个性化的审美情趣。

【重点难点】

重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半亩方塘的美丽景色,明白源头活水的重要性,同时感受古诗文字和意境美。

难点:

理解古诗内容与题目的关系,领悟诗中蕴含的深刻哲理。

了解诗借景喻理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品读名句初识作者。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古诗两首》,首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这有四句名言,请你去读一读,力争读懂它们。

【出示】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活到老,学到老。

读书有三到:

心到、眼到、口到。

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

2、学生自由读——能读懂吗?

它们都是关于——读书的,能给我们很好的警示,我们一起熟记于心。

【齐读】

3、知道这些耳熟能详的名言是谁说的吗?

(朱熹)【板书,强调“熹”的写法】

4、这就是朱熹,【课件出示简介】默默地看。

【朱熹,南宋著名理学家、教育家、诗人。

他学问广博,治学勤奋,一生共撰写了50余部著作,其中很多思想成为明、清两朝的治国方针。

他写的诗善于用鲜明的形象把抽象的东西具体化,寓意含蓄,具有哲理。

】一起来读一读这段简介中的首尾两句。

5、过渡:

朱熹先生是勤奋读书的典范,不光读,还注意思考。

有一天,他读书读累了,信步走到一个池塘边,一塘清水引发了朱熹对读书的又一种思考,于是,他颇有感触地写下了一首诗——观书有感。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

二、品析诗句理解诗意

1、首先请同学们对照屏幕上的自学提示,初步自学这首诗。

【出示自学提示:

1、反复诵读,读准字音,读出诗的韵味;2、理解重点词语,说说各诗句的意思。

3、借助插图,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

】生开始自学,师巡视,提示要扎扎实实把这三个要求落实到位了。

一半时间后,可以建议学生互相交流交流。

2、检查诵读。

1)同学们,朱熹说过:

“凡读书,须读得字字响亮,不可错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少一字。

”你能声音响亮、准确清楚地把这首诗读给大家听听吗?

【指名读,相机正音“鉴”“徘徊”,再指名读】

2)诗有了节奏,就会给人美的享受。

谁又能读出这七言绝句的节奏来呢?

【指名读,评价——抑扬顿挫轻重缓急等,出示标注的节奏提示,男生齐读】

3)古诗大多运用逗号和句号,这里有个特殊的标点,你发现没有?

(?

)所以这句要读出问的语气,我们一起来!

【齐读三四句,体会一问一答的句式】

4)小结:

其实,读诗不在于语调的高低,也不在于摇头晃脑,在于把诗的节奏和韵味读出来,待会儿我们理解了这首诗,读出的韵味会更足。

3、品读一二句。

1)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读了这么多遍,你知不知道诗中描绘的是什么景物呢?

【板:

方塘】多大的方塘?

【板:

半亩】这是怎样的半亩方塘?

用诗中的一个字眼来回答【板:

清】

2)浏览全诗,哪几句描绘了它的清?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出示一二句,一起读】

3)“鉴”是个生字,什么意思?

(镜子)古人用的是铜镜,不用时,用软布把镜面遮住,用的时候再把它打开,这就是——一鉴开。

“半亩方塘一鉴开”,短短7个字,包含了一个多么美妙的比喻句,把半亩方塘比作一面(打开的镜子),写出了方塘的——清澈明净。

【板:

清澈明净】水的清澈明净还表现在哪?

4)(“天光云影共徘徊”)这句什么意思?

方法:

连词成句,调整词序,添加词语。

(蓝天白云清晰地倒映在水中,来回地移动)蓝天和白云一齐映入水塘,慢慢地移动着,它暗示了我们什么呢?

(池塘的水在缓缓地流淌)

5)这两句诗描写了池塘优美的景色,明丽清新的自然风光总是让人非常喜欢。

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我来朗诵这两句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师读,生交流】

6)同学们,虽只是一方小小的景观,却很能够感染人,它清新、自然、清爽、明朗,你能读出这种感觉吗?

【指名读——要求边读边想象画面会读得更好,再指名读——女生齐读——一起美美地背一背这两句】

4、品读三四句。

1)过渡:

诗人好学善问,看到眼前的方塘美景,他不禁产生疑问——问渠哪得清如许?

翻译一下,他有什么疑问?

(为什么池塘的水如此清澈呢)是啊,到底什么原因呢?

诗人自问又自答——为有源头活水来。

【出示三四句】

3)我们可以想象:

远处山上的瀑布流下的水汇成小溪,溪水源源不断流入方塘,所以方塘的水才能那样新鲜清澈。

4)连起来说说这两句的意思。

5)如果没有活水涌来,方塘会怎样?

(水面就不会那么清澈了,池塘就会变成死水一潭,水还会被污染,天光云影也徘徊不起来,诗人更不会喜欢这半亩方塘了?

?

)可见,源头活水对于小池塘来说是多么的重要啊!

5、小结:

同学们,诗人看到这半亩方塘虽然小了些,但因为有活水不断流进,水如此清澈,怎能不喜欢呢?

配乐读全诗,读出诗人心中的喜欢之情。

三、辩论明理享受诗趣。

1、朱熹说:

“读书须有疑,方有长进。

”整首诗的意思都理解了,学到这儿,你有什么疑问吗?

(诗的题目是《观书有感》,可是?

?

诗中连个书字都没有,全写的是池塘和池塘中的水)我看诗题不如改成《观塘有感》你们同意吗?

【鼓励学生畅所欲言,相机出示填空题:

源源不断的活水流进使池

水。

不断地读书,不断汲取新的知识,使人__________。

板书:

人的心智:

更加聪明←读书汲取】

2、教师小结:

作者巧妙地把读书的道理蕴含在诗中,把美丽的方塘风光和读书感想融合在一起,使这首诗的意境得到了升华,这正是朱熹的高明之处,所以这个题目真是妙不可言!

不能改!

3、此时此刻,再读这一首诗,我们又该如何去读?

(重点读好“哪得”,“如许”,“活水”,及问号。

后两句要读得意味深长,一语双关)【指名读(2人)——齐读】

四、拓展延伸温故知新。

1、朱熹先生把读书的道理巧妙地藏在这首写景诗里,使人们一下子就接受了他的观点,真不愧为一个杰出的理学家。

而像这样的诗叫作“说理诗”。

【板书:

说理诗】

2、其实我们接触过许多这样的诗,试一试,你能回忆吗?

【出示:

我们常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正像一首诗中所写:

(),

()。

从不同的角度看事情,便有会有不同的收获,正如诗中所说:

(),()。

当你克服了艰难险阻,取得成功时,回头再看那些困难,就会觉得,那些困难是那么的微不足道,这正是(),()。

抓住时间,抓住机遇,努力奋斗,莫等岁月消逝,机会失去,空悲切,直后悔。

这正是

(),()。

五、反复诵读,完满总结。

1、同学们,好的诗句能流传百年,而朱熹的这两句诗却流传了几千年,现在在“南溪书院”的“活水亭”上,还能清晰地看得见朱熹的这两句饱含哲理的诗

【出示,引读】

2、我想,在我们大家的心里也一定深深烙上了这两句让我们思考一生的诗,读——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3、朱熹的诗那么含蓄,这不仅是景,更是一种理,【板:

景理】一景一理,融合的那么巧妙,让我们再来读读这首诗吧!

让这首诗启迪你一辈子,定格在你心里一辈子。

【配乐读】(把自己的感受放到诗里去,这就叫读出韵味。

4、总结:

当今世界,社会飞速发展,科技不断进步,即使你已经拥有很多的知识,如果停止不前,不再补充新的知识,将会被社会所淘汰。

所以,朱熹先生这首诗中所讲的道理,在今天显得更为重要。

记住:

学习是一件终身大事。

六、作业布置。

1、阅读朱熹的《观书有感

(二)》,借助注释,说说诗句的意思,并想一想这首诗告诉了人们一个什么读书道理。

(灵活机动处理,若时间宽裕,就作为课堂上补充阅读)

2、搜集一些读书名言和富有哲理的诗和同学分享。

板书设计:

观书有感说理诗

朱熹

半亩方塘:

清澈透明←源头活水景

人的心智:

更加聪明←读书汲取理

【篇三:

上海市各区县2016年高考一模作文题】

上海市各区县2016年高考一模作文题

一、同一材料含不同观点

黄浦区

根据以下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知止”二字作为座右铭高悬于李嘉诚办公室的醒目处,清人曾国藩一生的作为和成就也处处有“止”的烙印。

古语云“知行知止,知止而行”,意思是要懂得“行”,也要懂得“止”,懂得“于止中行”。

徐汇区

根据以下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如今,互联网为人们的社会交往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空间。

在这个空间里,人们更容易彰显真实的自我,也更容易掩饰真实的自我。

普陀区

根据以下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有人说坚持做同一件事,坚持10年就能够成功,坚持20年就能够创造出奇迹。

而事实上,绝大部分人同一件事情做了一辈子,依旧平凡无奇。

静安区

根据以下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一些医学毕业生,苦干、实干、细心,经年累月地练习同一套技术,最后熟练地掌握了这套技术,在该领域成了专家,另一些医学毕业生,能很快学会复杂的技巧,关注细节,又有前瞻性;遗憾的是,他们讨厌反复练习,同一套技术很快让他们厌倦。

不过,最有能力迎接新的疾病的挑战,恰恰又是后者。

闵行区

站得高可以看得远,但是看不清,站得低,可以看得清,但是看不远!

你有怎样的思考!

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点评】

材料中的观点是对立的,学生如果能将两者对立统一则最好。

如果做不到这点,在作文立意时,学生最好挑赞成的一个观点去写,要有理有据。

在写作文的时候最好用一两句话带一下材料点一下题,这样作文显得会更好。

二、名言类

崇明区

古希腊哲学家伊壁鸠鲁说:

“认识错误就是拯救自己的第一步。

”然而当代哲学家卡尔波普尔又说:

“如果我们过于爽快的承认错误,就可能使自己发觉不了我们非常接近于正确。

”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和认识,请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青浦区

【点评】

这类作文材料往往是名人对人生的感悟和思考。

学生需要理解这些名句,对这些名言自己的理性思考。

作文需要有哲理性,这类作文忌浮于表面。

三、材料故事类

闸北区

喜剧大师卓别林,参加了一场“谁像卓别林竞赛秀”,结果名列第三。

对此有人以为卓别林将有以下选择:

其一,追逐时髦,争当下次竞赛的冠军;其二,愤世嫉俗,从此退出戏剧舞台;一如既往,一笑置之……

根据以上材料,自拟题目,谈谈你的看法,建议及理由,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浦东新区

根据以下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美国社交网站“脸书”掌门人扎克伯格喜得千金,宣布捐出所持99%股份用于慈善事业,并在“脸书”个人主页上附上一封给女儿的信,信中说:

“和所有的父母一样,我们希望你能够在一个比今天更好的世界里长大,我们将为此作出自己的贡献,而这不仅仅是因为我们爱你,也是因为我们对下一代所有儿童负有道义上的责任……”扎克伯格的举动引起了人们广泛的思考。

宝山区

根据以下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纪录片《互联网时代》解说词:

从人类文明出现到2003年,所有存储下来的信息的总和仅仅相当于如今人类两天创造的数据量。

全球最大的图书馆,美国国会图书馆的所有馆藏不足今天人类一天所产生数据量的万分之一。

互联网时代的数据拥有了全然不同的价值内涵,有用才被记录的时代结束了,一切能够被记录的都会是有意义的。

【点评】

这类作文写作思路的立足点是多样性的。

可选择材料中的一点作为立足点进行分析,挖掘这背后代表的意义或者思想。

注意,你选择的角度和观点一定要合理。

四、生活哲理类

虹口区

根据以下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左右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生活就像是驾驶马车,有人在车上昏昏欲睡,任马拉行;有人始终按照自己的意愿清醒地驾驶着马车。

长宁区

根据以下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有人说:

“痛苦是财富,这话是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