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玻纤增强无机材料复合保温墙板工程规范.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381152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5.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装配式玻纤增强无机材料复合保温墙板工程规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装配式玻纤增强无机材料复合保温墙板工程规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装配式玻纤增强无机材料复合保温墙板工程规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装配式玻纤增强无机材料复合保温墙板工程规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装配式玻纤增强无机材料复合保温墙板工程规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装配式玻纤增强无机材料复合保温墙板工程规范.docx

《装配式玻纤增强无机材料复合保温墙板工程规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装配式玻纤增强无机材料复合保温墙板工程规范.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装配式玻纤增强无机材料复合保温墙板工程规范.docx

装配式玻纤增强无机材料复合保温墙板工程规范

装配式玻纤增强无机材料复合保温墙板工程

一、材料

1.1一般规定

1.1.1玻纤增强无机材料复合保温墙板应采用节能、利度、性能稳定、无放射性,以及对环境无污染的原材料。

1.1.2墙体工程所用防火封堵材料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防火封

堵材料)GB23864和《建筑用阻燃密封胶)GB/T24267的规定。

3.1.3墙体工程所用粘结剂与被粘接材料应有相同或相近的粘结强度,以及在环境变化时具有一致的亲和性及耐久性,并应符合国家现行相关标准的规定。

1.2金属材料

1.2.1墙体工程所用金属材料和金属配件除不锈钢、铝合金和耐候钢外,均应根据使用需要,采取有效的表面防腐蚀处理措施。

3.2.2

钢骨架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建筑结构用冷弯薄壁型钢》JG/T380的规定。

1.2.3轻钢龙骨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用轻钢龙骨》

GB/T11981的规定。

1.2.4预坦件、连接件所用碳紫结构钢、合金结构钢、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和碳钢铸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碳素结构钢)GB/T700、

《合金结构钢》GB/T3077、《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GB/T1591、《碳索结构钢和低合金结构钢热轧薄钢板和钢带)GB912、《碳索结构钢和低合金结构钢热轧厚钢板及钢带》GB/T3274、《结构用无缝钢管》GB/T8162和《一般工程用铸造碳钢件)GB/T11352等的规定。

1.2.5后锚固连接用机械锚栓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混凝土用膨胀型、扩孔型建筑借栓)G160的规定。

后错固连接用化学错栓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很凝上结构后错固技术规程)JGJ145的规定。

1.2.6螺钉、螺栓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紧固件机械性能螺栓、螺钉和

螺柱)GB/T3098,1.(紧周件机械性他螺母租牙螺纹)GB/T3098.2、

(紧固件机械性化自攻螺钉GB/T3098.5.紧团件机械性能不锈倒螺栓、螺钉和螺柱)GB/T3008,6、紧固件机域性能自钻自攻螺钉GB/T3008.11和紧固件机械性能不锈。

钢螺母)GB/T3098.15等的规定。

1.3面板

1.3.1外田护墙板室外侧面板的性作应符合表3.3.1的要求。

1.3.2外图护墙板室内侧而板及隔墙板双侧面板的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不燃无机复合板)GB25970的规定。

1.4保温材料

1.4.1硬泡聚氮酯板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硬泡聚氨酯板薄抹灰外墙外保温系统材料》JG/T420的规定。

1.4.2挤塑聚苯板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挤塑聚米板(XPS)再抹灰外

墙外保温系统材料)GB/T30595的规定。

1.4.3模塑聚苯板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模塑聚苯板河抹灰外墙外保温系统材料)GB/T29906的规定。

1.4.4岩棉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外墙外保温用岩棉制品》GB/T25975的规定。

1.4.5无机保温砂浆类的保温材料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无机轻集料防火保温板通用技术要求)JG/T435的规定。

1.4.6泡沫混凝土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泡沫混凝土》G/T266

的规定。

1.5密封材料

1.5.1墙体工程所用密封材料的粘结性能和耐久性应涉足设计要求,并应有与所接触材料的相容性试验报告。

1.5.2硅酮建筑密封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硅酮建筑密封胶)GB/T14683的规定、硅酮结构密封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用硅闹结构密封胶)GB16776的规定、聚氨酯泡沫填缝剂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单组份聚氮酯泡沫填缝剂JC936的规定。

1.5.3密封胶条宜采用三元乙丙橡胶、氯J橡胶及硅协胶制品,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门窗、苏墙用密封胶条)GB/T24198的规定。

1.6外围护墙板

1.6.1外围护墙板的常用规格尺寸宜符合下列要求:

1长度宜为2100mm、2400mm、2700mm3000mm;

2宽度宜为600mm,900mm、1200mm;

3厚度宜为120mm、150mm、200mm。

3.6.2外国护墙板的物理力学性能应符合表3.6.2的规定。

1.7隔墙板

1.7.1隔墙板的常用规格尺寸宜符合下列要求:

1长度宜为2100mm、2400mm、2700mm、3000mm;

2宽度宜为600mm.900m、m1200mm;

3厚度宜为60mm、70mm.80m、m90mm、100mm、120mm、

150mm、180mm。

二、加工制作与运输

1一般规定

1.1组合填体单元制1单位应具各相应的产工艺设施,并且有完善的质量管理休系和必要的试验检测手段。

1.2组合墙体单元在制做前应对其技术要求和质量标准进行技术交底并应制订制作方案制作方案应包括扣板耕技图、制作工艺、副作计划、技术质量控制措施、皮品保护、堆放及运输方案等内容。

1.3加工组合墙体单元所采用的设备、机具应保证构件加工精度的要求.量具应定期进行计量检定

2加工制作

2.1组合墙体单元宜水平制作,当室外侧面板带有饰面时,饰而宜明上放置进行墙体组装。

2.2组合境体单元所用插接件的加工制作应符合下列规定:

1插接件宜使用非金属材料,

2极料婚头不得因加工而变形,并不应有毛刺。

2.3组合墙体单元组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用于固定外四护墙板的螺钉应一次性钉人钢骨架或轻钢龙骨,间距不应大于200mm;

2螺钉应沉人板而3mm;

3轻钢龙骨组合墙体单元的竖向龙骨问距不应大于400mm.

2.4钢构件表面防锈处理、奶接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冷弯薄壁型钢结构技术规范DGB50018的规定。

14。

2.5组合墙休单元与连接件的连接构造应符合设计图纸的要求。

2.6组合墙体单元沿长度方向尚部尺寸不足一块整板时,可按尺寸要求切割补板,补板宽度不应小于500mm。

2.7组合墙休单元中坝设管线应符合下列规定

1预理管线种类与定位尺寸,应调足预制构件工厂化生产及机械化安装的需耍

2管线不宜交叉敷设。

3质量检验

3.1组合墙体单元的外观质量不应有严亚缺陷,且不宜有一般缺陷。

对已出现的一般缺陷.应按技术方案进行处理,并应正新检验。

3.2组合墙体单元的尺寸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应符合表5.3.2的规定。

3.3组合墙体单元中防火隔商带的设置应符合设计要求。

3.4组合墙体单元检查合格后,应在构件上设置表面标识,标识内容宜包括编号、制作日期、合格状态、生产单位等信息。

4运输与堆放

4.1制作单位应制订组合墙体单元运输与堆放方案,其内容应包括运输时间、次序、堆放场地、运输路线、固定要求、堆放支垫及成品保护措施等。

4.2组合墙体单元的运输车辆应满足墙体尺寸和载重要求,装卸与运输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装卸时,应采取保证车体平衡的措施;

2运输时,应采取防止构件移动、倾倒、变形等的固定措施,

3运输时,应采取防止墙体损坏的措施,对圳体边角部位宜设置保护衬垫。

4.3组合墙体单元的运输与堆放应符合下列规定:

1堆放场地应平整、坚实,并应有排水措施;

2墙体连接件应朝上,标识宜朝向堆垛间的通道;

3当采用靠放架堆放或运输构件时,靠放架应具有足够的承较力和刚度,与地面倾斜角度宜大于80;墙体宜对称靠放且外饰面朝外,墙体上部宜采用木垫块隔高:

运输时墙体应采取固定措施;

4当采用插放架直立堆放或运输构件时,应采取直立运输方式,插放架应有足够的承极力和刚度,并应采取保持支架稳固的措施。

三、安装施工

1一般规定

1.1墙休安装施工应在墙体安装部位的主体结构工程验收后进行。

1.2墙体安装前,施工单位应提供下列分项工程施工技术文件:

1建筑主体轴线及标高误差实测记录

2墙体排板图;

3墙体安装构造图及相关技术资料,师是无洪科院E504墙休专项施工方案。

1.3墙体安装前,施工单位应对墙板安装人员进行培训,安装人员应熟悉施工图及相关技术文件;安装班组操作人员应进行技术交底。

1.4施工单位应建立墙板安装质业保证体系,设专人对各工序进行验收和保存验收记录,并应按施工程序组织隐蔽工程的验收和保存施工及验收记录。

1.5在安装施工时,应根据材料特性,采取保证墙体完整、安装质量和生产安全的措施。

装配后的墙体应做好成品保护,成品保护可采取包、变、盖、遮等有效措施。

1.6施工单位应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施工现场的各种粉尘、废弃物、噪声等对周围环境造成的污染和危害。

2施工准备

2.1外国护墙体安装前应做好下列准备工作:

1外围护组合墙体单元已在加工区组装完成,并按建筑楼层与轴线编号;

2对组合墙体单元进行质量验收,包括墙体尺寸、平整度、洞口加固及墙板连接质量;

3安装施工前,应复核墙体装配位置、节点连接构造及临时支撑方案等;

4与墙体连接处的楼面、梁面、柱面和地面已清理干净;

5所有预坦件及连接件等应清理扶直,清除锈蚀;

6安装施工前,应检查复核吊装设备及吊具处于安全操作状态。

2.2外围护组合墙体单元正式安装前,宜选择有代表性的组合。

墙体单元进行试安装,并应根据试安装结果及时调整完善施工方案和施工工艺。

2.3隔墙板安装前应做好下列准备工作:

1应先清理基层,按安装排板图弹线,标出每块板安装位置及门窗洞口位置。

2有防潮、防水要求的隔墙应做好条形墙垫或防潮、防水等构造措施。

3预埋件、吊挂件、连接件应符合设计要求。

3预埋件

3.1墙体与主体结构连接的预理件,应在主体结构施工时按设计要求埋设。

预埋件的形状、尺寸及埋设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

6.3.2预坦件安装到位后,应采取措施,对预坦件进行固定,并进行隐蔽工程验收。

3.3后置埋件的锚栓孔的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

锚栓施工前,宜检测基材原钢筋的位置,钻孔不得损伤主体结构构件钢筋。

错湖区的基材厚度、锚板孔径、锚固深度等构造措施及锚栓安装施工,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混凝土结构后锚固技术规程》JGJ145的规定,且应采取防止储栓螺母松动和错板滑移的措施。

3.4平板型预理件和后登理件锁板的安装允许偏差应符合表6.3.4的规定。

槽型预埋件的允许偏整应符合设计要求。

表6.3.4平板型预埋件和后义现件锚板的安装允许偏差(mm)

允许值差标高士10平可位置土20

4外围护墙体

4.1外阳护组合墙休单元宜分层按顺序吊装,先下后上,逐层逐间依次安装

4.2外田护组合墙体单元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1吊装墙体时,起吊就位应亚直平稳,吊具纯与水平面夹角不宜小于60。

2墙体中线与板而乘直变的偏差,应以中线为参照物进行调整

3墙体就位后严禁撬动

4墙体与预埋件采用螺栓连接时应按设计要求或钢结构有关规范要求进行施工检在和质量控制。

并做好露明铁件的防腐和防火处理。

4.3每层墙体安装完成后,应逃行隐蔽工程验收,包括焊接质量或承托措施。

4.4外围护组合墙体单元接缝处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施工前,应将板缝空腔清理千净,并保持干燥

2应按设计要求填塞填充材料,

3密封材料嵌填应饱满、密实、均匀、顺直、表面平滑其厚皮应符合设计要求。

5隔墙

5.1隔墙板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1墙板安装应从主体墙、柱向室内顺序安装;

2应先安装定位钢卡,墙板下端距地面的预贸安装间隙及做法应符合本规程第4.3.6条的规定

3可在墙板下部打入木楔,并楔紧。

应利用木楔调整墙板位量,两个木楔为一组,使墙板就位,并调整好墙板的垂直度,撒除木楔的预留空院应采用相同强度等级的砂浆或细石混凝土填塞、捣实

4按拼装顺序安装墙板,将板柳槽对准柳头拼接,保持墙板之间的紧密连接。

待墙板的垂直度、平监度等检验合格后,亚复进行本道工序;

5在墙板与顶板、梁和主体墙、柱的连接处应按排板图要求设置钢卡,并做密封处理;

墙板之间的对接缝陈应采取防裂措施。

5.2双道隔墙板的安装可按本规程第6.5.1条的要求重复进行,两侧墙板的竖向接缝应钻开1/2板宽。

5.3陌墙板接板安装应按本规程第4.3.5条的相关要求做加固,安装时,卡件、连接件应定位准确、固定牢固。

墙板对接部位应做好定位、加固、防裂处理。

6施工安全

6.1施工单位应对从事墙体运输与吊装作业人员进行安全培训与交底,明确墙体进场、仰车、存放、吊装、就位各环节的安全阶心,并制订防止安全隐息的处理措施。

6.2墙体吊装作业所用的工具应定期进行检查,当存在安全院忠时,应立即停止使用。

6.3安装作业开始前应对安装作业区进行围护非做出明显的标识,并派专人看管,严禁与安装作业无关的人员进人。

6.4吊装墙体时,墙体下方应拉警戒线,墙体就位固定后方可

脱钩。

6.5遇到雨、雪、大雾天气,或者风力大于5级时,不得进行吊装作业。

6.6除本规程规定外,墙体安装施工尚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GJ46和地方相关标准的规定。

四、工程验收

1一般规定

1.1墙体工程质量验收应根据工程实际情况部分或全部检查下列文件和记录:

1墙体施工图或竣工图、结构计算书或结构性能试验报告、热工性能计算书、设计说明及其他设计文件;

2墙板和主要配套材料的出厂合格证、性能检测报告、进场验收记录;

3后置埋件的现场拉拔检测报告;

4墙体的气密性能、水密性能、抗风压性能检测报告;

5当隔声有要求时,应提供隔声性能试验报告;

6安装施工记录;

7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8外围护墙体接缝及门窗安装部位淋水试验记录;

9施工过程中重大技术问题的处理文件、工作记录和工程变更记录。

1.2墙体工程应在安装施工过程中完成下列隐蔽项目的现场验收:

1预埋件;

2墙体与主体结构的连接节点;

3外围护墙体与主体结构之间的封堵构造节点;4外田护墙体变形缝及墙面转角处的构造节点。

1.3墙体的检验批划分应符合下列规定:

1相同材料、工艺和施工条件的外围护墙体每1000m?

应划

分为一个检验批,不足100m也应划分为一个检验批;

2相同材料、工艺和施工条件的内隔墙每30间(大面积房间和走廊按施工面积30m?

为一间)应划分为一个检验批,不足30间也应划分为一个检验批。

1.4检查数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1外围护墙体每个检验批每100m?

应至少抽查一处,每处不得小于10m?

;

2内隔墙每个检验批应至少抽查10%,并不得少于3间。

7.1.5检验批质量合格应符合下列规定:

3主控项目和一般项目的质量经抽样检验合格;具有完整的安装施工操作依据、质量检查记录。

2外围护墙体

2.1外国护墙体工程所用材料的规格、性能和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及国家现行标准的有关规定。

检验方法:

观察;检查材料的产品合格证书、型式检验报告、进场验收记录和复验报告。

2.2外围护墙体单元的结构性能、热工性能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方法:

检查型式检验报告、出厂检验报告。

2.3主体结构的预埋件、后置埋件的位置、数量、规格尺寸及后登埋件的拉拔力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方法:

检在逃场验收记录、隐蔽工程验收记录;后置埋件的拉拔试验检测报告。

2.4外国护墙体与主体结构预埋件或后置埋件之间的连接、安装应可靠并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方法:

观察;检查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2.5外围护墙体单元向的接缝处理、构造节点及嵌缝做法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方法:

观察;检在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2.6外围护墙体接缝及门窗安装部位不得渗漏。

检验方法:

观察和淋水试验检查。

2.7严寒和寒冷地区外墙热桥部位,应该设计更求采取节能保温等隔断热桥措施。

检验方法:

对照设计和施工方案观察检;检查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2.8外围护墙体的造型、立面分格、颜包、光泽、花纹和图案应符合设计要求。

饰面面层不得有缺角、裂纹、裂缝、班痕等不允许的缺陷。

面板表面应平整、洁净,无污染。

检验方法:

观察;尺量检查。

2.9板缝应平直、均匀。

注胶封闭式板缝注胶应饱满、密实连续、均匀、无气泡,深浅基本一致、缝宽基本均匀、光滑顺直,胶缝的宽度和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胶条封闭式板缝的胶条应连续、均匀、安装牢固、无脱落,板缝宽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方法:

观察;尺量检查、

2.10外围护墙体与主体结构之间的封堵构造应整齐美观,并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方法:

观察;检查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2.11外围护墙体的变形缝及墙面转角处的构造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方法:

观察;检在隐蔽工程验收记录和施工记录,

212外围护墙体安装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应符合规定。

3.1隔墙所用材料的规格、性能和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

有隔声、保温、防火等特殊要求的工程,隔墙板应有满足相应性能等级的检测报告。

检验方法:

观察;检查材料的产品合格证书、型式检验报告、进场验收记录。

3.2隔墙板安装所需预埋件、连接件的位置、规格、数量和连接方法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方法:

观察;尺量检在;检在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3.3双道隔墙板中支撑、隔声、防火、保温等填充材料的设置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方法:

观察,检在隐敝工程验收记录。

3.4隔墙与主体结构问结合应牢固、稳定,连接方法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方法:

观察:

手扳检查。

3.5隔墙板安装所用接缝材料的品种及接缝方法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方法:

观察:

检查产品合格证书和施工记录。

3.6隔墙板安装应垂直、平整、位置正确,转角应规正,板材不得有缺边、掉角、开裂等缺陷。

检验方法:

观察;尺量检查。

3.7隔墙表面应平整、接缝应顺直、均匀,不应有裂纹、裂缝。

检验方法:

观察;手摸检查。

7.3.8隔墙上开的孔洞、槽应位置准确、套制方正、边缘整齐。

检验方法:

观察;尺盘检查。

五、保养和维护

5.0.1工程竣工验收时,施工单位应提供墙体使用维护说明书,

说明书应包括下列内容:

1墙体的设计依据、主要性能参数及设计使用年限;

2使用注意事项:

3墙体日常与定期的维护、保养要求;

4墙体的主要结构特点及易损零部件更换方法:

5承包商的保修资任。

5.0.2建筑使用维护说明书中宜包含下列注意事项:

1外墙饰面层、夹芯保温层不得破坏。

在外墙上安装任何挂件、改动内部隔墙应经原设计单位批准。

2装修时不得破坏厨房或卫生间的防水层;

3按原设计位置安装设备,不得随意打洞和安装空调或其他设备。

5.0.3在工程竣工验收后两年时,应对外围护墙体进行一次全面

检查,此后每五年应检查一次。

定期检查和维护项目应包括:

1墙体有无变形、错位、松动,当发现有上述情况时,应对该部位对应的隐蔽结构进行进一步检查;

2墙体的主要承力构件、连接构件和连接螺栓等是否损坏、连接是否可靠、有无锈蚀等;

3密封胶有无脱胶、开裂、起泡,密封胶条有无脱落、老化等损坏

现象;重点检查单元板块间的胶条有无松动、脱落、老化等损坏现象,发现密封胶或密封胶条脱落或损坏时,应及时进行修补与更换。

8.0.4外围护墙体的检查、保养与维修的作业中,凡属高空作业者,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的有关规定。

六、外围护墙板耐候性试验方法

A.0.1试验仪器与设备应符合下列要求

1耐候性试验箱,控制范围符合试验要求,每件试样的测温点不应少于4个,每个测温点的温度与平均温度偏差不应大于5C,试验箱壁厚0.10m~0.15m试验箱能够自动控制和记录试样的表面温度。

2试验架:

钢架,试验架应足够牢固,并可安装到耐候性试验箱上。

试验架尺寸应满足:

1)面积不应小于6.0m';2)宽度不应小于2.5m;3)高度不应小于

2.0m。

A.0.2试样(图A.0.2)制备应符合下列要求:

1试样由试验架和受测复合墙板组成,试样数量1个。

2复合墙板应与组合墙体单元中实际使用的材料保持一致,并牢固安装在试验架上,安装完成后应在室内放置24h。

3试样应包含2种宽度尺寸的组合墙体单元,2块组合墙体单元之间的竖向接缝应与组合墙体的实际构造保持一致。

4组合墙体单元应符合下列规定:

1)左边的组合墙体单元宽度应为1.2m,上角处应预留一个宽0.4m、高0.6m的洞口,洞口距离边缘应为0.4m;2)右边的组合墙体单元宽度不应小于1.3m,并应至少包含1条横向复合墙板排缝和1条竖向复合墙板拼缝,拼缝应位于组合墙体单元中间,排缝应与组合墙体单元的实际构造保持一致。

5、2块组合墙体单元可用不同类型的饰面材料。

6组合墙体单元的四边和洞口四边应与组合墙体的实际构造保持一致。

A.0.3试验应按下列步骤进行:

1按下列规定组装试样:

1)试样应与耐候性试验箱开口紧密接触,试样外沿应与耐候性试验箱外沿齐平;

2)在试样表面按面积均布粘贴表面温度传感器。

2进行热雨循环80次,每20个热雨循环后,对饰面层的外观进行检查并做记录。

热雨循环条件如下:

1)加热3h,在1h内将试样表面温度升至70C,并恒温在(70士5)'C,试验箱内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10%~20%范围内;

2)喷淋水1h,水温(15士5心,喷水量1.0L/(m?

.min)~1.5L/(m?

min);3)静置2h。

3试样完成热雨循环后,在空气温度10'C~30C、相对湿度不低于

50%条件下放置2d,然后进行热冷循环。

4进行热冷循环5次,在热冷循环结束后,对饰面层的外观进行检查并做记录。

热冷循环条件如下,

1)加热8h,EIh内将试样表面温度升至50C,井恒温在

(50土5)C,试验箱内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10%~20%

范围内

2)制冷16h,在2h内将试样表面温度降至一20C,非恒亚

在(一20士5)C.

5试样完成热冷循环后,在空气温度10C~30C相对温度不低于50%

条件下放置7d,然后进行冻融循环

6进行冻融循环25次,在东融循环后,对饰而层的外观进行检查并做记录。

冻融循环条件如下:

1)喷淋水1h,水温(15士5)C,水量1.0L/(m',min)~

l.5L/(m'.min);

2)恒温1h,保持试样表面温度(20土5)C,试验箱内空气相对湿度不低于80%;

3)冷冻5h,在1h内将试样表面温度降至一20C,并恒温在(一20土5)'C;

4)恒温lh,在0.5h内将试样表面温度升至20C,并恒温在(20土

5)C,试验箱内空气相对湿度不低于80%

7试样完成东融循环后,在空气温度10C~30'C.相对显度不低于50%

条件下放置7d,然后依次进行外观检查、抗弯极限本载力测定、抗撞击性能测定、我伸粘结强度测定。

8按下列规定进行外观检查:

1)目测检查试样有无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