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题报告222Microsoft Word 文档 2.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391279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3.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结题报告222Microsoft Word 文档 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结题报告222Microsoft Word 文档 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结题报告222Microsoft Word 文档 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结题报告222Microsoft Word 文档 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结题报告222Microsoft Word 文档 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结题报告222Microsoft Word 文档 2.docx

《结题报告222Microsoft Word 文档 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结题报告222Microsoft Word 文档 2.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结题报告222Microsoft Word 文档 2.docx

结题报告222MicrosoftWord文档2

《在语文教学中创新力的开发》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1、理论背景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动力。

我国已经进入一个高速快捷的信息时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培养高素质的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尤为重要。

语文学科具有灵活性、创造性、实践性。

这些特征中,最为关键的是学生的创新能力。

新课程语文教学应该鼓励学生大胆想象,诱发创造个性,课堂内外,随时随地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着力挖掘他们的创造潜能,努力提高他们的自创能力!

素质教育的一个核心就是创新教育,培养创新能力。

早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世界上有的国家就开设了“创新力开发”的课程。

,因此,在新课程理念下提出此课题。

新课程倡导通过实现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倡导个性化的知识生成方式。

引导学生自主获取知识,走向对知识的理解与建构。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的课程改革目标之一是“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新的教育理念,必然带来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的改变。

教育观念、教学方式的转变最终都要落实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上。

创新教育,是现代教育区别于传统教育的显著特征。

信息技术的发展给教育带来了革命性的影响,多媒体辅助教学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它在提高教学效率、便于创设情境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这并没有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真正优势,尤其是在传统的教育理论背景下信息技术无法找到自己在教育中的真正位置。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当前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

随着课程的改革,素质教育的推进,语文教师应该把课堂做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核心的主阵地,以学生为本,从学生角度出发,让他们快乐地学,有个性地学。

21世纪是创新的世纪,时代需要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

江泽民同志指出: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因此,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语文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

它对于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真正提高语文教学质量起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2、现实背景

从我国现阶段教学设计研究,尤其是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教学设计研究来看,有过于强调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通讯技术等高投入的技术支持的倾向,现在教育技术领域的各种研讨会、各类教学设计研究课题总要冠以"网络环境下"这一前提,似乎离开了这些技术的支持,就不能进行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教学设计活动,就无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于是各类学校不顾本校的实际情况,不考虑教育技术设备投资的成本效益分析,盲目追求"一步到位"的硬件建设,但这些投入大量资金配备的网络教学设备并未得到充分的、有效的利用,有效计算机被当作打字机发挥着字处理的功能。

然而,教育技术的历史发展一次次的警示我们:

仅仅技术的介入并不会自动地在学生学习中产生教育改革所设想的变化,最迫切的还是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变革。

众多成功的教学实践也告诉我们在学校教学条件有限的情况下,同样可以进行富有创造性的、有效的教学设计。

虽然我国在网络建设方面不断加大投入,但毕竟我国的国力有限,尤其是广大的农村中小学在较长的一短时间内难以全面实现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通讯技术支持的教学,因此我们的教学设计研究应引入成本效益分析理念,应注重如何在技术有限的情况下,进行创造性能力培养的教学设计研究,这样我们的教学设计理论才有可能走进广大中小学课堂,才能被广大中小学教师所接受并用于指导他们的教学实践。

  综上所述,虽然我国教学设计研究在经过二十年的历程之后,无论在理论研究方面还是实践方面都有了一定的发展,但由于教学设计模式自身存在的刻板、繁琐及难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高级认知能力等问题,加之我国学者在研究中缺乏行动研究观念,忽略绩效研究,使教学设计思想和理论与方法难以在广大中小学得到广泛的应用和推广,因此,我国教学设计研究的当务之急是如何构建符合我国学校教育实际的、立足于创新能力和培养的、更加灵活、快捷的教学设计理论、模型与方法。

我们认为学生的高级认知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难以在传递式的教学过程中进行培养,只有在活动才能得到提高。

前苏联维果斯基等所提出的"社会文化--历史发展"理论以及列昂节夫提出"活动理论"对教学设计的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20世纪90年代BonnieNardi和KariKuutti等人将列昂节夫的"活动理论"引入美国和其它西方国家,目前又有了新的发展。

我国教育技术领域的学者将其翻译为行为(活动)理论,作为行为层面的教学活动设计的理论框架,可以为教师设计教学活动提供可操作的思考框架。

如何通过设计学习活动来促进学生的高级认知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成为教学设计研究的主要领域。

我们从2009年4开始在教学中尝试对学生的创新力进行了开发。

通过尝试发现不仅学生的思维不再僵化,还增强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连创新应用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为了对创新力的开发有一个系统的了解,也为了在教学中对合作学习运用得更加得心应手,在2009年4月,我们申报了县级课题《在语文教学中创新力的开发》。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本课题的研究立足于实际应用与语文教学的内在联系,如何通过设计学习活动来促进学生的高级认知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语文教学的现代化程度,提高学生的素养,培养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建设者;将创新性学习引入语文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研究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能力,适应终身学习的需要;将建构主义引入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创新意识和网络社会的人际交往能力,提升语文教学的人文性。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中第五条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教育部高教[2001]4号文件同时又指出:

“实践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具有特殊作用。

”教育专家们指出,我国高等教育实践教学环节薄弱,传统实践教学模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必须要对实践教学进行改革和创新,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合格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造就具有丰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这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历史任务。

21世纪,教育将是支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教育工作者与经济早已进入融合的时代,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从根本上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内在要求,也是知识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内在要求。

21世纪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更是基础教育的竞争。

邓小平同志早就指出:

“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

”为我们的教育走向素质化指明了方向,而实施素质教育必须从根本上改革我们的课堂教学已经形成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识。

21世纪的人不仅要学会知识,还要学会合作,也要学会生存,更要学会创造。

现代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建构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新教学模式提供了理论依据。

以皮亚杰为代表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是个体与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渐建构的结果。

学生在不断与环境的接触中建构知识和行为策略。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活动是一个能动的建构过程。

在这个建构过程中,一方面学生受个人兴趣、需要以及外部环境的推动,表现为主动性和选择性;另一方面受本人原有知识经验、思维方式、情感品质等制约,在对信息的内部加工上表现为独立性和创造性。

我们这样认为,对学生来说,只有那些关联的、成体系的、符合个人情感价值的知识才容易被内化,才容易被调动,从而激发起学生创新的灵感,进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创新素质的形成。

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创新素质的形成恰是我们的出发点和指归。

三、课题研究的方法

   为了解决传统语文教学中出现的“高分低能”的问题,根据建构主义理论有计划的教育实践,不断加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渗透,试图以此改变语文教学的现状,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实现教育的终极目标。

在整个课题研究之中,我的基本思路可作如下表述:

用已有的理论去观照教学实践,建构实验方案,探索内在规律,然后形成理性认识或学科内理论,再验诸实践,指导实践。

具体说来,我主要运用了调查研究法、反思实践法等几种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法

   课题实验的初始阶段,主要采用调查研究法。

调查主要指向如下三个方面:

学习者状况调查——目前语文学习的基本手段与载体,学习的基本方式和效率,尤其侧重于利用网络环境开展学习的现状与效果的调查。

教学者情况调查——目前语文教学的基本手段,教师对于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掌握程度,学生及学生家长对于常规教学中的接受态度调查。

在调查研究之中,注意根据实际情况的不同,灵活采用相应的调查方式调查分析。

由于实验对象是主持者自己的两个班级,所以开展个别访谈的条件比较好,不仅可以随时进行,而且访谈人数随需而定,也容易获取真实情况,对同事、家长进行访谈的同时往往还兼以问卷法。

为了比较全面、深入了解本课题开展时的现状与基础,在实验范围之内进行问卷调查是一个比较可行的办法。

本问卷调查的目的是为教学实验提供改进策略的基础,现状分析只是手段。

在本课题结题阶段,将最初的调查与中国传媒进行的最新网络阅读调查分析进行了比较,某种意义上说明了本课题的实验意义和价值。

调查研究之后,必须对所掌握的一手资料进行详尽细微的分析,从而确定整个实验的具体实施方案(实际操作方案)。

在试验过程中,每一个子课题或相对独立的试验阶段都必须认真贯彻这一研究方法。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下一步研究的顺利开展。

2.反思实践法

   反思实践法是在行动研究法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种研究方法。

在本课题研究中,我采用反思实践法的基本思路是:

根据课题需要确定子课题、形成假设,建构研究方案,从学情和理论等方面深入理解做好预案,严谨细致地开展课题研究,在研究过程中不断依据反馈的信息进行反思调节,通过实证和思辨同步进行以达到适度的理论概括和用理论改进实际工作的双重目的。

反思实验法的方案和假设来自教育实际,又在实践中经过检验和完善,再用来指导教育研究和实际工作。

反思实践法的起点是对教育实践的调查和总结,在有关理论指导下建构理论框架,然后在实施中进行评价和反思调节,完善研究的理论和方案,再进一步实践和反思,整个研究是循环式螺旋上升的过程。

每一个循环圈包括四个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环节:

建构、实施、评价和反思。

“反思”这一环节主要是对计划实施和研究过程中的各种现象进行分析,根据反馈信息进行批判性的思考。

它包括研究人员、实验教师及共同反思等三个层次。

研究人员的反思所追求的是发现问题和一般的结论,在必要时对研究方案作出调整、修改。

而实验教师反思是反省自身行为与设计要求的差距,使自己的经验进一步重构,追求的是教育活动的合理化、理论化。

在反思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设计方案,深入思考后再开始新一轮研究。

所以反思是一个循环圈的结束,又是新循环圈的开始,处于中介状态。

这个课题中,我既是研究人员又是实验教师,所以理性思考和实际反思操作都由自己承担,虽然对自己理论储备和反思归因上的要求更高了,但是减少了两级层次中人员沟通可能带来的误读,利于课题顺利迅速的开展。

四、研究过程

本课题研究分三个阶段进行,在各研究实践中逐步达标。

1、第一阶段:

(2009、3—2009、8)

第一阶段为实验准备阶段,在这一阶段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1)申报课题。

准备实验报告,申报立项,拟定实验计划及实验实施方案;确定实验班级。

(2)加强理论学习。

学习《语文课程标准》、《湖南教育》、《语文教学》、《人民教育》等教育教学刊物,着重研读同仁对“创新能力培养”的论述,以提高理论认识,进一步指导研究。

还通过教育网,深化对合作学习的认识和研究。

(3)制订研究方案与细则。

(4)初步实施。

优化课堂教学,使创新得到实质性的开发。

(5)撰写课题研究第一阶段工作总结,在总结中查缺补漏,为第二阶段的研究奠定良好的基础。

2、第二阶段(2009、9---2010、7;2010、9---2011、7;2011、9---2012、7)

第二阶段为试验全面实施阶段,在这一阶段,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1)进一步学习有关合作学习的理论,全面学习有关教育理论,引导学生具备创新性的能力

(2)收集整理国内外有关如何培养创新能力的资料,进行归纳整理,建立资料库,以备查用。

(3)结合课改分别实施七年级至九年级的语文创新活动课内容,并撰写阶段性的总结报告,及时修改补充。

(4)分年级组开展了各种类型的活动。

通过开展合作小组“手抄报展评”,收集到了很多内容丰富,新式多样,颇具美感和创造性的手抄报。

通过开展“作文竞赛”,涌现出了很多优秀的作文。

(5)撰写课题研究第二阶段工作总结。

第三阶段(2012、7)

第三阶段为提高完善期,在这一阶段主要做如下工作:

1、总结试验的得失。

继续在各年级进行推广。

2、收集课题研究成果,撰写试验论文及研究报告,通过课堂教学,课外活动等形式,记载体会并写出学术论文研究报告。

3、撰写课题研究第三阶段工作总结。

成果形式:

(1)教学公开课

(2)学生学习效果

(3)阶段性论文

预记完成时间:

2012、7

五、研究的主要内容

①.研究突出培养创新能力的目标体系。

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实际及教学大纲、教材,制定正确合理的教学目标,主要表现为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关心与合作、学会服务、学会创造。

②.探索突出学生培养创新能力的操作体系,即操作模式、途径、方法等。

本课题研究成果将以调查报告、研究论文及典型课例、教案等形式予以反映。

通过研究,拟完成调查报告2份,2万字左右的研究论文集,5万字左右的典型教案、案例集,组织3节以上的研究课请有关专家进行指导和鉴定。

六、课题研究的结果

这个课题的持续时间相对而言比较长,所以实验过程中实际实验对象跨了两届,实验时间是前一轮学生的后半段在校时间和后一轮学生的前半段在校时间。

可以说,实验的某些方面实际上是有两批实验对象,这两批实验对象的最大的不同不在于是两批人,而在于是两批分属于互联网络不同发展时期的人。

这种研究对象的变化给实验带来了实验设计之初没有设想到的诸多影响,有利有弊。

实验的对象发生了变化,但是实验实施者没有更换,我一直是实验的主持者。

但是,不同的探索阶段,实验主持者的经验值发生了变化,实验的工具甚至理论都发生了很大改善与进步,于是整个实验对于主持者而言,也是一个从探索到结论到再探索的过程。

在某种意义上说,无论是对学生而言还是对教师而言,这个实验研究的结果更具有普遍性或者说是一个动态结果的呈现。

   实验后的学生状况

   语文学习心理显著改善是创新教学开展之后学生表现出来的最强烈的特征。

无论是实验之初的引导,还是此后的探究的需要,甚或是实验之余自觉的投入,学生语文学习的动机、兴趣、情感和意志都有显著改变。

他们对于阅读表现出前所未有的持之以恒的顽强毅力,非常投入地欣赏和批评他们感兴趣的文学知识。

最重要的是他们能够将课内外阅读很好地结合起来弥补不足,形成一种自觉提升语文素养的良好态势。

因为抒发的需要,他们已经习惯了自由提出质疑及发表观点。

他们的认读感知能力、理解和分析能力、评价和鉴赏能力、想象和创造能力等几个方面都有显著提高。

实验后的教师状况

   教学理念和视野的改变是网络语文教学开展之后教师表现出来的最主要的特征。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利用讲解、板书和各种媒体作为教学的手段和方法向学生传授知识;学生则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

创新教学理念提出之后,我们对传统的教育理念产生了怀疑,表现出来的是悖逆和批判。

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越来越尊重学生作为学的主体,而将自己作为教的主体。

在整个教学事件中,教师则作为一个参与者、引领者、指导者和合作者出现,使得学生的自我建构成为一种真实的存在。

在全县公开课《乡愁》中,我除了完成指导、帮助等必要的义务性工作之外,没有更多介入而是真正放手,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体现,评委老师们对此予以了充分肯定。

2010年下半年举行的中老年教师教学活动中在笔者辅导下完成的《卖炭翁》教学实践活动也取得了实际性的效果,得到了评委的一至肯定,2011年9至11月份期间,我们在相对稳定的课堂改革理论的指导下举行了多次教学实践,效果一次比一次好,经验一次比次丰富,这让大家对未来充满信心。

正因为这种理念上的根本性改变,我们的教学视野和理性触角才得以向更广阔的空间延伸,为进一步提高提供了可能。

 使得教师的教育与学生的学习艺术更具有了创新色彩、灵动色彩和人性色彩。

学生的多元见解必然激发教师潜在的感性与理性储备,预设的被执行与被颠覆都必然激发教学生成的丰富与深刻。

在这样的锻造之中,教师的潜能被充分调动出来或者说深入研究与演绎成为必然。

本课题组研究者的研究论文分别获得国家级、省、市级教育科学研究所语文教学论文一、二等奖,其中钟锡兵同志所撰写的《创新学校管理模式,提升师生整体素质》荣获国家科研基金“十一五”规划阶段性成果一等奖;《谈谈新课程中学校的管理创新》获省一等奖;阳明撰写的《把德育贯穿于语文教学中》、《当代素质教育,重教更要重育》均获国家思想道德建设优秀成果一等奖;《浅议语文教学中的爱情教育》获国家思想道德建设二等奖;肖湘撰写的《运用多媒体课件于语文创新能力培养初探》获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所语文教学论文一等奖。

阳明在2010年全县初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中荣获县一等奖;阳明2011年的语文教案设计获省二等奖;阳明在2011年全镇语文说课大赛中获得一等奖;阳明在2011年全镇课堂改革实践活动中获得一等奖;课题组成员在语文教学中运用此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总之,从实验结果看来,语文教学创新教育实践使得学生和教师双方得到了更理想的发展,尤其是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格塑造得到了更好的提升。

六、思考与讨论

《在语文教学中创新力的开发》课题研究即将结题,我们的研究由于时间和水平的限制,浅尝辄止。

我们的理性追求难免带有理想化的色彩,另外还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将不断探索、发现、实验、研究、完善,为全面提高语文素质教育不懈努力。

主要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2、《语文创造教育学》(杨成章谢贤扬李丽主编重庆出版社)

3、《创新学习:

学习方式的革命》(龚春燕著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4、《创新教育全书》上、中、下卷(柳斌等主编九州出版社)

5、《语文课堂教学优化研究》(谢贤扬著西师出版社)

6、《中学学科创新教育研究》(赵元政王世群主编重庆出版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自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