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第10课过秦论检测新人教版必修.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389019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87.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第10课过秦论检测新人教版必修.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第10课过秦论检测新人教版必修.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第10课过秦论检测新人教版必修.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第10课过秦论检测新人教版必修.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第10课过秦论检测新人教版必修.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第10课过秦论检测新人教版必修.docx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第10课过秦论检测新人教版必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第10课过秦论检测新人教版必修.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第10课过秦论检测新人教版必修.docx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第10课过秦论检测新人教版必修

2019-2020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第10课过秦论检测新人教版必修

大秦帝国二世而亡,这是秦始皇万万没有预料到的。

他的千秋帝王梦轰然倒地,贾谊把它归纳为“不施仁义”。

秦用取天下的办法,来守天下;用攻天下的办法,来治百姓。

愚民政策、严厉的法制,引起了下层百姓的反对;残暴统治、兔死狗烹,引起山东贵族的不满。

人们压抑已久的情绪在大泽乡如火山一样喷发出来,秦帝国如大厦在瞬间倾倒。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这是秦始皇之过,也是所有亡国之君之过也!

美字体

赏美文

遥望贾谊

彭晓冷

我曾长久仰望贾太傅祠那座安放灵魂的建筑,墙檐上苍苍的青

瓦、厚重的大门,用惊奇的眼神静默地与我对视。

门环和墙面之上,袒露着斑驳的痕迹,石阶和地砖的棱角似乎都已磨平。

由此我想,时间永远神奇,既能将精神打造出来,将灵魂磨出锋利的光芒,也能让一切变钝变老,甚至毁灭。

贾谊从遥远的长安,来到时为南蛮之地长沙,湘江的轰鸣之声可曾震撼过他的灵魂,让他为之一振?

初冬时节,寒雨纷飞,缓缓穿过省城长沙古老的太平街,我不停地张望着两侧那些古老的建筑,好似缓缓地穿行于时间的深处。

当我走进贾太傅祠内,时间好似已然静默,一切都静悄悄的。

站在空荡荡的庭院,站在凛冽的寒风里,我仿佛听到历史深处贾谊的声声叹息。

当然,贾谊的才华千年之后,依旧让世人惊叹。

他二十几岁的时候就被立为博士(官职),自是当朝最年轻的博士。

文帝自是很赏识他,一年之内,就将他提拔为太中大夫。

年轻气盛的贾谊犯了官场的大忌,他的悲剧命运自是无可逃脱。

穿越时光的隧道,我仿佛看到被贬的贾谊,心绪沉重地行走在前往长沙的路途之上。

可贾谊依然不明白,明明是尽职效忠为君主效力的事情,怎么会演变成这般被动局势呢?

贾谊怀着忧郁之情缓缓南下,当他来到湘江之边,屈原投江自沉的情景不由自主地在脑海浮现。

100年前,忠洁不阿的屈原受谗流放该地,如今自己也遭诬陷贬谪长沙,境遇何其相似。

不过,此时的贾谊并没有一蹶不振,他依旧充满信心,相信自己的抱负终有施展于天下的那一天。

贾谊对长沙并没有好印象,于是,他每天面对着滚滚流逝的湘江水,目睹自己的心在一天天枯萎,却无能为力。

贾谊任长沙王太傅第三年的一个黄昏,有一只鸟(猫头鹰)飞入他的住宅。

长沙民间认为这是一种不吉利的鸟,其所到的人家,主人不久将会死去。

贾谊谪居长沙,本已郁郁不得志,加上长沙卑隰,自以为寿命不长,又凑巧碰上这事,更是触景生情,倍感哀伤。

也许是天气太冷,穿行于空荡荡的贾太傅祠,而后站在寂然无声的庭院里,我不停地眺望历史的深处,贾谊孤独的背影是如此触目惊心。

至他服侍的主人梁怀王坠马而死时,贾谊积攒了那么多年的泪水终于滚滚而下。

可以想见,他所有的不得志早已化为内心的无边愁苦,汪洋恣肆的豪情也早已变成无涯的悲苦——此刻他其实已然看破自己的命运:

死是必然的归宿,只不过是什么方式。

那么,与其说贾谊悲伤梁怀王,不如说他在哀叹自己的命运。

辗转于贾太傅祠,我依然不明白,继屈原、贾谊之后流放到湘江之滨的文化人,大多有一种末日感觉,不幸遮蔽了他们的心灵,比如赵汝愚、柳宗元、刘禹锡、黄庭坚,等等。

因为精神的不幸,而迁罪于这块土地,使得他们进入这块土地时心境郁闷,他们的才情却更为恣意汪洋,诗篇里弥漫着五彩斑斓的悲凉。

于是,原本倔强的湖湘文人精神更为丰盈,添上了深切的悲观与忧郁。

但是,千百年来,浪花滔滔的湘江水,依然执着地奔涌,生生不息。

(有删改)

【课内挖掘】

课内素材

大秦帝国二世而亡,秦始皇是万万没有预料到的,他的千秋帝王梦轰然倒塌。

贾谊在《过秦论》中把它归纳为“不施仁义”的结果。

秦的发展可谓占尽天时、地利、人和。

周王室名存实亡,群龙无首,诸侯残杀,是谓得天时也;秦占据崤山、函谷关险固的地势,与崤山以东诸侯国之间有了一道天然的屏障,老百姓获得了安定的时间从事农业生产,为秦军提供了充足的后勤保障,是谓得地利也;君臣关系的和睦,有商君辅佐孝公,以及后来的张仪、李斯等为秦出谋划策,是谓人和也。

外连衡而斗诸侯,采取远交近攻的策略,分解六国。

利用利益关系使六国互相残杀,从而蚕食六国。

正确的谋略是秦统一天下的重要原因。

众多国君都是具有雄才大略的,如孝公、惠文、武、昭襄、始皇,他们以取得天下为目标,奋发图强。

秦的灭亡在于用攻天下的办法来守天下。

在愚民政策下实行严刑峻法进行统治,引起了下层百姓的反对,也引起了贵族的强烈不满。

人们压抑已久的情绪在大泽乡如火山一样喷发出来,秦帝国的大厦在瞬间倾倒。

[运用角度] “天时、地利与人和”“仁政”“仁爱”“失民心者失天下”“人民的力量是无穷的”“民心”等。

【课外运用】

1.天下已定,百废待兴,急需休养生息。

但秦始皇不仅不改弦更张,反而变本加厉,用严苛的施政来对待人民,繁刑严诛,赋敛无度,民无以堪,所以陈涉揭竿而起,并一举而灭之。

打天下需要武力和谋略,治天下需要的却是仁义。

何谓仁义?

仁义说到底就是一种爱民、保民、富民之心。

无仁义之人,是谓暴徒;无仁义之君,是谓暴君;无仁义之政,是谓暴政。

行仁政者得人心,得人心者得天下。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这是秦始皇之过,也是所有亡国之君之过。

仁者无敌,过去是如此,今天也是如此!

2.大秦帝国二世而亡,这是没有实行“仁爱”的结果。

对于一个国家而言,仁爱是国家政权稳固的基础,仁爱是国家兴旺发达的重要条件。

没有仁爱,国家就会四分五裂;没有仁爱,国家就难以发展,国民的生活需要就得不到满足;没有仁爱,国家将不是国家。

仁爱,不仅是一个国家本身应该奉行的准则,更是国与国之间交流的基石。

国家之间没有仁爱便会硝烟四起、战事连连,人民难以过安定的生活。

因此,为了世界的和平和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我们要学会仁爱。

一、基础巩固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鞭笞(chī)     膏腴(ɡāoyú)

召滑(Shào)瓮牖绳枢(yǒu)

B.藩篱(fán)逡巡(qūn)

锋镝(dí)度长挈大(xié)

C.谪戍(zhé)崤函(yáo)

乐毅(Yuè)亡矢遗镞(zú)

D.氓隶(ménɡ)窥视(kuī)

隳名城(tuī)一夫作难(nàn)

解析:

B项,“藩”读“fān”,C项,“崤”读“xiáo”,D项“隳”读“huī”。

答案:

A

2.下列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

A.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

B.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C.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D.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续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

解析:

D项“续”应为“序”。

答案:

D

3.下列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蒙故业,因遗策

B.锄櫌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

C.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D.百有余年矣

解析:

A项无通假字;B项,“櫌”通“耰”;C项,“从”通“纵”;D项,“有”通“又”。

答案:

A

4.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不爱珍器重宝        爱:

喜爱

以致天下之士致:

招纳

B.吴起、孙膑……赵奢之伦制其兵制:

控制

追亡逐北北:

溃败(的军队)

C.铸以为金人十二

赢粮而景从赢:

担负

D.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抗:

抵抗

序八州而朝同列序:

排列座次

解析:

A项,爱:

吝惜。

B项,制:

统率。

D项,抗:

匹敌,相当。

答案:

C

5.对下列加点词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外连衡而斗诸侯 ②吞二周而亡诸侯 ③却匈奴七百余里 ④追亡逐北 ⑤天下云集响应 ⑥赢粮而景从 ⑦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⑧序八州而朝同列

A.①⑤⑥/②③/④/⑦/⑧

B.①⑤/②③⑧/④⑥/⑦

C.①⑤⑥/②③⑧/④/⑦

D.①⑤/②④/③⑧/⑥⑦

解析:

①⑤⑥名词作状语;②③动词使动用法;④动词用作名词;⑦形容词用作名词;⑧名词用作动词。

答案:

A

6.下列各项中,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B.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

C.夫成功名者,此先王之千里也

D.刘备天下枭雄

解析:

A项状语后置句,B、C、D三项判断句。

答案:

A

7.名句默写。

(1)________,吞二周而亡诸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威振四海。

(2)于是废先王之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4)斩木为兵,____________,天下云集响应,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身死人手,________________,何也?

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振长策而御宇内(提示:

“振”不能写成“震”) 履至尊而制六合 执敲扑而鞭笞天下

(2)焚百家之言 以愚黔首

(3)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提示:

“弩”不能写成“驽”)

(4)揭竿为旗(提示:

“竿”不能写成“杆”) 赢粮而景从

(5)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为天下笑者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二、迁移发散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

过秦论(中)

贾 谊

秦灭周祀,并海内,兼诸侯,南面称帝,以养四海,天下之士斐然乡风。

若是,何也?

曰:

近古之无王者久矣。

周室卑微,五霸既灭,令不行于天下。

是以诸侯力政,强凌弱,众暴寡,兵革不休,士民罢弊。

今秦南面而王天下,是上有天子也。

既元元之民冀得安其性命,莫不虚心而仰上。

当此之时,专威定功,安危之本在于此矣。

秦王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智,不信功臣,不亲士民,废王道而立私爱,焚文书而酷刑法,先诈力而后仁义,以暴虐为天下始。

夫兼并者高诈力,安危者贵顺权,此言取与守不同术也。

秦离战国而王天下,其道不易,其政不改,是其所以取之守之者无异也。

孤独而有之,故其亡可立而待也。

借使秦王论上世之事,并殷、周之迹,以制御其政,后虽有滛骄之主,犹未有倾危之患也。

故三王之建天下,名号显美,功业长久。

今秦二世立,天下莫不引领而观其政。

夫寒者利短褐,而饥者甘糟糠。

天下嚣嚣,新主之资也。

此言劳民之易为仁也。

向使二世有庸主之行而任忠贤,臣主一心而忧海内之患,缟素而正先帝之过;裂地分民以封功臣之后,建国立君以礼天下;虚囹圄而免刑戮,去收孥污秽之罪,使各反其乡里;发仓廪,散财币,以振孤独穷困之士;轻赋少事,以佐百姓之急;约法省刑,以持其后,使天下之人皆得自新,更节修行,各慎其身;塞万民之望,而以盛德与天下,天下息矣。

即四海之内皆欢然各自安乐其处,惟恐有变。

虽有狡害之民,无离上之心,则不轨之臣无以饰其智,而暴乱之奸弭矣。

二世不行此术,而重以无道:

坏宗庙与民,更始作阿房之宫;繁刑严诛,吏治刻深;赏罚不当,赋敛无度。

天下多事,吏不能纪;百姓困穷,而主不收恤。

然后奸伪并起,而上下相遁;蒙罪者众,刑戮相望于道,而天下苦之。

自君卿以下至于众庶,人怀自危之心,亲处穷苦之实,咸不安其位,故易动也。

是以陈涉不用汤、武之贤,不借公侯之尊,奋臂于大泽,而天下响应者,其民危也。

故先王者,见终始之变,知存亡之由。

是以牧民之道,务在安之而已矣。

下虽有逆行之臣,必无响应之助。

故曰“安民可与为义,而危民易与为非”,此之谓也。

贵为天子,富有四海,身在于戮者,正之非也。

是二世之过也。

8.对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南面称帝,以养四海   养:

供养

B.强凌弱,众暴寡暴:

暴利

C.既元元之民冀得安其性命冀:

希望

D.建国立君以礼天下礼:

礼待

解析:

B项,“暴”,欺凌。

答案:

B

9.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

B.

C.

D.

解析:

A项都是介词,在。

B项连词,表顺承,不译/连词,表转折,但是。

C项都是结构助词,的。

D项都是代词,他的,他们的。

答案:

B

10.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秦始皇统一天下本来就不得人心,后来又施行暴政,所以秦王朝很快就倾覆了

B.天下百姓虚心仰上表明他们要求过安定的生活,这表明秦的统一符合民意

C.兼并天下不妨采用一些诈力手段,但安定之后,想保有天下,就一定要施行仁义

D.秦始皇不懂得攻守之势已发生了变化,仍自以为是,以诈力统治天下,最终导致了秦王朝的灭亡

解析:

“秦始皇统一天下本来就不得人心”,错。

答案:

A

11.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当此之时,专威定功,安危之本在于此矣。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在这个时候,应该保住威权,稳定功业,是安定,是危败,关键就在于此了。

(2)孤独而有之,故其亡可立而待也。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秦王孤身无辅却拥有天下,所以他的灭亡很快就来到了。

(3)故先王者,见终始之变,知存亡之由。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所以古代圣王能洞察开端与结局的变化,知道生存与灭亡的关键。

参考译文:

秦朝统一天下,吞并诸侯,临朝称帝,供养四海,天下的士人驯服地慕风向往。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

回答是:

近古以来没有统一天下的帝王已经很久了。

周王室力量微弱,五霸相继死去以后,天子的命令不能通行天下。

因此诸侯凭着武力相征伐,强大的侵略弱小的,人多的欺凌人少的,战事不止,军民疲惫。

现在秦皇面南称帝统一了天下,这就是在上有了天子啊。

这样一来,那些可怜的百姓就都希望能靠他安身活命,没有谁不诚心景仰皇上。

在这个时候,应该保住威权,稳定功业,是安定,是危败,关键就在于此了。

秦王怀着贪婪卑鄙之心,只想施展他个人的智慧,不信任功臣,不亲近士民,抛弃仁政王道,树立个人权威,禁除诗书古籍,实行严刑酷法,把诡诈权势放在前头,把仁德信义丢在后头,把残暴苛虐作为治理天下的前提。

实行兼并要重视诡诈和实力,安定国家要重视顺时权变,这就是说夺天下和保天下不能用同样的方法。

秦国经历了战国到统一天下,它的路线没有改,它的政令没有变,这是它夺天下和保天下所用的方法没有不同。

秦王孤身无辅却拥有天下,所以他的灭亡很快就来到了。

假使秦王能够考虑古代的情况,顺着商、周的道路,来制定实行自己的政策,那么后代即使出现骄奢淫逸的君主,也不会有倾覆危亡的祸患。

所以夏禹、商汤、周文王建立了国家,名号卓著,功业长久。

现在秦二世登上王位,普天之下没有人不伸长脖子盼着看一看他的政策。

受冻的人穿上粗布短袄就觉得很好,挨饿的人吃上糟糠也觉得香甜。

天下苦苦哀叫的百姓,正是新皇帝执政的凭借。

这就是说劳苦人民容易接受仁政。

如果二世有一般君主的德行,任用忠贞贤能的人,君臣一心,为天下的苦难而忧心,丧服期间就改正先帝的过失;割地分民,封赏功臣的后代,封国立君,对天下的贤士以礼相待,把牢狱里的犯人放出来,免去刑戮,废除没收犯罪者妻子儿女为官家奴婢之类的杂乱刑罚,让被判刑的人各自返回家乡;打开仓库,散发钱财,以赈济孤独穷困的士人减轻赋税,减少劳役,帮助百姓解除急困;简化法律,减少刑罚,给犯罪的人以把握以后的机会,使天下的人都能自新,改变节操,修养品行,各自谨慎对待自身;满足万民的愿望,以威信仁德对待天下人,天下人就归附了。

如果天下到处都欢欢喜喜安居乐业,唯恐发生变乱,那么即使有奸诈不轨的人,而民众没有背叛主上之心,图谋不轨的臣子也就无法掩饰他的奸诈,暴乱的阴谋就可以被阻止了。

二世不实行这种办法,比始皇更加暴虐无道:

破坏宗庙,残害百姓,重新修建阿房宫;使刑罚更加繁多,杀戮更加严酷,官吏办事苛刻狠毒;赏罚不得当,赋税搜刮没有限度。

国家的事务太多,官吏们都治理不过来;百姓穷困已极,而君主却不加收容救济。

于是奸险欺诈之事纷起,上下互相欺骗;蒙受罪罚的人很多,道路上遭到刑戮的人前后相望,连绵不断,天下的人都陷入了苦难。

从君卿以下直到平民百姓,人人心中自危,身处穷苦的境地,到处都不得安静,所以容易动乱。

因此陈涉不凭商汤、周武王那样的贤能,不借公侯那样的尊贵,在大泽乡振臂一呼而天下响应,其原因就在于人民正处于危难之中。

所以古代圣王能洞察开端与结局的变化,知道生存与灭亡的关键。

因此统治人民的方法,就是要专心致力于使他们安定罢了。

(这样,)天下即使出现叛逆的臣子,也必然没有人响应,得不到帮助力量了。

所谓“处于安定状态的人民可以共同行仁义,处于危难之中的人民容易一起做坏事”,就是说的这种情况。

尊贵到做了天子,富足到拥有天下,而自身却不能免于被杀戮,就是由于挽救倾覆局势的方法错了。

这就是二世的错误。

三、创新语用

12.《过秦论》着重叙述秦王朝的兴亡过程,揭露秦始皇的暴虐无道,最后指出“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是秦王朝迅速灭亡的原因。

结合这一主旨,为下面的对联写出上联。

上联:

________________

下联:

斩木揭竿将百人以族强秦陈涉不亦雄哉

答案:

(示例)焚书坑儒思万世而家天下始皇何其愚也

13.清明节网上祭扫渐成一种时尚。

清明节来临之际,请你到贾谊的网上纪念馆凭吊这位伟大的文学家,同时针对其才华、遭遇和英年早逝发表你的一些看法。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才调无伦”的贾生33岁即撒手尘寰,是自责太傅的失职忧郁而死吗?

不是。

是那些权贵不容你,是嫉妒、毁谤扼杀了你。

但你又为何非学屈原投汨罗,不学司马迁忍辱负重著成信史照尘寰?

你的逝去,给后代文人墨客留下了太多的叹惋。

(注意语言,谈看法,抒发情感要符合文体特点。

 

2019-2020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第11课与微之书练习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蚜

在所有抒写朋友之间深情厚谊的唐诗中,元稹和白居易的友情之作数量最多。

品读这些凝结着血泪深情的诗作,我们可以充分体会到宦海沉浮中世路凶险时友情的高贵和伟大、生命的坚强和圣洁。

我们震惊于元稹和白居易之间那种超越生死、荣辱与共的友情,我们惊叹于元稹和白居易之间那份天各一方、灵犀相通的默契,是诗歌带我们走进了友谊的光辉殿堂,是人格为我们铸就了生命的华彩诗章。

(选自课件)

美字体

 

赏美文

不得哭 潜别离

不得哭,潜别离。

不得语,暗相思。

两心之外无人知。

何处闲教鹦鹉语,碧纱窗下绣床前。

年少的他们对未来是有何等的期盼?

他们又是怎样相约百年,白首不离?

然而,门第规矩却让他们紧紧牵起的手硬生生分开。

乐天,或许你命该如此,与湘灵只能相知相爱却不得相守。

泪眼凌寒冻不流,每经高处即回头。

遥知别后西楼上,应凭栏干独自愁。

你的离开,她的思念,从此两个相爱的人夜夜无眠。

为惜影相伴,通宵不灭灯。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哪一个不是你漫漫长夜中对湘灵的思念?

哪一种愁没倾诉出你对她浓浓的爱?

你们十七年的相处,八年的相恋。

乐天,你本以为此次的分别是为了下一次更好的重逢。

然而,当你功成名就之时,你带着你的一腔美好归来,你以为有情人可以终成眷属,但是残酷的现实却让你无奈地发现,愿至比天成,步步比肩行只是你的一个梦。

如今,梦醒了,心,也碎了。

何堪最长夜,俱作独眠人。

你守着你的承诺,不与任何人成亲,你想用你的行动与封建教条抗衡。

暝色无边际,茫茫尽眼愁。

此刻的你是否也曾想抓起湘灵的手一起远走高飞?

至此不问天下事,直到青丝已如霜。

可是,你还有无法挣脱的枷锁。

当无奈、责任与爱交织在一起的时候,我仿佛能听到你日日心碎的声音。

今朝一拂拭,自照憔悴容。

临近不惑之年的你始终逃离不了命运的束缚——政治联姻。

枕边人不是心上人,心上人只是梦中人。

多年的爱情,已经渗入血液融进生命,与你一体,不论你成亲与否。

应被旁人怪惆怅,少年离别老相逢!

爱与恨交织着,欣喜与遗憾碰撞着,你与她抱头痛哭的泪水里冲刷着这四十多年的尘埃。

当你的爱与哀愁再次相逢之时,我能想象得到你那双苍劲有力的手是怎样开始颤抖着。

一别经年,再次归来,可她,却杳无音信。

生离别,生离别,忧从中来无断绝。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我想,这不仅是三千宠爱在一身的那个人,更是你心中那个一直挥之不去的湘灵。

悠悠生死别经年,你是否也希望她可以出现在你的梦中?

此恨绵绵无绝期,玄宗的恨无绝,而你的恨又何时能止!

(选自XX文库,有删改)

 

【课内挖掘】

在白居易到西湖以前,西湖并没有得到根本的整治。

遇到干旱天气,西湖水很浅,不够灌溉农田;每到下大雨,又会湖水泛滥,不能积蓄。

这种情况使西湖不能尽到最大的效用,造成农用和民用的水源都发生问题。

白居易是怀着“下恤民庶”的抱负来到杭州做刺史的,到任以后,就把彻底治理西湖这一工程提到议事日程上。

他任杭州刺史的主要政绩之一,就是在西湖东北岸一带筑成捍湖大堤,有效地蓄水泄洪,保证农田有水灌溉,人民有水喝。

这个筑堤蓄湖的工程在白居易离任前的两个月得以竣工。

824年三月,白居易亲自写了《钱塘湖石记》一文,刻成石碑,立在湖岸上。

这篇碑记就成为关于西湖水利的重要历史文献。

白居易修建的捍湖大堤,人们就称它为“白公堤”,表达了对白居易的爱戴与怀念。

(选自文学网)

【课外运用】

唐诗、宋词,中国古典文学的两座高峰。

如果说唐诗属于咸阳古道、大漠边塞的北方,那么宋词则属于江南。

宋词是属于江南的,但是其美丽的开篇词章却早在唐、五代时便开始书写了,唐朝时,诗人白居易就在“忆江南”的词牌下填写出这样一组小令: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

何日更重游?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

早晚复相逢!

“忆江南”虽是词牌,但也是白居易这一组小令的题目,其“题眼”全在一“忆”字上。

如果说白居易的这组“忆江南”为中国文学在唐诗的大度、豪迈、悲壮的美学领域外另辟出了一块新的天地,从此以后,江南便获得了一种相对永恒的美学特征——美丽而悲情,清新而感伤,幽远而缥缈——这样的江南最适宜用词来抒写了,因为那时的人们认为“词为诗之余”。

(选自乐读网)

一、基础巩固

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离阔如此     离阔:

阔别

B.牵挛乖隔牵挛:

牵制,拘牵

C.终论平生交分交分:

分别

D.危惙之际危惙:

病危

解析:

C项,交分:

交情。

答案:

C

2.对下列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不得足下书,欲二年矣 ②牵挛乖隔,各欲白首

③置于胡越之身 ④天实为之,谓之奈何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B.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C.①②不同,③④不同D.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解析:

①②均为副词,就要、将要;③为助词,的;④为指示代词,这。

答案:

B

3.下列加点的称谓中,属于敬辞的一项是(  )

A.又见家兄言B.安道与予在楚州

C.不见足下已三年矣D.仆初到浔阳时

解析:

A项是谦称,B、D两项均指自己,可译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