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扬州市直学校届九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化学试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390759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49.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扬州市直学校届九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江苏省扬州市直学校届九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江苏省扬州市直学校届九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江苏省扬州市直学校届九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江苏省扬州市直学校届九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省扬州市直学校届九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化学试题.docx

《江苏省扬州市直学校届九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化学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扬州市直学校届九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化学试题.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苏省扬州市直学校届九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化学试题.docx

江苏省扬州市直学校届九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化学试题

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邵樊片九年级化学试卷

(考试时间:

100分钟满分:

100分)2016.5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

1C:

12O:

16Fe:

56Mg:

24Ca:

40Cl:

35.5N:

14

Cu:

64

第I卷(共4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食品、调味品的制作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鲜奶制酸奶B.黄豆酿酱油C.糯米酿米酒D.水果榨果汁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打开浓盐酸瓶塞会看到白烟

B.羊毛在空气中灼烧产生烧焦羽毛的气味

C.米饭遇到大量加碘食盐会逐渐出现蓝色

D.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无色无味的气体

3.下列物品所使用的材料中,不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A.有机玻璃

B.钢化玻璃

C.合成橡胶

D.聚氯乙烯

4.下列物质与对应的用途错误的是

A.Na2CO3:

治疗胃酸过多

B.熟石灰:

改良酸性土壤

C.干冰:

人工降雨

D.pH试纸:

测定溶液的酸碱度

5.下列各图中,

分别表示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其中表示混合物的是

 

6.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所选用的试剂或操作方法有错误的是

选项

物质

杂质(少量)

试剂

操作方法

A

N2

O2

铜网

将混合气体缓缓通过灼热铜网

B

KCl

K2CO3

盐酸

加入过量盐酸、蒸发

C

KNO3

NaCl

热水

溶解、降温结晶、过滤

D

MnO2

K2MnO4

足量水

溶解、过滤、蒸发

7.下列物质中所含氮元素化合价最低的是

A.NO2

B.N2

C.NH4Cl

D.HNO3

8.为保证安全,面粉加工厂内应该张贴下列哪种标志

 

A.B.C.D.

9.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A.滴加液体

B.添加酒精

C.加热液体

D.放置试管

10.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用天然气替代煤可以减少酸雨的形成

B.为了个人卫生,提倡使用一次性的木筷和餐盒

C.将活性炭投入水中可以降低水的硬度

D.铵态氮肥与草木灰混合使用可以明显提高肥效

11.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P点表示t1℃时,a、c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B.t2℃时,a、b、c三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大小关系是a>b>c

C.将c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降温的方法

D.t2℃时,60ga物质溶解于100g水中,形成溶液质量为160g

12.逻辑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

以下推理合理的

A.H2O2和H2O的组成元素相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

B.化学变化伴随有能量变化,所以有能量变化的一定是化学变化

C.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所以灭火也要同时控制这三个条件

D.化合物都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所以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

13.下列各组物质中,难以满足左图所示物质间一步转化关系的选项是

A.X—O2,Y—CO,Z—CO2

B.X—Cu,Y—CuO,Z—CuSO4

C.X—CaO,Y—Ca(OH)2,Z—CaCO3

D.X—O2,Y—H2O,Z—H2O2

14.下列各组溶液,不用其他试剂无法鉴别的是

A.HNO3NaClNa2CO3CaCl2

B.HClNaOHH2SO4MgSO4

C.Na2CO3K2SO4BaCl2HCl

D.KNO3HClZnCl2KOH

15.向一定量黄铜(铜锌合金)粉末中逐滴加入稀硫酸,下列图像能正确表示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二、不定项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

若正确答案只包括一个选项,多选时,该小题为0分;若正确答案包括两个选项,只选一个且正确的为1分,选两个且都正确的给满分,但只要选错一个该小题就为0分。

16.下列物质的名称、俗名与化学式一致的是

A.氧化钙、消石灰、CaOB.乙醇、酒精、C6H12O6

C.氢氧化钠、烧碱、NaOHD.碳酸氢钠、纯碱、Na2CO3

17.将适量的铜粉和镁粉的混合物放入一定量硝酸银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固体物质和无色滤液,则关于滤出的固体和无色滤液的下列判断正确是

A.滤出固体中一定含有银和铜,一定不含镁

B.滤出固体中一定含有银,可能含有铜和镁

C.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银和硝酸镁,一定没有硝酸铜

D.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镁,一定没有硝酸银和硝酸铜

18.Na2CO3溶液能使无色酚酞变为红色,某同学想探究是Na+还是CO32-的作用使酚酞变红,他设计的下列实验中,能证明是CO32-的作用而不是Na+作用使酚酞变红色的是

A.向NaOH溶液中滴入酚酞,观察溶液是否变红色

B.向K2CO3的溶液中滴入酚酞,观察溶液是否变红色

C.向Na2CO3的溶液中滴入酚酞后,再加入适量的盐酸,观察红色是否消失

D.向Na2CO3的溶液中滴入酚酞,再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钙,观察红色是否消失

19.“绿色化学”要求原料物质中所有的原子完全被利用,全部转入期望的产品中,即原子利用率为100%.由C2H4(乙烯)合成C4H8O2(乙酸乙酯)的过程中,为使原子利用率达到100%,在催化剂作用下还需加入的物质是

A.CH3COOH

B.H2O和CO2

C.O2和H2O

D.O2

20.烧杯中有一定质量的CaO和CaCO3的混合物,向其中加入200g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

一定温度下,得到228g不饱和溶液。

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是

A.14.6%

B.7.3%

C.18.25%

D.10.0%

第II卷(共60分)

三、(本题包括3小题,每空1分,共17分)

21.(6分)用化学用语表示:

(1)水银▲;

(2)最简单的有机物▲;

(3)两个硝酸根离子▲;(4)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5)氨气中氮元素的化合价▲;

(6)侯氏联合制碱法中的“碱”是▲;

22.(6分)用化学方程式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并回答有关问题:

(1)用镁粉做焰火:

▲。

(2)“正常雨水”(不是酸雨)的pH<7,根据有关知识,解释原因:

▲。

(3)用稀盐酸来除铁锈:

▲,反应后溶液的颜色变化为▲色。

(4)用生石灰做干燥剂:

▲,基本反应类型是▲。

23.(5分)图①、②是钙元素、碘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A、B、C、D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①②ABCD

请回答:

(1)钙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碘元素为▲元素(填“金属”或“非金属”)。

(2)图B中x=▲。

(3)A、B、C、D中属于离子的是▲(填离子符号)。

(4)钙原子的化学性质与A、B、C、D粒子中▲(填字母)的化学性质相似。

四、(本题包括2小题,每空1分,共19分)

24.(12分)我们的初中化学实验中有很多都与气压变化有关,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用如图A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请写出化学方程式:

▲,充分反应后,待钟罩内液面不再变化,应先▲,再读数,否则测得结果将

▲1/5(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2)实验室可用注射器连接到装置B的导管处,检查装置B的气密性。

实验步骤:

向锥形瓶中加水至▲,向后拉动注射活塞,若观察到▲时,则说明装置B气密性良好。

(3)实验室利用装置C制备H2,化学方程式为▲,相比较装置B,它的优点是

▲,若选用装置D、E测定生成H2的体积,仪器连接顺序为a→▲→▲

→d。

(4)装置F和G可用于验证NH3极易溶于水,F装置的实验现象是▲,G装置的实验现象是▲。

(5)在装置H中,某样品投入到水中,右侧U型管出现液面左低右高现象,则该样品不可能是▲。

①CaO②NaOH固体③浓硫酸④NH4NO3固体

25.(7分)在一次化学实验中,同学们将饱和硫酸铜溶液逐滴加到5mL饱和氢氧化钠溶液中,观察到以下异常实验现象:

实验序号

滴加CuSO4溶液的量

实验现象

第1~6滴

产生蓝色沉淀,但震荡后沉淀消失,形成亮蓝色溶液

第7~9滴

产生蓝色沉淀,且沉淀逐渐增多,振荡后沉淀不消失,很快沉淀逐渐变黑色

在实验①中同学们根据所学初中化学知识判断蓝色沉淀是氢氧化铜,请你写出生成蓝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

实验①中蓝色沉淀为什么消失?

同学们继续进行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

I.氢氧化铜在温度70℃—80℃时可脱水分解生成氧化铜

II.铜酸钠[Na2Cu(OH)4]溶于水,溶液呈亮蓝色。

【猜想与讨论】

小陶认为蓝色沉淀消失可能是氢氧化铜发生了分解。

其他同学一致否定了他的猜测,理由是▲。

同学们交流讨论后,提出以下两种猜想。

猜想一:

少许氢氧化铜可溶于足量水中。

猜想二:

氢氧化铜可在足量氢氧化钠浓溶液中溶解,溶液呈亮蓝色。

【实验探究】

为验证猜想,同学们用氢氧化铜粉末(其它试剂可任选)设计如下实验。

请你填写表中的空格。

实验序号

实验方法与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将少许Cu(OH)2粉末加到5mL蒸馏水中,充分振荡

猜想一错误

猜想二正确

【结论与反思】

(1)根据实验,并进一步查阅资料知道,氢氧化铜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解生成Na2Cu(OH)4,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根据实验可知饱和硫酸铜溶液与饱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是放热反应,依据的实验现象是▲。

五、(本题包括2小题,每空1分,共24分)

26.(8分)氧化镁在医药、建筑等行业应用广泛,以菱镁矿(主要成分为MgCO3,含少量FeCO3,其他杂质不溶,也不参加反应)为原料制备高纯氧化镁的实验流程如下:

 

资料:

①不同氢氧化物沉淀的pH范围:

氢氧化物

Fe(OH)3

Mg(OH)2

开始沉淀的pH

1.5

8.6

完全沉淀的pH

3.2

11.1

②硫在常温下是一种淡黄色固体,硫的熔点约为115.2℃,沸点约为444.7℃;

③高锰酸钾溶液只吸收SO2,不吸收CO2;

④碱溶液既吸收SO2,又吸收CO2。

试回答下列问题:

(1)MgCO3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加入H2O2目的是在酸性条件下将FeSO4氧化成Fe2(SO4)3,同时生成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加氨水调节溶液的pH约为4的目的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800℃

(4)煅烧过程存在以下反应:

800℃

2MgSO4+C======2MgO+2SO2↑+CO2↑

800℃

MgSO4+C======MgO+SO2↑+CO↑

MgSO4+3C======MgO+S↑+3CO↑

利用下图装置对煅烧产生的气体进行分步吸收或收集。

(假设每步反应都完全进行)

 

①A中现象是:

玻璃管壁出现▲色固体;

②B中盛放的溶液可以是▲(填字母),实验现象为▲;

a.Ca(OH)2溶液b.Na2CO3溶液c.稀硝酸d.KMnO4溶液

③D中收集的气体是▲(填化学式)。

27.(16分)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CH4)。

I.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甲烷燃烧的产物产生了兴趣:

【提出问题】甲烷燃烧后生成哪些物质?

【查阅资料】含碳元素的物质完全燃烧生成CO2,不完全燃烧生成CO;无水CuSO4遇水变蓝。

【猜想与假设】甲CO2、H2O;乙CO、H2O;丙NH3、CO2、H2O;丁CO2、CO、H2O。

你认为▲同学的猜想是错误的,理由是▲。

【实验探究】为了验证上述猜想与假设,将甲烷在一定量的O2中燃烧的产物依次通过如图所示装置:

(1)A、B装置的顺序能否颠倒?

▲(填“能”或“否”)。

(2)实验中用纯净O2而不用空气的原因是▲。

(3)实验中观察到A中无水CuSO4变蓝,B、D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中红色粉末变成黑色,由此推断▲同学猜想成立。

(4)请写出C中红色粉末变成黑色的化学方程式:

▲。

【反思与交流】为避免有毒的CO污染环境,所以含碳元素的物质燃烧必须满足的条件是

▲。

II.甲、乙两位同学在学习甲烷性质时,发现甲烷与氢气和一氧化碳性质上有很多相似之处,如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具有可燃性等。

但H2和CO具有还原性,那么甲烷有没有还原性呢?

为了验证甲烷是否具有还原性,乙同学设计以下实验装置并进行实验:

【实验装置】

【实验步骤】(假设药品都是足量的)

①分别称量装置A、B、C的质量

②再次分别称量装置A、B、C的质量

③向玻璃管中装入CuO通一段时间的CH4

④停止加热,继续通入CH4至冷却到室温

⑤缓缓通入足量的CH4,加热装置A,使其充分反应

其合理的操作顺序是▲(填序号)。

甲同学认为还缺少一个步骤,缺少的步骤是▲。

【进行实验】乙同学按照正确的步骤进行实验,并记录了实验现象和数据

①装置A中的黑色粉末变红;装置B中白色粉末变蓝;装置C中石灰水变浑浊

②称量数据如表所示.

A中玻璃管(含药品)质量

装置B的质量

装置C的质量

反应前

150g

156.6g

256.8g

反应后

147.2g

158.4g

257.9g

【现象分析与数据处理】

根据装置A、B、C中的现象可推知,CH4与CuO充分反应后的产物依次是▲、

▲、▲。

【实验结论】

①CH4▲(填“有”或“没有”)还原性。

②根据实验数据,甲同学提出甲烷与氧化铜的产物中还含有▲,试通过计算说明

③装置A中发生的反应方程式为▲。

 

九年级化学二模答案

一&二、单项选择题&不定项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B

B

A

B

D

C

A

B

A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D

D

D

B

A

C

D

C

AD

C

三、21.⑴Hg;⑵CH4;⑶2NO32-;⑷Al;⑸

;⑹Na2CO3

22.⑴2Mg+O2点燃2MgO。

⑵H2O+CO2=H2CO3。

⑶Fe2O3+6HCl=2FeCl3+3H2O;黄。

⑷CaO+H2O=Ca(OH)2;化合反应。

23.⑴40.08;非金属。

⑵8。

⑶Cl-。

⑷B

四、

24.⑴4P+5O2点燃2P2O5,向水槽中加水直至内外液面相平,小于。

⑵液封,长颈漏斗底端有气泡冒出。

⑶Zn+H2SO4=ZnSO4+H2↑,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c,b。

⑷烧瓶中产生喷泉现象,小气球逐渐变大。

⑸④。

25.CuSO4+2NaOH=Cu(OH)2↓+Na2SO4

【猜想与讨论】

氢氧化铜分解温度为70~80℃,室温下不可能分解。

【实验探究】

③实验现象:

固体没有减少并且溶液不变色

④实验方法与操作:

将少许Cu(OH)2粉末加到5ml浓氢氧化钠溶液中,充分振荡

实验现象:

固体消失并且溶液变为亮蓝色

【结论与反思】

⑴Cu(OH)2+2NaOH=Na2Cu(OH)4

⑵在第7~9滴时,沉淀逐渐变为黑色,Cu(OH)2在70~80℃才会分解得到黑色的氧化铜。

根据实验现象判定,此时温度达到Cu(OH)2达到分解温度,故为放热反应。

五、

26.⑴MgCO3+H2SO4=MgSO4+H2O+CO2↑

⑵2FeSO4+H2SO4+H2O2=Fe2(SO4)3+2H2O

⑶调节pH,使Fe3+完全沉淀,

Fe2(SO4)3+6NH3·H2O=2Fe(OH)3↓+3(NH4)2SO4

⑷①淡黄;

②d,溶液颜色逐渐褪去变为无色

③CO

27.I.【猜想与假设】

丙,根据元素守恒,反应物中没有N元素

【实验探究】

⑴否。

⑵空气中含有CO2和H2O会干扰实验结论。

⑶丁。

⑷Fe2O3+3CO高温2Fe+3CO2.

【反思与交流】

与充足的氧气反应。

II.【实验步骤】

③①⑤④②。

检查装置气密性。

【现象分析与数据处理】

Cu、H2O、CO2。

【实验结论】

①有。

②CO。

计算过程

m(H2O)=158.4g-156.6g=1.8g

m(CO2)=257.9g-256.8g=1.1g

m(O)=(150g-147.2g)-(1.8g×

+1.1g×

)=0.4g

m(H)=1.8g×

=0.2g

m(CH4)=0.2g÷

=0.8g

m(C)=0.8g×

-1.1g×

=0.3g

m(C):

m(O)=0.3g:

0.4g=3:

4

n(C):

n(O)=1:

1

故为CO

③2CH4+7CuO△7Cu+4H2O+CO2+CO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