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迪经济评论第22期滨海新区的发展路径及成功经验探究剖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393261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30.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赛迪经济评论第22期滨海新区的发展路径及成功经验探究剖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赛迪经济评论第22期滨海新区的发展路径及成功经验探究剖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赛迪经济评论第22期滨海新区的发展路径及成功经验探究剖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赛迪经济评论第22期滨海新区的发展路径及成功经验探究剖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赛迪经济评论第22期滨海新区的发展路径及成功经验探究剖析.docx

《赛迪经济评论第22期滨海新区的发展路径及成功经验探究剖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赛迪经济评论第22期滨海新区的发展路径及成功经验探究剖析.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赛迪经济评论第22期滨海新区的发展路径及成功经验探究剖析.docx

赛迪经济评论第22期滨海新区的发展路径及成功经验探究剖析

 

 

 

2014年12月1日第22期总第38期

 

滨海新区的发展路径及成功经验探究

【内容提要】2014年,我国迎来了国家级新区设立的高潮,陕西西咸新区、贵州贵安新区、青岛西海岸新区、大连金普新区、四川天府新区相继获得国务院批复设立。

至此,我国已经设有11个国家级新区。

新兴国家级新区发展良好与否,将直接影响到所在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及区域竞争力。

鉴于此,赛迪方略以较为成熟的滨海新区为样板,通过深入挖掘其发展路径及成功经验,试图为其他新区中的“后起之秀”提供切实可行的借鉴,即:

把握自身战略定位,合理进行产业发展规划;扩大对外开放,引导外向型经济健康发展;以简政放权为切入点,不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

【关键词】滨海新区发展路径国家级新区

国家级新区是指承担国家重大发展和改革开放战略任务、按照有关办法申报、经由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国家级综合功能区。

当前,我国11个国家级新区遍布于东部和西部、沿海和内陆、发达和欠发达地区,形成了全国多个经济增长极带动各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布局。

作为国家级新区中的佼佼者,天津滨海新区的发展成就举世瞩目。

其发展路径与成功经验对后续新区如何破解发展难题,实现转变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统筹区域协调发展来说,有着极为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滨海新区的战略定位与发展现状

(一)新区成立的历史背景与战略定位

进入新世纪以来,为了推动全国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充分挖掘环渤海经济带的发展潜力,国家的“十一五”规划纲要中首次明确提出,要“推动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并以此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部署。

滨海新区位于京津冀经济圈和环渤海湾城市群的交汇点,依托天津,背靠“三北”,面向东北亚,沟通东西部,是连接国内外的重要枢纽;同时紧邻中国政治、科教、文化中心首都北京,具有卓越的区位优势。

其战略定位与发展目标为:

依托京津冀、服务环渤海、辐射“三北”、面向东北亚,努力建设成为我国高水平的现代制造业和研发转化基地、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逐步成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环境优美的宜居生态型新城区。

新区将发挥龙头带动作用,致力于推动京津冀经济一体化和以天津、北京协作体为核心的环渤海区域的整合,最后成为带动环渤海地区和北方地区经济发展的引擎。

(二)新区经济发展现状

进入新世纪以来,滨海新区经济发展势头极为强劲,已经连续多年实现经济持续高速增长。

新区的GDP从2002年的812.7亿元增长至2013年的8020.4亿元,年均增速为23.14%,高于同期天津市的年均经济增速,并于2010年一举超越浦东新区位居国家级新区经济总量榜首。

此外,滨海新区经济发展质量也在不断提高。

新区积极实施“一核双港、九区支撑、龙头带动”的发展策略,航空航天、石油化工、电子信息、生物制药、新能源新材料、高新纺织、汽车与装备制造、现代冶金等八大优势支柱产业逐步形成并加速聚集,有力地支撑滨海新区向现代制造业高地迈进。

2013年前10个月,八大优势产业工业总产值达到11700.36亿元,累计同比增长10.88%,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比重为88%,带动新区工业总产值增长9.8个百分点。

在制造业趋向高端的同时,现代服务业也得到同步提升,特别是金融业发展同样迅猛。

2013年全区金融业增加值完成326.14亿元,同比增长24.4%,高于GDP增速近7个百分点,占生产总值比重由3.4%增长到4.1%。

二、滨海新区的发展路径探究

(一)制造业物流业双管齐下,合理布局产业

首先,大力发展现代制造业,建设以新兴产业为主导的现代化工业基地。

一方面,新区实施龙头项目带动战略,吸引了一大批诸如空客A320总装线、中航直升机总装基地、维斯塔斯风电设备、中船重工造修船、和谐型大功率机车等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重大项目落户滨海新区,并进而带动产业聚集,建设高端制造业产业基地。

另一方面,新区通过实施“科技小巨人”成长计划来加快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积极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快速提升新区风力发电设备、绿色二次电池、太阳能光伏等高技术产业及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规模,现已初步构建起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先导、高新技术产业为引领、优势主导产业为支撑的现代制造业体系。

其次,以中国北方重要港口为依托,打造现代国际物流中心。

近年来,滨海新区围绕港口建设,加快构筑现代综合交通体系,着力改善口岸环境,积极推进“大通关”建设,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建设步伐提速。

此外,天津口岸与内陆省市持续推进无水港、区域营销中心建设,不断推动港口功能、口岸功能、保税功能向腹地延伸,创建国际一流口岸运行机制,为内陆地区走向海洋搭建“黄金通道”。

2012年,天津港约70%的货物吞吐量和50%以上的口岸进出口货值来自市外的各省区。

第三,各功能区间产业布局合理,联动发展。

从产业空间布局上,滨海新区确立了“东海港、南重化、西高新、北旅游、中服务”的产业特征,具体依托滨海高新区、空港经济区、中心商务区等九个功能区。

各功能区主导产业定位也有所不同。

新区本着“统一规划,分区分步实施”的原则,充分发挥各自比较优势,使新区内部各次区域的产业发展在合理的规划下协调有序地进行。

(二)放眼全球市场,不断提高招商引资质量

作为我国北方对外开放的门户,滨海新区良好的地缘优势、商务投资环境和巨大的发展机遇,成为外商竞相投资的热点地区。

滨海新区坚持采取“制造业与服务业双管齐下”的思路,以高端制造业和金融服务、航运物流、研发转化等现代服务业为重点,面向国际经济发达区域,强化总部招商、产业链招商、服务外包招商和高端商业招商,进一步与重点外资企业集团及机构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吸引更多其产业链上相关企业落户集聚,推进新区外向型经济持续发展。

目前,滨海新区累计外资企业达3847户,注册资金为498.32亿美元。

其中,139家世界500强企业在滨海新区投资了355个项目。

在一批外资龙头企业带动下,2014年上半年全区新注册外资企业130户,同比增长36.84%,注册资金27.79亿美元,同比增长215.08%;已入驻的沙特基础工业公司、霍尼韦尔、加拿大铝业、波音、荷兰皇家壳牌、三星电子等24家世界500强企业均实现增资。

与此同时,滨海新区加快推进空港现代服务业示范区、开发区现代服务业产业区、响螺湾商务区等服务业聚集区的建设,韩国新韩、汇丰银行、花旗银行、美联信金融租赁有限公司、渣打银行等国际知名企业相继落户滨海,全区现代服务业项目也加速聚集。

外商的大规模投资与新区高质量的招商引资,对促进区域当地产品出口、创造就业、技术创新和提升管理水平起着重要作用,成为推动区域经济持续增长的主要动力。

(三)推动综合配套改革,争当新区改革排头兵

一方面,着力推进行政体制改革,简政放权。

2013年底,天津市深化滨海新区管理体制改革正式启动,撤销塘沽、汉沽、大港三个城区工委,对下辖的街镇行政区划由27个减少为19个,功能区由12个减少为7个;并通过强化联合审批、集中审批和重心前移,行政审批申请要件数量由原来的平均7.4个减少到5.1个,平均办结时间由8.75天压缩到5.74天,效率大大提高。

随着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入,滨海新区已经构建了“行政区统领、功能区支撑、街镇整合提升”的管理体制架构,更加简洁高效,向着实现“大部制、扁平化、强基层”的目标稳步迈进。

另一方面,着力进行其他领域改革发展,实现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突破。

滨海新区从制度建设入手,加强政策和资金引导,积极推动循环经济试点,大力发展静脉产业,积极开展中日循环型城市合作,不断完善发展循环经济的体制机制。

同时,滨海新区陆续出台了《滨海新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三年实施计划(2008-2010)》等相关文件,着眼于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突破,立足于解决实际问题和发挥带动作用,提出了金融、涉外经济、土地、科技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等多个重点改革项目。

三、对其他国家级新区发展的启示

(一)把握自身战略定位,合理进行产业发展规划

国家级新区的发展依赖于一套正确合理的产业规划,其间既要明确重点发展的产业,又要明确主导产业之间以及主导产业与其他产业之间的连带关系。

而产业规划的制定,又高度依赖于国家级新区的战略定位。

对于每一个国家级新区来说,各自的战略定位所有不同,均是党中央国务院经过深思熟虑,结合不同新区的区位优势、资源禀赋、产业特色,并以放眼全球的视角逐一制定的。

滨海新区正是紧扣自身“现代制造业和研发转化基地”、“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的发展定位,进而正确制定产业布局和发展战略,实现了经济腾飞。

因此,新成立的国家级新区必须牢牢紧扣自身定位,充分利用和发挥自身各种类型的经济优势,进而制定合理的产业发展规划来推进新区建设。

如果偏离定位,不但新区发展事倍功半,更会影响全国的整体经济建设布局和长远利益。

(二)扩大对外开放,引导外向型经济健康发展

在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背景下,由于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的实施,滨海新区的发展实现了高起步和高水准,更成为了北方对外开放的门户以及中国经济的第三增长极。

因此对每个国家级新区来说,无论地处沿海或是内陆,都应放眼全球,矢志不渝地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的层次和水平,引导外向型经济健康发展。

为此,一方面,要大力发展和不断加强对外经济技术交流,积极参与国际竞争,结合战略定位有针对性地吸收外资、引进人才技术、发展新区生产;另一方面,要取消各种不合理限制,在实行税收减免、优惠贷款、完善配套政策的基础上,营造新区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国际化的市场环境和生态宜居的生活环境,从而吸引更多外商来新区进行投资生产。

(三)以简政放权为切入点,不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

作为国内沿海城市率先开放开发的区域,滨海新区在经营管理体制上不断探索,不断改革创新,努力严格按照国际惯例完善各种政策、制度、法规等,为新区企业的健康发展营造了优越的发展环境。

特别是在行政体制改革上取得的成效有目共睹。

因此,后进国家级新区应当大胆突破,积极创新,以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为突破口,推动政府简政放权,切实减少行政审批事项,理清政府和市场的边界,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打造高效服务型政府。

同时,要进一步实施以科技创新和金融创新带动的经济体制改革,以改善民生为主的社会建设,逐步释放新区改革红利,使发展活力不断喷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