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解释4620.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413121 上传时间:2022-12-16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7.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名词解释4620.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名词解释4620.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名词解释4620.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名词解释4620.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名词解释4620.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名词解释4620.docx

《名词解释4620.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名词解释4620.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名词解释4620.docx

名词解释4620

名词解释

1.问题小说:

是指五四时期以反映政治、婚姻、恋爱等社会重大问题为主要容的小说,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的一个小说群体,标志着中国现实主义新小说的发端。

其作家主要由文学研究会的成员构成。

2.美文:

美文的产生与周作人的大力倡导有关,周作人1921年发表《美文》一文,提倡多写“记述的”“艺术性”的美文,王统照、胡适等起而应和,冰心、朱自清、郁达夫、俞平伯等进行创作实践,美文作为一种独立文体的地位遂得以在文学史上确立。

3.小诗:

1921-1924年间,冰心、宗白华、徐玉诺等人受泰戈尔《飞鸟集》、日本徘句的影响开始写作小诗。

所谓小诗多是以一至四行的体式抒写个人即时的感兴,或托物喻理,或借景抒情,且常以哲理入诗,表现作家“零碎的思想。

冰心体:

以短小的诗句,抒写富有哲理的零碎的思想和美好的情感,歌颂母爱、童真和大自然。

感情细腻、触觉灵动敏感。

在当时产生较大影响,被称为“冰心体”(繁星体、春水体)。

4.街头诗:

1938年8月,柯仲平、田间等联合发表《街头诗歌运动宣言》,在发起街头批判诗运动。

街头诗即指抄在村庄墙壁、门楼上或印成传单散发的通俗政治鼓动诗,它们多以抗战为容,短小精悍、战斗性强。

田间的《义勇军》等是其优秀之作。

5.新剧:

又称文明戏,是中国话剧运动的第一阶段,开始于1907年。

春柳社在日本演出的新派剧和春阳社等以话剧中渗透戏曲因素的表演。

其特点是“言论老生”类角色往往脱离情节去评议政治。

辛亥革命期间,演出以民族革命为容的政治戏居多;辛亥革命后,演出以演家庭伦理剧居多;“五四”前夕,新剧趋向衰落。

6.零余者:

指的是郁达夫创伤中具有连贯性的抒情主人公形象,这是一个以“自我”为原型、浸透着作者本人强烈主观色彩的文学形象,在这个形象身上既有卢梭式的自白,也有维特式的自怜,自惭、自卑与自尊、自傲相纠结,构成了时代的“零余者”的心史、情绪史。

7.“三美”理论:

是闻一多在《诗的格律》一文中提出的,也是新格律诗论的核心,指的是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音乐的美主要是指音节和韵脚的和谐,绘画的美主要指词藻要力求美丽,富有色彩,建筑美主要指节与节之间要匀称,行与行之间要均齐。

这一主奠定了新格律学派的理论基础,对新诗的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8.“八事”主:

1917年胡适在《文学改良刍议》中提出的理论见解,宣扬一种反拟古主义的现实主义文学主。

9.人的文学:

周作人在《人的文学》一文中提出的,要求反对封建非人文学,建立以人道主义为本的符合人性的文学。

“人的文学”成为“五四”时期文学创作的重要特色。

10.乡土文学:

是20年代初期出现的现实主义小说创伤热潮,是一些以“为人生”为目的的作家们在鲁迅“改造国民性”思想的启迪下带着对故乡和童年的回忆,用隐含着“乡愁”的笔触来表现家乡的风土人情和封建的规陋俗。

代表作家为鲁彦、家煌、许杰、王任叔、许钦文等。

11.民族主义文学:

是20世纪30年代初的国民党文学派别,鼓吹要建立“文艺的中心意识就是民族主义”,攻击左翼文艺运动。

宣扬封建意识和法西斯思想,代表人物有公展、黄震遐等。

12.孤岛文学:

从1937年11月到1941年12月的四年零一个月的租界地区的文学,被称为孤岛文学。

孤岛文学的成就主要表现在杂文和戏剧创作上。

13.普罗文学:

1928年到1930年的革命文学,经过了普罗文学阶段。

普罗文学主要反映北伐革命时期和失败后的某些社会现实,描写工农生活和斗争,表现、小资产阶级革命家的心态。

14.沦陷区文学:

是抗战时期文学创作的一个组成部分。

1941年,完全沦陷时,最有影响的文学杂志《万象》,团结了一大批在的进步作家,发表了大量的揭露旧社会黑暗腐朽生活的具有爱国主义理想的作品,在北平沦陷区,最突出的是周作人的闲适小品。

表现了一个民族变节者进退失据的矛盾心灵。

15.现代主义:

现代主义在西方兴起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它是许多文学流派的总称,包括象征主义、唯美主义、表现主义、意识流等,总体特征是反传统和非理性,“五四”时期开始传入中国。

16.国防戏剧运动:

1936年初,中国共产党关于组织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号召,相应地也提出“国防戏剧”的口号,大批戏剧工作者组成流动剧队,走向农村、地和前线。

戏剧实行小型化和通俗化,大多以抗日斗争为主题,也取材于历史剧和外国戏剧,优秀剧目有《放下你的鞭子》《赛金花》等。

17.汉园三诗人:

指何其芳、广田、卞之琳,合著了《汉园集》,被称为汉园三诗人。

他们在表现现代派诗歌的主外,注重以诗传达独特的气质,何其芳主要表现青年人朦胧的理想和淡淡的忧伤;广田的诗歌,风格质朴,蕴籍深沉。

卞之琳善于在不露声色中深含着情感和哲理。

18.“自由人”和“第三种人”:

“自由人”指《文化评论》的胡秋原,“第三种人”指《现代》的汶。

胡秋原自称“我是一个自由人”,说“文学与艺术,至死也是自由的,的”,他尖锐地批判国民党“民族主义文学”,也批评左联,在左联和胡秋原进行论辩时,汶著文以“第三种人”身份声援胡秋原,说“第三种人”是“死抱住文学不放”的“作者之群”。

左联和他们开展了关于“文艺自由”的论战,这是一场复杂的论战,一方面,胡秋原、汶有着文艺脱离政治脱离阶级而自由的同,另一方面,左联对文艺与阶级、政治有着简单化、机械化的倾向。

通过论争,左联也检讨了自己“机械论的和左倾宗派主义的错误。

19.主观战斗精神:

主观战斗精神是胡风艺文思想的核心,胡风为了克服抗战文学中的客观主义和主观主义而强调作家创作必须“拥抱现实”“突入现实”,才能取得现实主义的胜利。

20.精神胜利法:

是《阿Q正传》中阿Q的主要性格特征。

即自欺欺人,自我安慰,总是幻想在精神上战胜对方;自尊自大、自轻自贱,毫无人格可言,不敢正视现实、自我醉于虚幻的精神胜利中等。

使阿Q不能清醒地认识自身的悲凄命运、不能真正地做出改变自身境遇的反抗行动来。

阿Q的“精神胜利法”决不仅仅是其个人的性格,更是某种病态的民族性格的集中表达。

21.“两个口号”论争:

发生于1935年下半年到1936年上半年,左翼文艺办围绕“国防”文学与“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展开的争论,是左翼文学办部的思想与分歧和论争。

22.东北作家群:

指“九一八”以后流亡到关的东北作家,在20世纪30年代,他们创作了一批以东北人民生活和斗争为容的,以现实主义为基本倾向的抗日救亡文学。

他们的作品大多以激昂悲愤的笔触表现对帝国主义的愤恨和对故土的眷恋,代表作家有萧军、萧红、辉英等人。

23.“文协”(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

1938年3月27日,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成立于是全国规模的文艺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组织,包括了除了汉奸以外的各派文艺家。

文协的会刊是《抗战文艺》,这是抗战时期历时最久的文艺刊物。

文协在团结作家抗日方面起了积极作用:

文协成立后,提出了“文章下乡、文章入伍”的口号,对推动作家参加现实斗争起了积极作用。

24.文学研究会:

1921年1月成立于,“五四”新文学运动中成立最早的文学社团。

主要成员有周作人、振铎、雁冰、叶绍钧、许地山、朱自清、冰心等12人。

主要刊物有《小说月报》。

宗旨是“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

注重文学的社会功利性,被看作是“为人生而艺术”的一派,或是现实主义一派。

25.第一次文代会:

全名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1949年7月召开于北平,正是解放战争取得决定性胜利、中华人民国成立前夕,这是一个全国文艺工作者大会师大团结的大会,是一个继往开来、总结和动员的大会。

大会总结了“五四”以来新文艺运动的经验教训,决议把的文艺为人民服务方向作为新文艺的基本方针,号召文艺工作者为建设新中国的人民文艺而奋斗。

标志着新文艺在经历了新主义革命阶段后,将要进入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大会是中国现代文学的终结,也是中国当代文学的开端。

26.中国诗歌会:

是左联领导下的联众性诗歌团体。

1932年9月成立,发起人有穆木天、骚、蒲风等,出版会刊《新诗歌》,在容方面提出要“捉住现实、歌唱新世界的意识,”在形式方面提出“要使我们的诗歌成为大众歌调。

”是一个以大众化为创伤目标的现实主义诗歌团体。

27.左联:

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的简称,1930年3月2日成立于,是左翼作家的统一战线组织。

先后出版刊物《萌芽》等十几种。

著名作家有鲁迅、茅盾、郁达夫、夏衍、田汉、丁玲等。

左联的成立,推动了左翼文学运动的迅猛发展,粉碎了国民党的文化“围剿”,促进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翻译,介绍和文艺大众化运动的开展,创作了不少优秀的革命文学作品,成国国民党统治区一面鲜艳的战斗旗帜,对中国革命和新文学做出了重大贡献。

28:

剧联:

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的简称。

在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后,由南国社、艺术剧社、戏剧协社、等组成的左翼剧团联盟改名而成的。

剧联在工人、学生中开展了戏剧演出活动。

29.创造社:

1921年7月成立于日本东京,主要成员有郭沫若、资平、郁达夫、田汉、成仿吾、穆木天等。

主要刊物有《创造季刊》《创造月刊》《创造周报》等。

初期主“为艺术而艺术”,强调文学要忠实表现作家“心的要求”,推崇“直觉”与“灵感”,重视文学的美感作用。

作品多侧重自我表现,带有浓厚的抒情色彩,直抒胸臆和病态的心理描写往往成为他们表现心矛盾的主要形式。

后期主无产阶级文学,转为革命文学。

30.莽原社:

是文学革命后涌现出的新文学社团,成立于1925年,由鲁迅发起和领导,以创办《莽原》周刊、半月刊得名。

主要成员有鲁迅、高长虹等。

以提倡社会批评和文明批评,多发表杂文,散文为特色,鲁迅的著名杂文《灯下漫笔》《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与回忆散文集《朝花夕拾》各篇均发表于此。

31.未名社:

未名社是文学革命后涌现的新文学社团,成立于1925年,由鲁迅发起和领导,刊物有《未名》半月刊和《未名丛刊》等。

主要成员有鲁迅、韦素园、霁野、台静农、靖华等。

未名社以翻译和介绍外国文学、尤其是俄罗斯文学为主要特色,创作上以台静农的小说集《地之子》为乡土文学的成功之作。

32.狂飙社:

是文学革命后涌现的新文学社团。

主要成员有高长虹等。

出版《狂飙》周刊与狂飙社丛书。

受尼采思想影响较深,表现出“虚无的反抗”的特色。

33.太阳社:

是大革命失败后在成立的一个革命文学团体。

主要成员有光慈、钱杏屯等,成员多为共产党员。

出版《太阳月刊》等。

倡导无产阶级革命文学,但有左倾错误观点。

34.浅草社和沉钟社:

浅草社和沉钟社是文学革命后涌现的具有浪漫抒情倾向的新文学社团。

主要成员有翔鹤、至等。

1922年创办《浅草》季刊,1925年停刊后,至等浅草社和晦又成立沉钟社,创办《沉钟》周刊、半月刊,至1934年停刊。

文艺思想接近创造社,致力于创作,被鲁迅评为“中国的最坚韧,最诚实,挣扎得最久的团体。

35.弥洒社:

是文学革命后涌现的具有浪漫抒情倾向的新文学团体,成立于1923年,主要成员有胡山源等,创办《弥洒》月刊,致力创作,强调艺术无目的和灵感作用。

36.新月社和新月诗派(或新格律诗派):

新月社:

1923年成立于,主要成员有徐志摩、西滢、胡适、闻一多、梁实秋等。

他们提倡新诗格律化,追求诗的艺术美、形式美,强调在的“和谐与均齐”。

新月社有关的有影响的文学活动,一是新月诗派的活动,二是1928年《新月》月刊的创办。

新月诗派(新格律诗派):

1926年,徐志摩、闻一多等在《晨报副刊·诗镌》上提倡新格律诗,要求创造诗的新格式、新音节,以表现完美的精神。

闻一多提出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的“三美”的理论主,闻一多、徐志摩等发表新格律诗创作,被称为“新月诗派。

37.语丝社和语丝文体:

语丝社:

成立于1924年,以创办《语丝》周刊而得名。

主要成员有鲁迅、周作人、钱玄同、林语堂伏园等,文艺思想接近于文学研究会。

以发表富有抗争性的思想杂感和随笔体散文小品为主。

创伤风格生动、泼辣、幽默,形成了任意而谈、无所顾忌、泼辣幽默的“语丝文体”。

对中国现代散文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语丝文体:

是指语丝社作家融会英国随笔和中国三代笔记的笔法,自筹新体,于“任意而谈,无所顾忌”的同时,又不失其含蓄蕴藉、稳健持重的风度,在文明批评和社会批评上可谓一时重镇。

《语丝》发表的主要散文,在创作上,形成了共同的风格,排旧促新,放纵而谈,古今并论,庄谐杂出。

最具代表性的散文创作有两大方面,一是以鲁迅为代表的杂文,一是以周作人为代表的小品散文。

主要代表人物有:

周作人,鲁迅,林语堂等。

38.湖畔诗社:

1922年成立于,是具有浪漫抒情倾向的新诗团体。

主要成员有汪静之、雪峰、漠华、应修人等,出版诗集《湖畔》等。

以专心致志做情诗,讴歌纯真的爱情和友谊,表现人性的美和爱著称。

39.南国社:

由田汉创立于1923年,是一个以浪漫主义倾和和感伤情调为鲜明风格的话剧团体。

先后办《南国》半月刊,《南国特刊》、南国电影剧社、南国艺术学院等,开展话剧运动在1928年至1929年,多演出田汉创作的剧本。

40.新潮社:

是五四时期以新文学创作为主要活动之一的文化团体,由大学的学生傅斯年、罗家伦等于1918年11月发起成立。

1919年1月,创办《新潮》杂志。

新潮社提倡新文化,鼓吹文学革命,对旧的伦理道德和封建旧文学进行了猛烈的攻击。

《新潮》扩大了《新青年》和新文学运动的影响。

主要作者有汪敬熙、罗家伦、振声、俞平伯、叶绍钧等人。

41.鸳鸯蝴蝶派:

又称礼拜六派,始于20世纪初,盛行于辛亥革命前后,文学主把小说作为“游戏”与“消遣”的工具,其主流是言情小说,主要刊物有《礼拜六》《小说时报》《小说新报》《小说大观》等。

代表人物有包天笑、徐枕亚、周瘦鹃等。

42.学衡派:

是文学革命后出现的一个复古主义派别。

因1922年吴宓创办的《学衡》杂志而得名,以“昌明国粹、融华新知”为宗旨,主要倾向是反对新文化运动,反对言文合一。

主要成员有吴宓、梅光迪、胡先肃等。

43.甲寅派:

是文学革命后继学衡派之后出现的又一个复古主义派别。

以刊物《甲寅》而得名。

是以章士钊为首的封建复古主义流派,主要观点是赞美文言,反对白话文学,反对新文化运动,主尊孔读经,维护封建化教育。

44.京派与京派小说:

是20世纪30年代自由主义文学流派,围绕《骆驼草》《大公报。

文艺》副刊形成的团体,其基本特征是主文艺关注人生,但和政治保持距离,强调艺术的独立品格,讲求“纯正的文学趣味”。

从文是京派作家的第一。

京派作家以表现“乡村中国”为主要容,文学思想基本倾向是现实主义,创作了不少艺术上成熟精致的作品。

代表作家有周作人、从文、萧乾等。

京派小说:

20年代末到30年代中国新文学中心南移到后,继续活动于、等北方城市的自由注意作家群做创作的小说。

他们的小说有着自己的独特风格,多写乡土中国、平民现实的题材。

有从容节制的古典审美趋向,有比较成熟的小说样式。

45.论语派:

是20世纪30年代的一个现代散文流派。

主要人物是林语堂,以创办《论语》半月刊而得名,尚有《人间世》《宇宙风》等刊物,均以刊登小品文为主,提倡幽默、闲适的小品文,主“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笔调”。

采取与政治保持距离的自由主义立场。

代表人物有林语堂、元德等。

46.现代诗派:

是30年代的现代主义诗歌流派,围绕《现代》杂志而形成,强调用“现代的诗歌”来表现“现代的情绪”,用现代的词藻排列成为现代的诗形。

代表作家有戴望舒、卞之琳等人。

47.新感觉派(海派小说):

受日本新感觉派和法国都会文学影响而形成于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现代小说流派。

新感觉派容多表现半殖民地大都市绵生活百态,着重是病态生活的描写,用快节奏的笔触和五彩缤纷的色调来表现半殖民地都市里的病态文明,刻意追求主观感觉印象。

开拓了文学表现的容,在形式技巧上翻新花样,但也有一部分存在颓废的思想倾向。

代表作家有穆时英、呐鸥等。

海派小说:

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出现在文坛的一个现代注意的小说流派。

注重表现现代都市社会中人们的紊乱、变态的心理状态,描写人性与现代文明的冲突,具有意识流特性。

48.心理分析派:

是20世纪30年代的现代小说流派,代表作家是施蛰存,特点是小说创作受弗洛德性心理分析学说的影响,较深层次挖掘人物的潜意识、隐意识和性变态心理。

施蜇存在30年代创作了一批心理分析小说,深入细致地严肃地描写人物的性心理、性压抑、性转移、性变态等,代表作有《梅雨之夕》《春阳》等,在现代小说中别具一格,丰富了文学的表现容和手法。

49.七月诗派(七月派):

是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最重要的现实主义诗歌流派,因胡风创办的《七月》杂志而得名,《七月》等刊物培育了一批青年作者,小说方面有路翎,代表作有百万长篇《财主的儿女们》,诗歌方面以艾青、田间为首,培育了绿原、鲁黎、牛汉等一批青年诗人,称为七月诗派或七月诗派。

七月诗派以战斗的抗战现实为容,以自由体的形式来表现高昂的战斗激情,代表诗人有艾青、田间等。

50.九叶诗派:

是40年代出现于国统区的现代主义诗歌流派,代表诗人有辛笛、敬容、穆旦等,其创作达到了忠于时代与忠于艺术创造的较完美的融合,较多吸收西方象征诗派、现代诗派的表现艺术和手法。

标志着中国现代诗的成熟。

51.战国策派:

是40年代国民党的文学派别,出现于抗战中期国统区的一个思想文化和文学流派,得名于他们编的《战国策》和《战国》刊物,宣扬法西斯主义与“尚力政治”,错误地地称当时的时代是“战国时代的重演”,抹煞战争的正义性与非正义性的根本区别,文艺思想上提倡反理性的“恐怖、狂欢、虔恪”为创作的“三道母题”。

战国策派的思想观点适应了当时国民党专制主义政策的需要。

代表人物有铨、林语堂等人。

52.象征诗派:

金发为代表。

象征派诗人受法国象征诗派的影响,讲求感官享受和刺激,重视刹那间的幻觉。

象征派诗歌的作品特点是:

“观念联络的”奇特,即一个部分一个观念可以懂,合起来反而含意难清。

崇尚“朦胧与含蓄”。

金发的《微雨》是象征派诗歌的代表作。

诗人还有穆木天、王独清、乃超等人。

53.后期浪漫派:

是指抗战时期以徐讦、无名氏为代表的后期浪漫派小说。

他们的小说具有浪漫的手法,抒情的笔调,但又不同于郁达夫为代表的前期浪漫派小说,而是更多神秘荒诞色彩。

代表作有徐讦的《风萧萧》等。

51.对王实味的批判:

发生在文艺谯座谈会之后,王实味是中央研究院的研究员,他在1942年初的周刊上发表《政治家,艺术家》一文中,提出文艺暴露黑暗的主,着重暴露革命他俩的“黑暗”认为这是文艺首要的工作,又发表了暴露“黑暗”的散文作品《野百合花》,王实味的理论主是片面的错误的有害的,对王实味的思想批判是必要的,但是,把王实味作为反革命分子斗争处理,最后错误处决,是严重混淆了人民部矛盾和敌我矛盾的界线,是一个深刻的教训。

52.周作人(1885-1967):

是鲁迅的二弟,积极倡导“为人生”的文学主,另一方面也大力提倡发展现代散文,大胆尝试现代小品散文,并以自己的创作实践积极推进它的发展和繁荣。

53.许地山:

文学研究会发起人和重要成员之一。

许地山的创作既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同时又具有某种色彩的倾向。

《春桃》就是其现实主义因素得到加强的作品,还有短篇小说集《缀网劳蛛》和散文诗集《空山灵雨》等。

54.朱自清:

现代著名散文家,他最早创作的散文名篇有《桨声灯影里的淮河》,后又创作了《背影》《荷塘月色》等颇具有影响的作品。

他的散文感情真挚,往往取村者小,所见者大,情景交融,语言华美而质朴,显示出严谨简炼,朴素清新的创作风格。

55.金发(1900-1976):

受“五四”文学革命的影响,治国开始创作白话诗。

金发的诗歌,明显地吸取了西方象征主义诗歌的营养,他留法期间,正值法国诗坛象征主义盛行,对金发的诗歌创作的思想情调和艺术技巧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尤其是法国象征派诗歌以梦幻来取代现实和以颓废为美丽的“世纪末”思想,更引起了强烈的共鸣,这一点深深地反映在他的整个诗歌创作中。

56.路翎:

原名徐嗣兴,1939年开始在《七月》上发表作品,其后出版了长篇《财主底儿女们》、中篇《嘉陵江畔》。

他的创作是“七月”派风格的典型代表,具有强烈的主观色彩,表现人物的病态心理。

57.殷夫:

现代著名诗人,原名徐祖华,笔名有殷夫、白莽等,1930年加入左翼作家联盟,1931年1月被捕,2月被秘密杀害。

是左联五烈士之一。

是继郭沫若、光慈后又一重要革命诗人。

代表作品有《孩儿塔》等。

58.丰子凯:

现代著名散文家、画家、文学翻译家。

在早期散文作品中,他通过生活细节的描写,表现了他对于人世单单虚伪、卑俗、自私的憎恶,对儿童的真诚、纯洁、聪明的赞美,充满了清幽玄妙的情趣。

后期散文透出强烈爱憎之情,有诙谐峭拔的风格。

主要著作有散文集《缘缘堂随笔》《子凯随笔集》等。

59.何其芳:

中国30年代抒情散文的代用作家和诗人。

他先以“汉园三诗人”之一享誉文坛。

后创作了散文集《画梦录》,在他30年代抒情散文中,主要抒写了孤独灵魂的独语,他的散文看似扑朔迷离,实则新奇别致。

60.林语堂:

中国现代散文家,在《语丝》上发表了大量的小品散文,散文集主要有《剪拂集》,早年他的作品中,又集中反映出他深受资产阶级自由主义和人道主义思想的不良影响。

61.莎菲:

丁玲成名作《莎菲女士的日记》的主人公。

是一个心寂寞、痛苦而又充满矛盾的时代女性,莎菲的形象是“五四”以后那些冲出家庭,大胆追求爱情却又找不到正确道路的时代女性的典型代表。

62.《呐喊》:

鲁迅的第一部小说集,共14篇,包括有《狂人日记》、《孔乙己》、《故乡》《阿Q正传》等著名作品。

《呐喊》成功地塑造了一系列典型形象,具有独特的发族风格和民族特色,代表了鲁迅文学创作的最高成就。

在《呐喊》中,鲁迅深刻地批判了封建制度、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对农民问题、妇女问题、知识分子问题相当关注,深刻的概括和反映了热情地呼唤有别于旧革命物新的革命的到来。

63.《彷徨》:

1926年8月由北新书局出版,共11篇。

收入《祝福》《肥皂》《伤逝》等,在《彷徨》中,作者流露了新文化阵营分化时期寂寞、苦闷、彷徨和探索的心情。

作者以其纯熟的技巧塑造了大批典型艺术形象,从小说的思想容上看,着重描写和解剖知识分子的灵魂,同时也反映了在封建势力和封建礼教的压迫和束缚下的妇女的悲惨地位。

64.《故事新编》:

历史小说集,创作于1922年至1935年间,作品取材于古代神话传说和历史故事,但实质是以历史讽刺现实,是历史与现实相交融的小说,取材历史的基本手法是:

只取一点自由,随意点染。

小说把现实生活细节大量引入历史的故事之中,突出了针砭流俗的意义。

总特色是运用现代生活的细节写活了古人,写活了历史。

65.《野草》:

是散文诗集,创作于1923年至1926年间,共收鲁迅散文诗23篇,其中包括《秋夜》等篇章。

大量运用了象征,梦境和幻觉自然联系,基本容集中了表达了作者的理想和现实的冲突,表达了作者面对重重困惑,坚持探索前行的顽强意志。

66.《朝花夕拾》:

叙事散文集,里面的文章主要回忆作者青少年时代的生命片断,在艺术上显示了一种明朗朴素,刚建清新,亲切自然的风格特色。

67.《阿Q正传》:

鲁迅最有影响的小说代表作,也是鲁迅惟一的中篇小说,作品成功塑造了阿Q这个不朽的典型形象,高度集中地概括了民族的病态与国民的劣根性,“杂取种种人,合成一个”的独特的典型化艺术手法,堪称中国现代小说的经典之作。

68.《桃园》:

废名的短篇小说,作品以爱和美为主题,描写了一个13岁的小姑娘阿毛短暂,悲哀却又充满着对美的追求与渴望的一生。

作品情景交融,成功地运用了意识流等艺术手法。

69.《尝试集》:

中国现代史上第一部新诗集,作者胡适。

基本容是反封建主义、歌颂资产阶级革命。

表现了争取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视频讲堂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