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福建省福州八中高三第四次质检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392273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89.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福建省福州八中高三第四次质检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届福建省福州八中高三第四次质检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届福建省福州八中高三第四次质检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届福建省福州八中高三第四次质检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届福建省福州八中高三第四次质检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福建省福州八中高三第四次质检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

《届福建省福州八中高三第四次质检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福建省福州八中高三第四次质检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福建省福州八中高三第四次质检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

届福建省福州八中高三第四次质检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商代甲骨卜辞中,有大量“受禾”、“求年”、“有足雨”的内容。

这反映了当时

A.农业的收成与祭祀活动密切相关B.农业生产已是重要的经济活动

C.巫师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组织者D.自然环境恶化影响农业生产

3.雍正帝统治时期,清朝中央机构出现三足鼎立状态,下列表示正确的是

 

ABCD

4.中国古代学术史上曾发生过一次著名的理学家辩论,甲方批评乙方做学问“支离”,乙方批评甲方做学问“太简”。

下列各项中,属于当时甲方代表人物主要观点的是

A.格物致知B.发明本心

C.知行合一D.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

5.《十二铜表法》第9表规定:

“不得为了任何个人的利益,制定特别的法律……对刑事判决不服的,有权上告……任何人非经审判,不得处死刑。

”该条款体现了

A.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

B.审判程序保障了所有人的权益

C.制定法律的权力掌握在议会手中

D.所有人都得到了成文法的保障

6.人们在研究历史中,由于立场和观点的差异,对历史事件的解释(评价)往往会有不同,如关于鸦片战争这一事件:

过去,英国史学家总以英国利益为中心来理解;我国史学家则从民族命运来思考这一战争;在当今文明史观认识下,人们又会有新的结论。

能正确反映上述说法的排列是

A.英国史学观/侵略战争,中国史学观/文明冲突,文明史观/商业战争

B.英国史学观/侵略战争,中国史学观/商业战争,文明史观/文明冲突

C.英国史学观/商业战争,中国史学观/侵略战争,文明史观/文明冲突

D.英国史学观/文明冲突,中国史学观/商业战争,文明史观/侵略战争

7.以下对上海租界的描述中,最能说明租界为“国中之国”的事实是

A.租界内公园禁止让华人入内,引发华人抗议

B.美英等国联手成立了工部局

C.租界内租地建屋、开设店铺等事,须先由外国领事发给执照

D.租界有下水道、自来水、路灯和平整的街道

8.《十三行史料展》记述“几乎所有亚洲、欧洲、美洲的主要国家和地区都与广州十三行发生过直接的贸易关系。

这里拥有通往世界各主要港口的环球贸易航线。

……客观上造就了一个时期里著名的中西贸易中心和广州历史上令世上嘱目的经济文化的辉煌时代。

”鸦片战争前夕广州十三行的兴盛说明

A.小农经济开始解体B.清政府积极寻求海外贸易

C.闭关锁国政策的松动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9.以下表格内容是某同学的历史研究论文提纲,由此判断该论文的主题应该是

俄国克里木战败——废除农奴制改革

日本黑船事件——明治维新

甲午战争——戊戌变法

A.工业革命对亚洲的影响

B.反对殖民侵略的变革

C.富国强兵的革命浪潮

D.现代化改革是救国之道

10.武昌起义后全国有15省先后宣布独立,各省先后担任最高军政长官(都督)者背景不尽相同,其中新军将领13人,革命党5人,咨议局议长3人,巡抚3人,布政使1人,提督1人,督练公所总参议1人。

据此可知辛亥革命

A.具有广泛社会基础B.具有明显的妥协性

C.属于资产阶级革命D.属于自上而下的革命

11.一位学者评价说:

“当时知识分子不但没有全盘反传统,而且使不少被尘封或淹没了的传统重现光芒。

例如,不登大雅之堂的白话小说,成了中国文学史的重要内容;作为传统文化的民间文学,第一次真正进入了大学的学术殿堂。

”这一观点认为新文化运动

A.反对旧道德崇尚现代文化B.混淆了先进与落后的界限

C.充分肯定了白话文的价值D.存在对旧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A.近代科技的进步,为报业发展提供了条件

B.《申报》支持八路军、新四军的武装斗争

C.日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直接摧残中国新闻事业

D.《申报》对研究中国近代史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13.15—17世纪在欧洲被称为“扩张的时代”。

用全球史观审视“扩张”所产生的影响主要是

A.促进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 

B.打破了世界各地相对隔绝的状态

C.为西欧国家进一步扩张提供了条件

D.加速了资本的原始积累过程 

14.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

国会有权宣战,招募陆军,建立和维持一支海军,有权征召民兵,以执行联邦法律、镇压叛乱和击退入侵;总统是合众国陆军、海军和征调为合众国服役的各州民兵的总司令。

这些规定体现了

A.立法权高于行政权B.分权与相互制衡

C.总统权力至上D.国会处于权力中心

15.英国政府于1802年推出的第一部《工厂法》。

1860年代相关立法的保护范围扩大到“有雇佣劳动的任何地方”,这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被雇佣者的境遇。

推动英国工厂法等社会立法的直接原因是

A.经济结构的变化B.城市化运动的发展

C.工人斗争的压力D.工业产值超过农业

A.第①段西班牙葡萄牙的殖民扩张始于新航路的开辟

B.第②段英法完成工业革命加紧殖民扩张

C.第③段成为最大的殖民帝国是英国

D.第④段说明了第二次科技革命把殖民扩张推向顶峰

17.我国“一五”计划实施过程中,民用工业企业中分别有50个部署在东北地区,32个部署在中部地区;国防工业企业中的大部分部署在了中、西部地区。

国家调整工业布局的主要目的在于

A.充分利用原有工业基础B.推动经济均衡发展

C.打破西方对华经济封锁D.充分利用劳动力资源

18.右图反映了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化情况。

“甲线段”所示时期的经济高速增长,主要得益的经济理论是

A.社会主义的高度计划经济

B.自负盈亏的分配管理制度

C.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D.和平与发展的世界形势观

19.1958年4月,《人民日报》发表《大规模地搜集全国民歌》的社论,各地报刊纷纷开辟民歌专页、专栏,仅半年时间,全国正式出版的民歌集就近800种。

数月内旅客们在上海列车段“旅客意见簿”上写下的诗歌达5300多首。

这一现象主要反映了

A.新中国文化教育水平迅速提高

B.社会经济发展推动了文化进步

C.政治活动强烈影响到文化艺术

D.社会主义的文学创作空前繁荣

20.十月革命后,苏维埃政权颁布法令,宣布一切土地为全民财产,禁止土地买卖、出租等。

粮食税颁布后的1922年,全俄苏维埃中央执行委员会颁布了《土地劳动使用法》,允许出租土地和使用雇佣劳动。

该政策的出台和实施表明

A.以往的土地法令被彻底废除B.农村个体经济的合法地位得到承认

C.农业改革进一步发展D.商品经济的主导地位得到巩固

21.1933年罗斯福实行新政后,美国商品获得了更大的海外市场,国内商品价格也有一定提高,债务人特别是农民的债务负担减轻了将近一半。

对这些变化起直接作用的新政措施是

A.整顿财政金融B.调整农业结构

C.复兴工业生产D.实行社会救济

22.1948年,苏联针对美、英等国分裂德国的措施,切断西柏林与其他美英法占领区的水陆交通,美、英则向西柏林大规模空运物资。

这一局面持续近一年之久。

这次危机反映出冷战的基本特征是

A.苏联在对峙中处于攻势地位B.美国交替采用对抗与缓和政策

C.两德为美苏争夺的前哨阵地D.双方既对抗又避免直接军事冲突

23.一般认为,1952年法国学者在分析当时世界格局时,提出“第三世界”一词。

这里的“第三世界”是指

A.不属于社会主义阵营和资本主义阵营的国家

B.两个超级大国及其他发达国家之外的国家

C.既不属于“北约”也不属于“华约”的国家

D.尚未获得独立的亚非拉地区国家

24.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家主权正在越来越多地向政府间国际组织转移。

比如,向联合国、地区组织转移政治、外交和军事权利,向WTO、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全球公司转移经济权利。

此现象反映了

A.区域集团化趋势加强B.全球一体化趋势加强

C.政治多极化趋势加强D.国际组织多元化趋势

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31题18分,32题15分,33题19分,合计52分)

31.(18分)近代以来,英国在合理发挥政府职能、有效限制政府权力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内阁位于英国行政组织这座金字塔的顶端,是实际上的最高行政机关,拥有最高的行政权,被称为“立法与行政的连锁”、“政治拱门的基石”。

——彭献成《英国政体与官制史》

(1)结合18世纪上半期的相关史实,指出英国内阁被称为“立法与行政的连锁”的具体表现。

(4分)

材料二一个国家使用的所有商品,应该在国内加工制成……应日日夜夜地寻找机会把国家的剩余货物以制成品形式推销给这些外国人,以换取黄金和白银……除非出于重要的考虑,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允许进口国内有充分供应且质量良好的商品。

——冯·霍尼克(1638—1712)

(2)概括材料二的基本观点,指出其观点反映了什么经济思想?

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近代英国政府践行这一经济思想的具体措施。

(7分)

 

32.(15分)虽然战争的噪音从来没有在人类生活的这个星球上停止过,但全世界人民从来也没有停止过对和平的追求。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科尔和施密特70年代访华时,邓小平作为副总理曾经会见过他们。

在会谈中,当时中国曾坚持战争不可避免,而且迫在眉睫的观点,但德国客人则表示了不同意见。

毛泽东在会见施密特时曾说,他知道苏联要干什么,将要发动一场战争。

而施密特则认为大的战争不可能发生。

材料二 10年后,邓小平在会见这两位德国客人时旧话重提,但观点却发生了变化。

邓小平说:

那时你们来访问,我们曾经谈到战争危险。

现在我们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有一点变化。

我们感到战争危险仍然存在,仍要提高警惕,但防止新的世界战争爆发的因素在增长。

他强调:

中国最不希望发生战争,中国太穷,要发展自己,只有在和平的环境里才有可能。

(以上材料摘编自苏台仁《邓小平生平全纪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毛泽东、邓小平为什么认为战争不可避免。

(3分)

 

(2)运用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二的观点进行论证。

(12分)(要求:

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250字左右)

33.(19分)一个民族的未来取决于年轻一代综合素质的提高,而综合素质的提高则取决于教育。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孔子是私学教育的鼻祖,但在《史记·孔子世家》的记载中,有许多同时代的隐士对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孔子极尽嘲笑之能事,或讽刺他“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或嘲笑他“自腰以下不及禹者三寸,垒垒若丧家之犬”等。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孔子创办私学的重大贡献,分析当时“矮化”孔子的原因。

(4分)

 

材料二北宋私人讲学的书院兴盛,书院作为教育的特殊组织形式,在宋朝非常兴盛。

究其原因,既有社会环境的推动作用,又有文人群体的不懈努力和开拓。

在这两方面力量的共同作用之下,宋代书院呈现出了一个辉煌发展的局面。

(2)根据所学知识,概括宋代书院兴盛的原因。

(3分)

 

材料三要达到幸福快乐的大同之世,必须推行“公养”“公教”“公恤”的社会福利制度。

……儿童6岁入“小学院”,11岁入“中学院”,16岁入“大学院”,20岁毕业。

经过长达14年的义务教育培养,使每一个年轻人都受到良好的教育和专门的技术训练。

——据康有为《大同书》整理

(3)依据材料三,归纳康有为有关教育的主张。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思想根源。

(5分)

 

材料四16世纪以前,德国教育相当落后,学校大都掌握在天主教会手中。

17世纪初各封建公国把初等教育由教会控制变为国家管理,并开始颁布自己的强迫义务教育。

……18世纪初开始,德国出现了适应工商业资产阶级活动需要的实科中学,这是一种既具有普通教育性质,又具有职业教育性质的新型学校。

最早的一所是1708年新教的虔敬派牧C.泽姆勒创办的“数学和机械实科学校”。

……这一时期,德国的大学也增加了人文学科(历史、哲学、法律等),人文主义精神开始占据重要地位,改变了以神学宗教为主要学科的状况。

——刘新科《近现代德国教育发展概述》

(4)依据材料四概括德国教育发展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7分)

 

福州八中2018高三毕业班第四次质量检查

历史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31题18分,32题15分,33题19分,合计52分)

31.

(1)表现:

下院多数党领袖任内阁首相并组建内阁;内阁对议会负责,定期向议会报告工作;内阁受到下院反对,首相就要辞职,并向议会谢罪;或解散下院提前大选,由新选出的下院决定内阁的去留。

(4分)

(2)观点:

反对商品进口,保护本国商贸发展;鼓励制成品出口,赚取海外资金(2分);思想:

重商主义(2分);措施:

颁布《航海条例》;鼓励出口,建立海外贸易公司,支持工商业者参与贸易竞争;参与殖民争霸斗争,占领殖民地。

(3分)

(3)背景: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出现“滞涨”问题;凯恩斯主义失灵,货币学派和供给学派的理论大行其道;各国纷纷探索新的经济发展和调控模式。

(3分)特点:

英国政府一直介入经济活动;根据经济发展不同状况,政府介入的程度和方式有所变化。

(4分)

32.

(1)原因:

两极格局中,美苏争霸;中苏关系恶化;开展“文革”,以阶级斗争为纲,“左”倾思维盛行。

(3分)

(2)观点:

感到战争危险仍然存在。

(1分)论证:

两极格局,冷战尚未结束;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国际经济旧秩序使南北差距继续拉大。

(3分)

观点:

防止新的世界战争爆发的因素在增长。

(1分)论证:

多极化趋势加强;欧共体、日本的崛起,第三世界国家的发展壮大;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主题;全球经济联系日益密切。

(4分)

观点:

中国最不希望发生战争。

(1分)论证:

中国进行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中国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水产渔业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