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6.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538758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27.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6.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6.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6.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6.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6.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6.docx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6.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6.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6.docx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6

写在开头:

以下答案均来自XX,只能保证省时,不能保证全对。

一单项选择题

1.

否定之否定规律的主要内容是(1分)

A.事物发展的形式与状态

B.事物发展的动力与源泉

C.事物发展的方向与道路

D.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

2.

哲学上的物质范畴和自然科学上的物质范畴的关系是(1分)

现象与本质的关系

普遍与特殊的关系

形式与内容的关系

本源与派生的关系

3.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突出特点是(1分)

辩证法

直观性

机械性

形而上学

4.

意识的能动性最突出的表现是(1分)

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

意识对人的生理活动有影响

意识能通过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

5.

我们把“贯穿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并规定事物本质的矛盾”称之为(1分)

A.主要矛盾

B.矛盾的主要方面

C.次要矛盾

D.根本矛盾

6.

辩正唯物主义认为意识的本质是指(1分)

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意识是人脑分泌的特殊物质

7.

物质的根本属性是(1分)

客观性

运动

时间

空间

8.

“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和“人一次也不能踏入同一条河流”,这两种观点(1分)

是相同的,只是强调的方面不同

前者是辩证法,后者是诡辩论

前者是形而上学,后者是辩证法

两者都是辩证法,后者是对前者的发展

9.

时间的特点是(1分)

可逆性

一维性

三维性

规律性

10.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说明(1分)

任何事物和现象都是彼此联系的

任何事物和现象之间的联系是主观随意的

事物之间是互不影响的

任何事物和现象都是彼此孤立的

11.

鲁迅在评《三国演义》时说:

“至于写人,亦颇有失,以致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

”这一评述所蕴含的哲理是(1分)

A.要区分事物的两重性

B.要把握事物的度

C.对事物既要肯定,又要否定

D.要把事物看作一个整体

12.

现象和本质是揭示(1分)

客观事物的外部联系和内在联系的相互关系的一对哲学范畴

内因和外因关系的一对范畴

真象和假象关系的一对范畴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的一对哲学范畴

13.

区分质变与量变的根本标志是(1分)

A.事物变化是否显著

B.事物变化是否迅速

C.事物变化是否超出度的范围

D.事物的根本性质来决定

14.

在客观规律面前,人的主观能动性表现在(1分)

人可以创造规律

人可以消灭规律

人可以改变规律

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15.

下列属于因果关系的有(1分)

白天和黑天的关系

阳光和植物的关系

闪电和雷鸣的关系

阴电和阳电的关系

16.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1分)

五行

阴阳

原子

感觉

17.

人们头脑中的鬼神观念是(1分)

人的头脑对客观事物的歪曲的反映

头脑中自生的

人在梦幻中产生的

人脑对鬼神的反映

18.

战国时期,公孙龙提出“白马非马”。

这个命题的错误在于它割裂了(1分)

A.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联系

B.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联系

C.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联系

D.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联系

19.

意象,是指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

如,落花是一种自然现象,但在我国古诗词中却赋予了它们以情感和生命。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表达了春天的美好;“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则表达了国破家亡之恨,无可奈何之情;“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抒发了浓浓的郁闷之情,幽幽的相思之苦。

“意象”反映了(1分)

人们可以摆脱客观事物的原貌实现艺术形象的主观创造

思维能够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把意识的东西变成现实

意识活动在艺术创作中具有独特的创造性

客观事物本身存在能动的反映特性,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20.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1分)

自觉能动性

社会历史性

客观实在性

刺激感应性

21.

社会经济的发展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而教育事业的发展又反过来促进经济进一步发展。

从因果关系来看,这属于(1分)

原因和结果相互区别

原因和结果相互渗透

原因和结果相互作用

原因和结果相互依存

22.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论证了“尺缩钟慢”效应,这表明时间和空间具有(1分)

绝对性

相对性

无限性

有限性

23.

“不忘初心,继续前进”要求我们把理想与现实结合起来,下列的哪个观点更符合题意(1分)

庸俗唯物主义观点

形而上学的机械决定论观点

主观能动性是客观规律性的前提

客观规律性是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24.

有的哲学家认为,因果联系是由于人们多次看到两组现象前后相随而形成的心理习惯。

这种观点属于(1分)

唯物主义决定论

唯心主义非决定论

相对主义诡辩论1

形而上学的机械决定论

25.

“人的理性为自然立法”,这是(1分)

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不可知论的观点

二元论的观点

26.

“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的观点是(1分)

相对主义的思想

唯物辩证法的思想

形而上学的思想

诡辩论的思想

27.

解决其他一切哲学问题的前提和基础是(1分)

对世界可知性的回答

对哲学基本问题的回答

对世界存在状态的回答

对世界本质问题的回答

28.

空间的特点是(1分)

可逆性

一维性

三维性

规律性

29.

辩证法的否定即“扬弃”,它的含义是指(1分)

A.抛弃

B.事物中好的方面和坏的方面相结合

C.纯粹的否定

D.既克服又保留

30.

对于传统文化,我们要批判地继承,其哲学基础是(1分)

A.对立统一规律

B.质量互变规律

C.否定之否定规律

D.创新思维规律

31.

“割下来的手就不再是人手”这句话体现了(1分)

诡辩论的观点

辩证法普遍联系的观点

唯心主义的观点

形而上学片面的、孤立的观点

32.

在内容和形式的矛盾运动中(1分)

内容是相对稳定的,形式是活跃易变的

内容和形式都是处在不停的显著运动状况

内容是活跃易变的,形式是相对稳定的

内容的变化总是落后于形式的变化

33.

下列观点不属于唯心主义的有(1分)

心外无物、心外无事

人的命,天注定

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

存在就是被感知

34.

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的区别是(1分)

对物质和意识关系的两种不同回答

对精神决定世界的两种不同理解

对世界是否可知的两种不同认识

对世界怎样存在的两种不同观点

35.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1分)

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

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关系问题

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36.

下列观点中表述唯物辩证法总特征的是(1分)

量变和质变的观点

对立统一的观点

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辩证否定的观点

37.

实现意识能动作用的根本途径是(1分)

学习科学理论

投身社会实践

了解实际情况

制定周密计划

38.

运动是(1分)

标志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和过程的哲学范畴

标志事物变化过程的延续性的哲学范畴

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标志事物存在的广延性的哲学范畴

39.

中国春秋时代《管子》一书指出:

“水者,何也?

万物之本原也”,这种哲学观点属于(1分)

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

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

机械唯物主义物质观

40.

哲学是(1分)

人们自发形成的世界观

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科学的世界观

无产阶级的世界观

二不定项选择题

1.

辩证的否定观主张(2分)

A.事物的自我否定

B.事物发展的环节

C.事物联系的环节

D.扬弃

2.

列宁的物质定义的理论意义在于(2分)

实现了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

实现了本体论与认识论的统一

实现了唯物自然观和唯物历史观的统一

实现了真理与价值的统一

3.

下列属于唯物主义观点的有(2分)

物、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和反映。

“先王以土与金木水火杂,以成百物”

原子是“宇宙之砖”

4.

内容和形式的辩证关系表现为(2分)

内容决定形式,有什么样的内容就要求有什么样的形式为它服务

适合内容的形式促进内容的发展

形式反作用于内容,有什么样的形式就会有什么样的内容为它服务

不适合内容的形式阻碍内容的发展

内容和形式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过渡、相互转化

5.

恩格斯说:

“当我们深思熟虑地考察自然界或人类历史或我们自己的精神活动的时候,首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地交织起来的画面。

”这段话所包含的辩证法观点有(2分)

一切事物都处于相互联系之中

联系既是普遍的又是复杂多样的

联系是客观世界的本性

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联系的本质存在于人们的思维之中

6.

唯物主义在发展的过程中,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发展阶段:

(2分)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机械唯物主义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7.

下列现象属于量变引起质变的有(2分)

A.生产力的增长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

B.物体由于量的不同而区分不同的体积

C.在一定温度下鸡蛋孵出小鸡

D.由遗传和变异的矛盾引起旧物种到新物种的变化

8.

下列范畴属于联系与发展基本环节的有(2分)

原因和结果

内容和形式

必然性和偶然性

可能性和现实性

本质和现象

9.

下列命题中属于揭示事物本质的有(2分)

水往低处流

日出于东落于西

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

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

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10.

按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定义,下列属于物质现象的有(2分)

镜中花,水中月

阶级斗争

意识形态

未实施的城市建设计划

日月星辰

11.

矛盾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为(2分)

A.矛盾双方在相互依存中得到发展

B.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因素

C.调和矛盾双方的对立

D.规定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

12.

矛盾的同一性是指(2分)

A矛盾双方相互联系、相互吸引的性质和趋势

B.矛盾双方的完全一致

C.矛盾双方相互渗透,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D.矛盾双方没有差别,完全等同

13.

关于“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观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2分)

物质决定意识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意识是世界的本质

意识的反作用以物质的决定作用为前提

人类社会也是物质存在

14.

下列说法那些正确的概括了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关系(2分)

只有在认识必然的基础上人们的活动才有自由

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也要上

情况明,决心大,方法对

15.

“丢失了一个钉子,坏了一只蹄铁;坏了一只蹄铁,折了一匹战马;折了一匹战马,伤了一位骑士;伤了一位骑士,输了一场战斗;输了一场战斗,亡了一个帝国。

”这首民谣揭示的哲学道理是(2分)

任何事物都处在联系之中

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联系

事物发展的结果是无规律、不可预测的

事物的运动变化总是先从微小的、不显著的变化开始的

16.

下列观点不属于唯心主义的有(2分)

心外无物、心外无事

人的命,天注定

水者,何也,万物之本原也

世界统一于物质

17.

物质与运动的辩证关系是(2分)

物质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