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2放映版新区九年级下期第一次模拟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382897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69.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312放映版新区九年级下期第一次模拟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312放映版新区九年级下期第一次模拟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312放映版新区九年级下期第一次模拟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312放映版新区九年级下期第一次模拟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312放映版新区九年级下期第一次模拟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312放映版新区九年级下期第一次模拟语文试题.docx

《312放映版新区九年级下期第一次模拟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12放映版新区九年级下期第一次模拟语文试题.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312放映版新区九年级下期第一次模拟语文试题.docx

312放映版新区九年级下期第一次模拟语文试题

 

2015---2016学年度新区实验学校九年级下期第一次模拟考试

语文试题

 

一.积累与运用(共28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D】(2分)

A.思量/打量 【liáng】扁舟/扁桃体【  piān biǎn  】徇情枉法/以身殉职【xùn】

B.旗帜/炽热【zhìchì】颤抖/颤巍巍【chàn】情不自禁/弱不禁风 【jīn  】

C.赡养/瞻仰【shànzhān】混沌/混凝土【hùn 】乳臭未干/袖手旁观【xiù】

D.邂逅/污垢【hòugòu】监禁/国子监【jiān jiàn】锲而不舍/配合默契【qiè qì】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B】(2分)

A.安详 拌脚石再接再励防患于未然

B.装潢三部曲山清水秀可望而不可即

C.偶而笑眯眯迫不及待查其言观其色

D.瞭望哈蜜瓜贪赃枉法一年之季在于春

 

3.古诗文默写。

(共8分)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鱼我所欲也》)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王维《使至塞上》)

杜甫在《春望》中运用拟人手法,化无情之物为有情,抒发了忧国伤时之情的句子是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古诗中,诗人常借物传情。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次北固山下》),王湾借“归雁”捎去

他对家乡亲人的思念;“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

白借“明月”寄托他对远方朋友的牵挂。

 

4.名著阅读。

(任选一题作答)(4分)

(1)《西游记》中的猪八戒形象鲜活,令人捧腹。

请结合以下三个故事中任意一个,简

述猪八戒的性格特征。

①收服猪八戒  ②四圣试禅心 

智激美猴王 

①【收服猪八戒 】猪八戒被贬人间后,变身壮汉,被高家招作女婿。

可因常现原形,高家惊恐,请人降妖。

悟空得知详情,变作高小姐模样,百般戏弄八戒,将其降服。

唐僧收其为徒,取名悟能、八戒,一起去西天

取经。

可见,猪八戒勤劳、忠诚,却贪恋美色。

 

②【四圣试禅心】为试探唐僧师徒取经决心,黎山老母等四圣变成母女四人,欲招唐僧为夫,并要将三个女

儿嫁三个徒弟,唐僧、悟空、沙僧均不为所动。

唯好色的八戒没能经受住考验,最后被吊在树上,得知真相

后十分羞愧。

可见,猪八戒立场不坚定,贪恋美色。

 

③【义激美猴王】悟空被逐后,唐僧、沙僧落入黄袍怪之手,八戒只好前往花果山向悟空求助。

八戒想要隐

瞒师父遭难实情,假称师父想念悟空,却被悟空识破。

后用激将法,谎称妖精咒骂泼猴,激怒孙悟空,促使

悟空重出花果山。

可见,猪八戒忠勇善良,又不失聪明机智。

 

(2)富有生存智慧的鲁滨逊在荒岛上做了哪些事情来解决他生活中遇到的难题,从而创造生存的奇迹(至少答出四点)?

例一:

用绳纰做成钓丝来钓鱼,用来充饥。

例二:

把吃剩的鱼晒成鱼干当食物吃。

例三:

种植大麦和水稻,获得一个稳定的食物来源。

例四:

成功驯养山羊,得到了固定的食物。

例五:

做成陶器,用来盛放食物。

例六:

用收获的粮食烘烤面包,改善自己的饮食。

例七:

驯化野人,使之成为自己忠实的奴仆。

例八:

找到山坳前的一块平地,搭建帐篷,拥有安身之所。

例九:

伐倒一棵树,花两年的时间,造成一只独木舟,进行沿岛航行。

例十:

每天用刀子在方柱上刻一个斫痕,来计算时间。

例十一:

用山羊皮制成帽子、外衣和裤子,来抵御风寒。

例十二:

患病时,咀嚼烟叶,治好了自己的病。

 

5.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

(4分)

在西医传入我国以前,我国没有“中医”这一说法,直到20世纪20年代,随着西方医学传入我国,为明显区别于“西医”,才有了“中医”这一概念。

很多人都误以为,“中医”是“中国医学”或者是“中国大夫”的意思,A。

因为,“中”是中国古代哲学里的一个著名概念,形容心境达到了稳定、中和、平衡的状态。

中国古代的医学理论认为,B,人才不会生病;如果人体的阴阳失衡,疾病必来。

                                                       

A.其实不然(或:

事实并非如此;这种看法是不对的)

 

B.人体的阴阳只有保持平衡

 

6.根据要求,回答下面问题。

(共8分)

(1)给下面新闻拟写一个标题。

(不超过15字)(3分)

据报道,备受关注的全长1432公里、历时11年建设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2014年12月12日正式通水。

南水北调工程就是把中国长江流域丰富的水资源抽调一部分送到中国华北和西北地区,从而改变中国南涝北旱和北方地区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局面。

北京、天津、河北、河南4省市沿线100多个城市约6000万人将能够直接喝上水质优良的汉江水,间接惠及人口近1亿。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正式通水

 

(2)结合下面的【材料一】的内容,理解【材料二】的漫画。

(5分)

【材料一】根据国家环保局的一项调查,在被统计的131条流经城市的河流中,严重污染的有36条,重度污染的有21条。

目前中国约有一半城市市区的地下水污染严重,地下水质呈下降趋势。

【材料二】如图是中国邮政为保护地球水环境发行的邮票的主体图形,请写出该图的构成要素,并说明图形寓意。

 

该图由地球、清流、鱼、手和浊流组成。

地球上各种鱼在清澈的水流里游动,人类之手正在阻

挡排向清流中的浊水,整个图形表达了人类保护水环境、拒绝水污染的决心。

 

二.现代文阅读(共27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7—10题。

(共15分)

疼痛里开花包利民

阳光洒在光洁的路面上,清晨的空气里带着清新的味道,燕小鸥拖着长长的影子出现在街角,艰难地向前走着,一步,两步,腋下的双拐随着脚步发出轻微而短促地咯吱声。

她的脸上已经出了一层细密地汗,在朝阳下闪着淡淡的光晕。

每迈出一步,燕小鸥都会皱一下眉头,仿佛腿上的每一个关节都像是有针在攒刺。

不远处出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她立刻舒展眉头,慢慢地走过去,那个身影正挥动着扫帚,清扫着路边的落叶。

燕小鸥的笑容如阳光般灿烂,响亮地打着招呼:

“大爷您早!

”扫地的大爷转过身来,脸上挂着慈祥的微笑,看了看燕小鸥微微颤抖的腿,便过来扶她在路边坐下。

两个人面对着初升的太阳,坐在那里谁也没有说话,大爷满是风霜的脸上,一抹微笑如春风拂过无数山冈,于是条条沧桑的皱纹也生动起来。

燕小鸥看得入了神,就像大爷看太阳看得入了神。

当太阳转到一栋楼房的后面,斜斜地投过来一片影子,燕小鸥才拿起拐杖,大爷忙伸手搀她。

站起来后,她说:

“我休息好了,要回去了,别担心,我能走回去!

”大爷用不变的微笑送她离开。

走在回去的路上,燕小鸥才发现,今天又比昨天多走出了十步。

她在心里默默地数着自己的脚步,从阴影走到阳光下,慢慢地没入街道转角处。

而扫地的大爷也才收回目光,继续低头去扫那些不停飘落的叶片。

这是在这条僻静的街上,每天清晨都会上演的一幕。

等燕小鸥到了楼门前,我才从那边的小广场上跑过来,一边问:

“今天怎么样?

比昨天多走了多远?

”一边背起她,她伏在我背上,手里提着拐杖,高兴地说:

“多走了二十步!

这条街快走出一小半了!

”我说:

“姑姑还在家里担心你呢!

怕你摔倒!

”她轻笑:

“我妈就是事多,摔一下又能怎么了,谁学走路没经历过摔摔绊绊的?

十六岁的表妹,年初的时候一场事故,导致丧失了走路的能力,卧床三个月后,腿才渐渐恢复知觉,医生说,必须要自己锻炼走路。

开始的时候,我背她下楼,她拄着双拐甚至一步都迈不出。

可是即使如此,她也要坚持自己站在那里,几天之后,她终于迈出了第一步,虽然满脸淌汗,可是却高兴得大叫。

她渐渐地能慢慢拄拐行走,我也放了心,她自己练自己的,我去那边的小广场和一群大孩子踢球。

可是有一天,燕小鸥就摔倒了,她没有喊我,只是想自己挣扎着站起来。

可是如此简单的一个动作,她却难如登山,总是刚刚起身便复又跌倒。

这个时候,扫大街的大爷便出现了,将她扶起。

她腿上的血甚至渗透了裤子,可她没有哭,而是笑着向大爷道谢,大爷只是慈爱地笑着。

她试着向回走,大爷并没有帮助她,只是用微笑鼓励她。

那天回到家,姑姑一个劲儿地埋怨她,她看着妈妈帮她处理腿上摔破的地方,笑着说:

“真好,我终于能体会到小时候学走路的感觉了!

那天以后,便总能在清晨的那个时间遇见扫地的大爷,就在前方不远处。

每一次,燕小鸥都要走到大爷身边问候一声,然后再回头向家走。

渐渐地,她发现,每天早晨,大爷的扫地的位置都会向前移动一段,这样她几乎每天都要比前一天多走一些。

她觉得这个方法真好,把目标分割成眼前的一小段一小段,便不会觉得那么无望。

时间一天天过去,秋天深了的时候,燕小鸥已经能拄着拐在那条长长的街上轻松地走一个来回,而那张微笑的脸也每天如约出现。

燕小鸥开始丢了拐走,仿佛一个重复的过程,那个大爷就那么陪着她一段一段地向前延伸着路程。

第一场雪落下来的时候,燕小鸥已经能够像正常人一样走路,她说她要开始练习跑步。

然后她说起那个老人,说他的微笑有一种穿透人心的感染力,是他帮着自己走过那么多的艰难。

燕小鸥跑步的时候,我也跟着她一起慢跑,再到快跑,后来便是在那条街上跑上几个来回,每次经过那个大爷,我都同着燕小鸥一起和他打招呼,他则用不变地微笑迎着我们通红的脸。

那半个冬天,那张笑脸也温暖了我的心境。

后来,燕小鸥完全恢复,可是每天早晨跑步的习惯却保持了下来。

第二年春天的时候,有一个早晨她回来后,对我说:

“街上扫地的换人了,那个大爷退休了,回老家去了!

我还没来得及和他好好说说话,还没来得及对多说几声谢谢呢!

我说:

“你摔倒疼痛的时候,不和大爷说,等他走了才想起要说话。

其实,就算你说了,他也只能听你说,你还不知道吗?

他年轻的时候服错了药,烧坏了声带,再也不能发出声音了!

听说他受了不少的苦,可是从没沮丧过!

燕小鸥的眼里一下涌满了泪水。

不过我们都相信,大爷的微笑永远不会改变,不管在哪里,不管经历怎样的事,都会一样的灿烂着。

就像我小小的表妹,经历了那么多的疼痛,却从不说,只是一步一步地向前走,迎着那张温暖的笑脸。

7.请按事情发生的先后顺序概述燕小鸥的经历。

(3分)

燕小鸥因事故丧失走路能力,(起因1分)每天在扫地大爷的微笑鼓励下坚持练习走路直至康复,(经过1分)她知道了大爷的坎坷经历,感动落泪。

(结果1分)

 

8.请从词语运用、修辞方法、人物描写中任选一个角度,对下列语句进行赏析。

(4分)

燕小鸥拖着长长的影子出现在街角,艰难地向前走着,一步,两步,腋下的双拐随着脚步发出轻微而短促地咯吱声。

示例一:

这是对燕小鸥的动作描写,(1分)写出燕小鸥架着双拐练习走路的艰难,表现了她的坚强细

腻传神。

(1分)  

 

 

示例二:

“拖着”“艰难”“轻微而短促”“咯吱”等词语,(1分)生动传神地写出她架着双拐练习走

路的艰难,表现了她的坚强。

(1分)

 

大爷满是风霜的脸上,一抹微笑如春风拂过无数山冈,于是条条沧桑的皱纹也生动起来。

示例一:

这是对大爷的神态描写,(1分)细腻地描写出大爷笑容慈祥,让人感觉温暖。

(1分)

 

示例二:

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大爷的微笑比喻成春风拂过山岗,(1分)生动地写出大爷的微笑温暖、慈

祥,富有感染力。

(1分)

(从词语运用、修辞、人物刻画等任一方面分析均可。

每小题2分,共4分)

 

9.文中画曲线的句子,在文中有哪些作用?

(答出两点即可,4分)

(1)补充交代了大爷一直以微笑与燕小鸥交流的原因。

 

(2)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3)突出了大爷坚强、乐观的性格。

 

10.文章题目是“疼痛里开花”,有人认为改为“微笑”更合适。

你认为题目改为“微笑”

合适吗?

请结合全文说说你的理由。

(4分)

示例一:

合适。

因为文章以“微笑”贯穿始终,开篇写了大爷的微笑给燕小鸥以温暖;接着回顾了大爷用微笑鼓励燕小鸥坚持锻炼;最后在大爷的微笑鼓励下完全康复,结尾又强调了大爷的微笑传递着乐观坚强的精神。

 

示例二:

不合适。

因为本文以燕小鸥为主要叙述对象,记叙她受伤后忍受痛苦,坚持锻炼,最终康复的过程,用“疼痛里开花”能概括全文主要内容,更能突出中心。

(观点1分;能结合选文内容说出理由,3分。

共4分)

(2)阅读下文,完成11一14题。

(共l2分)

“低头族”,你错过了什么

①公交车上、工作会议时、课堂上、餐桌上、排队时,甚至驾车时,总有很多人低着头,手里拿着手机,手指在触摸屏上来回滑动,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手中发亮的方寸屏幕,对身边的世界漠不关心——他们就是传说中的“低头族”。

英文称之为“Phubbing”,由phone(手机)与snub(冷落)组合而成,传达出因专注于手机而冷落周围人的行为。

“低头族”现象的兴起,反衬出的是人们对于现实的某种逃避与冷漠。

②智能手机带来的负面作用,现在就已经开始显现了。

③首都师范大学心理咨询中心的一项调查显示:

77%的人每天开机12小时以上,33.55%的人24小时开机,65%的人表示“如果手机不在身边会有些焦虑”,超过九成人离不开手机。

长时间使用智能手机,会导致眼部结膜血管充血,甚至出现刺痛、流泪、畏光等症状。

而长期低头看手机还会引起颈椎问题,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的低头就可引起颈部的疲劳,时间长久会引起椎间盘退型性病变、骨质增生,进而压迫血管和神经。

此外,长期玩手机还会引起失眠、听力下降、手指肌腱炎等健康问题。

④因专注于手机而引发的各类事故早已不是新闻。

研究表明,走路玩手机导致人们左右看的几率减少了20%,遭遇交通事故的几率增加了43%。

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的一项统计显示,因专注于手机而导致的伤害事件近年来明显上升。

2007年有600名行人因看手机而受伤,2010年这个数字增加到1500人。

研究学者警告说:

如果这一趋势继续发展的话,类似的伤害事件将在未来5年增长一倍。

⑤心理学专家建议:

对成人来说,应当有意识地减少使用手机和平板电脑的时间,培养自己对身边世界的观察能力,并且多参加积极有益的线下活动。

所以不妨把手机放到一边,在一个安静的环境里单独待一会儿,慢慢培养这种习惯,这有利于戒掉对手机的过分依赖。

而由于自控能力弱,儿童更容易沉溺于各种游戏和网页当中,与外界交流的时间大幅减少。

对儿童来说,家长应教育孩子适度使用移动媒体工具,鼓励孩子多在现实世界中与人交流,并且要坚持以身作则。

⑥或许,“低头族”的兴起,只是人类科技与文明发展的阶段性产物,相信人们终将意识到,移动终端中的虚拟世界无论如何精彩,都无法代替现实世界的真实美好。

科技只能拉近人与人之间的物理距离,而心与心的距离,还是需要在“线下”构建。

【相关链接】

材料1:

《手机》的作者刘震云所说:

“我就觉得手机好像自己有生命,它对使用手机的人产生一种控制。

”著名美食评论家沈宏非在博客中不无戏谑地写道:

“自从上了微博之后,我的拍菜水准蒸蒸日上,吃菜的兴趣则江河日下。

材料2: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莫过于我们坐在一起,你却在玩手机”,这是网上流传很广的一句话。

当这句话成为现实时,多少会有一些悲凉。

2012年10月,青岛市民张先生与弟弟妹妹相约带着孩子去父母那里吃晚饭,饭桌上老人多次想和孙子孙女说说话,但面前的孩子们却个个抱着手机玩,老人受到冷落后,一怒之下摔了盘子离席。

11.什么是“低头族”?

请根据文章第①段的的内容给它下个定义。

(3分)

低头族是在各种场合总是低着头、专注于手机而冷落周围人(或对周围的世界漠不关心)的那类人。

(意思相近亦可)

 

12.过度依赖智能手机,会带来哪些负面作用?

请结合文章内容及相关链接,从三方面加以概括回答。

(3分)

①会导致各类疾病;

 

②增加了因专注于手机而引发的各类事故的可能性;

 

③引发情感危机,疏远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使亲情淡漠)。

 

13.划线句子,“对儿童来说,家长应教育孩子适度使用移动媒体工具,鼓励孩子多在现实世界中与人交流”一句中加点的词语“适度”一词有什么表达效果?

(3分)

“适度”一次起限制作用,说明不是不可以使用移动媒体工具,而是要适当控制,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

的准确性。

(意对即可)

 

14.阅读【相关链接】中的材料2,请你以长辈的身份,结合文章内容,对孩子们进行劝说。

(3分)

孩子,老人需要关爱,你们回到家里,要多陪爷爷奶奶聊聊天,多从感情上关心他们,不要因为只顾

玩手机而冷落了爷爷奶奶。

(意对即可) 

 

三.古诗文阅读(共15分)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5—18题。

(共11分)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中,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魏文侯问于李克曰:

“吴之所以亡者何也?

”对曰:

“数战数胜。

”文侯曰:

“数战数胜,国之福也。

其所以亡何也?

”李克曰:

“数战则民疲;数胜则主骄。

以骄主治疲民,此其所以亡也。

”是故好战穷兵,未有不亡者也。

【译文】魏文侯问李克:

“吴国为什么灭亡?

”李克说:

“因为屡次作战屡次得胜。

”文侯说:

“屡次得胜是国家的幸事,为什么竟会因此而亡国呢?

”李克说:

“屡次作战,人民就要疲困;屡次胜利,君主就容易骄傲。

以骄傲的君主统治疲困的人民,这就是灭亡的原因。

所以凡是沉溺于发动战争,使军队疲劳的人,没有一个不灭亡的。

 

15.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D】(2分)

A.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属予作文以记之【奋起,有作为写作】

B.行拂乱其所为入则无法家拂士【违背同“弼”,辅佐】

C.舜发于畎亩之中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被任用发出】

D.人恒过然后能改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常常,经常】

 

16.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注意关键词语的准确翻译。

(4分)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所以上天将要把治理天下的重任降落到这样的人身上之前,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在国内如果没有坚持法度的世臣和辅佐君主的贤士,在国外如果没有力量相当的国家和外来的忧患,这样的国家常常会灭亡。

 

17.甲中孟子认为造就人才的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分别是什么?

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2分)

客观因素:

苦难挫折的磨练

主观因素:

思想斗争的折磨

18.请比较甲乙两文在内容上的异同点。

(3分)

相同点:

甲乙两文都谈到了国家灭亡的原因。

它们分别是什么?

甲:

安逸享乐(或: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

乙:

好战穷兵。

 

不同点:

甲文既谈人也论国,乙文只论国。

(或:

甲乙所论述的国家灭亡的原因不同)

 

【补充】语段甲的目的是谈人还是论国?

为什么?

既谈人也论国。

语段先后列举六位经过贫困,挫折的磨练,终于有所为的人的实例,说明忧患可以使人

生存。

又从个人发展、国家兴亡两个不同的角度进一步论证“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19--20题。

(共4分)

望岳杜甫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9.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①对泰山雄奇秀丽美景的喜爱之情

 

②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20.请从炼字角度,对“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进行赏析。

(2分)

“钟”:

“汇聚”的意思,用拟人手法,表明大自然赋予泰山神奇秀丽的景色,写出了泰山的神奇秀丽景象。

 

“割”:

“分割”的意思,表明泰山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割断,形成不同的景观,突出了泰山高峻奇险的景象。

 

四.作文(50分)21.任选一题作文。

①“扶”,《现代汉语词典》有三个义项:

一是用手支持他人、物或自己不倒;二是用手帮助躺着或倒下的人坐或立;三是扶助。

用“扶”这个字我们可以组成搀扶、扶持、扶助、帮扶、扶贫、扶危济困……我们每个人都经历过、体验过、感受过许多“扶”别人,或者被别人“扶”,甚至自己“扶”自己的故事。

请以“扶”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

②阅读下面的材料,然后作文。

一个孩子手拿一个橘子,问:

“妈妈,为什么橘子不能直接拿来就吃,而要剥皮呢?

妈妈说:

“孩子,那是橘子在告诉你,你想要得到的东西,不是伸手就能得到,而是要付出相应的劳动。

要求:

①根据材料主旨,选好角度,自拟题目。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不少于600字。

题目:

思路导航

从“扶”的第一义项上讲,“扶”有“支撑”的意思,因此“扶”是一种强大的力量、坚强的意志和坚贞的品质,自强不息是华夏儿女的侠骨柔肠所在。

“扶”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古代“扶”的形式是行侠仗义,“扶”这个题目体现在当前社会良好的道德上,构建温暖的和谐社会依旧是当前社会的主导思想,“学习雷锋、帮助他人、提升自己”仍是当前的热点所在。

众所周知,关于“扶”与“不扶”,社会生活中发生了形形色色的故事,它拷问着社会的良心,挑战着人们的道德底线。

在这个意义上,“扶”的话题敏感却又无法躲藏。

(1)扶起人的良知。

这是一个姑姑讲的故事。

深秋的一天,步履匆匆的姑姑途径北京西客站,看到一个十六七岁的女孩背着背包跪在地上,请求资助七元路费,姑姑资助了她。

三天后姑姑和朋友一起再次经过西客站,再次遇到了女孩在行乞,只不过所要车费由七元变成了八元。

看到姑姑,女孩的眼中有了一丝慌张和惭愧。

我们笑姑姑受了骗,姑姑说:

“不,我已经扶起了她。

(2)扶代表一种溺爱。

小区的院子里有两个一岁左右的小朋友叮叮和贝贝,他们都刚开始蹒跚学步。

贝贝的妈妈似乎更疼爱孩子些,贝贝一迈步,妈妈就会在身后扶着他防止他摔倒。

叮叮的妈妈则是站在前方不远处伸开双臂鼓励叮叮走过来。

有一天叮叮摔倒了,贝贝妈妈提醒要多扶着孩子点儿,小孩摔不得。

一个月后,叮叮学会了自己走路,贝贝却依旧在妈妈的搀扶下行走。

(3)相互的扶持——帮助。

我和妈妈一起参加一个聚会,回家的路上妈妈顺路捎上了一位上了年纪的老大爷,并送他回家。

回家后,爸爸指责妈妈回家晚了。

妈妈说了事情的经过,并告诉我:

人和人之间要互相帮扶,播下善的种子,它也许会处处开花。

我和妈妈再次参加聚会,路上堵车去的较晚,正着急时遇到老爷爷,他给我们提供了预留的座位。

世界上的路,互相帮扶着,可以更好地走过去。

(4)从选材入手,体现社会热点。

由网络新闻想到路边老人倒地要不要扶。

必须帮扶摔倒的老人。

被扶的老人可能一时糊涂做下错事,相信他们内心深处一定羞愧万分。

也有很多善良的老人,他们因为没有被扶起而受到肉体和精神的巨大伤害。

不扶老人会摔碎国人的良知。

一旦在敬老爱老的问题上发生迟疑和退缩,中华民族的道德素质将会无限下滑。

不扶老人就是不扶自己的父母,不扶明天的自己。

中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空巢老人越来越多,有一天我们的父母也可能会在路边摔倒,而且有朝一日,我们自己也会变老。

(5)从情感立意和形式入手加上对社会热点的关注。

写给爸爸的一封书信。

从四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