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安塞腰鼓》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384671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9.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人教版《安塞腰鼓》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部编人教版《安塞腰鼓》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部编人教版《安塞腰鼓》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部编人教版《安塞腰鼓》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部编人教版《安塞腰鼓》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人教版《安塞腰鼓》教学设计.docx

《部编人教版《安塞腰鼓》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人教版《安塞腰鼓》教学设计.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人教版《安塞腰鼓》教学设计.docx

部编人教版《安塞腰鼓》教学设计

3、安塞腰鼓

设计教师:

谯城区十河中心中学刘兵舰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理清文章的结构。

3、理解排比、反复的修辞手法在文章中的作用。

4、感受安塞腰鼓的雄浑气势。

教学重难点

●重点:

能理清文章的结构。

●难点:

理解排比、反复的修辞手法在文章中的作用。

教学方法

默读法、自主学习、合作研讨、写作应用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文朗读视频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理清文章的结构。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安塞腰鼓视频欣赏并展示相关图片。

陕北高原自古以来就是边关要道,连接中原农业民族和草原游牧民族。

秦始皇时期大将蒙恬,率三十万大军镇守陕北,防止匈奴内侵;北宋时期的范仲淹、沈括等也曾来到陕北领导抵御西夏人入侵的战争……可以说,安塞腰鼓既是古代激励边关将士冲锋杀敌、浴血奋战的号角,也是将士们征战凯旋的欢迎曲。

它气势磅礴,充满激情与力量,是生命的舞蹈与狂欢……

安塞腰鼓具有2000年以上的历史。

独具魅力的安塞腰鼓象掀起在黄土地上的狂飚,展示出西北黄土高原农民朴素而豪放的性格。

早在某些方面1986年,安塞腰鼓就荣膺首届中国民间舞蹈大赛最高荣誉——大奖,近年来,它先后在第十一届来运会开幕式、香港回归庆典等大型活动中表演,并赴日本进行表演。

安塞腰鼓表演可由几人或几千人一同进行,磅礴的气势,精湛的表现力令人陶醉,被称为“天下第一鼓”。

1996年,安塞县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腰鼓之乡”。

板书课题:

安塞腰鼓(刘成章)

二、预习检查

1、作者介绍:

刘成章,生于1937年,陕西延安市人,现任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散文学会常务理事。

散文集《羊想云彩》获首届鲁迅文学奖。

《安塞腰鼓》写于1986年,它是一曲陕北人生命、活力的火烈颂歌,是一首黄土高原沉实、厚重内蕴的诗性礼赞。

2、你能读准下列加点字的音吗?

旋风()瞳仁()恬静()亢奋()

晦暗()羁绊()烧灼()冗杂()

蓦然()磅礴()戛然而止()

3、你能解释下列词语吗?

狂舞:

尽情地舞动。

闪射:

闪烁放射的光芒。

火烈:

火爆热烈。

飞溅:

向四外溅。

亢奋:

极度兴奋。

晦暗:

昏暗.这里是迷惘,糊涂的意思。

羁绊:

缠住不能脱身,束缚。

蓦然:

突然,猛然。

冗杂:

繁杂。

搏击:

拼搏捶击。

烧灼:

热情激荡。

奔突:

急速移动冲撞。

翻飞:

上下急速转换舞动。

大彻大悟:

佛教用语,彻底醒悟的意思。

叹为观止:

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

戛然而止:

形容声音突然中止。

三、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1.课文按照什么顺序安排的?

表演的先后顺序。

2.文中的安塞腰鼓经历了哪三种变化?

表演前——安静的腰鼓

表演时——舞动的腰鼓

表演后——寂静的腰鼓

3、文章分别从哪几个角度来展示安塞腰鼓的艺术魅力?

宏大的场面——雄壮的声响——击鼓的后生——变幻的舞姿

四、学生课外朗读精彩语段(利用早读朗读课)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研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探讨文章主旨。

学习过程

一、重点研读合作讨论

小组竞读、合作研讨后,小组竞答,课堂展示

研读一:

宏大的场面

1、请说说“安塞腰鼓”的舞蹈特点?

壮阔、豪放、火烈

2、课文是从哪些方面来写“宏大场面”?

急促的鼓点、飞扬的流苏、蹦跳的脚步、闪射的瞳仁、强健的风姿

3、说说课文还采用什么方法来写“宏大场面”?

对比的写法和人的联想

4、课文第12自然段,表达了怎样情感?

冲破束缚、闭塞,阻碍落后的强烈愿望和力量。

研读二:

雄壮的鼓声

5、课文采用什么方法来写“雄壮的鼓声的”?

有什么作用?

侧面烘托的写法,用环境和观众的感受来烘托鼓声,使鼓声和周围的环境、观众融为一体,更能表现腰鼓的震撼力。

研读三:

击鼓的后生

6、课文第12自然段,又是如何来写“安塞腰鼓”的?

先抓住击鼓后生的动作—搏击,突出腰鼓的震撼力;然后写观众的感受,来突出腰鼓奇伟磅礴的力量。

7、课文为什么又写到“多水的江南”?

用多水江南的柔媚对比衬托出黄土高原生养的元气淋漓的击鼓后生的粗犷的生命力。

研读四:

变幻的舞姿

8、作者描写“绮丽的舞姿”和击鼓后生“愈捶愈烈”,让你感受到什么?

腰鼓震撼人心的力量。

二、探讨主旨

1、你能找出每一部分的中心句吗?

——好一个安塞腰鼓!

——好一个安塞腰鼓!

——好一个黄土高原!

好一个安塞腰鼓!

——好一个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像力的安塞腰鼓!

2、“好”包含着什么?

或者说作者想要歌颂什么?

赞颂腰鼓震撼人心的力量和释放出的奇伟磅礴的能量。

歌颂了西北汉子表演安塞腰鼓的阳刚之美和他们冲破落后、闭塞、贫穷的强烈愿望。

歌颂了生养元气淋漓的西北汉子的黄土地。

3、总结

本文写出了安塞腰鼓壮阔、豪放、火烈的特点。

表达了作者赞美安塞腰鼓强健的舞姿、沉重的响声、震撼人心的力量的强烈的思想感情,赞美陕北高原人们粗矿、豪迈、开放的性格特征。

第三课时

课时目标

1、理解排比、反复的修辞手法在文章中的作用。

2、赏析文章语言。

一、语言特点

1、作者是怎样把安塞腰鼓的美感用文字呈现的?

大量的运用排比、比喻和反复的修辞,语句多用短句,使语言气势充沛,节奏鲜明,感情强烈。

修辞手法介绍

排比:

是把结构相同或者相似、语气一致、疑似密切相关联的一组句子或词语排列起来,以增强语势,加深感情。

反复:

是为了突出某个意思,强调某种感情,特意重复某个词语或者句子。

2、本文大量运用排比,有句内部的排比、句与句之间的排比、段与段之间的排比。

请分别举出例子,并说明这样的写法起什么作用?

(l)句内部的排比:

“一锤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

(2)句与句之间的排比:

“狂舞在你的面前,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 

(3)段与段之间的排比:

使人想起:

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使人想起:

千里的雷声万里的闪!

使人想起:

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尔后最终永远明晰了的大彻大悟!

作用:

一气呵成,气势磅礴,表现气势,渲染形象,节奏鲜明,铿锵有力。

3、本文大量运用反复,既有词语,也有句子,还有段与段的反复。

请分别举出例子,并说明这样的写法起什么作用?

(1)词语的反复:

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四野长着酸枣树的山崖上,山崖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只听见隆隆,隆隆,隆隆。

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遗落了一切冗杂的观众心上,观众的心也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也是隆隆,隆隆,隆隆。

(2)句子的反复

隆隆隆隆的豪壮的抒情,隆隆隆隆的严峻的思索,隆隆隆隆的犁尖翻起的杂着草根的土浪,隆隆隆隆的阵痛的发生和排解……

每一个舞姿都充满了力量。

每一个舞姿都是光和影的匆匆变幻。

每一个舞姿都使人颤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使人叹为观止。

(3)段落的反复

愈捶愈烈!

形成了沉重而又纷飞的思绪!

愈捶愈烈!

思绪中不存任何隐秘!

愈捶愈烈!

痛苦和欢乐,生活和梦幻,摆脱和追求,都在这舞姿和鼓点中,交织!

旋转!

凝聚!

奔突!

辐射!

翻飞!

升华!

人,成了茫茫一片……声成了茫茫一片……

二、语言赏析

1、选择你喜欢的句段做有感情的朗读,然后做美点赏析。

句式:

我喜欢朗读第_______自然段(朗读),因为它用________修辞手法(或者其他手法)表现(达)出了________。

赏析角度提示:

修辞、短句、叠词、文章结构等。

品读1

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

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

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

(7)

★这一段,综合运用排比、比喻、反复,形象具体地写出了舞蹈场面的壮美,突出了安塞腰鼓壮阔、豪放、火烈的特点。

品读2

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只听见隆隆,隆隆,隆隆。

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也是隆隆,隆隆,隆隆。

隆隆隆隆的豪壮的抒情,隆隆隆隆的严峻的思索,隆隆隆隆的犁间翻起的杂着草根的土浪,隆隆隆隆的阵痛的发生和排解……(14-16)

★叠词的运用,反复和排比的综合运用,表现出“安塞腰鼓”雄壮的声响和震撼人心的力量。

品读3

愈捶愈烈!

形体成了沉重而又纷飞的思绪!

愈捶愈烈!

思绪中不存任何隐秘!

愈捶愈烈!

痛苦和欢乐,生活和梦幻,摆脱和追求,都在这舞姿和鼓点中,交织!

旋转!

凝聚!

奔突!

辐射!

翻飞!

升华!

人,成了茫茫一片;声,成了茫茫一片……(25-27)

★综合交错运用了排比和反复两种修辞手法,使文章语句铿锵,气势强劲,将安塞腰鼓所表现出的力与美推到极致。

三、课外拓展:

学习课文,使用排比、反复、比喻的修辞,进行合理的想象,描写一个另你难忘的场面!

提示:

如精彩的足球场面,

激越的舞蹈场面,

激动人心的晚会场面,

感人至深的救助场面——

四、课下推荐:

1.学唱《黄土高坡》。

2.阅读贾平凹的《秦腔》。

[教后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