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知识点梳理.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401737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5.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知识点梳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语文知识点梳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语文知识点梳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语文知识点梳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语文知识点梳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文知识点梳理.docx

《语文知识点梳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知识点梳理.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语文知识点梳理.docx

语文知识点梳理

语文知识点梳理

一、表达方式:

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

二、表现手法:

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

三、修辞手法:

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

四、记叙文六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五、记叙顺序:

顺叙、倒叙、插叙

六、描写角度:

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七、描写人物的方法:

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

八、描写景物的角度:

视觉、听觉、味觉、触觉

九、描写景物的方法:

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

十、描写(或抒情)方式:

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

十一、叙述方式:

概括叙述、细节描写

十二、说明顺序:

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十三、说明方法:

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

十四、小说情节四部分:

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十五、小说三要素:

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具体环境

十六、环境描写分为:

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十七、议论文三要素:

论点、论据、论证

十八、论据分类为:

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十九、论证方法:

举例(或事实)论证、道理论证(有时也叫引用论证)、对比(或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二十、论证方式:

立论、驳论(可反驳论点、论据、论证)

二十一、议论文的文章的结构:

总分总、总分、分总;分的部分常常有并列式、递进式。

二十二、引号的作用:

引用;强调;特定称谓;否定、讽刺、反语

二十三、破折号用法:

提示、注释、总结、递进、话题转换、插说。

二十四、其他:

(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

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

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

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

(二)修辞手法的作用:

(1)它本身的作用;

(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

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

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答题格式:

强调了+对象+特性

  3、设问:

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答题格式:

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反问:

强调,加强语气等;

  4、对比:

强调了……突出了……        5、反复:

强调了……加强语气

  (三)句子含义的解答:

  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

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

为什么?

动词:

不行。

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

不行。

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

不行。

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五)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

为什么?

不能。

因为

(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

(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六)段意的归纳

  1.记叙文:

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

(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文:

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格式:

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

  3.议论文:

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怎样,格式:

用什么论证

容易读错的常用字表

(一)

A

1.挨紧āi2.挨饿受冻ái3.白皑皑ái  4.狭隘ài5.不谙水性ān6.熬菜āo7.煎熬áo8.鏖战áo9.拗断ǎo  10.拗口令ào

B                                    

1.纵横捭阖bǎihé2.稗官野史bài3.扳平bān  4.同胞bāo5.炮羊肉bāo6.剥皮bāo  7.薄纸báo8.并行不悖bèi9.蓓蕾bèilěi  10.奔波bō11.投奔bèn12.迸发bèng  13.包庇bì14.麻痹bì15.奴颜婢膝bìxī  16.刚愎自用bì17.复辟bì18.濒临bīn  19.针砭biān20.屏气bǐng21.摒弃bǐng22.剥削bōxuē23.波涛bō24.菠菜bō25.停泊bó26.淡薄bó27.哺育bǔ

C                                        

1.粗糙cāo2.嘈杂cáo3.参差cēncī  4.差错chā5.偏差chā6.差距chā  7.搽粉chá8.猹chá9.刹那chà  10.差遣chāi11.诌媚chǎn12.忏悔chàn  13.羼水chàn14.场院cháng15.一场雨cháng  16.赔偿cháng17.偿佯cháng18.绰起chāo  19.风驰电掣chè20.瞠目结舌chēng21.乘机chéng  22.惩前毖后chéng23.惩创chéngchāng24.驰骋chěng  25.鞭笞chī26.痴呆chī27.痴心妄想chī28.白痴chī29.踟蹰chíchú30.奢侈chǐ31.整饬chì32.炽热chì33.不啻chì34.叱咤风云chìzhà35.忧心忡忡chōng36.憧憬chōng  37.崇拜chóng38.惆怅chóuchàng39.踌躇chóuchú  40.相形见绌chù41.黜免chù42.揣摩chuǎi43.椽子chuán44.创伤chuāng45.凄怆chàng  46.啜泣chuò47.辍学chuò48.宽绰chuò  49.瑕疵cī50.伺候cì51.烟囱cōng  52.从容cóng53.淙淙流水cóng54.一蹴而就cù  55.璀璨cuǐ56.忖度cǔnduó57.蹉跎cuōtuó  58.挫折

D              

1.呆板dāi2.答应dā3.逮老鼠dǎi  4.逮捕dài5.殚思极虑dān6.虎视眈眈dān

7.肆无忌惮dàn8.档案dàng9.当(本)年dàng  10.追悼dào11.提防dī12.瓜熟蒂落dì  13.缔造dì14.掂掇díānduo15.玷污diàn  16.装订dìng17.订正dìng18.恫吓dòng hè  19.句读dòu20.兑换duì21.踱步duó

E

谀ēyǘ2.婀娜ēnuó3.扼要è

F                                   

1.菲薄fěi2.沸点fèi3.氛围fēn  4.肤浅fū5.敷衍塞责fūyǎnsè6.仿佛fú  7.凫水fú8.篇幅fú9.辐射fú  10.果脯fǔ11.随声附和fùhè

G                          

1.准噶尔gá2.大动千戈gē3.诸葛亮gé  4.脖颈gěng5.提供gōng6.供销gōng

7.供给gōngjy8.供不应求gōngyìng9.供认gong  10.口供gòng11.佝偻gōulóu12.勾当gòu  13.骨朵gū14.骨气gǔ15.蛊惑gǔ  16.商贾gǔ17.桎梏gù18.粗犷guǎng  19.皈依guī20.瑰丽guī21.刽子手guì  22.聒噪guō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点归纳

第一部分

二种语言类型:

口语、书面语。

    

二种论证方式:

立论、驳论。

    

二种说明语言:

平实、生动。

二种说明文类型:

事理说明文、事物说明文。

  

二种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描写--烘托人物心情,渲染气氛。

  社会环境描写--交代时代背景。

 二种论据形式:

事实论据、  道理论据。

第二部分

三种感情色彩:

褒义、贬义、中性。

小说三要素:

人物(根据能否表现小说主题思想确定主要人物)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议论文三要素:

论点、 论据、 论证。

议论文结构三部分:

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 解决问题(结论)。

  

三种说明顺序:

时间顺序、  空间顺序、  逻辑顺序。

语言运用三原则:

简明、连贯、得体。

第三部分

四种文学体裁:

小说、诗歌、戏剧、散文。

  

四种论证方法:

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

句子的四种用途:

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

小说情节四部分:

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记叙的四种顺序:

顺叙、倒叙、插叙、补叙。

引号的四种用法:

①表引用   ②表讽刺或否定  ③表特定称谓  ④表强调或着重指出

第四部分

五种表达方式:

记叙、描写、说明、抒情、议论。

破折号的五种用法:

①表注释②表插说③表声音中断、延续④表话题转换  ⑤表意思递进

第五部分

六种说明方法:

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列数字、分类别、下定义。

六种逻辑顺序:

①总←→分②现象←→本质③原因←→结果④慨括←→具体⑤部分←→整体    ⑥主要←→次要

记叙文六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六种人物的描写方法:

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神态描写。

六种病句类型:

①成分残缺    ②搭配不当  ③关联词语使用不恰当  ④前后矛盾    ⑤语序不当    ⑥误用滥用虚词(介词)

省略号的六种用法:

①表内容省略  ②表语言断续  ③表因抢白话未说完  ④表心情矛盾    ⑤表思维跳跃  ⑥表思索正在进行

六种常用写作手法:

象征、对比、衬托(铺垫)、照应(呼应)、直接(间接)描写、扬抑

第六部分

七种短语类型:

并列短语、偏正短语、主谓短语、动宾短语、后补短语、的字短语、介宾短语。

七种复句类型:

①并列复句  ②转折复句    ③条件复句  ④递进复句  ⑤选择复句  ⑥因果复句    ⑦假设复句

第七部分

八种常用修辞方法:

①比喻--使语言形象生动,增加语言色彩。

   ②拟人--把事物当人写,使语言形象生动。

③夸张--为突出某一事物或强调某一感受。

   ④排比--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

⑤对偶--使语言简练工整。

                ⑥引用--增强语言说服力。

⑦设问--引起读者注意、思考。

             ⑧反问--起强调作用,增强肯定(否定)语气。

第八部分

一、掌握说明方法。

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有什么作用?

模式:

方法+效果+特征

“运用了……的说明方法,……说明了(说明对象)的……(特点)。

1分类别:

把……分别加以说明,显得条理清楚

2引用:

引用……,突出了……既增强了说服力,也增强了趣味性

3打比方:

生动形象说明了……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4作诠释:

对……进一步解释说明,让读者对……有进一步的认识.

5举例子:

具体说明……的特点,从而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6下定义:

准确而简明地揭示了……的本质特点,使说明更加严密。

7作比较:

把……和……相互比较,突出强调了……的特点.

8列数字:

用具体的数据……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

9.列图表:

具体说明了……特点,使说明更简明更直观.

10.摹状貌:

具体生动形象地说明了……显得生动活泼.

二、感悟说明语言。

修饰性、限制性词语(如:

基本上、大约、比较、一般、极个别、、大多数、更、也许、常常、在当时、绝大部分、主要、几乎……)能否删除或替换,为什么?

语言准确类答题方法:

1.“××”词好在哪里?

★答题方式:

用了“××”词,生动地(准确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符合实际情况,具有科学性)。

2.文中加点的词语能否删去:

这样的题目分四步:

A:

判断,一般是不能删

B:

解释这个词语在这句话中的含义,在程度.状态.性质.范围等方面加以限制.

C.比较:

即比较删掉这个词语与没有删掉以前的区别,一定要结合具体的句子进行分析,意思变为“…“,与实际不符,不符合原意等

D结尾一定要有这样的句子:

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严密性、准确性与科学性。

★答题模式:

不能删。

因为“××”词表示……,删掉后句子的意思就变成了…,这与文意不符。

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严密性、准确性与科学性。

三、结合文章内容举例子、提建议、说看法或畅想未来.

1、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

联想、想像、象征(托物言志)、比较、对比、衬托、反衬、烘托、以小见大、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伏笔和铺垫、前后照应(呼应)、直接(间接)描写、扬抑(欲扬先抑、欲抑先扬)。

(1)象征(托物言志):

通过咏物来抒情,常常借助于某些具体植物、动物、物品等的一些特性,委婉曲折地将作者的感情表达出来。

作用:

首先是它把抽象的事理表现为具体的可感知的形象。

其次是可以使文章更含蓄些,运用眼前之物,寄托深远之意。

(2)衬托:

以他体从正面、反面两个角度陪衬本体。

作用:

突出本体的××特征。

(3)对比:

把两种相反的事物或一种事物相对立的两个方面作比较。

作用:

鲜明的突出了主要事物或事物的主要方面的××特征。

(4)借景抒情:

通过描写具体生动的自然景象或生活场景,表达作者某种真挚的思想感情。

作用:

做到情景交融,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

(5)先抑后扬:

先否定或贬低事物形象,尔后深入挖掘事物特点及内在意义,再对事物予以肯定、褒扬,作用:

突出强调了事物(人物)的特征。

(6)侧面(间接)描写:

侧面烘托出该人物的××性格、品行和技能,使得文章结构更加集中紧凑,表达更为简洁精练。

直接和间接描写方法结合运用,可以使被描写的人物或景物的特点更加鲜明、突出。

(7)伏笔和铺垫:

作用:

内容前后照应,情节严丝合缝。

(8)照应:

记叙文:

使文章浑然一体,整体感强,突出主题。

议论文:

强化××论点。

散文:

反复地抒发××情感,增加情感的深度。

(9)联想:

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

作用:

丰富文章内容,使人物形象更丰满,性格更鲜明突出,情节更生动感人。

(10)想像:

在原有的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作用:

为塑造形象、表现主题服务。

使读者接受美的陶冶。

第九部分语文答题思路

一、总用:

1、描写角度:

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2、描写景物的角度:

视觉、听觉、味觉、触觉、嗅觉;

3、描写景物的方法:

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反衬(先言他物,反写本物);

4、描写(或抒情)方式:

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  5、叙述方式:

概括叙述(总说)、细节描写;

6、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

为什么?

  动词:

不行。

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

不行。

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一般、可能、有时、通常等):

不行。

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合。

(若是说明文再加上“原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7、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几句话)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

因为

(1)与人们认识事物……(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从远到近、由背影到面容等,视具体情况而定)的规律不一致;

(2)该词与上(下)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4)这些词语的顺序在语气上是层进的,调换就不能体现了。

8、两种语言类型:

口语(自然,亲切)与书面语(准确,优美);

9、三种人称:

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10、词语三种感情色彩:

褒义、贬义、中性;

11、语言运用的三原则:

简明、连贯、得体  12、四种文学体裁:

小说、诗歌、散文、戏剧;

13、四种句子类型(句式):

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

14、七种短语类型:

并列、偏正、主谓、动宾、后补、的字、介宾;(了解即可)

15、八种复句类型:

并列、转折、条件、递进、选择、因果、假设、承接;(了解即可)

16、引号的五种常见用法:

表引用、表讽刺或否定(反语)、表特定称谓、表强调或着重指出、表特殊的含义;

17、破折号常见用法:

表注释(解释说明)、表插说、表声音的中断和延续、表话题转换、表意思递进、表提示说明、表总结;

18、省略号的六种常见用法:

表内容省略、表语言断续、表因抢白话未说完、表心情矛盾、表思维跳跃、表思索正在进行。

记叙文知识点

特点

以记叙为主要表达方式,综合其它表达方式;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通过描述人物、事件及状物、写景来表达一定的中心。

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有时六要素不一定都出现,某些要素是可以省略的。

分类

侧重写人的记叙文,以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为主,如,《背影》。

侧重记事的记叙文,以叙述事件的发生、发展、经过和结果为重点,如《一面》。

侧重绘景的记叙文,以描绘景物寄托情怀为主,如《春》。

侧重状物的记叙文,以状物为主,借象征抒怀,如《白杨礼赞》。

顺序

顺叙:

1、以事情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记叙,如《一面》。

2、以事物或观察的空间顺序记叙,如《从百草原到三味书屋》。

作用:

脉络清楚,条理分明。

倒叙:

先写结局,再追述顺序叙述事情经过,如《一件珍贵的衬衫》。

插叙:

暂时中断中心事件的叙述,插入相关的另一事情的叙述,如《同志的信任》。

作用:

对缘由做补充,对人物做介绍。

方法

叙述:

对事情原委、始末作直接的介绍、说明和交待,基本表达方式

描写:

对人、事、物、景作具体、形象的刻画:

人物描写肖象描写  语言描写  动作描写  心理描写

景物描写:

交待环境  烘托气氛 表现心理 抒发感情

细节描写:

具体 生动

夹叙夹议:

叙述或描写中穿插分析或评论。

抒情:

对感受和感情的抒发、表达。

直接抒情,直接抒发歌人或作者的思想感情;间接抒情,通过记叙、描写、或议论来抒发感情。

说明文知识点

特点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兼用叙述、描写、议论。

以解说或介绍事物的形状、性质、成因、构造、功用、类别等或物理的含义、特点、演变等为主要内容。

以客观、准确为基本要求,一般不表示作者的感情倾向。

  

分类按说明对象分事物说明文:

解释、介绍实体性事物,如《中国石拱桥》。

事理说明文:

解释、说明抽象性事物,如《死海不死》。

  

按写作方法分介绍性说明文:

一般是介绍实体(建筑、用品等)事物,《雄伟的人民大会堂》。

描述性说明文:

说明与描述结合,形象具体地说明事物,具有一定的文艺色彩,如《看云识天气》。

记述性说明文:

说明结合记述,常用以说明事物的发展或生产操作过程《缩微图书》

阐释性说明文:

说明结合议论,阐释抽象的事理,《沙漠进军》。

按功用范围分一般说明文:

说明一般事物或事理的说明文,如《统筹方法》

科技说明文:

说明文科技产品或高新科技知识的说明文,如《子计算机的多种功能》

应用说明文:

以说明书、简介、规则、为主要样式的说明文,如《从宜宾到重庆》。

  

方  法下定义:

用判断句对事物的本质特征作简明、概括的说明

举例子:

列举实例对事物作具体的说明

分类别:

按照一定标准、角度对较复杂的事物进行分类,再逐一说明

打比方:

运用比喻方法,对事物或势力进行形象化的说明

作比较:

将此事物与彼事物进行比较,说明此事物的特征,作比较有横向比较(类比对比)和纵向比较两种

作引用:

引用经典、文献、名言、诗词、歌谣、传说等进行说明

列数字:

确数,用准确的数字资料加以说明。

概数,用概数对事物作准确说明

列图表;通过画图,照片或列表的形式对事物进行说明  

顺          序  

空间空间方位、地点位置的转换顺序如东西南北中、前后左右等。

如《故宫博物院》

时间以事物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说明,如《从甲骨文到缩微图书》。

逻辑1、现象-本质2、特点-用途3、原因-结果4、整体-部分5、主要-次要6、概括-具体如《大自然的语言》

议论文知识点

特点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可兼用其它表达方式;以鲜明的态度表明观点或主张;以充分的材料证明其观点或主张。

要  素论点-对所论述的问题所持的观点、态度。

论点有中心论点、分论点两种,有的议论文只有中心论点,有的议论文中心论点、分论点均有。

论据-对论点进行证明的材料、依据。

论据有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两类。

论证-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

论证有归纳法(个别到一般)和演绎法(一般到个别)两类。

分类立论文-从正面论述其观点、说明其观点的正确,如《怀疑与学问》。

驳论文-对反面论点进行驳斥,确立起正确观点。

结   构  

基本结构引论-开头部分,提出问题。

本论-主体部分,分析问题。

结论-结尾部分,解决问题。

如《谈骨气》开篇提出论点,并作解释和分析,后用三个实例三个方面证明论点,最后提出号召。

论证结构并列式文章的层次、段落之间、论据之间是平行的、并重的、《纪念白求恩》

对照式论述中把两种事物作对照,如《想和做》。

层进式论述的层次一层比一层推进、深入,如《谈骨气》。

总分式先总后分  

先分后总如《哨子》

总-分-总如《谈骨气》

方   法  

例证法运用典型事例说明观点,如《理想的阶梯》中列举了爱迪生、鲁迅、巴尔扎克等例。

引证法引用经典或名言、谚语等证明论点,如《畏惧错误就是毁灭进步》中引用了达尔文、黑格尔、戴维、歌德等名人的话。

喻证法借助形象的比喻来说明论点,如《批评与自我批评》中用“打扫卫生”、“洗脸”来比方。

对比法用反向事例或对比说明论点,如《理想的阶梯》中用“没有理想的人”“不爱惜时间”与“有理想的人”“珍惜一分一秒”加以对比论证。

小说知识

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

一、三  要  素

  1、人 物    人物生活的关系:

塑造人物是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可以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