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考复习全 知识梳理.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379161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7.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政治学考复习全 知识梳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政治学考复习全 知识梳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政治学考复习全 知识梳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政治学考复习全 知识梳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政治学考复习全 知识梳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政治学考复习全 知识梳理.docx

《政治学考复习全 知识梳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政治学考复习全 知识梳理.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政治学考复习全 知识梳理.docx

政治学考复习全知识梳理

#本资料中的页码对应《2014年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思想政治条目解析》一书

ISBN978-7-223-01932-3西藏人民出版社

经济生活

1、影响和决定价格的因素有哪些?

(P2)b、c

1、供求

2、价值决定价格,是基础,价格是货币表现

价格变动会影响什么?

(P3)c

对生活:

需求量变化

对生产:

1.调节生产规模2.提高劳动生产率3.促使企业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2、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P3-4)c

1、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

1.可支配的收入2.预期收入3.社会总体消费水平、收入差距

2、物价的变化

如何理解消费心理及理智消费的原则?

(P4-5)b、c

心理:

从众、求异、攀比、求实

原则:

1.量入为出、适度消费3.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2.避免盲从、理性消费4.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原因与措施是什么?

(P6-7)c

原因:

1.解决社会主要矛盾

2.巩固物质基础

3.摆脱经济文化落后状态

措施:

1.经济建设(中心)一心搞建设谋发展

2.改革,调整生产关系中与生产力不适应的地方

3.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

4.加快科技发展

4、如何理解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和集体经济的地位作用?

(P7-8)c

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国有经济:

国民经济支柱,掌握国家经济命脉。

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

集体经济:

农村主要经济形式,重要组成部分(共同富裕)

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1.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2.国有经济掌握国家经济命脉,对经济起主导作用

如何理解我国非公有制经济的含义及作用?

(P8)c详见小黄书

5、为什么要坚持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P8)d

1.符合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多层次现状,符合本质要求3.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

2.有利于促进生产力发展4.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6、如何理解劳动的意义?

(P9)b

1.劳动者是生产过程的主体,生产力发展中(主导作用)

2.劳动是人类文明进步发展的源泉3.劳动者分工不同,地位平等

劳动者该树立怎样的择业、就业、职业观?

(P9)c

自主择业、竞争就业、职业平等、多种方式就业

为什么要维护劳动者权利,劳动者应怎样依法维权?

(P10)b、c

为什么:

1.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求2.保障劳动者主人翁地位的基础

怎么做:

1.自觉履行劳动者义务(基础)3.投诉、协商、申请调解、申请仲裁、法院起诉

2.依法签订劳动合约(重要依据)4.劳动者增强权利意识和法律意识

7、我国为什么要坚持按劳分配?

(P12)b

1.生产资料公有制(前提)2.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发展水平(物质基础)

3.社会主义件下人们的劳动性质和特点(直接原因)

为什么要健全按生产要素分配?

(P12)b

1.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积极性和创造性

2.对剥削制度的根本否定体现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8、如何实现社会公平?

(P13)c

1.公平的制度保障(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

2.两个重要举措

1.两个合理比重

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的合理比重——着力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

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的合理比重——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

2.再分配更注重公平

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是什么,如何处理?

(P13)d

1.一致性

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

2.矛盾性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次和再次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

1.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3.既落实分配制度,又提倡奉献精神

2.既反对平均主义,又防止收入差距悬殊4.鼓励创业致富同时,提倡先富帮后富

9、如何理解财政的作用?

(P14)c

1.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2.促进资源合理配置

3.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

理解增值税和个人所得税的作用?

(P15)b

增值税:

1.避免经营额重复征税3.体现公平竞争

2.有利于促进生产专业化4.有利于财政收入稳定增长

个人所得税:

1.国家财政收入重要来源2.调节个人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的有效手段

10、为什么要通过市场调节和宏观调控相结合配置资源?

(市场的优缺点,宏观调控必要性)(P16-17)b

优:

1.通过价格涨落及时、准确、灵活地反映供求关系的变化

2.激发生产者、经营者调整生产经营活动,促进劳动生产率提高、资源有效利用

缺:

1.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2.自发、盲目、滞后

必要性:

1.弥补市场不足

2.由我国社会主义性质决定

3.社会主义公有制及共同富裕目标所要求

11、为什么需要维护和规范市场秩序?

(P16)c

1.只有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才能合理配置资源,市场秩序依靠市场规则维护

2.市场规则:

市场准入、市场竞争、市场交易

1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P17)c

1.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基本标志)

2.实现共同富裕(根本目标)

3.发挥国家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做大事的优势

13、如何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P18)

1.发展(第一要义)3.全面协调可持续(基本要求)

2.以人为本(核心)4.统筹兼顾(根本方法)

14、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和影响是什么?

(P19)c

表现:

生产、贸易、资本全球化

积极影响:

1.推动生产力发展

2.促进生产要素全球流动、国际分工水平提高、国际贸易发展

3.世界范围内的资源利用率提高

不利影响:

1.发达国家具有经济、科技优势,左右国际经济“游戏规则”

2.两极分化更严重3.加剧全球经济不稳定性

如何理解世界贸易组织的地位、作用和基本原则?

(P20)b

地位:

世界最大的多边贸易组织,与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并称世界三大经济组织

作用:

积极组织多边谈判,为国际贸易制定一系列基本原则和协定、为成员提供解决贸易摩擦的场所

原则:

1.非歧视(包括最惠国、国民待遇原则)2.互惠

3.公平竞争和公平贸易4.贸易政策法规透明

如何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P20)b

1.“引进来”与“走出去”结合2.创新利用外资方式

3.对外开放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原则(根本基点)

政治生活

第一单元公民的政治生活

1、人民民主专政的特点和人民民主的特点是什么?

(P21)b

民主专政的特点:

对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人民实行民主,对极少数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敌人实行专政本质:

人民当家做主

人民民主:

1.广泛性2.真实性

2、公民必须履行的义务有哪些?

(P22)

1.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3.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

2.遵守宪法和法律4.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3、公民参与政治生活要遵循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P22)d

1.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2权利与利益统一

3.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相结合

4、公民直接参与民主决策有什么方式和意义?

(P23-24)b、c

1.间接参与2.直接参与:

1.社情民意反映3.社会公示

2.专家咨询4.社会听证

意义(有利于):

1.充分反映民意(民主性)

2.广泛集中民治(科学性)

3.促进公民对决策的理解(推动决策实施)

4.提高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和信心(增强公民社会责任感)

5、开展基层民主自治(公民参与民主管理)的形式及意义?

(P24)b

形式:

1.村民委员会2.居民委员会意义:

详见小黄书

第二单元为人民服务的政府

6、我国政府的宗旨和基本原则分别是什么?

如何坚持基本原则?

(P25-26)b

宗旨:

为人民服务原则:

对人民负责基本要求:

1.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

2.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

3.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法律地位:

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行政机关)

基本职能:

1.维护国家长治久安3.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2.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4.提供社会公共服务

7、政府依法行政的必要性和意义分别是什么?

(P26)c

必要性:

详见小黄书意义(有利于):

1.保障人民群众的权利和自由

2.加强廉政建设

3.防止行政权力的缺失和滥用,提高行政管理能力

4.带动全社会尊重、遵守、维护法律,推进社会主义法制建设

政府权力的行使如何接受监督?

(P26)c

关键:

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机制。

一靠民主、二靠法制

第三单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8、掌握我国目前主要的政治制度有哪些?

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基本政治制度——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主区域自治制度

基层民主制度——村民自治和居民自治

9、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及与其他国家机构的关系、人民代表的地位、权利和义务分别是什么?

(P27)b

全国人大(最高权力机关)其他中央机关由它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全国人大及常务委员会权利:

立法、决定、任免、监督

人民代表的地位:

国家权力机关组成人员,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

权利:

审议、表决、提案、质询

义务:

协助宪法和法律实施、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听取其意见和要求

民主集中制在人大制度中的表现是什么?

(P27)b

表现:

1.人大代表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2.人大是国家权力机关,其他机关由它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势是什么?

(P28)b

基本内容:

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优势:

以人民当家做主为宗旨,真正保障了人民群众参加国家管理,充分体现人民意志和利益

10、为什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由中国共产党领导?

(P28)d宗旨: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1.由其性质和宗旨决定

2.才能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3.才能维护国家统一、民族的团结

4.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

5.才能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如何理解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方式?

(P28)c科学、民主、依法执政

如何理解我国的政党制度及其基本内容、优越性?

(P29)c

基本内容:

1.通力合作的友党关系

2.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首要前提、根本保证)

3.“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基本方针)

4.遵守宪法和法律(根本活动准则)

5.人民政协(重要机构)

优越性(有利于):

1.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3.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和文化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4.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

11、如何理解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容和优越性?

(P30)c、d、d

基本原则:

1.民族平等(实现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

2.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

3.各民族共同繁荣(民族平等、团结的物质基础)

内容:

1.国家统一领导下,对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2.我国民族自治地方——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三级

3.自治机关——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

4.自主权(核心内容)

优越性(有利于):

1.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3.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2.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做主权利4.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蓬勃发展

12、如何全面理解我国的宗教政策。

(P31)b

1.宗教信仰自由3.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

2.依法管理宗教事务4.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第四单元当代国际社会

13、主权国家的权利和义务是什么?

(P32)b

权利:

1.独立权2.平等权3.自卫权4.管辖权

义务:

1.不侵犯别国2.不干涉他国内政3.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

14、联合国的宗旨、原则和作用是什么?

(P32)b

宗旨:

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原则、作用:

详见小黄书

15、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有哪些?

(P33)c

1.维护国家利益(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2.共同利益(合作基础)利益对立(冲突根源)

3.各国利益与追求不同,对外政策不同,国际关系复杂多变

为什么要坚定的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

我国的国家利益主要包括什么?

如何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

(P33)d

原因:

1.我国是人民民主当家做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利益与人民根本利益一致

2.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就是维护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完全正当的、正义的

国家利益:

安全、政治、经济利益

怎么做:

维护我国自身权益同时,尊重其他国家的国家利益,维护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

16、维护和平、促进发展的主要障碍和有效途径是什么?

(P33-34)c

主要障碍:

霸权主义、强权政治

有效途径:

1.坚决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2改变旧的国际秩序,建立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有利于国际和平发展的国际新秩序.

建立国际新秩序,为保障:

1.各国享有主权平等和内政不受干涉的权利

2.各国享有平等参加国际事务的权利

3.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享有平等的发展权利

4.各个民族和各种文明共同发展的权力

17、当代国际竞争的表现及其实质是什么?

(P34)c

表现:

经济、文化、军备、人才、科技竞争

实质:

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18、掌握我国外交政策的名称、依据和内容。

(P34)b、c

依据:

国家利益决定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内容:

1.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宗旨)

2.维护我国独立和主权,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基本目标)

3.独立自主(基本立场)

4.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本准则)

19、我国采取某种方式处理国际事务的原因?

(结合具体题目整理答案)

(1)和平与发展的主题(4)我国壮大综合国力的意义及应对国际竞争策略

(2)建立国际新秩序(5)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

(3)当代国际竞争的实质(6)我国的外交政策

《文化生活》

1、文化的内涵和作用是什么?

(文化的作用包括:

文化的力量、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意义、文化对人的影响表现和特点、优秀文化塑造人生)(P35-37)ccbcbb

内涵:

1.相对于经济、政治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2.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3.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物质载体4.后天培养的

文化的力量:

社会精神力量,能在人认识、改造世界中转化为物质力量

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1.相互影响2.相互交融

3.先进、健康文化促进社会发展,落后、腐朽文化阻碍社会发展

综合国力竞争中的意义:

1.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文化越发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源泉、综合国力竞争中的重要因素

2.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综合国力竞争中维护国家利益和安全的精神武器

3.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强大的智力支持

对人的影响的表现:

1.影响人们交往行为、交往方式特点:

1.潜移默化

2.影响人们实践活动、认识活动、思维方式2.深远持久

优秀文化塑造人生:

1.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2.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3.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如何理解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P38)c

民族的:

1.世界文化由不同民族、国家的文化形成。

其内容、形式各具特色。

文化多样性(人类社会基本特征。

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2.因经济、政治、历史、地理等因素不同,决定文化的差异。

有各自的文化个性和特征

世界的:

1.世界各民族社会实践有共性、普遍规律

2.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必要性和原则分别是什么?

(P38)c

正确态度:

1.认同本民族文化

2.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

3.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必要性:

1.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2.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

3.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原则:

1.承认世界文化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原则

2.文化交流中,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3.民族平等基础上,才能保持世界文化多样性

3、传统文化的特点是什么?

(P40)b1.相对稳定性2.鲜明的民族性3.顺应变动性

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什么?

(P40)c“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辩证地认识(对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保持和发扬;腐朽的,改造和剔除)

4、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是什么?

(P40)c

关系:

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要要求(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

处理:

批判继承,不断推陈出新,做正确的文化选择,自觉做文化的传承者、享用者

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是什么?

(P40-41)b

1.社会制度的更变2.科学技术的进步3.思想运动

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是什么?

(P41)b

1.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2.在人类文化传承中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5、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是什么?

(P41)c社会实践(文化创新的源泉、动力)

作用:

1.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

2.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3.促进民族文化繁荣

文化创新的途径是什么?

(P42)b

根本途径:

立足于社会实践(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

重要途径:

1.继承传统、推陈出新2.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6、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P43)b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中华文化的包容性的内涵和作用分别是什么?

(P43)c

内涵:

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作用:

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环境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

如何理解中华文化的作用。

(P43-44)c

激励中国人民克服困难、创造幸福生活的强大精神力量,创造祖国美好明天的不竭力量之源

7、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和作用分别是什么?

(P44)c

基本内涵: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作用:

1.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

2.民族精神的力量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

8、理解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对文化生活的影响。

(P45)c

积极影响:

1.满足人们日趋多样的文化需求,充实人们精神世界

2.转播科学文化知识

3.便于采取喜闻乐见的文化,使人潜移默化的接受正确价值观念,提高思想道德水平

4.引导人们消费观念,推动生产的发展

消极影响:

1.有些部门在经济利益驱使下,不顾社会利益,肆意生产、销售品位低下的文化产品

2.有些文化产品以消遣娱乐为名,以荒诞、庸俗内容迎合低级趣味

3.追求轰动效应而炒作,不负责的传媒“绯闻轶事”

加强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是什么?

(P46)b

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

10、如何理解中华文化复兴的必然选择。

(P46)b

1.“全盘西化”“文化复古运动”无法使中华文化走上复兴道路

2.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3.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才能实现文化强国梦想

为什么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P46-47)c

1.建设社会主义强国,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宏伟目标

2.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

(1.由我国社会制度、发展道路、党的性质决定2.我国文化发展规律和人民群众根本意愿决定3.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现状决定4.由继承创新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要求决定)

11、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务是什么?

(P47)b

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

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的必要性是什么?

(P47)c详见小黄书

如何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P47-48)b

1.不断开展社会主义精神创建活动、不断完善社会志愿服务体系

2.组织“希望工程”等各种公益活动

3.投身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

1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中心环节是什么?

(P48)b

1.思想道德建设(集中体现了中国社会主义文化的性质和前进方向)

2.思想道德建设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

3.思想道德建设以集体主义为原则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是什么?

有何必要性?

具体措施是什么?

(P48)d

内容: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必要性:

1.兴国之魂(决定发展方向)2.根本标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3.本质体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4.引领社会思潮

具体措施:

1.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2.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制

3.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4.积极培育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3、如何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任务)?

(P48)c

1.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结合,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

2.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根本要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社会荣辱观)

14、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的关系是什么?

如何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P49)b

关系:

相互促进怎么做:

详见小黄书

《哲学生活》

1、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内容是什么?

(P51)a

1.思维和存在何为本源2.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

2、理解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形态有哪些?

(P51-52)b

唯物主义:

1.古代朴素唯心主义:

1.主观(人的目的、意识、经验)

2.近代形而上学2.客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

3.辩证唯物和历史唯物

3、如何理解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原理?

(P53)c

1.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的意识是社会产物

2.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掌握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

(P54-55)c

物质决定意识,先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掌握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

(P54-55)c

1.能动的认识世界(目的性、自觉选择性、主动创造性)

2.能动的改造世界(1.对改造客观世界有能动作用2.对人的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4、掌握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及其方法论要求。

(P53-54)c

客观性:

规律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普遍性:

没有规律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

方法论:

必须遵循规律,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5、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要求是什么?

(P55)d

1.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

2.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

6、实践的特点是什么?

(P55-56)b

1.客观物质性2.能动性3.社会历史性

掌握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原理。

(P56)d

1.认识的来源2.发展的动力

3.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4.目的和归宿

7、真理的特点是什么?

(P57)b1.客观性(基本属性)2.具体的3.有条件的

掌握认识的反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