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采访与写作课堂笔记.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380599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44.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闻采访与写作课堂笔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新闻采访与写作课堂笔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新闻采访与写作课堂笔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新闻采访与写作课堂笔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新闻采访与写作课堂笔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闻采访与写作课堂笔记.docx

《新闻采访与写作课堂笔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闻采访与写作课堂笔记.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闻采访与写作课堂笔记.docx

新闻采访与写作课堂笔记

新闻采访与写作课堂笔记刘晓云

 

第一部分概论

新闻在哪里?

通过这门课得到什么?

得到优秀职业记者应有的素质——对新闻事业充满激情;具有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有强烈的好奇心、怀疑精神和批判态度;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和精巧的写作能力。

怎样去学习这门课?

新闻学是高实践学科,不是学习空洞无物的概念和僵化的教条理念。

我们课堂是怎样的课堂?

新闻的基本价值观、伦理道德观、公正原则,是新闻工作者从业的基础。

第一章关于记者

采诗采风史官邸报

记者作为一种专门的社会化的职业,在近代资本主义报刊形成之后,19世纪末期和20世纪初,正式诞生。

广义的新闻记者,泛指新闻工作者,即所有的新闻从业人员。

狭义的新闻记者,是指直接从事新闻采访和写作的专职人员。

第一节记者的综合素质

一、人格要求:

俯仰天地的境界、悲天悯人的情怀和大彻大悟的智慧。

新闻业要求新闻人对其承担的社会角色及履行的历史使命要有一种充分的自觉。

传媒的社会形象实际上是新闻人的人格化体现。

因此,优秀新闻人的第一特质是境界,是作为新闻工作者的专业主义追求。

二、专业自觉:

“话语权”的使用

在社会话语权的自觉使用方面,立场和价值归依是最为重要的。

在终极目标的关怀下为公众提供新闻事实,这是我们这一代新闻人的宿命。

它需要我们有真知灼见,更需要我们有冲破利益羁绊的勇气。

三、基本风格:

理性、建设性

有责任感的新闻人应当有的基本风格:

理性的观察、建设性的出发点。

它意味着以务实、开放、求证的心态冷静观察社会走势,以建设性的视角报道“一切值得报道的新闻”。

第二节记者的职业素养

一、新闻敏感

(一)什么是新闻敏感

新闻敏感就是新闻工作者的感官对新闻人物、新闻事件、新闻事实所蕴含的新闻价值的敏锐感知能力。

(二)如何培养的新闻敏感

1、博学善学,积累经验

2、增强政治敏感和社会责任感

政治敏感是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和把握,它是新闻敏感的核心。

一个新闻敏感性强的人,一定要有相应的政治敏感。

3、深入生活,奔赴现场

二、调查采访能力

三、广博的知识

第二章什么是新闻

第一节新闻的定义?

新闻是对新近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或者早已发生却是新近发现的有价值的事实的及时报道。

一、新闻必须是新近发生和新近发现的事实

“已经发生”是已经结束了的事件,“正在发生”是正在发展变动尚未出现结局的事件。

“早已发生却是新近发现的”指早已发生的事件,但当时不为人们所知,一旦发现仍然具有报道价值。

二、新闻所报道的事实必须是有价值的

并不是所有的事件都值得报道,新闻报道的事件必须是有价值的。

三、新闻必须是对事件的报道

事件本身天然并不是新闻,有价值的事件,必须通过“报道”才能成为新闻。

第二节新闻的深层本质和功能

一、“人”是新闻力量的源泉

1,优秀的记者在报道重大新闻时,总是从某个个人的视角出发,以小见大、贴近读者,从而顺其自然地引出对重大新闻的报道。

2,在报道中,无论何种体裁都至少需要一张有血有肉的人的面孔。

3,“人”是任何新闻报道中最重要的因素。

二、新闻是心灵沟通的有效手段

人与人之间有着潜在的心灵交换、比较和相互评价的愿望。

在现代的信息社会中,这种愿望更多地依赖新闻所传递的信息来实现。

三、新闻是一种社会批判工具

所有的新闻都有参与社会批判的功能,但新闻参与社会批判的主要方式并不是议论,而是陈述事实。

第三节  新闻价值

一、构成新闻价值的要素:

1、时新性

时新性包括两层含义,即时间新、内容新。

时间新即事实应当是“新近发生的”。

内容新即事实应当有新意。

2、重要性

重要性是指新闻事实具有震撼人心,能在某种程度和范围内产生较大影响的特质。

一个事实所具有的重要性,同它发生作用的范围是大是小,产生影响的程度是深是浅成正比。

3、显著性

显著性是指新闻人物或新闻事件具有引人注目的特质。

人物或事件越具有引人注目的特质,新闻价值就越大。

平常人+平常事=0

不平常人+平常事=新闻

平常人+不平常事=新闻

4、接近性

它表现的是新闻与读者在地理上、心理上的关联程度。

关联程度越紧密,读者对此越关注,新闻价值也就越大。

指能够引起人们感情共鸣,富有人情味和生活情趣的事实,即通常所讲的趣闻奇事。

换言之,新闻报道的内容必须使读者有普遍兴趣,能引人入胜。

构成人情味的新闻价值因素有:

同情、悬念、人物、动物

二、媒体的新闻价值取向

1、新闻价值取向,是指实践主体在进行新闻的采访、制作、编辑等活动中遵循的以相应价值为衡量标准的判断和决策方向。

即对新闻价值因素之间的侧重与取舍。

2、新闻价值取向的确立受到新闻传播体系的性质、构成、变化过程的制约。

同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差异也为新闻价值取向的不同提供了宏观而深刻的内在依据。

三、新闻价值取向误区

误区一:

过分强调新闻的新奇性,导致不良社会影响。

过度报道和渲染新奇性,容易误导读者,诱发社会不稳定因素。

误区二:

过分强调新闻的接近性,导致全局观的忽视。

过于关注本地新闻,容易让人习惯于生活在媒体所关注的当下的狭窄世界,而对全局性、重大性事件趋于淡漠。

对于记者而言,也容易陷入细节的繁琐之中,久而久之,失去对全局的把握与自我意识。

误区三:

过分强调新闻的及时性,导致表象新闻的泛滥。

一味强调及时性,会使记者热衷于容易获取的表面性新闻,而对于需要花费时间、精力的深层报道弃之不顾。

盲目追求及时性,会使记者满足于别人提供的现成材料和数据,形成不认真核实的风气。

第二部分新闻采访

第三章寻找新闻线索

第一节发现新闻线索

一、什么是新闻线索

概念:

新闻线索是指示新闻事实发生的讯息或信号,是新闻记者发掘题材的一种凭据,也是新闻记者进行采访活动的出发点。

寻找新闻线索是采访的第一步。

新闻线索有哪些特点?

1)片段性:

新闻线索所提供的信息比较简略,完整性差,没有过程,没有细节,只是一个片段。

启示:

对片段新闻,不能轻易放弃,需要进一步去发现。

2)梗概性:

新闻线索所提供的信息十分粗糙,只是事实的大概,并不具体。

启示:

仅凭一条新闻线索无法写出新闻报道,必须通过深入采访才能得到新闻的具体的生动的细节。

3)不确定性:

新闻线索所提供的信息真假未定,价值未定。

启示:

对待新闻线索,既要积极主动接受,绝不轻易放过,同时更应认真仔细,绝不轻易上当。

“独家新闻”是只有一家新闻机构单独报道的新闻,具有特殊的新闻价值和一定的权威性。

二、寻找新闻线索注意哪些信号

1、寻找新闻线索要抓“第一”

2、抓苗头性的事物,预测新闻的发生。

预测新闻不仅需要记者用眼寻找,还要运用前瞻性理念进行判断、思考。

3、发现旧闻中的新意

背景新闻:

就是与新闻人物、新闻事件有机联系的条件和环境。

4、变换报道角度

关注别人没有关注的问题,寻找别人没有采访过的人采访,发现别人没有发现的新闻元素,从而得到新的事实和故事。

三、寻找新闻线索通过哪些渠道

1、来自发布新闻的政府有关机关或者编辑部提供。

2、来自基层通讯员和读者提供。

3、来自记者发现、寻找、挖掘。

四、记者寻找新闻线索的渠道,常用的有几种:

1、守住网络,寻找线索。

2、读报、听广播。

3、广交朋友4、重视热线电话5、制作特殊日历

第二节  训练记者的发现力

一、注意在闲谈中捕捉信息

通过与读者、亲朋戚友的接触、交往中获取新闻线索。

这是记者获取新闻线索的一个最大的和永不枯竭的源泉。

记者应该养成无论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都在采访的习惯。

二、善于在采访中联想发现

采访不能拘泥常规,更不能只为完成规定的采访任务。

一切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事物,都要抓住。

三、懂得在对比中温故知新

新闻是来自新与旧的对比中。

培养新闻的发现力必须从研究原有事实开始。

四、从细节中抓到新闻线索

新闻细节或明示或隐藏或关联着新闻失实。

在开掘新闻事实过程中,记者抓住了细节,就可以更好地发现新闻,认识事实。

第四章接近采访对象

善于寻找和接近采访对象,赢得面谈的机会,是记者采访的先决条件。

第一节赢得采访机会

一、现场抢问

记者在特殊场合赢得采访机会没有成规可寻,全靠记者随机应变。

但“抢”一定是每位成功记者必须追求的。

1、抢问新闻人物

1)在重大新闻事件的采访中,摄影记者抢拍照片,文字记者要赢得采访机会则要抢问问题。

2)赢得采访机会有时需要抢,更多的时候需要耐心等待。

2、抢问事件知情人

如果记者要报道新闻人物,赢得采访机会就得找到他本人。

如果记者报道一个新闻事件,赢得采访机会就要争取亲自到现场采访,采访新闻事件的知情人,通过他们的描述,了解新闻事件发生的过程。

1)抓住最有发言权的人

2)在特殊场合赢得采访机会没有规律可寻,完全看记者的应变能力。

二、遭拒对策

1、打消对方顾虑

赢得对方信任,营造良好的采访氛围。

找到采访对象拒绝的原因,对症下药解决问题。

以巧妙的引导打消采访对象的思想顾虑。

2、坚持再坚持

耐心是赢得采访机会重要的技巧。

研究采访对象不愿意接受采访的真实心理,从中寻求规律性。

坚持是记者赢得采访机会的关键。

3、选择合适的采访场合

在面对面的现场采访中,采访的地点和时间以及进行采访时周围的环境等因素会影响被采访者的心理,甚至影响采访的成败。

第二节采访准备

采访前的案头准备有两种:

经常性准备工作;理论政策上的准备

资料上的准备

临时性准备工作;确定报道目的;设计采访方案;设备和物质的准备

一、熟悉采访对象

1、从材料中熟悉用已知的信息接近和获取未知的信息

搜集个人资料从三方面着手:

采访对象的简介;采访对象的专长、主要贡献或专著等;采访对象的特点

2、从交谈中熟悉

记者对采访对象的了解不要等采访时才开始,如果有条件,在采访前就不断的接触了解,然后在采访的对话中进一步彼此加深了解。

二、准备采访问题

1、为什么要准备采访问题?

1)采访是一种受时间限制的谈话,在有限的时间里,记者事先有无准备,收获是不同的。

2)有些采访活动中,记者用来提问的时间很短,如果事先没有准备,采访会不到位,写报道的素材也会不够。

3)即使采访没有严格的时间限制,记者也不宜采访用时过长。

2、从什么角度准备采访问题?

1)准备采访问题最好是换位思考,站在采访对象的角度,检验一下记者准备的问题。

2)要验证记者准备的问题好不好,就要看采访对象回答的好不好。

3、什么才是好问题?

1)好问题从研究采访对象本人的实际出发,而不是对所有采访对象都适用的问题。

2)好问题必须有新闻价值,有高瞻远瞩的超前性、预见性。

3)好问题是事先设计的,让采访对象围绕问题回答是最有效率的。

三、搜集采访资料

1、突发新闻的采访准备

1)由于没有时间进行临时准备,突发新闻的采访前准备全靠平时积累。

2)记者只有不断积累,在突发新闻事件来临时,才能形成联想,把看似不相干的事情联系起来,才能迅速从事件的表面现象进入实质性的采访。

2、预知新闻的资料准备

1)采访前尽可能了解新闻事件的背景资料、相关报道,明确采访目的、采访思路。

寻找知情人的线索,以便到新闻现场迅速找到采访对象。

2)准备新闻事件的背景材料可以帮助记者透过现象看本质,扩大采访思路,切中采访要害,选择更有独家见解的报道角度,使采访更深入。

四、设计采访方案

1、配置采访资源

1)对于各类型新闻媒体来说,在突发性事件报道中,派往现场的人力物力是不一样的。

2)在采访中媒体要在难以预知、变化无常的情境下迅速配置报道资源,并且进行动态性的报道调整。

2、调整采访方案

3、保证设备运转

4、装备携带方便

第五章采访提问

第一节提问方式

一、陈述引题

是记者通过陈述已经掌握的材料作铺垫,然后引出问题的提问方式。

陈述的内容:

1)记者提问的原因

2)新闻人物或事件的背景材料

3)采访对象曾经说过的话,对某个问题的看法。

陈述的目的:

1)让对方更清楚记者提问的理由

2)使采访对象有一个思考线索

3)限定对方回答问题的范围和角度

4)提示对方回忆记忆模糊的事情

5)让对方证实记者掌握的材料的可信度

陈述提问的优点:

1)便于采访对象弄清楚记者的采访目的

2)可避免直接提问的唐突和生硬

3)会让对方知道记者的采访是有准备的

4)限制对方回答的范围和角度,使对方回答更集中,更得要领

二、直接提问

不作陈述直接提出问题的提问方式。

是最省时、最简单的提问方式。

直接提问的优点:

1)问题明确、提问方简单。

2)问题目的性强,不做修饰对方也容易理解。

三、追问

追问是在提问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问的一种提问方式。

提问时所用句子一般较短,甚至不完整。

什么情况下追问?

1)记者感兴趣的问题,或者需要对方谈得更详细、更具体、更有细节的问题,应该追问。

2)采访对象没有回答清楚问题,或一些关键的数据和专业术语记者没听清楚或不懂,也要追问。

3)在批评性新闻报道的采访中,采访对象故意回避问题,也需要不断追问逼迫对方说实话。

第二节提问类型

一、开放式提问

所谓开放式提问,就是问题提的比较概括,抽象,范围限制不是很严格,给对方以充分的自由发挥的余地。

开放式提问的特点:

1)给对方以更多的自由

2)但是双方联结比较松散

3)气氛比较轻松自如

4)但是比较难以挖掘地很深

5)记者提问比较省力

6)但是采访对象要认真回答就比较困难

二、闭合式提问

所谓闭合式提问,就是问题提的比较具体,单纯,范围限制严格,给对方自由发挥的余地比较小,对方一般要作比较直接的回答。

闭合式提问的特点:

1)留给对方的自由余地比较小

2)但是双方联结比较紧密具体

3)问题具体,范围严格,可能因为选择不当而丢掉更好的提问点

4)但若问题得当,利于深入情况和获得对每个问题的明确回答

5)提闭合式问题要花较多精力

6)但是采访对象在回答问题时较为方便

三、两类提问的运用

1、两类问题优劣互补

开放式提问用于:

新闻人物叙述自己的经历,新闻事件的知情人叙述事件经过。

适用于调节谈话气氛,发现遗漏,缓解记者压力,也可以在进人或转移某个话题时使用。

封闭式提问一般用于:

核对记者已经掌握的事实,请专家就某几个问题答疑,深入挖掘材料、突破谈话僵局、追问某些细节。

层层追问,深入突破,证实事实

2、开放和闭合是相对而言的

划分提问类型只能就一系列问题进行比较,相对区分为“封闭”和“开放”

3、尽可能把问题化小

好记者总是尽可能地设计封闭式提问,使提问有个性,即使不得不用开放式提问,也要将开放度缩小,方便采访对象回答。

职业记者切忌用大而空的提问。

第三节提问技巧

一、提问——方式灵活

1)对不能集中注意力的采访对象,可以用笼统的提问开头,让采访对象慢慢进入状态。

一些比较激烈话题的采访,也可以用含义广泛的问题开头,然后缩小话题,最后进入正题。

2)对熟悉的采访对象,或者工作繁忙的采访对象宜用封闭式提问直接进入采访主题。

3)采访的第一个提问可以用开放式提问来投石问路,也可以用封闭式提问来抛砖引玉,目的都是为了使谈话顺利进行下去。

二、追问——穷追不舍

1)追问时要等对方把话说完,不能打断对方的谈话。

追问的技巧以不妨碍对方谈话为原则。

2)记者在采访人物时,要注意大量运用追问。

在人物采访中最需要追问的是细节。

3)追问在新闻事件的采访中也可以帮助记者问清新闻事件发生的过程,过程中的细节,帮助记者寻找事件发生的原因。

4)对比较难对付的谈话对手,追问也是记者强有力的问话工具。

三、设问——巧妙设疑

1)为采访不被拒绝,记者故意隐蔽语言动机,借别人的话剌激采访对象,引发他急于“释疑”、“解惑”的愿望。

2)话中有话,设置悬念,勾起采访对象强烈的好奇心、解谜欲。

四、提问,把握心理

采访中的提问实际上是包含着心理较量的过程,而记者制胜的关键在于对采访对象的心理性格的揣摩和准确把握。

五、提问禁忌

1、忌主观诱导

1)主观色彩的提问方式,对采访对象会产生诱导,很容易使采访对象掌握记者意图。

其后果是新闻失实。

2)记者不应该刻意将采访对象放在对立面上,这样会造成心理不平等,影响谈话效果。

3)“反问"的运用要十分小心。

2、忌伤害对方

提问要顾及对方的感受,不能用提问刺伤对方

3、忌揭人隐私

提问也要注意对方感受,不要过于深入地刺探对方隐私。

第三部分新闻写作

第六章新闻写作的原则和要求

第一节新闻写作的原则——用事实说话

一、“用事实说话”的含义

指通过报道事实向读者阐明某种思想和观点。

作者的倾向性通过事实自然而然地显示出来,而不是特意将它指出来。

愈是好的新闻,就愈善于在内容上贯彻自己的观点,也愈善于在形式上隐藏自己的观点。

1、新闻报道中的倾向性是一种必然的存在

1)任何媒体都要为一定的利益集团服务,而记者则是媒体的具体言说者。

2)与任何文章写作一样,新闻记者的思想观点难免会流诸于笔端。

主观用意客观效果

2、“用事实说话”是寓观点于事实之中

“事实”是客观存在,“说话”是主观意图;事实是无法更改的,而说话的方式却可以不同,说得好,说得妙,就可以让受众在接受事实的同时接受观点。

二、为何要用事实说话?

1、事实是新闻的本源

事实是新闻的实体,也是新闻的存在形式。

新闻的指导性、政治性都是由事实派生出来的。

2、事实胜于雄辩

1)事实本身具有强大的说服力。

2)新闻坚持用事实说话,符合人类的认识规律。

3、事实最符合受众的需要

1)受众通过媒体最需要了解的就是新闻事实

2)从受众的心里分析,在阅读选择时,大多数人愿意接受记者提供的事实,相信通过自己的头脑对事实所作出的判断,而不是轻易接受别人的观点。

二、如何用事实说话?

1、纯客观式.不必解释或评论;不便或还不能解释或评论;要善于将判断作为报道

2、选择式.新闻是从选择开始的—从一般的事实中选择出新闻事实;从新闻事实中选择出合乎一定传播原则的新闻事实。

1)选择角度2)选择事实3)选择时机

3、引述式.引用他人的话来表明、证明自己的观点。

4、化名式.化用他人的名义来表述自己的观点。

第二节新闻写作的要求

一、真实是新闻写作的底线

1、对真实性的理解

1)真实性是新闻存在的基本依据

事实是新闻的本源,是决定新闻存在的基础

真实性是从事实到新闻的必然要求,是新闻报道中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特定标志。

真实性表现着新闻的基本特征,性质和要求,没有真实性,新闻就丧失了存在的依据。

2、新闻要求生活真实和本质真实同时具备。

1)从生活真实角度,新闻写作要求。

新闻的基本要素必须准确无误

引用的各种资料必须准确无误

引语必须照引原话

事实的过程,细节,人物的语言动作必须真实

涉及人物的思想认识和心理活动必须是当事人所述

2)从本质真实角度,新闻写作的要求:

摒弃虚假现象和表面现象。

透过现象洞察事物深层本质和内在规律。

3、在新闻中真实能否真正实现

如果把新闻真实绝对化,它的实现就是不可能的。

如果认为新闻的真实是相对的,那么新闻真实的实现并不困难。

4、新闻失实的表现

捕风捉影,无中生有;张冠李戴,移花接木;添枝加叶,夸大事实;疏于审慎,细节多舛;推理判断,合理想象;现象虽有,本质失实

二、新闻贵在精练

1、新闻为何要短?

1)从新闻传播特点来看,新闻的传播一般都是一次性的完全传达,决定新闻篇幅不宜太长。

2)新闻媒体的版面和时间有限,读者要求新闻提供足够的信息量。

3)从新闻受众角度看,受众获取信息的阅读心理,现代社会快节奏和高效率,要求新闻篇幅简短,信息量大

2、怎样才能写短

一事一报;提取精华;巧取一隅;选材典型;跳跃组合

三、快速

新闻怎样才能快?

事前准备;采访及时;出手成章;迅速传递

四、鲜活

抓好细节;写出人情;扣人心弦;跌宕起伏

第七章新闻语言

第一节新闻的语体

新闻语言就是从新闻的角度对全社会进行“选择”和“反映”时所用的工具。

一、语言的不同功能

日常语言的主要功能是交际;科学语言发挥的是语言的表意功能;文学语言发挥的主要是语言的表象和表情功能;新闻语言是对上述功能恰到好处的综合运用。

二、新闻语言是一种综合功能语言

新闻报道的触角伸向现实生活的各个方面,这种宽适应性的要求使得新闻语言最终定位于综合功能语言。

第二节新闻语言的特点

一、准确性

1)在时间、空间、形态、色彩等方面,语言的指向与客观事物之间的高度吻合。

2)对事物属性、特征——也就是“质”的判断尽可能没有偏差。

3)对事物的数量、程度——也就是“量”的把握精确无误。

排除主观臆断和以偏概全。

4)慎用可能产生歧义的词语。

二、白描性

这种表现手法,有时也借语言的音响和色彩来加强效果,但主要依靠事实、形象、思想来打动读者。

它的特点是豪华毕落见真谛,从平丽中见到深刻,在沉静中见到热烈;尽量做到自然流畅,不事雕琢。

三、简洁性

1)不要使用那些你常在报纸上看到的隐喻、明喻或其它比喻;

2)字用得越少越好,能用一个字表达,不用两个字;

3)能删除的字,一定要删除;

4)能使用主动语态,绝对不使用被动语态;

5)如果能使用日常词语,绝不使用外来语、科学名词或专业行话;

四、大众性

1、方便大众阅读

新闻是写给民众看的,语言不能追求深奥、典雅和华丽,而要追求通俗化和朴素性。

避免使用术语和行话;使用日常用语;使用常用的字,短词语。

不仅如此,在一些新闻事业比较发达的国家,记者们还被要求尽量少用形容词和副词,以保证语言的通俗、朴素和客观。

2、吸收大众语言的精华

第三节新闻语言的禁忌

1、忌空洞2、忌混乱3、忌语病4、忌含糊,5、忌堆砌6、忌矫饰7、忌用生僻字词8、忌用公文语言

第九章新闻的体裁

第一节新闻体的分类

一、消息

1)消息是对新近发生的有社会意义的事实进行简明扼要、迅速及时的报道的一种新闻体裁。

它篇幅短小,特别讲求时效。

消息的五要素——五个“W”:

何时,何人,何事,何地,何因

五个W是检验消息是否写的完整的标准。

2)消息的组成:

标题,信息头,导语,主体,结尾

3)消息分类:

动态消息,经验消息,综合消息,人物消息

二、通讯

1)通讯是一种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具体、生动、及时地报道新近发生的事实的一种新闻体裁。

2)通讯的作用:

为读者提供更多的新闻细节;使新闻具有感染心灵的艺术品格;在消息不能有所作为的地方发挥作用。

三、新闻特写

1、特写是运用描写的手法报道一个特定场合中的新闻人物或新闻事件,特别讲究形象性和趣味性,并以局部强调为羡慕特色的一种新闻体裁。

2、新闻特写的特点

1)特定场合和局部强调:

瞬间性和场面感;特定的时空交汇点上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