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题Word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398338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9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题Word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学年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题Word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学年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题Word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学年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题Word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学年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题Word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题Word版.docx

《学年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题Word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题Word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题Word版.docx

学年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题Word版

六安一中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高二年级开学考试

生物试卷

满分:

100分时间:

8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

1.下列有关一对相对性状遗传的叙述,错误的是()

1.在一个种群中,若仅考虑一对等位基因,可有6种不同的交配类型

B.最能说明基因分离定律实质的是F2的性状分离比为3:

1

C.若要鉴别和保留纯合的抗锈病(显性)小麦,最合理的方法是自交

D.通过测交可以推测被测个体产生配子的种类和比例

2.节瓜有全雌株(只有雌花)、全雄株(只有雄花)和正常株(雌花、雄花均有)等不同性别类型的植株,研究人员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下列推测不合理的是()

A.节瓜的性别是由常染色体上的基因决定的,其遗传方式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B.实验一中,F2正常株的基因型为A_B_,其中纯合子占

C.实验二中,亲本正常株的基因型为AABb或AaBB,F1正常株的基因型也为AABb或AaBB

D.实验一中F1正常株测交结果为全雌株:

正常株:

全雄株=1:

2:

1

3.人的秃顶由显性基因B控制,但只有男性表现。

一个非秃顶男人和一个其父非秃顶的女人婚配,生了一个男孩,表现为秃顶。

这个男孩和他母亲的基因型分别是()

A.bb,BbB.Bb,BBC.Bb,BbD.bb,BB

4.果蝇的眼色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在纯种暗红眼♀×纯种朱红眼♂的正交实验中,

F1只有暗红眼;在纯种暗红眼♂×纯种朱红眼♀的反交实验中,F1中雌性为暗红眼,雄性为朱红眼。

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这对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显性基因为暗红色基因

B.正交、反交实验可以确定控制眼色的基因是在X染色体上还是在常染色体上

C.正反交的子代中,雌性果蝇的基因型都是XAXa

D.反交实验中,F1雌雄个体交配,子代雄性果蝇中暗红眼和朱红眼的比例为3:

1

5.血友病是X染色体上隐性基因(h)控制的遗传病。

下图中两个家系都有血友病患者,Ⅲ-2和Ⅲ-3婚后生下一个性染色体组成是XXY非血友病的儿子(Ⅳ-2),家系中的其他成员性染色体组成均正常。

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Ⅳ-2性染色体异常是因为Ⅲ-2在形成配子过程中XY没有分开

B.此家族中,Ⅲ-3的基因型是XHXh,Ⅳ-1的基因型是XHXH或XHXh

c.若Ⅲ-2和Ⅲ-3再生育,Ⅳ-3个体为男性且患血友病的概率为

D.若Ⅳ-1和正常男子结婚,所生育的子女中患血友病的概率是

6.两学生在总结细胞分裂时分别画了如下甲、乙两幅图,对这两幅图理解正确的是()

甲乙

A.图甲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

B.图乙生物在正常情况下,基因B、b所在的染色体可以是X染色体

C.图甲2号和4号是性染色体

D.图甲生物基因型可能是AaXbXb

7.人类对遗传物质本质的探索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烟草花叶病毒感染烟草实验说明所有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

B.格里菲思对S形细菌进行加热处理,使蛋白质变性,而DNA相对稳定

C.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若32P标记组的上清液放射性较高,则可能原因是搅拌不

充分

D.孟德尔发现遗传因子并证实了其传递规律和化学本质

8.下列关于“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和“DNA复制特点”具体应用的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某双链DNA分子中,G占总数的38%,其中一条链中的T占该DNA分子全部总数的5%,那么另一条链中T在该DNA分子中的碱基比例为7%

B.已知一段mRNA有30个碱基,其中A+U有12个,那么转录成mRNA的一段DNA分子中就有30个C+G

C.将含有1对同染色体的精原细胞的2个DNA都用15N标记,只提供含14N的原料,该细胞进行1次有丝分裂后再减数分裂1次,产生的8个精细胞中(无交叉互换现象)含15N、14N标记的DNA的精子所占比例依次是50%、100%

D.一个有2000个碱基的DNA分子,碱基对可能的排列方式有41000种

9.右图是大肠杆菌体内某代谢过程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物质a、b、c的合成过程伴随着水和ATP的生成

B.物质a、b、c和mRNA的合成过程都发生在大肠杆菌的拟核中

C.合成的物质a、b、c的分子结构相同

D.物质a、b、c能同时合成,体现了大肠杆菌物质合成效率高

10.如图甲、乙、丙表示细胞内正在进行的新陈代谢过程,据图分析下列表述中不恰当的是()

A.正常人体细胞内不会进行4、6、7过程

B.1、4、6、8、10过程均需要核糖核苷酸作为原料

C.1过程需要RNA聚合酶参与,3过程需要DNA聚合酶参与

D.病毒体内不能单独进行图甲、乙或丙所代表的新陈代谢过程

11.下图一是真核细胞DNA复制过程的模式图,图二是大肠杆菌DNA复制过程模式图,箭头表示复制方向。

对此描述错误的是()

图一图二

A.真核细胞DNA有多个复制起点,而大肠杆菌只有一个

B.两者均具有双向复制的特点

C.真核细胞DNA复制时,在起点处不都是同时开始的

D.两者的遗传物质均是环状的

12.将染色体上全部DNA分子双链经32P标记的雄性哺乳动物细胞(染色体数为20)置于不含32P的培养基中培养。

下列推断中,正确的是()

A.若减数分裂结束,则产生的子细胞中有5对同源染色体,每条都含32P

B.若进行一次有丝分裂结朿,则产生的子细胞中含20条染色体,其中10条含32P

C.若进行减数分裂,则每个减Ⅱ后期细胞中均含2个Y染色体且都含32P

D.若进行一次有丝分裂,则分裂中期细胞的染色体上共有40个DNA分子且都含32P

13.编码酶X的基因中某个减基被替换时,表达产物将变为酶Y。

下表显示了与酶X相比,酶Y可能出现的四种状况,对这四种状况出现的原因判断正确的是()

比较指标

酶Y活性/酶X活性

100%

50%

10%

150%

酶Y氨基酸数目/酶X氨基酸数目

1

1

小于1

大于1

A.状况①说明基因结构没有发生改变

B.状况②是因为氨基酸数减少了50%

C.状况③可能是因为突变导致了终止密码子提前

D.状况④可导致终止密码的位置提前,导致肽链变短

14.MYC基因能促进细胞正常增殖或无限增殖获永生化功能,该基因若在B细胞増殖时发生如图所示变化,则会导致B细胞癌变而使人患Burkitt淋巴瘤病。

某男孩16岁时患上Burkitt淋巴瘤病,已知其家族中无人患该病。

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男孩患病的根本原因是有丝分裂过程中发生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

B.该男孩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产生的生殖细胞的基因型有Ig、MYCMYCIg、MYCIg三种

C.据图推断正常人B细胞中MYC基因表达的情况为:

不表达或低表达

D.MYC基因与Ig基因共同作用使MYC基因过度表达是导致Burkitt淋巴瘤病的直接原因

15.假设a、B为玉米的优良基因。

现有AABB、aabb两个品种,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如图表示不同的培育方法,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①过程的育种原理是基因突变,定向产生新基因

B.过程②③④的育种原理是基因重组,基因型aaB_的类型经④后,子代中aaBB所占比例是

C.⑤和⑦过程是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

D.②过程是将优良基因集中于同一生物体

16.下列关于染色体组、单倍体、二倍体和多倍体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组成一个染色体组的染色体中不含减数分裂中能联会的染色体

B.由受精卵发育而成,体细胞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叫二倍体

C.含一个染色体组的个体是单倍体,但单倍体未必含一个染色体组

D.人工诱导多倍体唯一的方法是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17.A、a或B、b是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两对等位基因,位于1号和2号这一对同源染色体上,1号染色体上有部分来自其他染色体的片段,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A和a的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

B.A、a和B、b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C.其他染色体片段移接到1号染色体上的现象称为基因突变

D.A和a基因的根本区别是组成它们的基本单位不同

18.如图,a、b、c表示自然条件有差异、存在地理隔离的3个地区。

A地区内物种甲中的某些个体迁移到B、C地区,经长期进化逐渐形成两个新物种乙、丙。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上述过程说明地理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

B.甲、丙两种群存在地理隔离,但两种群的基因频率相同

C.乙、丙两个种群之间能进行基因交流,因为它们的基因库差异不大

D.若种群丙中BB个体占81%,Bb个体占18%,bb个体占1%,则B基因的频率为90%

19.已知性染色体组成为XO(体却胞内只含1条性染色性X)的果绳,性别为雄性、不育。

用红眼雌果蝇(XRXR)与白眼雄果蝇(XrY)为亲体进行杂交,在F1群体中,发现一只白眼雄果蝇(记为“W”)。

为探究W果蝇出现的原因,某学校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将W果蝇与正常白眼雌果蝇杂交,再根据杂交结果,进行分析推理获得。

下列有关实验结果和实验结论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若子代雌、雄果蝇的表现型都为白眼,则W出现是由环境改变引起

B.若子代雌果蝇都是红眼、雄果蝇都是白眼,则W出现是由基因突变引起

C.若无子代产生,则W的基因组成为Xr0,不能进行正常的减数第一次分裂引起

D.若无子代产生,则W的基因组成为XrY,由基因重组引起

20.下列关于变异和遗传病的叙述,正确是()

①突变基因翻译出的蛋白质中的氨基酸排列顺序不一定发生改变

②一般情况下,花药内可发生基因重组,而根尖只能发生基因突变或染色体变异

③观察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形态可判断基因突变发生的位置

④一对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和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均可导致基因重组,但不是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均可产生的变异

⑤三倍体植物不能由受精卵发育而来

⑥调査多基因遗传病的发病率,应选择家系进行调査

A.①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⑤D.②④⑥

21.据研究,抗青霉素葡萄球菌是一种突变型。

将未接触过青霉素的野生型葡萄球菌接种到含青霉素的培养基上,结果有极少数存活下来。

存活下来的葡萄球菌在相同培养基中经多代培养后,对青霉素的抗性明显增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葡萄球菌进化的实质是其种群基因型频率的改变

B.青霉素的选择作用提高了葡萄球菌抗青霉素基因的频率

C.葡萄球菌的定向突变提高了抗青霉素基因的频率

D.葡萄球菌的抗青霉素基因是在接触青霉素后产生的

22.下表是某物种迁入新环境后一对等位基因的基因频率变化情况,分析这些数据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1900

1910

1920

1930

1940

1950

1960

1970

基因A的频率

0.99

0.81

0.64

0.49

0.36

0.25

0.16

0.10

基因a的频率

0.01

0.19

0.36

0.51

0.64

0.75

0.84

0.90

A.在1900~1970年间该种群发生了进化

B.A基因控制的性状不利于该物种适应新环境

C.1970年该种群Aa基因型的频率一定为18%

D.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是通过环境对生物个体的选择实现的

23.如下图是人的排尿反射的反射弧结构简图(一〇一一<表示从树突到胞体到轴突),方框甲代表大脑皮层的部分区域,乙代表脊髓中控制排尿的神经中枢。

下列对此生理过程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婴儿的a兴奋,就会引起e兴奋;正常成年人的a兴奋,e不一定兴奋

B.如果正常成年人的n兴奋,就会引起神经元d的兴奋

C.若正常成年人的b受损,其排尿反射将不会存在

D.若正常成年人的m和n受到损伤,其排尿反射仍会存在

24.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是一种可使血糖升高的动物激素,当人体受到某一外界刺激后体内会发生如图所示的过程,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注:

CRH为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

ACTH为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A.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的分泌具有反馈调节的特点,因此其含量能较长时间在血液中保持相对稳定

B.肾上腺糖皮质激素与胰高血糖素具有协同作用

C.下丘脑促进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调节机理相同

D.下丘脑中既有接受神经递质的受体也有接受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的受体

25.图甲是青蛙离体的神经一肌肉标本示意图,图中AB+BC=CD,乙是突触放大模式图。

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甲乙

A.③的内容物释放到②中主要借助生物膜的流动性

B.刺激D处,肌肉和F内的线粒体活动均明显增强

C.兴奋从E到F,发生“电信号一化学信号一电信号”的转变

D.刺激C处,A、D处可同时检测到膜电位变化

26.

-氨基丁酸和某种局部麻醉药在神经兴奋传递过程中的作用机理如下图所示。

此种局麻药单独使用时不能通过细胞膜,如与辣椒素同时注射才会发生如图所示效果。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图1神经突触图2某种局麻药的作用机理

A.局麻药作用于突触后膜的Na+通道,阻碍Na+内流,抑制突触后膜产生兴奋

B.

-氧基丁酸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促进Cl-内流,抑制突触后膜产生兴奋

C.局麻药和

-氨基丁酸的作用效果和作用机理一致,都属于抑制性神经递质

D.神经细胞兴奋时,膜外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膜内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

27.右图为人体内环境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若①中蛋白质含量降低,会使②增加,引起组织水肿

B.④中含激素、呼吸酶、乳酸、C02等物质

C.内环境主要由①、②、③、④组成

D.①和②成分的主要区别在于无机盐含量不同

28.下图为下丘脑与内分泌腺之间激素调节的示意图,请判断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A.若下丘脑分泌的激素1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则激素3反馈调节作用的靶细胞一定包括图中的内分泌腺2的细胞

B.只有靶细胞上才有能够与激素相结合的特异性受体,所以分布在内环境中的激素仅作用于靶细胞

C.图中C结构合成的直接模板存在于细胞的细胞质中

D.题图所示过程可以体现细胞膜具有“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的功能

29.根据下图人体器官模型,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如果器官为肝脏,则饭后血糖浓度A处高于B处

B.如果器官为肝脏,则饥饿时血糖浓度A处低于B处

C.如果器官为肾脏,则尿素的浓度A处高于B处

D.如果器官为胰腺,则饭后胰岛素浓度A处高于B处

30.下图是反射弧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刺激c点,检测各位点电位变化。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若检测到b、d点有电位变化,说明兴奋在同一神经元上是双向传导的

B.兴奋由c传导到e时,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换

C.a处检测不到电位变化,是由于突触前膜释放的是抑制性递质

D.电表①不偏转,电表②偏转两次

二、综合题(每空2分,共40分)

31.(16分)人类的苯丙酮尿症是一种单基因遗传病,患病的原因之一是患者体内苯丙氨酸羟化酶基因发生了改变,该基因的模板链局部碱基序列由GTC突变为GTG,使其编码的氨基酸由谷氨酰胺变成了组氨酸,导致患者体内缺乏苯丙氨酸羟化酶,使体内的苯丙氨酸不能正常转变成酪氨酸,而只能转变成苯丙酮酸,苯丙酮酸在体内积累过多就会损伤婴儿的中枢神经系统。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苯丙酮尿症是由于相应基因的碱基对发生了___________而引起的一种遗传病。

(2)从上述材料分析可知,编码谷氨酰胺的密码子为___________。

(3)苯丙氨酸是人体必需氨基酸之一,供应不足也会导致生长发育迟缓,若某婴儿已确诊为苯丙酮尿症患者,你认为有效的食疗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以下为某家族苯丙酮尿症(设基因为B、b)和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病(设基因为D、d)的遗传家系图,其中Ⅱ4家族中没有出现过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病。

①Ⅲ4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___;Ⅰ1和Ⅱ3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___________。

②若Ⅲ5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XY,那么产生异常生殖细胞的是其__________(填“父亲”或

“母亲”)。

③若Ⅲ1与一正常男人婚配,他们所生的孩子最好是__________(填“男孩”或“女孩”);

在父亲基因型为Bb的情况下,该性别的孩子患苯丙酮尿症的概率为_________。

32.(12分)某二倍体自花传粉植物的抗病(A)对易感病(a)为显性,高茎(B)对矮茎(b)为显性,且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1)两株植物杂交,F1中抗病矮茎出现的概率为

,则两个亲本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

(2)让纯种抗病高茎植株与纯种易感病矮茎植株杂交得F1,F1自交时,若含a基因的花粉有—半死亡,则F2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

与F1代相比,F2代中,B基因的基因频率__________(变大、不变、变小)。

该种群是否发生了进化?

__________(填“是”或“否”)。

(3)由于受到某种环境因素的影响,一株基因型为Bb的高茎植株幼苗染色体加倍成为基因型为BBbb的四倍体植株,假设该植株自交后代均能存活,高茎对矮茎为完全显性,则其自交后代的表现型种类及其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

让该四倍体植株与正常二倍体杂交得到的植株是否是一个新物种?

__________。

33.(12分)图1是神经元之间形成的一种环状连接方式,在图示位置给予一定强度的刺激后,测得膜内外电位变化如图2所示,图3中A、B代表两个神经元的局部放大,图4为神经一肌肉连接示意图。

请据图回答相关问题。

图1图2图3图4

(1)若图1中环状结构内各突触生理性质大体一致,则兴奋经该结构传递后持续时间将__________(填“延长”、“缩短”或“不变”)。

(2)若将离体神经纤维放于高浓度海水中,图2中B点值将会__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在图3中,当神经元上F点受到刺激产生兴奋时,细胞膜内外电位表现为.,兴

奋在两个神经元间的传递方向是.(用字母、箭头表示)。

(4)图4中,肌肉受到剌激,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时,导致肌肉不由自主地收缩;肌肉受到刺激传导到大脑产生感觉,其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

 

六安一中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高二年级开学考试

生物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B

B

C

D

D

C

B

B

D

B

D

D

C

B

D

题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D

A

D

C

B

B

C

B

C

A

C

A

A

D

C

二、综合题(每空2分,共40分)

31.(12分)

(1)替换

(2)CAG

(3)在满足对苯丙氨酸需要的前提下,减少苯丙氨酸供给

(4)①BbXDXd或BbXDXD100%

②母亲③女孩1/6

32.(12分)

(1)AaBb、Aabb

(2)抗病高茎:

抗病矮茎:

易感病高茎:

易感病矮茎=15:

5:

3:

1不变是

(3)高茎:

矮茎=35:

1否

33.(12分)

(1)延长

(2)变大

(3)外负内正A→B

(4)c、b、dg、(N)f、e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