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学楼和校园校舍改造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397665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X 页数:44 大小:158.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教学楼和校园校舍改造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小学教学楼和校园校舍改造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小学教学楼和校园校舍改造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小学教学楼和校园校舍改造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小学教学楼和校园校舍改造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教学楼和校园校舍改造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小学教学楼和校园校舍改造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教学楼和校园校舍改造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4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教学楼和校园校舍改造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小学教学楼和校园校舍改造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小学教学楼和校园校舍改造工程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总论

1.1项目概况

1、项目名称:

小学教学楼和校园校舍改造工程项目

2、项目性质:

改扩建项目

3、项目建设单位:

新城镇某小学

4、项目建设地址:

某县新城镇某圩2号

5、建设期:

本项目建设期为2014年1月至2014年8月,包括前期准备工作,共历时8个月。

6、总投资与资金来源:

项目总投资418万元,资金来源为由县教育创强财政性资金及镇政府自筹解决。

7、建设规模:

新建教学楼1800㎡、旧1500㎡教学楼更新改造、新建塑胶跑道736㎡、水泥球场998㎡,以及其他配套设施等。

1.2项目建设单位概况

某小学位于=县城的北部,毗邻县城,是一所具有一定规模的完全小学。

学校创建于1927年,原名升平小学,后改名为某镇中心小学。

2003年1月,新城镇与某镇合并,改名为新城镇某小学。

2009年9月与庞村小学、布龙小学合并。

学校占地面积13860平方米,建筑面积2161平方米,建有两幢教学楼,共有22个功能场室。

学校现有教学班14个,在校学生681教职工34人,其中专任教师25人,专科23人,占92%,本科1人,小学高级教师23人,一级教师2人。

服务范围包括四个村居委和=县水运公司、某圩镇,服务人口总数约15000人。

1.3编制依据、原则与范围

1.3.1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主席令第五十二号);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3、《##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4、《**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

5、《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

6、《##省教育现代化建设纲要(2004-2020年)》;

7、《中共##省委、##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教育的决定》(粤发[2006]21号);

8、《##省大力发展教育实施纲要(2006-2020年)》;

9、《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修订)(发展改革委令第9号);

10、《关于修订印发=县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新府办〔2009〕74号);

11、=县《关于创建##省教育强县的决定》(新委发〔2012〕6号);

12、《关于印发《=县创建##省教育强县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新委办〔2012〕63号);

13、《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试用版)》(中国电力出版社出版);

14、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委托合同;

15、项目建设单位提供的其他相关资料。

1.3.2编制原则

1、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

在学校发展的同时,重视对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在资源、能源、土地、环境、生态、人口容量、环保等方面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留有充足的空间。

2、坚持以人为本、协调发展原则

强化以人为本的理念,营造良好的教学、生活环境,以学校的建设带动城市建设,推进城镇化进程。

3、坚持合理布局原则

合理安排各项建设用地,优化用地结构和布局,提高学校土地利用的综合效益。

在合理用地的前提下,合理规划学校功能分区。

4、坚持弹性原则

规划注重实施的可操作性及未来学校发展可持续性,充分考虑学校长远发展的可能,对未来学校的转型、升级带来的硬件扩充需求都能较好适应,既不造成投资浪费,又能兼顾整体功能结构的完整性。

5、坚持优化、完善、健全原则

建立各项基础配套设施齐全,功能完善,环境优美、朝气蓬勃的教学与生活相结合的新型校区。

1.3.3编制范围

本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将严格遵循与我国中小学校建设相关的各项法律法规,围绕该项目提出的各种目标、项目单位实际状况、我国义务教育的发展背景及其未来走向展开。

主要包括:

研究我国义务教育发展现状及国家相关政策,分析该项目建设的必要性;调查项目拟建地各项技术指标(包括地理、气候及社会经济环境等);研究项目单位的教学管理水平、组织结构状况;对该项目对环境的影响及其相关工程进行综合评估;研究该项目的建设方案、实施进度、投资估算、社会影响,分析可能存在的各项风险等,最后形成可行性研究结论并对本项目提出一般性建议。

1.4项目提出的理由与过程

教育是一项基础性、战略性产业,是科教兴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

教育事业的兴衰,事关下一代的成长,事关人民整体素质的提高,事关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

新形势下的经济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的竞争就是教育质量的竞争。

从长远看,一个地方人民素质的高低、掌握知识的程度、拥有人才的数量,决定着一个地方经济的发展速度、发展质量和发展后劲。

进入新世纪,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都把发展、振兴教育作为首要任务和基本国策,增加教育投入,加大教育改革力度。

其目的就是要争先抢占在国际竞争中科技、人才和经济的制高点。

可以说现在教育的差距就是将来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差距。

近几年,=县教育事业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与广大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均衡教育的迫切要求仍有差距。

如教育发展不均衡,优质学校资源不足,办学条件特别是农村学校办学条件有待改善等。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普通教育办学的逐步完善和规范,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中小学教育应逐步趋向相对对立,以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教育管理层次。

某小学原来只服务坡边村委和水运公司、圩镇,现在附近的布龙小学、庞村小学已经合并到某小学;近几年,由于某小学教学质量稳步上升,周边村委的学生大量申请进入某小学就读;同时,学校周边企业增多,黄岗大型家具城即将兴建,外来工人数逐年不断增加,预计要解决1100个学生的读书问题。

按照完全小学的办学标准,某小学的校舍、设备设施严重不足,制约着学校的未来发展。

为了更好地解决周边儿童和外来工子女的读书问题,有必要再建设一幢4层12室的教学楼办公综合楼,同时改建各种功能室场,新建运动场,以适应形势的发展。

为进一步加快某小学的发展,提升教育档次,缓解=县义务教育就学压力,促进=县九年制义务教育标准化办学的发展,同时配合新城镇争创##省级教育强镇,某小学教学楼和校园校舍改造工程项目的实施显得尤为必要。

1.5结论与建议

本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省、市和县中小学教育的政策精神,符合“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符合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具有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项目实施后将改善=县新城镇某小学的办学条件和整体环境,提高办学水平,提高=县整体的素质教育质量,将为加快=县的发展进程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因此该项目的建设是必要和可行的,建议项目单位尽快落实好各项前期工作,加快该项目的建设。

第二章项目建设的背景与必要性

2.1项目建设的背景

新形势下的经济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的竞争就是教育质量的竞争。

从长远看,一个地方人民素质的高低、掌握知识的程度、拥有人才的数量,决定着一个地方经济的发展速度、发展质量和发展后劲。

进入新世纪,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都把发展、振兴教育作为首要任务和基本国策,增加教育投入,加大教育改革力度。

其目的就是要争先抢占在国际竞争中科技、人才和经济的制高点。

可以说现在教育的差距就是将来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差距。

改革开放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各有关部门和广大教育工作者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抓住机遇,深化改革,开拓进取,基本实现了国家确定的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目标,取得了历史性的辉煌成就,为新世纪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然而,尽管中国的基础教育目前发展到达了一定的高度,但与广大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均衡教育的迫切要求仍有差距。

如教育发展不均衡,优质学校资源不足,办学条件特别是农村学校办学条件有待改善等。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普通教育办学的逐步完善和规范,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中小学教育应逐步趋向相对对立,以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教育管理层次。

=县一直重视本县教育事业的发展,先后发布了《关于修订印发=县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新府办〔2009〕74号)等政策鼓励促进本县教育发展。

2012年,=县制定了创建##省教育强县的目标,并发布《关于创建##省教育强县的决定》(新委发〔2012〕6号)和《关于印发《=县创建##省教育强县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新委办〔2012〕63号)两项政策引导本县教育事业发展,努力创建教育强县。

某小学位于=县北部,原来只服务坡边村委和水运公司、圩镇,现在附近的布龙小学、庞村小学已经合并到某小学;近几年,由于某小学教学质量稳步上升,周边村委的学生大量申请进入某小学就读;同时,学校周边企业增多,黄岗大型家具城即将兴建,外来工人数逐年不断增加,预计要解决1100个学生的读书问题。

按照完全小学的办学标准,某小学的校舍、设备设施严重不足,制约着学校的未来发展。

为了更好地解决周边儿童和外来工子女的读书问题,有必要再建设一幢4层12室的教学楼办公综合楼,同时改建各种功能室场,新建运动场,以适应形势的发展。

为进一步加快某小学的发展,提升教育档次,缓解=县义务教育就学压力,促进=县九年制义务教育标准化办学的发展,促进=县教育抢险的建设,某小学的建设显得尤为必要。

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2.1弥补教育资源不足,缓解招生压力的需要

某小学占地面积13860平方米,建筑面积2161平方米,建有两幢教学楼,共有22个功能场室。

学校现有教学班14个,在校学生681教职工34人,其中专任教师25,专科23人,占92%,本科1人,小学高级教师23人,一级教师2人。

近几年,学校周边企业增多,外来务工人数逐年不断增加,务工人员子女的受教育问题亟待解决;同时随着某小学教育质量的提高,周边村委申请进入某小学就读的学生越来越多;预计要解决1100个学生的读书问题。

按照完全小学的办学标准,某小学的校舍、设备设施严重不足,制约着学校的未来发展。

为了更好地解决周边儿童和外来工子女的读书问题,有必要再建设一幢4层12室的教学楼办公综合楼,改建各种功能室场,新建运动场,以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2.2.2改善某小学教学设施,优化教学环境的需要

某小学现有教育设施已不能满足学校发展需要。

教育辅助用房不足,满足不了新课改的需求。

体育场狭小,篮排球场不足,达不到6班配置1个的要求,运动场非标准,不能满足学生的运动需求。

新建的教学楼和翻新的教学楼将会配备良好的教学设施,运动场和球场的建设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与原有校园相比,在教学环境将会有很大的提高。

2.2.3配合创建教育强县、教育强镇的需要

2012年,=县制订了创建##省教育强县的目标,计划从2012年开始,用3年多时间把=县创建成为##省教育强县。

=县创建教育强县的目标之一是全面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通过加大力度推进中小学布局调整,根据城乡建设发展规划和人口变动状况,坚持适度超前原则,合理调整学校布局,对规模小、人数少、条件差、距离近的薄弱学校通过撤点并校等形式,对教育资源进行优化整合,全面提高中小学校的办学效益。

本项目的建设正式符合=县创建教育强县的政策指导方针。

项目的建设为当地居民创建良好的教育资源和平台,提高当地的教育会平,促进=县创建教育强县工作的发展。

综上可知,本项目的建设有利于弥补当地教育资源不足,缓解招生压力;有利于=县新城镇创建##省级教育强镇,项目的建设是必要的。

第三章建设内容与规模

3.1建设目标

项目实施后,将改善某小学师生的教学环境,也将为学校师生提供更为舒适的运动场所,提升了学校的基础硬件条件,增加了学校的容量,使学校可以更好地为周边群众服务,提高当地的教育水平,树立某小学良好的社会形象。

3.2建设内容与规模

本项目为某小学改扩建工程,主要将校区中装修陈旧、存在隐患的1500㎡旧楼体内外维修翻修、新建教学楼、塑胶跑道、水泥球场和其他配套设施等。

项目总投资418万元,主要建设内容为新建教学楼1800㎡、旧1500㎡教学楼更新改造、新建塑胶跑道736㎡、水泥球场998㎡;以及其他配套设施等。

为尽量不影响学校师生的正常学习生活,项目的单位将根据学校教学计划和作息时间以及资金到位情况合理安排具体的项目实施内容,争取尽早完工。

表3-1主要建设内容与规模

序号

建设项目名称

面积

1

新建教学楼

1800㎡

2

旧教学楼更新改造

1500㎡

3

新建塑胶跑道

736㎡

4

水泥球场

998㎡

5

其他配套设施

第四章项目选址与建设条件

4.1项目建设地点

本项目位于某县新城镇某圩2号,靠近=县沿江北路和276省道,交通十分便利,周边基础设施完善,商贸环境优良;项目所在地地势平坦,环境舒适。

详见附图4-1:

项目所在位置示意图。

图4-1项目所在位置示意图

4.2建设条件

4.2.1自然条件

=县位于##省中部偏西,距省会广州130多公里,总面积1523平方公里,=县总人口45万人,有华侨、港澳台同胞15万多人,是##省著名的侨乡之一。

解放后先后属粤中行署、江门行署、肇庆行署、肇庆市。

1994年划归**市。

县境处在北回归线以南,距海洋最近点100公里,属亚热带季风型气候,有气候温和、热量丰富、光照充足、雨量充沛、霜期短的特点。

=县地形由南向北倾斜,=江发源于县内的天露山脉,集雨面积占=县总面积的84%,密集的河网,不仅形成土地肥沃的冲积平原,而且为农业生产灌溉带来便利。

4.2.2经济环境

2012年=县实现生产总值168.6亿元,比上年增长15%。

其中:

第一产业增加值46.04亿元,比上年增长5.8%,对GDP贡献率为10.5%;第二产业增加值74.98亿元,比上年增长27.3%,对GDP贡献率为78.0%;第三产业增加值47.58亿元,比上年增长5.7%,对GDP贡献率为11.5%。

在第三产业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长9.5%,批发和零售业增长12.6%,住宿和餐饮业增长7.7%,金融业增长2.4%,房地产业增长10.9%,营利性服务业下降14.3%,非营利性服务业增长10.4%。

按常住人口测算=县人均生产总值38754元,比上年增长13.7%。

4.2.3其他条件

本项目的建设地点是在现有校区内进行,给排水、电力设施等公共工程能够满足施工要求,能满足项目建设期和运营期的各项需求。

4.3选址评价

1、本项目建设地点能够充分利用校区的各项基本配套设施,是对现有资源的整合利用,在校区内实施建设,不涉及新增用地,该项目的选址符合建设用地及规划要求。

2、场区域地形较平坦,地质条件较好,场地内不存在影响建筑物的不良工程,且周围没有污染源和易燃易爆物的产生和贮存场所。

3、本项目交通便利,周围配套设施健全,环境宜人,设备齐全,并可充分利用城市内基础设施,符合选址要求。

4、本项目将在现有校区内实施,无需进行选址对比分析。

第五章建设规划方案

5.1应遵循的原则

1、贯彻合理、适用、经济的原则,并在可能条件下注意楼体整齐划一。

2、建筑设计所采用的标准应满足教学及运动的要求并尽量与当地建筑标准相适应。

3、根据项目建设的需要与可能,合理采用新技术和新材料。

4、在能满足功能要求的前提下,尽量利用节假日时间多项工程同期施工,避开入学和期末的学生流动高峰期,降低项目施工对师生教学、生活的影响。

5、尽量采用绿色建筑材料,节能型设备,节约原材料,减少原料不必要的浪费。

5.2工程方案

5.2.1建筑工程方案

本工程规划拟新建教学楼1800㎡、旧1500㎡教学楼更新改造、新建塑胶跑道736㎡、水泥球场998㎡;以及其他配套设施等。

教学楼改扩建和新建应严格按照公用建筑标准施工,须充分考虑安全、便于管理等因素,根据专业需要设计进行施工;塑胶跑道和球场设计注重安全、布局合理。

1、建筑设计

(1)结构设计

本工程建筑宜采用框架结构,采用人工开挖独立柱基础形式,现浇楼盖。

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框架抗震等级为四级。

(2)基础设计

①柱网尺寸

平面布置以大柱网为主,为满足功能要求,基本柱网为:

7.8m、6.0m、2.4m。

基本开间尺寸:

7.8m。

②主要构造措施

应在隔墙适当的平面位置设置构造柱,沿高度设置一至二道配筋带,并采取拉接措施。

③主要结构材料选用

砼强度等级:

梁、柱为C35砼,楼板为C25砼。

钢材:

采用A235-B、C、D。

焊条:

根据焊件的钢种分别采用E43型或E50型。

隔墙:

采用非承重大孔页岩空心砖,M5混合砂浆砌筑。

2、室外体育运动设施

场地构造:

应具有弹性强、软性适中、耐磨、排水性能优良、色彩柔和、可全天侯使用的特点。

训练地面:

采用砼面层,构造(从上至下),厚150mmC20砼、200mm厚粗砂层、素土夯实。

5.2.2装饰工程

内墙体:

采用空心砖,内墙装饰采用仿瓷涂料,并外刷乳胶漆。

楼地面:

应便于清扫、冲洗,且不污染环境,采用水磨石地面或贴地砖,门厅和各走廊采用花岗石。

顶棚:

可采用仿瓷涂料外刷乳胶漆或塑料扣板、石膏线条等。

门窗:

根据房间情况采用木制门或防盗门,窗户采用塑钢窗。

屋面:

屋面做法执行《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50345-2012)国家标准。

教学楼、实验楼防水等级为Ⅱ级,其他防水等级为Ⅲ级;防水材料采用高聚合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高分子防水涂料、细石防水砼等。

第六章总图运输与公用辅助工程

6.1总图布置

6.1.1布置原则

项目建设地点在某县新城镇某圩2号。

项目主要在某小学原有校区内建设。

建设地点场地平整,道路和绿化设施已十分完善,按现代文明学校、园林化的要求、校区设置了大片集中绿化地;道路两旁均设有绿化带,使全校师生有一个文明、优雅、洁净和美丽的教学、生活环境,突出体现了人居环境一流的现代化学府的风貌。

6.1.2平面布置

本项目原则上遵守校区的总体规划方案,结合教学活动和使用功能进行布置。

1.总平面布置除遵循国家有关学校总体设计原则外,还应符合有利于环境净化,避免人流车流交叉穿行等要求;

2.校区按行政、教学、教学辅助和生活等划区布局;

3.主体教学楼应布置在校区内综合环境较好的区域;

4.学校主要建筑周围宜设置环形消防车道(可利用交通道路),如有困难时,可沿主要建筑的两个长边设置消防车道;

5.学校周围应绿化。

可种植草坪或对大气含尘、含菌浓度不产生有害影响的树木,尽量养活校区内露土面积;

6.校区周围不宜设置排水明沟。

6.1.3竖向布置

(1)校区地理条件。

校区周围是大片平地,可以充分利用地理条件的优势,合理地选择场地竖向方式与平整标高,确保运输与排水顺畅。

本工程场地平整,竖向布置采用平坡布置,设计标高与原地面一致。

(2)竖向及道路布置方案。

竖向布置原则:

根据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防止洪水冲刷或威胁,排除雨水迅速,力求场地设计标高与自然条件相适应,减少场地填挖土方工程量,并符合=县规划的要求,竖向及道路布置方案的描述可以参考建筑设计图。

6.1.4绿化

在改扩建的教学区、跑道、球场、主要出入口、道路两旁建筑物周围以及校园空地区进行绿化,校区绿地构成有乔木、亚乔木、花灌木、绿篱、草坪和花坛等,根据功能区用途与环境构成选择不同的绿化方式。

6.2场内外运输

6.2.1校区运输

1、运输对象

本项目运送物品主要为各种施工设备及水泥、钢材等建筑物资。

2、运输量及运输方式

本项目建设期间运输物资主要为各种施工各设备及建筑物资,由项目工程承包方负责。

建设地点邻近276省道和=县沿江北路,主要采取公路运输。

3、校区内布置功能分区明确,各区域间设有校区干道,基本满足施工、运输和消防的要求。

6.2.2运输环境

校区外部运输条件良好。

=县路桥衔接顺畅,骨干道路四通八达,全区已形成完善交通网络。

6.3公用辅助工程

6.3.1给排水

给排水工程依据的规范主要有如下: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

《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

《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GB50069-2002)

《给水排水构筑物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41-2008)

《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

《给水排水工程管道结构设计规范》(GB50332-2002)

##省地方标准《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6-2001)

1、给水工程

(1)供水原则

本项目的供水目标是及时、足量供应,保证施工的连续进行,不因供水不足而停止施工:

①土建施工用水和生活用水实行分管供应,采用一路供水;

②消防用水设施按现行的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要求进行布置,本项目需自行设置消防水泵站、消防水池;

④本项目的用水需设置计量表,对用水量进行管理控制。

(2)给水系统

①水源

本项目生活和施工用水均来自=县供水机构直接供给,水源丰富,可以满足施工的需要。

②供水要求

生活给水达到中国《生活饮用水标准》(GB5749-2006)的要求;土建施工用水水质应根据各工地的要求来确定,但不能低于国家标准。

③冷水给水系统。

消防及生活用水均由=县市政供水直接供给,可满足需求。

④给水管管材与接口

生活给水管采用硬聚氯乙烯给水管,部分给水管采用溶剂粘接型承口配件及直管式管材或弹性密封圈连接型承口配件及承插口管材。

⑤给水分区

给水设计分为生活给水系统、施工及低压消防水给水系统、高压消防水给水系统和循环冷却水管道系统四部分。

2、排水工程

(1)排水设计原则:

①建设布局合理的排水管道,做到遇洪不涝;

②采用清污分流的排水原则,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减少污水量的排放;

③本项目的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排至污水处理场处理;

④本项目的清洁下水直接排至市政排水管道;

⑥排水系统按保证能放尽存水原则配置;

⑦处理后的污水水质达到##省地方标准《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6-2001)。

(2)排水系统

①排水体制

排水体制采用分流制,即分生活污水和雨水两个排放体制。

②污水系统

污水排入污水沉淀池,经化粪池处理后方能排入下水道。

排水设施按照相关规范进行,处理后的污水水质达到《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6-2001)的要求。

③雨水系统

屋面雨水经雨水斗、雨水立管排入地面雨水口或检查井,地面雨水经雨水口、检查井排入雨水管道,最后排入市政排污管网。

④排水管管材

排水干管、支管及附件凡靠近食堂、餐厅等厨房灶台、洗涤池、锅炉房降温排污等可能连续40度高温以上场所均须采用(或改用)铸铁排水管。

6.3.2供电工程

1、负荷等级

本工程项目的负荷大部份为施工装置及公用工程用电。

本项目的施工装置及部分公用工程的供电按国家标准《工业与民用供电系统设计规范》规定的负荷等级均为二级负荷,维修、办公室等为三级负荷。

2、供电设施

=县电力局用电专线架设至校区外,本项目的用电拟直接使用此专线。

考虑到用电的连续性,施工方应安装发电机组,以保证连续供电。

3、配电系统电压确定

(1)低压电动机———380V

(2)照明系统———380/220V

4、主要电气设备

本项目的主要电气设备为动力、照明用的配电箱。

5、用电安全

本项目较多地使用电,因此用电安全在本项目中格外重要。

在项目建设和实施过程中拟采取以下用电安全措施:

①严格控制超负载使用,避免因电线过载发热,引起火灾;

②杜绝电线捆绑,将因电线捆绑可能造成电线部分折断,产生高阻抗,使电线发热,进而造成电线失火的可能性降到最低;

③在项目建设和运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