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上第17课昌盛的秦汉文化二.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413579 上传时间:2022-12-1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400.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上第17课昌盛的秦汉文化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七上第17课昌盛的秦汉文化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七上第17课昌盛的秦汉文化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七上第17课昌盛的秦汉文化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七上第17课昌盛的秦汉文化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上第17课昌盛的秦汉文化二.docx

《七上第17课昌盛的秦汉文化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上第17课昌盛的秦汉文化二.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七上第17课昌盛的秦汉文化二.docx

七上第17课昌盛的秦汉文化二

课题:

第17课昌盛的秦汉文化

(二)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课主要叙述的是秦汉文化中宗教、思想和史学、艺术等方面的成就。

佛教的传入是秦汉时期中国对外经济文化交流带来的结果,道教则来源于我国春秋战国以来逐步发展的道家思想和神仙方术。

《史记》在中国古代文学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

二、课程标准:

知道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产生。

知道司马迁和史记。

三、教学目标:

1.佛教传入和道教兴起的基本史实,了解司马迁的生平及《史记》的简要内容,逐步培养学生观察、想象能力和概括能力,提高学生辩证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和艺术鉴赏能力。

2.教师以学生的分组讨论与自主探究为基础。

对佛教传入一目,引导学生回忆张骞出使西域和丝绸之路开辟的有关知识,使学生对佛教传入有明确的时间和空间概念。

对《史记》的内容和历史地位一目,可以通过简要介绍其内容和其中所体现的司马迁的史学思想,使学生体会《史记》在中国史学发展所产生的重大影响。

3.通过学习秦汉时期辉煌的文化成就,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

通过了解司马迁撰写《史记》的经历,培养学生勇于追求真理的精神,引导学生形成严谨求实的学风。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佛教、道教在我国的传播情况和以史记为代表的史学成就。

难点:

宗教得以传播的原因和对我国古代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展示:

 

白马寺青城山

司马迁祠秦始皇陵兵马俑

教师:

同学们喜欢旅游吗?

图片中的这些景点同学们去过没有?

来到上面这些景点,能够感受到古老的文化气息,他们记载着中国五千年的文明,是祖先留给我们的珍贵财富。

今天就让老师做导游,带领大家领略这些景观,触摸景观背后的厚重历史,享受这场文化的盛宴!

(二)教师引领,合作探究:

教师:

首先让我们走进白马寺和青城山,了解古代的宗教,品味一场“思想的盛宴”。

一、“思想的盛宴”——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兴起

教师:

宗教是现实世界在人们意识里虚幻的反映。

它起源于原始社会,是由于人们对风雨雷电和电闪雷鸣等自然现象不能理解,认为在冥冥之中有一种超人超自然的能力在操纵支配着这一切,从而产生了对“超自然力量”的崇拜,形成了最初的宗教。

宗教要求人们信仰上帝、神灵,把希望寄托在“神明”、“天国”、和“来世”上。

同学们知道我们中国有哪些主要宗教吗?

学生:

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道教。

教师: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92—93页内容,了解佛教和道教的发源地、传入时间,信仰对象、宗教场所和主要教义?

展示:

教别

发源地

时间

信仰对象

宗教场所

教义

佛教

道教

(设计意图:

此环节要求学生结合表格阅读课本,找出佛教和道教在中国出现和传播的基本事实,锻炼学生的阅读归纳能力。

展示:

视频《白马寺》

 

(设计意图:

通过观看视频,了解白马寺在中国佛教中的地位及佛教在中国传播的情况)

1、佛教的传播

教师:

我们参观的第一站——白马寺,就是我国最早的佛教寺院。

佛教是怎么传入到中国的呢?

展示:

 

佛教到来华路线图

教师:

佛教起源于古代印度,西汉末年传入我国中原地区,同学们知道佛教是沿着那条道路传播到中国的吗?

学生:

丝绸之路。

教师:

所以我们说,丝绸之路的开通促进了文化的交流。

佛教传入中国后,很快受到封建统治者的提倡和扶植,东汉明帝时开始兴建佛寺。

佛教为什么能够在中国传播开来能?

下面让我们通过它的教义来探寻问题的答案。

展示:

材料一:

“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五阴炽盛。

——佛说

材料二:

按照佛的说法,人死后能够转生来时,人的今生如果能忍受苦难,虔诚的信佛,来世就可以得到幸福。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课本

学生:

佛教要求人们“忍耐顺从”以脱离苦难,有利于社会安定,有利于封建统治者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

教师:

在历代封建统治者的扶植下,佛教在中国广泛传播开来,对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佛教也越来越渗入到我们的生活中。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佛教的影子呢?

学生:

佛教寺院;佛教歌曲;烦恼、一刹那、口头禅等。

(设计意图:

此环节要求教师引导学生从建筑、文化、思想、音乐等方面去思考,了解佛教在社会中的影响。

教师:

佛教的传播,对我国的文化发展有深远影响。

走出白马寺,我们来到了青城山。

下面我们再来了解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道教。

2、道教的兴起

展示:

 

 

老子太上老君

教师:

上面两位人物同学们认识吗?

他们是谁?

学生:

老子、太上老君

教师:

这两位人物都和我们现在学习的道教有关,道教尊称老子为教主,称他为“太上老君”。

但老子是不是道教的创始人?

学生:

不是,道教的创始人是东汉时期的张陵。

教师:

张陵将老子的道家思想与神仙方术相结合,创立了道教,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咱们本次旅行的第二站青城山,相传就是道教的发源地。

道教产生后,封建统治者对这一宗教持什么态度呢?

下面让我们通过它的教义来探寻问题的答案。

展示:

“道教主张修身养性,炼制丹药,以求得道成仙。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教材

学生:

道教的思想迎合了封建统治者长生不老的欲望,得到统治者的欢迎。

教师:

道教的产生对社会有何影响?

展示:

“中国根柢全在道教”。

——鲁迅

道教对中国的学术思想、政治经济、军事谋略、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国民性格、伦理道德、思维方式、民风民俗、民间信仰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XX百科

(设计意图:

此环节要求学生通过对材料的分析,认识道教对中国文化的深远影响)

教师:

道教是中国人的根蒂,是东方科学智慧之源,是全世界唯一大力促进科技发展的宗教以及全球最珍爱生命和尊重女性的宗教。

它深深扎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沃土之中,对我国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教师:

统治者扶植佛教和道教,是因为佛教和道教的主张符合统治者的需求。

其实,在这些主张中,关于“来世转生”、“长生不老”等说法,宣传的是迷信思想,造成的危害性不小。

于是,我国东汉时期出现了一些批判迷信鬼神的思想家,其中最著名的一位就是王充。

3、无神论

展示:

“人死血脉竭,竭而精气灭,灭而形体朽,朽而成灰土,何用为鬼?

——《论衡》

教师:

材料体现了王充怎样的思想?

(设计意图:

此环节要求学生通过对材料的分析,认识王充的无神论思想)

学生:

无神论。

教师:

东汉的王充就是当时反对迷信思想的坚强战士,他那宣传无神论的积极战斗精神,为后来所有务实求真的学者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他不愧为杰出思想家。

教师:

两汉之际,当佛教东传,道教兴起,越来越多的人把希望寄托在来世和神灵之上时,一个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伟大人格力量的史学家,早已认识到人类才是创造历史的主体,是推动历史进步的动力。

他就是——司马迁。

下面让我们走进本课的第三站——陕西韩城司马迁祠,感受其伟大的史学成就!

二、“史书的典范”——司马迁和《史记》

展示:

 

司马迁

教师:

阅读课本94页,了解司马迁的生平及主要作品。

学生:

生活在汉武帝时期,编写了《史记》一书,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

展示:

 

《史记》

教师:

司马迁为什么能够写出《史记》这部史学巨著?

学生:

父亲是史官,从小受家庭熏陶;他寻访许多名胜古迹,自己做史官,读书很多,还刻苦努力,终于写成《史记》。

(设计意图:

让学生感受到司马迁这位伟大史学家艰辛、勤奋、隐忍与坚毅的作风。

就是因为他艰辛付出才能写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

通过这对学生进行价值观教育,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归纳和概括能力。

展示: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鲁迅

教师:

这是伟大文学家鲁迅先生对于这本书的评价。

那么《史记》是一部什么样体裁的书?

它记述了什么时期的史事?

这部书又有什么价值呢?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94页正文第二段,了解《史记》的体例、记载内容及地位。

学生:

体裁:

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主要记述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史事;价值:

是后世纪传体史书的典范,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

教师:

在君主专制的年代里,“伴君如伴虎”。

司马迁却敢于指出汉武帝的过失,体现了忠于史事的崇高品德。

他做到了求真务实、不畏权势、视死如归,为后人树立了光辉的典范。

除了史学上的成就外,秦汉时期的艺术领域也有巨大的成就。

最后一站,让我们走进陕西西安秦始皇陵兵马俑,一睹中国古代雕塑的杰作。

三、“雕塑的杰作”——轰动世界的兵马俑

展示:

 

秦始皇陵兵马俑

教师:

我们转换一下较色,请你来做导游。

请同学们结合上面这张图片,阅读课本95页正文部分,用自己的语言向大家介绍“秦始皇陵兵马俑”

(设计意图:

此环节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介绍秦始皇陵兵马俑,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学生:

欢迎大家来到陕西西安秦始皇陵兵马俑景区,首先映入大家眼帘的是……

教师:

感谢这位同学的精彩讲解。

通过刚才的讲解我们已对兵马俑有了更深的认识,它的高超的艺术不仅令我们惊为天人,也让世界震惊不已。

展示:

“这是世界的奇迹,民族的骄傲。

——前新加坡总理李光耀“太神奇了,这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

——前美国国务卿基辛格

教师:

秦始皇陵兵马俑是世界艺术宝库中的璀璨明珠。

教师:

秦兵马俑为什么都面向东方?

透过雕塑,你读到了那哪段历史?

学生:

秦兵马俑是秦始皇陵墓的地下军阵,象征着秦始皇统治下秦朝的赫赫军威和强大国力。

秦所灭的六国都在秦国的东方,兵马俑面向东方,象征着秦王嬴政灭六国统一天下的丰功伟绩,同时也象征着秦始皇为巩固统一和保证秦朝的统治永存,随时准备镇压六国残余势力的反叛。

教师:

秦始皇陵兵马俑形象展现了两千多年前秦军横扫六国的磅礴气势,是中国古代历史的见证!

看过兵马俑,给你最深的感触是什么?

学生1:

秦陵兵马俑造型生动、仪态万千、气势磅礴,集秦代文化艺术之精华,不愧是世界艺术宝库中的一颗明珠。

学生2:

这是秦始皇好大喜功、滥用民力,导致秦王朝盛极一时、二世则亡的历史见证。

秦陵兵马俑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秦始皇陵兵马俑,它既是我国雕塑艺术瑰宝,又是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

学会一分为二看待历史问题。

教师: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这样一个气壮山和的阵容,无疑是当年一统宇内的秦始皇浩荡大军的艺术再现。

秦始皇兵马俑为中华民族灿烂的古老文化增添了光彩,也给世界艺术史补充了光辉的一页。

它是世界艺术宝库中的璀璨明珠,无愧于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称号。

教师:

通过本课的学习同学们有什么收获?

学生:

“谈收获”

(三)课堂总结,拓展延伸:

四、“昌盛的文化”——秦汉文化

秦汉时期政治上的大一统促进了经济的繁荣发展,带动了科学技术、文化艺术的巨大发展。

无论是涤荡人类思想的宗教,还是彪炳史册的史书典范《史记》和闪耀于世界雕塑之林的秦始皇陵兵马俑,无不彰显了秦汉文化的繁荣昌盛,而昌盛的文化成就,对以后2000年的封建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

六、课堂检测:

1.司马迁是怎样写《史记》的?

他给我们治学提供了怎样的风范?

2.为什么说秦兵马俑是世界艺术宝库中的一颗明珠?

3.完成助学。

七、板书设计:

第17课昌盛的秦汉文化

(二)

一、“思想的盛宴”——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兴起

1.佛教传入

2.道教的兴起

3、无神论

二、“史书的典范”——司马迁和《史记》

1.司马迁

2.《史记》

三、“雕塑的杰作”——轰动世界的秦兵马俑

四、“昌盛的文化”——秦汉文化

 

八、教学反思:

1.根据本课知识特点,我把内容分为三个子目,指导学生通过列表格的形式归纳本课的学习内容。

通过按类和顺时两次梳理加工知识,提高驾驭知识的能力。

2.学习本课后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就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做探索与研究,如对目前中国信佛教的人多还是信道教的人多,做一个调查等等。

总之,通过对一个问题的深入研究,可以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全方位得到提高。

3.但是,受时间的限制,在分析司马迁的《史记》时感觉很仓促,有些问题无法展开。

平时应注意培养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和理解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