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管理务实创新与追求卓越.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415479 上传时间:2022-12-16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54.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设备管理务实创新与追求卓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设备管理务实创新与追求卓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设备管理务实创新与追求卓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设备管理务实创新与追求卓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设备管理务实创新与追求卓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设备管理务实创新与追求卓越.docx

《设备管理务实创新与追求卓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设备管理务实创新与追求卓越.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设备管理务实创新与追求卓越.docx

设备管理务实创新与追求卓越

设备管理务实创新与追求卓越

一产生的背景

二矿区是我国有色金属地下矿山年生产能力最大、机械化、现代化程度最高的充填采矿法矿山,出矿量近400万吨,资产规模庞大,流程联系紧密、新老流程并存,先进设备和陈旧设备同在,既有手工操作的设备,也有自动化程度很高的设备,型号品种规格繁多,使设备管理、备件储存及加工备件成为一个管理难题。

随着产量的逐年提升,设备设施与生产不相适应的矛盾逐渐凸显,作为设备管理部门最重要的职能机构——机动能源科,如何适应生产规模的发展要求,实现二矿区设备的长周期安全稳定运行,需要协调解决好生产和设备检修维护两大矛盾。

几乎所有的二矿人都认识到:

提高设备运行的可靠性和生产效益是目前最主要的工作。

是摆在管理者和被管理者面前的重要话题,在外部因素基本不变的条件下,如何才能挖掘内部最大潜力,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变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以适应集团公司快速发展的需要。

在二矿区建设管理科学的大型坑采矿山的发展过程中,原有的管理思想、管理组织、管理定位和管理流程等都会发生很多不相适应的矛盾和问题,先进生产装备体系与传统管理组织体系将会发生越来越明显的冲突。

因此,在二矿区发展过程中的这一关键时期,总结经验,创新思维,对二矿区设备管理体系做出新的规划,不但是必要的,也是必需的。

二实施计划

1.管理机构和人员进行重新整合

2.以设备现场管理为关键环节,找准切入点

3.强化基础管理,规范设备管理行为

4.以点检管理为核心,抓好计划检修

5.落实工程项目管理,做好现场指导、服务

6.编制装备中长期规划及其它相关规范等

7.设备管理维修新建议

三实施方法和具体措施

机动能源科通过认真总结和研究近几年来设备管理工作的得失,结合2007年装备能源系统工作的总体要求,进一步更新设备管理观念,把只注重单一通用和专用设备的管理转变为对整个流程设备的系统管理。

针对二矿区的生产流程特点,设备管理工作始终以“围绕生产流程,深化设备管理,降低系统故障,保证流程畅通”为努力方向。

并积极贯彻装备能源部对设备管理的指导思想:

应用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手段,夯实管理基础,完善管理制度,理顺管理流程,狠抓精细化管理;继续推动和完善以设备点检为核心的运行维护管理体系,着力增强设备保障能力;选准节能降耗工作重点,细化指标,落实责任,争取实效;围绕重点工程项目建设,加强设备前期管理力度,不断提高设备供应质量和效率,为今后生产建设提供保障。

1.人力资源重组,实现合理、精干、高效

为使工作效率有大幅度的提升,从2007年上半年起,在主管设备矿长的指导下,从本科室的性质和职能入手,重点从与单位间的协调,对基层工作的监督敦促、技术指导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多方面多渠道调研,以查找工作中的不足、薄弱环节和疏漏为契点,根据从各单位的了解情况和反馈信息看,普遍认为机动能源科在现场联系和现场解决矛盾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加大与各基层单位的联系协调和沟通。

为了充分发挥机动能源科的管理和服务职能,有效地提高机动能源科的现场运行管理水平,解决二矿区生产过程中的设备问题,更好的服务于各基层单位,使设备管理与生产工艺更加紧密,更加贴切,结合本科室的实际状况,本着充分发挥工程技术人员的专业特长和自身工作经验,最大限度的实现自身的价值,对科室内部人员按照“因事设岗,以岗定责,按责定员”的原则,对设备管理机构和管理人员进行重新整合,形成了备件计划供应、设备现场运行、库房管理、基础管理相对独立又责任明确的四方,既相互联系又分工配合,实现规范化管理,使工作效率有了明显提高。

以减少职责重叠、相互交叉的现象,解决业务工作多头领导,管理脱节、混乱的问题,根除事事有人管,实际上出了事又谁都没责任的弊病。

充分调动每个人的积极性,做到人尽其才,也是设备管理工作更加趋于规范化、科学化、系统化。

2.狠抓设备现场管理,把握设备三种状态,强化综合管理,发挥设备最大潜力

由于二矿区设备台套数量多、专业面广,因此设备检修量、维护量大。

在学习借鉴其它企业管理经验的基础上,针对我矿设备运行管理存在的问题,结合我矿生产实际,实施从设备的三种状态(使运行设备处于受控状态,使检修设备处于计划状态,使备用设备处于完好状态)管理入手,强化设备管理。

加强重点、关键设备的现场运行管理,统筹规划、合理安排,确保设备安全稳定运行。

(1)开展专项整治和隐患排查,提高设备保障能力

由于矿山井下的特殊性和复杂性,设备管理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1)设备管理水平与先进企业比相对较低,重使用、轻管理的思想仍还存在,还没有从思想上认识到设备管理的重要性;

2)对与设备相关的各种制度文件不熟悉,该填写的记录没填写,或填写的报表格式不符合规范;

3)仪器设备技术档案填写不完整,仪器设备送修、自修等没有记录或不健全等;

4)风水管线、电缆线和信号线没有分开架设,或分开架设距离不符合电气规范标准的现象存在;

5)仪器维护保养不及时等;

6)不注重清洁卫生,物品摆放零乱;

7)设备点检、检修、检查记录落项、漏项问题偶有发生。

为此,在检查中严格按照GB16423—2006《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规程》和《机动能源管理制度》要求,以设备管理制度完善,设备现场使用管理,设备基础资料管理,设备维修过程中的安装、使用、维护保养、现场规范化,设备技术素质、应知应会为主要检查内容,重点突出现场设备管理。

组织针对设备设施的“反违章、查隐患、促整改、保安全”重大隐患排查和整治活动。

对电气设备专项检查每月至少一次;特种设备管理由专人负责,每季度组织一次专项检查。

在日常检查过程中,对各个区域的在用设备,实行日常帮助和指导,但对平时的指导帮助实行统一检查,矿内互相检查,以达到相互促进的目的,通过联合互动,以凸出整体作战优势,提高了设备的管理力度。

对压力容器、起重机械等特种设备的注册登记情况进行了全面清理,针对存在的问题安排了专项整改,压力容器、起重机械重新登记注册,基本完成了年初制定的注册目标。

完成压力管道、起重机械、压力容器、电梯的检验;组织起重机械和压力容器隐患排查,在检查中严格按特种设备的检查程序逐项对应,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对问题或隐患指定专人管理,及时核销解决,以保证特种设备的安全运行。

每月组织的电气设备专项检查或设备设施的综合检查,将布置、检查、整改、核销形成一个闭环体系。

首先要求各单位自检自查,并及时上报检查结果,对已自查处但自行不能处理的问题或隐患,用书面详细向有关科室反映;其次在检查中,分成多个小组,少则2天,多则4天,由各小组长带队完成,检查小组人员构成既有相关的电气技术人员,也有机械技术人员以及专职安全员。

这样就可以使当场能解决的问题就地解决,安排所在工区值班人员立即整改处理(建立记录以便月底汇总),问题较大不能立即整改的记录在案,事后拿出处理方案,再安排布置、检查落实。

针对检查出的问题,分门别类根据性质或遗留造成的后果,按照标准规范要求,认真制定整改措施,从人员、内容、时间上予以落实,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并依据二矿区绩效管理实施办法中《设备、能源现场管理专项考核办法》的相应条款予以兑现;第三,在每次检查中,将上次或前几次检查中的整改项目从细处着手进行复查,以防止出现反复,这既是对实际工作的核实,也是对基层工作的监督,做到双向获利。

(2)利用例会进行交流,制定方案解决问题

为了清除设备管理中存在的死角、盲点和重大问题,抓好各个工区设备管理的整体工作,增进单位之间的沟通,统一步骤,找好最佳的方案,协调各方劲往一处使。

专门采取例会制度,做到信息畅通共享,各方互相汇报自己区域内的工作进展情况,对出现的共性问题及时进行讨论解决,使彼此之间互相学习借鉴,取长补短,工作同心,管理同力。

每周一次的无轨设备例会和每月一次的工矿设备例会,由我科对两次会议期间设备运行状况和所做的主要工作进行通报,听取各工区设备管理的好做法和采取的措施以及存在的问题,要求各工区将两次会议间隔期的工作进行书面说明,内容有主要工作完成情况和工作小结,今后重点工作和主要协调的事项,并对下一阶段工作打算进行汇报;最后由机动能源科对后期的工作进行详细安排,以保证工作的连续性和协调配合的紧密性。

(3)加强设备事故(故障)管理,确保设备稳定运行

对发生的设备事故(故障)及时按照设备事故“四不放过”的原则,认真组织调查分析,查找事故原因,制定行之有效的整改措施和预防措施。

进行统计,登记在册。

在每月设备例会上通报设备事故(故障)情况,敦促各单位加强设备日常点检和维护,每月对关键设备运行状况进行总结,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消除设备隐患。

在加强设备日常管理的同时,对设备非计划停车进行统计考核,使设备运行状况得到有效改善。

对发生设备事故(故障)后,不认真分析或隐瞒不报的,通过绩效考核经济杠杆迫使各单位进一步细化管理,减少设备事故。

对在工作中及时发现隐患,进行消缺,将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之中的单位或个人给予奖励,以保障设备高效、安全、稳定运行。

(4)强化检查考核,保证设备现场管理工作

为检查制度落实情况,提高设备现场管理水平,采取季度大检查、基层单位月检查、班组周检查、岗位天天检查等分期分级检查形式,使设备检查工作经常化。

在检查范围上,从地表到井下,运输大巷到采区作业面,通用设备到特种设备等,经常有所扩展;在检查方式上,从机动能源科抽查,到组织各单位自查、互查,月月都有新变化。

对检查不合格的设备限期整改,整改后复查仍不合格的,严令迅速整改,并对所在单位进行经济处罚。

经常性的检查,有力地促进了干部职工设备现场管理观念的转变,使设备现场管理和装备配套水平明显提高。

如充填工区由于一期3米圆盘给料机维护保养不到位,润滑点检存在漏洞,造成给料机损坏,严重影响了正常的生产,经过召开现场会和事故分析会,使之认识到了自己存在的问题,明白了事故的原因,受到了很大的启发,广大职工管好、用好、维修好设备的自觉性大大增强,养成了巡回检查、日常维护保养设备和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的良好习惯,做到了定人定机,保证了台台设备有人管,使设备脏、松、漏、缺等老大难问题得到了较好解决,现场面貌有了很大的起色,又如在年初的“三标”内审中对动力工区1150m水泵房闸阀和法兰锈蚀严重,列为整改项,对此,工区认真对待、积极组织,及时刷漆、防腐等,在一周内得到了有效处理。

(5)把握设备的三种状态,强化设备管理

为使运行设备处于受控状态,加强对受控设备的监督检查,对设备的运行维护要求准确记录,规定了巡检路线、内容、周期,便于巡检人员巡视检查设备的运行详细记录,为便于巡检人员准确把握,不致于走马观花,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将整个系统设备分解成多个巡检点,根据每个专业、每个岗位详细列出了单台设备的巡检点数量、位置、标准、周期等项内容。

使巡检人员有标准可依,同时避免了丢项、落项、虚报或假报设备状况的现象,不仅提高了点检效率,而且增强了点检的准确性。

加强设备的维护和保养是延长设备运行周期、保证生产的关键,对运行设备进行定期维护,编制不同工种、不同岗位定期工作表,进行标准化、系统化管理,由专人负责,实施责任追究。

保证设备润滑管理、设备保养管理以及设备其它日常维护管理有计划科学地进行,从而延长了系统运行周期。

根据设备固有的特点与运行规律,不断完善机动设备点检定修体制,结合国家有关部门制订的标准及根据设备运行情况制定设备检修计划。

使检修设备处于计划状态,杜绝设备带“病”运行和拼设备事件的发生。

由于二矿区主系统庞大、涉及面广,采用系统工程理论,实施定修系统化管理,定修前用系统的观点,对生产全系统进行状况确认,对设备状况按不修、可修和必修进行分类,确定检修重点和时间,实行“保证必修设备、兼顾可修设备和保养不修设备”的定修管理思路。

为确保计划检修的质量,在每次计划检修时安排专业技术人员对设备的缺陷、检修用备件以及检修过程进行跟踪和质量监督,并对试车参数进行归档记录备查,试车完成后由运行人员签字认可。

由于我矿主系统设备比较特殊,像提升机、运矿皮带、破碎机等主体设备只有一条通路,是咽喉所在,不存在备份,设备出现临时故障,需组织人员抢修,经常会因人力不足或联系困难影响检修速度。

为解决这一矛盾,实施了抢修应急措施,一旦出现抢修时,由工区长及时通知检修班班长与班组人员在短时间内取得联系,这样可缩短抢修时间,提高检修速度,对保证生产系统稳定运行起到积极作用。

为避免备用设备失去备用作用而影响生产,保证备用设备处于完好状态,对水泵、铲运机等事故或故障应急设备和生产备用设备有计划的进行及时修复、保养,对其完好性进行确认,并作好备忘记录,保证备用设备完好。

(6)深入现场,解决实际问题

为保证整个流程系统处于正常运行状态,我们从基础工作入手,加大设备管理工作力度,实行设备专业技术人员分片管理,责任落实到人,区域包干,做到无盲区、无死角,分工明确,职责清楚。

既保设备设施的安全高效良性运行,又保设备的利用率、完好率,对由于工作责任心欠缺,造成设备事故,直接或间接影响生产的行为进行相应处罚,这样就克服了由过去每个组职责交叉,管理重叠,谁也管结果谁也不管,推诿扯皮现象屡屡发生,导致工作进度延迟滞后,效率低下的现象。

为了将实际工作落到实处,就需要到现场,因为现场能直接创造效益,提供大量的信息,现场是问题萌芽产生的场所,最能反映出员工思想动态。

安排每周至少两次的井下、地表检查,带着明确的任务对井下关键岗位、重点岗位去实施检查,包括检查人员、内容、结果,整改信息等要得到反馈,履行自己的职责,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和被检查单位沟通,督促问题单位尽早整改,指导基层工区有效的开展工作。

每周至少要对自己所管辖的工作区域做一次详细的检查,并将每周的工作向科长汇报反馈,做到工作有安排布置,考核落实。

通过深入现场检查,及时掌握设备运行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计划,考核内容,制定相关的处理措施和管理制度。

3.建章立制,规范设备基础管理

设备管理的系统化,要求坚持“设备是基础,管理是关键,技术是动力,人员是根本”的方针,推行以人为本,全员管理,充分调动主观能动性,同时健全管理机制,使设备管理步入制度化、科学化、正规化的管理轨道。

过去我科对设备维护一般比较重视现场经验,不重视原始数据、资料的积累分析和运用,是感性多于理性的维护方式。

但随着设备的增多,设备先进性的提高,感性维护已无法适应设备维护的需要。

我科逐渐加大了对设备基础工作的重视程度,要求在主要设备大修时,对相关参数全部进行测量、统计、收集,作为技术资料予以保存。

同时加大了对检测设备等硬件的投入力度,订购设备精密点检分析仪器,为关键设备的预修提供判断分析故障的思路,确保设备稳定运行。

(1)建立健全设备管理档案,夯实资料管理

“好脑筋不如烂笔头”,建立、健全完善的档案体系是设备管理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完整的设备管理台帐、原始凭证,这不仅能使我们从中了解设备的使用性能,掌握操作要领,而且能够有效实施有针对性的维护和检修。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

认真记录设备的性能指标,详实记录各种备件的更换时间、损坏原因以及检修所需时间,更换周期,这些对计划检修、备件储备都具百益而无一害。

准确的管理档案更是确定大中修周期及内容的最可靠的信息来源。

档案管理是指引设备管理前进的航标灯,促使设备管理逐步走向规范化、现代化、科学化。

对所有设备都进行注册登记,详实记录技术档案,对每一个零件进行相应追踪记录,易损件的更换周期一目了然,更加合理的安排计划检修。

建立设备电子档案系统,形成设备基础资料的信息化管理,提供设备详细的维修日志,及时统计设备维修规律,为今后的预知维修奠定基础。

设备基础资料管理工作有了明显进步,安排专人对设备基础资料进行管理,建立了资料档案,将以往由个人保管的资料集中整理后交科内统一归档,制定了设备资料收集、归档、借阅管理制度,实现了资源共享,防止了资料流失。

制定了工程项目设备技术资料管理办法,明确了职责,在项目建设各重要环节分工负责、严格把关,避免资料不全就通过交工验收的情况。

(2)修订管理办法,使设备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根据矿山井下设备的使用、维护要求,结合二矿区实际,制定了具体的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对设备的前期管理、使用与维护管理、设备事故管理等做出了详细规定,对每台设备的使用和管理建立了档案,按设备出厂编号跟踪记录,使设备管理工作有规程、实施有记录、问题有整改、处理有结果,形成了程序化、制度化、规范化的运行机制。

为使各项管理办法潜移默化的深入员工中,采取了以下措施:

第一,组织员工对设备的特点、工作原理及设备的正确使用和维护进行认真学习,从而提高员工的操作技能;第二,对A类设备进行重点检查、重点维修、重点管理、重点预防,制定重点设备的管理和维修方案,并且实行工区月检、区域周检、班组日检相结合等办法从而加强设备的日常管理,以减轻设备的亏损及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第三,把设备的检查、维护、保养作为设备管理工作之重,将设备维护与现场管理有机地结合,同时保证关键备件、常用易损备件的储备;第四,依靠技术改造,对设备进行技术上的革新和结构上的改进,从而提高设备的性能、精度及生产率,最大限度挖掘设备潜能;第五,完善岗位经济责任制的考核与评比制度,并严格组织实施,逐步提高设备管理水平。

(3)完善与推广设备三规,克服短期行为,提升设备管理和使用水平

随着大量新型设备的使用和设备更新换代速度的不断加快,操作和维护技术资料不完整、操作规范和保养规程及各项管理制度不健全的问题逐渐显露,沿用多年的设备检修规程已不再适用。

根据GBl6423—2006《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规程》的有关规定和集团公司资质认证的有关条件,结合我矿实际情况,根据近几年设备改进大,新上设备多的特点,下大力气进行三规的完善显得尤为必要。

为此机动能源科参与和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在在集团公司单台设备原有标准和三规的基础上,参照原有设备管理制度,查阅有关技术手册和设备使用说明书、随机技术文件和图纸,以每种或单台设备为单元,从管理机构及设置、交接班制度、巡回检查制度、岗位职责、主要技术参数与总体布局以及设备的配置、操作规程、维护保养规程、用油标准及设备润滑图、停用保管与存放等多个方面,参与修订完善并汇编了提升机、井下无轨设备、特种设备等新的《金川集团有限公司二矿区设备维护保养规程》达21项,修订基本涵盖全矿工种的《金川集团有限公司二矿区安全操作规程》,在完成了以上两规后,又从设备主机的配置、新旧程度、性能及完整性、润滑与维护、外观清洁到外围配套、安全消防设施、人员配置及资料等方面,编写了新的《金川集团有限公司二矿区设备检修规程》。

目前第一批设备检修规程21项已编写完成,并以企业标准的形式发布实施。

同时修订了新的如能源管理制度、节能技术改造管理规定等8项。

三规的完善和制度的修订,为基层工区提供了一套简明实用的基本操作规范,为设备现场管理提供了一整套切实可行的检查标准,为纠正不正确的操作习惯,指导操作者正确维护和操作设备,促使各单位加强了设备检修的要求,保障设备安全运行,延长设备使用寿命,降低设备维修费用和提高设备管理水平,奠定了基础,有效防止了“重生产,轻设备”的短期行为。

设备三规(安全操作规程、设备维护保养规程和设备检修规程)是操作、维检人员在工作时需要遵守的工作指南,也是设备完好运行的根本保障。

在三规的修订完善中先后将每个机械、电气、运行、流体设备中有改进的和新上设备的操作、维护、检修规程进行了更改和完善,对原规程中不符合要求的进行了修正。

修改完毕后,将三规进行了全员推广和学习,通过学习规范了操检人员的行为,提高了操检人员的自身业务素质和操作、检修技能,掌握了在点检中准确判断隐患部位,及时处理隐患的水平。

设备三规的完善与推广侧重于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通过针对性的学习培训,规范员工的行为,提高员工的技能,减少设备突发故障,减少交接班时间、延长检修周期,提高生产作业率。

(4)制定设备标准化检修工序,确保关键设备检修质量

设备标准化检修是指对所有的检修设备在检修前,就已制定了详细的施工方案,备件材料已落实到位,现场作业环境、人员配置等影响检修顺利进行的各种因素加以综合考虑后,而制定出的一套最佳检修标准。

检修标准主要包括:

(1)检修前的准备工作。

具体内容为检修的人员、工种需求、检修的工具配备、检修的备件材料需求。

(2)检修的工序。

具体为每道工序的检修人员和工种、检修的工作流程、检修的注意事项、检修量化时间等。

(3)检修标准。

即每个检修工序依据的检修标准。

(4)试车验收。

即检修完毕经试车后验收的原始记录。

(5)检修安全。

检修时应注意的安全事项。

(6)检修后注意事项。

要求场地干静、备件摆放有序、设备排放整齐。

此项工作从2007年7月开始,先后对Ф4.5×4多绳摩擦式提升机提升绳更换检修工艺规程,JKD2.8×6多绳摩擦式提升系统检修工艺规程,1065/150旋回破碎机检修工艺规程,Ф4.5×4多绳摩擦式提升机箕斗更换检修工艺规程,B1200胶带输送机检修工艺规程等12项制定了标准化检修工艺规程,以及尾绳锥形套合金浇注工艺等与检修紧密相关的工艺和操作规程共4项,使检修工作趋于规范化、程序化、制度化。

通过实施标准化检修,使系统关键设备的检修时间明显缩短,效率大大提高,检修费用大幅下降,同时提高了设备的检修质量。

“设备标准化检修”侧重设备停机状态下,维检人员按照预定检修标准所从事的一系列程序化、标准化作业,重点是彻底消除设备故障或隐患,提高检修质量,降低维修费用,缩短检修时间,延长定修周期,确保设备定修周期内无故障运行。

4.完善三位一体点检管理的运行维护管理体系

三位一体点检(岗位点检、维修点检、专业点检)管理即操作、维护、管理相结合的设备运行管理办法。

它是指所有与设备有关的人员都要对设备进行点检,使设备无论在开、停机状态都处于监控状态下,确保设备隐患及时发现和消除。

认真在全矿范围内推广设备“三级点检”管理模式,全面完善标杆设备的点检管理,注重点检管理实效,利用工矿设备例会等形式进行交流学习,进行管理追溯并不断整改和完善。

各工区根据设备管理标杆岗位的管理方法,对本工区重点设备进行点检管理设计,将设备“三级点检”贯彻执行到每一台需要重点管理的设备,实现对设备的动态监控和预知维修,通过岗位点检、维修点检、专业点检的有机结合,确保重点关键设备运行状况受控。

机动能源科对标杆岗位点检管理开展情况,从管理职能、可操作性、点检结果分析与处理及设备基础资料分多项内容进行了深入细致地检查和总结,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了整改意见,并对各单位点检管理中的好做法和经验进行了交流学习,促进了点检管理的有效开展。

严格控制点检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

对主系统单位A类设备从点检的内容、方法、标准、程序等方面的具体设计和实施过程进行监督检查,督促其有效运行并持续改进,指导工区成立点检管理机构,重点控制本单位的A、B类设备技术状况。

工区设备主管负责点检管理机构的有效运行,对点检人员的具体实施过程进行管理与考核,通过严密的组织体系,敦促设备点检管理有效运行并持续改进,确保点检工作有效开展。

对无轨设备在实行“运检分离”和“运检合一”的管理模式后,“运检合一”的点检工作由使用单位全面负责,通过工区的严格管理这项工作管理难度不大;但“运检分离”的点检工作存在设备使用、维护、管理方面的协调难题,作为操作者,主要以操作设备完成任务为主,对设备的点检工作就需要以相适应的措施和手段来制约,而作为修理者,主要是当设备发生较大的故障或操作者不能自行处理时而进行的修理,将设备及时修复用于生产。

在鼓励全员参与设备管理与维修的基础上,对现场设备进行分解、分析,并按照“清扫、清洁、点检、润滑、保养”顺序进行操作。

在现场管理中形成“闭环式”管理,即:

工人在清扫、清洁设备的过程中进行点检,并自觉地检查设备问题,在检查中遇到手工润滑的部位,顺手按照润滑“五定”进行润滑。

在点检检查中,如果发现小的异常且无须停机时,现场操作者随手加以保养、维护,无须等专职维修人员来处理。

当出现异常严重,须停机处理或操作人员不能处理的内容,以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