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中考语文专题复习现代文简答题专练1.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395025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5.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天津中考语文专题复习现代文简答题专练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天津中考语文专题复习现代文简答题专练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天津中考语文专题复习现代文简答题专练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天津中考语文专题复习现代文简答题专练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天津中考语文专题复习现代文简答题专练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天津中考语文专题复习现代文简答题专练1.docx

《天津中考语文专题复习现代文简答题专练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津中考语文专题复习现代文简答题专练1.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天津中考语文专题复习现代文简答题专练1.docx

天津中考语文专题复习现代文简答题专练1

2021年天津中考语文专题复习:

现代文简答题专练

(1)

一、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下列小题

天窗

江南月

①老屋的玻璃天窗,小巧晶莹,开设在光线不足的卧房。

对于我们小孩来说,天窗不仅为我们平添光亮,更让我们感受到许多无法言喻的美妙。

②夏夜,蝉还在院落里高大的梧桐树上鸣唱,田野里的蛙声就此起彼伏地欢快起来。

穿着母亲缝制的方领衫,枕在她的怀里,仰起小脸,有时可以看到明月高悬,透过天窗,泻下轻轻柔柔的月光。

一束束,盈盈的,如水似乳,漫过母亲的衣橱,在青砖地上画成一团银亮的光斑。

一颗两颗美丽的星星,也赶热闹似的隔着天窗向我和母亲温柔地眨眼,低低地絮语。

那一方窄窄的小小天窗,足以把稚嫩的视线放大,把美丽的想象撑起,星空的神秘和趣味便注满了我幼年幻想的心域。

③因有这一扇天窗,卧房里便舞动着游丝般的轻柔和温馨。

母亲手摇蒲扇,缓缓地扇着,凉风便一丝丝地滑过肌体,惬意极了。

她一边借着丝丝缕缕的亮光给我扇风,一边给我猜各样的谜语:

“开嘛开白花,结嘛结四牛角。

”我答是母亲在池塘里采的红菱,母亲便夸我聪颖。

这还不够,母亲总是拗不过我的撒娇和对故事的喜爱。

每每此时,她会不由自主地抬头凝望天窗外一颗两颗水晶般的星子。

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的神话故事,便娓娓地在我心间摇曳出莲花般的清润和痴醉。

常常,母亲的声音融着天窗下的那片亮光,如小溪的流水潺潺地抚遍我的全身,溢进我的心坎。

④江南多雨,尤其是阴雨绵绵的梅雨季节。

因为有了这扇天窗,更让我感受到万般雨意千般诗情。

天窗外,夜色冥茫。

月亮躲起来了,星星躲起来了。

唯有点点滴滴、淅淅沥沥的细雨,如烟般笼着鳞鳞的瓦片和一扇玲珑的天窗。

童稚的心灵,透过那一方小小的天窗,遐想着偌大的夜宇舞起了巨幅绸缎,若是裁剪一匹让母亲为我做新衣裳,那有多好呀。

想着想着,雨滴水润润,湿漉漉,仿佛倏的一下钻进我的心里蔓延开来。

⑤仲夏,多雷阵雨。

屋内,昏黄的灯苗闪闪烁烁的,把灯光里缝制衣服的母亲的影子在墙上拉得好长。

雨点如一名来自天界的乐师,水乡泽国便奏起了铿锵有力的天籁,哗啦哗啦的。

听久了,听熟了,就能辨出,雨声如泉水般叮叮咚咚的,是奏响在玻璃天窗上的乐音;粗犷一点的,是敲打在瓦楞上的鼓点。

雨点轻轻重重、缓缓急急地也在我清澈的心湖上奏响,泛漾起细细的波纹。

迄今为止,我一直认为这是我所听过的最美的纯天然的交响乐呢!

雨势来得急也去得快,往往一首乐曲作罢,衣服上便留下了母亲细细密密的针脚。

⑥记忆中,老屋的天窗总是与母亲的身影相伴;现在,它时常浮现于我的脑海,一些细节还那么清晰。

也许生命早期的记忆是一个人生活的根吧!

⑦“一窍仰穿,天光下射。

”走在时光的深处,生命难免也会有阴暗的死角。

然后那么就让我们常常提醒自己,不论何时、何地、何境,都别忘了开一扇心灵的天窗,让皎洁的月光,让灿烂的星辉,让诗意的雨声,让婉转的鸟鸣……都一一洒进心房。

(选自《都市文萃》有删改)

16.文章围绕“天窗”,写了哪些体现母爱的事情?

(4分)

17.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4分)

雨点轻轻重重、欢欢急急地也在我清澈的心湖上奏响,泛漾起细细的波纹。

18.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两项是()()(4分)

A.老屋的那一方小小的天窗伴随着母亲的身影,让“我”感受到许多无法言喻的美妙。

B.第②节选取蝉的鸣唱蛙声的欢快和星月的柔美,生动地描绘出一幅迷人的夏夜图。

C.第③节“凉风便一丝丝地滑过肌体”中,“一丝丝”字既写出风的凉爽,又表现母爱的小心翼翼。

D.文章情景交融,通过雨景和月景的对比描写,抒发了“我”对童年生活的眷恋和感伤。

E.文章结尾写“生命难免也会有阴暗的死角……不论何时、何地、何境,都别忘了开一扇心灵的天窗……”意在启示我们要乐观的面对生命的困难,让我们的生命拥有更多的美好。

19.根据你对文章的阅读理解,说一说这篇文章为什么以“天窗”为题。

(4分)

二、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下列小题

阅读《轻放》一文,回答17-19题。

轻放

(1)走廊里的声控灯,很早以前就坏了。

每次走到门口,同租三室一厅的几个人,都会习惯性地叹口气,在黑暗中摸索着将门打开,又重重地关上,似乎想要以此发泄对那一脸晦暗的廊灯的愤恨。

其实,楼下的小卖部里,摆满了各种各样的灯泡,而且价格低廉到不过是坐一站公交车的价格,但包括我在内的所有人,谁都没有想起,在买泡面的时候,顺手捎带一个灯泡上来。

(2)父亲过来看我,走到门口,看见我费力地用手机里微弱的光线照明,立刻放下手里的东西,说声“稍等”,便下了楼。

不过是几分钟的工夫,他便拿了一个灯泡上来,一声不响地安好。

然后,他轻轻一击掌,昔日暗淡无光的走廊,瞬间便有了温暖通透的光亮,我站在门口,看父亲脸上淡然的微笑,便说:

“你可真是光明使者呢,你一来,这灯就好了。

(3)父亲却扭过身来,正对着我,说:

“其实路过的每一个人,都可以是光明使者,不过是一块五毛

钱的灯泡,顺手就捎过来了,何必每次总是感叹世风日下,自己却始终不去动手呢?

(4)我笑,“可不是人人都像您这样乐于助人,况且,这还是租来的房子,这走廊,也属于公共的区域,不只我们这一层,楼上的人也都要从此经过呢。

(5)父亲没吱声,只拿起身边的扫帚,边一层层地扫着楼梯上丢掉的烟头、纸屑、菜叶,边哼起他惯唱的京剧。

有人从他身边经过,他便停下来,将身子朝楼梯一侧,又朝来人笑着点一点头,表示让对方先行。

而路人总是诧异地看父亲一眼,又微微地停一下,这才在父亲的笑意里,

慌乱地点一下头,匆匆离去。

那脚步的失措,看上去有些逃的意思。

(6)我在晚饭的时候,便抱怨他,说:

“何必对陌生人

这样殷勤?

他们指不定在心里觉得你有毛病呢。

”父亲呷下一口酒,道:

“我管不着别人心里怎么想,但我开心就可以啊,况且,我就不信你给别人微笑,他还能泼你一盆冷水不成?

所谓寻开心,就是这样,你自己不去主动找,它还会自登家门?

(7)几日后,翻起账本,突然想起一个借钱的熟人,当时他信誓旦旦,说三个月后肯定一分不少地全都打到我的账户里来,可是又过去两个月了,他不仅没有打钱,连一个解释的电话都没有。

气愤之下,我抄起电话便要质问熟人。

父亲得知后将我拦住,说:

“钱既然已经借出去了,就不必再催了。

”我不解,说:

“难道就让这笔钱白白地给他了不成?

这样不守信用的人,你又何必跟他客气?

(8)父亲一声不响地

拿过我的账本,将我记下的还款日期一栏“啪”的一道线勾掉,这才说:

“何时你将心里那个还款的日期,也一并改成无期限的时候,就不会像现在这样气愤了;假如人家忙得忘记了,你过去一通责问,那岂不是彼此坏了感情?

一笔钱丢掉不要紧,连带地连一个朋友也给弄丢了,那就得不偿失了。

(9)我依然心里憋闷,说:

“可是我觉得这个人根本就是故意忘记的,我刚刚听说他借过别人的钱,每次别人一催,他就推说下个月还,结果是几个月过去了,还是没有丝毫要还的迹象。

(10)父亲依然不紧不慢地喝一口茶,道:

“如果他真是一个常占便宜的人,那你这钱,丢了也没有关系,能够用钱测出一个人的深浅,并在以后的路上,尽可能地远离这样的人,不是更好吗?

况且,如果他不打算还你,你再怎样地催促,也是得不到这笔钱的,不如心中先放下,这样轻松的是你,而他,则会在你的安静里,心里有小小的失落与不安。

⑾隔着十几年的光阴看过去,我第一次发觉,硕士毕业的我,从书本中得到的那些东西,在没有读过几本书的父亲面前,原来是如此的苍白且无力。

人生中一切矛盾的化解,并不是拿尖锐的刀子划过,而是那最朴素最温暖的轻轻一放。

17.阅读全文,按要求概括内容并完成下面的表格。

(4分)

父亲来我家做的三件事

我的

表现

打扫公共楼梯

并主动与陌生人点头微笑

反省、理解

18.文章第(5)小节写路人的表现,用了哪些描写方法?

有什么作用?

(4分)

19.结合全文,赏析文章末尾划线的句子。

(3分)

人生中一切矛盾的化解,并不是拿尖锐的刀子划过,而是那最朴素最温暖的轻轻一放。

20.下列对文章内容结构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文章第二段中加点的“光明使者”既指父亲的到来使“昔日暗淡无光的走廊,瞬间便有了温暖通透的光亮”,又暗示父亲的行为照出了人们内心的自私与晦暗。

B.文中的“我”的形象与父亲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实际上“我”就是那些缺乏公德心,“只扫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的自私自利的人们中的一个。

C.我看出,父亲对陌生人的殷勤礼貌使路过楼梯的人感到很不自在,因此“我”劝说父亲不要对陌生人太殷勤,是怕父亲的不合时宜给邻居添了麻烦。

D.欠债还钱,本是天经地义,但父亲却劝“我”不必催促,是因为他认为有必要用这笔钱检验一下这个朋友是不是真正值得交。

E.文章提示我们,与其一味的抱怨、哀叹世风日下,不如身体力行做点什么;化解矛盾不能用偏激的方式,而应该用真诚、宽容、友善的方式对待。

三、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下列小题

  ①常常能听到这样的一种说法:

“人的脑子用多了,会死掉许多脑细胞。

”“人脑多用了会笨。

”这种说法是没有科学道理的。

  ②事实上,人的肌体的各个部位,几乎都是越用越健康,脑子也是一样。

让我们先来看一个数据:

经科学家研究证明,人的大脑皮层大约有140亿个神经细胞,也叫神经元。

这么多数量的脑细胞,对一个人的一生来说足够足够了。

有人计算过,如果一个人活到100岁的话。

经常运用的脑神经细胞只不过10多亿个,还有80%~90%的脑神经细胞没动用。

所以,根本不会有什么“脑子多用会笨”的事情。

   ③“生命在于运动”,这是生物界的一个普遍规律。

人的机体,用则灵,不用则衰。

脑子用得勤的人,肯定聪明。

因为这些勤于用脑的人,脑血管经常处于舒展的状态,脑神经细胞会得到很好的保养,从而使大脑更加发达:

避免了大脑的早衰。

相反:

那些懒于用脑思考的人,由于大脑受到的信息刺激比较少,甚至没有,大脑很可能就会早衰。

这跟一架机器一样,搁在那里不用就要生锈,经常运转就很润滑。

国外就有过这样的研究,科学家观察了一定数量的20—70岁的人,发现长期从事脑力劳动的人,到了60岁时仍能保持敏捷的思维能力,而在那些终日无所事事、得过且过的懒人当中,大脑早衰者的比例大大高于前者。

  ④除懂得脑子多用只会聪明不会笨的道理以外,我们还应该了解“多用脑,可防老”的道理。

这对老年人来讲尤为重要。

我们常说,大脑是人体的司令部,如果大脑迟钝了,身体各器官的生理功能当然也不会旺盛。

所以,保持大脑的活力,就能促进其他机体、器官保持活力;大脑如早衰,也会影响其他机体、器官的早衰。

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往往是生理、心理、环境等因素互相影响的结果,老年人保持着勤于用脑的好习惯,就会有一种很好的心理状态,可以使自己的生活、精神充满活力。

  ⑤“勤于用脑,延缓衰老”,这个道理是很科学的。

老年人如此,何况我们青少年呢?

18.用一句话概括第②段的内容。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第③段画线的部分综合运用了等说明方法,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

(2分)

20.第④段说明“多用脑,可防老”的道理,谈了两方面的原因:

一是生理方面的,就是多用脑能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是心理方面的,就是多用脑可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21.“人的机体的各个部位,几乎都是越用越健康”,这句话中的“几乎”能删去吗?

为什么?

(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你在生活中也经常用脑,读了这篇文章,有些什么体会?

(请简要回答)(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下列小题

喜旺的年

谷凡

  

  ①窗外飘着雪花,有几片有意无意地落到喜旺的身上。

雪花越飘越多,不一会儿,树上和房子上落了白白的一层。

喜旺注视着飘落的雪花非常沮丧,是的,他害怕,特别特别害怕这场雪下大,如果这是一场大雪,许多的地方又会不通车。

  ②噼里啪啦,一阵鞭炮声传来,听响声,这鞭炮是世界家放的。

再有几天就过年了,是世界的爸爸妈妈从外面回来了。

这几年,只要谁的爸爸妈妈从外面打工回来,到家后总是要先放一挂鞭炮。

  ③喜旺的爸爸妈妈今年过年也是要回来的,自从他知道爸爸妈妈要回来过年的那天起,就天天数日子,兴奋得睡不着觉。

腊月二十三,腊月二十四……终于熬到了腊月二十八,一大早喜旺起床,等喜旺把早饭做好,老天爷居然飘起了雪花。

  ④喜旺今年九岁了,上小学三年级,本来不是农忙时,早上他是不用做早饭的,可今天他高兴,也想让奶奶高兴。

奶奶60多岁了,而且还有高血压,平日里,这个家里只有喜旺和奶奶两个人。

  ⑤一边做早饭,喜旺一边想着爸爸妈妈会给自己带什么礼物。

老实说,他什么都不想要,只要爸爸妈妈能回来过年,他就高兴。

有一次同学诬陷他偷书,喜旺和这个同学打了起来,结果被罚站。

喜旺觉得自己非常委屈,他特别想念爸爸妈妈。

  ⑥雪越下越大,喜旺的心越揪越紧,他真想上去用身体挡住天上那个下雪的口子,让雪不要再下了。

“喜旺,你爸爸妈妈回来了,快去接哟!

”是隔壁二爷的声音。

喜旺顾不上丢下手里的书本,转身冲出大门……

  ⑦喜旺一口气跑到村东头的那条路上,路上安安静静,连爸爸妈妈的影子也没有。

就在喜旺忐忑不安的时候,远远地,有两个人影从路的另一头走来……喜旺兴高采烈地迎着那两个人跑去。

  ⑧近了,又近了,喜旺喘着气,爸爸妈妈就在前面,喜旺笑出了声。

跑了一会儿,喜旺感觉上气不接下气,他放慢了脚步,准备就这样迎着爸爸妈妈走过去。

喜旺在心里数着,二十一步,二十二步……是他们,就是他们,他日日夜夜想念的爸爸妈妈真的出现了。

喜旺走到了爸爸妈妈身边,他想张嘴喊爸爸妈妈,可不知怎么,他居然没有喊出来。

  ⑨爸爸妈妈走到喜旺身边,脚步匆匆,他们是那样的急切,恨不能一步就跨到家,他们抬头望了一眼喜旺,像望一个陌生的孩子,然后又急匆匆往前走。

  ⑩喜旺和爸爸妈妈擦身而过,他们居然没有认出自己。

喜旺的鼻子一酸,一股莫名的委屈油然而生。

爸爸妈妈已经有3年没有回来过年了,他们走时,自己才6岁,而现在的自己,已经长高长大了。

 (11)喜旺还记得,上次爸爸妈妈悄悄离开时,他整整哭闹了一个星期,可不管他怎么闹,就是不见爸爸妈妈的影子。

一星期、两星期,一个月、两个月,他就这样跟着奶奶渐渐长大了,大到他们都认不出了。

 (12)爸爸妈妈走的第一年,本来要回来过年的,可是没有买到车票;第二年大雪封路;第三年老板要给留下过年不回家的人发红包。

想到这些,喜旺的泪水不听话地流了出来。

 (13)这个时候,雪住了,看着爸爸妈妈进村的身影,喜旺忍不住哭出声来……他躲到村头的一面矮墙下,呆呆地望着天,想起自己向奶奶要20块钱买的鞭炮还没有放呢!

  (14)远处传来奶奶的叫喊声:

“喜旺,你在哪里?

你爸爸妈妈回来了……”

    (选自《小小说选刊》2014年第2期,有删改)

  

23.喜旺再见到父母前后,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分)

五、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下列小题

老太爷

(1)大雨是突然降下的,在老太爷去世的晚上。

一夜之间,五里槐村就变成了水茫茫的一片。

凉意笼罩了整个村子。

(2)村子不大,有几十户人家,都是朱姓老祖宗的后代。

老太爷是活在村里的辈分最高、年岁最长的人。

当过私塾先生的老太爷就像那一坡又一坡长满皱纹的古槐,香味醇厚地生活在五里槐村,受着全村人的膜拜。

(3)青山依旧,碧水长流,老太爷终于走完了他九十岁的人生,在这个大雨滂沱的夜晚,闭上了他不甘心的双眼。

村里的老汉们,低垂着花白的头,围在老太爷家中,一屋子的长吁短叹。

窗外的雨,纷乱瓢泼了一夜。

他们也愁肠百结了一夜。

(4)这些老汉们,都懂老太爷的心思,知道他走得多么遗憾。

(5)眼前最犯愁的,是老太爷入坟的事。

全村就是些老汉、娃娃,壮劳力全外出务工了,闻着年味儿才肯回家。

要找什么人,才能把老太爷的棺木抬到山坡上的祖坟地呢?

(6)大雨却不管老汉们的愁事,没日没夜地下着,洗刷着远远近近的一切。

但是也有雨水冲不走的记忆,清晰地从老汉们的脑海深处冒出来。

(7)记得那时,日子都过得苦,大人娃娃总吃不太饱。

虽说上学基本免费,村里人还是不上心。

这样的日子,谁还有心情让孩子念书?

只有老太爷看在眼里、急在心中。

(8)金秋九月,天高云淡,是村校开学的时节。

戴着瓜皮小帽、穿着黑色斜襟衣的老太爷,挂着拐杖,捣捣东家的门,敲敲西家的墙,说,娃们该上学了。

(9)小辈们并不买他的账,有的反而和他顶嘴:

“肚子都吃不饱,去学校干啥?

你也不看看,这些猴崽子,生就的榆木脑壳子,能读哪门子的书?

(10)碰了壁的老太爷快快地抚着槐树,满脸伤悲,目光悠远地看着前方,有人走过就叹息:

“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经书不可不读啊!

”可是,谁听他的话呢?

(11)老太爷沉默着。

后来,他开始在家鼓捣,熬制娃娃们爱吃的麦芽糖和香味玉米籽。

(12)村里人带着白天的劳累,在大槐树下歇息。

老太爷用零食引诱着疯玩的娃们到他的小院里来。

(13)槐香中沏上花茶,院中铺着竹席,吃过馋人的麦芽糖和香味玉米籽后,老太爷就领着他们念唐诗宋词,讲经史子集,细述外面的世界,把他的希冀悄然播种。

(14)月光照着池塘,风爽快地吹过。

沐浴着这份安静与美好,那些诗意的句子和美丽的梦想如精灵一样,在娃们的心中生根发芽。

(15)老太爷的诗书启蒙,让娃们带着梦想的翅膀,陆续走进校门,一路读书到大城市,跳出龙门,飞出了五里槐村。

老太爷摸着小胡子,逢人就露出满满的笑。

(16)只是这几年,农村娃上个大学真心不容易,工资低消费高,让村里人对读书灰了心,早早地撵着孩子丢了书,出门去打工。

(17)九十岁的老太爷,最后一次踉跄地走过荒芜的土地,浑浊的老眼里滴下泪水。

(18)他老了,无力再为迷路的儿孙们指点迷津。

(19)在这个万物吐故纳新的雨夜,他抱憾黄泉,把愁肠留给了一村子的老汉。

(20)愁肠复愁肠的老汉们,在一个天刚放睛的晨晓,听到满村的狗此起彼伏地嚎叫,疑惑地打开门,发现老太爷家门口站满了人。

(21)黑压压一大片,全是五里槐村走出去的读书人。

他们散落在各个城市,听到老太爷去世,相约着回来为他送终。

(22)这些文弱的读书人,一律穿着白衬衣,罩着黑西服,手臂上缠着黑纱。

平日,村里人都笑他们肩不能挑,手不能提,此刻,他们却显得那么有力量,让人安心。

(23)多彩的经幡飘起,老太爷的灵框稳稳当当地抬在了他们肩上。

这些飞出五里槐村的男女们,和全村的老人、娃娃一起,缓缓向墓地走去。

(24)太阳慢慢地爬出来,远山近水一片清明。

泥地上,一串串深深浅浅的脚印,伸向远方……

16.根据小说内容,将相关情节补充完整。

(1)老太爷雨夜去世,村里的老汉们__________;

(2)老太爷__________,小辈们不买老太爷的账;

(3)老太爷__________,娃们陆续走进校门;

(4)村里人对读书灰了心,老太爷__________;

(5)读书人回乡为老太爷送终。

17.结合上、下文,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文中第(14)段画线的句子。

18.下面对文章理解不恰当的两项是()()

A.小说反复写雨,为老太爷

去世渲染了悲伤的气氛,烘托了老汉们的愁苦之情。

B.老汉们发愁是因为他们不知道找什么人,把老太爷的棺木抬到山坡上的祖坟地。

C.小说第(7)到(18)段,插叙老太爷劝学的情节,揭示了老太爷受全村人膜拜的原因。

D.第(22)段里将“文弱”与“有力量”进行对比,突出了知识给人力量的道理。

E.小说的主人公是老汉们。

为老太爷送终发愁表现了老汉们善良与知恩图报的品质。

19.如何理解文章最后一段的作用?

六、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下列小题

蚊子出没,请注意!

夏志

①近日,比尔盖茨在他的个人博客gatesnotes中提到,蚊子是地球上最危险的动物,其每年杀死的人数冠绝动物,把鲨鱼、狮子、鳄鱼这些危险动物都远远抛在后面。

要知道,仅只是小小蚊子的一口叮咬,就可使因此而死亡的人数达到725000,令人毛骨悚然。

②这些不起眼的小小蚊子,却已然是地球上的“老人”了。

除了南极洲以外,在哪儿都能安家,家族还很庞大,蚊子亲属有2500种。

它们的秘密武器就是刺吸式的口器,招惹了雄蚊子没事,他们爱吃的是花蜜和植物的汁液,雌蚊子可不是吃素的,一口咬下去不吃到饱可不会停,还会传染登革热、疟疾、黄热病、脑炎等。

据世界健康组织统计,一只蚊子能够感染100多人,在非洲平均每45秒疟疾将导致一名儿童死亡。

③蚊子之所以传播疾病,不是来自于咬完一个再咬另一个的交叉感染,而是将带有病菌虫卵的血液吸入体内,病菌和虫卵在体内繁殖,通过刺吸式口器感染下一个被叮咬的人。

也许是幸事,蚊子并不会传播艾滋病、乙肝病毒,非热带地区的人受蚊子威胁较少,但它可能带来过敏等让你又痛又痒的症状。

④有的人会以为,看蚊子老围着沟渠打转,被它叮的人也肯定是有“味道”的。

这一猜测会让相当一部分人尴尬,因为总有一些人,在人堆里就是蚊子吸引器。

⑤其实,蚊子是依靠感知人类的体温、呼吸中的二氧化碳、气味、颜色来选择目标的。

体温高、呼出二氧化碳多的人、常出汗(蚊子喜欢微生物多的地儿)、穿深色衣服(蚊子喜欢深色,与趋暗习性有关)、孕妇(腹部体温较高)、喝酒的人会吸引蚊子的注意。

⑥有什么办法让蚊子对我们失去兴趣?

美国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HHMI)的研究人员去年五月份在《自然》发文称,可以通过改变蚊子嗅觉基因orco的方式,来让蚊子不再钟情于人类。

实验结果显示,改变了嗅觉基因的蚊子在没有二氧化碳的条件下不能分辨出人类,它们对于杀虫剂里的成分也不再抗拒。

⑦另一项由美国洛克菲勒大学于去年年底发表的一项研究发现,吸引蚊子的多种信号中,两种以上的信号组合在一起,才能对蚊子产生吸引(这是进化的策略,帮助蚊子辨别带热量的生物,而不用费力去叮咬发热的电机)。

他们通过实验改变了蚊子感受二氧化碳的Grs基因,发现变异了的埃及伊蚊不再能发现二氧化碳。

这一研究对于驱蚊产品的改进也有一定帮助。

⑧科学家们还在尝试从蚊子内部来根本性的解决问题。

比如,改造蚊子的基因,让他们不能再传播疾病。

巴西的科学家们将雄蚊子进行基因改造,这种蚊子携带的基因能够让后代无法活到发育成熟前,以达到消灭登革热的目的。

但前提是科学家们先向巴西释放了1000多万只经过基因改造的雄蚊子。

实验发现,转基因雄蚊使2013年6月至12月间的蚊子总数下降了79%。

因此,巴西在今年特别批准了此项利用转基因来控制登革热传播的手段,成为世界上首个允许转基因昆虫商业化应用的国家。

19.选文以“蚊子出没,请注意!

”为题有什么作用?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从全文来看,作者围绕“蚊子”是从哪两个方面进行说明的?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第③段加点词“可能”能否删除?

为什么?

(3分)

22.选文第⑧段运用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广告传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