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轮吴江市林业生态科技区概念规划.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406613 上传时间:2022-12-16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40.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轮吴江市林业生态科技区概念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第二轮吴江市林业生态科技区概念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第二轮吴江市林业生态科技区概念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第二轮吴江市林业生态科技区概念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第二轮吴江市林业生态科技区概念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二轮吴江市林业生态科技区概念规划.docx

《第二轮吴江市林业生态科技区概念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轮吴江市林业生态科技区概念规划.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二轮吴江市林业生态科技区概念规划.docx

第二轮吴江市林业生态科技区概念规划

目录

一、区位分析和项目前景

1.区位分析

2.科技园发展趋势

3.项目前景

二、规划基地概况

1.规划范围

2.自然条件

3.基地文化

4.地质概况

5.土地利用现状

6.市政设施现状

三、指导思想与规划原则

1.指导思想

2.规划原则

四、规划目标与定位

1.规划目标

2.定位

五、规划理念

1.规划的构思来源

2.规划理念

3.设计要素

六、总体布局规划

1.规划特征

2.规划结构

七、分区规划

1.休闲娱乐洲

2.湿地观光洲

3.水林交融洲

八、景观规划

1.景观特色

2.景观元素

3.空间组织

4.城市干道周围景观规划

九、水系规划

1.总体格局

2.原有水系的利用与改造

3.水位变化情况下的利用

4.驳岸的处理

5.水的汇集与净化

6.水体循环规划

十、综合交通规划

十一、绿化规划

1.规划原则

2.分区规划

十二、竖向规划

十三、市政基础设施规划

1.给水规划

2.排水规划

3.电气规划

4.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十四、旅游规划

1.旅游活动规划

2.旅游容量规划

十五、产业规划

1.湿地观光

2.服务产业

十六、分期实施规划

1.分期规划

2.弹性规划

十七、经济技术指标

1.用地平衡表

2.经济技术指标

3.投资估算及效益分析

第二部分:

附图一、区位分析图二、土地利用现状图三、规划结构图四、土地利用规划图五、总平面图六、道路交通图七、绿地系统规划图八、景观系统规划图九、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图十、给水规划图十一、排水规划图十二、燃气规划图十三、电力规划图

十四、电讯规划图

十五、分期实施规划图

吴江市林业生态科技园概念规划说明书

一、区位分析和项目前景

(一)区位分析

1.宏观区位分析——长三角

吴江位于江苏省东南端,东接上海市、南临浙江省嘉兴市和湖州市,北与苏州市交界,西滨太湖,是江苏、浙江、上海两省一市交会的金三角地区的中部。

长江三角洲地区地处当今世界经济运转最为活跃的西太平洋地区的中心地段,这一优越的宏观区位条件,为拓展国内外市场的通达优势和广阔空间。

2.中观区位分析——苏州地区

吴江市毗邻上海,处于苏锡常与杭嘉湖两大中国最发达地区之一的交汇处,为江浙沪皖三省一市交通之要塞,区位优势十分明显。

北距苏州16公里,至无锡硕放机场50公里,至张家港港口134公里,东距上海虹桥国际机场58公里,至上海港口70公里,南距杭州113公里。

3.微观分析——吴江地区

规划区位于松陵镇八坼社区,分别距苏州市吴中开发区13公里、苏州市区20公里、苏州工业园区21公里。

227省道及京杭大运河在规划区东侧穿过,南侧有318国道;距高速公路出口只有5公里,距上海虹桥机场约1小时车程。

吴江市区由于用地限制,城区向南扩展已成必然趋势。

本次规划范围位于南部新城中心南侧,该区的建成将倡导新城发展方向和思路,为城市建设和发展提升品位、注入内涵、推进速度。

根据上述分析得出如下结论:

(1)规划区处于高潜力发展地区,辐射力可及吴江市、苏州市乃至上海市;

(2)规划区是城市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的衔接处,具有重要生态意义,如何保护湿地生态景观,充分发挥湿地潜能,体现景区特色是整个规划设计的关键所在;

(3)规划区将建设成绿色林业生态科技园区、居住区和度假休闲区,成为吴江市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带动点,成为城市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

(二)科技园发展趋势

当前科技产业园发展趋势突出表现为“生态化”建设。

自1960年,丹麦的卡隆堡工业园就开始了生态产业园的探索,它最大限度减少了资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同时创造了最大的经济效益。

之后,生态科技园在美国、加拿大、荷兰和奥地利等国得到了长足发展。

以我国为例,目前科技园也开始向生态型科技产业园发展,以生态工业理论为指导,着力于园区内生态链和生态网的建设,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利用率,实现园区清洁生产。

它仿照自然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原理,形成共享资源和互换副产品的产业共生组合,以达到相互间资源的最优化配置。

(三)项目前景

本区规划以生态设计的思想为根本,合理利用湿地资源进行总体布局;以最少化的设计充分发挥湿地的自然潜能,显露出自然本身的景观和能动性。

本区以绿色城市为发展目标,倡导城市建设的全新理念和管理模式,将在吴江市域内引领潮流和树立绿色概念模范。

将建成极富现代气息,集生产基地、科普教育、休闲观光、娱乐、旅游、居住为一体的,体现江南水乡园林特色的绿色空间,将成为上海都市圈外围旅游区的一个新亮点。

她的建成将吸引外来消费,促进区域内土地升值和高档住宅区的建设开发,成为多功能为一体的新型城市生态空间,并对吴江市区起到调节生态改善环境的功能。

二、规划基地概况

1.规划范围:

吴江市林业生态科技区位于松陵镇八坼社区,总面积为8.32平方公里。

其范围:

南至八菀公路南100米;东距227省道250米;西至中山南路、北至云龙西路。

2.自然条件:

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寒暑显著,春夏之交多梅雨,年平均气温15.7℃,年平均降水量1045毫米,年平均无霜期约225天。

3.基地文化:

松陵历史上就有“水乡之都”的美誉。

该区具有集人家枕河、渔歌唱晚、菱藕朝市及淳朴的乡土风情于一体,是典型的江南水乡。

4.地质概况:

该区地势低平,田面高程一般为1.6-2.3米;境内河网稠密,体现了典型的江南水乡特色;土壤以壤土质的黄泥土和粘土质的青紫泥为主。

5.土地利用现状:

该区地表平坦,为太湖领域典型的水网平原,除苗圃(0.5平方公里)、村庄(约500户,多为1-2层,成组团沿水网分布,是苏州地方典型的农村形态肌理)、果园、农田外,全境大部分地区湖荡密布,形成了水乡泽国的环境,但大量水塘散乱分布,河道不甚通畅。

城市发展对区域自然肌理与景观的破坏是一种普遍现象,它造成自然环境的阻隔,破坏生态稳定性,在本次规划中应尊重原生的这种自然的肌理与景观,应以保护为主,开发为辅,以达到城市与自然的和谐对话;其中对水体和农田的保护是重点研究课题。

6.市政设施现状:

规划区范围内现状为农田和村庄,市政设施缺乏,在规划用地内有一高压走廊通过。

三、指导思想与规划原则

1.指导思想

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以生态化理念为指导,以市场为向导,以效益为中心,以科技为保证,综合开发基地的自然与社会资源,以获得持续高效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为目标,注重融合本地传统文化,统筹规划,将其建设成极富现代气息,集休闲娱乐、度假、旅游为主,兼居住为一体的体现江南水乡特色的生态空间。

2.规划原则

(1)整体效益原则:

依据群体最优的指导思想,促使该区协调发展,提高区域的整体效益。

规划以获得持续、高效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为总目标,以经济效益为突破口带动社会和生态效益的全面提高,既要注重长远利益,同时还要讲求当前效益,增加可行性。

(2)可持续发展原则:

本着以自然为格调,以绿色为主题,将其建设成融自然美与生态美为一体的现代城市生态空间。

以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作为理论框架;统筹安排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产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节约有限的土地资源;最大限度地减少开发建设对保护资源的冲击,减少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冲击。

力求生态环境优美、生物结构合理,整体协调和谐、永续利用,实现良性循环。

(3)可操作性原则:

规划充分利用现有水系骨架等资源,统一规划,分期实施,确保系统性和完整性。

努力做到内容丰富而风格统一,功能多样而形式统一,使规划区有一个完整优美的形象。

总体规划从全局入手,宠观把握,力争使规划一步到位,实施过程则可分期分批,增加可操作性。

(4)以人为本原则:

在规划中充分考虑使用者的心理特征、行为方式,体现以人为本;努力创造多层次、多境界的景观,来满足人们多样的心理需求。

将观赏性、娱乐性、休闲性、参与性、愉悦性、知识性贯穿于旅游活动的全过程,以最大限度地满足旅游观光者的多种消费要求。

四、规划目标与定位

1.规划目标

以生态湿地理念为指导,运用生态技术手段,促进本地产业结构调整,并结合旅游观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把该区建成极富原始江南气息,成为林业科技示范与旅游观光、休闲度假、科普教育、居住为一体,达到经济、生态、社会效益高度统一,建设具有国内一流、吴江特色的林业生态科技园;同时对吴江市区起到调节生态改善环境的功能。

2.定位

(1)对场地自然特征的认识:

湿地、农田、林地都是地球上特殊的生态系统,既是生态敏感区域,也是景观敏感区域。

因此,对她们的保护和培育是一切活动的前提,建设项目必须以不破坏场地的自然特征为准绳。

(2)对场地地域文脉的把握:

本区四季分明,雨水充沛,气候温和,形成了以江南水乡为代表的人类聚居模式。

基地现状村庄具有传统的水乡风格:

农房比邻运河,以阶梯亲水;基地内有多条河流穿过,河水经沟渠通向农田和房屋。

纵横交错的水网、傍水而居的生活造就了基地以水为特色的景观。

如何更好地利用“水”这一要素,从生态、美学、游憩等角度体现“水”的各类意义,发挥水的综合作用,成为建设特色生态园区的关键。

(3)对场地区位功能的理解:

本区域应以保护为主,同时应为周围居民、吴江市民乃至苏州市民提供一个康体、观光、休闲、科普的大型城市绿地开放空间;并将发展成为吴江市未来经济发展、产业升级、结构优化的推动器。

该园区定位为创建一个科技领先、设施先进、结构优化、环境优美、高产高效,集生产经营、观光休闲、科普认知、生态示范、培训于一体的生态林业科技园区,融生产、科技开发、技术示范、观光旅游、新技术培训和科教信息辐射等为一体的新型城市生态空间。

五、规划理念

一个健康的科技园区应是一个具有完善生态功能,适应生态过程的景观格局,是一个满足人类生活、工作和娱乐需要的适宜的生态系统。

1.规划的构思来源

(1)对国内外科技园的研究,以及对生命系统的分析;

(2)景观生态、湿地生态和污染生态学的启示,研究景观的空间结构与生态功能的关系,以及湿地系统的功能和结构;

(3)场地分析——本底资源的分析与再利用

场所性是科技园设计的一个极易被忽视而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对场地现状的认识是实现场所性的重要一面。

任何一个场地都有自己的本质特征,本规划试图通过对场地的仔细分析,真正地发现场地的特征,领会其独特的品质,把握规划区内所特有的、必然的联系。

本规划区处于一片平坦而广阔的田地之间,纵横交错的苗圃、防护林带清晰可见,整个用地的大地纹理十分清晰,田园景观非常优美。

区内水资源十分丰富,全境大部分地区湖荡密布,形成了水乡泽国的环境。

它们不但是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地域,而且是调节区域地下水,改善整体环境,形成景观特色的重要元素,应予充分体现。

2.规划理念

2.1绿洲—生命之源、生长之洲

水是生命之源,水孕育了人类文明,水决定了人类生存及其聚居环境的形态。

人类文明均发源于大江大河等流域,这些地区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其三角洲地区经过河流的冲积作用,孕育了丰富的自然资源。

研究这些地区的形态可以看到,三角洲地区的冲积扇区(绿洲),宛如漂浮在水中的水生植物的绿叶一样,与周边进行物质和能量的新陈代谢,暗含着旺盛的生命力。

因而,“绿洲”概念的引入成为本次规划最基本的理念之一。

结合水资源的利用,设置若干片被冲击成叶状的绿洲,散布在水生环境中,与周围的湖沼等共同组成了一个资源丰富、物种多样的生态系统。

2.2时代痕迹——“层”(Layer)

本规划区所处的太湖水网水资源最丰富的区域之一,其湿地特征十分显著,但规划区已由湿地逐步转变为农田。

科技园区是信息时代发展的产物,故本次规划存在着由原始时代的自然环境、经近年来农业时代的田园景致向信息时代的生态环境飞跃的过程,每个时代都会在其内留下深深的印痕。

如何体现历史的痕迹,体现时代的特征成为我们规划的一个重要目标。

本规划引入计算机语言中“层”(Layer)的概念,利用水系、道路等元素进行功能分区,重点恢复自然的生态系统,将自然特征显著的植物群落作为一个基底的“层”引入并强化;而将信息时代的若干个功能体(绿洲)作为另外一个“层”叠加其上,依靠植物群落及水面等进行自然分割,每个功能体像一片片绿洲浮于系统之中;作为第三个“层”的道路交通系统,宛如绿叶的叶脉一样将能量、物质等资源,源源不断地输送到不同功能体的各个功能单元,同时网格化的道路系统又与整个大地的肌理特征相符合,并具备某种网络化的象征意义。

2.3“新城”

科技园的发展必须以发展科技新城为目标,以高标准的建设,强调自身功能的综合性,增强城市活力。

同时与中心城区综合发展,在空间发展和功能上互补,成为吴江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共同增强主城区的综合功能。

3.设计要素

(1)生态、绿色(环保)——本规划重点强调生态的概念,利用景观生态学的原理以及景观规划的理论对现有的元素进行重组和整合,以恢复和再现原有的生态系统。

这种生态系统是自然资源的循环利用,更是整个规划区环保规划要求的体现(例如地表径流的利用;功能性湿地的应用;生产生活污水的零排放以及环保材料、环保技术的应用等)。

(2)资源利用——自然界的资源是有限的,充分利用场地的本底资源是本规划的重要原则。

现状中景观因素较好的区域(包括水面及植被等)均被予以保留并加以整合和强化,成为未来景观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3)湿地——湿地是自然界中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和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

绿洲湿地系统主要由水系、水生植物群落两个部分组成。

水系的组织设计充分考虑到行洪、现状水资源、景观等多方面的因素。

自然状态下的水位是时常变化的,本规划在水面和绿洲之间设置相对固定的最高水位及最低水位线,两者之间形成水生、沼生的植物群落,这部分植物群落既是水系与功能体的自然区分介质,又是两者间最直接的交换、交流系统。

调控水位的高低变化,使得水面在漫过水生植物带时,可以将每一片绿洲(功能体)完全浮起;在低水位时,又很清晰地显现出水生植物带的范围。

六、总体布局规划

基于对绿洲生态概念的研究以及对场地综合的分析,本规划形成以绿洲湿地景观系统为主要特征的生态科技园区。

1.规划特征

基于生命之洲的概念,规划有以下三大特征:

(1)生态基质:

一个可持续的湿地系统

这个湿地系统构成了一个能自我更新的,可持续的生态基质,她滋育着园区功能体的生长和发育。

湿地系统分为两大组成部分:

第一:

中部为人工湿地:

来自各个功能体的污水集中后,引入污水处理厂,后顺地势沿湿地走廊缓慢绕园一周,使之与湿地植物充分接触和降解,最后排入中部湿地。

第二:

北部和南部休闲湿地:

将雨水汇集于南北湿地,形成以景观和休闲为主要功能的湿地系统,湿地走廊枝状延伸入周围的林地。

这里生长着丰富多样的植物和多种生物及鸟类,纵横的栈道穿越其间,成为独特的景观和休闲地。

(2)功能体——洲

各个洲有完善的结构、高效运作。

为了有效地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及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规划根据自然生态特征提出不同的建设要求,对北部为中心的自然生态环境作为生态核心区实施重点保护;在南部实施保育性开发,尽量保护自然生态的稳定性,减少对环境的破坏;中部区域,实施中密度的开发建设,并加强生态建设,以最大限度改善生态环境。

(3)边界

它是园区各功能之间及其与外界联系与隔离的界面,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园区外围边界地形、密林及湿地走廊形成一条视觉上和实际上的隔离边界,是园区的整体形象的组成部分;第二、功能体间的边界结合地形、道路和绿地,使各个功能区相对独立;第三、功能体内的边界通过路面高度的设置、地形改造和大量林地,形成绿色屏障。

(二)规划结构

基于对“绿洲——新城”概念的研究以及对场地的综合分析,本规划形成以绿洲湿地景观系统为主要特征的生态科技园区,形成“一核心、两轴、三区”的规划结构。

全园从总体上进行宏观把握,既强调各分区之间的联系,又注重各功能分区的独立与完整性;同时,结合现状地形条件及各功能分区对相应环境的不同要求,充分体现因地制宜。

一核心:

即东侧集中水面及其四周滨水景观,是现有水系和鱼塘的基础上梳理而形成的,它将生态带和曲水景观渗入到休闲娱乐洲和安心居住洲。

两轴:

即一条景观轴和一条生态发展轴。

景观轴自东北至西南分别通过自然坡地、娱乐中心、五星级酒店、中心水体、交融广场、别墅区、湿地公园,将休闲娱乐洲、安心居住洲、水林交融洲密切联系在一起,突出了该场地特有的自然地貌特征。

生态发展轴:

轴线向西通往太湖自然风景区,沿轴线将形成由人工环境逐渐转向自然环境的过渡。

园区的建设也将沿轴线由人工形态逐渐向自然形态转变,同时园区整体发展的态势也将沿轴线展开。

三区:

园区由三大用地功能区组成,不同的功能根据不同的自然生态环境特征进行空间布局,即休闲娱乐洲、安心居住洲、水林交融洲。

(1)休闲娱乐洲——乐园

处在核心区东部及北部,以行政办公、商业服务、文化娱乐、科技研发为主要功能,承担园区公共服务中心职能。

(2)安心居住洲——家园

主要分布在生态核心西侧和南侧,优美的自然环境为创造高品质的居住生活环境提供了优越条件,并根据不同环境特征开发不同层次的居住生活空间。

西南侧为普通居住,西北侧和南侧为高档居住。

(3)水林交融洲——田园

本区为整个园区的核心保护地区。

本区由生态林业观光、生态林业科普天地、生产苗圃三部分组成。

各功能区通过园区交通主干道路有机联接,构成一个有机的功能统一体,较好地体现自然生态环境和城市功能有机联系,构成功能分区明确、结构合理、环境特征鲜明的城市新型生态空间。

七、分区规划

(一)休闲娱乐洲

休闲娱乐洲位于园区中心,共分为休闲湿地、文化湿地、娱乐服务区、居住小三个区域。

1.休闲湿地

根据现有地形及水系分布特点,在基地心,以原鱼塘用地规划为集中水面,并通过原有水系在南北向继续与外围河流相通。

水面在基本沿原有形状的基础上进行连通,并在局部略有放大;从而将自然景观引入,使自然与建筑相互交融、渗透。

休闲湿地景观带规划把生态环境、交往结合起来。

水面布置或曲或直的亲水布道;并运用平台、堤岸桥等造景元素穿插,形成园林式的景观环境,创造溪岸踏歌诗般的空间意境。

岸线为几何形与自然形相结合,沿岸设置湿地广场、戏水台阶、亲水酒吧、临水茶馆、亲水平台、观景亭、休闲花架,为游人提供一处益人的亲水空间。

西侧岸线自然,多直接和沙滩相融合,体现一派自然、休闲风光。

水中将不同标高的水体分割,洪水季节可形成自然跌水,并提供充分机会加氧。

·泽田:

根据适地适树的原则,运用多种设计手法突出沼泽园特有景观的“奇”和“怪”。

以植物造景为主小品点缀为辅,给游人提供一个宛若天然的沼生植物群落景观以及水生植物群落景观。

·滨水露营地:

露营地是为公众,特别是为青少年学生走向大自然而提供的一种野外活动,通过活动使他们认识自然,了解自然,热爱自然和保护自然。

在疏林草地间置小木屋、帐蓬、吊床、露营帐蓬,是可沐浴阳光、体验雨露的户外活动区域。

能令久居都市的人们实现回归自然的心愿,孩子们也会为这美丽的树林、清新的空气及舒适的吊床而欢呼。

林下植夜来香、月见草等,月光倾洒,暗香浮动。

·湿地博物馆:

湿地知识科普基地,可通过图片阵列,电子图书馆的建立,综合全面的介绍湿地这一特殊的生态类型,了解湿地的重要性,唤起人们对湿地生态环境认识。

·水生生物园:

在临湖北侧,在岸线的最高和最低水位之间的湖底修筑了3-4道挡土墙,在湖中修筑大小、高低不同的岛,墙体和小岛分别在不同水位时淹没。

墙体所围空间回填淤泥,由此形成一系列梯田式种植台及若干岛,根据种植台和岛的高低,选择乡土植物形成水生—沼生—湿生植物群落,同时放养鸭、鱼、虾、蟹等野生动物和昆虫。

·五星级酒店:

位于中心水面的“岛屿”上,是园区景观轴上的重要节点。

五星级酒店入口选择在长安路上,包括酒店建筑和商务花园。

酒店主体建筑采用退台式,屋顶布置绿化,称为“岛屿”上的空中花园,建筑色彩以中性色为主。

商务花园是以花带为主的休闲商务场所,身处其中,周围有水、有花、有绿,亲近自然,享受自然。

·梯田:

在中心水体北侧、西侧和南侧,采用梯田状布置形式,分别采用林地、花卉、卵石、白沙等现代景观材料,来形成别具一格的“现代梯田景观”。

·芳香园:

该园以丰富的芳香植物为主,使全园四季飘香,极大改善生态条件。

让游人在自然的香氛中,放松神经,省思自我与自然的关系,来获得身心的和谐健康。

所散出愉悦的芳香更能让人心情舒畅,消除疲劳,提高人体的自然免疫力。

2.文化湿地

该区分为自助果园、垂钓乐园、土地认领园、河渚芦花等。

本区让游客入内观光、摘果、赏花、采茶、捕鱼,享尽田园乐趣。

在这里,陪伴我们的只有清风和鸟鸣,天籁在我们心中回荡。

在这里,可以看花,可以望水,周围是无尽的绿,零距离地与大自然交流。

碧波荡漾的池塘,您可采菱摘藕,也可享受斯人独钓的乐趣。

一切都那么清新自然、闲适恬淡。

这里没有都市的拥挤与嘈杂,只有与自然相拥的惬意、返朴归真的舒心。

·土地出租:

由旅游者租种少量土地,种植自己喜爱的农作物。

出租者提供日常管理,供应种苗、农药、化肥、小型工具和进行技术指导,休假日租种者来此参加种植劳动,享受田园自然风光,体验农业劳动的乐趣,并从中学到农业知识。

在农作物成熟季节,城市中的居民一家人可亲自从田中收获,品尝一次作”农家人”的感觉。

·树木认领:

园内果树实行认领制,平时有出租者提供日常管理,在成熟季节,认领者来进行采摘。

·自助果园:

本区重点示范推广各种有机、绿色、无公害的瓜果、蔬菜等相配套的优质高产技术、设施栽培技术。

让游客入内摘果、拔菜、赏花、采茶、捕鱼,享尽田园乐趣。

该区全面禁用现代化学污染,确保良好生态环境,立足于保持无噪音、无污染、纯天然的生态自然环境;精心规划打造建设成为一个具有自然风光、田园景观的特色区域。

3.娱乐服务区

娱乐中心区位于园区景观轴线上,分为娱乐中心和五星级酒店两个部分。

娱乐中心集休闲、娱乐、餐饮、各种会所、俱乐部为一体,是园区主要的休闲度假活动场所。

娱乐中心位于园区景观轴线收头位置,由一组建筑构成,是园区内较为集中且规模较大的建筑群。

建筑沿弧线展开,围合形成广场空间,规划中通过廊道、水体使建筑与室外广场空间形成对话,促使建筑与环境一体化。

主体建筑采用坡屋顶,大坡屋顶可以体现出建筑群的气势,同时与传统建筑的母题相呼应,体现传统特色。

建筑色彩以中性色调为主,立面设计运用大片玻璃和实墙的对比,既体现了建筑群的庄重,又符合娱乐建筑活泼、开朗的特性。

(1)会展中心:

会展中心位于园区东入口,与度假山庄共同形成东入口景观。

会展中心展示园区内的各种动植物标本及介绍生态基本知识,是园区的展示窗口。

会展中心建筑为半弧形,强调入口空间良好的围合感,同时舒展的造型也体现了园区的设计主题,建筑屋顶以坡屋顶为主,色彩以中性色为主,既体现传统特色,也体现出时代特征。

(2)度假山庄:

度假山庄集休闲、娱乐、餐饮为一体,提供普通住宿和高级住宿。

山庄主体建筑在形体、色彩方面与会展中心相呼应。

山庄还设有别墅型高级住宿区,位于主体建筑南侧,采用别墅布置形式,别墅体现江南水乡建筑的传统特色,环境设置典雅、宁静。

(3)商业办公区:

商业办公区位于园区北入口,是园区北入口主要标志性建筑。

区内布置商业办公建筑、休闲公园。

商业办公建筑为园区提供商业购物、餐饮以及办公、园区管理用房,建筑形式采用传统的坡屋顶,色彩选择中性色调,整体风格以体现时代性为主,确保与城市整体风格的协调。

休闲公园为区内提供良好的办公、购物休闲环境,同时为今后可能的发展留有余地。

4.居住小区

 

(二)水林交融洲

本洲用“基质—斑块—廊道”的景观生态系统格局进行总体布局,通过以“田”为形式,以“林、水”为特色,展现湿地、自然、生态之美。

“林”:

营造苗圃林地、防护林地、城市干道景观林等,与“水、田”来共同形成“中生—湿生—沼泽—浅水—深水”的植物群落演替过程;

“田”:

“田”积淀了中国五千年土地的智慧,积淀了中华民族五千年中处理人与土地关系的最精华的智慧。

本区以其肌理形成林在田上、田在林中、林在水上等壮观、美丽的田园风光;

“水”:

在原有水面的基础上进行地形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