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偃走出炼狱的君王教父.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390456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1.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狐偃走出炼狱的君王教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狐偃走出炼狱的君王教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狐偃走出炼狱的君王教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狐偃走出炼狱的君王教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狐偃走出炼狱的君王教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狐偃走出炼狱的君王教父.docx

《狐偃走出炼狱的君王教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狐偃走出炼狱的君王教父.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狐偃走出炼狱的君王教父.docx

狐偃走出炼狱的君王教父

【狐偃,走出炼狱的国君教父】

  狐偃这个人,与尹尹、姜太公、管仲等人比起来,既没有那么大的名气,也没有什么惊天动地之举,圣贤的牌位上也没有他的份儿。

但是,当我们真正了解这个人时,会被他惊人的意志和超群的智谋所折服。

  狐偃的出众之处体现在几点:

一是率文臣武将陪公子重耳(后来的晋文公)流亡国外十九年;二是团结贤能之士将公子重耳推上君主之位;三是辅佐晋文公开创长达百年的霸业。

所谓“春秋五霸”,只有晋文公可与齐桓公比肩,故有“齐桓晋文”之称。

这一翻天覆地的巨变,正是由狐偃一手策划和导演的。

  不说别的,仅是陪重耳流亡十九年并数度出谋相救命悬一线的未来国君,其胆识、意志、谋略,都让人不得不服。

因为,跟着一个被国内政治势力追杀、被各路诸侯轻贱的落魄公子在炼狱中苦熬近二十年,不是一般的智能之士能够办得到的。

  一切还得从祸乱之始说起。

  晋国与周室同宗,在周王室的庇护下,已经度过了三百个春秋。

到了晋献公这一代,生了申生、重耳、夷吾三位公子。

由于申生是当时中原霸主齐桓公的外孙,就被立为太子。

重耳的外公狐突虽然也是牛人,先祖也是姬姓,被分封到狐氏大戎,因两个女儿嫁给晋献公而当了晋国的大夫,但总体来说与齐桓公相比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所以重耳虽然聪慧,但在继承君位上根本没戏。

狐突有两个儿子,名叫狐毛、狐偃。

狐毛好武,狐偃好文。

从小,重耳就跟着舅舅狐偃学习文化知识。

所以狐偃既是重耳的舅父,又是他的老师。

  中国的传统文化尊师重教,拜对老师是极为重要的。

经常看到在许多名人的简历中,有“师从某某某”的句子。

这是一种传承,更是一种支撑力,还能资源共享。

所以想当老板的人,最好从小就选对绝对牛的老师。

经过老师的提携,离成功的大门就很近了。

  狐偃比外甥重耳年长近二十岁,因为也是世家望族,自然交了不少朋友,譬如赵衰、先轸、贾佗、魏犨等。

狐偃同这四人在后来炼狱般的磨难中生死与共,辅佐重耳,被称为“五贤”。

  晋献公在攻打骊戎这个小国时,发现了首领的女儿骊姬及其妹妹,当时晋献公就走不动路了。

因为骊姬姐妹的美貌销魂蚀骨,纵使是晋献公这样的君主,也是见所未见,闻所未闻。

于是,献公将姐妹二人带回来金屋藏娇,“从此君王不早朝”。

  骊姬这个女人不简单,很有心计。

特别是和晋献公生了公子奚齐后,就萌生了争权夺位之心。

但是,当时的太子申生贤明,手下又拥有一班文武大臣,要想扳倒申生改立奚齐,难度堪比登天。

不过,要晋献公立自己为夫人(晋献公前夫人齐姜早卒)还是可能的。

于是夜夜吹枕头风。

晋献公招架不住,又不能说立就立,就想到了占卜的办法:

如果卦象显示吉利,则立骊姬为夫人,以堵众臣之口。

  前面讲过,卜卦这种事,连精通奇门术数的姜太公都不信,但后世君主往往在重大决策时碰运气。

结果,太史用龟甲占卜,显示大大的不吉。

晋献公回宫后很气馁,对骊姬说不是我不立你为夫人,实在没有办法。

骊姬聪明,说传统的占卜不只是用龟甲啊,还有蓍草。

如果明日用蓍草占卜还是不吉,就算了。

当夜,骊姬就暗地指使人买通太史,结果第二日用蓍草占卜,大大的吉利。

于是立骊姬为夫人。

后来,随骊姬嫁过来的妹妹也生了公子卓子。

  接下来就是要收拾太子申生了。

骊姬请申生到宫里吃饭,饭后向晋献公哭诉,说太子认为君上老了,席间调戏臣妾。

晋献公不太相信。

不久,骊姬与晋献公到郊外玩,把申生带上。

骊姬事先在头上抹了蜂蜜,吸引了不少蜜蜂在她头上飞,骊姬让申生帮她赶走。

申生就用袖子给她赶蜂。

晋献公在远处看见,认定申生调戏后娘,非常生气,动了废除太子之心。

  申生仁孝,骊姬就对申生说:

国君梦见了你的母亲齐姜,你应该去祭祀她。

申生依言,把祭祀的酒肉带回来交给骊姬,请她转交父亲品尝。

当时晋献公在外打猎,骊姬使人用巧妙的办法在酒肉中下了毒,看上去跟没开过封的一样。

晋献公回来,取出申生带回的酒祭地,泥土凝结;拿肉给狗吃,狗伸腿死了;再拿给宫中小臣吃,小臣也死了。

晋献公大惊。

骊姬趁机哭着说:

太子想谋害你篡位,还想占有臣妾……晋献公细察剩下的酒肉,未见开封,不禁大怒,下令捉拿太子。

申生闻讯逃走,他的师傅当场被杀。

  申生不逃还好,一逃,更加坐实了谋害君父的罪名,最后只得自杀。

骊姬一击得手,又开始诬陷重耳和夷吾:

他们两个平时与申生走得很近,这个天大的阴谋他俩也有份,不如抓来审问。

  到了这个危急的时刻,狐偃出场了。

他早就对骊姬这个女人注意了,认识到当前的局势对重耳不利。

就算晋献公不杀重耳和夷吾(夷吾也是他的外甥,是另一妹妹所生),但只要在国都呆着,就难逃骊姬毒手,看来还是走为上策,就给两个外甥出主意:

请命由重耳守蒲城(今山西隰县西北)、夷吾守屈城(今山西石楼)。

于是,他就同狐毛、赵衰、先轸、贾佗、魏犨等人护送公子重耳到了蒲城暂避。

但是,骊姬为了让儿子继承君位,发誓斩草除根,唆使晋献公派兵攻打蒲城。

狐偃赶紧护送重耳翻墙逃走。

重耳衣袖都被砍掉了,尿了一裤子。

危情之下,狐偃认为当此非常时期,还是到狄国躲避为上,因为狄国是狐偃母国,毗邻晋国,若是逃往更远的国家,骊姬派出的杀手一定会埋伏在路上行凶。

再说,离得近点还可以观望动静,再伺机而动。

而同样被追杀的夷吾则去梁国避祸并娶了梁国国君的女儿为妻。

  重耳在狐偃、赵衰等人的保护下在狄国躲避起来。

北国粗砺的黄沙和狐偃严厉的管教,使养尊处优的公子重耳逐渐变得成熟起来。

但是,晋国的情况变得越来越复杂,派系林立,以大臣、太子太傅荀息为首的当然力挺奚齐,以大将、故太子申生的铁杆粉丝里克为首的誓杀骊姬一党。

只因晋献公在世,各方都不敢轻举妄动。

  公元前651年,晋献公病逝。

公子重耳接到外公狐突发来的密件,哭着要回去奔丧。

狐偃及时劝阻了他:

现在晋国是骊姬党羽的天下,奚齐是太子,必然要当国君。

你现在想回去尽孝道,但骊姬会将你视为国君的竞争对手,断然难逃毒手。

秦国国君秦穆公是一位政治高手,一直对晋国的事情洞若观火。

他派公子絷远赴狄国慰问重耳,实际是试探重耳。

公子絷说:

我听人说,得国也在这个时候,失国也在这个时候,你虽然很庄重地身穿丧服,但时机不可错过啊。

重耳赶紧把这话告诉狐偃。

狐偃说,这是秦国在试探你,你必须辞谢,要表明仁爱思亲才是最宝贵的,而趁君父逝世去谋图私利是有罪的。

重耳便按舅父的指导去对公子絷说:

承蒙贵国国君慰问,不过我失位出亡在外,君父又去世了,不能回国守孝已是天大的过错,我又怎敢有别的想法,辜负贵国国君的好意呢?

说完,对公子絷磕头而不拜谢,哭了一回就站起来,起来以后就不再和公子絷私下谈话了。

  秦穆公知道后,感叹地说:

多么仁爱的公子重耳啊!

对使者磕头而不拜谢,表明他没有做晋君继承人的想法;哭了一回才站起来,表明他对父亲深切哀思;起来后不与使者私谈,表明他避开了自己的利益。

从此,秦穆公对重耳另眼相看,哪里知道这是狐偃的掩盖之计。

  实际上,重耳想当国君的诉求十分迫切,因为当时他已四十多岁了,害怕没有机会。

但狐偃告诉他,现在时机不到,成大事的人绝对不能冒险。

因此他只能叹息:

看来我今生没有出头之日了。

狐偃说:

现在说这个为时尚早。

我看国内对骊姬不满的人很多,各种力量交织在一起,犹如一团乱麻。

当河流处于涨水的时候,聪明的人只宜旁观,总会有水落石出的时候。

  狐偃的判断没有错。

晋献公去世后,骊姬立她的儿子奚齐为国君,荀息为国卿。

里克被排挤在中央议会之外,心生怨恨,就重金收买了十个顶尖杀手,把正在办丧事的奚齐刺死在灵堂上。

骊姬和荀息大惊,次月又立妹妹所生的只有九岁的卓子为国君。

里克故伎重演,将年幼的卓子刺杀在朝堂之上,骊姬也被斩杀。

荀息惊恐,只得自杀。

一时间,晋国出现了没有国君的权力真空状态。

  晋献公的长子申生和两个幼子都死了,公子重耳和夷吾就成了大臣们议论的对象。

里克当时大权在握,是倾向于重耳的,于是就派狐偃的父亲狐突到狄国来,请重耳回去登位。

  狐偃把父亲请到密室,把重耳、赵衰叫来一起商议。

狐突老迈,认为时机到了,可以回国。

但狐偃对父亲说:

这些年晋国发生了各种血腥的政变,现在国内一片混乱,大权旁落,公子重耳回去就一定能够稳住局势吗?

狐突虽然是资格很老的重臣,但手头没有兵权,也拿不准。

最后,大家还是一致同意狐偃“退一步再看看”的策略。

重耳让狐突回复里克说:

君父在世时,我违命出逃;君父去世我也没能尽孝,哪还有脸回来当国君呢?

我的兄弟还有很多,贤能的也不少,请文武大臣们择贤而立吧。

按理说,倘若当时重耳回国,也能当上国君。

但一来历史没有假如,二来重耳回国后有何变数,谁也不能确定。

一则因为弟弟夷吾的班底不输重耳,而且心狠手辣,兄弟俩的火并在所难免;二来里克等人既然敢连弑二君,若重耳不听话恐怕也会遭到不测。

  对于重耳的婉拒,里克非常失望,只得选择公子夷吾,派重臣到梁国将夷吾接回来。

夷吾的智囊班底中以郤芮为首,经常对其出谋划策。

郤芮说:

重耳不干倒是好事,但回去后恐怕得听命于里克。

里克手握重兵,又杀了你的两个小弟弟,若是看我们不顺眼,恐怕难逃一死。

夷吾想当君主想疯了,赶紧问怎么办?

郤芮说,天下的事,只要有利可图就能摆平。

于是出了两条计策:

其一,让夷吾亲书密信给里克,高度赞扬了他铲奸除贼的伟大壮举,称只要自己做了国君,就封他为相国,还要赐给他一百万亩肥美的土地;其二,写了一封言辞谦卑的长信给秦穆公,请求他出兵助自己返国登位,事成之后晋国将以河西的五座城池相谢。

秦穆公的夫人是夷吾的姐姐,竭力支持。

而秦国做梦都想得到河西五地以打通通往中原的险塞,为将来称霸中原打开缺口,当即应允出兵。

郤芮的两条阴谋还是有相当水准的,因为里克和秦穆公的确需要得到实际的利益,不然就不会费这么大的劲。

这一高明的策划将秦国拉了进来,如果里克胆敢造次,秦国就会发兵攻晋。

夷吾在当时的情势下必须借助外力,先稳住里克当上国君,再设法除掉里克,最后再向秦国赖账。

夷吾两头利用,只开空头支票。

这一单生意做得实在划算。

  公元前650年,夷吾在秦国大将公孙枝强兵的保护下回国登位,是为晋惠公。

在郤芮的谋划下,晋惠公逐渐剥夺了里克的兵权,最后将里克逼死,其党羽尽皆被杀;对外,发动不义之战,一时血腥风雨,臣民受苦,国力渐衰。

  对于秦国的许诺,晋惠公根本就不认账。

秦穆公大怒,要起兵来攻晋国。

但由于发生了饥荒,直到晋惠公六年,秦国才起大军攻打晋国,晋惠公被活捉。

秦穆公要杀晋惠公泄愤,秦穆公夫人以自焚要挟丈夫。

秦穆公这才把晋惠公放回晋国。

  晋惠公回国后,把失败归结为重耳的过错,认为国中有大臣还惦念着重耳,才不给力,他才会输给秦国,于是就派了杀手,追杀哥哥重耳,并警告狄国,要是再保护重耳,就要派兵攻打。

  狐偃听到风声,深感狄国是呆不下去了,就简单收拾行李,与同僚护送重耳仓皇出逃。

在苦寒之地呆了十二年,重耳在当地娶妻生子,儿子都能打酱油了。

不过逃命要紧,只得抛下妻儿流亡。

重耳等人到了卫国。

卫文公是个胆小怕事的家伙,生怕收留了重耳将惹恼晋惠公,连见都不见。

重耳毕竟是大国公子,根正苗红,宁可被杀也受不了这鸟气,还想上门讨说法。

狐偃劝他说:

自古以来,成大事的人都要历经磨难,寻常白眼算不得什么。

我听说齐桓公礼贤下士,又是你哥哥申生的外祖父,肯定会接纳我们。

再说,齐国的相国管仲去世了,齐国需要人才,或许我们能凭自己的微薄之力为齐国出一点力呢?

不如到齐国去。

  重耳出逃时并没带太多东西,现在连吃饭都成了问题。

在卫国境内的五鹿,终于看到了一个耕地的农夫。

重耳不顾公子的身份,上前讨些食物充饥。

那农夫听说是逃亡的公子,向他吐了口口水,在地上抓了块土递给他。

重耳再有修养,也被气得三魂出窍,绾袖子要找农夫拼命。

狐偃及时阻拦了,笑着对重耳说:

这是上天的恩赐啊!

百姓给你土块,预示着你将拥有土地,拥有土地就拥有国家。

重耳听了,恭敬地接过土块,向农夫表示感谢,并将土块揣在怀中。

  那时虽然没有微博,但经过百姓的口头转发,天下人都知道公子重耳是有德之人。

狐偃也借此向重耳讲授一个道理:

所谓仁德,就是别人不经意的小事被你发现了它的意义。

不断积累这些小事,就会积累民心。

得民心者,得天下。

然而再精妙的道理都无法替代食物。

公子重耳一行人饿得实在走不动了。

特别是重耳,已经出现了低血糖的症状,浑身发冷,几近昏迷。

狐偃知道,纵使其他人都饿死,重耳也不能死,否则这些年的苦算是白受了。

跟随重耳的家臣中有个叫介子推的,对重耳是铁杆忠心。

他说自己可以去打猎。

结果去了半天,一瘸一拐地回来了,手里捧了碗肉汤。

狐偃等人直咽口水,但救公子要紧,就把肉汤全给重耳喝了。

事后才知道,这地方根本没有猎物,介子推躲到无人处,割下了自己腿上的肉,和着野菜给重耳熬汤。

  重耳和手下的人都哭了。

身体发肤受之于父母,谁又不爱惜呢?

初唐时期,大将徐世勣与单雄信是铁哥们,单雄信拒不投唐,徐世勣为酬兄弟,也将腿上的肉割下来给单雄信吃,并表示单雄信死后一定照顾好他的家小。

可见,割肉之举,是最大的情义了。

  狐偃忍着饥饿就此事作了精神动员,说咱们这个团队如此精诚,还有什么不能克服的困难呢?

狐偃的动员稳定了队伍,终于历尽艰辛到了齐国。

果然,齐桓公不仅很隆重地接待了重耳一行,还将宗室一个名叫齐姜(这个名字用得太多,可见古人重男轻女)的美女嫁给他,赐豪宅,供酒食,组建了有二十匹马的车队为重耳解决交通出行问题。

这是重耳流亡以来得到的最好待遇。

齐桓公已经老了,特别是管仲的离世使他很伤心,已经没有了往日的风采。

不过,当时的齐国仍然是强国,晋惠公胆子再大也不敢派人来追杀重耳。

  重耳有房住,有车坐,有美食享用,有美女在怀,就乐不思晋了。

细想想,这也是人之常情。

当时的重耳已年过五十,头发都白了一小半,又有差点被饿死的经历,不想再折腾了。

渐渐地,他开始疏远狐偃等随从,脾气变得暴躁。

  狐偃、赵衰等人无可奈何。

本来,狐偃还以为他们这一班人马会在齐国有点作用,至少也会搞到工作。

然而,管仲死后的齐国,奸臣当道,妒贤嫉能,就连齐国的贤士都不得到重用,何况他们这些逃亡的外国人?

赵衰在狄国时结婚,如今抛妻别子跟着重耳,重耳还只知享乐,看不到一点前途,心中忧郁。

狐偃就劝赵衰说:

当初我们既然选择了这条路,就没有什么可后悔的。

我看齐国并非当初听闻的那样重视人才,主要是管仲死了。

看来一个国家得靠有才能的人。

你比我有才华,将来也可以成为管仲。

赵衰知道狐偃是在安慰他,苦笑道:

先生的才华我是知道的,若是公子能够振作起来,或许你还可以当晋国的管仲,不过现在看来希望渺茫啊。

  狐偃也暗自叹息。

在那种进退不得的情况下,他也一筹莫展。

过了几年,齐桓公死了,国内一片混乱。

狐偃感觉再呆下去恐怕有性命之忧,就找来赵衰,跑到野地里的桑树下商量。

狐偃认为,现在齐国五公子争位,派系林立,奸臣当道,是个是非之地,趁早离开为好。

赵衰也同意,但他觉得公子重耳已经养得膘肥肉满,又舍不得美女齐姜,恐怕他会不答应。

狐偃说再不走,人心都离散了,你数数一起来的人还有几个?

二人最终决定:

如果重耳不走,就设法绑架他离开。

  他俩在树下密谋,树上一个采桑的女奴听到了。

等他俩一走,女奴认为发财的机会来了,赶紧趁夜去向齐姜出售机密消息。

齐姜是个很懂政治的女人,深知此事若被泄露,丈夫性命堪忧,当即动手把告密的女奴杀了,去问重耳是走是留。

重耳哭道:

承蒙齐国不弃收留我,夫人又对我这么好,我是决心陪着你在齐国终老。

齐姜见重耳铁心想呆在齐国,深知劝说无益,就去找狐偃密议,认为在齐国内乱的情势下,帮助重耳复国的可能性不大,还有生命危险,应该尽早离开。

狐偃被这位奇女子的大义深深感动。

他找来赵衰、先轸、贾佗、魏犨、狐毛、介子推、颠颉等铁杆,开了一个通气会。

会上,狐偃阐明了自己的主张,认为公子重耳再这样下去,这些年来的付出必将化为乌有,且人人都有性命之忧。

会议形成了决议:

1.请齐姜买通关卡,安排车马,设宴把重耳灌醉;2.由力大的魏犨、颠颉两名武人将重耳背到车上,乘夜往宋国方向出逃;3.所有跟随重耳的人都不要贪恋财物,轻装从简,当夜全部撤退;4.公子醒来后肯定要发脾气,责任由狐偃一人承担。

众人都表决同意,就是认为狐偃一人受责有些过意不去。

狐偃说:

我毕竟是公子的舅父,年过古稀,这把老骨头还能折腾几天?

就是被公子杀了也不能看着他沉沦下去。

  由于策划到位、组织严密,出逃计划成功实施。

重耳醉后醒来,这支逃亡小分队已离开齐国国都一百多里了。

重耳发现自己躺在车上,立即喝止行进。

当他问明因由后,立即发飙了,抢过魏犨的长矛就要杀狐偃。

狐偃镇定地站在那里,月光下银色的胡须很晃眼。

重耳想着这位胜过自己父亲的舅父,终于把矛扔在地上,哭道:

舅父啊,在齐国我们还有口饭吃,如今我们到哪里去呢?

你总是说要开创伟业,可是你老得都快走不动了,我的身体也老了,难道还要做这个不切实际的梦吗?

狐偃大声说:

齐太公在我这个年纪时还没有出来辅佐周文王呢!

你的身体没有老,就是缺乏斗志!

你看看身旁的臣子们吧,他们抛妻别子跟着你,从来都没有动过抛弃你的念头,你却成天享乐,对得起他们吗?

就连你的夫人齐姜都能深明大义,你难道忘记了这些年的耻辱,不想复国了吗?

  重耳放声大哭:

我哪一天不想复国呢?

可是夷吾已经占了君位,四处追杀我,天下之大,已无半寸容身之地!

要做晋国国君,当年里克派外公来找我时,是最好的时机,你却认为还不是时候!

难道等我死了才是时候吗?

  狐偃耐心地说:

你认为当时回国就能够坐稳国君之位吗?

当初申生、你、夷吾兄弟三个都有贤名,可是夷吾回国后弄到今天这步田地,也是情势所迫,你认为当初回国就一定比你的弟弟做得更好吗?

宝剑是经过无数次熔炼才有无坚不摧的锋芒,仁德之君也必须经过长期的磨砺才能够洞悉治理天下的玄机。

晋国的臣民们心头有杆秤,忠勇仁义的臣民从未忘记你。

你现在不振作,就会伤天下人的心,也将辜负爱你懂你的齐姜夫人。

现在夷吾虽然在国君的位子上,但他无信、无礼、不仁、不义,辅佐他的智者必然会逐渐离散。

我们流亡在外,是吃了很多苦,但有哪位国君能够像我们一样用自己的双腿丈量土地和用自己的双眼观察各国的实情呢?

你为何只想着吃苦而没想到苦难带给我们的无限财富呢?

待将来我们有机会回国,那么我们将战无不胜,成就齐桓公那样的霸业!

狐偃的这番演说,不仅对公子重耳,而且对在场的每一位追随者都起了极大的鼓舞作用。

应该说,这个在荒野中召开的会议类似遵义会议,明确了奋斗目标,提振了士气。

重耳当即向舅父道歉,说今后无论遇到何种困难,都要与大家一起勇敢面对。

于是,一行人护着重耳车驾胜利大逃亡,不日到了曹国境内。

  曹国是个小国,国君曹共公听说重耳来投,心生厌恶,不想理会他。

曹国大夫僖负羁谏言说,重耳公子名闻天下,据说重瞳骈肋,不同寻常,我们应该好好接待他。

曹共公就命人安排重耳一行到宾馆住下,其实是好奇心的驱使:

这晋国的流亡公子眼睛有两个瞳孔,肋骨连在一起,是个异相,一定要设法看看。

于是,等重耳洗澡的时候,曹共公居然不顾国君之尊,带着爱妾躲在里屋从“猫眼”里偷窥重耳。

重耳知道后,不由得大怒,决心离开曹国。

僖负羁的妻子会观人察事,就对丈夫说:

我看重耳身边的狐偃、赵衰等人均有将相之才,重耳将来一定会称霸天下,你要设法结纳他。

僖负羁赶紧过来向重耳道歉,并偷偷送给重耳食物和玉璧。

重耳接了食物,没有收受玉璧,就离开曹国了。

及至后来,重耳攻打曹国时,下令放过僖负羁一家。

到了郑国。

郑国将重耳一行视作难民,像卫国一样置之不理。

重耳等人受尽冷眼,只得历尽艰辛,投奔遥远的楚国。

  楚国是南方大国,国君楚成王雄才大略,以贵宾之礼接待了重耳一行,并常与重耳行猎饮酒,纵论天下大势。

狐偃不止一次提醒重耳,楚成王是一头猛虎,与虎为伴要尽量小心。

果然,有一次,楚成王在席间半开玩笑地说:

公子要是归国做了国君,将如何报答我呢?

重耳赶忙回答说:

像我这样落魄的人,是不可能做国君了。

楚成王非要逼他回答。

重耳不得已才说:

如果我能回国当国君,一定要与强大的楚国世代交好,报答大王的恩德。

楚成王步步紧逼:

要是楚晋两国发生战争呢?

重耳只得说:

那我一定退避三舍(一舍为三十里)以让大王。

  楚国的大臣子玉听了,认为重耳口气太大,将来是个祸患,不如趁早把他杀死。

楚成王犹豫再三,认为重耳并没有什么过错,流亡多年仍然保持了大国公子应有的风度,杀了他会让天下人说楚国不仁。

离曹国最近的是宋国。

宋国国君宋襄公最讲仁义,按国宾之礼接待了重耳一行。

然而当时宋国正与楚国交战,狐偃认为宋国与楚国力量相比悬殊太大,在宋国呆下去恐怕还要成为俘虏。

于是不久又离开宋国,到了郑国。

郑国将重耳一行视作难民,像卫国一样置之不理。

重耳等人受尽冷眼,只得历尽艰辛,投奔遥远的楚国。

  楚国是南方大国,国君楚成王雄才大略,以贵宾之礼接待了重耳一行,并常与重耳行猎饮酒,纵论天下大势。

狐偃不止一次提醒重耳,楚王是一头猛虎,与虎为伴要尽量小心。

果然,有一次,楚成王在席间半开玩笑地说:

公子要是归国做了国君,将如何报答我呢?

重耳赶忙回答说:

像我这样落魄的人,是不可能做国君了。

楚成王非要逼他回答。

重耳不得已才说:

如果我能回国当国君,一定要与强大的楚国世代交好,报答大王的恩德。

楚成王步步紧逼:

要是楚晋两国发生战争呢?

重耳只得说:

那我一定退避三舍(一舍为三十里)以让大王。

  楚国的大臣子玉听了,认为重耳口气太大,将来是个祸患,不如趁早把他杀死。

楚成王犹豫再三,认为重耳并没有什么过错,流亡多年仍然保持了大国公子应有的风度,杀了他会让天下人说楚国不仁。

回头再说晋国。

晋惠公因害怕秦国再来攻打晋国,把儿子姬圉派到秦国做人质。

秦穆公把女儿怀嬴嫁予公子圉,为将来女婿回国登位打牢基础。

公子圉是个投机倒把的人,后来接到父亲病重的密报,担心其他的兄弟抢了太子之位,就把老婆扔在秦国,自个儿化装成小贩赶搭末班船逃回晋国去了。

  秦穆公十分生气。

狐偃得知这个消息,找重耳商量,认为楚国离晋国远,秦国离晋国近,要想夺回国君之位,除了国内臣民的支持,还要有强秦的支持才行。

当年晋献公病亡时秦穆公曾派公子絷到狄国试探,那时的时机不成熟,现在的时机成熟了。

于是重耳让狐偃以自己的名义写了一封密信给秦穆公,言辞恳切地表明仰慕秦国,想到秦国接受秦公的教诲。

秦穆公这只老狐狸眉头一皱,计上心来,就派公孙枝带人马到楚国隆重迎接公子重耳。

  这是公子重耳流亡以来,第一个派兵接他的国家,而且是个大国。

这一切都是狐偃的策划,因为他吃准了秦穆公深恨夷吾父子、要以公子重耳制衡晋国的心理。

他对重耳说:

这是咱们的最后一站了。

到了秦国,无论秦国怎么安排,我们都要与秦国结盟,才能有胜算。

重耳不解。

狐偃说:

当初秦公派公子絷试探你,但你不是秦国唯一的选择,因为还有奚齐、卓子和夷吾。

当年我们没有投秦国,是因为秦公一手扶持了夷吾并降服夷吾,还把女儿嫁给公子圉。

如今公子圉背叛秦国,秦公已深恨夷吾父子,只有扶持你才能解他心头之恨。

请记住:

一个人只有在没有选择的时候,才会倾尽全力!

于是公子重耳随公孙枝到秦国。

秦穆公大喜,就把公子圉的遗妇怀嬴嫁给重耳为妻。

重耳当时老大不愿意,因为这是侄媳妇儿,有乱伦之嫌。

关键时刻,狐偃劝重耳不要因小节而坏了大事。

重耳只得半推半就。

秦穆公也有些过意不去,就将怀嬴改名文嬴,又找了四个宗室美女一同嫁给重耳作为“补偿”。

重耳照单全收。

那时的重耳虽然年及六旬,但多年的流浪使他保持了良好的体形,居然让文嬴怀上了。

  晋惠公死后,公子圉继位,是为晋怀公。

毕竟是嘴上无毛,办事不牢。

刚当上君主,就听信郤芮的主意,着手剪除重耳的羽翼,下令跟随重耳的臣子们限期归国,首先针对的就是狐偃、狐毛俩兄弟。

狐偃岂能前功尽弃?

晋怀公就把九十多岁的狐突逼死了。

  狐偃强忍悲痛,决心助重耳登位以报国恨家仇。

经过一年的运作,晋国内部对晋怀公已经忍无可忍,许多士大夫都纷纷表示要效忠重耳,把晋怀公赶下去;秦穆公也明确表态支持重耳回国担当国君大任。

于是,在公元前636年,秦国派重兵护送公子重耳归国,受到臣民的欢迎,是为晋文公。

晋怀公吓得赶紧逃跑,被重耳派出的大力士击杀。

郤芮等人也被诛杀。

至此,公子重耳流亡十九年的生涯宣告结束。

晋文公登位后,任命狐偃为国卿(首席执政官)主持朝政,赵衰辅助。

狐偃上任后的第一个提案,就是要仿效管仲,首先安内。

安内就要制定新的国家政策,建立迅速恢复生产的新制度。

这些都是牛人该做的事,无须细说,大体上没有什么创新,还是轻征薄敛、任人唯贤那一套。

但正是这套新政,使晋国迅速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