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迹分析的根本思路与方法.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383899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9.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笔迹分析的根本思路与方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笔迹分析的根本思路与方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笔迹分析的根本思路与方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笔迹分析的根本思路与方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笔迹分析的根本思路与方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笔迹分析的根本思路与方法.docx

《笔迹分析的根本思路与方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笔迹分析的根本思路与方法.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笔迹分析的根本思路与方法.docx

笔迹分析的根本思路与方法

1

笔迹分析的根本思路与方法

——“字如其人”(Thestyleistheman)

罗海环

首先很荣幸也很高兴能够在这儿与各位笔迹学朋友在这儿一起

探讨笔迹学,也要感谢李老师和侯老师他们搭建了一个这么好的笔迹

学交流平台。

我先自我介绍一下吧。

我目前从事教育工作。

在笔迹学

道路上我已经钻研了十几年,有了不少收获。

当我在报刊亭买到韩进

老师刚出版的第一本笔迹学著作《怎样从笔迹看性格》时,我就迷上

了这门学问,不过当时年纪尚小,没有太多体会。

后来在比较漫长的

笔迹学探讨中,我逐渐形成了自己比较有特色的分析方法,并且在实

践运用中获得了很大成功。

学习到现在我的最大的一个体会是,“笔

迹分析功夫在诗外”,个人的修养水平和社会阅历,才是提高笔迹分

析水平的根本所在。

在我们掌握了笔迹分析的基本框架,领会了笔迹

分析的根本原理后,就可以在生活中发展自己的笔迹学。

我们言归正

传。

今天我要讲的,是个人的一些经验体会,主要是有关笔迹分析的

思路与方法,涉及的内容是我们经常可以听到的“字如其人”、“人如

其字”的理论。

我把“字如其人”视为基本的也是深入的笔迹学思路

与方法。

大体上我这样安排这次的讲课内容:

第一部分我会来讲现代

比较认可的心理投射理论,因为我觉得它与字如其人理论有相通之

处;然后我会来讲从我国古代以来的博大精深的字如其人理论,我会

尽量举些例子出来以方便理解,相关的笔迹图片已经上传到笔迹读心

网和我的QQ空间。

后面第二部分是比较重要的内容,主要是阐述“字

2

如其人”的六个层次六个方法,当然这只是我个人多年的笔迹学体会。

目前笔迹分析有很多流派,很多方法,我们常说条条大路通罗马,

只要能够获得好的分析效果都是可行的、值得发扬的。

笔迹分析说难,

其实也不难,只要我们掌握基本的笔迹学框架和基本的分析思路,就

能够举一反三,就能够不断发展自己的笔迹分析技术。

那如何掌握基

本框架和基本思路?

根据我个人的经验,我认为现代的投射理论和古

代的字如其人,都是比较好的笔迹分析思路。

先来谈谈笔迹投射理论。

现代心理学是把笔迹分析列入投射技术

的范围。

心理学中的投射技术,是指通过被试的心理产品(比如图画、

墨迹),根据临床经验,实证资料推论,间接的评估其中表现,反映

投射出来的被测试者的知觉、情绪、个性特征等。

在日常生活中投射

也是很平常的一种现象,例如当一个学生写完他的一篇作业时,他知

识掌握的程度、他学习的态度、他的能力和个性特点等等,也都会凝

固在字里行间,经验丰富的老师一看笔迹就能先大概了解他的学习态

度和学习效果。

在心理学中,投射(projection)这一概念的最早是由弗洛伊德

提出,在他看来,自我会将不能接受的冲动,欲望和观念转移到他人

身上。

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投射的基本特征:

一个人真正的动机、欲

望以及其他心里活动,可以通过此人的其他心理过程或心理活动产品

间接的表现和反映,亦即投射出来。

笔迹是人的活动产品,反映了书

写者长期以来形成的书写习惯,同样它在某种程度上是人的视觉—动

作协调、情绪、注意、思维、乃至个性和能力等生理心理活动的投射。

3

我们打个比喻,把笔迹分析比作一面多棱镜,那么,它能全面呈

现人格的多面体,投射出书写者的情绪反应、应激水平、个性特征、

思维模式、心理冲突、童年经历等。

书写者不经意的书写行为及其留

下的印迹,都能成为人们潜意识浮现和内在展示的过程。

在我个人看来,一个人会把自己情绪,注意,能力,个性等特质,

都投射到他的笔迹中;而分析笔迹的人,也会把自己的一些习惯、倾

向、个性投射到他的分析结论中。

书写者有意无意把自己的内心、自

己的故事倾注到笔迹中;同样分析者也是在通过他人的笔迹讲述自己

的内心。

既然笔迹是属于投射的一种,那么心理学中的很多投射分析技

术,比如常见的图画心理学、罗夏墨迹测试、画树测试等,它们投射

理论中的原理和方法对于研究笔迹分析是很有启发意义的。

比如,投

射技术中的图画心理分析,其中很多原理或思路可以直接或间接借鉴

到笔迹分析中,我们来看三个例子。

请大家看好笔迹读心网的相关网

页,也可以看我的QQ空间,里面都放了十多张图片,后面的讲课都

会分析到。

先看有关投射的第一个图。

4

看图片二,大家看到了吧?

这幅图画的是树。

我们不理会这幅图画画得好不好,我们是来感

受:

这幅树木图,他会投射或说反映出画图者的哪些东西?

我们看到

树干、树叶粗大,整个树木好像显示出茁壮成长的气势。

他这样画而

不是那样画,这跟他的一些个性特点是相关联的。

树干粗大、树叶团

扭,用笔粗重,相应的他的人也就可能这样:

活动积极,既注重现实

又有某些空想,潜意识中具有攻击性倾向。

这也正是图画心理学对这

幅图的解释。

现在我们来看看另一幅:

5

看图片三,画的也是树木。

这幅描绘树木是细小的树干,整棵树显得有点柔弱。

这在图画心

理学的含义就是:

显示出自我无力感,不适应感,缺乏自信,无决断

力。

再来看第三张树木图,看图片四。

这幅树叶比较精细,提示具有强迫性人格倾向,完美主义者。

这些心理含义是如何来的呢?

除了实证以外,也要靠分析者运用

6

自己的社会经验、生活体验、心理学知识进行合理合情的联想、推理

和分析。

这和笔迹分析是相似的。

我们说字如其人,在这里大概也就

可以说成“画如其人”。

我们来看看图画心理分析原理和笔迹分析原理两者能否进行知

识的迁移:

图画心理学认为,图画面积的大小和作画者的自我评价有关,如

果画面非常大,有可能表示以下几种含义:

有可能是一种攻击性倾向;

有可能因内心的无力感而表现出的外在的防御机制;表现出情绪化、

躁动的倾向。

如果画面非常小,则表现出对自我评价较低,或者是表

现出拘谨、胆怯和害羞的倾向,或者是可能缺乏安全感、情绪低落,

或者是表现出绘画者可能有退缩的倾向。

画面在纸的上方且比较小

时,表现出绘画者心理能量较低。

我们都知道,在笔迹分析中,字的

大小也是与自我评价相关的,尤其是正文和签名放在一起时候进行比

较分析,一般来说,正文反映的是书写者的社会评价,而签名反映的

是书写者的自我评价,如果签名比正文大很多,表示书写者自我评价

较高,自我意识强等特点;相反,则表示书写者害羞自卑、自信不足

等特点。

这表明它们的心理学原理相通,可以相互借鉴彼此的分析思路。

现代心理学的投射理论与我国古代以来发展的“字如其人”的理

论,有异曲同工之妙。

古人常说:

书如其人、字如其人、书如心画,

见字如见人等等,这些古人的真知烁见,我想,可以直接借用到笔迹

分析之中。

我们先来看看从古代以来的对“字如其人”的一些论述,

7

这些对于我们理解笔迹分析的原理与方法是有很大帮助的。

字如其人,最早源于西汉文学家扬雄讲的一句名言:

“书、心画

也。

”这句话得意思是说书法是人的心理描绘,是以线条来表达和抒

发作者情感心绪变化的。

宋代的苏轼在《唐氏六人书后》中曾以拟人的描述来评论书法“真

如立,行如行,草如走”。

他的意思是说楷书像人“站立”,行书像人

“走”,草书则像人“跑”。

他在《论书》中更进一步用人体构成五要

素来比喻书法的构成和书法的五要素,他说:

“书必有神、气、骨、

肉、血,五者阙一,不为成书也。

”这不能不说是对“字如其人”理

论的一种创见,他把字和人体生命对应起来了。

如果说,苏轼是从人体构成要素来比喻书法的话,清代人刘熙载

则着重从字的内涵来喻示人的内在素质。

他在《艺概》中这样说:

“书,

如也。

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

”这就是著名

的“书如其人”、“字如其人”的来历。

他不仅继承和发展了“书为心

画”的著名论述,而且更集中、更具体地从人的艺术个性、艺术风格、

艺术水平来论述“字如其人”,这就把“书为心画”的说法提到了一

个新的高度。

不仅如此,刘熙载还更形象、更具体地把不同的人写出

不同的字作了进一步阐述,他在《艺概》中说:

“贤哲之书温醇,骏

雄之书沉毅,畸士之书历落,才子之书秀颖。

”意思是说贤哲之士的

字,温和醇厚;英雄豪杰的字,沉着刚毅;脱俗奇人的字,磊落洒脱;

文人学士的字,清俊秀丽。

这真可以说把“字如其人”表述得淋漓尽

致。

8

除了以上典籍中所记载的以外,我国民间也流传着很多有关笔迹

学方面的俗语、格言等,既精辟而又耐人思索。

如:

“相人不如相字”、

“见字如面”、“见信如见面”、“笔迹乃心迹”、“心手相通”、“字如其

人”、“人怪字也怪,字怪人亦怪”……

归纳一下,“字如其人”的大概意思就是,人与字,字与人,二

而一,一而二,如同鱼水相融,见字如见人。

我们来看第一个例子,是宋代的林埔的书法。

林埔是诗人,性格

比较孤高,一生酷爱梅花,隐居杭州西湖,经常驾小舟遍游西湖的各

个寺庙。

但他终身没有娶妻。

北宋的书法家黄庭坚盛赞林逋的字如何写出高洁的志向。

他说

“林处士书清气照人,其端劲有骨,亦似斯人涉世也耶。

”意思是林

逋的字清气照人,笔劲有骨,同他的处世为人是很相似的。

明未清初有位精通医术的书法家傅山,他曾提出过“宁拙勿巧,

宁丑勿媚,宁支离勿轻滑,宁真率勿安排”的美学思想。

这是一种一

反常态的审美观点,而据说他的性格也是极为矛盾的。

在清朝灭亡之

后,傅山曾因积极参加反清复明的斗争而被捕入狱。

此后拒不参加清

朝为了笼络名士而设的博学鸿词的考试,也不接受统治者授予他的官

9

职。

我们来看看他的书法是否有这些迹象:

他的字很能反映他的心理特征。

看他的书法,显得忧心忡仲、矛

盾重重,如古藤缠树般的字体特征更能说明他的孤独难解,悲肠百结

的心理矛盾。

苏轼说:

“观其书,有以得其为人;则君子小人必见于书,是

殆不然。

”意思是看一个人的字就可知道他的为人,甚至还可以看出

10

是君子或小人。

这个我们可以看看下面两个例子:

一个是颜真卿,一

个是赵孟頫:

我们先来看看大家比较熟悉的唐代书法家颜真卿的字。

宋代的

一个叫朱长文在《续书断》中特别推崇颜真卿人品同他的字的一致,

说:

“予谓颜鲁公书如忠臣烈士、道德君子”,“其发于笔翰,则刚

毅雄特,体严法备,如忠臣义士,正色立朝,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颜鲁公写出来的字,刚毅奇雄,结体严谨,法度完备,像是一个忠臣

义士,满脸正气挺立在朝廷之上,大义凛然,威武不出。

看看颜真卿

的书法:

颜真卿的字显得端正、刚毅、厚重,他的人品同他的字一样,

也是中正不阿,谦谦君子。

书和人紧密相应。

有的人说得更明白,颜

真卿的字,“望之知为盛德君子也”。

就是说颜的字,一看就知道他

是品德高尚的正人君子。

11

再来看著名书法家赵孟頫的字,世人对他的评价跟颜真卿刚好

相反。

赵孟頫本为宋太祖赵匡胤的十一世孙。

宋朝被元朝灭亡后,他

就做了元朝的翰林学士承旨、荣禄大夫,官居一品。

当时的人多贬抑

他的气节,说他是软骨,这在其字中也可略见一斑。

我们看他的书法:

仔细分析起这份书法,字里行间的确缺乏“骨力”,感觉是缺少

雄才大略、性格比较纤柔。

当时的好几位书法家也对赵孟頫颇有微词。

就像清代的一个诗人冯班这样评价他:

“赵文敏为人少骨力,故字无

雄浑之气”。

认为赵孟頫媚骨过人,缺乏大节不夺之气。

把他的字和

颜真卿的字一对比,这种感觉就更加明显。

前面我们说的是品格不同笔迹不同。

现在我们来看同一个人不同

时期的笔迹,看他在不同的境遇和心情会不会造成不同的笔迹,变化

12

会如何,由此我们来判断笔迹与人的对应关系紧密程度。

我举大家比较熟悉的近代人汪精卫的字。

汪精卫,早年革命志向坚定,刺杀清朝末年的摄政王载沣不成被

捕。

在狱中赋诗“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意思是能做成刺杀摄

政王的行动就非常快意,不辜负我尚有少年的豪情。

当时他的壮举被

人广为传诵。

后来在孙中山的领导下积极参与革命。

上面正是他此时

的书法,也就是1922年的书法。

这幅字迹多少能够看到汪精卫的淳

朴和上进。

但汪的人生轨迹变化大,我们接着看他以后的书法是否也在跟着

变化。

1930年后,他先是反蒋介石,在广东自立政府,后又与蒋合

作,希图共同抗日,期间的书法,也就是1933年的书法如下:

13

这份书法我们看到了一种历练、看来书写者的心绪变得复杂多

了。

1937年12月,汪精卫潜逃越南,发表“艳电”,公开投降日本。

民族气节、志士风骨已荡然无存,此时的书法如下:

14

这份书法,笔迹更加偏向柔韧,缺乏了骨力,但更加有了投机

钻研的心态。

1940年3月,汪精卫伪国民政府在南京正式成立,汪任“行政

院长”兼“国府主席”,成了彻头彻尾的民国第一汉奸,全无骨气可

见。

他在1942年的书法如下:

这份汪精卫的笔迹,虚伪的个性在增加,显出了一种思虑百结的

感觉,这与他的境遇表现是一致的。

上面的几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到,字迹和人的境遇、个性有一种关

联性。

字迹通向书写者的意识,也通向书写者的潜意识,说白了笔迹

就像是一个有血有肉、活生生的人站在我们面前。

如果我们抓住里面

的蛛丝马迹,总会有些内在的发现。

上面的例子反复印证着一个道理,

就是古人的那句老话:

“字如其人”、“人如其字”。

从心理投射理论到

15

字如其人理论,表明字和人的联系的紧密性,或说对应的完全性。

甚至以为,大多数情况下,从笔迹可以直接对应这个人的个性心理。

当然这里的对应,主要是指心理、内在的对应。

我归纳一下个人对“字如其人”的理解,是笔迹分析意义上的理

解。

个人以为,从笔迹学的本质意义上来说,“字如其人”是指:

临摹的笔迹,必然承载着书写者相应的意识与潜意识心理,在此字与

人是绝对的对应关系。

简单说,正常或说自然的笔迹,必然反映书写

者的个性心理。

现在大家先休息一下,消化一下。

等下我会来讲个人多年来的经

验总结,字如其人的六个“如”,也是笔迹分析的六个层次与方法。

好,我们继续。

现在我来讲讲我个人的一些经验所得。

也许不大

成熟,大家多多提宝贵意见。

我总在想,笔迹分析有没有一个根本的、简单的思路呢?

后来在

实践中,我发觉“字如其人”的理论可以很好的把握笔迹分析的真谛。

掌握这个思路,可以比较好的自行分析和研究笔迹。

也就是说,它可

以成为一种基础性的方法。

字如其人的思路不但是可以用来分析心

理,也同样可以分析生理。

也就是“字”,如人的心理;也如人的生

理。

具体的方法来说,对“字如其人”、“字者,如也”,具体“如”

什么,怎样“如”,我根据我自身的笔迹分析经验,大概归纳为八个

“如”,“八如”就是:

形如、位如、神如、象如、真如、理如、意

16

如、玄如。

我们来讨论常见的六个“如”,就是:

形如、神如、理如、意如、

真如。

在具体分析前我先提两个概念,领悟它们才可能真正运用这些

从古代以来的字如其人的“如”的方法。

首先,相信笔迹的真实存在、

合理存在,只要笔迹出来了,就必定包含书写者自身的某些或者全部

信息,而且基本上就是息息相关;其次,也须知道笔迹主要是心理的

投射,而不是生理的投射,生理的投射也是要通过心理来反映;或者

说,笔迹主要是精神控制和复合感觉的产物。

我们回到那六个“如”,下面我们分别来解释一下:

形如,指形状外观上相似相类。

位如,指位置趋向上相类相同

神如,指形态意味上相似相类。

理如,指道理法理上相似相类。

意如,指感觉感知上相类相同。

真如,指神态意象上相类相同。

这里再说明一下,“六如”的方法,既可以用到笔迹心理分析,也可

以用到笔迹生理分析。

下面我们结合例子来具体说明。

六个“如”我准备只结合一个例

子来讲解,方便深透;而且这个笔迹我熟悉,比较可靠,第一个是“形

如”。

形如,主要指字的形状和人的状态有一致性,从形状外观的表现,

17

我们可以去对应个性含义。

例如生活中扁的、方的东西比较稳当、固

守,圆滑的东西比较柔顺、运动。

那么扁方形的字体怎么理解呢?

是“字如其人”了,什么人写什么字、这样的人写这样的字,反过来

这样的字反映这样的人。

那么扁形的字体,就是反映理智客观、稳健

从容、不感情用事。

但事物有两面性,扁形的字同时也可能表示固执

已见、自以为是、保守教条、机械、死板;圆形字体则处世有柔韧性、

细心、待人温和、能克已忍让、不偏执一端,也有可能犹豫、缺乏果

断。

从笔迹的生理分析上讨论,字如其人的理解就是可能胖人写胖子,

瘦人写瘦字,个别不相应的是极少的,不对应的原因我在上面说了,

因为笔迹主要是心理的投射而非生理的投射,这里我们不展开探讨。

如果用一句话来归纳,就是字是怎么样,人就怎么样。

我们看看具体的例子,看下面这幅笔迹:

笔迹的主人是女性,35岁。

从“形如”来看,这幅笔迹比较圆,表明她的柔和的性格特征,

如第一行的第一个字“男”字、第五行最右边的“心”字;笔画个别

笔画又比较尖利,表明有时候她又是一个有时对熟人的言论比较尖

18

利,如第一行后面的“雕”字、倒数第三行的异体字“要”字以及其

他一些字末笔出锋或者生硬。

这是性格,字如其人还可以看生理方面。

我们还看到笔迹字画形状上短笔、收敛的多些,比例上字形是矮短,

如第一行的“男”字、第一行那个异体的“要”字、“女”字等,同

样“字如其人”,这个就表明书写者身材不高。

甚至,我们从其笔迹

上的多圈、纠结,推测她体内也会有“结”、有团在一起的东西,就

是如结石、囊肿、肿瘤之类,如第一行第五个“玉”字、第三行的“有”

字的上部、“时”字的寸的下部,实际情况也是如此,她有这些问题。

当然我们不能仅从这些圈圈就直接推论书写者的身体情况,如果我们

结合整副字的意态,就可以大概断定了。

比如上面这个例子,我们看

整副字迹是有些郁结、躁郁的感觉,中医常说气郁而结,那么与字形

上的圈圈,就可以断定她有结石或囊肿之类的疾患了,而且还可能判

断其位置。

要结合字迹的意态、意味来判断,就关系到后面要讲到的

神如、理如等。

要判断疾病的具体位置,就是下面要讲的“位如”。

位如,简单说是把字迹直接外化为人体,指字体和人体,字迹和

书写者有着位置、方向上的对应一致性。

如把一个字体,与我们人体

直接对应,刚好就是字上部就对应人的头;字下部就对应人的脚,其

他四肢五脏一一对应。

具体的对应方法,也就是人体五脏六腑、头身

四肢在笔迹中的定位,可以有两个方法:

一个是前面已讲过的生物全

息定位;一个是九宫八卦图定位,它们都是属于“位如”的范畴。

们来看一个图。

这个图很形象,告诉了我们怎样从字体看人体、甚至

是看人性。

19

让我们看着这个图。

左边的就是九宫八卦图,右边的是人体的九

宫定位图。

这两个图是经过了实证的,很有价值,它们在中医上也有

运用。

左边的九宫八卦图来自中国传统文化,九个空格就是九个宫,

围绕中宫转的就是八卦:

巽、离、坤、兑、乾、坎、艮、震。

八卦各

自有它极为丰富的象征含义。

比如左上角的那个巽,代表东南方、风、

女性、伤风感冒、性质柔顺等等。

如果把字迹放到这九宫八卦图考察,

有没有作用、会造成什么具体含义,还需进一步研究。

我们来看右边的这个九宫和人体的对应图,上部两边正是代表人

的左右两肩,“载”就是头部,往下中间是腹部、两肋,下面就是腿

脚了。

这个我叫它生物全息定位。

我们把字放到九宫内,各个部位就

对应人的四肢五脏。

我们回到前面的那幅35岁女性的笔迹,我们说过这个人有结石,

现在结合“位如”。

看第五行的“能”字,“的”字,看这两个字中圈

圈的位置,那么就可以大概判断其位置,就是:

右边。

当然这不是简单的对应,实践中需位与态、形与态相结合。

这个

“态”,大概也就是下面要说到的神如、意如、真如等。

下面我们就

来阐述它们。

先说“神如”。

神如,指字体的形态上的意味,可以和书写人直接对应,或者进

行相应的联想得出结论。

例如我们写字是从左至右,可以推论向右是

20

为顺势、向右为外,可以代表外向、外界、直接;向左则意思相反。

这样我们可以从“字如其人”作推论:

字体向右倾斜,心理含义倾向

于开朗、直爽、好动、坚定;字体向左倾斜,心理含义倾向于内心较

为封闭、深沉多谋、从容、孤僻。

同理,刚硬的笔迹、线条书写下笔

重,速度快,表示性格热情开朗,刚愎自用;柔和的线条,表明具有

容忍和随和的心理行为。

我们来对比“形如”和“神如”两者的区别,

那么,字的方和圆,是形如;字的刚和柔,是神如。

就是前者是外观,

后者是意态。

现在我们来看看具体的例子,还是上面这幅笔迹。

从“神如”来看,这幅笔迹不会左冲右突,表明她的相对保守的

性格;字迹有牵带的形象,如第五行的“感”字、第六行的“依”字,

表明她做事比较拖沓,心绪比较繁杂。

字的神态也比较矮扁,这表明

她的身材不高,实际是不到1米5;她的有些字比较胖敦,如第一行

的“需”字、“刻”字,这表明她也是体型偏胖。

这就是形态意味上

相似相类。

下面看“理如”。

理如,是指万物万事有相同之处、可以相互借用,笔迹上,生活

21

之理可以用到笔迹分析中,其他领域的知识可以迁移到笔迹分析之

中。

例如字写得熟练有味道,可以推理书写者不是文化水平高就是有

相当见识者。

又如图画心理学说至少可从三个层次来分析一幅图画:

一是从整体上去分析,包括画面大小、笔画力度、构图和颜色等;二

是从画的过程去分析,包括先画什么和再画什么,是否有涂擦,花了

多长时间等;三是从画的内容上去分析。

这里的心理分析技术,这里

的分析思路与技巧是可以借鉴到笔迹分析中的。

甚至,我们可以尝试

着将整幅笔迹看成是一幅画,从整体的角度,甚至以欣赏山水画的方

式去观察一幅笔迹。

其实万事万物从某种程度上说都是相通,同样生

活中的很多道理可以利用到笔迹分析中。

我们继续看上面那份笔迹

按照图画心理学说的说法,用笔简捷流畅,代表作画者思维的流

畅性、高智力或做事风格利落。

上面那副笔迹同样可以适用于这个推

论,书写者实际上也是思维还算流畅,大学文凭。

图画心理学说可以

分析画的内容,同样,上面这幅字迹的书写内容来看,“男人怎么样、

怎么样……”,甚至可以推测她当时可能有感情方面的事情。

当然这

22

里是提个思路,实际的笔迹分析基本上是不涉及书写内容的。

下面讲

提高笔迹分析能力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意如”。

意如,这是指笔迹分析中共情、移情的利用,在主动的笔迹感知

中,得到书写者的个性含义。

例如临摹笔迹而移情得到的感受,主动

触觉分析得到的感受等,这些从笔迹中得到的感同身受般的意味、形

象是可信的,其实就是书写者自身的个性,两者可以等同起来。

这里

的难点在于有效、持续的激发感觉。

激发手段有很多,但只要能够从

笔迹中得到感觉,我以为都是可以的,你认为这样做可以就是可以的。

我们再来观察上面那份笔迹

现在我们去临摹一下它,临摹的时候,用心体会在笔画勾转之中

的感受,抓住它,往往它就是书写者的真相。

比如我们临其中的两个

字,看第一行右上角的“雕刻”两个字,手中拿笔或者用手指临写它,

边临边体会笔画运转之中的感受、体会笔迹结体中的感觉,想象书写

者在写“雕刻”两个字的时候的情态……,抓住这个感觉,慢慢地我

们会在心中闪现一些印象:

有些想法的,心中不那么平静,有些好动

但又不那么张扬,情绪有纠结,常有矫情的现象……;甚至我们进一

23

步能够感受到,她身材偏胖敦点等等。

这就是在主动感觉中的“意如”。

现在我们来讲最后一个字如其人的方法,“真如”。

真如,是把笔迹当作人本身,直接从笔迹中得到书写者的个性形

象,我们好像直接面对这个人、“看着”这个人来评价他。

这个好像

很玄,但是是可以做到的。

比如我们看着笔迹,得到什么感觉、感受,

如果是为直觉,这就是真实的存在,它就是书写者的真相。

所以“真

如”的意思还有一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