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市岳塘区红旗学校综合教学楼工程项目2.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396501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X 页数:47 大小:134.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湘潭市岳塘区红旗学校综合教学楼工程项目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湘潭市岳塘区红旗学校综合教学楼工程项目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湘潭市岳塘区红旗学校综合教学楼工程项目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湘潭市岳塘区红旗学校综合教学楼工程项目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湘潭市岳塘区红旗学校综合教学楼工程项目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湘潭市岳塘区红旗学校综合教学楼工程项目2.docx

《湘潭市岳塘区红旗学校综合教学楼工程项目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湘潭市岳塘区红旗学校综合教学楼工程项目2.docx(4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湘潭市岳塘区红旗学校综合教学楼工程项目2.docx

湘潭市岳塘区红旗学校综合教学楼工程项目2

一、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1

二、质量管理体系与措施…………………………………53

三、安全管理体系与措施………………………………………59

四、环境保护管理体系与措施…………………………………………69

五、工程进度计划与保证措施…………………………………………75

六、资源配备计划………………………………………………….78

七、主要项目管理人员…………………………………………81

八、施工设备……………………………………………82

九、试验、检测仪器设备…………………………………84

一、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

1、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湘潭市岳塘区红旗学校综合教学楼工程项目。

建设单位为湘潭市岳塘区红旗学校。

位于湘潭市岳塘区红旗农场红旗中路,本工程为综合教学楼一栋,楼层共五层,总建筑面积约为2673m2。

施工现场场地已平整,场外进场道路已形成。

施工现场施工用水、用电均可就近接入,现场施工条件已经具备。

2、工程特点

工程涉及多专业、多工种交叉作业,合理的施工组织管理是工程顺利完成的关键。

在主体结构施工过程中的材料设备垂直运输、支模架、钢筋制作安装、混凝土的质量控制及外脚手架的搭设是施工的关键,针对本工程的施工目标管理、计划管理、技术管理、质量管理、安全管理、材料设备管理、文明施工管理等,建立相应管理机制和管理制度。

2.1、本工程工期较紧,要求土建分部分项工程安排紧凑,布置合理,尽可能利用工作面流水交叉作业,确保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提高机械化施工水平。

2.2、工程施工项目繁多,施工时必须各专业队伍密切配合,充分协调,共同圆满完成好本工程。

3、施工组织与部署

3.1、施工目标

3.1.1、工期目标:

计划工期180日历天。

3.1.2、质量目标:

合格工程。

3.1.4、安全目标:

杜绝人身死亡事故、重伤事故、重大设备事故和其他重大事故,减少轻伤,采用全封闭施工,争创“安全文明施工示范工地”。

3.2、施工组织

本项目将全面实行项目经理责任制和项目成本核算制,以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和动态科学管理为基本特征,按照IS09002标准对该项目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科学管理。

3.2.1、拟派有类似施工经验且有责任心的人员担任项目经理,组织有工作经验、有能力、有责任心的专业技术人员组成项目经理部。

作业班组成员在班长的直接领导下工作,班长由各专业技术员指导工作,各专业技术员由技术负责人和项目经理领导。

3.2.2、项目经理在施工过程中,运用自己多年的经验知识,努力完成本工程目标。

3.2.3、项目班子选用与项目经理有多年配合经历的人员组成,同时保证项目骨干最先进场、最后退场。

3.2.4、施工过程中坚持“质量第一、安全第一”,严格过程控制,确保工程目标的实现。

3.2.5、施工过程中,如发生安全、质量事故,项目经理在按程序处理完事故以后,立即进行全项目人员质量(安全)教育,完善质量(安全)管理措施,防止今后发生类似事故。

3.2.6、合理安排用工时间,按劳付酬,奖勤罚懒。

3.3、施工部署

3.3.1、部署原则

3.3.1.1、在施工机具设备、周转材料、劳动力等方面加大一次性投入,进而达到集中优势力量在最短的时间完成本工程,创造出最好的效益和达到甲、乙方双赢的目的。

3.3.1.2、采用先进合理适用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在确保质量、安全的前提下加快工程进度,降低工程成本,多快好省地完成工程任务。

3.3.1.3、按项目法进行施工管理,以项目经理为首的整个项目部,严格按照IS09002系列标准,使施工全过程处于受控状态。

3.3.2、施工程序安排:

在施工过程中必须抓住全过程的关键线路,通过合理安排施工顺序,减少关键线路上的施工时间,达到缩短工期按时竣工的目的,同时应遵循如下施工原则:

3.3.2.1、认真做好施工准备,正确处理好土建工程与水、电等配属工程的关系,确定施工过程中的平面顺序、空间顺序和专业顺序,有效地从平面、空间、专业特点上进行平行流水、交叉作业或插入施工,以扩大作业面。

3.3.2.2、总体按照先地下后地上,先主体后装修,先里后外,先主要工程后次要工程的顺序进行,确保关键路径上的目标实现,施工过程中要灵活把握工序穿插的时机,尽量缩短工程工期。

3.3.2.3、充分考虑进场机械设备和周转材料的周转使用,主体施工时实行12小时作业制,提高设备、材料的利用率。

3.3.3、主要施工方法:

根据本工程的特点,主要考虑采用以下几种施工方法。

⑴、模板:

以定型竹胶合模板为主,木模为辅。

⑵、钢筋:

柱筋采用电渣压力焊,其余采用搭接。

⑶、混凝土:

采用商品混凝土,搅拌车运至施工现场,然后用混凝土泵车泵送或手推式斗车运送。

⑷、砌体:

严格按照设计及规范要求,双面挂线,立皮数杆,按清水墙要求砌筑,砌块和砂浆的垂直运输主要以物料提升机为主。

3.3.4、施工现场平面布置

施工现场的“三通一平”工作已完成,施工用水、电均可现场搭接,根据现场实际地形,本着有利于生产,经济、合理的原则安排施工用地。

3.3.4.1、平面布置的总体布局:

根据本工程实际情况及根据我公司方案,作出如下布置:

⑴、根据本工程现场情况及工程特点,合理利用本工程施工场地,为有利于本工程施工平面布置,整个施工现场采取封闭式施工。

在施工现场设出入口,作为材料和人员的进出。

⑵、在现场布置物料提升机进行现场材料垂直运输。

施工现场布置施工机械设备停放处、钢筋及木工加工棚、材料仓库,砂石、砌块、架料、扣件等材料的堆场。

⑶、根据本工程实际施工场地情况,在工地现场附近设项目部及生活区。

⑷、根据建设方提供的施工用水用电接入点,在建筑物的周围设水电走廊,并设阀门和配电箱,保证施工现场各施工点的水电供应及时。

3.3.4.2、施工用水、用电、排水及消防。

⑴、现场用水

施工用水由建设方指定的主给水管线装表接入施工现场,并根据用水量配置管径大小,并在现场设多处消防栓。

⑵、施工用电

施工用电由建设方指定点引入配电间,并根据用电量配置管线引各施工点上。

⑶、排水

在施工现场做好排污系统,施工污水及生活污水经沉淀池处理后方可排入市政下水道内。

⑷、消防

在现场根据供水管网的布设,在现场设置多处消防栓和一定数量消防灭火器,以防在施工过程中出现火灾。

3.3.4.3、机械设备根据施工进度在不同的施工阶段进场,在施工中使用的机械不得停置在施工便道位置,以防影响施工车辆行驶。

4、主要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方案

4.1、测量工程

迅速完成技术交接(包括轴线复核、定位、技术资料移交等),项目经理部根据现场地形,分析比较,在对建设方提供的轴线点复核合格后,测量人员立即展开引测工作,并根据图纸尺寸、位置关系建立好轴线、标高控制网。

建筑定位放线、楼层的轴线引测、高度控制等施工测量均应分别记录测量成果,经监理单位复核认可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4.1.1、建筑物定位放线

根据建筑总平面图提供的坐标或建设方现场提供的基点用经纬仪进行建筑物轴线定位,引出各角控制桩后用砼进行保护,在建筑物四周2m以外钉龙门架,然后根据图纸在龙门架上用红油漆逐点标出建筑物的各标准轴线,邀请建设方,监理方复测无误并签字认可后方能进行基础放线施工,测量记录及测量成果应及时归档收入资料。

4.1.2、楼层轴线测量

首层楼完工后,用经纬仪将四大转角处的轴线竖向投测法标识于楼板边缘,各开间轴线用钢卷尺量定。

测设时,按常规方法进行复核,使之闭合差不超过规范规定。

4.1.3、标高控制

根据建筑总平面图提供的绝对高程,将建筑物的绝对高程换算成相对高程,然后用经校验的水准仪进行高程测设并将标高线测设标识于建筑物上,设立明显标记后予以保护,水准点至少应设置两个以上,既方便工程施工,也可防止因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的破坏造成标高测量误差。

施工至±0.000以后将±0.000引测至建筑物转角框架柱上,各层标高用钢尺从±0.000拉通后进行检测,各楼层用水准仪进行校核、调整,并标定于各层框架柱、柱筋或支模架立杆上,用以作为各操作层控制标高。

4.1.4、垂直度控制:

底层柱的垂直度是以事先根据轴线控制网在基层上弹好的轴线标识为依据,用于支模时进行校正复核的。

柱子拆模后,及时将轴线标识转测至各外柱和角柱的外立面上,并用红漆进行标记和保护。

上层柱的垂直度同样可以采用以上方法进行控制,前提是柱的定位轴线必须划分准确,符合施工规范的要求。

4.1.5、沉降观测

在建筑物四周各角柱处和沉降缝、伸缩缝等处设置牢靠的半永久性沉降观测点,观测点采用膨胀螺丝打入柱内固定而成,设置个数为8—10个,同时选一可靠的地点设立一至二个比较点进行比较,沉降观测一般每完成一结构层进行一次,如工程中途停工时间较长,应在停工前及复工时各观测一次,竣工交付使用后,仍应继续观测一段时间,初时可每月观测一次,以后随沉降速度的减缓,可延长至三个月观测一次,直至沉降量不超过1mm,即认为沉降稳定,方可停止观测。

较大荷重增加前后均应进行观测。

当基础附近地面荷重突然增加,周围大量积水及暴雨后,或周围大量挖方等,均应观测。

4.2、基础工程

4.2.1、土方开挖工程

4.2.1.1、基槽放线:

根据基础主轴线控制点,将外边基础轴线的交点用木桩测设在地面上,房屋外边基础轴线测定后,再根据建筑物平面图将内部开间所有基础轴线一一测出;最后根据中心轴线用石灰在地面上撒出基槽开挖边线。

4.2.1.3、开挖方法

根据现有图纸资料,基坑采用机械开挖,坡角及机械不能开挖到的地方采用人工进行开挖修整。

机械开挖时应留出200mm厚以便人工进行清底。

基础基槽开挖时,根据已放出开挖边线,采用人工由上而下逐级用镐锹进行开挖,运输用手推车运至指定地点。

每开挖至一定的范围即用水准仪跟踪操平检测。

开挖时应按规定的尺寸合理确定开挖顺序和分层开挖深度,连续地施工。

开挖过程中要随时注意检查;在坑顶两边0.8m内不得堆放弃土;在基坑基槽开挖时,每边应留出200mm宽,以便砌筑砖侧模及保护层厚度。

为防止基底土受到浸水或其他原因的扰动,基坑挖好后,应立即进行地基验收,并做垫层、装好模板。

4.2.2、独立基础施工

4.2.2.1、清理及垫层浇灌

地基验槽完成后,清除表层浮土及扰动土,不留积水,立即进行垫层混凝土施工,垫层混凝土必须振捣密实,表面平整,严禁晾晒基土。

4.2.2.2、钢筋绑扎

垫层浇灌完成后,混凝土达到1.2MPa后,表面弹线进行钢筋绑扎,钢筋绑扎不允许漏扣,柱插筋弯钩部分须与底板筋成45°绑扎,连接点处必须全部绑扎,距底板5cm处绑扎第一个箍筋,距基础顶5cm处绑扎最后一道箍筋,作为标高控制筋及定位筋,柱插筋最上部再绑扎一道定位筋,上下箍筋及定位箍筋绑扎完成后将柱插筋调整到位并用井字木架临时固定,然后绑扎剩余箍筋,保证柱插筋不变形走样,两道定位筋在基础混凝±浇完后,必须进行更换。

钢筋绑扎好后底面及侧面搁置保护层塑料垫块,厚度为设计保护层厚度,垫块间距不得大于100mm(视设计钢筋直径确定),以防出现露筋的质量通病。

注意对钢筋的成品保护,不得任意碰撞钢筋,造成钢筋移位。

4.2.2.3、模板

钢筋绑扎及相关专业施工完成后立即进行模板安装,模板采用小钢模或木模,利用架子管或木方加固。

锥形基础坡度<30°时,采用斜模板支护,利用螺栓与底板钢筋拉紧,防止上浮.模板上部设透气及振捣孔,坡度≤30°时,利用钢丝网(间距30cm)防止混凝土下坠,上口设井字木控制钢筋位置。

不得用重物冲击模板,不准在吊帮的模板上搭设脚手架,保证模板的牢固和严密。

4.2.2.4、清理

清除模板内的木屑、泥土等杂物,木模浇水湿润,堵严板缝及孔洞。

4.2.2.5、混凝土浇筑

混凝土应分层连续进行,问歇时间不超过混凝土初凝时间,一般不超过2h,为保证钢筋位置正确,先浇一层5~10cm厚混凝土固定钢筋。

台阶型基础每一台阶高度整体浇捣,每浇完一台阶停顿0.5h待其下沉,再浇上一层。

分层下料,每层厚度为振动棒的有效振动长度。

防止由于下料过厚、振捣不实或漏振、吊帮的根部砂浆涌出等原因造成蜂窝、麻面或孔洞。

4.2.2.6、混凝土振捣

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插人的间距不大于振捣器作用部分长度的1.25倍。

上层振捣棒插人下层3~5cm。

尽量避免碰撞预埋件、预埋螺栓,防止预埋件移位。

4.2.2.7、混凝土找平

混凝土浇筑后,表面比较大的混凝土,使用平板振捣器振一遍,然后用刮杆刮平,再用木抹子搓平。

收面前必须校核混凝土表面标高,不符合要求处立即整改。

4.2.2.8、混凝土浇筑

浇筑混凝土时,经常观察模板、支架、钢筋、螺栓、预留孔洞和管有无走动情况,一经发现有变形、走动或位移时,立即停止浇筑,并及时修整和加固模板,然后再继续浇筑。

4.2.2.9、混凝土养护

已浇筑完的混凝土,应在12h左右覆盖和浇水。

一般常温养护不得少于7d,特种混凝土养护不得少于14d。

养护设专人检查落实,防止由于养护不及时,造成混凝土表面裂缝。

4.2.2.10、模板拆除

侧面模板在混凝土强度能保证其棱角不因拆模板而受损坏时方可拆模,拆模前设专人检查混凝土强度,拆除时采用撬棍从一侧顺序拆除,不得采用大锤砸或撬棍乱撬,以免造成混凝土棱角破坏。

4.2.3、土方回填

回填前应取样做击实试验以测定最佳含水率,控制含水率在最佳含水率+2%~-4%以内。

当含水率过大时,应采取翻松晾干或掺入干土等措施;如土料过干,应预先洒水湿润。

回填方法:

回填时由一端向另一端自下而上分层铺填。

采用蛙式打夯机夯实,每层铺土虚铺厚度不大于250mm。

打夯时,一夯压半夯,夯夯相接,两遍纵横交叉,打夯机行走速度不大于16m/min,每层夯打遍数不应小于四遍。

两机平行时其间距不应小于3m,在同一夯打线路上,前后间距不得小于10m,以保证安全。

质量检验;填土夯实后,要对每层回填土的质量进行检测。

一般采用环刀法取样测定土的干密度,并求出土的密实度。

要求密实度≥90%。

4.3、主体工程

4.3.1、模板工程

本工程梁、柱、板模板均采用竹胶合板,辅以少量木模,支撑系统为钢管脚手架及木制琵琶撑。

4.3.1.1、柱模板:

柱模板由两块内模板夹在两块外模板之间组成,模板立枋采用50×70杉木枋。

为保证模板在混凝土侧压力作用下不变形,模板立枋间应加设50×70的夹枋,夹枋间距不应大于200mm。

此外,柱模外应设ø12对拉螺栓柱箍,柱箍间距400mm,柱子高度超过4m时应加设浇筑口。

柱模板安装前,必须将接头处砼浮渣清除,弹出柱轴线及四周边线,按设计要求绑扎好柱筋,然后在柱四边离地5~8cm处的主筋上焊接支杆,从四面顶住模板以防止位移,再将模板竖起来并用临时支撑固定,用吊锤校正,使其垂直,检查无误后,加设夹枋、夹管和柱箍,然后在四周设立支撑及拉杆,形成稳定的整体。

为保证梁柱接头处模板质量,柱模安装时,应将梁柱接头模板一次安装完成,柱砼完成后,接头模板不拆,直至梁板砼完成后再与梁板模一次拆除。

4.3.1.2、梁模板

梁模板主要由底模、侧模、夹管及支撑系统组成。

底模用竹胶合板与两根40×60mm木枋钉制而成,模宽即为梁宽,根据梁宽尺寸不同,在铺设底模时应在两侧枋间加设1~2根40×60mm木枋以加强底模的刚度,防止因横档间距过大而造成模板变形。

侧模用竹胶合板与2~4根40×60mm的木枋钉制而成,模板宽度等于梁高减去板厚再加上60mm,立侧模时,应根据模板高度在两夹木间加设若干木枋加强侧模刚度,保证模板在混凝土侧压力作用下不变形。

当梁的跨度大于或等于4m时,应使梁模板中部起拱,如设计无规定时,起拱高度宜为全跨长度的1/1000—3/1000,当梁高大于700mm时,梁中部应加设一道Ф14对拉螺栓,大于1000mm的应增设对拉螺栓二~四道。

梁模板的安装顺序是:

搭设满堂脚手架或立支撑→测标高、定出梁底位置→搭设梁底横档→将梁边线引至满堂架或支撑的横档上→铺设梁底模→立侧模→用短立管、扣件或木枋固定侧模根部,短立管上端用长横管和扣件与支模架连接固定,此长横管可同时做为板模的底托管。

4.3.1.3、楼梯模板

楼梯模板的构造与楼板模板相似,不同的是,要倾斜支设,做成踏步。

支模时,按设计图纸先搭设好支模斜架,支好楼梯梁模板,再在支模斜架上绑好楞木,铺钉好楼梯平板,然后立反三角板,用40×60mm夹木将其固定在底板上,扎好楼梯钢筋后,钉踏步板,用长木枋将各踏步板连接固定。

4.3.1.4、模板工程中应注意的事项:

⑴、应确保工程结构和构件各部分形状尺寸和相互位置的正确。

⑵、模板和支撑系统必须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能可靠地承受新浇筑混凝土的重力和侧压力,以及在施工过程中所产生的荷载。

⑶、模板接缝应合理、严密,不得漏浆。

⑷、全面检查各种预留预埋工作,做到万无一失。

⑸、柱模、梁侧模应在砼强度能保证其表面不因拆模而受损时即可拆除,梁底模、板模应在砼强度达到设计强度70%后方可拆除,楼梯底模则应在强度达到100%设计强度后方可拆除,模板拆除后即应清理干净,堆放整齐。

4.3.2、钢筋工程:

4.3.2.1、工程中所使用的钢筋应有出厂证明书或试验报告单,运至工地后应按品种、规格分类堆放,并按规定抽取试样做力学性能试验,合格后方能使用,钢筋在加工过程中发现脆断,焊接性能不良或力学性能显著不正常等现象,应进行化学成分检验或其它专项的检验。

4.3.2.2、钢筋配料必须严格按设计图纸和施工规范要求进行计算并认真填写钢筋配料单,下料时必须严格按照钢筋配料单进行,做到尺寸准确,并分类堆放整齐,挂好料牌,料牌由塑料纸制成,上面应注明工程名称、构件名称、钢筋形状和尺寸、钢筋直径和钢种、下料长度、根数等,待钢筋剪切完成后,把料牌绑扎在钢筋上,按钢筋加工顺序传递直至加工成半成品后,最后料牌作为绑扎钢筋的依据。

4.3.2.3、钢筋的焊接由专人负责,焊工必须有焊工考试合格证,在规定的范围内进行焊接操作,且焊接前,必须根据施工条件进行试焊,合格后方可施焊。

柱立筋部分采用电渣压力焊进行焊接,其工艺过程如下:

施焊前将钢筋端部120mm范围内的铁锈、杂质用钢丝刷干净,把钢筋安装于夹具钳口内夹紧,然后在焊接盒内装满焊剂,施焊时,接通电源使钢筋端部和焊剂相继熔化,形成渣池,维持数秒后,用操纵手柄使钢筋缓缓下降,熔化量达到规定数值后,切断电源,用力迅速顶压挤出金属熔渣和熔化金属,形成坚实的焊接接头,待冷却1—3分钟后,打开焊剂盒,卸下夹具,敲去焊渣。

4.3.2.4、钢筋的级别、种类和直径应按设计要求采用,当需要代换时应征得设计单位的同意,并应注意以下事项:

⑴、钢筋代换时,要了解设计意图,对重要构件的代换,必须征得设计者的同意。

⑵、应满足最小配筋率和配筋构造(如最小直径、间距、根数、锚固长度等)规定,钢筋根数尽可能与原设计根数相当,单排布筋改为双排布筋、等强代换后应进行承载力验算。

⑶、梁的纵向受力钢筋与弯起钢筋应分别代换,以保证正截面与斜截面强度,偏心受压构件或偏心受拉构件做钢筋代换时,不取整个截面配筋量计算,应按受力面分别代换。

⑷、钢筋代换后,应不低于原设计2%。

4.3.2.5、钢筋现场绑扎之前要核对成品钢筋的钢号、直径、形状、尺寸及数量是否与配料单和加工料牌相符,核查无误后方可开始现场绑扎。

柱筋绑扎前按图纸要求间距,计算好每根柱箍筋数量,在立好的柱子立筋上用粉笔划出箍筋间距,然后将箍筋从立筋上端套入,由上往下采用缠扣绑扎,要求箍筋与主筋垂直,箍筋转角与主筋交点均要绑扎,主筋与箍筋非转角部分的相交点成梅花式交错绑扎,箍筋的接头应沿柱子竖向交错布置,在柱基、柱顶、梁柱交接等处,箍筋间距应按设计要求加密,如设计要求箍筋设拉筋时,拉筋应钩住箍筋。

柱筋绑扎完成后,将15mm厚砂浆垫块作为柱筋保护层按1m左右间距绑扎在柱立筋外皮上,以保证主筋保护层厚度的正确。

梁筋采用先在楼板模板上绑扎成型,然后入模的方法(部分截面高度比较高的梁必须直接在底模上绑扎),即将主梁需穿次梁的部位稍稍抬高,再在次梁口搁两根横杆,把次梁的长钢筋铺在横杆上,按箍筋间距划线,套箍筋并按线摆开,抽换横杆将下部纵向钢筋落入箍筋内,可按架立钢筋、弯起钢筋、受拉钢筋的顺序和箍筋绑扎,绑扎好后将骨架稍抬起抽横杆,将梁骨架落入模内。

板筋绑扎前先清扫模板上的碎板、电线管头等杂物,用粉笔在模板上划好主筋,分布筋间距,按划好的间距,先摆受力主筋,后放分布筋。

预埋件、电线管、预留孔等及时配合安装。

绑扎一般用顺扣或八字扣,除外围两根筋的相交点应全部绑扎外,其余各点可隔点交错绑扎(双向板相交点必须全部绑扎),如板为双层钢筋,两层筋之间须加钢筋马凳,以确保上部钢筋的位置,而绑扎负弯矩钢筋,每个扣均要绑扎,最后在主筋下垫砂浆垫块。

楼梯钢筋绑扎时,先在楼梯段底模上画主筋和分布筋的位置线,根据设计图纸上主筋、分布筋的方向,先绑扎主筋后绑扎分布筋,每个交点均绑扎,有楼梯梁时,先扎梁筋后扎板筋,且板筋要锚固在梁内。

底板筋绑完,待踏步模板支好后再绑扎踏步钢筋,全部钢筋绑完后,应认真核对确保主筋接头数量和位置均要符合施工及验收规范要求。

4.3.2.6、成品保护

⑴、柱子钢筋绑扎之后:

不准爬踩箍筋;

⑵、楼板的弯起钢筋、负弯矩钢筋绑好后,上面行走,在浇混凝土前一定要保持原状,并派钢筋工专门负责修理。

⑶、绑扎钢筋时禁止碰动予埋铁件及洞口模板。

⑷、不论半成品筋还是成品筋均不得被脱模剂或其它油污污染。

⑸、安装电线管、暖卫管线或其它设施时不得任意切断和碰动钢筋。

4.3.2.7、应注意的质量问题:

⑴、柱子钢筋位移:

原因是振捣混凝土时碰动钢筋。

在浇筑混凝土前检查位置是否正确,并用固定卡加以固定,并在浇筑完砼时立即修整钢筋的位置。

当钢筋位置有明显位移时,处理方法必须经设计签证后同意,一般可按1:

6的坡度进行调整,也可采用垫筋和垫钢板焊接方法处理。

⑵、梁钢筋骨架尺寸小于设计尺寸:

原因是配制箍筋时按箍外径尺寸计算,造成骨架的宽和高均小于设计尺寸;另外四肢箍筋的梁,经常出现组合后的宽度小于设计。

⑶、柱交接处核心区箍筋间距未加密:

绑扎前先熟悉图纸,绑梁钢筋前先将柱箍筋套上,穿完梁钢筋后再绑。

⑷、箍筋搭接处未弯成1350,平直长度不足lOd:

加工成型时应注意检查平直长度是否符合要求,现场绑扎操作时,应认真按1350弯钩。

⑸、梁主筋进支座的锚固长度不够,弯起钢筋位置不准:

在绑扣前,先按设计图纸检查对照已摆好的钢筋是否正确,然后再进行绑扎。

⑹、板的负弯矩钢筋踩到下面:

绑之后禁止人在钢筋上行走,且在浇筑砼前整修检查合格后再浇筑。

⑺、板钢筋绑扎后不直,位置不准:

板的主筋、分布筋要用尺杆划线,从一面开始标出间距,绑扎时随时找正找直。

⑻、柱、墙钢筋骨架不直:

绑竖向受力筋时要吊正后再绑扣,凡是搭接部位要绑三个扣,以免不牢固发生变形。

另外绑扣不能绑成同一方向的顺扣。

层高超过4m的墙,要搭架子进行绑扎,并采取固定钢筋的措施。

4.3.3、砼工程

4.3.3.1、砼施工前必须提前申请配合比,同时所使用的水泥、砂、石、掺合料、混凝土外加剂(如减水剂、早强剂、膨胀剂等)均应送检经试验符合使用要求后方能使用,而且混凝土配合比应根据施工现场的砂石含水率的变化及时进行调整。

4.3.3.2、砼施工前检查浇砼的作业条件是否具备:

⑴、浇筑混凝土层段的模板,钢筋,预埋件及管线等全部安装完毕,模板内垃圾泥土等清理干净。

经检查合格符合设计要求,并办完隐蔽工程施工记录。

⑵、浇筑混凝土用架子及走道已支搭完毕并经检查合格。

⑶、砂的泥量不大于3%,石子含泥量不大于1%。

⑷、磅秤经检查衡量准确灵活,振动器(棒)经检验运转合格。

⑸、施工技术人员根据方案对班组进行了全面的施工技术交底。

4.3.3.3、砼施工时,应于搅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