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泰安市届高三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377765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277.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泰安市届高三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山东省泰安市届高三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山东省泰安市届高三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山东省泰安市届高三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山东省泰安市届高三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省泰安市届高三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docx

《山东省泰安市届高三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泰安市届高三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东省泰安市届高三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docx

山东省泰安市届高三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山东省泰安市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能说明某细胞已经发生分化的是()

A.呼吸酶基因表达B.进行mRNA的合成

C.进行ATP的合成D.光合酶基因表达

2.下列关于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蛋白质是细胞的结构成分,还能调控细胞代谢

B.细胞中的遗传物质主要是DNA,还有RNA

C.纤维素是植物体的结构成分,也是其供能物质

D.等量的脂肪比糖类含能量多,脂肪是生物体的主要能源物质

3.下列关于科学探究的叙述,正确的是()

A.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宜采用纸层析法

B.改良某种缺乏抗病性的水稻品种宜采用诱变育种

C.调查作物植株上跳蝻的种群密度不宜采用样方法

D.调查某类遗传病的发病率宜在患者家系中随机抽样调查

4.在遗传学实验过程中,生物的交配方式很多,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杂交是指基因型不同的个体之间的交配方式,是目前培育新品种的重要方法

B.自交是自花传粉、闭花受粉或同株异花授粉的植物的主要交配方式

C.测交常用来检测某个个体的基因型,也可用来确定一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

D.正交和反交常用来判断某性状的遗传方式是核遗传还是质遗传

5.“超级细菌”对现有的绝大多数抗生素都“刀枪不人”,具有极强的耐药性。

它的出现是人类滥用抗生素的必然结果,细菌出现耐药性正成为全球性问题。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超级细菌抗药性变异的来源属于基因突变

B.超级细菌的遗传物质为RNA,变异能力强

C.细菌菌群中天然存在着极少数含有抗药性基因的个体

D.细菌耐药性的形成是抗生素对细菌进行定向选择的结果

6.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A.某物种仅存一个种群,该种群中每个个体均含有这个物种的全部基因

B.虽然亚洲与澳洲之间存在地理隔离,但两洲人之间并没有生殖隔离

C.无论是自然选择还是人工选择作用,都能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D.古老地层中都是简单生物的化石,而新近地层中含有复杂生物的化石

7.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A.内环境中含有水、无机盐、氨基酸、糖原等各种物质

B.内环境即细胞外液,是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

C.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理化性质恒定不变

D.内环境稳态受体内细胞代谢活动的影响

8.关于群落演替的说法,错误的是()

A.演替是群落结构发生变化的现象

B.只有群落的结构受到干扰或破坏,才会出现群落的演替

C.人类活动会改变群落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

D.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主要区别是演替的起始条件不同

9.下列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一只猛禽追逐另一只同种猛禽,这两只猛禽之间的关系属于竞争

B.一棵树上不同高度的喜鹊巢,能反映动物群落的垂直结构

C.预测某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是其年龄组成

D.流经某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照射到该生态系统的全部太阳能

10.下列关于人类与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A.控制人口是使人口在低出生率和低死亡率的基础上保持平衡

B.温室效应改变全球降雨格局,使我国北方干燥地区变湿润

C.家庭污水、微生物病原体、化学肥料等能够引起水体污染

D.每一种野生生物都是一个独一无二的基因库,因此必须维持野生生物的多样性

11.下列过程不能体现细胞之间通过细胞膜上的受体进行信息传递的是()

A.HIV侵入人机体后,攻击宿主细胞并在其内寄生生活

B.同物种的精子与卵细胞能相互识别,完成受精作用

C.下丘脑分泌激素调节垂体的分泌活动

D.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作用于性腺

12.萌发种子内酶的来源有两条途径,一是干种子中酶活化而来,二是萌发时重新合成。

新的RNA在种子吸水后12h开始合成,而蛋白质合成在种子吸水后15-20min便可开始。

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A.干种子自由水含量减少,酶的活性较低

B.有些RNA、酶可以在干种子中长期保存

C.新的RNA、酶的合成需要水作为原料直接参加反应过程

D.吸水12h内,蛋白质合成模板是种子中保存的RNA

13.科学家用水培法培养甜瓜幼苗,每天K+和Mg2+初始状态均为500mg/L,定时测定培养液中K+和Mg2+的剩余量,如图所示。

据图分析错误的是

A.该实验的自变量有离子种类和甜瓜生长发育时期

B.甜瓜对Mg2+的吸收量大于对K+的吸收量

C.甜瓜对K+和Mg2+的吸收速率差异可能与细胞膜上的载体数量有关

D.该实验不能说明甜瓜对必需无机盐的吸收速率在授粉期均大于营养生长期

14.从小鼠的肝细胞中提取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分别保存于试管中,置于适宜环境中进行相关实验。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为保持活性需将线粒体置于等渗缓冲溶液中

B.向盛有细胞质基质的试管中注入葡萄糖,不能测得有CO2产生

C.向盛有线粒体的试管中注入葡萄糖,可测得氧的消耗量加大

D.向盛有线粒体的试管中注入丙酮酸,降低温度可改变线粒体的耗氧速率

15.下图为植物细胞代谢的部分过程简图,①~⑦为相关生理过程。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若植物缺Mg,则首先会受到显著影响的是③

B.②的进行与⑤⑥密切相关

C.⑥过程产生的CO2至少要经过4层膜才能参与④过程

D.叶肉细胞③中O2的产生量小于⑥中O2的吸收量,则该细胞内有机物的总量将增加

16.细胞自噬在机体的生理和病理过程中都能见到。

自噬是指从粗面内质网的无核糖体附着区脱落的膜结构,包裹部分胞质和细胞内需降解的细胞器、蛋白质等成分形成自噬体,并与溶酶体融合形成自噬溶酶体,降解其所包裹的内容物,以实现细胞本身的代谢需要和某些细胞器的更新。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据题意可知,细胞自噬过程可体现溶酶体的消化功能

B.细胞自噬可发生在细胞生长、分化、衰老、凋亡的全过程中

C.细胞自噬被维持在一定水平,能确保细胞内的稳态

D.细胞自噬和细胞凋亡对于细胞具有相同的意义

17.下图表示孟德尔揭示两个遗传定律时所选用的豌豆植株及其体内相关基因控制的性状、显隐性及其在染色体上的分布。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显性D:

高茎Y:

黄色R:

圆粒

隐性d:

矮茎y:

绿色r:

皱粒

A.图甲、乙所表示个体减数分裂时,可以揭示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

B.图丙个体自交,子代表现型比例为9∶3∶3∶1,属于假说—演绎的实验验证阶段

C.图丁个体自交后代最多有四种表现型,其比例是9∶3∶3∶1

D.甲、乙、丙、丁都可以作为验证基因分离定律的材料

18.某自花传粉植物两对独立遗传等位基因(A、a和B、b)分别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等位基因间均为完全显性。

现基因型为AaBb的植物自交产生F1。

下列分析中错误的是

A.若此植物存在AA个体致死现象,则上述F1中表现型的比例为6∶2∶3∶1

B.若此植物存在bb个体致死现象,则上述F1中表现型的比例为3∶1

C.若此植物存在AA一半致死现象,则上述F1中表现型的比例为15∶5∶6∶2

D.若此植物存在a花粉有1/2不育现象,则上述F1中表现型的比例为15∶5∶1∶1

19.有a、b两类噬菌体,它们均已被32P或35S中的一种标记过。

将a、b噬菌体分别侵染甲、乙两管大肠杆菌,经保温、搅拌和离心后,检测离心管内放射性物质的位置,结果如图。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管的放射性来自32P,乙管的放射性来自35S

B.a的蛋白质外壳和b的DNA均有放射性

C.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均可侵入大肠杆菌内

D.乙管内沉淀物的放射性将随噬菌体DNA的复制而增强

20.裂谷热是由裂谷热病毒(含有单链RNA)引起的,经蚊类媒介或接触传播的急性病毒性传染病。

下列关于裂谷热病毒和蚊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蚊类的遗传物质与裂谷热病毒的遗传物质相比,特有胸腺嘧啶和核糖

B.蚊类的细胞能为裂谷热病毒的繁殖提供模板、原料和能量等

C.裂谷热病毒和蚊类的遗传物质在复制时所需要的酶有差异

D.裂谷热病毒和蚊类都能发生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

21.如图为某家族甲、乙两种遗传病的系谱图,若甲病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乙病由另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

已知Ⅲ4只携带甲病的致病基因,正常人群中甲病基因携带者的概率为4%,不考虑突变。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乙病为伴X隐性遗传病

B.Ⅲ3的基因型有2种,为甲、乙两病携带者的概率为2/3

C.Ⅳ1为甲、乙两病携带者的概率是1/4,Ⅳ2的致病基因最终来自Ⅰ1

D.Ⅳ1与一正常男性结婚,生一个患乙病男孩的概率约为1/8

22.某植物可自交或自由交配,在不考虑生物变异或致死情况下,下列哪种情况可使基因型为Aa的该植物连续交配3次后所得子三代中Aa所占比例为2/5

A.基因型为Aa的该植物连续自交3次,且每代子代中不去除aa个体

B.基因型为Aa的该植物连续自交3次,且每代子代中均去除aa个体

C.基因型为Aa的该植物连续自由交配3次,且每代子代中不去除aa个体

D.基因型为Aa的该植物连续自由交配3次,且每代子代中均去除aa个体

23.膝跳反射进行时,伸肌收缩的同时屈肌舒张。

如图为膝跳反射示意图,其中①~④表示结构。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图中支配屈肌的反射弧含有三个神经元

B.在A点给予适宜强度的电刺激,电流表指针会偏转2次

C.发生膝跳反射时,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可以双向传导

D.该反射发生时先膝跳后有感觉

24.人体同时被几种病原体感染后,会引发一系列免疫反应,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吞噬细胞会吞噬多种入侵的病原体

B.血液中的B细胞可被细胞外的抗原直接激活

C.浆细胞最多能与两种抗原结合

D.T细胞可同时参与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25.下列有关人体免疫功能异常的叙述,错误的是()

A.HIV主要攻击T淋巴细胞使人患免疫缺陷病

B.胸腺发育不良会影响B淋巴细胞的数量致使体液免疫能力下降

C.系统性红斑狼疮是自身免疫病,免疫系统对自身进行攻击

D.某人发生过敏反应说明其以前接触过相应的过敏原

26.用单侧光照射小麦的幼苗(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小麦幼苗的感光部位在尖端

B.幼苗尖端部位向光侧的生长素向背光侧转移

C.幼苗表现向光生长体现了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

D.生长素的作用原理是促进细胞的纵向伸长

27.某同学在探究“不同浓度2,4—D对插条生根的影响”实验中得到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检测指标

2,4-D浓度/ppm

0

20

50

100

平均根长/cm

0.3

0.9

1.2

0.4

最长根长/cm

1.0

2.1

6.0

1.2

平均生根数/个

2.7

5.3

7.1

6.2

A.若要判断2,4—D对插条生根的作用是否具有两重性,需再设置浓度更大的几个实验组

B.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为50ppm

C.不同浓度的2,4—D产生的生根效果可能相同

D.若空白对照组的实验数据缺失,则无法得出所要探究的实验结论

28.下列关于生态学知识的叙述,错误的是()

A.食物链的营养级越多,能量传递效率越高

B.自然界中大多数种群的数量在波动中

C.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大小主要取决于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

D.利用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作用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

29.生活污水的排放会导致湖泊污染。

投放活性淤泥(多种微生物聚合而成的泥塑状团块)且持续通入空气有助于净化有机污染物。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投放活性淤泥可降低湖泊的抵抗力稳定性

B.活性淤泥的净化作用主要依赖微生物的无氧呼吸

C.活性淤泥中的微生物能促进湖泊的物质循环

D.湖泊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不会流入活性淤泥中的微生物

30.下图表示某片草原中蒙古兔种群的周期性消长曲线:

蒙古兔过多时,大量吃草,草原植被遭到破坏,种群数量因而减少;但数量减少后,植被又逐渐恢复,蒙古兔的数量也随着恢复过来。

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蒙古兔种群数量和食物之间的动态变化体现了反馈调节

B.信息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C.1991~1993年间,M点时种群的出生率等于死亡率,N点时出生率与死亡率相差最大

D.捕杀蒙古兔,将其数量降低一半是控制其数量最有效的办法

二、综合题

31.在光照等其他条件适宜情况下,A、B两种植物净光合速率随CO2浓度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从图中可以看出,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有_______和_______。

(2)在CO2浓度为0时,A植物叶肉细胞内能产生ATP的场所有______,ATP中高能磷酸键全部断裂后得到的产物有________。

(3)给两种植物浇灌H218O,一段时间后,叶肉细胞中将出现(CH218O),18O最可能转移途径是:

___。

(4)若将上述两种植物幼苗置于同一密闭玻璃罩中,在光照等其他条件适宜情况下,一段时间内,生长首先受影响的植物是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

32.下图是人体部分稳态的调节示意图(A、B、C表示激素),据图回答:

(1)下丘脑内存在着中间神经元。

若使用某种药物使分解某种神经递质的酶失活,则会使突触后膜___。

若另一药物能阻断突触处神经冲动的传递,已知它对神经递质的合成、释放和降解(或再摄取)等都没有影响,那么导致神经冲动不能传递的原因可能是该药物_______。

(2)血糖浓度降低,会刺激下丘脑通过有关神经作用于胰岛,引起_______细胞分泌激素C增多,激素C的主要靶器官是______,作用机理是_______。

(3)寒冷时激素B的分泌会_________,调节细胞代谢速率以适应寒冷环境,激素B分泌过多也会影响垂体和下丘脑的分泌活动,这种调节机制称为________;炎热时,出汗后会导致此人血浆渗透压______,引起_______的释放,促使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分,减少尿量。

(4)甲亢患者情绪易激动,自身免疫功能易紊乱,这说明人体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是_______调节。

33.下图1是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部分营养结构的模式图,图2中字母代表生物群落的组成,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调查某种牧草的种群密度通常采用样方法,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______。

(2)图1若蛇取食蟾蜍的量由3/4调整到1/2,从理论上分析,改变取食比例后蛇增重1Kg,人比原来多增重_____Kg(能量传递效率按20%算)。

能量在食物链(网)中只能单向流动的原因是_________。

(3)图2中的C生物类群包含图1中的哪些生物____;图1中未表示出来的生物群落组成还有___,对应图2中的字母____,构成一个草原生态系统,还应包括_____。

(4)在草原上放牧羊的数量要保持适中,其生态学意义是_______。

34.青岛“海水稻”研发中心在6‰盐度下培育出亩产超600公斤的品系,预计2021年中国第一批耐盐碱水稻(即海水稻)就可以大范围种植。

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海水稻”高秆(D)对矮秆(d)为显性,抗病(R)对感病(r)为显性,两对基因独立遗传。

现用纯合高秆抗病品种和矮秆感病品种杂交获得F1,F1自交得F2。

①将F1植株细胞中基因D和R用不同颜色的荧光物质标记(d、r不做标记),则F1产生配子的过程中,在不考虑突变的情况下,一个细胞中可能含有____个荧光点,也可能不含荧光点。

不含荧光点的细胞是如何产生的?

______。

②F2中的矮杆抗病植株自交,后代出现矮杆抗病植株的概率是________。

若要缩短育种年限,则可以选用的育种方法是_______。

(2)“海水稻”可种植在各类盐碱地上,其耐盐性是由两对基因(Aa和Bb)控制的,当A和B同时存在时表现为耐盐,其他情况表现为不耐盐。

①让两种不耐盐的纯种水稻植株相互授粉,子代(F1)表现为耐盐,则亲本基因型为_______。

②假设Aa和Bb位于两对非同源染色体上,如何选用以上水稻植株设计实验验证该假设?

请简要写出实验过程及结果分析。

________。

三、实验题

35.果蝇常被应用于遗传学研究的各个方面,请回答下列问题。

(1)果绳裂翅对非裂翅为显性,由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A、a控制,A基因显性纯合致死(即AA个体无法存活)。

现有一裂翅果蝇种群,雌雄个体自由交配产生子代,理论上该种群A基因频率将________(填“上升”“下降”或“不变”),原因是_________。

(2)果蝇的刚毛有两种类型:

刚毛分叉和刚毛正常(假设该品系果蝇均为纯合子),你如何通过实验判断控制刚毛分叉和刚毛正常这对性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在X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上(在Y染色体上没有相应的等位基因)?

请写出你的实验方案及判断依据(结果结论)。

实验方案是:

__________。

结果及相应的结论:

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D

【分析】

1、细胞分化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

2、原因:

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3、同一生物体内不同部位的细胞DNA、基因、转运RNA相同,但RNA和蛋白质不完全相同;呼吸酶基因和ATP合成酶具有在所有细胞中都表达,与细胞分化无关。

【详解】

A、所有细胞都能进行细胞呼吸合成呼吸酶,所以据此不能判断细胞已经分化,A错误;

B、几乎所有细胞都能转录、翻译形成蛋白质,因此都能进行mRNA的合成,B错误;

C、所有细胞都能进行细胞呼吸合成ATP,所以据此不能判断细胞已经分化,C错误;

D、只有叶肉细胞才能合成光合酶,所以细胞合成光合酶说明其已经高度分化,D正确。

故选D。

【点睛】

2.A

【分析】

1、生物大分子包括蛋白质、核酸、多糖。

2、核酸是由核苷酸聚合形成的多聚体,蛋白质是由氨基酸聚合形成的多聚体,多糖是由葡萄糖聚合形成的多聚体。

【详解】

A、蛋白质是细胞的结构成分,还能调控细胞代谢(蛋白质类激素),A正确;

B、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一定是D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B错误;

C、纤维素是植物体的结构成分,但不属于植物的供能物质,C错误;

D、糖类是生物体的主要能源物质,D错误。

故选A。

【点睛】

3.B

【分析】

1.样方法——估算种群密度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1)概念:

在被调查种群的分布范围内,随机选取若干个样方,通过计数每个样方内的个体数,求得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以所有样方法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估计值。

(2)适用范围:

植物种群密度,昆虫卵的密度,蚜虫、跳蝻的密度等。

2.调查人类遗传病时,最好选取群体中发病率相对较高的单基因遗传病,如色盲、白化病等;若调查的是遗传病的发病率,则应在群体中抽样调查,选取的样本要足够的多,且要随机取样;若调查的是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则应以患者家庭为单位进行调查,然后画出系谱图,再判断遗传方式。

【详解】

A.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宜采用纸层析法,A错误;

B.改良缺乏某种抗病性的水稻品种宜采用诱变育种,B正确

C.调查作物植株上跳蝻的种群密度宜采用样方法,C错误;

D.调查某类遗传病的发病率宜在社会人群中随机抽样调查,D错误。

故选B。

【点睛】

诱变育种,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人类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

4.C

【解析】

【详解】

A.杂交是指基因型不同的个体之间的交配方式,是目前培育新品种的重要方法,A正确;

B.自交是自花传粉、闭花受粉或同株异花授粉的植物的主要交配方式,B正确;

C.测交常用来检测某个个体的基因型,但是不能用来确定一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C错误;

D.正交和反交常用来判断某性状的遗传方式是核遗传还是质遗传,D正确。

故选C。

5.B

【分析】

“超级细菌”是对所有抗生素具有抗药性的细菌的统称;能在人身上造成浓疮和毒疱,甚至逐渐让人的肌肉坏死。

这种病菌的可怕之处并不在于它对人的杀伤力,而是它对普通杀菌药物--抗生素的抵抗能力,对这种病菌,人们几乎无药可用。

【详解】

A、超级细菌属于原核生物,细胞中没有染色体,其抗药性变异的来源属于基因突变,A正确;

B、超级细菌的遗传物质是DNA,B错误;

C、可遗传变异是选择的基础,细菌菌群中天然存在着极少数含有抗药性基因的个体,C正确;

D、细菌耐药性的形成是使用抗生素后对细菌进行定向选择的结果,D正确。

故选B。

【点睛】

6.A

【解析】

种群中不同个体含有的基因可能不同,每个个体不会含有该物种的全部基因,A错误;亚洲人和澳洲人之间存在地理隔离,但二者婚配后可产生可育后代,不存在生殖隔离,B正确;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C正确;生物进化的特点为由简单到复杂,即古老地层中都是简单生物的化石,新近地层中含有复杂生物的化石,D正确。

【学科网考点定位】生物进化。

【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生物进化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理解基因库的含义,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的区别,理解自然选择的作用。

7.D

【分析】

1.人体内的液体都叫体液,可以分成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叫做内环境,内环境包括:

组织液、血浆、淋巴。

2.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温度、pH和渗透压:

(1)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

(2)正常人的血浆接近中性,pH为7.35~7.45.血浆的pH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与它含有的缓冲物质有关;(3)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在组成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含量上占有明显优势的是Na+和Cl-,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来源于Na+和Cl-。

3.内环境稳态是指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

【详解】

A、糖原存在于肝细胞或肌细胞中,不属于内环境,A错误;

B、机体代谢的主要场所在细胞,而不在内环境,内环境指的是细胞外液所构成的液体环境,B错误;

C、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理化性质和组成成分保持相对稳定,而不是恒定不变,C错误;

D、内环境可与细胞进行物质交换,进而影响了内环境的各组分的含量,因此内环境稳态受体内细胞代谢活动的影响,D正确。

故选D。

【点睛】

8.B

【分析】

1、群落的演替:

指群落随时间的推移,一定区域内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所替代的过程。

演替类型:

(群落的演替按发生的基质状况可分为两类)

(1)初生演替:

是指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是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2)次生演替:

原来有的植被虽然已经不存在,但是原来有的土壤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2、演替的特点可描述为:

(1)群落发展有顺序、有规律地向一个方向发展,因而是能预见的;

(2)演替是由群落引起物理环境改变的结果,即演替是由群落控制的;(3)演替以稳定的生态系统为发展顶点,即形成顶极群落。

【详解】

A、演替是一定区域内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所替代的过程,势必会造成群落结构发生变化,A正确;

B、自然状态下,即使没有群落的结构受到干扰或破坏,群落演替也会一直进行,B错误;

C、人类活动往往会改变群落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C正确;

D、群落演替的主要类型为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主要区别是演替的起始条件不同,D正确。

故选B。

【点睛】

9.C

【分析】

本题综合考查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相关知识,注意种群和群落的概念区别,明确题干中所描述的属于种群还是群落的特征,掌握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过程,然后分析选项进行判断。

【详解】

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理化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