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校本课程+第一学期.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39056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228.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历史校本课程+第一学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初中历史校本课程+第一学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初中历史校本课程+第一学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初中历史校本课程+第一学期.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初中历史校本课程+第一学期.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历史校本课程+第一学期.docx

《初中历史校本课程+第一学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历史校本课程+第一学期.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历史校本课程+第一学期.docx

初中历史校本课程+第一学期

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七年级社团课程申报表

2018年9月

申报教师

王老师

学科

历史

课程名称

历史之园

开设年级

七年级

总课时

15*2=课时

第7节A班

第8节B班

开设地点

七(5)班

历史是人文学科,历史教育对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有重要的作用。

历史课程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传承人类文明的优秀传统。

学生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学会从历史的角度观察和思考社会与人生,从历史中汲取智慧,从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得到全面发展。

历史课外活动小组旨在让学生多角度多层次的了解历史。

了解历史的多种呈现方式,例如图片、实物、遗址、遗迹、影像、历史文学作品、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档案馆、历史纪录片等。

从而激发学生对历史探究的兴趣,感悟中华文明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养成爱国主义情感,为成为拥有良好综合素质的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由于目前学生历史学科课堂的学习,应试的痕迹还很明显。

课堂更侧重于历史知识,历史学科思维能力和历史学科素养的培养还有待于提高。

历史之园课外活动小组,以更广阔的视野,创造宽松的学习环境和氛围,激发学生历史探究的兴趣,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交流合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使学生学会学习,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

 

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七年级社团课程纲要

课程名称:

历史之园指导教师:

王老师

课程类型:

课外活动性课程活动主题:

探究六朝古都十朝都会——南京

授课时间:

第1周至第19周星期五第7、8节课

(第5周国庆节放假,第10周期中复习,第11周期中考试,第18周元旦放假,第19周期末复习,第20周期末考试)

授课对象:

七年级男、女生(22名)

内容安排与进度

课序

周次

具体内容安排

1

第1周

探究三国时期东吴孙权建都建业

 

两人一球自垫步伐移动

2

第2周

探究成果汇报分享——三国时期的建业城

3

第3周

探究东晋时期定都建康的历史

4

第4周

探究成果汇报分享——东晋时遗址遗迹

5

第5周

国庆节放假

6

第6周

探究南北朝时期定都建康的历史

7

第7周

探究成果汇报分享——南北朝时遗址遗迹

8

第8周

探究五代南唐时期定都南京的历史

9

第9周

探究成果汇报分享——五代南唐时遗址遗迹

10

第10周

期中复习迎考

11

第11周

期中考试

12

第12周

探究明朝时期定都应天府的历史

13

第13周

探究成果汇报分享——明朝时遗址遗迹

14

第14周

探究太平天国时期定都天京的历史

15

第15周

探究成果汇报分享——太平天国时遗址遗迹

16

第16周

探究中国民国时期定都南京的历史

17

第17周

探究成果汇报分享——中华民国遗址遗迹

18

第18周

元旦放假

19

第19周

期末复习迎考

20

第20周

期末考试

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南外燕子矶七年级历史社团教学计划

历史社团课外活动小组指导教师:

王老师

一、指导思想

为了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第二课堂活动, 我校历史教研组在本学期开设历史兴趣小组——历史之园。

带领学生结合教材,开展探究六朝古都十朝都会南京的活动。

通过活动,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及道德情感教育,激发学生学习历史学科的兴趣,促进学生主动探究历史的热情,全面提高学生的历史人文素养。

通过探究我们身边的历史,使得学生能更多的了解我们的南京城,更深度的了解我们的家乡,增强学生的乡土情结和热爱家乡的感情。

   

二、活动目标

1、培养学生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2、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口述表达能力,锻炼学生的勇气和胆量。

4、培养学生善于与人交流和合作的团队精神, 树立对社会的责任心使命感.。

5、感悟中华文明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养成爱国主义情感,为成为拥有良好综合素质的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三、活动措施

1、召开各班历史课代表会议, 由他们在各班进行宣传动员。

2、做好历史社团课外活动小组的人员选拔工作, 成立兴趣小组.

3、制定详细活动计划。

4、制定每次课程的参与人员名单和详细计划(介绍不同时期的南京城和定都南京的相关历史遗址遗迹)

5、开展以《我自豪,我是南京人》的演讲比赛, 鼓舞学生的活动热情。

四、具体详细的教学安排

第1周:

探究三国时期东吴孙权建都建业

第2周:

探究成果汇报分享——三国时期的建业城

第3周:

探究东晋时期定都建康的历史

第4周:

探究成果汇报分享——东晋时遗址遗迹

第5周:

国庆节放假

第6周:

探究南北朝时期定都建康的历史

第7周:

探究成果汇报分享——南北朝时遗址遗迹

第8周:

探究五代南唐时期定都南京的历史

第9周:

探究成果汇报分享——五代南唐时遗址遗迹

第10周:

期中复习迎考

第11周:

期中考试

第12周:

探究明朝时期定都应天府的历史

第13周:

探究成果汇报分享——明朝时遗址遗迹

第14周:

探究太平天国时期定都天京的历史

第15周:

探究成果汇报分享——太平天国时遗址遗迹

第16周:

探究中国民国时期定都南京的历史

第17周:

探究成果汇报分享——中华民国遗址遗迹

第18周:

元旦放假

第19周:

期末复习迎考

第20周:

期末考试

五、活动时间:

2018年9月到2019年1月

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增长知识,开阔眼界, 增强学习历史的兴趣, 激发他们的民族自豪感,更好地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加深他们对中国历史文化的认同感,特别是锻炼学生们的动手动口动脑能力,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家国情怀。

 

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历史社团教学设计

(一)

历史社团课外活动小组指导教师:

王老师

课程名称

历史之园

活动日期

2018年9月7日

课题

探究三国时期东吴孙权建都建业的历史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课外去查阅整理有关三国时期东吴孙权建都建业资料,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和整理归纳信息的能力。

2、学生通过阅读历史教材中有关三国时期东吴孙权建都建业,结合课外的拓展查阅到的资料。

3学生利用周末或寒暑假的时间去游览参观有关三国时期南京的历史遗址遗迹,例如:

石头城,在实践中感受历史。

教学时间与场地

周五下去第7/8节课二楼七(5)

教学方法

学生自主学习法、小组讨论合作法、教师启发指导法、

第一、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后分工合作,利用图书馆、网络等资源查阅有关三国时期东吴孙权建都建业的历史知识。

据记载,东汉建安十六年(211年),孙权将其政治中心从京口(今镇江)迁至秣陵。

次年(212年),孙权在石头山金陵邑原址筑城,取名石头城。

三国东吴大帝孙权是第一个以今南京为首都的帝王,死后也葬在这里,孙权墓也是南京地区最早的一座六朝陵墓。

第二、学生明确三国时期东吴孙权建都建业在初中历史教材的位置,并阅读教材中相关的内容。

第三、通过多媒体播放三国时期东吴孙权建都建业的介绍视频。

第四、小组学生代表上台通过多媒体PPT介绍讲述三国时期东吴孙权建都建业有关的历史。

第五、教师为本节课归纳总结。

课后记

个别学生在课前准备工作做的不充分,没有认真地去查阅相关资料,也没有认真仔细地阅读教材中相关的内容,影响了观看视频的理解。

通过本探究主题激发学生做个有心人,在自己学习和生活的地方,去寻找三国时期历史的痕迹,在现实的土壤中学习历史。

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历史社团教学设计

(二)

历史社团课外活动小组指导教师:

王老师

课程名称

历史之园

活动日期

2018年9月14日

课题

探究成果汇报分享——三国时期的建业城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课外去查阅整理有关三国时期东吴孙权建都建业资料,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和整理归纳信息的能力。

2、学生通过阅读历史教材中有关三国时期东吴孙权建都建业,结合课外的拓展查阅到的资料。

3学生利用周末或寒暑假的时间去游览参观有关三国时期南京的历史遗址遗迹,例如:

石头城,在实践中感受历史。

教学时间与场地

周五下去第7/8节课二楼七(5)

教学方法

学生自主学习法、小组讨论合作法、教师启发指导法、

第一、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后分工合作,利用图书馆、网络等资源查阅有关三国时期东吴孙权建都建业的历史知识。

第二、学生明确三国时期东吴孙权建都建业在初中历史教材的位置,并阅读教材中相关的内容。

第三、学生通过多媒体PPT汇报展示本小组探究成果。

小组学生代表上台通过多媒体PPT介绍讲述三国时期东吴孙权建都建业有关的历史。

石头城位于南京市鼓楼区,是一处六朝时期的著名遗迹,遗址位于现清凉山一带,有“东吴第一军事要塞”之称。

筑于楚威王七年(前333年),东汉建安十六年(211年),吴国孙权迁至秣陵(今南京),在石头山金陵邑原址筑城,取名石头城。

它扼守秦淮河与长江的交汇口,“因山以为城,因江以为池,地形险固,尤有奇势”,是保障首都建康城西部安全的军事重镇,也是兵家必争之地,素有“石城虎踞”之称。

第四、教师为本节课归纳总结。

课后记

个别学生没有在实践中亲自去参观石头城,汇报的内容都是自己从网络或图书馆等书籍中查阅到的资料,没有鲜活的实践和个人真实情感作为支撑,所以效果不是很明显。

如何采取措施让学生在实践参观中真正践行呢?

 

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历史社团教学设计(三)

历史社团课外活动小组指导教师:

王老师

课程名称

历史之园

活动日期

2018年9月21日

课题

探究东晋时期定都建康的历史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课外去查阅整理有关探究东晋时期定都建康的历史资料,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和整理归纳信息的能力。

2、学生通过阅读历史教材中有关探究东晋时期定都建康的历史,结合课外的拓展查阅到的资料。

3学生利用周末或寒暑假的时间去游览参观有关探究东晋时期定都建康的历史,在实践中感受历史。

教学时间与场地

周五下去第7/8节课二楼七(5)

教学方法

学生自主学习法、小组讨论合作法、教师启发指导法、

第一、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后分工合作,利用图书馆、网络等资源查阅有关探究东晋时期定都建康的历史。

东晋、南朝的宋、齐、梁、陈均相继在此建都,故南京有“六朝古都”之称,今南京图书馆和六朝博物馆下均保留有建康城遗址。

六朝时期的建康城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人口达百万,是世界上第一个人口超过百万的城市。

第二、学生明确东晋时期定都建康的历史在初中历史教材的位置,并阅读教材中相关的内容。

第三、通过多媒体播放东晋时期定都建康的历史的介绍视频。

第四、小组学生代表上台通过多媒体PPT介绍讲述东晋时期定都建康的历史有关的历史。

第五、教师为本节课归纳总结。

课后记

个别学生在课前准备工作做的不充分,没有认真地去查阅相关资料,也没有认真仔细地阅读教材中相关的内容,影响了观看视频的理解。

通过本探究主题激发学生做个有心人,在自己学习和生活的地方,去寻找东晋时期定都建康的历史的痕迹,在现实的土壤中学习历史。

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七年级历史社团教学设计(四)

历史社团课外活动小组指导教师:

王老师

课程名称

历史之园

活动日期

2018年9月28日

课题

探究成果汇报分享——东晋时遗址遗迹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课外去查阅整理有关东晋时遗址遗迹资料,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和整理归纳信息的能力。

2、学生通过阅读历史教材中有关东晋时遗址遗迹,结合课外的拓展查阅到的资料。

3学生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