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 文言文阅读阅读训练及答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405147 上传时间:2022-12-16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41.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 文言文阅读阅读训练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 文言文阅读阅读训练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 文言文阅读阅读训练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 文言文阅读阅读训练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 文言文阅读阅读训练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 文言文阅读阅读训练及答案.docx

《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 文言文阅读阅读训练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 文言文阅读阅读训练及答案.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 文言文阅读阅读训练及答案.docx

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阅读训练及答案

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阅读训练及答案

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乙]

   余忆年少时,住西湖。

每至夏日,临湖赏荷,便欣然忘食。

一日,偕数友,观荷于湖边亭中。

兴正浓,忽有大雨倾盆而至,湖中荷花尽作飘摇之态。

少时,雨过天晴,波澜不惊,湖天一色。

荷花为雨所洗,鲜妍明媚,袅娜多姿,清丽雅致,实为花中仙子也。

李太白诗云“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余以为妙绝。

(1)解释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词。

①可爱者甚蕃(________)

②濯清涟而不妖(________)

③亭亭净植 (________)

④陶后鲜有闻(________)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②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3)下列对文章理解有错的一项是(    )

A.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也称杂说。

这种文体一般可以说明事理,也可以发表议论或记叙事物,都是为了阐明一个道理,给人某种启示或给自己明志。

B.作者从生长环境、风度气质、体态香气等方面描写莲花,赋予莲君子般的美好品格。

C.这篇短文,采用衬托的写法,用菊和牡丹正面衬托莲花,含蓄而深刻地表达了文章主旨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D.短文表达自己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的鄙弃。

(4)读文赏荷:

赏荷,不但观其形美,更可品其神美。

[甲]段称莲为“花之君子”,[乙]段赞荷为“花中仙子”。

你更喜欢哪一种赞誉之辞?

请联系文段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

(1)多;洗;竖立;少

(2)①我只喜爱莲花,它从淤泥里长出来却不沾染,在清水里洗过却不显得妖媚。

②对于牡丹的喜爱,人应该很多了。

(3)C

(4)【示例1】我喜欢称莲为“花之君子”。

因为莲具有“出淤泥而不染”的特点,这与君子不同流合污、不随俗浮沉的品质是相通的……

【示例2】我喜欢称莲为“花之君子”。

因为莲具有“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的特点,这与君子特立独行,正直不苟,豁达大度的品质是相通的……

【示例3】我喜欢称荷为“花中仙子”。

因为被雨洗涤过的荷花,“鲜妍明媚,袅娜多姿,清丽雅致”,更清新脱俗,如仙子般美丽动人……

【解析】【分析】

(1)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

其中“鲜”读“xiǎn”,“少”的意思。

(2)本题翻译赋分点:

濯:

洗涤;妖:

妖媚;宜;应该;众:

多。

(3)C项错误,本文用菊正面衬托莲花,用牡丹反面衬托莲花,含蓄而深刻地表达了文章主旨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4)阅读甲文,了解内容,从“出淤泥而不染”“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等语句体现了君子的什么品质来回答即可;阅读乙文,了解内容,从“被雨洗涤过的荷花,更显得鲜妍明媚、清新脱俗,如仙子般美丽动人”来回答即可。

故答案为:

⑴多;洗;竖立;少

⑵①我只喜爱莲花,它从淤泥里长出来却不沾染,在清水里洗过却不显得妖媚。

②对于牡丹的喜爱,人应该很多了。

⑶C;

⑷【示例1】我喜欢称莲为“花之君子”。

因为莲具有“出淤泥而不染”的特点,这与君子不同流合污、不随俗浮沉的品质是相通的……

【示例2】我喜欢称莲为“花之君子”。

因为莲具有“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的特点,这与君子特立独行,正直不苟,豁达大度的品质是相通的……

示例3】我喜欢称荷为“花中仙子”。

因为被雨洗涤过的荷花,“鲜妍明媚,袅娜多姿,清丽雅致”,更清新脱俗,如仙子般美丽动人……

【点评】⑴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意义的理解和知识的迁移能力。

考生要注意平时的积累,对词语的理解要结合句子的意思进行分析理解。

⑵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

解答此题要注意平时的训练,重点词语和特殊句式的正确理解,注意句意的顺畅,要忠于原文,不遗漏。

⑶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要理解文章的内容,对选项要逐项审读,结合文章内容仔细辨析,判断正误。

⑷本题考查文章作者情感的理解。

考生要理解文章的内容,结合文章和材料进行阐述。

【参考译文】

   (甲)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爱的非常多。

晋代的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

从李氏唐朝以来,世人大多喜爱牡丹。

我唯独喜爱莲花从积存的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

(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牵牵连连也不枝枝节节,香气传播更加清香,笔直洁净地竖立在水中。

(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莲),而不可轻易地玩弄它啊。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君子。

啊!

(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

(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对于)牡丹的喜爱,人数当然就很多了!

   (乙)我回忆年轻时,居住在西湖。

每当到了夏天,临近湖边欣赏荷叶荷花,就高兴得忘了吃饭。

有一天,会同几个朋友,在湖边的亭子中观赏荷叶荷花,意兴正浓,忽然天上有大雨倾盆而至,湖中荷花全部显现为飘动摇摆的姿态。

不一会儿,雨过天晴,湖中波澜不惊,湖天一色。

荷花被雨水所冲洗,鲜妍明媚,袅娜多姿,清丽雅致,实在是百花中的神品啊。

李太白诗中说“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我认为太贴切绝妙了。

2.阅读文言文后答题

卖油翁

欧阳修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

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

“汝亦知射乎?

吾射不亦精乎?

”翁曰:

“无他,但手熟尔。

”康肃忿然曰:

“尔安敢轻吾射!

”翁曰:

“以我酌油知之。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因曰:

“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康肃笑而遣之。

(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

①有卖油翁释担而立________ ②尔安敢轻吾射!

________   ③康肃笑而遣之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①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

②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3)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用生动的小故事阐释了“熟能生巧”的大道理,富含情趣和哲理,通俗易懂,意味深长。

B.本文主要写了射箭和酌油两个场面,陈尧咨的射箭写得十分简略。

这样繁简得当,突出文章的重点。

C.本文用“睨之”“微颔之”“置”“覆”“酌”“沥”等词语表现了卖油翁的身手不凡、谦虚沉稳。

D.本文结尾写陈尧咨“笑而遣之”,一个“笑”字生动的刻画出陈尧咨的有所领悟和自我解嘲,是传神之笔。

【答案】

(1)放下;轻视;打发

(2)①(老翁)用一枚铜钱盖住葫芦的口,慢慢地用勺子舀油注到葫芦里。

②我也没有别的奥妙,只是手法技艺熟练罢了。

(3)C

【解析】【分析】

(1)考查文言实词。

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

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

此题注意古今异义词,释:

放下。

遣:

打发。

(2)本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理解和翻译能力。

翻译文言句子,首先要理解整篇文章的文意,弄清句子前后的语境,做到句不离篇。

其次要注意句中的关键字词,要翻译准确,不可遗漏。

第三尽量直译,不便直译就要意译,注意特殊句式、通假字、词类的活用、古今异义等问题。

第四句子要通顺,语气要连贯,结构要完整,注意句子中省略内容,在不影响句子原意的前提下,可增加少量字词来疏通句子。

注意关键词:

覆:

覆盖。

徐:

缓缓地,慢慢地。

杓:

舀东西的器具。

沥,灌注。

惟:

只,不过。

“尔”通“耳”:

相当于“罢了”。

(3)C.没有体现卖油翁的“谦虚”。

故选C。

故答案为:

⑴放下;轻视;打发;

⑵①(老翁)用一枚铜钱盖住葫芦的口,慢慢地用勺子舀油注到葫芦里。

②我也没有别的奥妙,只是手法技艺熟练罢了;

⑶C。

【点评】⑴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

学生一要注重平时的积累,结合所学课文语境积累常用的实词的意思和所运用的具体语境以及所属词性或语法功能;二要关注所做试题选文的语境,以及所给比较选项的语境,在具体语境下理解比较,即可得出答案;

⑵本题考查翻译语句的能力,答题时应注意,翻译一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直译落实重点字词,不能遗漏,句意要通顺们还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用法的词语;

⑶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结合相关的语句,分析选择即可。

【参考译文】

   康肃公陈尧咨擅长射箭,在世界上没有第二人(能同他相比),康肃公也凭这种(本领)自夸。

(有一次)他曾在自己家(射箭的)场地里射箭,有个卖油的老头放下担子,站在场边斜着眼看他(射箭),很久都没有离开。

(卖油翁)看见康肃公射十箭能中八九箭,(对陈尧咨的射箭技术)只是微微地点了点头。

   康肃公问(他)道:

“你也懂得射箭吗?

我的箭法不是很精深吗?

”老翁说:

“(这也)没有别的(原因),只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

”康肃公(听后)气愤地说道:

“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呢?

”老翁说:

“凭我倒油的经验知道(这个)道理。

”于是就拿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用(一枚)铜钱盖在葫芦口上,慢慢地用油勺舀油注入(葫芦),(油)从钱孔注入,但钱币却未被打湿。

(卖油翁)于是说:

“我并没有别的(本事),只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

”康肃公(苦)笑着打发他走了。

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

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

“汝亦知射乎?

吾射不亦精乎?

”翁曰:

“无他,但手熟尔。

”康肃忿然曰:

“尔安敢轻吾射!

”翁曰:

“以吾酌油知之。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因曰:

“吾亦无他,唯手熟尔。

”康肃笑而遣之。

【乙】

   南方多没人①,日与水居也,七岁而能涉,十岁而能浮,十五而能没矣。

夫没者岂苟然哉?

必将有得于水之道者。

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生不识水,则虽壮,见舟而畏之。

故北方之勇者问于没人而求其所以没以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者。

故凡不学而务求其道,皆北方之学没者也。

【注】①没人:

能潜水的人。

(1)解释下面句中的词语。

①公亦以此自矜     矜:

________

②康肃笑而遣之     遣:

________

③夫没者岂苟然哉   苟:

________

④见舟而畏之       畏:

________

(2)翻译下面句子。

①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②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

(3)断句,请用斜线标出。

(限断三处)

故北方之勇者问于没人而求其所以没以其言试之河

(4)【甲】【乙】两文都告诉了人们一个什么道理?

【答案】

(1)夸耀;打发;随意、随便;畏惧

(2)①(卖油翁)看到他每十箭射中八九箭,只是对此微微点点头。

②(南方人)天天与水为伴,十五岁就学会了潜水的方法。

(3)故北方之勇者/问于没人/而求其所以没/以其言试之河

(4)要想学会一项技能,就得多操练,熟能生巧。

【解析】【分析】

(1)本题要注意“遣”解释为“打发”。

(2)本题要注意“但(只是)”“颔(点头)”“得(学会)”等的翻译。

(3)这句话意思是“所以北方的勇士,向会潜水的人请教,追求他们之所以能够潜水的本领,根据会潜水的人的话,到河里去试”,据此可断句为:

故北方之勇者/问于没人/而求其所以没/以其言试之河。

(4)这类题型,先要读懂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再结合重点句子和写作背景等去把握文章的主题。

【甲】文卖油翁因为倒油的技术娴熟而得到陈康肃的尊重;【乙】文写了南方人潜水的本领高强,北方人也来学习。

因此,通过分析可知,两文都告诉人们的道理是:

要想学会一项技能,就得多操练。

故答案为:

⑴①夸耀;②打发;③随意、随便;④畏惧。

⑵①(卖油翁)看到他每十箭射中八九箭,只是对此微微点点头。

②(南方人)天天与水为伴,十五岁就学会了潜水的方法。

⑶故北方之勇者/问于没人/而求其所以没/以其言试之河

⑷要想学会一项技能,就得多操练,熟能生巧。

【点评】⑴本题考查解释文言文中实词的意义。

答题时应注意,解释文言文实词意义包括:

重点动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等,同时注意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⑵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

答题时应注意,遵循“一一对应,字字落实”的原则,把文言文句子对换成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的句子,注意翻译出来的句子要做到字字准确,忠于原文,通顺规范。

⑶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

答题时应注意,文言文的朗诵节奏一般按意义划分,以不破句为原则,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

按词语断,主谓之间断句;语词后停顿;句首表连接的词后停顿;介词前停顿。

⑷本题考查分析启发和道理。

答题时应注意,首先要整篇阅读文言文,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并要注意议论抒情的语句,充分把握内容,然后归纳出原文的中心,从中明白道理或得到启发。

【附参考译文】

   【甲】陈尧咨擅长射箭,当时世上没有人能和他相比,他也以此自夸。

他曾在自家的园圃里射箭,有个卖油的老翁放下挑着的担子,站在园圃外,斜着眼睛看着他,很久不离开。

这个老翁见到陈尧咨射出的箭十支能中八九支,也不过是微微地点点头。

康肃公问道:

“你也懂得射箭吗?

我射箭的技术难道不精湛吗?

”老翁说:

“没有别的(奥妙),只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

”康肃公听后十分生气地说:

“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技术?

”老翁说:

“凭我倒油的经验知道(你射箭也是凭手熟的)这个道理。

”于是老翁取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用一枚铜钱盖住葫芦的口,慢慢地用勺子倒油(通过铜钱方孔)注到葫芦里,油从铜钱的孔中注进去,却不沾湿铜钱。

接着老翁说:

“我也没有别的(奥妙),只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

”陈肃公笑着将老翁送走了。

   【乙】南方有很多会潜水的人,是因为他们每天与水为伴,七岁就能趟水过河,十岁就能浮于水面,十五岁就能潜水了。

他们潜水的技术,怎么是随随便便就能掌握的呢?

他们必定是掌握了游水的道理。

每天在水边居住,于是到了十五岁就能了解潜水的方法。

有些人生来就不识水性,那么即使长得强壮,看见来船依然害怕。

所以北方的勇士,向会潜水的人请教,追求他们之所以能够潜水的本领,根据会潜水的人的话,到河里去试,没有不被淹死的。

所以说凡是不通过学习而追求大道的人,都和那些学习潜水的北方人一样。

4.文言文阅读

天石砚铭(并序)

(宋)苏轼

   轼年十二时,于所居纱縠行①宅隙地中,与群儿凿地为戏。

得异石,如鱼肤温莹,作浅碧色。

表里皆细银星,扣之铿然,试以为砚,甚发墨②,顾无贮水处。

先君③曰:

“是天砚也有砚之德而不足于形耳。

”因以赐轼,曰:

“是文字之祥④也。

”轼宝而用之,且为铭曰:

   一受其成,而不可更。

或主⑤于德,或全于形。

均是二者,顾予安取。

仰唇俯足,世固多有。

   元丰二年秋七月,予得罪下狱,家属流离,书籍散乱。

明年至黄州,求砚不复得,以为失之矣。

七年七月,舟行至当涂⑥,发书箧,忽复见之。

甚喜,以付迨、过⑦。

其匣虽不工,乃先君手刻其受砚处,而使工人就成之者,不可易也。

(选自《苏轼文集》第二册)

【注释】①纱縠行:

苏轼故里,在四川眉山。

②发墨:

指砚台磨墨易浓。

③先君:

这里指苏洵。

④祥:

吉祥之兆。

⑤主:

以……为主,着重于。

⑥当涂:

地名。

⑦迨、过:

苏迨、苏过,苏轼的儿子。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的意思。

①得异石(________)

②明年至黄州(________)

③求砚不复得(________)

(2)用“/”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

(限断两处)

是天砚也有砚之德而不足于形耳。

(3)文中“赐”“付”都是父亲将砚交给儿子,作者在其中寄寓的情感有何异同?

因以赐轼,曰:

“是文字之祥也。

甚喜,以付迨、过。

(4)刘禹锡在《陋室铭》中写道: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苏轼在砚铭中说:

“或主于德,或全于形”,你认为苏轼对“德”与“形”的看法与刘禹锡是否相同?

请结合文本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

(1)奇异;第二年;寻找

(2)是天砚也/有砚之德/而不足于形耳。

(3)“赐”是赐予的意思,体现了苏轼对父亲的敬重与感恩;“付”是交给的意思,表现了苏轼把天石砚交给儿子时的郑重与期待,这两个词都寄寓了苏轼对天石砚的珍爱之情。

(4)示例一:

相同。

天石砚无贮水处,从“形”来说,不免有些遗憾,但它色泽温润、质地细腻、发墨甚多,是天生的好砚,这才是砚“德”之所在。

苏轼以砚之德喻人之德,这和刘禹锡《陋室铭》中表达的观点是一脉相承的。

示例二:

不相同。

天石砚“形”的缺陷令苏轼遗憾,但他认为事物的“德”与“形”皆有可取之处,就看如何取舍;而刘禹锡以“德”为重,“形”之陋在他看来是无足轻重的。

【解析】【分析】

(1)此题多古今异义词,如“明年”:

第二年。

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

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2)此题较容易,根据文意即可推断出正确答案:

是天砚也/有砚之德/而不足于形耳。

译为:

这是一方天砚啊!

具有砚的品质,就是形状不太完整罢了。

此题要注意把相关的几个意思之间划开。

注意标志性的虚词“也”。

(3)作答时,需结合具体的语境分析其表情达意上的效果。

“赐”是“赐予”的意思,一般用于长辈给晚辈或上级给下级某物,这个词语体现了苏轼对父亲的敬重。

而“付”是“交给”的意思,有托付的意味,表现了作者的郑重,这两个词语都表现了作者对这方砚的珍视。

(4)根据“一受其成,而不可更。

或主于德,或全于形。

均是二者,顾予安取?

仰唇俯足,世固多有”一句可知作者认为德相对于形来说是最重要的。

这与《陋室铭》中“惟吾德馨”的观点是一致的。

当然,也可答不相同。

理由可从苏轼认为“德”与“形”皆有可取之处,而刘禹锡是以“德”为重的角度作答。

故答案为:

⑴奇异;第二年;寻找;

⑵是天砚也/有砚之德/而不足于形耳;

⑶“赐”是赐予的意思,体现了苏轼对父亲的敬重与感恩;“付”是交给的意思,表现了苏轼把天石砚交给儿子时的郑重与期待,这两个词都寄寓了苏轼对天石砚的珍爱之情;

⑷示例一:

相同。

天石砚无贮水处,从“形”来说,不免有些遗憾,但它色泽温润、质地细腻、发墨甚多,是天生的好砚,这才是砚“德”之所在。

苏轼以砚之德喻人之德,这和刘禹锡《陋室铭》中表达的观点是一脉相承的;示例二:

不相同。

天石砚“形”的缺陷令苏轼遗憾,但他认为事物的“德”与“形”皆有可取之处,就看如何取舍;而刘禹锡以“德”为重,“形”之陋在他看来是无足轻重的。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意思的能力。

文言词语的学习和积累是学习文言文的首要环节,这就要求考生不仅要理解和掌握常见文言词语的基本意义和用法,而且还要注意词语在上下文中的特殊含意和用法,这就要求学生能活学活用;

⑵本题考查句子的断句能力。

本题考查断句。

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然后弄清句子的成分,不要把句子割裂开;

⑶本题考查对重点词语的理解掌握。

作答时,需结合具体的语境分析其表情达意上的效果;

⑷本题考查比较阅读的能力。

细读文本,然后正确翻译后可分析作答。

【翻译】

   苏轼十二岁的时候,在所住的纱縠寓所空地上,和一群少年玩掘地的游戏。

得到一块奇异的石头,形状像鱼,外表色温润晶莹,呈现浅绿色,里外都点缀着细小的银星,击打它就发出铿锵的声音。

试着拿它当砚使,很容易发墨,只是没有储水的地方。

先父说:

“这是一方天砚啊!

具有砚的品质,就是形状不太完整罢了。

”于是把它还给我,说:

“这是你文章发达的祥瑞之兆。

”我十分珍爱地使用它,并在上面刻上铭文说:

“一旦接受了上天的造就,就永远不再改变初衷。

或以品德为高,或要保全形体。

如果两者都有,那我取法什么?

仰人鼻息跪人脚下吗?

这样的人世间有很多。

   元丰二年秋七月,我获罪入狱,全家人流离失所,书籍也丢失散乱。

第二年来到黄州,寻找我那方砚台,却怎么也找不到,我以为把它丢失了。

元丰七年七月,乘船到到当涂,翻开书箱,忽然又看见了它,非常高兴。

于是把它交给儿子苏迨和苏过。

装砚的匣子虽然不十分精致,却是先父亲手雕刻的啊,并命匠人按砚的形状做的,不能更换。

5.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周敦颐为官

   周敦颐,字茂叔,道州营道人。

为分宁①主簿②。

有狱久不决,敦颐至,一讯立辨。

邑人惊曰:

“老吏不如也。

”部使者荐之,调南安军司理参军。

有囚法不当死,王逵欲深治之。

逵酷悍吏也众莫敢争敦颐独与之辩。

不听,乃委③手版④归,将弃官去,曰:

“如此尚可仕乎!

杀人以媚人,吾不为也。

”逵悟,囚得免。

【注释】①分宁:

地名。

 ②主簿:

官名。

 ③委:

抛弃,扔弃。

④手版:

即笏(hù)板,是古代大臣上朝时手中所拿的狭长板子,用以列出上奏的事项。

(1)下列加下划线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①有狱久不决/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②囚得免/获五人,囚于狱中

③将弃官去/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④王逵欲深治之/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耶

(2)用三条“/”线给下面语句断句。

逵酷悍吏也众莫敢争敦颐独与之辩。

(3)联系全文,说一说“王逵悟”一句中王逵最终明白了什么道理?

【答案】

(1)A

(2)逵/酷悍吏也/众莫敢争/敦颐独与之辩。

(3)做事不能一意孤行,要根据实情来断案。

【解析】【分析】

(1)解答时,首先要明确每组题目中这个词的正确解释或用法,再作比较,得出正确选项为A项。

意思都是“案件”。

其他各项的意思分别为:

B:

囚犯/囚禁。

C:

离开/距离。

D:

判刑/研究。

(2)本题可以根据句意来划分,句意为:

王逵是个残酷凶悍的官僚,大家没人敢和他争,敦颐一个人和他争辩。

(3)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原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

王逵明白的道理是:

做事不能一意孤行,要根据实情来断案。

故答案为:

⑴A

⑵逵/酷悍吏也/众莫敢争/敦颐独与之辩。

⑶做事不能一意孤行,要根据实情来断案。

【点评】⑴本题考查文言字词的把握,注意结合句意理解一词多义。

⑵本题考查文言文的断句。

文言文断句首先要读懂句子的意思,根据句子的意思可以准确断句。

句子意思读不懂的时候,也可根据虚词、对话、修辞、句子结构成分、文言文固定格式、习惯句式等断句。

⑶本题考查文章道理的把握,通读全文,把握文意,明确“如此尚可仕乎!

杀人以媚人,吾不为也”的道理。

【参考译文】

   周敦颐,字茂叔,号濂溪,道州营道县人。

由于舅舅龙图阁学士郑向的推荐,做了分宁县的主簿。

有一件案子拖了好久不能判决,周敦颐到任后,只审讯一次就立即弄清楚了。

县里的人吃惊地说:

“老狱吏也比不上啊!

”部使者推荐他,调任他到南安担任军司理曹参军。

有个囚犯根据法律不应当判处死刑,转运使王逵想重判他。

王逵是个残酷凶悍的官僚,大家没人敢和他争,敦颐一个人和他争辩,王逵不听,敦颐就扔下笏板回了家,打算辞官而去,说:

“像这样还能做官吗,用杀人的做法来取悦于上级,我不做。

”王逵明白过来了,这个囚犯才免于一死。

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河中石兽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