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行测练习文章阅读559.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409451 上传时间:2022-12-16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1.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务员考试行测练习文章阅读559.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公务员考试行测练习文章阅读559.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公务员考试行测练习文章阅读559.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公务员考试行测练习文章阅读559.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公务员考试行测练习文章阅读559.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公务员考试行测练习文章阅读559.docx

《公务员考试行测练习文章阅读559.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务员考试行测练习文章阅读559.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公务员考试行测练习文章阅读559.docx

公务员考试行测练习文章阅读559

公务员考试行测练习:

文章阅读(559)

1.1.[a]处恰当的词语是()。

A.停滞不前

B.裹足不前

C.步履蹒跚

D.欲言又止

1.2.[b]、[c]、[d]处恰当的词语是()。

A.似乎恐怕确实

B.恐怕确实似乎

C.确实似乎恐怕

D.似乎确实恐怕

1.3.[e]、[f]、[g]处恰当的措辞是()。

A.无论还是就

B.且不说仅就

C.无论仅就

D.且不说如果也

1.4.[h]、[i]处恰当的措辞是()。

A.加以总结加以总结

B.进行比较研究加以继承

C.进行比较研究加以总结

D.加以总结加以继承

1.5.下列对文中信息的理解,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鲁迅传》至今没有写出来,是文学理论研究出了问题

B.国外传记文学已经成了专门学问,因此我们理应写出《鲁迅传》

C.国外“幻想人物传记”的写法对我国的文学理论建设没有借鉴意义

D.我国古代史学家是传记文学的创作者,他们的理论是国外所没有的

阅读以下文字,完成各题。

劳动首先是人和自然都参加的一种过程,在这种过程中,人以自己的活动作为[a],来调节和控制他跟自然之间的物质交换……我们现在谈的是人类所特有的那种劳动。

蜘蛛结网,颇似织工纺织;蜜蜂用蜡来造蜂房,使许多人类建筑师都感到惭愧。

但是,就连最[b.]建筑师也比最灵巧的蜜蜂要高明,因为建筑师在着手用蜡来造蜂房之前,就已经在头脑里把那蜂房构成了。

劳动过程结束时所取得的成果在劳动过程开始时就已存在于劳动者的观念中了,已经以观念的形式存在着了。

他不仅造成自然物的一种形态改变。

同时在自然中实现了他所意识到的目的。

这个目的就给他们的劳动方式和劳动方法规定了法则(或法律)。

他还必须使自己意志服从于这个目的。

这种服从不仅在一些零散动作上,而是在整个劳动过程中各种劳动器官都要紧张起来,还要行使符合目的的意志,具体表现为集中注意(聚精会神)。

劳动的内容和进行方式对劳动者吸引力愈少,劳动者愈不能从劳动中感到运用肉体和精神两方面的各种力量的[c],同时就愈需要加强集中注意。

2.1.下列依次填入[a]、、[c]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A.媒体 笨拙乐趣

B.媒介 拙劣兴趣

C.媒介 拙劣乐趣

D.媒介 笨拙兴趣

2.2.对“人类所特有的那种劳动”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是指人类区别于蜘蛛、蜜蜂的用手来进行劳动

B.是指人类区别于蜘蛛、蜜蜂的能制造和使用工具并语言参与的劳动

C.是指人类区别于蜘蛛和蜜蜂的,本能的、能预设成果并伴随整个劳动过程的劳动

D.是指人类特有的意识活动

2.3.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在劳动过程中改造了自然也改造了自己

B.成品生产以前先以观念或意象的形成存在于头脑里,这肯定了形象思维的作用

C.劳动中的法则,伴随着劳动的产生而产生

D.在劳动过程中,人是靠形象思维进行交流活动的

2.4.对原文中画线的语句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劳动者观念--------指劳动者的形象思维

B.以观念的形式------指劳动者对其劳动的对象的总体感受

C.实现了他所意识的目的------指劳动者劳动的最终目的

D.三个句子含义相同,都是指劳动者对其劳动所得成果在头脑中的构建

2.5.下列叙述中,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原文开宗明义的指出“劳动者首先是人和自然参加的一种过程”,说明主体和客观都不可偏废

B.用蜜蜂造蜂房的例证来说明人的劳动也有无意识性

C.原文指出人与动物的区别在于人在劳动生产之间心里已先有蓝图,有了观念和目的,而这个目的就规定了劳动的方式和方法的的法则

D.文章申明了各种劳动器官的全面合作,都要紧张起来,这就表现为“注意”或“聚精会神”。

3.1.下列对于“热污染”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热污染”是一种可以污染大气和水体的环境污染

B.“热污染”的热量来源是工业生产和生活排放的废热,愈是工业发达的国家,“热污染”愈严重

C.地面水温升高是废热对水体污染的直接表现

D.“热污染”是由于对能源的利用缺乏先进的技术造成的

3.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第三段意思的一项是()。

A.在现代工业的发展和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人类消耗的能量,最终只能转化成热,传入大气,逸向天空

B.由于地表对太阳热能的反射率增高,吸收太阳辐射热减少,使空气流动减弱,从而阻碍了云雨的形成

C.气候变暖和冰川积雪融化使海水水位上升,原本炎热的城市变得更炎热,造成这些状况的直接原因是由于地球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不断增加

D.按照现在的能源消耗状况,一个世纪后,城市的温度变化要比农村更明显

3.3.根据对文章的理解,本文最适合的标题是()。

A.城市热污染

B.不容忽视的热污染

C.热污染的灾难说

D.热污染的温室效应

地质纪年的名字和分类方法经常改变,不同年代的时间界限也飘忽不定。

这有的是因为年代的重新定义,有的是因为测年方法不同,还有的是因为世界不同地方的研究者以不同的岩石作为同一年代的界标,导致具体时间界限存在争议。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地质学家们使用“金钉子”来作为公认的固定界标。

1869年,美国首条横穿美洲大陆的铁路贯通,这条铁路对美国的发展意义极其深远。

为了纪念铁路的修建,在铁路竣工时钉下了最后一颗由黄金制成的道钉。

这枚“金钉子”成为美国铁路划时代的标志。

地质年代的分界线与其有异曲同工之处,于是金钉子被借用到地质学中。

金钉子正式名称叫“全球层型剖面和层型点位”,有资格被称为“金钉子”的地方,是标志地质年代分界线的代表地点。

这里的岩石和化石,记录了某个具有全球意义的重大地质事件。

金钉子由国际地层委员会提名,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IUGS)审核批准。

金钉子一旦钉下,这个地点就成为某一地质时代分界点的惟一道标,即使对这里的岩石年龄测算结果发生改变,它的地位也不会发生变化。

1972年,第一颗金钉子被钉在捷克,这里发现了非常好的笔石化石。

这是一种已经灭绝的水生无脊椎动物,它的出现标志着志留纪和泥盆纪的分界。

但金钉子系统发展缓慢,在发布1989年版的地质年代表时,从寒武纪到现在的91个重要的地质年代分界点,钉上了金钉子的不到15个。

从1999年起,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加强了这方面的工作,竞争也变得激烈起来。

有时候决定金钉子落点的不仅仅是科学,比如二叠纪到三叠纪分界的金钉子,虽然喀什米尔和伊朗也有地质记录上合格的地点,但这些地方太难到达了,不利于科学研究,于是中国浙江省长兴煤山地质剖面胜出。

现在全球的金钉子已经超过50颗。

科学家希望,能尽快把过去6亿年来的重要地质分界都能钉上金钉子。

但越是古老的年代,金钉子候选地点就越难找,因为越古老的石头越稀有,那时候也不会有什么大化石。

如前所述,前寒武纪时期的多数年代界限是人为划定的,并没有地质根据,也就谈不上钉子。

2004年,在澳大利亚钉下了前寒武纪的第一颗金钉子,它标志着6亿年前覆盖地球的冰河年代的结束,以及埃迪卡拉纪的开始。

这就是标准放宽的结果——关于埃迪卡拉纪的地质和生物事件,并没有全球普遍存在的记录。

4.1.第1段意在说明()。

A.固定界标对地质年代划分的意义

B.将岩石作为年代分界标准的局限

C.研究者对地质测量方法各执己见

D.全盘考虑地质纪年才能科学合理

4.2.“金钉子”被借用到地质学中的原因是()。

A.地质年代的确定与铁路修建一样具有重大意义

B.地质年代的分界线同样也具有划分时代的作用

C.它在铁路上和地质学中都有工作圆满结束之意

D.它在铁路上和地质学中都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

4.3.关于“全球层型剖面和层型点位”的确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由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负责提名

B.由国际地层委员会进行审核批准

C.只有在证据确凿的前提下才能更改

D.是唯一代表某一地质时代的分界点

4.4.中国浙江省长兴煤山地质剖面赢得了二叠纪到三叠纪分界的金钉子,是因为其()。

A.古生物化石种类更丰富

B.岩层层序更为完整清晰

C.化石最能代表某一时代

D.有更加便利的交通条件

4.5.关于金钉子的确定,下列说法与原文相符的是()。

A.迄今为止还有超过一半的金钉子未被钉下

B.地质根据已不再作为候选地点的必备条件

C.随着技术的提高,候选地点的寻找变得更为容易

D.金钉子所代表的地质年代分界点,最早的是在中国

(一)我们想把思想作成条理系统,也很不容易。

写的时候,有时觉得千头万绪,纷如乱麻,不知怎样才能理出一个纲领来;有时思潮汹涌,争先恐后地要一齐倾泻纸上,不知先写哪一句为是;有时思想主旨,有似断了络索的井底银瓶,再也钓它不起;有时找不到中心点,像人入太空,失去了重量,轻飘飘地没法落脚。

苦思良久,好容易思想上了轨道了,又好容易能顺利写下去了,又好容易一篇文章脱稿了。

自己再来读读:

这一句话意又过于晦涩,应涂去另找显豁些的。

那一句又重复了,爽性给删了去。

这一段文字应该放在后面或中间,才不致显得脚轻头重,那么来移置一下吧。

那一段文字好像是孤立的,与全篇不能连贯,还要加上几句,或点窜一下,文章的脉络才得贯通,删改了又删改,琢磨了又琢磨,虽不能臻于“毫发无遗憾”之境,大体上总算可以见人了,这才誊清以为定本。

(二)写过以后,自觉平日游积脑中的思想,借笔墨的疏导,竟变成了一股活泼的泉源,未成形的思想,居然取得五官百骸,变成了一个有生命的婴儿。

其轻松愉快,必有不可胜言者。

5.1.第一段中划线部分的内容描述的是写作中的()的过程。

A.确立主题

B.谋篇布局

C.语言表达

D.确定详略

5.2.根据这篇短文的内容,第二段划线部分“未成形的思想,居然取得五官百骸,变成了一个有生命的婴儿”的寓意为()。

A.思想有了活力

B.思想有了条理

C.思想有了形体

D.思想得到倾诉

5.3.上述这篇短文所讨论的主要议题是()。

A.如何写好文章

B.如何修改文章

C.写作可以整理思想

D.写作的艰辛和快乐

1.1.答案:

C

解析:

1.2.答案:

B

解析:

1.3.答案:

B

解析:

1.4.答案:

C

解析:

1.5.答案:

C

解析:

2.1.答案:

C

解析:

此题考查实词的语境搭配。

先看第一个空,“媒体”是指指传播信息的平台,例如电视台等。

“媒介”是指介绍或导致双方发生关系的人或事物。

a处是说人通过自己的活动来与自然间其他物质进行交换,所以“自己的活动”就是媒介,而不是媒体。

所以BCD对。

再看第三个空,“乐趣”强调的是快乐,“兴趣”强调的是喜欢(某项工作),劳动者要从劳动中获取快乐,而不仅是对劳动有兴趣,所以BD错误,C正确。

再从第二个空进行验证,“拙劣”是指笨拙而低劣。

b处表达的是就算技巧再差的建筑师也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拙劣”与“灵巧”相对,符合语境。

故正确答案为C。

2.2.答案:

C

解析:

此题是细节判断题。

定位原文“我们现在谈的是人类所特有的那种劳动”,之后用蜘蛛和蜜蜂的劳动做对比,具体介绍了什么是“人类特有”,包括能预设成果、是本能劳动、并且在整个劳动中各种劳动器官都要紧张起来,C项完整概括了这个概念。

A项“用手来进行劳动”表述片面;B项“语言参加”材料并没有提到;D项“特有的意识活动”表达含糊,并没有清晰解释出来什么是“人类特有的劳动”。

故正确答案为C。

2.3.答案:

D

解析:

此题是细节判断题。

“劳动过程结束时所取得的成果在劳动过程开始时就已存在于劳动者的观念中了。

”虽然这句话表明了形象思维在劳动过程中的作用,但不能说明“在劳动过程中,人是靠形象思维进行交流活动的”,所以D项表述错误。

通过“他不仅……同时……他必须……”此句可知人在劳动中不仅造成了自然物的改变,也必须让自己的意志服从于特定的目的,其实也是某种程度的改造了自己,所以A对;成品生产之前先以挂念或意向的形成存在于头脑,正是肯定了形象思维在劳动中的作用,所以B正确;人在改造自然物的同时实现了他所意识到的目的,这个目的给劳动规定了“法则”,也就是说在劳动的同时,“法则”就产生了。

所以C正确。

故正确答案为D。

2.4.答案:

D

解析:

此题属于词句理解题。

划线处所谈论的都是人类劳动特有的一面,即能够在劳动之初预设成果,在头脑中构建蓝图。

D正确,A项“劳动者的观念”指得是劳动者在头脑中构建的蓝图;C项理同A项,D项“最终目的”表述错误。

故正确答案为D。

2.5.答案:

B

解析:

此题是细节判断题。

根据“建筑师在着手用蜡来造蜂房之前,就已经在头脑里把那蜂房构成了”可知人的劳动是有意识性的,B项明显与这句话的意思相悖,所以错误,当选。

根据第一句话可知A理解正确;根据“劳动观念已经存在……”“这个目的……规定了法则”可知C项表述正确;D项是“而是在整个劳动……聚精会神”句的同义转换。

ACD项都理解正确。

故正确答案为B。

3.1.答案:

D

解析:

3.2.答案:

D

解析:

3.3.答案:

B

解析:

4.1.答案:

A

解析:

此题属于隐含主旨题。

第一段主要讲述了地质年代划分的模糊不清,从而采用“金钉子”这一公认的固定界标,至此地质年代划分不再模糊,这表明了固定界标对地质年代划分的意义。

BCD语意表述没有抓住主要意思,故正确答案为A。

4.2.答案:

B

解析:

此题属于细节判断题。

根据提问,锁定第二段,“于是金钉子用到地质学中”,“于是”表示结论,前面是对它原因的解释。

根据前一句他成为美国划时代的标志,这和地质时代异曲同工,那就说明地质时代同样是有划时代的意义。

故正确答案为B。

4.3.答案:

D

解析:

此题属于细节判断题。

首先定位“全球层型剖面和层型点位”出现在第二段中间部分。

它是金钉子的正式名称。

根据“这个地点就成为某一地质时代分界点的唯一地标”对应D项。

A、B“地质委员会”和“地层委员会”偷换概念。

C项对应文段最后一句“即使对这里的岩石年龄测算结果发生变化,它的地位也不会变化”。

故正确答案为D。

4.4.答案:

D

解析:

本题属于细节判断题。

据提问定位到第四段,根据“于是浙江省长兴煤山地质剖面胜出”表示因果关系中的结论,那么前面是原因。

前面文段“但是”之后是重点及喀什米尔等地很难到达,即交通不便利,也就是说浙江省依靠交通便利胜出。

故正确答案为D。

4.5.答案:

B

解析:

此题属于细节判断题。

对应文段最后一段,根据原文“前寒武纪时期的多数年代界限是人为划定的,并没有地质根据,也谈不上钉子”可知B选项属于同义替换。

A无中生有,C强加因果,D项表述“在中国”与原文意思不符。

故正确答案为B。

5.1.答案:

B

解析:

此题考查细节判断。

对划线部分内容的分析应该抓住其中的一些关键词句,如“纲领”“先写哪一句”“思想主旨”“中心点”等,这些关键词所描述的显然是写作中要规划的几个内容,也是“谋篇布局”的情形。

正确答案为B选项。

ACD三项都只强调了某一个方向,不够全面,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5.2.答案:

B

解析:

此题考查隐含主旨。

由划线句前面的“疏导”可知,作者此处论述的是通过写作将平日游积的思想变成“条理系统”即让思想有了条理。

故正确答案为B。

5.3.答案:

D

解析:

此题属于表面主旨题。

把上述短文分为两部分来看,第一部分“把思想作成条理系统,也很不容易”,表明写作过程中,要经历写作的痛苦,对于思想主旨把握的痛苦,对于结构文章的痛苦,时常需要删减、修改已写的内容,才能使脉络贯通。

第二部分写完文章以后,忽觉内心思想得以疏导,“其轻松愉快,必有不可胜言者”,表现的是写作后的愉快。

结合这两方面,D项正确。

A、B、C三项概括不全。

故正确答案为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司法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