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曲《夕阳箫鼓》的审美研究.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408308 上传时间:2022-12-16 格式:DOCX 页数:45 大小:2.8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钢琴曲《夕阳箫鼓》的审美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钢琴曲《夕阳箫鼓》的审美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钢琴曲《夕阳箫鼓》的审美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钢琴曲《夕阳箫鼓》的审美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钢琴曲《夕阳箫鼓》的审美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钢琴曲《夕阳箫鼓》的审美研究.docx

《钢琴曲《夕阳箫鼓》的审美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钢琴曲《夕阳箫鼓》的审美研究.docx(4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钢琴曲《夕阳箫鼓》的审美研究.docx

钢琴曲《夕阳箫鼓》的审美研究

中图分类号:

J01单位代码:

10231

学号:

42008290

 

钢琴曲《夕阳箫鼓》的审美研究

 

学科专业:

艺术学

研究方向:

艺术美学

作者姓名:

于波

指导教师:

马卫星教授

 

哈尔滨师范大学

二〇一一年六月

中图分类号:

J01单位代码:

10231

学号:

42008290

 

硕士学位论文

 

钢琴曲《夕阳箫鼓》的审美研究

 

硕士研究生

于波

导师

马卫星教授

学科专业

艺术学

答辩日期

2011年6月

授予学位单位

哈尔滨师范大学

 

AThesisSubmittedfortheDegreeofMaster

 

PIANOSONG"SUNSETDRUM"AESTHETICOF

 

Candidate

YuBo

Supervisor

MaWeiXingProfessor

Speciality

Arts

DateofDefence

June,2011

Degree-Conferring-Institution

HarbinNormalUniversity

目录

摘要I

AbstractII

第一章绪论1

第二章《夕阳箫鼓》的流变状态及创作背景3

一、《夕阳箫鼓》从琵琶曲到钢琴曲的文化衍变3

二、《夕阳箫鼓》的创作背景6

(一)作曲家简介6

(二)创作背景7

第三章《夕阳箫鼓》对民族色彩的和声风格与西方音乐技法的完美结合9

一、传统美学思想对结构形式、创作手法的渗透和影响9

(一)钢琴曲《夕阳箫鼓》的结构形式分析9

(二)钢琴曲《夕阳箫鼓》的创作手法10

二、音色神韵的民族化手法12

(一)对传统乐器音色的模仿(古琴、琵琶、古筝、箫﹚12

(二)对传统乐器演奏手法的模仿(倚音、颤音、琶音)19

三、丰富的和声手法21

第四章《夕阳箫鼓》的艺术审美特征24

一、民族风格24

二、“和”——作品的美学思想核心25

三、音乐主题的“线性美”26

四、艺术特色27

(一)民族化的和声27

(二)民族化的节奏28

(三)民族化的曲式结构29

(四)民族化的演奏手法31

五、《夕阳箫鼓》中的“移情”审美体验35

第五章《夕阳箫鼓》的艺术文化价值38

一、《夕阳箫鼓》的价值38

(一)诗性的标题艺术38

(二)音乐结构的随意特征38

(三)传统美和创新美的结合39

二、钢琴音乐民族化的美学意义39

(一)实现了钢琴音乐的普及化39

(二)拓展了民族音乐的创作道路40

(三)使民族音乐作品注入了新的美学品质41

(四)延展了音乐作品的审美价值41

总结44

参考文献45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48

哈尔滨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49

哈尔滨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使用授权书49

致谢50

摘要

我国的钢琴音乐创作源于20世纪初,经历了从无到有的漫长发展过程。

中国的作曲家们将中国传统的民族音乐与西方的创作技法相结合,创作出了大批优秀的钢琴音乐作品。

这些作品以其浓郁的民族风格、深刻的美学内涵备受世人瞩目。

《夕阳箫鼓》原名《春江花月夜》,是我国优秀的古曲器乐作品之一。

黎英海改编成钢琴曲《夕阳箫鼓》后,在保留了原曲的柔美和古朴的意境外,形象更加鲜明,色彩更加丰富。

乐曲优美流畅的旋律,渗透了东方的传统民族音乐审美意识;所包含的传统思想、民族风格、民族化的五声调式、节奏、和声等元素及对中国传统乐器的模仿和演奏,使得作品整个的曲式结构、旋律与调性布局、情景描绘,都体现了我们民族传统音乐的美学原则,表现了其“线”的形态、“和”的精神和“虚”的意境。

描绘了一幅夕阳西下春江月夜的优美景色。

《夕阳箫鼓》,立足于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民族化音乐技法,以田园诗般的意韵和脉脉深情,体味并传承了中国山水文化的审美意境和“天人合一”的美学思想,达到在演奏中“意韵箫然,得于声外”的音响效果,并为推动中国钢琴音乐文化的发展提供有效的借鉴。

其曲式与发展手法和所体现的美学思想等特征,体现出中国传统哲学中“天人合一,物我无二”,确实是值得探究的。

关键词夕阳箫鼓;和;民族化;移情;

Abstract

China'spianomusicfromtheearly20thcentury,experiencedalongdevelopmentprocessfromscratch.ChinesecomposerstotraditionalChinesefolkmusicandWesterntechniquescombinethecreation,createdalargenumberoffinepianomusic.Theseworksofitsrichnationalstyle,theaestheticdepthmuchworldwideattention.

"SunsetBlack"wasoriginallycalled"MoonlitNight"isourbestoneforclassicalinstrumentalworks.ChengGangLiYinghaiadaptationoftheMusicof"SunsetDrum",inretainingtheoriginalsong'sgentleandsimplethemood,theimageismorevivid,richercolor.Gracefulflowingmusicmelody,penetrationoftheEasternaestheticsenseofthetraditionalfolkmusic;thoughtcontainedinthetraditional,ethnicstyle,thenationalizationofthefive-tonestyle,rhythm,harmonyandotherelementsandtheimitationoftraditionalChinesemusicalinstrumentsandplaying,makingtheworkthewholestructureofthemusicmelodicandtonallayout,scenedescription,aretheembodimentofournationalaestheticprinciplesoftraditionalmusic,theperformanceofthe"line"form,"and"thespiritof"virtual"mood.Springsunsetpaintedabeautifulmoonlitnightscene.

"SunsetDrum",basedontraditionalChinesemusicculture,basedonthenationalizationofmusicthroughanalysistechniquestotheidyllicRhymeandaffectionatetenderness,tasteandculturalheritageoftheChineselandscapeaestheticmoodand"Heaven"aestheticideas,toreachtheplayingof"xiaoYiyuncourse,wasthevoiceoutside,"thesound,andtopromotetheculturaldevelopmentofChinesepianomusicprovideavalidreference.Themusicalformanddevelopmentoftechniquesandaestheticsreflectedinotherfeatures,reflectingthetraditionalChinesephilosophy,"Heaven,Ihaveexactlythesamething",isindeedworthyofinquiry.

Keywords:

Sunsetdrums;and;nationalization;empathy

第一章绪论

中国钢琴音乐创作经历了近百年的发展,逐步走向繁荣。

在百花齐放的中国钢琴音乐艺苑中,根据中国古曲改编的钢琴作品,既继承了古曲的精华,保留着浓郁的中国民族风格,又具有现代钢琴音乐特征,深受人民大众的喜爱,己经成为脍炙人口的中国钢琴音乐作品的精品。

在众多代表作品中,《夕阳箫鼓》无疑又是非常出色与成功的代表作之一。

这部作品中,从始至终没有离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最终要达到传统思想中的“天人合一”的境界,不能不说是其中蕴含了最主要的民族化元素。

虽然整首乐曲都是用西洋乐器奏出中国古代的风土人情,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欸乃归舟的场景,但并不是仅仅停留于写景的肤浅层面,而是通过对景色的描绘,传达给听众其中所蕴藏的深厚的文化底蕴,用一串串优美的音符传达中华民族的神韵;

目前国内关于钢琴曲《夕阳箫鼓》的审美艺术特征的研究并不是很多,有的也是简单的带过,没有进行过透彻的分析。

本文将进一步从钢琴曲《夕阳箫鼓》这个本体进行研究和拓展,使我们从中深刻地感受到它所渗透的中国传统美学思想。

《夕阳箫鼓》是我国钢琴改编曲的经典之作,它不仅是“我国钢琴创作史上最早几首成功的对传统民间器乐曲的改编,也是最具有代表性的中国钢琴改编曲之一”。

以往对于钢琴曲《夕阳箫鼓》的研究都是从作品的曲式结构、调式调性、旋律和声、及演奏技巧等方面来入手;本文将主要从美学和艺术文化学的角度来研究作品的艺术审美特征,通过对作品的研究使人们能够更深刻的体会到该作品的学术价值所在。

第一部分,先探究了《夕阳箫鼓》从琵琶曲到钢琴曲的文化演变状态,《夕阳箫鼓》原是一首琵琶文曲,是中国传统音乐中的名曲。

“1895年平湖派琵琶演奏家李芳园将这首乐曲编入《南北派十三套大曲琵琶新谱》并将此曲改名为《浔阳琵琶》。

”[1]此后,该曲还曾被命名《浔阳月夜》、《浔阳曲》等。

“1923年上海‘大同乐会’的柳尧章、郑觐文根据该曲改编成民族器乐合奏曲《春江花月夜》。

”[2]新中国成立后,此曲又被进行过多次的艺术整理和加工,著名作曲家黎英海先生参考了多种版本曲谱,吸取其精华之处,使这首钢琴独奏曲改编后具有独立的乐章,并在《钢琴曲五首》中编入了此曲。

后又探究了作品的创作背景以及作曲家黎英海的作品和其音乐思想。

所以在研究作品时,我们就不得不渗透作曲家和作品的历史背景和创作风格,去探究《夕阳箫鼓》所呈现的民族风格。

第二部分,探讨了作品的音乐技法是对中国人文精神“中和”“气韵”“天人合一”的完美结合,首先作品的结构形式和创作手法体现了对“中和”的美的追求,通过对古琴、琵琶、筝、箫等几种乐器的模拟把蕴涵在作品中的民族风格和民族韵味展示出来。

第三部分,这也是本文的创新之处,重中之重。

在这部分将着重从作品的民族风格、作品的美学思想核心、音乐主题的“线性美”、艺术特色和对作品的审美接受方面来谈作品的艺术审美特征。

第四部分,将从作品的影响和钢琴音乐民族化的美学意义等角度来谈《夕阳箫鼓》的艺术文化价值。

本文将主要采用①艺术学方法、②分析法、③文献研究法、④价值论方法、⑤辩证分析方法、⑥心理学方法等研究方法对文章进行阐释;

当下对于钢琴曲《夕阳箫鼓》的理论研究,大部分是从它的曲式结构、调式调性、旋律和声、及演奏技巧等方面来入手;本文将主要从美学和艺术文化学的角度来研究作品的艺术审美特征,通过对作品的研究使人们能够更深刻的体会到该作品的学术价值所在。

 

第二章《夕阳箫鼓》的流变状态及创作背景

一、《夕阳箫鼓》从琵琶曲到钢琴曲的文化衍变

《夕阳箫鼓》钢琴曲,是黎英海先生参考了我国的民族器乐曲琵琶曲《夕阳箫鼓》创作的具有中国风格的钢琴音乐作品,上个世纪80年代的改革开放之初,钢琴教育家、演奏家周广仁教授在美国演出这部作品,在美国音乐界获得了良好的赞誉。

今天已经成为我国钢琴音乐会上经常上演的曲目,是一首很受音乐爱好者欢迎的曲子。

这首作品的魅力就在于其中所包含的民族审美情感和民族音乐文化是重要的因素。

所以,要了解钢琴曲《夕阳箫鼓》的文化内涵,就有必要从琵琶曲《夕阳箫鼓》的来源等内容进行探究。

如爱默生所说:

“代表时代精神的天才总是在作品中刻下不可磨灭的烙记,使那部作品具有令人深思遐想说不出的魔力。

”[3]

“《夕阳箫鼓》琵琶曲的曲谱,最早见于鞠士林(约1736-1820)所传《闲叙幽音》琵琶谱。

据有人考证,在江苏崇明《县志》中就有:

‘清咸丰年间宋珩自出新意为《夕阳箫鼓》曲’。

”[4]现今所见者,有1819年(清代嘉庆己卯年)《南北二派秘本琵琶谱真传》。

“有1842年(道光壬寅年)江苏松江张兼山的手抄本《檀槽集》琵琶谱,1875年(光绪乙亥年)吴婉卿的手抄本,1898年(光绪戊戌年)《陈子敬琵琶谱抄本》,1929年《养正轩琵琶谱》等。

”[5]

“在《陈子敬琵琶谱抄本》的《夕阳箫鼓》曲中,已经标注了‘回风、却月、临水、登山、啸嚷、晚眺、归舟’等七个小标题。

”[6]1929年《养正轩琵琶谱》记录的《夕阳箫鼓》也有七个标题同《陈子敬琵琶谱抄本》中的一模一样。

从这些标题可以看出它与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的诗词意境基本上是相吻合的,符合了我们对传统古曲意境的理解,适合当时封建统治阶级的欣赏口味。

后来,汪昱庭根据李芳园的曲谱做了较大的改编,曲名改为《浔阳曲》、《浔阳夜月》或《夕阳箫鼓》,删掉了原谱中很多长段捺音的弹法柔弱纤巧的繁音花指,使之曲谱风格较为朴素、一致,与民间曲谱的原貌更为相近。

因此,这个版本的曲谱被广为流传,成为了琵琶独奏曲的经典之作。

“《春江花月夜》由引子、主题乐段、主体的多次变奏以及尾声构成,是一首带有中国典型器乐特色的变奏体作品。

”[7]柳尧章在改编乐曲的过程中,曾几易其名,从《浔阳夜月》到《秋江月》,最终定名为《春江花月夜》,是为了更准确、更好地表达改编后的乐曲的审美理想。

引发出该乐曲“赞美祖国的大好河山、描绘春风和煦、皎月当空、山水相连、花月交辉、渔舟晚归的大自然景色”。

[8]并一直流传至今再无变动,反映了这一曲名能够比较准确地诠释和概括全曲的意境。

每段乐曲前面都拟有文字小标题。

“第一段‘江楼钟鼓’描绘出熏风轻拂涟漪,夕阳映衬江面的景色。

第二、三段,表现了‘月上东山’和‘风回曲水’的意境。

进入第五段‘水深云际’,那种‘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的壮阔景色油然而生。

第七段,琵琶用扫轮弹奏,恰似渔舟破水,掀起波涛拍岸的动态。

”[9]全曲的高潮是第九段“欸乃归舟”表现归舟远去,万籁俱寂,春江显得更加宁静,全曲在徐缓悠扬的旋律声中结束,令人回味无穷。

“全曲主奏乐器琵琶再加上筝、箫等丝竹组合,其缠绵委婉的旋律音色充分展示了极富灵性的自然之美,使欣赏者感受到一种‘自然万物,浑然一体’的境界。

在结构上采用了散—慢—快—散的线性特,虚实相间,静中有动。

体现了‘和’的精神,‘线’的结构,‘虚’的意境。

”[10]

1920年郑觐文与同人在上海共同创立了“大同乐会”,按照立会时的精神之一整理、研究和改编传统乐曲。

“1925年,会友柳尧章根据汪庭昱的琵琶独奏谱《夕阳箫鼓》(或浔阳月夜)改编成民族器乐合奏形式,当时曾易名《秋江月》,后来郑先生觉得《秋江月》表现的的意境仍欠佳,就再次易名为《春江花月夜》。

”[11]有人考证认为:

“春江是春申江的简称,黄浦江又称春申江,柳先生与郑先生改编名此曲时均在上海市内黄浦江西畔居住。

长期与山水同住一起,又受《春江花月夜》一诗的影响起这样的一个曲名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12]“此曲通过流畅多变的节奏,质朴委婉的旋律,巧妙细腻的配器,丝丝入扣的演奏,形象地描绘了春江月夜的迷人景色,赞颂了江南水乡的婀娜风姿。

”[13]描绘了一幅清新淡雅、风格秀丽的山水画。

新中国成立后,经多人整理加工臻于完善,被视为中国典型的传统乐曲,深受国内外广大听众的喜爱。

对于民族器乐合奏《春江花月夜》的音乐意境,一直存在着很多争议,主要持有两种不同的观点:

“一种观点认为乐曲抒发的并不是对祖国大好河山,自然风光的无限美好的歌颂和赞扬,也不是‘二十五弦弹夜月,不胜清怨却飞来’的伤感,而是凄婉而不哀伤,深情而不沉溺的情调。

”[14]另外一种观点则认为在欣赏《春江花月夜》的时候,会不由自主地参照张若虚的诗作《春江花月夜》,使人感受到清秀淡雅的江南风光,恬静、舒适、愉悦的音乐意境;表达了作者对祖国江山如此多娇的赞美与热爱,这种观点广为被人们所接受和传播。

由此可见,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于同一首音乐作品的意境的主题理解还是存在着很大差距的。

但我们对一部作品的理解不能主观的限定在一个时代,而是要从历史和发展的角度去看。

英国艺术理论学家马尔库塞就说:

“一旦艺术作品脱离了它自己所由以产生的那个不能在重复和不能再挽回的历史阶段,它的“原先的”真理就会被歪曲,或被较谨慎的加以修改,这样一来,它就获得了一种不同的意义以适应(肯定地或否定地适应)不同的历史情况”。

由于有许多新的手段和技术,有了许多新的感觉形式和思想形式,原作的艺术品现在就可能被解释、改进和“转化”,因而变得更丰富、更复杂、更精炼和更富有意义。

因此事情仍然是:

对艺术家和他的观众以及公众来说,艺术作品已不再是它原来所是的东西了。

”[15]马尔库塞的观点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变通开放的认识观又切合文化实际,并启发了我们更好的认识古曲并从中获得美感。

此后,《春江花月夜》的文化展衍就变得越来越丰富,其表现样式也是多样化的。

其中,改编最完美的就是钢琴曲《夕阳箫鼓》了。

作曲家黎英海借鉴了琵琶曲《浔阳夜月》和改编后的民族器乐合奏曲《春江花月夜》等多个版本的音乐,甚至一些音乐的意境。

有人撰文认为“委婉优美的旋律,流畅生动的韵律,描绘出春、江、花、月、夜的迷人景色,也表达出作者对祖国江山如此多娇的赞美与热爱之情。

”[16]他通过大量的模仿古琴、琵琶、古筝、箫等中国传统乐器的音色,在钢琴上做了更加大胆有效的创新,进一步丰富了钢琴的音乐表现力和演奏技法,为钢琴增添了浓郁的东方色彩。

既然是对于民族音乐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在作品中自然应该体现那种对于民族精神和文化的追求。

中国音乐是以线形为主的,以其特有的线性旋律、音响色彩与音响造型激发起欣赏者的丰富联想和想象。

“黎英海在原曲基础上将《夕阳箫鼓》的七段扩充为十段,更加细致地突出了此曲在描绘春、江、花、月、夜的秀丽景致时的意境。

”[17]创作手段虽然运用了类似西洋作曲技术中的所谓变奏手法,在多段展衍的同时一气呵成,但表现的内容和形式却是中国化的,速度上则更符合中国传统器乐曲典型的“散—慢—中—快—散”的特点。

它带给我们的是一幅充满着浓浓的中华民族文化情怀的音响图画。

黎英海先生曾经就《夕阳箫鼓》谈了他的创作初衷:

“我在构思这部作品时,就已经把原标题的字面涵义排除掉了。

我是从音乐本身来构思这首钢琴曲的,从总的形象上考虑表现祖国的大好河山,美丽如画的风景,表现对生活的热爱之情,原曲中比较忧伤的曲调我也处理得较为明亮,音乐的情绪是积极的。

”[18]这就是说,作曲家在聆听这部民族音乐作品的时候产生的审美感受,是以自己当时所处的时代和环境为依据的,从而使作品赋予了新时代的新气息。

因此,我们对于传统音乐的改编和继承,要符合时代的需要。

原曲的曲调意境,不是因循守旧一成不变的,会随着时代的变迁、时间的流逝、人世的更替而发生改变。

这就是一种文化的衍变。

中华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几千年的文化底蕴发展形成了其独具特色的文化特征及特有的思想情感表达方式,音乐文化也是如此。

在艺术作品的创作时,随着我们对近代西洋乐器钢琴的逐渐了解和深入,越来越具有亲切感,从而更多的融入了我们本民族的文化。

我们在《夕阳箫鼓》从琵琶曲到钢琴曲的文化衍变中,看到了每个民族都有其特有的民族文化特征、民族底蕴文化;黎英海的《夕阳箫鼓》正是这种把本民族的文化精华与外来优秀文化结合的典范,正是由于作品中融入了我国民族音乐文化和民族审美情感,这首作品才会被人们所喜爱,具有长久的艺术魅力。

二、《夕阳箫鼓》的创作背景

(一)作曲家简介

黎英海先生是中国当代著名的理论家、作曲家、音乐活动家、音乐教育家。

黎英海先生对我国民族音乐调式及和声的研究、民族风格与西洋音乐技法的结合等方面的发展都做出了很多富有开拓性的探索、研究,并取得了突出的成就。

在我国民族音乐发展进程中是一位划时代的人物。

黎先生在国立音乐学院学习期间开始从事创作活动,五十年来,他的音乐创作涉及了器乐、声乐、电影和舞蹈音乐等广泛领域。

创作成果有如下之多:

《民歌独唱曲集》(1956年上海文化出版社)、《民歌(钢琴)小曲五十首》(1957年上海文艺出版社)、《汉族调式及其和声》(1959年上海文艺出版社)、《春晓—黎英海歌曲选》(1987年人民音乐出版社)、《继承与求索—黎英海学术论文集》(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歌曲即兴伴奏编配法》(1994年人民出版社);声乐作品创作方面有《船歌》、《奋发图强干一场》、《千里草原把身翻》、《千年的铁树开了花》、《在英雄墓旁》、《仰望祖国的地图》、《太阳出来喜洋洋》等近两百首歌曲;器乐作品的创作主要是钢琴作品,有《民歌小曲50首》和根据古曲改编的《夕阳箫鼓》、大提琴曲《老码头工的回忆》、《记住祖母的话》、《阳关三叠》等数10首;发表的文章如《关于研究民间多声部音乐的几个问题》等数10篇;电影音乐《两个小足球队》、《伟大起点》、《聂耳》、《海囚》、(与人合作)等9部;“1982年为首届‘华夏之声音乐会’创作声乐套曲《唐诗三首》,其中《枫桥夜泊》,获‘80年代中国艺术歌曲创作比赛’的金奖,是我国新时期艺术歌曲的优秀代表作。

”[19]由此可见,他在民族音乐的理论研究、民族音乐风格的作品创作等方面成就非凡。

不同时期创作的作品反映了我国音乐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

如:

50年代出版的《民歌独唱曲集》其中的《在银色的月光下》、《嘎哦丽泰》、《小河淌水》《我的花儿》,70年代根据中国古曲改编的《夕阳箫鼓》、《阳关三叠》,80年代创作的声乐套曲《唐诗三首》(春晓、枫桥夜泊、登鹳雀楼)等被人们所珍爱。

特别是钢琴曲《夕阳箫鼓》被广为流传,成为中国钢琴曲中的经典作品之一,至今仍是许多钢琴家在音乐会上演奏的保留曲目。

黎先生关于中国的民族化和声方面,也有很高的建树,如1959年出版的《汉族调式及其和声》,此书是以汉族五声调式七声音阶为基础,结合西洋大小调的和声理论,对当时民族音乐创作等问题进行的一系列归纳总结的论著。

另外还有《民族五声性调式概述》、《多声部调式写作基础》等;钢琴实践方面的比如《歌曲即兴伴奏编配法》,《五声音调钢琴指法练习》;以上论著对于我国传统音乐理论的研究和发展具有相当大的影响,同时也是黎先生多年来创作的积累和潜心研究的成果。

黎英海钢琴作品概况:

黎英海先生创作的其它钢琴作品,如《夕阳箫鼓》;《阳关三叠》;《记住祖母的话———儿童钢琴组曲》(1、忆苦难,2、盼解放,3、庆翻身,4、向前进);《动物园———幼儿钢琴小组曲》(1、熊猫,2、长颈鹿,3、大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