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内部控制问题与措施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393436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9.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企业内部控制问题与措施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企业内部控制问题与措施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企业内部控制问题与措施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企业内部控制问题与措施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企业内部控制问题与措施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企业内部控制问题与措施研究报告.docx

《企业内部控制问题与措施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内部控制问题与措施研究报告.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企业内部控制问题与措施研究报告.docx

企业内部控制问题与措施研究报告

企业内部控制问题与措施研究

摘要:

企业内部控制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企业内部进行有效管理的工具,也是企业的自动预警系统和维护系统。

由于我国内部控制理论的引进和研究起步较晚,内部控制的实践时间短,与西方国家对内部控制的认识存在差距,所以我国企业在执行内部控制过程中在观念、公司治理结构、风险控制、信息流通、内部审计、内部控制评价及披露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

本文通过对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现状的思考,分析企业内部控制失效的原因,借鉴国外的经验,探寻建立健全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对策,提出提高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建议。

关键词:

内部控制;经营风险;措施与建议;

ProblemsandmeasuresonInternalcontrol

Abstract:

Internalcontrolistheproductofsocio-economicdevelopmentinacertainstage,Itistheimportantpartofmanagementofenterprisesandeffectiveinternalmanagementtoolintheenterprises,andalsoistheautomaticwarningsystemsandmaintenancesystemoftheenterprise.BecauseofChina'sinternalcontroltheoryandstudytheintroductionofalatestart,thepracticeofinternalcontrolgetashorttime,andtherewasagapbetweenthewesterncountriestorecognizetheexistenceofinternalcontrols,ThereforeChina'senterprisesintheimplementationofinternalcontrolsintheprocessofconcept,corporategovernancestructure,riskcontrol,informationflow,internalaudit,evaluationanddisclosureofinternalcontrolsandthereexistmanyproblems.

ThispaperbasedonChina'senterprisesreflectionsonthestatusofinternalcontrol,analysisthereasonsforfailureininternalcontrol,learnfromforeignexperience,andtrytofindoutthemeasurestoexploretheestablishmentofasoundsystemofinternalcontrol.

Keywords:

internalcontrol。

operationalrisks。

measuresandproposals

一、内部控制的概念及目标

(一)内部控制的概念

内部控制是指管理者为确保法律法规及经营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维护财产物资的安全与完整,保证财务会计和其他相关信息的准确性、及时性与可靠性,避免或降低各种风险,促进单位经营管理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实现既定的组织目标,在充分考虑内外部环境因素的基础上,综合利用各种分析方法,针对人、财、物等各生产要素及相关的业务活动而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方法程序和制度等所形成的一种自我检查、自我调整和自我制约的系统。

内部控制理论经历了“内部牵制”、“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结构”等阶段的发展,目前已比较成熟。

内部控制涉及企业生产经营的控制环境、风险评估、监督决策、信息与传递以及自我检测等方面,从总体上透视了企业生产的各个环节。

其有效实施无疑会促使企业生产管理登上一个新台阶,促进企业经营流程的合理化和正规化。

(二)内部控制的目标

内部控制的目的是指内部控制想要达到的目标,大致包括:

1.保护企业资产的安全、完整及对其的有效使用;

2.保证会计信息及其他各种管理信息的可靠性、完整性和及时性;

3.保证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以及企业制定的各项管理方针、制度和措施的贯彻执行;

4.尽量压缩、控制成本、费用,减少不必要的成本、费用,以求企业达到更大的盈利目标;

5.预防和控制且尽早尽快查明各种错误和弊端,以及及时、准确地制定和采取纠正措施;

6.保证企业各项生产和经营活动有秩序有效地进行。

二、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控制环境基础薄弱

控制环境是内部控制的基础,直接关系到企业内部控制的执行和贯彻。

它涵盖对建立、加强或削弱特定政策程序及其效率产生影响的各种因素,包括企业管理人员的品行、操守、价值观、素质和能力,管理人员的管理哲学、经营观念,企业各种规章制度、信息沟通体系、业绩评价机制等。

1.组织机构设置不合理。

不少企业仍然沿袭着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机构设置,企业普遍存在机构臃肿、管理层次多、工作效率低下的问题。

另外,企业在组织机构设置中,比较重视纵向间的权利与义务关系,而对横向间的协调缺乏足够的重视,导致同级各部门间缺乏必要的交流,信息沟通不灵敏,协调性差。

2.企业制度不健全。

一是企业缺乏相应的激励与约束机制。

多数企业领导人还不能负起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责任来,一旦出了问题仍由国家来承担损失。

企业经营者可能基于利己动机而利用职权侵吞资产或大肆挥霍。

为满足这种欲望,有些经营者不会重视内控的建设,甚至有意忽略或阻挠,反过来又加重了企业制度的不健全,形成恶性循环。

二是人事政策和实务不完善。

雇佣人员时没有经过严格的考核,有许多是凭关系挤入企业。

对职工未形成一套关于训练、待遇、业绩考评及晋升的制度。

未根据不同情况对职工进行适当的道德教育。

企业职工的胜任能力和正直性值得怀疑,即使有良好的内控也会因执行者的能力不强或道德败坏而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三是企业制度不全面,没有针对企业经营的各个环节、各个部门制订出相应的规章制度,顾此失彼现象严重。

3.管理者素质较低。

低素质的管理者即使有全心全意为企业服务的意识,也因他们的能力所限而无法真正地管理好企业。

4.企业文化建设及内部控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许多企业未制订完善的、成文的内控制度,这一事实反映出至少有相当一部分企业尚未认识到内部控制的意义。

即使己经制订出相应内控制度的企业大多也只是停留在表面上,制度的落实很存问题。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贯彻执行有赖于企业文化建设的支持和维护。

因为企业文化是培养诚信,忠于职守、乐于助人、刻苦钻研、勤勉尽责的一种制度约束。

企业文化是将员工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进行统一和融合,使员工自身价值的体现和企业发展目标的实现达到有机的结合,在良好的企业文化基础上所建立的内部控制制度,必然会成为人们行为规范,从而才能很好地解决因制度失灵而产生的种种问题。

大多数企业多是提出了自己的经营理念和宗旨,也重视了企业文化的环境建设,但对企业文化内容以及在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中的作用知之甚少,很多企业负责人只是在“作秀”。

(二)风险控制不力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为了能够生存,就必须重视可能面临的各种风险。

企业经营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风险有政治风险、自然风险、市场风险、经营风险、财务风险等,前三种风险对企业而言是不可控风险。

经营风险是指企业生产经营的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其主要来自市场销售的变化,如价格、需求等,生产成本及生产技术的变化,如产品质量问题、技术落后等。

财务风险是指企业负债经营带来的风险,如企业盲目筹资,筹资渠道、筹资方式不经济,对投资工程的未来收益估

计过于乐观等。

风险评估是提高企业内部控制效率和效果的关键。

有效的内部风险管理机制可以极大程度地预防经营及财务等风险,并在风险来临时及时应变。

从我国企业现状来看,不少企业管理者还受计划经济观念的影响,采取各种经营政策时,往往很少考虑可能存在的风险,缺乏风险控制意识,缺乏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

原郑州亚细亚集团总经理对以往经营失误总结六大教训,其中有四条涉及到对风险的认识和把握上。

中航油、伊利等失败案例或重大事件,或多或少都与企业风险管理缺失有关。

面对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各种风险,必须加强企业的风险意识,只有企业意识到了风险,才会主动采取措施,加强内部控制。

(三)信息流通不畅

COSO报告认为,一个良好的信息系统有助于提高内部控制的效率和效果。

企业必须选择某种形式在某个时间之内辨别、取得适当的信息,并加以沟通,确保组织中的每个人都清楚地知道其所承担的特定职责从而行其责。

我国企业集团往往存在着这样的现象:

工作中职责不清,谁都可以管,谁都又可以不管,责任不明确。

工作中互相推诿,出了问题以后互相推卸责任,互相指责,最终不了了之,无法追究责任。

(四)内部审计没有有效发挥作用

内部审计熟悉企业内部运作流程,同时又具有较高的独立性,内部审计本身就是内部控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评价内部控制的健全性及有效性是其一项基本职能。

内部审计作为内部控制的再控制,应从第三者的立场上客观公正地对企业的内部控制进行再监督。

而我国很多企业对内部审计重视程度不够,有的企业即使设置内部审计部门,审计部门的独立性也较差,有的企业干脆不设审计部门,或者甚至并入财务部门。

(五)缺乏内部控制的评价程序

为了保证内部控制目标的实现,企业必须制定控制政策及程序,并予以执行,管理阶层必须确保其辨认并用以处理风险的行动己经有效落实。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活动中最大的一个薄弱环节就是考核奖惩机制不够健全、有效。

计划可能是好的,但由于没有人去考核、去检查或者说没有认真地去考核、去检查,而只是搞形式,走过场,其执行效果往往很差。

无论制度多么先进、多么完备,在没有有效控制、考核的情况下,都很难发挥出它应有的作用。

对整个内部控制的过程必须建立评价程序并施以恰当的监督,并通过监督活动在必要时对其加以修正。

但由于管理体制和管理方式的问题,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监督很薄弱,管理控制的方法不够先进,内部评价监督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三、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一)内部控制的固有局限

虽说内部控制应当具有全面性,但实际上无论内部控制制度怎样精心设计和实施,它也不可能面面俱到。

况且内部控制的固有局限性是所有国家共有的,但国外的内部控制总体状况和水平要明显好于我国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所以我们还必须下大力气研究我们自身的“病因”在那里,以求最终找到治病良方。

(二)二元控制主体矛盾导致内部控制不力

现代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客观上产生了两个控制主体,即所有者控制主体、经营者控制主体,两者之间是“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

一方面是所有者对经营者的控制,因为所有者拥有对经营者经营权的最终控制权,同时也决定着其报酬的高低。

另一方面在实际的经营过程中企业的控制权实质是为经营者所拥有,所有者还要依靠经营者“尽心尽力”地工作才能实现其资本的扩张和企业财富的增值,从这个意义上讲所有者又受制于经营者,二元控制主体矛盾性导致内部控制存在漏洞。

(三)内部控制没有得到重视

经济体制改革后,理论上要求政企分开,但在实践中执行并不彻底。

一方面,以各种形式改头换面但仍然存在的主管部门,基于权利和利益的双重考虑,仍把持着对企业的行政干预,客观上企业并无真正的理财自主权。

另一方面,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被国家“呵护长大”的企业,主观上还保留着吃“大锅饭”的意念。

而政府对经营不善企业的盲目保护机制,又助长了这种意念,企业干好干坏一个样,致使加强内部控制的动力不足。

(四)企业集团内各企业之间产权关系模糊

我国企业集团在其形成与发展过程中掺入了众多的非市场因素,这导致的明显后果之一就是企业集团特别是国有企业集团内部各企业间的产权关系模糊,没有明确的股权结构,尤其是母公司对下属企业的持股状况不明晰,这使企业集团内部控制的设计与实施的依据不明,“名不正则言不顺”,产权关系的模糊最终也会影响企业集团内部控制实施的效果。

四、完善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措施

完善内部控制应该认识到我国的社会经济环境和企业管理水平与发达国家存在差距,国外内部控制建立在国外企业经济和管理的现实基础上,我国在内部控制目标定位上,不应强求与国外控制目标一致。

在建立内部控制体系时应以我国实际出发依据内部控制管理目标采取一系列完善内部控制的措施。

(一)建立内部控制标准体系

首先,建立内部控制标准体系是一项国际惯例。

20世纪70年代以前,内部控制一直被视为企业内部事务,属企业管理当局责任范围内之事。

纵观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历年来对内部控制的定义、解释、修改、再修改的过程,不难发现,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过去一直认为内部控制目标是为了保护企业资产、检查会计信息的准确性、提高经营效率、推动企业执行既定的管理方针等,不管对这些目标如何进行排列与组合,为企业内部的管理与经营服务是其共同特征。

直到1973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反国外贿赂法》,该法案在其会计标准条款中规定,企业如达不到美国审计准则委员会提出的内部控制目标,可被罚款1万美元、责任者受5年以下的监禁。

至此,建立和强化内部控制已成为企业应履行的一种法律责任。

1991年11月,美国联邦委员会发表的判决指南指出,如果发现公司即使有一个雇员犯罪,该公司将受到强制性罚款,罚金数额可高达数十万至几百万美元。

这一法规的出台,强化了管理者对遵守法规的重视,遵循适当的法规、规避可能的罚款所带来的损失也成为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1992年,COSO报告提出“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管理层和其他人员实现的过程,旨在为下列目标提供合理保证:

①财务报告的可靠性。

②经营的效果和效率。

③相关法律法规的遵循”。

并对内部控制作了新的扩展,提出了内部控制的五要素。

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认为该报告的提出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其作用如同早期的公认会计原则,其未来在管理界的地位也如今日的公认会计原则一样。

”COSO报告很快受到了广泛的认可,世界各国及各专业团体纷纷效仿COSO报告对内部控制进行重新研究,并采纳COSO报告的最新理念,发布了自己的文告。

可见,建立一套有关内部控制的标准体系,已成为一项国际惯例。

其次,建立内部控制标准体系是保证财务报告可靠性与企业遵循法律法规的重要条件。

我国企业是多重委托代理关系,相关利益集团一般只能通过企业对外出具的财务报告等资料了解企业的经营管理情况,所有者、政府部门、债权人等与经营者之间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因此,内部控制的目标之一是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目标之二是保证企业法律法规的遵循性。

从这两个目标可以看出,加强企业内部控制不仅仅是企业一种自愿自觉的行为,也是企业的一种责任与义务,是企业对外部利益集团的一种表现形式。

所以,建立一套完备的内部控制标准体系用以作为企业管理行为的规范标准是达成内部控制目标的重要条件。

基于上述认识,建议政府监管部门应该联合有关方面的力量,包括理论界、实务界、各种职业团体、中介机构、注册会计师协会等,在COSO报告的基础上,对企业内部控制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建立一套内涵与外延统一、可操作性强的内部控制标准体系,并发布准则或提出指南,使企业管理当局或注册会计师等有据可依、有章可循。

而且要将内部控制的全新理念与精神传达给所有相关人员,尽量使管理当局用以评估内部控制的标准、注册会计师用以审计内部控制的标准与投资者用以审视内部控制的标准相统一,以减少可能的期望差距。

(二)健全公司治理结构改善企业内部控制环境

内部控制的具体做法属于管理措施问题,而内部控制设计则属于公司治理范围,缺乏良好有效的公司治理,内部控制就无从谈起。

公司治理的核心是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条件下,由于所有者和经营者的利益不一致而产生的委托代理关系,由于我国的企业集团大多由国有企业改制而成,国有股“一股独大”,虽然从经济学角度讲,股权的集中是公司效率的保证,但由于国有股出资主体缺位,缺乏所有者对资本的关怀,使得企业集团的法人治理有其形而无其实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股东大会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2.管理层左右公司的发展战略;

3.内部人控制严重,会计造假屡禁不止;

因此健全公司治理结构,必须从产权制度的改革入手,实现国有股减持同时建立职业经理人才市场,进行管理者激励约束机制方面的制度创新,从而保证内部控制的有效运行。

(三)发挥政府对内部控制的推动功能 

我国政府应发挥在政策法规制定上的权力优势,制定内部控制的有关规范,将政府作为推动内部控制建立的外部力量是内部控制收益外部化的要求。

企业内部建立内部控制在为自身创造价值的同时形成了部分的社会收益,内部控制收益外部化要求政府承担部分内部控制成本,应坚持企业作为内部控制主体,将政府推动内部控制建设的功能与企业自主确定内部控制具体规程两者结合。

建立与完善公司内部控制时应考虑到我国的经济基础和公司治理的制度基础。

我国企业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公司经营特点各不相同,政府不可能制定出适应所有企业的内部控制规范。

因此,建立与完善内部控制应该与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完善相配合。

在重视政府推动功能的同时逐步发挥企业的创造力和自主性。

内部控制不应成为政府干预企业的借口和机会,而应成为政府推动企业自主控制的措施。

在公司治理结构尚不完善的条件下,政府应将重点放在建立内部控制的总原则方面的同时为企业实行内部控制提供帮助。

(四)依托业务循环建立内部控制程序

企业活动以业务循环为基础,在控制程序设计时,应依不同业务循环设计不同控制程序,将控制程序的要点体现在各个步骤的循环中。

控制程序包括交易授权、职责划分、凭证和记录控制、资产接触与记录使用独立、稽核几个组成部分。

业务循环是企业活动的流程,控制程序是内部控制的具体内容。

两者交织的结点往往就是内部控制的关键控制点,从业务循环推进到控制程序,形成纵横交织的内部控制程序系统。

我国在《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中,将内部会计控制分为:

货币资金、实物资产、采购与付款、销售与收款、筹资等业务循环。

分析业务循环的控制目标。

销售与收款业务的内部控制目标是明确销售人员职责权限、加强合同订立、发出商品、回收账款的会计控制;采购与付款内部控制目标是防止采购中回扣现象和重复付款,保证按合同正确付款;生产和成本控制目标是以生产、成本预算管理、指标分解为手段、控制成本差异,降低成本;固定资产管理控制目标是以授权批准、会计记录与实物保管相分离,从资产取得、保管、领用、发出、盘点等环节,防止资产被盗、流失。

进行控制活动风险评估。

确定不同业务中存在内部控制问题的风险程度:

销售收款业务中虚报销售收入,现金控制的风险较大;采购付款业务中,虚假采购、不实支付的风险较大;投资、筹资业务中往往出现未经审批授权的内部控制问题。

从各业务循环的特点,确定可能出现的风险较高的控制问题。

确定关键控制环节。

关键控制环节是对整个业务活动具有至关重要影响的业务环节,掌握关键控制环节可有效减少循环中控制活动风险的产生。

如采购中的验收和采购审批、筹资投资中的审批、销售与收款业务中的定价与收款,均构成其各自循环的关键控制环节。

制定控制程序。

企业应针对不同业务循环中的关键控制点,运用预算管理、目标控制等内部控制技术和方法,制定控制措施。

整合各循环中关键环节的控制措施,形成控制程序。

通过建立以上各步骤业务循环的内部控制,形成完整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

(五)发挥内部审计监督作用 

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内部审计是管理当局对企业经营状况、绩效的监督。

在企业组织结构中应将内部审计部门置于相对独立的地位。

减少经营者或企业经营具体环境对内部审计的干扰,在治理结构中设置审计委员会领导内部审计工作。

提高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

内部审计人员应具备会计、审计、管理诸方面的知识,内部审计为管理当局提供管理决策信息。

企业内部控制的设计和管理中较多牵涉到会计等管理咨询活动,因此,设置专职内部审计人员,避免由非专业人员从事兼职内部审计,保证内部审计工作质量。

内部审计应将风险评贯穿其中,对企业经营决策程序做出风险评估和预测,指导内部控制的建立和改进。

加强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的配合。

企业应重视内部审计工作并定期进行内部审计,外部审计则可利用内部审计成果,这样在取得内部审计成果指导企业内部控制改进的同时,也可提高外部审计的效率。

致谢

首先我要衷心的感谢我的导师辛旭教授。

从论文题目的选定、资料的搜集、整理,到文章的每个环节的具体构思、写作,无不倾注着辛老师的心血。

辛老师灌输给我的不仅是对知识的理解,还有他广阔的阅读视野、严谨的治学之道、忘我的工作精神。

这些都成为我今后学习之路上难以忘怀的部分和宝贵财富。

书山有路,学海无涯,我将把辛老师对我的教诲当成我前进的不懈动力。

同时还要感谢我的同窗学友,感谢他们在生活上给予我无限的关怀和支持,与他们之间的交流和争辩让我获得灵感和催我奋进。

最后我要感谢我的父母,他们给了我莫大的帮助和鼓励。

父母之爱一直是激励我不断求学上进和做出成绩的动力。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有着良师指引,同学的友情和父爱母爱的激励,我相信我会沿着既定的方向愈行愈远,奋斗不息!

参考文献

[1]席卫华、李军:

“企业集团内部会计控制的问题与对策研究”,《集团经济研究》,2007年第3期。

[2]任万林、杨香敏、王保华:

“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及其借鉴意义”,《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05年第4期。

[3]张东梅:

“关于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探讨”,《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第2期。

[4]王晓军:

“浅述当前企业内部控制的问题”,《经营管理与论谈》,2004年第4期。

[5]郭巧珍:

“谈如何加强企业内控制度”,《会计时空》,2002年第6期。

[6]朱荣恩:

“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的思考”,《会计研究》,2001年第1期。

[7]任万林、杨香敏、王保华:

“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及其借鉴意义”,《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05年第3期。

[8]侯秀婷:

“谈企业内控制度及对策”,《中州审计》,2004年第12期。

[9]李毅青: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与完善”,《山西建筑》,2005年第11期。

[10]邓春华:

“企业内部控制现状及发展建议”,《审计研究》,2005年第3期。

[11]潘良君:

“增强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因素分析与对策研究”,《河海大学学报》,2005年第12期。

[12]林宏霞、杨兴成:

“试论如何加强企业内部控制,降低企业风险”,《北方经贸》,2002年第9期。

[13]李德生,陆育民:

“内部控制失效的成因及解决对策”,《学术交流》,2003年第11期。

[14]李晓:

“内部控制制度建设若干问题探讨”,《中国审计》,2004年第10期。

[15]朱岩:

“对企业内部控制的研究”,《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3年第12期。

[16]WilliamR.Kinney:

“BasedStandardsforIntegratedInternalControl”,《AccountingHorizons》,1990。

[17]ManagementReportsonInternalControl,JournalofAccountancy.OnlineIssue,October,2000。

[18]CommitteeofSponsoringOrganizations(COSO)oftheTreadwayCommi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