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上册导学案全册.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38076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49 大小:90.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地理上册导学案全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七年级地理上册导学案全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七年级地理上册导学案全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七年级地理上册导学案全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七年级地理上册导学案全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年级地理上册导学案全册.docx

《七年级地理上册导学案全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地理上册导学案全册.docx(4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七年级地理上册导学案全册.docx

七年级地理上册导学案全册

与同学们谈地理

一、学习目标

知识:

1、知道地理课的学习内容。

2、知道学习地理的目的、意义。

3、知道学习地理课的学习方法。

能力:

1、初步学会举例说明学习地理的意义;

2、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好奇心,挑战心理、冒险心理和坚韧性、求异性等创新情感和创新人格。

情感:

1、使学生了解学习地理知识,掌握地理技能是社会主义公民适应现代化社会生活、学习和工作的需要,从而激起学生学习地理的欲望。

2、通过为什么要学地理,帮助学生树立为建设家乡,建设祖国,保护“人类家园”——地球而学习的志向。

二、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

1)为什么要学习地理?

2)怎样学好地理?

2、难点:

理解怎样处理好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三、课时安排:

一课时

四、教学准备:

地球仪,世界地图,中国地图

五、教学过程:

一、做自我介绍

二、给学生提出一些要求

三、新课学习阶段:

1、学生自由发言,然后讨论,拿到地理书,会想到什么?

请同学们回忆小学已学过的自然知识,每个同学举一个例子,说说我们生活、学习、工作中有哪些属于地理知识内容。

2、学生自学教材第二页彩图,说说与地理的关系。

多动脑筋想一想,想什么?

3、教师根据学校环境的实际情况,结合当时国内外和实际的地理知识,列举国内外和家乡中诸如大气污染、水污染、资源被破坏、垃圾的处理、人口增长过速等环境问题的典型事例,唤起学生装学习地理知识的强烈愿望,去探索适合国情的人类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真理。

4、学习地理,为了更好地生活

尊重自然规律,做大自然的朋友。

因地制宜,扬长避短。

综合地分析地理。

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课堂小结)在教师指导下,学生最后思考归纳,为学好地理,应做好哪些准备?

六、板书设计

一、生活离不开地理。

二、学习地理,为了更好地生活,尊重自然规律,做大自然的朋友。

七、练习与作业: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一、学习目标

知识:

1、了解地球和地球仪的有关基础知识。

2、了解地球仪的作用,建立地理空间概念。

3、认识地图是记录和传递地理信息的工具。

能力:

1、培养学生观察、运用地球仪,比较、归纳经、纬线(度)的特点。

2、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地图的习惯。

情感:

学习人类了解地球的过程,感受并学习前人勇于探索的精神。

二、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地图,地球仪等。

三、课时安排:

三课时

第一课时

【重点】

(1)会观察地球仪。

(2)准确辨认经线和纬线、纬度和经度、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划分。

(3)利用经纬网确定某地的地理位置。

【难点】

(1)会观察地球仪、使用地球仪。

(2)东西半球划分。

(3)利用经纬网确定某地的地理位置。

【课前准备】

1、学生课前准备:

分小组、每小组至少准备一小地球仪、乒乓球、铁丝、胶布等。

2、教学器材:

教学地球仪。

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学生讨论、小组交流古人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

学生举例反映地球形状的事例。

学生看图“地球的大小”,读出地球的大小

提问、引导,师生共同总结。

地球的模型

——地球仪

观察地球仪,制作简易地球仪

引导、指导、评定、表扬

纬线和经线

学生根据教师设计的问题,看图思考、回答。

指图、引导,边提问、边启发、边与学生讨论,让学生分析、归纳规律,并及时对学生进行表扬鼓励。

利用经纬网定位

学生读图回答问题,小组讨论,互帮互学。

提问,及时纠正、辅导。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同学们,在晴朗的白天,我们能够看到太阳像一个火红的圆球;在十五的夜晚,我们可以看到月球像明亮的圆盘。

那么,我们居住的地球到底是什么样的?

(板书)地球的形状、大小

1、地球的形状

(展示图片)地球卫星照片

(提问)地球是什么形状?

(引导)地球是一个球体,在今天看来已经是再简单不过的问题,

在古代却是一个难解的谜。

人们对地球的认识,却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引导学生观察教材提供的图片“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

(学生讨论学习,小组可以相互交流一下,古人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

(天园地方→天如斗笠→麦哲伦环球航行证实球体→地球卫星照片)

(提问)我们生活在地球上,根据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你能说出哪些反映地球形状的事例吗?

A、(可能出现的事例):

站在海边,摇望远处驶来船只,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见船身,而目送离岸的船总是船身先消失。

(展示教材图“观测帆船”)

B、(事例2)发生月食偏时,地球挡住一部分日光,使地球的影子投射在月面上,就像给地球照镜子,使我们看见了地球的球体形状。

C、还有地球仪和麦哲伦的环球航行。

(提问)还有什么办法可以证明地球是球形的?

(小组同学可以充分的讨论,教师启发、解释。

(总结)准确反映地球形状科学证明是地球卫星照片。

(讨论)从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中,你感悟到了什么?

(总结)任何一个真理的发现都不是轻而易举的,需要付出艰辛的劳动,甚至以生命为代价。

板书:

2、地球的大小

(承转)现代的科学技术不仅认识了地球的形状,而且精确的测量出了地球的大小。

(展示图片)地球的大小

(学生活动)让学生读出:

地球的平均半球6357千米,地球的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地球周长约4万千米。

(讲解)精确测量表明,从地心到北极的半径为6357千米,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赤道半径的长度比北极半径的长度多21千米。

实际上这些差别同巨大的地球来比是微不足道的。

如果把地球缩小到地球仪那样大小,这个差别就看不出来了,我们通常用平均半径来表示地球的大小。

(板书)二、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展示)地球仪

(提问)1.地球仪与地球真实的原貌有什么区别?

2、地球仪在日常生活中有什么作用?

(启发学生积极回答)

(讲述)在学生总结的基础上,教师再继续总结补充地球仪的特点。

地球仪是地球缩小的模型。

在地球仪上,人们用不同的颜色、符号和文字来表示陆地、海洋、山脉、河湖、国家和城市等地理事物的位置、形状及名称等。

地球仪上有一些在地球上实际并不存在的地理事物,例如,用于确定地理事物的方向、位置的经纬网和经纬度。

地球仪上还有一个能使地球模型转动的地轴,而这个地轴在地球上却没有。

(板书)三、制作简易地球仪

(课堂小结)和学生一起回忆本节学习的主要内容。

【板书设计】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地球的形状

2、地球的大小

二、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三、制作简易的地球仪

练习与作业:

 

第二课时——“地球和地球仪”

【重点】

(1)会观察地球仪。

(2)准确辨认经线和纬线、纬度和经度、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划分。

(3)利用经纬网确定某地的地理位置。

【难点】

(1)会观察地球仪、使用地球仪。

(2)东西半球划分。

(3)利用经纬网确定某地的地理位置。

【课时内容】认识纬线和经线

【教学过程】

(展示图片)教材提供的图“简化地球仪上的点和线”

(学生活动)结合自己的地球仪观察思考,同学先小组交流,推荐发言人回答下列问题:

1、纬线的特点,经线的特点。

2、认识地轴、南极、北极。

(提问)地球真有一根轴吗?

地球表面能画出多少条经线和纬线?

(学生活动)

(展示图片)教材提供的“地球仪上的经线”、“地球仪上的纬线”

(引导学生读图并回答下列问题)

1、经线呈什么形状?

纬线又是什么形状?

2、认识本初子午线、赤道;区别南纬、北纬、东经、西经。

让学生读出赤道、本初子午线的度数。

(展示地图)五带分布图

(学生活动)

1、引导学生继续找出:

北回归线、北极圈、南回归线、南极圈。

2、请同学们在图上描画出0°、30°、60°三条纬线,教师补充低、中、纬度的划分。

(让学生在地球仪标出低纬、中纬、高纬的三个区域。

(展示图片)教材提供的图片“南北半球的划分”和“东西半球的划分”

(学生活动)结合地球仪找出赤道的位置,160°E和20°E组成的经线圈。

(提问)

1、南北半球是怎样划分的?

2、东西半球是怎样划分的?

(南北半球的划分比较容易,让学生说出。

东西半球的划分比较难,教师指图引导,让学生充分想象、理解。

(学生活动)结合地球仪,教师采取问题教学法,边提问、边启发与学生讨论,完成下列问题:

1、比较不同的经线长度有什么变化。

不同的纬线的长度是否相等?

2、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呢?

让学生完成教材的“活动”中第二问题“小明的暑期夏令营”,问:

小明能否找到夏令营地点?

为什么?

(总结:

找不到该点,40°的纬线南北半球各有1条,116°的经线有2条。

(学生活动)

1、在地球仪上找出分别位于北半球的大洲、大部分位于南半球的大洲和地跨赤道两侧的大洲。

2、在地球仪上找出分别位于低纬、中纬、高纬三个区域的国家各一个。

(通过上面的练习,强化练习了地球仪的使用,对发言积极、答案正确的同学,教师应及时表扬鼓励)

【课堂小结】和学生一起回忆本节学习的主要内容。

【板书设计】

四、经线和纬线

纬线

经线

概念

形状特征

指示方向

标度范围

零度线的确定

度数的变化规律

划分半球的界限

练习与作业:

 

第三课时——“地球和地球仪”

【重点】

(1)会观察地球仪。

(2)准确辨认经线和纬线、纬度和经度、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划分。

(3)利用经纬网确定某地的地理位置。

【难点】

(1)会观察地球仪、使用地球仪。

(2)东西半球划分。

(3)利用经纬网确定某地的地理位置。

【课时内容】利用经纬线确定位置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了经纬线的特征和经纬度的划分,为了巩固所学知识,希望同学们认真完成下列表格。

纬线(圈)

经线(圈)

形状特征

指示的方向

长度的分布

标度的范围

度数的变化规律

经纬度的表示方法

划分地球半球的界线

数量特征

五、利用经纬网定位

引入:

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怎样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点的确切地理位置?

(展示图片)教材提供的地图“经纬网”,在图上选出经纬网的交点A、B、C点。

(让学生读出A、B、C点的经纬度。

教师及时纠正,辅导。

引入:

通过上面的练习,你认为用经纬网确定某一点的位置,有什么规律?

(启发学生与生活实际联系一下,不难发现就像在影院里找座位一样。

引入:

如果有一航行的轮船在茫茫的大海中遇难,你怎样能准确的报出遇难轮船的位置,而及时的救援?

展示地球仪:

让学生在地球仪上找出北京、伦敦、莫斯科的经纬线度数。

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让学生找出下列事件的发生地。

俄罗斯“和平号”空间站第一批碎片坠落在44.4°S、150°W。

台风“桑美”的中心位置已经移至28°N、125.3°E。

强化训练:

1、组织学生讨论,填出下表:

最后让学生互相对答案。

经纬度数

判断东西半球

判断南北半球

30°E、20°N

120°W、30°S

10°W、87°N

160°E、45°S

2、在地球仪上找出北京、纽约、伦敦的位置,并说出它们的经纬度数。

3、多媒体练习。

(抢答、及时表扬、鼓励,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总结全课)概括本节主要内容。

(布置作业)教材提供的“活动”3——“城市经纬度的确定”。

【板书设计】略

反思: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

一、学习目标

1、用地球仪正确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并熟悉其基本的运动规律。

2、用简单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