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发展的问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401803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6.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小企业发展的问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中小企业发展的问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中小企业发展的问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中小企业发展的问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中小企业发展的问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小企业发展的问题.docx

《中小企业发展的问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小企业发展的问题.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小企业发展的问题.docx

中小企业发展的问题

 

中小企业发展的问题研究

 

学院:

继续教育学院

专业:

市场营销

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2012年7月

毕业论文指导教师审阅意见

题目:

中小企业发展的问题研究

评语:

 

指导教师:

(签字)

年月日

 

毕业设计(论文)答辩成绩评定

市场营销专业毕业设计(论文)第答辩委员会于

年月日审定了班级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

设计(论文)题目:

中小企业发展的问题研究

设计(论文)说明书共页,设计图纸张。

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委员会意见:

 

成绩:

市场营销专业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委员会

主任委员(签字)

 

摘要

在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中小企业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已然成为经济的半壁江山,然而,我们也应该清醒的看到天天发生中小企业亏损,倒闭的现象,笔者从几个方面阐述了中小企业的问题

本论文第一章从中小企业的现状,地位及作用说起。

第二章从目前我国中小企业自身存在的一些问题着手,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

思想陈旧:

过分依赖经验;战略迷失;组织盲目扩大;市场盲目多元化;缺乏核心竞争力,广告盲目投入等等;第三章论述了解决的策略,主要讲述了以人为本,以管理为本的理念。

关键词:

中小企业;发展;问题研究

目录

摘要…………………………………………………………………………………I

引言………………………………………………………………………………2

1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现状地位及作用………………………………………………3

1.1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3

1.2我国中小企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4

2中小企业存在的问题………………………………………………………………8

2.1思想陈旧…………………………………………………………………………8

2.2短视行为…………………………………………………………………………8

2.3战略的迷失……………………………………………………………………10

2.4组织盲目扩大…………………………………………………………………11

2.5盲目市场多元化………………………………………………………………12

2.6忽视财务管理…………………………………………………………………12

2.7缺乏核心竞争力………………………………………………………………14

2.8企业文化………………………………………………………………………15

2.9家长式管理……………………………………………………………………15

2.10企业盲目投放广告……………………………………………………………15

3政策建议…………………………………………………………………………17

3.1企业权责制度…………………………………………………………………17

3.2人员管理制度…………………………………………………………………18

3.3注重研发和销售………………………………………………………………18

4结论………………………………………………………………………………20

参考文献

引言

中小企业是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微观基础,是促进就业的重要渠道 随着近年来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入世、经济体制改革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我国中小企业迅速的增强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从经济的单一化走向多元化,企业模式也随之分化到从跨国集团公司到作坊式小企业百花齐放的局面,但是正像生物界的适者生存一样,一个企业从成立到成长发展,再到成熟要经历一个艰难、痛苦而危险的过程。

任何一家企业都会在不同时期遇到各种发展的问题与瓶颈,这些瓶颈往往是企业发展的拐点,成功突破则可进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反之,则可能被残酷的市场淘汰出局,甚至在被市场淘汰前先自己垮了下来。

大企业遇到发展瓶颈或问题时因其组织严谨,经验丰富,往往能够从容面对,成功突破。

而中、小企业,尤其是刚刚起步,甚至还在襁褓中的企业,往往对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比较茫然,对其背后的危险性也认识不足。

第一章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现状地位及作用

所谓中小企业,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设立的有利于满足社会需要,增加就业,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生产经营规模属于中小型的各种所有制和各种形式的企业。

其划分标准由国务院负责企业工作的部门根据企业职工人数、销售额、资产总额等指标,结合行业特点制定。

根据国家计委、财政部、国家统计局制订的《中小企业标准》规定,中小型企业须符合以下条件:

职工人数2000人以下,或销售额30000万元以下,或资产总额为40000万元以下。

其中,中型企业须同时满足职工人数300人及以上,销售额3000万元及以上,资产总额4000万元及以上;其余为小型企业。

并且,不同中小企业的划分标准也不一样,在此不一一赘述。

1.1.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经过三十余年的发展,我国的中小企业在市场经济大潮中,不断发展充实。

作为商品经济的产物,我国中小企业能很好地适应市场的不断变化,有着顽强的生命力,已经成为了国民经济的“半壁江山”。

1.1.1中小企业在数量上处于绝对优势

根据《第二次全国基本单位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数据显示,从企业的从业人员规模看,2001年末,在全部企业法人单位中,50人以下的小企业248.5万个,占82.1%,比1996年增加46.1万个,增长22.8%;1000人及以上的大企业1.9万个,占0.6 %,比1996年减少0.2万个,下降10.5%。

2008年底,我国中小企业总计4200多万户,占企业总数的99.4%以上,其中个体工商户3800多万户,在工商部门注册成立的中小企业430多万户。

仅从数量上可以看到,我国中小企业正在迅速发展,同样也反映了一个国际性规律,在国民经济中如“汪洋小船”般的中小企业存在的客观性。

1.1.2.中小企业是经济成长的支持力量

据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十五”期间国民经济年均增长9.5%,而规模以上的工业中小企业的增加值年均增长28%。

这说明中小企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非常大。

中小企业创造的产值和服务价值已经占了国民生产总值的60%左右,中小企业上缴的税收占了我国税收总额的50%左右;65%的发明专利、80%以上的新产品开发都是中小企业完成的。

另外,我们再来看经济发展较快地区的中小企业发展情况。

根据资料显示,单从工业上来看,2001年上海中小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分别占整个工业总产值的比例为48.61%;而2002年浙江省国内生产总值的约45%来自当地的个体私营经济,而个体私营经济的主体就是中小企业。

由此可见,中小企业在整个经济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支持作用。

1.1.3中小企业是经济发展的增长点

据国家统计局测算,中国非国有经济创造的增加值占GDP比重,1998年为53.57%,2007年增加到69.37%[⑧],可见非国有经济已成为支撑国民经济的重要力量,这当中中小企业功不可没。

与此同时,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必须大力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尤其是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以此来发挥他们对于经济的拉动作用,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1.1.4中小企业是出口创汇的主力之一

从引进外资来看,我国外商投资企业和中外合资企业绝大部分是中小企业;从出口创汇的角度来看,中小企业通过向大企业提供配件等方式实现间接出口,另一方面,通过外贸部门直接出口产品。

尤其是我国加入WTO后,中小企业更能发挥其灵活特点,生产适销产品,为国家赚取外汇。

1.2我国中小企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

经济发展的实践表明,中小企业的大量存在是一个不分地区和发展阶段而曾遍存在的现象,是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必然结果,是保证正常合理的价格的形成、维护市场竞争活力、确保经济运行稳定、保障充分就业的前提和条件。

无论是在高度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还是处于制度变迁的发展中国家,中小企业的重要作用和地位已经日益显现,具体说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1.2.1社会就业的主要渠道

目前,各国都把就业当作宏观经济的主要目标,其原因在于,只有充分就业才能保持社会稳定,为经济发展提供一个安定有序有利的环境,同时也是国家长治久安、社会稳定的根本保障。

中小企业是社会就业的主要承担者,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从资产净值人均占有份额上来看,据统计,上海大型工业企业人均固定资产净值10.3万元,小型工业企业人均固定资产净值2.1万元;同样的资金投入,小企业可以比大企业多吸收4倍的人员就业。

据测算,对于相同的固定资产投资,国有中小企业占用国有资产仅17%,吸纳就业量却达74%,吸纳的就业容量为大型企业的14倍,而对于相同的产值,中小企业吸纳的就业容量为大型企业的1.43倍。

二是从就业人数的绝对额上来看,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就业人员占城镇就业总量的75%以上;在工业领域,中小企业全部就业人员1.1亿人,占全部工业就业人数的83%。

三是从容纳就业人数的空间上来看,随着大企业技术构成和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加上企业的优化重组,大企业已经很难再提供新的就业岗位,富余人员和下岗、失业人员会越来越多,解决这批人员的就业或再就业问题,主要靠中小企业的发展。

中小企业稳定发展,就可以稳定一支庞大的产业队伍。

这将对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和民族关系等起到很好的影响和作用,对缓解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与扩大就业的矛盾具有重要意义。

1.2.2科技创新的重要源泉

中小企业也是技术创新的重要力量,这不仅体现在中小企业呈现出以知识和技术密集型取代传统的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的发展趋势,而且由于中小企业经营灵活、高效的特点,把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所耗费的时间和经历的环节也大为缩短。

据《湖北省中小企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数据显示,我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不断增加,2005年全省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2870多户,科技型中小企业销售收入达820亿元;“十五”期间,科技型中小企业销售收入年均增长28.5%,我省专利的2/3是由中小企业发明的,3/4以上的新产品是由中小企业开发的[12]。

与此同时,因为高科技产业是高风险产业,大企业一般注重常规生产,不愿意丢冒风险。

而小企业往往成为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实验田”。

我国中小企业中的高新技术企业,在科技创新、技术开发等方面意识强、行动快,成为名副其实的技术创新生力军。

1.2.3地方发展的重要支撑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问题。

支援农业,促进农业和农村的发展的一个重要思路就是要加快走农村工业化道路,这个繁重、艰巨任务的解决还须大力发展农村中的中小企业——乡镇企业,分析其原因有三:

一是中小企业是农村城镇化的先锋队。

农村工业化、农村城镇化是任何一个现代化国家在其发展过程中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

从西方发达国家和我国沿海发达地区城市化进程来看,工业化和城镇化过程都离不开中小企业发展的促进。

国有中小企业、城乡集体企业、“三资”企业和私营企业大多分布在中小城市和农村城镇,其发展壮大关系着一个地区农村工业化、农村城镇化的发展进程,所以说中小企业是农村城镇化的先锋队。

二是中小企业是农民增收的主渠道。

据农业部全国农业数据统计显示,2002年支付职工的工资总额为8200亿元,农民人均从乡镇企业得到850元工资性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4.4%。

所以,增加农民收入必须加快乡镇企业的发展。

乡镇企业还是减轻农民负担和扶贫开发的一支重要力量和治本措施,凡是乡镇企业比较发达的地方,农民收入增加就快,负担就相对较轻,贫困人口就相对较小。

可见,乡镇企业是实现农民小康生活的有力保证。

三是中小企业是地方财政收入的主力军。

中小企业的发展,直接为地方财政提供税源。

事实上,哪个地区的中小企业效益好,那里的财政收入就比较宽松,群众的负担就比较轻,干群关系就比较协调,社会稳定也有了牢固的基础。

1.2.4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力量

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在国企改革,首先,如前所说,中小企业的发展为国有大型企业的下岗人员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据资料显示,“十五”期间,湖北全省有1.5万家国有中小企业改制为民营企业,234万职工转变身份,实现了体制、机制的转换,释放了巨大的发展活力,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机制基础。

其次,中小企业的改革特别是国有中小型企业的改革为国有大企业的改革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目前,国企改革没有太多的经验和先例借鉴,前期可以通过借鉴中小企业改革试点获取的经验,这样国企改革不仅规避了很多风险,而且提高了改革效率。

第三,中小企业特别是民营中小企业是市场力量演变与发展的催化剂。

广大中小企业为了生存和发展,积极参与市场竞争,给大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竞争压力,迫使大企业为适应市场竞争的要求,不断加快改革的步伐,扩大研究和开发支出,促进产品结构升级,从而中小企业起到了一种类似“鲶鱼效应”的作用,使得整个中国经济朝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方向前进。

最后,中小企业在产业结构的调整过程中,不断拓展出适应发展需求的新产业,特别是拓展了服务业的发展空间。

目前,我国经济发展迅速的一些地区如上海、广东,要把以第二产业占绝对优势的产业格局,逐步调整以第三产业占绝对优势的产业格局,使第二产业、第一产业在我国经济中的比重分别占第二、第三位,这就是“三、二、一”产业发展方针,从这个角度来讲,中小企业对于我国经济的产业结构有调整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如今全球的中、小企业平均寿命在逐年缩短。

尤其是我国中小企业面临的体制性障碍更使其发展坎坷,企业生存危机问题越发严重,而危机及问题也多在企业遇到发展瓶颈时开始出现。

中、小企业常遇到的发展中的瓶颈与问题有哪些?

第二章中小企业存在的问题

2.1思想陈旧

18世纪西方发明了汽车,逐步对之前的交通工具——马车构成了严重的威胁。

有两家马车生产企业面对威胁做出了不同的选择,其结果也截然不同。

A马车厂在马车的外观与舒适性上大做文章;B马车厂则转向生产汽车。

最终A马车厂随着马车退出历史舞台,也慢慢销声匿迹,而B马车厂则随着汽车的发展生意越做越大。

这两个马车厂家的兴衰命运是由企业主对问题的不同理解决定的。

A马车厂老板认为自己是生产马车的,汽车的出现对自己是个严重的威胁,是马车的竞争对手,A马车厂老板就想出各种办法对抗汽车;而B马车厂老板则认为自己是生产代步工具的企业,汽车取代马车,将是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所以就果断放弃马车的生产,转为生产汽车,避免了被市场淘汰的厄运,并取得了跳跃式的发展机会。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不断创新与淘汰是不可避免的,能够像B马车厂老板那样,抓住威胁背后的机遇,借势突破发展,将会获得成功。

但在我国中、小企业中能够这样看问题的企业主很少,多数像A马车厂老板那样,守着昨日的辉煌,不肯顺应时代的发展,更不会发现其背后的机遇。

违背市场发展的规律就如逆水行舟,终将被市场淘汰。

2.2短视行为

每个企业在取得成功后就会获得很多成功的经验,而随之就会产生两个副产品--自信和过分自信,在过分相信曾经成功经验上的大企业很多,中、小企业就更多。

中、小企业多是靠抓住机遇,果断行动,敢打敢拼,机动灵活,获得了最初的成功与原始积累。

但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市场情况更加复杂,没有系统科学的战略决策体系,依然仅靠老板拍脑瓜做决策,难免出现决策失误。

而对于中、小企业而言,一个重大决策的失误就可能是致命的。

回顾飞龙、三株、秦池的历史,我们可以发现一些共同特点:

第一,抓住了好的契机。

飞龙、三株迅速兴起的大背景是人们社会观念的转变和对身体健康、生活质量的关注;秦池则是夺取央视“标王”,抓住了全国人民的“眼球”。

第二,利用电视等大众传媒广泛宣传,迅速成名,飞速扩张。

飞龙广告投入巨大,1991年为120万元,1992年为1000万元,1993年为8000万元;产出则更为惊人,从1990年注册资金仅为75万元的小企业,飞速发展到1995年累计销售收入20亿,利润达4.2亿元。

三株强有力的媒体宣传攻势,推动三株口服液一夜成名,在农村甚至被称为延年益寿的灵丹妙药,销售额急剧飙升,公司成立仅三年,销售额就达到80亿元,资产达48亿元。

而秦池在夺标后的第二年,销售额高达9.5亿元,此盛况至今仍为秦池人津津乐道。

飞龙、三株、秦池,在迅速崛起之前都是规模很小、名不见经传的小企业,它们的飞速发展羡煞许多同业,这同时也为自己埋下了日后覆亡的祸根。

第一,没有明确的战略意图。

德鲁克认为,企业战略就是企业的发展蓝图,没有战略的组织就好像没有舵的小船,会在原地打转。

尽管看起来,三株似乎提出了自己的战略,吴炳辉在新华社年会上曾经宣称,三株到二十世纪末完成900亿到1000亿元的利税,成为中国第一纳税人,言犹在耳,三株却已轰然倒下。

第二,没有形成独特的、不易复制、难以替代竞争优势。

三家企业的产品单一,科技含量低,舍得花大钱打广告,却舍不得做产品研发,形不成核心竞争力。

这不仅是飞龙、三株和秦池的弊病,更是中国众多流星企业的痈疽。

飞龙、三株、秦池的竞争手段何其相似,建立起庞大的营销队伍,不遗余力地打广告,短时间声名鹊起,销售量和销售收入大增。

从长期来看,这种竞争手段毫无秘密可言,极易被竞争对手模仿和超越。

第三,没有危机管理意识,缺乏危机管理机制。

表面上看,飞龙、三株和秦池的猝败是由极偶然的因素引发的:

公司上市运作暴露了飞龙的弊病,一场人命官司击倒了三株,秦池则源于新闻单位揭密秦池酒勾兑的流程,但从深层次分析,偶然事件打倒一个庞大企业,则反映出该企业内部管理体制不健全,没有危机管理意识和危机处理机制。

在市场中积累的经验与直觉是非常珍贵、有价值的,在市场中具有很强的指导性,但若不能结合现代管理营销中的科学手段,进行客观科学的决策,在杂多变的市场中,仅靠经验与直觉难免失误。

 中、小企业多是什么赚钱就做什么,东方不亮西方亮,这行不赚钱马上改行,依靠船小好掉头,机动灵活而获取利润。

但随着企业越做越大,这样以投机的心态做企业,必然要面临企业发展的瓶颈,没有长期的战略规划企业必然无法做大做强。

但着眼长远,就要做出痛苦的选择,割舍一些眼前的利益,放弃一些机会,这对于靠机会起家的中、小企业来说无疑是很痛苦的,但没有宏图大志,长远规划,小企业将永远在小企业阵营中徘徊。

2.3战略迷失

这一点与上面讲的相反,这里讲的是企业有长远的战略规划,但问题是常把战略与战术搞混,其结果是这样永远也达不到战略目的,在战略中迷失。

导致这一情况的原因有:

战略模糊,比如有些企业把战略目标定为“做国际一流企业”等,这样的战略目标太宽泛了,无法去具体执行,战略要目的明确,可量化,这样才好去制定具体的战术。

 张瑞敏认为,一个企业没有发展战略,就是没有发展思路,没有思路也就没有出路。

企业的发展战略就像是茫茫大海中的灯塔,为企业指明前进的方向。

德鲁克认为,对发展战略已不是“是否需要”重视,而是“如何重视”及“重视程度”的问题。

企业战略在此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就中国企业的现实来说,战略在企业运营中似乎是可有可无的东西。

1998年,700家上市公司,仅20%有战略规划部,15%为其它部门代替,55%的公司根本就没有战略,战略仅是偶然从公司决策层中产生,而战略规划在众多的非上市公司中更是少之又少。

战略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那么是否存在一个普遍适用的战略呢?

正如管理方法、领导方式具有情境性质,战略也必须因环境而异。

无论一个战略制定得多么完善,它未必对所有公司都适用,也不是对某一公司的任一时期都适用。

波特说过,每个公司都从不同的起点开始,在不同的背景下经营,并且拥有基本上是不同种类的资源,没有适用于所有多种业务公司的最佳战略。

只有在分析具体企业的环境(包括宏观环境和行业背景)和企业内部资源拥有状况及利用能力基础上,制定出的战略才是切实可行的。

另一方面,战略的制定过程也非文字游戏或简单模仿,战略必须与众不同,以此区别于其它企业,并为企业员工注入凝聚力、向心力、自尊心和自豪感。

这意味着企业必须仔细选择一组不同的经营活动来传达一套独特的、与企业战略相配套的公司理念和价值观念,形成企业难以被模仿的核心竞争力。

没有战略,或者战略和公司经营行为两张皮,轻微的,造成企业平庸的业绩表现,严重的,可能把企业拖向破产的泥沼。

前车之鉴,后事之师。

许多企业认识到战略的重要性,纷纷聘请外脑为企业把脉,有的甚至重金聘请国外咨询公司来做战略,但真正的实施效果却差强人意。

有人分析认为,这是由于国外公司不了解中国国情,制定出的战略水土不服。

我认为这只是部分原因,更主要的原因则是战略实施过程中的问题。

一个战略的制定、实施和评估并非一蹴而就的事,也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往往是十年、八年的时间期限,牵涉到的人、事广泛而复杂。

因此,战略的成功并非是做好一件事,甚或者几件事,而在于做好链条上的每一件事。

有了好的战略及战略执行,成为企业界天空常驻的恒星,也并非难事。

过分强调手段(战术)而忘记了目的(战略),有时在一个战术的细节上下工夫,过分投入,逐渐偏离了战略,最终赢得了局部,输掉了整体。

    

战略是一个中、长期的目标,而战术则是为了达到这一目标而采取的手段,手段自然以目的为导向。

而战略也非一层不变,要根据市场情况实时监控或进行调整,时刻保持战略的正确性,如第一段中提到的马车的案例,因重大变革导致市场情况发生质变,这时就要顺应市场,调整战略。

2.4组织盲目扩大

一个很小或刚起步的企业通常是人员很少,老板下达指令员工直接执行,而执行结果老板马上就可以看到,快速有效。

而企业发展到一定时期,组织扩大,部门增加、细化,此时再由老板亲自抓所有部门,就显得力不从心了。

而随着发展企业原有的规章制度也无法有效管理扩大后的企业,生产、采购、人力资源等管理方式都要更加科学、严谨,否则企业自身一团糟,怎样参与激烈的市场竞争,并获得胜利呢?

而很多企业主只关心市场,只关心怎么能赚更多的钱,怎样发展的更快。

往往忽视了企业自身的管理。

就好像一个高性能的火车头却带着一列破旧的车厢一样。

企业发展时管理跟不上发展,是中国中、小企业最容易遇到的问题之一。

中、小企业多是由几个人合伙或家族式经营起家的,企业成长壮大后,这些开国元勋多任要职,但这些人因为多是在市场一线出身,科学管理营销能力较弱,导致企业混乱,阻碍了企业发展及市场竞争力,而一些家族企业任人唯亲,弄权挡贤更是企业成长的大患。

奉军领袖张作霖当初是土匪起家,后来独揽了军政大权后,将当初和自己一起打天下的兄弟均委以重任。

但那些人也多是打家劫舍出身的土匪、武夫,没有管理能力,当了大官后鱼肉百姓,军纪散漫,后来和直军作战时,屡屡失利。

后张作霖痛下决心,削减没有能力的下属,起用如郭松龄、杨宇亭等拥有新思想、新观念,掌握先进、科学作战技能的新人,奉军的作战能力才逐渐提高。

我们现在的一些中、小企业和这个历史故事中的情况很相似,但能像张作霖那样果断地裁减一起出生入死的兄弟,大胆起用新人的企业就不多了。

原有行业中市场地位处于前三名,而份额又很难继续提升;顾及感情,情面,持有公司股份等因素,不能大义灭亲,最终把企业拖下深渊。

出现这样问题时要果断抉择,将不称职的员工调离重要岗位,如果是股东,可采用明升暗降的方法,给其一个不重要的虚职或岗位,而后招聘具有专业能力的职业经理人,制定严谨科学的计效考评体系,注重人才的挖掘与培养等,不要忘记,人才永远是企业发展的根本。

2.5盲目市场多元化

很多中、小企业本行业地位还没有稳固就开始觊觎一些高利润的行业,急于将企业所谓的做大,而高昂的经验成本与资源不足的风险往往让盲目扩张的企业付出沉重的代价。

一些行业的高利润蛋糕看起来的确诱人,但不见得适合所有人来吃,经验的门槛、渠道的门槛、人才的门槛、资金的门槛、人脉的门槛……初进一个行业的企业生命力是最脆弱的,任何一个方面的短板都可能带来致命的后果,而高利润的行业竞争也是最激烈的。

强如联想集团,在当年的多元化发展之路上也付出过惨痛的代价。

要采取多元化发展策略时要参考以下几条:

2.5.1原行业未来前景不乐观;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