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学习型教学案.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53832 上传时间:2022-10-01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5.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学习型教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学习型教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学习型教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学习型教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学习型教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学习型教学案.docx

《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学习型教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学习型教学案.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学习型教学案.docx

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学习型教学案

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学案

  第12课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学案

  重点:

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伟大转折;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难点: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措施的内涵和具体作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课前自主学习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_______________的思想路线,决定以_______________为中心,实行_______________。

  2.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1978年先在________省和________省试点,进而在全国推行。

为推进农村经济发展,1983年,废人民公社,建立_______________。

撤销生产大队,设立________________。

  3.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_____________。

  4.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确立的标志是_______________,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_______________。

  课堂合作探究

  知识点一伟大的历史转折

  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这次大会成为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这次会议是在怎样的情景下召开的?

为什么说它是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

  .背景

  1976年粉碎“四人帮”后,在两年时间里,国民经济仍处于停滞状态。

  1978年在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这是一次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在1978年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上,邓小平作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邓小平的讲话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指导思想。

  2.内容

  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全会抛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倾错误方针,实现党的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

并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确定今后党和国家的工作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3.意义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成为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

  【例l】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得出这样结论的主要依据是因为它

  I

  A.标志着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B.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

  c.果断地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

  D.实行改革开放,开始改变过去长期实行的经济体制

  【变式题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

  ①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需要②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决定的

  ③由我国现阶段社会的主要矛盾决定的④由我国广大人民群众的愿望决定的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知识点二经济体制改革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现代化建设轨道上来,并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党和国家在农村和城市进行了哪些改革?

有何影响?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背景

  ①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的高速发展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根本条件。

②长期以来农村实行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体制,经营管理高度集中,分配中搞平均主义,农民经营没有自主权,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业生产的发展十分缓慢。

③到1978年,中国仍有亿万农民没有解决温饱问题,严重影响国家的现代化建设。

  过程

  ①1978年,安徽、四川--些农村,开始实行包产到组、包产到户的农业生产责任制。

这种责任制使农民有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克服了过去分配中的平均主义弊端,极大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②不久,在全国普遍实行以家庭承包经营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

  ③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普遍实行,人民公社制度被废除。

1983年,中央决定撤销作为国家政权在农村的基层单位人民公社,建立乡、镇政府;撤销作为行政机构的生产大队,建立村民委员会,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2.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改革原因

  新中国成立以来,长期实行的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已不能适应现代化建设的要求。

该体制造成企业缺乏应有的自主权,严重压抑了企业和广大职工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社会主义经济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活力。

  中心环节:

增强企业活力。

  内容

  ①管理体制方面,实行政企分开,简政放权,使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社会主义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

②在所有制改革方面,把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③在分配改革方面,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结果

  ①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企业有了竞争机制,增强了活力,经济得到快速发展,效益显著提高。

②极大解放了社会生产力,推动了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

  【例2】“文革”以后,中国现代化建设重新启动。

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方面的突破性举措是

  A.直接选举农村基层干部

  B.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

  c.取消人民公社

  D.放弃“以阶级斗争为纲"

  【变式题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后,安徽省凤阳县的粮食产量三年跨了三大步,这从根本上表明

  A.这种责任制是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唯一途径

  B.这种责任制符合现代化农业的要求

  c.这种责任制与当时生产力发展的状况相适应

  D.只要调动农民积极性就没有实现不了的目标

  知识点三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

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如何评价邓小平的这一论断?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怎样建立起来的?

  .背景

  改革开放以前,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各种商品的生产计划和销售价格都是由中央统一制定的。

僵化的体制影响了人们的生产积极性,束缚生产力的发展,导致商品供应的严重不足。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国的改革开放面临着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在国内,改革遇到重重阻力;国际上,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遇挫折,改革进人关键时期。

  1992年初,邓小平视察南方,发表一系列重要谈话,提出要搞好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

  2.发展过程

  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确立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

  1997年,中共十五大进一步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提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3.作用

  到21世纪初,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基本建立。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促进了生产力的高速发展,使人民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我国已从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并朝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目标迈进。

  【例3】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的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

  (

  )

  A.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B.逐步扩大企业自主权,加强国营大中型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c.巩固和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力发展乡镇企业

  D.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长期共同发展

  【变式题3】以下各项中不属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背景的是(

  )

  A.计划经济束缚生产的发展

  B.改革开放后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

  c.世界各国都在实行市场经济体制

  D.邓小平南方谈话,冲破思想束缚

  巩固测试

  .邓小平曾说过:

“1977和1978年中国还处于徘徊状态。

”其主要原因是

  A.“两个凡是”的方针仍占主导地位

  B.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被压制

  c.老一辈革命家没有完全恢复领导职务

  D.“文革”中的冤假错案没有得到平反

  2.十一届三中全会强调把党和国家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从根本上看这是

  A.由中共的政党性质决定的

  B.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c由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决定的

  D.邓小平理论指导的结果

  3.四川广安邓小平故居有一副楹联:

“扶大厦之将倾……安邦柱国,万民额手寿巨擘;挽狂澜于既倒……兴工扶农,千载接踵颂广安”。

此联创作当不早于

  A.1949年

  B1956年

  c.1966年

  D.1978年

  4.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所以能够在全国普遍推行,根本原因是

  A.党作出了改革开放的决策

  B.满足了广大农民对土地的要求

  c.适应了我国人多地少的现实

  D.符合中国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实际

  5.贴春联是我国民间过春节的一项重要内容,常用以抒发人们对生活的赞美和对未来的美好祝愿。

1979年安徽省玉明公社社员叶旗衡写道:

“借新账还旧账账账不清,吃一斤买一斤斤斤不断。

”横批:

“已经过去”,这副对联说明了

  A.人民公社化运动挫伤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祝愿在新的一年里能够丰衣足食

  B.旧中国农民悲惨的生活状况已成过去

  c.改革开放的春风吹绿了神州大地

  D.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

  6.近几年,我国政府通过采取减免农业税等措施来增加农民收入。

这表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的是

  A.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B.实现共同富裕

  c.实现市场资源合理配置

  D.加强宏观调控

  7.新中国建立后,中国共产党审时度势,不断探索,执政能力不断提高。

这体现在

  ①七届二中全会解决了由新民主主义革命词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重大问题

  ②北戴河会议通过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的决议

  ③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④中共十三大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

  D.③④

  8.我国农村的经济改革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

“分田单干"“离土不离乡”“离土又离乡”,其中“离土不离乡”指的是

  A.撤销人民公社,建立乡镇政府

  B.发展乡镇企业

  c.进城打工

  D.宴行家虚最仞音仵缃l

  9.历史上有许多惊人相似的一幕,它们有的“形似而神似’’。

有的“形似而神不似”。

这就需要我们去认真辨析,理解其异同,明确其本质。

请阅读下列材料:

  961年,安徽在一些地区试行“定产到田、责任到人”的农业责任制。

此后,湖南、广东等地也进行了试点工作。

实行生产责任制要求做到“五个统一”,即生产计划、大农活安排、抗灾、用水和分配方面的统一。

  结合教材内容,分析当年的农业生产责任制与1979年开始进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有何异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