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美国独立战争前的抗茶活动.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390660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1.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析美国独立战争前的抗茶活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解析美国独立战争前的抗茶活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解析美国独立战争前的抗茶活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解析美国独立战争前的抗茶活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解析美国独立战争前的抗茶活动.docx

《解析美国独立战争前的抗茶活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解析美国独立战争前的抗茶活动.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解析美国独立战争前的抗茶活动.docx

解析美国独立战争前的抗茶活动

解析美国独立战争前的抗茶活动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世界上两场茶叶战争都是英国发动的,一场是为掠夺中国茶,另一场是为强卖中国茶。

1840年的鸦片战争,是英国为了维持罪恶的鸦片贸易、无偿掠夺中国茶叶而发动的,战争的结果是英国打开了中国的大门,方便了对中国茶叶的掠夺。

1775年的美国独立战争,从某种意义上说是英国向北美殖民地强行推销中国茶叶、北美人民强力抗茶活动的结果。

美国《茶叶全书》的作者威廉·乌克斯说:

“当美国殖民地的人民参加抗茶会、共同商讨反抗茶税的时候,英国政府坚决主张对美洲一贯的强硬政策。

二者之间的矛盾不断激化,终于导致了美国独立战争的爆发,这样,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国家在枪林弹中诞生了,不久它就成为了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但是人民仍然保持不爱饮茶的遗风。

”在这里,他把美国独立称作“不饮茶国家的诞生。

”北美殖民地人民是不是真的不爱茶、不饮茶?

他们强力抗茶的目的何在?

有何表现及影响?

这正是本文要探讨的问题。

  一、北美殖民地人民抗茶的主要原因

  北美殖民地是指美国独立战争前英国在大西洋西岸、阿巴拉契亚山脉以东占有的13个殖民地,它们是:

马萨诸塞、新罕布什尔、纽约、罗德岛、康涅狄格、新泽西、宾夕法尼亚、特拉华、马里兰、弗吉尼亚、北卡罗来纳、北卡罗来纳、佐治亚。

这些殖民地的人民大多为荷兰、英国、法国、德国、瑞典、瑞士等国移民,他们很早就把欧洲饮茶风俗带到了北美。

1640年,荷兰贵族开始饮茶,1660-1680年,“饮茶才逐渐传遍全国”,他们最先将饮茶习俗传入北美殖民地,“而就美洲殖民地来说,应该是当时荷属新阿姆斯特丹人饮茶最早,时间大约在17世纪中叶。

”当时新阿姆斯特丹的有钱人以及有能力购茶的人“都已开始饮茶”,到17世纪末,“饮茶已非常流行。

”1674年,新阿姆斯特丹归属英国,后来改名纽约,饮茶风俗英国化。

随着英属北美殖民地的纷纷建立,英国人的饮茶风俗在北美得以迅速扩散。

“英国人原本就有饮茶的习惯,因此茶也成为了他们殖民地的人民最普遍的饮料。

”大约在1670年,马萨诸塞殖民地已有一些地方知道茶或者已经开始饮茶。

1690年,该地的波士顿已经销售茶叶。

“后来随着波士顿饮茶的风气日渐盛行,饮茶也就显得不足为奇了。

”1712年,波士顿出现售茶广告。

费城传入饮茶风习也很早,“1700年,咖啡和茶一样只供富人享用,随着饮茶风气的慢慢兴起,一般家庭也和其他英属领土的人一样逐渐地放弃喝咖啡而饮茶。

”到18世纪中期,饮茶习俗已成为北美殖民地各阶层人民的普遍需求,消费的茶类有武夷茶、红茶、绿茶、原茶。

一位到过北美的法国旅游者写道:

“在北美殖民地,人们饮用茶水,就象法国人喝酒一样,成为须臾不可离的饮料。

”据不完全统计,18世纪60年代,北美殖民地平均每年销售茶叶120万磅,1750-1774年,宾夕法尼亚年均从英国输出茶叶达4万磅。

可见,“美洲殖民地在18世纪已经成为茶叶的庞大的消费群体,就像以后几个世纪中的澳洲人一样,只不过后者从一开始就选择走私的低价茶,而不愿意购买由伦敦运到的纳税茶。

”嗜茶的北美殖民地人民为什么要发动声势浩大的抗茶活动?

为什么“他们宁肯向其他国家购买茶叶,也不愿放弃抵制英国茶的主张”?

说到底,这是北美殖民地人民在资产阶级领导下,反抗英国殖民者的剥削与压迫,争取民族独立的一场严重政治斗争,根本不是要不要饮茶、饮哪国茶的问题。

毛泽东在分析美国独立战争发生的原因时指出:

“华盛顿杰佛逊们之所以举行反英革命,是因为英国人压迫和剥削美国人,而不是什么人口过剩。

”英国把北美殖民地当作发展本国工业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千方百计限制、扼杀殖民地独立经济的发展,激起了北美殖民地人民的强烈反抗,抗茶活动就是这种反抗的表现形式。

事实上,围绕中国茶叶出口权问题,自18世纪60年代初期起,觉悟起来的北美殖民地人民,就与英国殖民当局进行了持续不断的斗争。

  北美殖民地人民大量饮茶,茶叶贸易成为北美殖民地主要贸易内容之一。

但这项贸易的利益完全被宗主国英国控制,并从中榨取了巨额利润。

北美殖民地人民消费的茶叶必须由垄断中英贸易的特许公司英属东印度公司经营。

这一公司拥有东方贸易的特权,其他任何公司和个人都不允许染指。

当时世界上消费的茶叶全部来自中国,“茶叶只能从中国”是一种常识。

英属东印度公司将茶从广州输往英国伦敦销售。

英属东印度公司“在全盛时期,掌握着中国茶叶贸易的专卖权,他们操纵茶叶买卖,限制茶叶输入英国数量,控制着茶叶的价格,垄断了茶叶市场。

”大部分进口茶是为英国本国人民消费的,但英国也将大量茶叶复出口至欧洲大陆其他国家。

经营北美殖民地茶叶贸易的英国经纪商人,必须“都从东印度公司购买茶叶,再转售给殖民地商人。

”[1](P57)1650年、1651年、1660年,英国通过一系列《航海条例》,禁止殖民地商人直接从伦敦购买茶叶,更不允许从中国直接进口茶叶,规定输入北美殖民地的茶,必须由英国船只从英国经英国商人运往。

英国殖民当局禁止北美殖民地与外界进行独立自主的通商活动,严重损害了北美殖民地的自由与发展,激起了北美殖民地人民的激烈反抗。

  1.1765年北美殖民地人民反《印花税条例》的原因。

这是北美殖民地人民反抗英国征收茶税的首次抗争。

1756-1763年,英国发动了争夺北美殖民地的“七年战争”,独霸了海上和美洲。

英皇认为,此次战争完全是为了各殖民地的利益,各殖民地应该征税充实军费。

但英国宣布,新并入英属北美殖民地的辽阔西部地为英王私产,不准北美殖民地人民越过阿巴拉契亚山向西开垦或投资、建立种植园。

战争结束的1764年,英国颁布了《糖税法》,对输入北美殖民地的糖、糖桨、咖啡、甜酒等商品课以重税,引起殖民地各阶层人民的强烈不满。

为了把战争费用转嫁给殖民地人民,1765年3月,英国乔治·格林威治内阁通过了《印花税条例》(又称《印花税法》),规定殖民地的报纸、书刊、证书、票据债券、执照、商业契约、法律文件和各种印刷品,一律缴纳印花税。

该条例还规定:

“凡是殖民地人民所用的茶叶及其他物品,均需交税。

”此规定一出,“一时间群情哗然,不单是美洲殖民地的人民反对,就连英国国内反对格林威治的人也群起响应。

”著名反对派人士威廉·彼特就是其中的代表,“他说英国议会在没有得到美洲各殖民地代表同意时,无权向美洲殖民地的人民征税。

”北美殖民地人民认为:

“既然他们在国会没有代表,就没有义务缴税。

”围绕英国是否拥有向殖民地征税和制定法规的最高权利,英国政府与北美殖民地人民展开了激烈斗争。

各殖民地纷纷举行反《印花税条例》的群众集会,以手业工人和技工为主体的“自由之子社”、“自由之女社”提出了“要自由,不要印花税”的战斗口号。

新英格兰人民捣毁印花局,烧毁印花税票,将顽抗的英国税吏身上涂上柏油,粘上羽毛,游街示众。

在人民的支持下,1765年5月30日,弗吉尼亚议会发表声明:

英国议会关于印花税的决定非法。

嗣后,马萨诸塞议会也通过了同样决议。

10月7日,9个殖民地的28名代表在纽约召开反印花税大会,通过了《权利宣言》。

声明:

英国议会没有殖民地的代表,殖民地人民没有向英国纳税的义务。

与此同时,北美殖民地掀起抵制英货运动的高潮,提出不用英国丝绸,不饮英国茶,不买英国东西。

抵制英货运动有力打击了英国工商业。

受到冲击的英国工商业资本家向议会请愿,要求废除《印花税条例》。

英国政府陷于困境,“英国政府虽然坚持根据法规宣布的条例,对殖民地有征税和制定法规的最高权利”,但是最终不得不作出让步,于1766年3月16日废止了《印花税条例》。

  2.1767年北美殖民地人民反《贸易与赋税法规》的原因。

这是北美殖民地人民反抗英国征收茶税的再次抗争。

1767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查理斯·汤逊德的《贸易与赋税法规》(又称作《唐森德法案》),“对油漆、油、铅、玻璃及茶叶均征收税金,于是反对之声复燃。

拥护殖民地的利益者,高呼抵制英货的论调。

”面对殖民地人民抵制新税法的斗争,英国驻军进行残酷镇压,于1770年3月5日,屠杀手无寸铁的示威群众,打死5人,打伤6人,这就是令人震惊的“波士顿惨案”。

英军暴行激起北美殖民地人民的更大愤怒,他们纷纷集会,进行谴责,要求英国从北美撤军,取消《贸易与赋税法规》。

在北美殖民地人民的强大压力下,英国“政府为了平息商人的怨声,议会又通过了除茶叶每磅征收3便士外,其它捐税都予废止。

”保留茶税的目的,借以表示宗主国有权向殖民地征税。

英国的两面政策使一部分大资产阶级和种植园主退出了抵制英货运动,但广大工人和城市贫民仍然坚持斗争,并且改组了“自由之子社”。

资产阶级民主派在波士顿成立了“通讯委员会”,后发展到马萨诸塞等数十个城市和其他殖民地。

由于“殖民地的人民仍然拒绝缴付茶税,他们宁肯向其他国家购买茶叶,也不愿放弃抵制英国茶的主张。

这种情况造成了荷兰茶叶进口走私之风大盛,导致美洲的茶叶贸易大部分落入荷兰人之手。

”与英国进行贸易竞争的欧洲国家,不但将茶输入北美殖民地,而且还走私到英国本土。

“当时在广州的茶叶贸易已经跃居最重要地位。

那些处于对立地位的欧洲大陆各个东印度公司所装运的茶叶数量,远远超过英国东印度公司。

原因非常明显,因为茶叶大多是走私到英国和美洲的。

总之,高昂的税收是导致自由贸易的主要原因。

”据统计,1772年,英国输入中国茶1271228磅,欧洲其他国家输入中国茶940756磅,分别占广州茶叶出口总数的42.53%、57.47%,1775年,英国输入中国茶减为2095424磅,欧洲其他国家增至15652934磅,比重分别为88.19%、11.81%,一减一增趋势十分明显。

虽然北美殖民地人民的茶叶消费量巨大,但他们不满意伦敦运到的高价茶叶,而多乐于购买荷兰、法国、瑞典、丹麦等欧洲国家的走私茶叶。

受到欧洲国家走私茶的冲击,英属东印度公司的茶叶根本无法销售。

到1773年,英属东印度公司茶叶积压1700万磅之多,公司危机重重,承受着破产的巨大压力。

  3.1773年北美殖民地人民反《茶叶法》的原因。

这是北美殖民地人民反抗英国征收茶税的再次升级。

“英国东印度公司因为推动了美洲市场,导致了茶叶过剩,于是请求议会帮助。

”为了挽救英属东印度公司由于欧洲其他国家竞争造成的破产危机,重新控制北美殖民地茶叶市场,确保对北美殖民地人民征税的权利,剥削压迫北美殖民地人民,英国内阁总理诺斯批准了英属东印度公司直接向北美殖民地出口茶叶的请求,并且“特别批准了东印度公司拥有输出茶叶的垄断权。

”《茶叶法》4月制定,5月10日得到英王批准。

其主要内容有三点:

一是英属东印度公司不得在伦敦拍卖茶叶,而是将茶从印度装船直接运往北美殖民地进行销售;二是运往北美殖民地。

积压在伦敦的英属东印度公司茶叶在英国进口时交纳的每磅1先令关税全部退回,销往北美殖民地的茶叶征收3便士税金;三是英属东印度公司选择在北美殖民地的代理人,运茶船只停靠港口为波士顿、纽约、费城、查乐斯顿。

  《茶叶法》的实施使英属东印度公司获得了向北美殖民地销售茶叶的特权,有利于公司降低成本,扩大销售,摆脱困境。

“被授权的公司直接运输茶叶到殖民地”,“《茶叶法》还规定被授权的公司可以在茶叶出口后享受百分之百的退税政策,向殖民地海关只需缴纳3便士的茶叶税。

”因此,英国的茶叶可以用比荷兰茶叶更低的价格占领市场。

事实上,按这样的方法销售茶叶,运销到北美殖民地的茶叶价格肯定比以前要低,甚至比荷兰走私的茶叶还要便宜一半。

北美殖民地人民既然能满足饮茶需要了,又能得到实惠,何乐而不为?

“但是这一举措,收效甚微。

这是因为美洲殖民地的人民为了坚持他们的主张,连3便士的茶税也不愿缴纳,仍然拒绝购买英国的。

”第一,北美殖民地人民不会向英国屈服,他们拒绝购买茶叶。

只要北美殖民地人民购买英属东印度公司的茶叶,就等于承认英国有权向北美殖民地人民征税,也就意味着1767年《贸易与赋税法规》、1765年《印花税条例》有效。

这与北美殖民地人民一向追求独立、自由,反抗英国压迫、剥削的价值观相抵触,因而不可能为他们所接受。

第二,《茶叶法》使原先合法经营的商人和非法走私商人无利可图。

《茶叶法》颁布前,英国茶叶经纪商人“都从东印度公司购买茶叶,再转售给殖民地商人”,但《茶叶法》公布后,英属东印度公司将茶叶直接运销北美殖民地,“这就使英国的中间商以及美洲进口商的利益,全部被剥夺。

”走私商人的利益也因《茶叶法》而受损。

为了自身利益及生存,北美殖民地的茶商“所以不再保持沉默,才与邀进派联手反抗。

”他们宣称:

“这种企图,很明显是要消灭本地的商业并增加政府的税收,我们应当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来阻止这项计划的推行。

”第三,英属东印度公司在北美殖民地的代理人难以得到人们欢迎。

公司所派的代理人中,“驻马萨诸塞的有与社会格格不入的英国总督哈特森的子侄们。

其他的代理人也大多是尽忠于英国政府和固守个人利益的,他们的处境本来就已经很艰难,再加上又不通人情世故,只是梦想着恢复英国茶叶在美国丢掉的市场”,因而根本不可能成功。

第四,北美殖民地人民视英属东印度公司为英国一手扶植的。

因此,即使该国出售的茶叶再便宜,只要购买了它销售的茶叶,就等于承认英国对北美殖民地人民压迫、剥削的正当性、合法性。

纽约市政厅举行民众大会,“会议宣布东印度公司企图独占当地的茶叶贸易,实际上是一种公开的强盗行为”,“东印度公司的这种做法使当地的茶商和进口商们感到很反感。

”《茶叶法》一问世,就掀起了轩然大波,“殖民地怨声载道”,抗茶活动风起云涌。

英属东印度公司的代理人认为,茶叶销售毫无希望,“因为当地人民宁可买毒药,也不愿意买茶。

”“因此他们的失败早就是意料之中的事。

”可见,抗茶活动的根本是宗主国与北美殖民地之间剥削与压迫、反压迫与反剥削矛盾不可调和的必然结果。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