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朱元思书比较阅读.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400165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5.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与朱元思书比较阅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与朱元思书比较阅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与朱元思书比较阅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与朱元思书比较阅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与朱元思书比较阅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与朱元思书比较阅读.docx

《与朱元思书比较阅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与朱元思书比较阅读.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与朱元思书比较阅读.docx

与朱元思书比较阅读

初二年级期末复习教学案8—1

《与朱元思书》比较阅读

姓名:

班级:

学号:

成绩:

一、《与朱元思书》与《与元微之书》比较阅读。

(12分)

【甲】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吴均《与朱元思书》)

【乙】仆去年秋始游庐山,到东西二林①间香炉峰下,见云水泉石,胜绝第一,爱不能舍。

因置草堂,前有乔松十数株,修竹千余竿。

青萝为墙援②,白石为桥道,流水周于舍下,飞泉落于檐间,红榴白莲,罗生池砌。

大抵若是,不能殚记。

每一独往,动弥旬日③。

平生所好者,尽在其中。

不唯忘归,可以终老。

此三泰④也。

计足下久不得仆书,必加忧望⑤,今故录三泰以先奉报,其余事况,条写如后云云。

微之⑥微之!

作此书夜,正在草堂中山窗下,信手把笔,随意乱书。

封题之时,不觉欲曙。

举头但见山僧一两人,或坐或睡。

又闻山猿谷鸟,哀鸣啾啾。

平生故人,去我万里,瞥然⑦尘念,此际暂生。

(选自白居易《与元微之书》)

【注释】①东西二林:

指庐山的东林寺和西林寺。

②墙援:

篱笆墙。

③动弥旬日:

常常满十天。

④泰:

安适。

⑤忧望:

挂念,盼望。

⑥微之即元微之,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好友。

⑦瞥然:

形容时间短暂。

⑧此信写于白居易在唐代元和年间被贬江州(今江西九江市)时期。

1.下面加框词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猛浪若奔(飞奔的马)            修(长长的)竹千余竿

B.负势竞上(向上)                流水周(环绕)于舍下

C.在昼犹昏(夜晚)                信手把笔(书信)

D.窥谷忘反(通“返”,返回)      去我万里(距离)

2.下列加框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飞泉落于檐间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送东阳马生序》)

B.尽在其中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岳阳楼记》)

C.今故录三泰以先奉报      皆以美于徐公         (《邹忌讽齐王纳谏》)

D.封题之时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出师表》)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

(1)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2分)

(2)大抵若是,不能殚记。

(2分)                               

4.根据文章的内容,回答问题。

(4分)

(1)文中这个字最能概括两文所描写的山水之景的共同特点。

(2分)

(2)甲、乙两文都是情景交融的美文,但表达的情感有所不同,请作具体分析。

(2分)

甲文表达的情感:

乙文表达的情感:

二、阅读《小石潭记》与《与朱元思书》,完成1-4题。

(16分)

【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彻,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节选自《小石潭记》)

【乙】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晌。

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节选自《与朱元思书》)

1.解释下面加框词在文中的意思。

  (4分)

(1)以其境过清(  )    

(2)凄神寒骨(     )

(3)负势竞上(     )    (4)百叫无绝(    )

2.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

(1)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2)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3.甲、乙文中画线的句子都描写了水,分别突出了水什么特点?

各从什么角度描写的?

(4分)

4.下面的句子分别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分)

(1)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2)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三、阅读《醉翁亭记》与《与朱元思书》,完成练习。

(13分)

Ⅰ: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欲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Ⅱ: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其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

庐陵欧阳修也。

1、下列加框意思相同的二项是()(2分)

A窥欲忘反(通“返”,返回)//寒暑易节,始一反焉(通“返”,返回)

B负(凭借)势竞上,互相轩邈//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背)

C宴酣(尽兴地喝酒)之乐,非丝非竹//对此可以酣高楼(尽兴地喝酒)

D杂然而前陈(摆开)者//陈词滥调(陈旧)

2、解释下面加点词语的意思。

(4分)

A太守谓谁?

( )                    B鸢飞戾天者()

C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           D树林阴翳(  )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

(1)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2)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4、这二篇文言文的背景和作者抒发的情感是什么?

(3分)

四、阅读《爱莲说》与《与朱元思书》,完成练习。

(18分)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爱莲说》

 [乙]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欲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与朱元思书》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框的词。

(3分)

(1)出淤泥而不染()

(2)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

(3)横柯上蔽,在昼犹遮蔽()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2)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3.《爱莲说》中爱菊、爱莲、爱牡丹代表的人生态度分别是什么?

(3分)

4.阅读《与朱元思书》第二段,概括富春江水的两个特点。

(4分)

5.荀子说“蓬生麻中,不扶而直:

白沙在涅(黑泥),与之俱黑”,而周敦颐则说莲“出淤泥而不染”。

围绕“环境与人”的关系,提炼出这两句话各自蕴含的观点。

(4分)

五、阅读《与朱元思书》与《湖心亭看雪》,完成1-4题。

(15分)

【甲】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

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心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节选自《与朱元思书》)

【乙】崇桢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余挐①一小舟,拥毳②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③,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④,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而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⑤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

“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选自《陶庵梦忆》)

【注】①挐:

撑(船)。

②毳(cuì)衣:

毛皮的衣服。

③凇:

水气凝成的冰花。

沆砀(hàngdàng):

天上的白气。

④芥:

比喻细微,微小。

⑤①白:

酒杯。

1.解释选文中加框字的意思。

(4分)

    

(1)互相轩邈 ()           

(2)窥谷忘反    ( )   

    (3)上下一白 ()     (4)及下船      (   ) 

2.下列句中加框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2分)    (  )

    A.急湍甚箭/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B.百叫无绝/以为妙绝

    c.余强饮三大白/项为之强        D.问其姓氏/其真无马邪

3.翻译下列句子。

(4分)

 

(1)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2)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4.填空和简答。

(5分)

 

(1)甲文通过描写富春江的山水,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分)

(2)乙文中“雾凇沆砀……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几句意境优美。

有人依此作了一幅画,请你为这幅画加个标题:

   。

(1分)

 (3)甲乙两文画线句都写环境的幽静,但艺术手法不同,请简析。

(2分)

文通中学II部初二年级期末复习教学案8—2

《与朱元思书》比较阅读

姓名:

班级:

学号:

成绩:

六、阅读《与朱元思书》与《与顾章书》,完成1-4题。

(16分)

[甲]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与朱元思书》吴均)

[乙]仆去月谢病,还觅薜萝①。

梅溪②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③;幽岫④含云,深溪蓄翠;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相杂,绵绵成韵。

既素重⑤幽居,遂葺宇其上。

幸富菊花,偏饶竹实⑥。

山谷所资,于斯已办。

仁智之乐,岂徒语哉!

(《与顾章书》)吴均)

注:

①还觅薜萝:

意思是正准备隐居。

薜萝,都是植物名。

屈原《楚辞》:

若有人兮山之阿,披薜荔兮带女萝。

后以此代指隐士的服饰。

②梅溪:

山名,在今浙江安吉境内。

③限日:

遮挡阳光。

④幽岫:

幽深的山穴。

⑤重:

向往。

⑥竹实:

又名竹米,状如小麦。

隐士所食之物。

1.解释下面加框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4分)

⑴互相轩邈( )   ⑵窥谷忘反( )

⑶蝉吟鹤唳(       )   ⑷岂徒语哉(         )

2.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

⑴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⑵山谷所资,于斯已办。

3.甲乙两文都运用了“化静为动”的手法,请找出语句并加以简要分析。

(4分)

4.这两篇山水小品文都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七、阅读《与朱元思书》和《与施从事书》,完成1—5题。

(16分)

与朱元思书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与施从事书

故鄣县东三十五里,有青山,绝壁干天,孤峰入汉①;绿嶂百重,清川万转。

归飞

之鸟,千翼竞来;企水②之猿,百臂相接。

秋露为霜,春罗③被径。

风雨如晦,鸡鸣不已。

信足荡累颐物,悟衷散赏④。

【注释】 ①汉:

银河。

②企水:

口渴求饮。

企:

祈求,盼望得到。

③春罗:

即女萝,一种爬蔓植物。

④信足荡累颐物,悟衷散赏:

意思是,在对美好景物的欣赏中,内心确实会有所感悟。

信足,的确,确实。

荡累,消除烦恼。

颐物,留连物态以怡情养性。

悟衷,启发性情。

散赏,随便欣赏。

1.解释加框字。

4分

①猛浪若奔   ()          ②互相轩邈    ()                     

③横柯上蔽   ()     ④千翼竞来  (  )                     

2.翻译句子。

4分

①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②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3.《与朱元思书》写作者坐船游览富春江,“从流飘荡,任意东西”,看似没有固定的放向,实际上作者的游览是有固定方向的,证据是“     ”(2分)

4.《与朱元思书》一文中,作者是如何有层次地描绘“异水”的?

 (2分)

5.从感官系统看,上面两文都从角度写景,从写作目的看,两文都抒发了 之情,《与施从事书》中能证明这一点的句子是     。

(4分)

八、阅读《与朱元思书》和《晚游六桥待月记》,完成1—4题。

(16分)

(甲)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吴均《与朱元思书》)

(乙)西湖最盛,为春为月。

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

今岁春雪甚盛,梅花为寒所勒,与杏桃相次开发,尤为奇观。

石篑数为余言:

傅金吾园中梅,张功甫家故物也,急往观之。

余时为桃花所恋,竟不忍去。

湖上由断桥至苏堤一带,绿烟红雾,弥漫二十余里。

歌吹为风,粉汗为雨,罗纨之盛,多于堤畔之草,艳冶极矣。

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始极其浓媚。

月景尤为清绝:

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

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袁宏道《晚游六桥待月记》,有删节)

注:

①罗纨(wán):

丝织品。

②午未申:

指午时、未时、申时三个时辰,相当于现在从上午十一时至下午五时的这一段时间。

③夕舂:

夕阳。

1、解释下列语句中词语的意思。

(2分)

①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奔:

 ()         

②泉水激石,泠泠作响  作:

 ()         

③梅花为寒所勒        勒:

 ()        

④山岚设色之妙        设:

 ()    

2、下列各组句中加框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①负势竞上,互相轩邈②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B.①猿则百叫无绝②月景尤为清绝

C.①夹岸高山,皆生寒树②皆在朝日始出

D.①梅花为寒所勒②歌吹为风

3、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

①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②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4、甲、乙描写的对象各不相同,但是两位作者却都流露出相似的思想感情。

请从对待风景和对待世俗社会两个角度写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4分)

九.对比阅读《答谢中书书》与《与朱元思书》,回答1-5题 。

(11分)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乙】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节选自吴均《与朱元思书》) 

1、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实是/欲界之仙都                            B. 蝉/则千转不穷

C.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D. 水/皆缥碧

2、对下列句子中加框词理解错误的一项是()(2分)

A.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消散)

B.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奔跑)

C.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参与,这里指欣赏)

D.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通“返”返回)

3、甲文中统领全文的句子是“  ”;乙文中总领下文写景的句子是“  ”。

(2分)

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2分)

(1)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2)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5、甲乙两文都是写自然景物,表达了作者对 的热爱之情。

但两文的思想格调不尽一样,甲文全篇充满乐观情趣,而乙文则暗含作者对尘世生活的厌弃之情,从文中“ ”即可看出。

(3分)

十.对比阅读《三峡》与《与朱元思书》,回答1-5题 。

(32分)

【甲文】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 

【乙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解释重点词语。

(6分) 

(1)沿溯阻绝。

沿;( )      

(2)良多趣味。

良:

()

(3)直视无碍。

碍:

(    )       (4)窥谷忘反。

反:

()

(5)属引凄异属:

(  )(6)泠泠作响。

泠泠:

( ) 

2.甲文先写山,后写水,层次井然。

写水是按 (顺序)写的。

乙文则是按   顺序来写的。

(4分)

3.下面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2分)

A.“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通过“游鱼细石”写出水的清澈。

B.“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句式整齐,富有韵律。

C.“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运用拟声叠词,构成一幅音韵和谐的画面。

D.“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侧面烘托了山的高耸。

4.两文在写景方面有什么相同之处?

(4分)

5.甲文总写三峡的特点是什么?

乙文总写富阳到桐庐的山水特点是什么?

分别用原文语句回答。

 (4分)

6.乙文中"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并把他译成现代汉语。

 (4分)

7.假如你是一位投资者,根据两文介绍的特点,你将如何开发这两个地方?

简要回答。

 (4分)

8.甲乙两段都描写了奇山异水,但思想感情有差异,请结合原文的语句说说两文不同的思想感情。

(4分)

文通中学II部初二年级期末复习教学案8—1答案

《与朱元思书》比较阅读

姓名:

班级:

学号:

成绩:

一、《与朱元思书》与《与元微之书》比较阅读。

(12分)

【甲】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吴均《与朱元思书》)

【乙】仆去年秋始游庐山,到东西二林①间香炉峰下,见云水泉石,胜绝第一,爱不能舍。

因置草堂,前有乔松十数株,修竹千余竿。

青萝为墙援②,白石为桥道,流水周于舍下,飞泉落于檐间,红榴白莲,罗生池砌。

大抵若是,不能殚记。

每一独往,动弥旬日③。

平生所好者,尽在其中。

不唯忘归,可以终老。

此三泰④也。

计足下久不得仆书,必加忧望⑤,今故录三泰以先奉报,其余事况,条写如后云云。

微之⑥微之!

作此书夜,正在草堂中山窗下,信手把笔,随意乱书。

封题之时,不觉欲曙。

举头但见山僧一两人,或坐或睡。

又闻山猿谷鸟,哀鸣啾啾。

平生故人,去我万里,瞥然⑦尘念,此际暂生。

(选自白居易《与元微之书》⑧)

【注释】①东西二林:

指庐山的东林寺和西林寺。

②墙援:

篱笆墙。

③动弥旬日:

常常满十天。

④泰:

安适。

⑤忧望:

挂念,盼望。

⑥微之即元微之,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好友。

⑦瞥然:

形容时间短暂。

⑧此信写于白居易在唐代元和年间被贬江州(今江西九江市)时期。

1.下面加框词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C)(2分)

A.猛浪若奔(飞奔的马)            修(长长的)竹千余竿

B.负势竞上(向上)                流水周(环绕)于舍下

C.在昼犹昏(夜晚)                信手把笔(书信)

D.窥谷忘反(通“返”,返回)      去我万里(距离)

2.下列加框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D)(2分) 

A.飞泉落于檐间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送东阳马生序》)

B.尽在其中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岳阳楼记》)

C.今故录三泰以先奉报      皆以美于徐公         (《邹忌讽齐王纳谏》)

D.封题之时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出师表》)

(助词,的。

A介词,在/介词,从;B代词,这/代词,他的;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