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资格考试新生儿和新生儿疾病复习题.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410253 上传时间:2022-12-16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28.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护士资格考试新生儿和新生儿疾病复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护士资格考试新生儿和新生儿疾病复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护士资格考试新生儿和新生儿疾病复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护士资格考试新生儿和新生儿疾病复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护士资格考试新生儿和新生儿疾病复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护士资格考试新生儿和新生儿疾病复习题.docx

《护士资格考试新生儿和新生儿疾病复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护士资格考试新生儿和新生儿疾病复习题.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护士资格考试新生儿和新生儿疾病复习题.docx

护士资格考试新生儿和新生儿疾病复习题

新生儿、早产儿的护理

1.女婴,胎龄36周出生。

其母担心小儿营养缺乏,向护士咨询有效喂养方法。

护士告知早产儿喂养方法是

A.首选母乳喂养

B.争取20分钟内开奶

C.采用鼻饲喂养

D.选静脉高营养液

E.喂乳量应恒定

【答案】:

A

【解析】:

此为记忆性题目,考察早产儿喂养方式考点,需掌握。

由于早产儿各种消化酶分泌不足,消化、吸收能力较差,但生长发育所需营养物质多,因此,最好用母乳喂养,无法母乳喂养者以早产婴配方奶为宜。

有吸吮无力及吞咽功能不良者,可用滴管或鼻饲喂养,必要时,静脉补充高营养液。

2.早产儿,胎龄35周出生,体重2500g。

查房时护士长提出早产儿的首要护理措施是

A.维持有效呼吸

B.合理喂养

C.预防感染

D.密切观察病情

E.保暖

【答案】:

E

【解析】:

考察早产儿的护理重点。

早产儿体温调节能力差,容易出现低体温,在护理中尤其注意采取保暖措施,如置于暖箱中、头戴绒布帽等,以降低耗氧和散热量。

3.某胎龄36周出生的早产儿,体温不升,护士将其放入暖箱保暖。

暖箱温度的调节主要是根据早产儿的

A.体温和呼吸

B.体重和心率

C.日龄和血压

D.呼吸和心率

E.日龄和体重

【答案】:

E

【解析】:

此为记忆性题目,考察早产儿保暖措施的依据,需掌握。

根据早产儿的体重、日龄及特殊病情,给予不同的保暖措施,如体重小于2000g者,应尽早使用婴儿暖箱或远红外辐射床保暖,箱温的设定与早产儿体重有关,体重越轻箱温应越高。

4.早产儿的定义是胎龄未满

A.28周

B.37周

C.38周

D.40周

E.42周

【答案】:

B

【解析】:

此为记忆性题目,考察早产儿概念的考点,需掌握。

早产儿是指胎龄满28周至未满37周的新生儿。

5.关于足月新生儿的外观特点中错误的是

A.胎毛少,四肢屈曲

B.皮肤红润,肌肉有一定张力

C.乳晕不清,足底纹少

D.指甲达到或超过指尖

E.乳房扪到结节

【答案】:

C

【解析】:

此为记忆性题目,考察足月儿的外观特点,需掌握。

正常新生儿外观除A、B、D、E的描述外,乳晕清晰,整个足底有较深的足纹,哭声响亮,男婴睾丸降至阴囊,女婴大阴唇可覆盖小阴唇,故答案C为错误选项。

6.某新生儿,其母哺乳时发现该小儿皮肤、巩膜发黄。

经向家庭访视护士咨询,了解此为正常现象。

生理性黄疸开始出现的时间是

A.2~3天

B.5~7天

C.8~10天

D.11~14天

E.2周以上

【答案】:

A

【解析】:

考察生理性黄疸的出现时间,此为区分生理性或病理性黄疸的标志之一。

出生后,过多的红细胞被破坏,产生大量的胆红素,而新生儿肝脏功能不健全,无法在短时间内将大量的胆红素代谢掉,因此,在出生后48~72小时出现黄疸,称为生理性黄疸。

7.能通过胎盘转移给胎儿的免疫球蛋白是

A.IgM

B.IgA

C.IgE

D.IgG

E.IgD

【答案】:

D

【解析】:

考察正常新生儿免疫系统的特点。

应记住胎儿可通过胎盘从母体获得IgG,使新生儿不易感染如麻疹等传染病,而IgA和IgM则不能通过胎盘,易致新生儿呼吸道、消化道感染。

8.新生儿出生后开始排出胎便的时间是

A.24h

B.12h

C.10h

D.8h

E.6h

【答案】:

B

【解析】:

此为记忆性题目,考察关于新生儿消化系统特点的考点,需掌握。

新生儿出生后12小时开始排出墨绿色胎便,3~4天排完后颜色转为黄绿。

如24小时未排胎便要检查有无消化道畸形。

9.新生儿脑相对较大,占体重

A.40%~50%

B.30%~40%

C.20%~30%

D.10%~20%

E.5%~10%

【答案】:

D

【解析】:

考察正常新生儿神经系统的特点。

新生儿脑相对较大,约重300~400g,占体重10%~20%。

10.新生儿生后头几天内尿液放置后有红褐色沉淀,其主要原因为

A.肾小球滤过率低

B.肾功能受损

C.尿酸盐结晶

D.代谢性酸中毒

E.代谢性碱中毒

【答案】:

C

【解析】:

考察正常新生儿泌尿系统特点。

新生儿生后头几天内尿色深、稍浑,放置后有红褐色沉淀,此为尿酸盐结晶,不需处理。

11.正常新生儿消化系统的特点是

A.消化面积相对较大,不利于营养的吸收

B.胰液淀粉酶活力较高

C.胎粪呈黑色,一般出生后12小时内开始排泄

D.肝葡萄糖醛酸转换酶活力较高

E.胃呈水平位,贲门括约肌发育较幽门括约肌差

【答案】:

E

【解析】:

此为记忆性题目,考察关于正常新生儿消化系统特点的考点,需掌握。

新生儿消化道面积相对较大,有利于吸收。

胃呈水平位,贲门肌发育较差,幽门括约肌发育较好,易发生溢乳和呕吐。

新生儿肠壁较薄,通透性高,有利于吸收母乳中的免疫球蛋白,也易使肠腔内毒素及消化不全产物通过肠壁而进入血液循环,引起中毒症状。

生后12小时开始排出墨绿色胎粪,3~4天排完,粪便转为黄绿色。

12.新生儿,女,足月顺产。

出生后第3天家人为其更换衣服时发现乳腺肿大。

即询问护士应采取的护理措施是

A.立即汇报医生,及时诊疗

B.将内容物挤出,以免病情恶化

C.按医嘱预防性使用抗生素

D.无需处理,并告知家长正确认识

E.对患儿乳房进行消毒

【答案】:

D

【解析】:

考察对新生儿特殊生理状态的认识与护理。

乳腺肿大是新生儿常见的特殊生理状态之一。

生理性乳腺肿大一般发生在出生后3~5天,乳腺可触到蚕豆到鸽蛋大小的肿块,此因母体的黄体酮和催乳素经胎盘至胎儿体内所致,多于2~3周消退,不需任何处理。

13.新生儿,足月顺产。

出生时体重3.5kg,4天时再测体重为3.1kg,家人询问医生得知此为生理性体重下降。

不符合生理性体重下降特点的是

A.常发生于生后1周内

B.生后头几天母乳摄入不足

C.体重下降不超过出生时体重的10%

D.水分丢失及胎粪排出较多

E.常在生后14天内体重恢复

【答案】:

E

【解析】:

考察对新生儿特殊生理状态的分析判断。

生理性体重下降是新生儿特殊的生理状态之一,在生后数日内,因丢失水分较多而出现体重下降,但一般不超过10%,生后10天左右恢复到出生时体重。

14.新生儿,足月顺产,生后母婴同室。

母亲感觉小儿呼吸较快,即向医生反映。

经观察呼吸频率和节律均正常。

正常新生儿的呼吸频率为

A.25~30次/分

B.30~35次/分

C.35~40次/分

D.40~45次/分

E.45~50次/分

【答案】:

D

【解析】:

此为记忆性题目,考察正常新生儿的特点,是需掌握的生命体征数值之一。

正常新生儿以腹式呼吸为主,次数在40~50次/分。

15.胎龄35周出生的男婴,体重2500g。

为预防早产儿出血症,医嘱常规使用的药物是

A.维生素D

B.铁剂

C.维生素K

D.维生素C

E.止血敏

【答案】:

C

【解析】:

考察早产儿预防出血的方法。

早产儿缺乏维生素K依赖凝血因子,出生后应补充维生素K,肌内注射维生素K1,连用3天,预防出血症。

16.女婴,胎龄35周出生,体重2400g。

护士制定护理计划按早产儿护理常规予以护理。

早产儿护理中不妥的一项是

A.预防窒息

B.尽早输液输血

C.预防感染

D.合理营养

E.注意保暖

【答案】:

B

【解析】:

考察早产儿护理常规。

早产儿护理中常规措施包括预防窒息和感染,注意保暖,合理喂养,维持有效的呼吸等。

但早产儿如无其它并发症不需要输液和输血。

17.某胎龄35周出生早产儿,生后有口周发绀,时有呼吸暂停,给予氧气吸入。

早产儿易发生呼吸暂停主要是因为

A.缺乏肺泡表面活性物质

B.呼吸中枢发育不完善

C.肺泡数量相对少

D.肋间肌不发达

E.横膈位置高

【答案】:

B

【解析】:

考察对早产儿呼吸观察的依据。

早产儿的呼吸中枢功能不成熟,呼吸不规则,常易发生呼吸暂停,护理中应注意维持有效呼吸。

18.早产儿,胎龄35周出生,体重2500g。

有口周发绀等缺氧症状和呼吸暂停,给予氧气吸入。

如早产儿高浓度、长时间吸氧易引发病变的部位是

A.睫状体

B.玻璃体

C.视网膜

D.脉络膜

E.角膜

【答案】:

C

【解析】:

早产儿呼吸中枢不健全,易发生缺氧和呼吸暂停。

有缺氧症状者给予氧气吸入,经皮血氧饱和度维持在85%~93%,一旦症状改善立即停用,防止发生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19.患儿,男性,日龄2天。

上腭中线和齿龈部有黄白色斑点,称为“马牙”,护理的方法是

A.挑破

B.用软布擦净

C.抗炎治疗

D.不需处理,可自行消失

E.用制霉菌素甘油

【答案】:

D

【解析】:

新生儿上腭中线和齿龈上常有黄白色小斑点,民间称“马牙”,是上皮细胞堆积或黏液腺分泌物积留所致又称“上皮珠”,数周后可自然消失,不需处理。

20.患儿,胎龄38周,出生体重2900g,身长50cm,皮肤红润,胎毛少,足纹明显,此婴儿最可能是

A.小于胎龄儿

B.过期产儿

C.早产儿

D.足月儿

E.足月小样儿

【答案】:

D

【解析】:

考察足月新生儿的概念。

胎龄满37周至未满42周的新生儿为足月儿。

出生体重为2500~4000g的新生儿为正常出生体重儿。

皮肤红润,胎毛少,足纹明显均为足月儿表现。

新生儿窒息、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护理

1.新生儿,出生后呼吸不规则,心率减慢。

诊为轻度窒息,立即进行抢救治疗。

新生儿轻度窒息的表现是

A.发绀窒息

B.苍白窒息

C.Apgar评分3分

D.心率<80次/分

E.喉反射消失

【答案】:

A

【解析】:

此为记忆性题目,考察轻度窒息的临床特征,需掌握。

轻度(青紫)窒息Apgar评分4~7分。

新生儿面部与全身皮肤呈青紫色;呼吸表浅或不规律;心跳规则且有力,心率减慢(80~120次/分);对外界刺激有反应;喉反射存在;肌张力好;四肢稍屈。

2.新生儿,生后1天。

表现嗜睡、反应迟钝,肌张力降低,肢体自发动作减少,诊断为缺氧缺血性脑病。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严重程度的判断依据是

A.头颅CT

B.临床表现

C.脑电图

D.血清CPK-BB

E.Apgar评分

【答案】:

B

【解析】:

考察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分度方法。

该病以意识改变及肌张力变化为主要表现,临床依病情不同分为轻、中、重度。

3.新生儿,自出生后嗜睡、反应迟钝,肌张力降低,诊断为缺氧缺血性脑病。

今晨突发惊厥,医生用药物加以控制。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治疗中,控制惊厥时应用苯巴比妥的负荷量为

A.10mg/kg

B.20mg/kg

C.30mg/kg

D.15mg/kg

E.25mg/kg

【答案】:

B

【解析】:

考察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控制惊厥治疗的用药剂量。

首选苯巴比妥,负荷量20mg/kg,于15~30分钟静脉滴入,若不能控制惊厥,1小时后可加10mg/kg。

12~24小时后给维持量,每日3~5mg/kg。

4.足月儿,有窒息史,出生后第2天嗜睡,面色微绀,呼吸频率32次/分,心率95次/分,前囟紧张,心音低钝,四肢肌张力差,拥抱反射消失。

最可能的诊断是

A.吸入综合征

B.湿肺

C.新生儿肺透明膜病

D.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E.低血糖

【答案】:

D

【解析】:

考察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表现。

根据该患儿嗜睡,面色微绀,前囟紧张,心音低钝,四肢肌张力差,拥抱反射消失等表现,基本符合中度缺氧缺血性脑病。

5.新生儿,出生后皮肤苍白,无呼吸,心律不规则,心率慢且弱。

诊为重度窒息,立即进行复苏抢救。

抢救新生儿窒息中,不需要采取的措施是

A.保暖

B.头低脚高位

C.吸痰

D.吸氧

E.严密观察

【答案】:

B

【解析】:

考察新生儿窒息的复苏措施。

胎儿出生后立即揩干体表的羊水及血迹,减少散热,仰卧在30~32℃的抢救床上进行抢救,因为在适宜的温度中新生儿的新陈代谢及耗氧最低,有利于患儿复苏。

确认呼吸道通畅后对无呼吸或心率<100次/分的新生儿应进行正压人工呼吸。

无需头低脚高位。

6.新生儿,出生后皮肤苍白,无呼吸,心跳不规则,心率70次/分且弱。

诊为重度窒息,立即进行复苏抢救。

关于新生儿窒息抢救中不正确的是

A.胎儿娩出后用挤压法清除口鼻咽部黏液及羊水,断脐后气管插管吸取新生儿咽部黏液和羊水

B.确认呼吸道通畅后对无呼吸或心率<100次/分的新生儿应进行正压人工呼吸

C.新生儿胸外按压应按压胸骨中下1/3交界处,每分钟按压120次,按压深度为前后胸直径的1/3或1~2cm

D.刺激心跳用肾上腺素静脉注射,纠正酸中毒用5%碳酸氢钠脐静脉缓慢注射

E.复苏过程中要每60秒评价患儿情况,以确定进一步采取的抢救方法

【答案】:

E

【解析】:

考察新生儿窒息的抢救方法。

新生儿窒息的抢救中应首先清理呼吸道,胎头娩出后用挤压法清除口鼻咽部黏液及羊水,断脐后,继续用吸痰管吸出新生儿咽部黏液和羊水,对无呼吸或心率<100次/分的新生儿以40-60次/分呼吸频率进行正压人工呼吸。

胸外按压时按压胸骨下1/3部位,每分钟按压120次;纠正酸中毒常用5%碳酸氢钠脐静脉缓慢注入,在复苏过程中每30秒要评价患儿情况一次。

7.新生儿,娩出后呼吸、心跳均异常,经1分钟Apgar评分0~3分,该新生儿最有可能是

A.轻度新生儿窒息

B.重度新生儿窒息

C.急性胎儿窘迫

D.慢性胎儿窘迫

E.新生儿产伤

【答案】:

B

【解析】:

考察重度新生儿窒息的临床确定标准。

重度(苍白)窒息Apgar评分0~3分。

新生儿皮肤苍白;口唇暗紫;无呼吸或仅有喘息样微弱呼吸;心跳不规则;心率<80次/分,且弱;对外界刺激无反应;喉反射消失;肌张力松弛。

如果不及时抢救可致死亡。

8.某新生儿,生后皮肤苍白,喘息样微弱呼吸,心率<80次/分且弱,1分钟Apgar评分2分。

诊为重度窒息,立即进行复苏抢救。

复苏后护理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按时哺乳

B.观察心率、体温

C.观察面色及哭声

D.保持呼吸道通畅

E.预防感染

【答案】:

A

【解析】:

考察窒息新生儿复苏后的护理措施。

新生儿重度窒息,复苏后需加强新生儿护理,保证呼吸道通畅,密切观察面色、呼吸、心率、体温,预防感染,作好重症记录。

窒息的新生儿应延迟哺乳,以静脉补液维持营养,预防肺部的感染。

9.某产妇因滞产行剖宫术产一男婴。

该男婴生后即有窒息,立即进行抢救。

关于新生儿窒息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A.新生儿只有心跳无呼吸称新生儿窒息

B.产时使用麻醉剂不可能造成新生儿窒息

C.青紫窒息为重度窒息

D.苍白窒息为轻度窒息

E.Apgar评分对估计窒息预后无意义

【答案】:

A

【解析】:

考察对新生儿窒息概念的理解。

新生儿窒息是指胎儿娩出后1分钟,仅有心跳而无呼吸或未建立规律呼吸的缺氧状态。

10.某新生儿,1天。

自出生后表现嗜睡、反应迟钝,肌张力降低,诊断为缺氧缺血性脑病。

今晨突发惊厥,医生予以紧急处理。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出现惊厥,止惊药物首选

A.苯巴比妥

B.地西泮

C.苯妥英钠

D.副醛

E.水合氯醛

【答案】:

A

【解析】:

考察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控制惊厥的方法。

控制惊厥是针对该病的治疗要点之一,首选药物为苯巴比妥钠。

其他药物中,有肝功能不全者改用苯妥英钠,顽固性抽搐者加用地西泮或水合氯醛,并不作为首选药物应用。

11.新生儿,出生时曾有窒息史。

经复苏等一系列救治措施后好转。

医生查体发现该患儿有异常表现,考虑为缺氧缺血性脑病。

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特异性表现不符的一项是

A.意识改变

B.瞳孔改变

C.肌张力改变

D.惊厥

E.体温改变

【答案】:

E

【解析】:

考察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特征。

本病常见的主要表现为意识改变及肌张力变化。

轻度以兴奋为主,中度嗜睡、反应迟钝,肌张力降低,重度以抑制症状为主,无体温的改变。

12.新生儿,出生后肢体及下颏时有颤动,拥抱反射活跃,但呼吸、肌张力尚可,医生检查后诊断为轻度缺氧缺血性脑病。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主要病因是

A.肺部病变引起呼吸衰竭

B.心脏病变引起缺氧

C.围生期窒息

D.严重贫血

E.严重失血

【答案】:

C

【解析】:

此为记忆性题目,考察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主要发病原因,需掌握。

虽然出生后肺、心病变及严重失血或贫血可引起脑损伤,但围生期窒息是最主要的病因,它是各种围生期因素引起的缺氧和脑血流减少或暂停而导致胎儿和新生儿的脑损伤,是新生儿窒息的严重并发症。

13.足月儿,出生后医生检查前囟张力稍高,拥抱、吸吮反射减弱,瞳孔缩小,对光反应迟钝,上肢肌张力减退较下肢重。

诊断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治疗方法中除外

A.供氧

B.苯巴比妥控制惊厥

C.青霉素抗感染

D.脱水剂

E.康复干预

【答案】:

C

【解析】:

考察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治疗方法。

本病的治疗包括供氧、改善通气;苯巴比妥钠控制惊厥;脱水剂治疗脑水肿;病情平稳后,给予康复护理干预措施,促进脑功能恢复。

因不是感染性疾病,无需使用抗生素。

14.足月儿,脐带绕颈2周,Apgar评分1分钟3分,5分钟7分,出生后6小时出现激惹、肌张力高,拥抱反射增强,首先考虑

A.低钙血症

B.低血糖症

C.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D.颅内出血

E.化脓性脑膜炎

【答案】:

C

【解析】:

考察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表现。

根据患儿出生后Apgar评分,易激惹、肌张力高,拥抱反射增强等表现,最有可能的诊断是缺氧缺血性脑病。

患儿男,因脐带绕颈2周行剖宫产,出生时呼吸弱,喘息,全身皮肤苍白,口唇青紫,肌张力低下,经复苏5分钟后好转,Apgar评分1分钟2分,5分钟7分。

生后一直反应差,吃奶少。

15.首选的护理诊断是

A.气体交换受损

B.体温过低

C.潜在并发症

D.有废用综合征的危险

E.低效性呼吸状态

【答案】:

A

【解析】:

考察新生儿窒息主要的护理问题。

本病发病的原因包括胎儿窘迫,胎儿吸入羊水、黏液致呼吸道阻塞等,患儿表现以呼吸微弱、喘息、青紫等为主,说明由气体交换受阻造成缺氧,需采取清理呼吸道、建立有效呼吸的抢救护理措施。

患儿男,因脐带绕颈2周行剖宫产,出生时呼吸弱,喘息,全身皮肤苍白,口唇青紫,肌张力低下,经复苏5分钟后好转,Apgar评分1分钟2分,5分钟7分。

生后一直反应差,吃奶少。

16.为进一步指导治疗,首选的检查是

A.血糖

B.血生化

C.颅脑CT

D.胸部X线检查

E.血气分析

【答案】:

E

【解析】:

考察新生儿窒息复苏中必要的辅助检查。

血气分析结果可显示有效呼吸是否建立、有无缺氧及其程度、有无酸碱失衡等,对了解复苏效果、指导进一步的治疗与护理有重要作用。

患儿男,因脐带绕颈2周行剖宫产,出生时呼吸弱,喘息,全身皮肤苍白,口唇青紫,肌张力低下,经复苏5分钟后好转,Apgar评分1分钟2分,5分钟7分。

生后一直反应差,吃奶少。

17.可能的诊断是

A.新生儿败血症

B.新生儿肺炎

C.新生儿颅内出血

D.新生儿窒息

E.新生儿肺透明膜病

【答案】:

D

【解析】:

考察新生儿窒息的概念。

娩出时的窒息程度可按生后Apgar评分进行区分,0~3分为重度,表现为新生儿皮肤苍白,口唇暗紫,无呼吸或仅有喘息样微弱呼吸,心跳不规则,心率<80次/min、且弱,对外界刺激无反应,喉反射消失,肌张力松弛,故该患儿符合重度新生儿窒息诊断,5分钟后增至7分,说明转为轻度,复苏有效,但尚需加强护理。

早产儿男,日龄1天。

有窒息史,主要表现嗜睡,反应差,肌力低,查体,前囟张力稍高,拥抱、吸吮反射减弱,初步诊断: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

18.可能出现脑损伤的部位是

A.大脑皮质

B.大脑前脚

C.大脑基底节

D.大脑矢状窦

E.脑室周围白质

【答案】:

E

【解析】:

考察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神经病理学改变特点。

早产儿常见的神经病理学改变是脑室周围出血和脑室内出血,其次是白质病变,如白质脂类沉着等。

早产儿男,日龄1天。

有窒息史,主要表现嗜睡,反应差,肌力低,查体,前囟张力稍高,拥抱、吸吮反射减弱,初步诊断: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

19.欲行CT检查,最适合的检查时间为

A.生后1~3天

B.生后2~5天

C.生后1周左右

D.生后10天左右

E.生后2周左右

【答案】:

B

【解析】:

考察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CT检查的要求。

CT扫描的意义是可以帮助了解水肿范围、颅内出血类型,而且对预后的判断有一定参考作用,最适合的检查时间为生后2~5天。

早产儿男,日龄1天。

有窒息史,主要表现嗜睡,反应差,肌力低,查体,前囟张力稍高,拥抱、吸吮反射减弱,初步诊断: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

20.该患儿病情平稳后,促进脑功能恢复的护理是

A.固定肢体在功能位

B.维持氧饱和度的稳定

C.保证足够的热量供给

D.减少探视次数

E.动作训练和感知刺激的干预措施

【答案】:

E

【解析】:

考察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康复护理方法的选择与应用。

在患儿病情平稳后,早期进行康复干预,如动作训练、给予感知刺激等措施,促进脑功能恢复。

新生儿颅内出血、黄疸、寒冷损伤综合征的护理

1.早产儿,胎龄36周出生。

生后6天护士进行家庭访视,经检查发现该婴儿患有寒冷损伤综合征,指导家长采取应对措施并带其到医院诊治。

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的最主要临床表现是

A.易激惹

B.纳差、少动、嗜睡

C.不吃、不哭、体温不升

D.皮肤黄染、少尿

E.全身冰冷、皮肤硬肿

【答案】:

E

【解析】:

考察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临床表现的考点。

一般表现有拒乳,反应差,哭声低,心音低钝,心率减慢,尿少,体温低于35℃等。

但最主要的表现是全身皮肤发凉、硬肿。

2.新生儿,生后6天。

因近2天逐渐加重的拒乳、尿少及全身皮肤发凉、硬肿、暗红色就医。

诊断为重度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收入院治疗。

新生儿硬肿症最先发生硬肿的部位是

A.面颊部

B.上肢

C.臀部

D.躯干部

E.小腿或大腿外侧

【答案】:

E

【解析】:

考察新生儿硬肿症的临床表现。

硬肿发生的顺序是下肢—臀部—面颊—上肢—全身。

3.患儿,日龄4天,诊断为新生儿硬肿症。

处理措施中不妥的是

A.供给足够液体和热量

B.尽量减少肌内注射

C.应快速复温

D.积极治疗原发病及并发症

E.注意有无出血倾向

【答案】:

C

【解析】:

考察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的复温方法。

硬肿症患儿恢复正常体温是治疗的关键,但应逐渐复温,循序渐进,复温过快会导致心衰和肺出血。

4.新生儿,生后4天。

因食欲差、哭声低、尿少、体温不升及下肢皮肤发凉、硬就医。

诊断为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收入院治疗。

治疗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的关键是

A.复温

B.支持疗法

C.纠正器官功能紊乱

D.合理用药

E.观察病情

【答案】:

A

【解析】:

考察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的主要治疗方法。

复温是治疗护理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的关键措施,此外治疗方法包括支持疗法、正确用药以及对症处理。

5.某足月儿娩出过程不顺利,生后4小时出现全身阵发性痉挛,诊为颅内出血。

新生儿颅内出血以中枢神经兴奋症状为主的早期表现是

A.烦躁不安

B.眼震颤

C.面颊青紫

D.瞳孔不对称

E.神经反射消失

【答案】:

A

【解析】:

考察新生儿颅内出血的临床表现。

颅内出血一般于生后数小时至1周左右出现。

中枢神经兴奋症状为主的症状包括易激惹、烦躁不安、双目凝视、呕吐、脑性尖叫、肌张力增高等。

6.新生儿,生后4小时。

护士发现该婴儿双目凝视,肌张力增高,哭声呈特殊性尖叫,经医生检查确诊为颅内出血。

新生儿颅内出血的原因不包括

A.胎头过大

B.32周以下早产儿

C.新生儿硬肿

D.脑血管畸形

E.缺氧缺血

【答案】:

C

【解析】:

考察新生儿颅内出血的发病原因。

颅内出血常见原因包括32周以下早产儿,因毛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