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原期末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376024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X 页数:57 大小:72.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原期末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马原期末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马原期末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马原期末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马原期末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马原期末题.docx

《马原期末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原期末题.docx(5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马原期末题.docx

马原期末题

 

武汉大学2005——2006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B)

院系:

________________专业:

_____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学号:

_______________

一、在下面各题的4个选项中,请选出最符合题意的1项,并将正确选项的字母写在题干后面的括号内。

(每小题1分,共20分)

1、哲学上的一元论就是承认()

A.世界是发展的B.世界的本原只有一个

C.世界在本质上是精神的D.世界是物质的

2、否认意识形式的主观性,把意识看成是人脑的分泌物,这是()

A.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B.唯心主义的观点

C.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D.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

3、《圣经》记载道,上帝用尘土(即指大地泥土)造人,将生气(即指灵)吹在他的鼻孔里,他就成了有灵的活人。

对这一观点,从哲学角度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准确地说明了世界的本源

B.圣经中的“上帝造人”是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C.圣经中的“上帝造人”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D.“上帝造人”是宗教的观点,是正确的

4、现代西方哲学从思想倾向上看,可分为两大思潮,这两大思潮是()

A.人本主义和科学主义B.存在主义和唯意志主义

C.实证主义和实用主义D.理性主义和非理性主义

5、发展的实质是()

A.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B.量变和质变的相互转化

C.运动和静止的相对统一D.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6、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根本对立的焦点是()

A承认联系与承认孤立的对立B.承认发展与承认静止的对立

C.承认全面与承认片面的对立D.承认矛盾与否认矛盾的对立

7、中国战国时期的庄子说:

“是亦彼也,彼亦是也”,这句话是一种()

A.唯心主义的观点B.唯物主义的观点

C.相对主义的观点D.形而上学的观点

8、2003年中国成功地实现了载人航天飞行,从人类实践的构成要素这个角度来看,承担此次任务的“神州五号”飞船属于()

A.实践的主体B.实践的客体C.实践的手段D.实践的中介

9、尽管电灯在发明后的一段时间里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阻力,大多数人都持观望态度而继续使用油灯。

但是到了19世纪中后期,电灯还是最终战胜了油灯,成为欧美诸国主要的照明工具。

电灯必然取代油灯的哲学依据是()

A.质量互变规律B.对立统一规律

C.否定之否定规律D.内外因相互作用规律

10、对立统一规律提示了()

A.事物发展变化的程度和趋势B.事物发展变化的动力和源泉

C.事物发展变化的状态和形成D.事物发展变化的方向和道路

11、下列现象属于因果联系的是()

A.昼夜交替B.寒来暑往C.磨擦生热D.电闪雷鸣

12、在中国,为了治疗疾病,古代就产生了中医学。

这说明()

A.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B.认识是实践的目的

C.实践是检验认识的标准D.实践是认识的本质

13、有人认为只有写到书本上的理论才是真实可靠的,便不顾实际情况,生搬硬套书本上的理论。

这犯了()

A.唯心主义先验论的错误B.直观被动反映论的错误

C.教条主义的错误D.经验主义的错误

14、要判断一种观点的是非对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以伟人之是非为是非B.以吾心之是非为是非

C.以众人的意见定是非D.以是否在实践中得到证明定是非

15、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根本区别在于()

A、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B、是否承认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C、是否承认社会发展有规律性D、是否承认阶级和阶级斗争

16、生产关系的各项内容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A.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B.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C.产品的分配形式D.产品的交换形式

17、从反映社会存在的高低不同的层次来看,社会意识可分为()

A.个体意识和群体意识B.经济意识和政治意识

C.阶层意识和阶级意识D.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

18、“任何英雄人物的历史作用都不能超出他们所处历史条件所许可的范围”。

这种观点属于()

A.历史宿命论观点B.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C.机械决定论观点D.否认个人历史作用的观点

19、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决定人的本质的是()

A.人的社会属性B.人的自然属性

C.人的道德品质D.人的心理素质

20、衡量社会进步的根本标准是()

A.社会的经济制度B.社会的政治制度

C.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D.社会精神文明的程度

二、在下面各题的5个选项中,选出2-5个最符合题意的选项,并将正确选项的字母写在题干后面的括号内,错选、少选、多选均无分。

(每小题2分,共20分)

1、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局限性是()

A.否认了世界的物质性B.只承认自然界的物质性,否认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C.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解释世界D.否认了世界的矛盾性

2、下列命题属于主观唯心主义命题的有()

A.心外无物B.“存在就是被感知”

C.理在事先D.金、木、水、火、土是世界的本原

3、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是因为()

A.人民群众可以创造社会规律B.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C.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D.人民群众是实现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4、质的规定性和量的规定性都是()

A.与事物不可分B.与事物直接同一

C.与事物并非直接同一D.客观的

5、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同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区别表现在()

A.前者是反映论,后者是先验论

B.前者以社会实践为基础,后者则离开了社会实践

C.前者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后者则是消极的被动的反映论

D.前者是可知论,后者是不可知论

6、“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这一命题意味着()

A.人类社会和自然界没有任何差别

B.人类社会和自然界一样,也是有规律可循的

C.人类社会和自然界一样,也具有客观实在性

D.人类社会和自然界一样,也是在自身内部的矛盾的推动下向前发展的

7、在下列社会现象中,属于上层建筑的有()

A.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B.政治法律制度

C.国家政权D.社会意识形态

8、马克思说,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其内涵有()

A.人的本质在于人的社会性B.人的本质是具体的,历史的

C.人的本质是自由D.人的本质形成于人的各种社会关系中

9、“白马非马”的命题()

A.割裂了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B.割裂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C.揭示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D.割裂了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10、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表现在()

A.社会意识的发展与社会存在的发展不完全同步性

B.社会意识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

C.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

D.各社会意识形式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

三、辨析题(要求对所给命题或观点进行辨别、分析,观点正确,言之成理。

共8题,任选作6题,全部作答,以前面6题的答卷为有效。

每小题5分,共30分)。

1、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2、人脑是意识的生理器官,因此,意识来源于人脑。

3、只有绝对抛弃旧事物,新事物才得以产生和发展。

4、所有的唯物主义认识论都是能动的反映论。

5、“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是对客观真理的否定。

6、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系统中的实体因素,是直接现实的生产力。

7、人的本质是永恒不变的。

8、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因此,一旦社会存在发生了变化,旧的社会意识就会随之发生变化。

四、材料题。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要求观点正确,论理充分。

每小题6分,共30分。

*《卡尔·马克思传》的作者弗朗西斯·未恩说:

“如果在10年或15年前,柏林墙推倒后,我会对马克思的当选感到吃惊(指评选千年伟人――引者注),我会认为马克思不会被人记起。

”但现在,他认为马克思的当选当之无愧。

他说:

“他比候选名单中的其他人都要涉猎广泛。

他不仅是哲学家,也涉足政治、经济和历史。

马克思主义现在仍处于一个延续不断的争论之中,这就使他更加可信并与当今生活密切相关。

他说:

“他的很多思想现在看来都非常现代也很新鲜。

也许这些思想现在比他当年写作时更能引起共鸣。

例如关于全球化的论述,关于技术变化的速度以及这种变化对社会的影响,社会关系等等。

*剑桥大学政治学教授加里斯特·琼斯说:

“如果你读《共产党宣言》,你不得不承认它是一个很有力、很了不起的文件。

虽然出版于1848年,但我们现在经常谈到的全球化、裁员、跨国公司(国际公司)、世界经济朝这个或那个方向发展,所有这些内容书中都能找到,它有令人惊讶的现实意义,任何其他文献都没有这个力量。

*历史学家埃里克·霍布斯鲍姆试图找出马克思胜出的原因。

他说:

“《共产党宣言》里对全球化的本质和效果有着惊人的预言。

”资产阶级哲学家和马克思的不同在于后者不只能分析资本主义体制的所有矛盾,也能指出一条另类选择的道路。

正如马克思所说:

“哲学家仅仅用各种方法解释了世界,但重要的是改变世界。

”马克思解释说,资本主义必须被推翻,被社会主义--一个更加合理的体制--取而代之。

*英国工党全国执行委员会的成员之一赛登在《卫报》撰写的一篇文章中说,马克思现在仍然对世人有启迪作用。

重温马克思有关历史和辩证唯物主义的理论,我们能够看到,马克思不愧是一位天才,他的理论可以“解释一切”。

——资料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2005年7月27日,马桂花,新华社特稿

意大利思想界如何看待马克思主义:

  最近,英广公司第四电台举办古今最伟大哲学家选举,在这次历时一个多月、有3万多人参加投票的评选活动中,意大利思想学术界不仅积极参与投票,并且在国内掀起了一场研究和评价马克思主义的热潮。

  各大媒体、学术刊物和研讨会上发表的诸多论文和讲话表明,意大利学者们有一个基本共识:

对作为“革命预言家”的马克思虽然可以有不同的评价,但马克思对历史和社会发展规律的论述乃是科学的真理,任何人都无法否定,“马克思之伟大是永存的”。

  *著名历史学家坎弗拉指出:

马克思是19世纪资本主义的最伟大的阐释者。

而且,他以天才的洞察力总结出,迄今为止的西方历史都是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变革史,因而也是对立阶级不断冲突的历史。

他让所有的人——反动的、保守的、进步的、革命的以及研究古代和现代的学者——明白了历史的运动是变化过程中的形态。

任何历史学家都不能撇开马克思。

*年逾9旬的意大利哲学家博比奥说:

“如果我们不是从马克思主义那里学会从‘完全不同的角度’观察历史,并获得一个新的人类世界的广泛视野,我们就只能或者在内在的孤岛上修补学说,或者服务于旧的主人。

  *著名哲学家、社会学家萨尔瓦多利在都灵举行的《今日马克思主义》大型研讨会上发表的主旨演讲中说,马克思所了解和研究过的资本主义以及被他赋予改变整个经济、社会和政治关系历史使命的工业无产阶级都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但马克思主义至少在三个方面仍然具有普遍指导意义:

一是马克思所开启的分析经济、社会体制和意识形态三者关系的学说,这在一个多世纪以来已被学术界广泛承认。

二是马克思所揭示的经济权力日益集中的趋势及其与政治权力的相互关系的学说。

经济权力的集中及其与政治权力的联姻,构成了现代史上占统治地位的趋势,并且现在还在加强。

三是已经被事实证明了的马克思对“全球化”的科学预言。

  *著名社会学家弗朗基认为,人们通过对现实的反思,对马克思主义产生了新的激情。

这当中也包括不能容忍把马克思主义定型为“前苏联官僚主义”所进行的一切模糊实验的“象征”。

马克思曾反复说过,人不能预先确知未来。

他生活在一个多世纪以前,并未对今日社会提出的具体问题作出回答。

因此,对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学说本身及其历史作用的评价,需要有一个更深远和宏观的历史尺度。

可以肯定的是,从历史和现实意义上看,谁都不能妄想使今人和后人远离马克思主义。

——《光明日报》2005年7月28日,罗马7月19日电,本报驻罗马记者,穆方顺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怎样认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和价值性?

2、为什么“不能容忍把马克思主义定型为‘前苏联官僚主义’所进行的一切模糊实验的‘象征’”?

3、马克思主义“令人惊讶的现实意义”是什么?

4、“从历史和现实意义上看,谁都不能妄想使今人和后人远离马克思主义”,为什么?

5、为什么马克思在当代西方会连续评为“千年思想家”?

 

武汉大学2005—2006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试卷(B)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B 2,D3,B4,A5,D6,D7,C8,D9,A10,B

11,C12,A13,C14,D15,A16,B17,D18,B19,A20,C

二,多项选择题

1,BCD2,AB3,BCD4,AD5,BC6,BCD7,BCD8,ABD9,ABD10,ABCD

三、辨析题答案要点:

1、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是一般和个别的关系,或者说普遍和特殊的关系,共性和个性的关系,并非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2、人脑是意识的生理器官,因此,意识来源于人脑.

人脑是意识的生理器官,但人脑本身并不产生意识.意识就其形式而论是主观的,就其内容而论则是客观的.一切意识都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3、只有绝对抛弃旧事物,新事物才得以产生和发展.

新旧事物有着根本的区别,新事物是在否定旧事物的基础上得以产生和发展的.但是,新事物对旧事物的否定,是扬弃,即批判地继承.新事物在抛弃旧事物的糟粕的同时,批判地继承了积极的有生命力的东西,并把它们作为自身存在与发展的基础.如果绝对抛弃旧事物,新旧事物失去联系,新事物就失去了得以产生的基础,更谈不上发展.

4、所有的唯物主义认识论都是能动的反映论.

所有的唯物主义派别在认识论上都主张反映论,即主张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然而,并非所有的唯物主义认识论都是能动的反映论,只有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才是能动的反映论.

5、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是对客观真理的否定.

所谓客观真理是指人的认识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是说对同一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见解.这是由于人的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而这些具有差别的认识是否是真理以及在多大程度上是真理,应由实践来检验.承认人的认识上的主观性和差别性,并不等于否定客观真理.

6、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系统中的实体因素,是直接现实的生产力.

科学技术并不是生产力系统中的实体要素,而是作为一种知识形态,渗透在生产力诸实体要素(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之中.科学技术也不是直接现实的生产力,它作为一种知识形态,是通过实体要素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的.

7、人的本质是永恒不变的。

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本质不是先天的,而是在后天社会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由于人的社会关系会发生变化,所以人的本质并不是永恒不变的.

8、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因此,一旦社会存在发生了变化,旧的社会意识就会随之发生变化.

社会意识虽然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但是,社会意识同社会存在在发展变化上具有不同步性.社会存在变化以后,同原有的社会存在相联系的社会意识不会立竿见影地全部消失,在一定的时期内,旧的社会意识依然存在,并阻碍社会的发展.但是,旧的社会意识所表现出来的这种独立性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随着社会存在的进一步的变化,旧的社会意识或迟或早总要消失.

四、材料题答案要点:

材料题

(一):

(1)材料1的观点带有不可知论的倾向。

材料2的观点是不可知论。

材料3的观点是可知论。

(2)他没有看到人的感官的局限性是可以突破的,没有看到认识能力具有无限性的一面。

(3)人的感官是把人的意识同外部世界联系起来的桥梁,不是二者分隔开来的屏障,只要

我们善于运用自己的感官,我们的知觉就能达到与知觉的事物的本质相符合。

通过实践人

们可以分辨感性知觉中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

材料题

(二)

(1)孟德斯鸠用地理位置和气候状况等物质因素去解释民族的差别和社会制度的差别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这种观点不合理性在于:

夸大自然环境的作用,是环境决定论的观点。

(2)恩格斯辩证地看待自然环境与社会发展的相互关系,在肯定人类改造自然的胜利的同时,着重强调要尊重自然规律,保持人和自然环境的协调。

恩格斯认为,构成自然环境的各种自然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

盲目地征服自然,破坏生态系统,必将受到自然规律的惩罚。

(3)人类社会同自然环境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人口、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必须协调发展。

我国人口众多并不断增加,自然资源相对短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日益突出。

因此,只有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才能处理好我国经济、社会的当前发展与未来发展的关系。

五、论述题答案要点:

1、运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说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

答案:

(1)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矛盾的特殊性是指每一事物、每一过程的矛盾及其各方面都有特点。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的统一:

     第一,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

一方面,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

另一方面,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特殊性与普遍性相联系而存在。

     第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区别的,共性只是包括个性中共同的、本质的东西,个性总有许多自己独有的特点,是共性包括不了的,个性比共性丰富得多。

所以二者不能互相代替。

     第三,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统一的原理,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这一基本思想原则的理论基础。

我国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的理论成果。

(3)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一方面,我们必须坚持社会主义的根本制度和基本原则;另一方面,我们又必须从中国的国情出发,注意中国的特点。

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大国,又是一个穷国,人口多,底子薄,生产力水平低,即我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就是把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结果。

只有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走自己的路,我们才能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不断取得胜利。

2、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有关原理,分析说明实现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基本目标及其重大意义。

答案:

(1)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上层建筑有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两部分构成,而这两部分又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2)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生产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就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用“三个代表”为统领,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以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为主要内容的精神文明。

(3)实现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即实现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基本目标:

①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的共同的根本目的,是充分调动全国人民的积极性,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②经济是基础,政治和文化是经济的反映。

因此,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政治和文化建设必须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来进行。

只有把经济搞上去,生产发展了,人民生活提高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才能充分发挥出来,政治文化建设才有深厚的物质技术基础。

③政治和文化对经济又有巨大反作用,所以我们在抓紧经济建设的同时,又要搞好政治和文化建设。

坚持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的方针,发挥我党的政治思想工作优势,以促进经济建设,并保证经济建设始终沿着社会主义方向进行。

3、如何理解人的价值?

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如何评价人的价值?

答案:

(1)所谓人的价值,就整个人类来讲,是指人类对世界的改造及其成果能满足人类自身需要的程度和状况,反映的是社会和个人的关系。

包括两方面,一是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这是自我价值:

一是个人对集体、对社会的责任与贡献,这是社会价值。

这两方面是辨证统一的,当他们发生冲突时,社会价值处于主导和中心地位。

(2)在社会主义社会中,把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结合起来作为评价人的价值的标准,在这两方面中后者是更重要的标准,因为社会要提供满足个人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和精神产品,首先得先把它创造出来,要求个人为社会尽责。

两者矛盾时,我们主张集体利益大于个人利益。

因此,我们主要是从个人对社会进步贡献来评价一个人的价值。

一个人的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共产主义献身的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有价值的人。

社会主义的“人的价值”观是集体主义的。

社会主义首要强调人民的价值,认为只有在人民价值中才能谈到每个人的价值,个人价值只有靠社会和集体才能实现。

因此我们在处理个人和集体关系时,要提倡发扬集体主义精神。

 

2006-2007学年第二学期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考试试题A卷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面各题的选项中,请选出最符合题意的1项,并将代表正确选项的字母写在题干的括号内。

1×20=20分)

1.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曾经被称为“时代的歌中之歌”的是(  )

A.《共产党宣言》 B.《资本论》C.《反杜林论》  D.《国家与革命》

2.马克思主义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这种强大生命力的根源在于它的丰富内容体现了()的统一。

A.科学性与革命性B.世界观与方法论C.唯物论与辩证法D.政治与经济

3.哲学上两大对立的基本派别是()

A.辩证法和形而上学B.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D.一元论和二元论

4.事物发展的动力是( )

A.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单独性起作用  B.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同时起作用  C.矛盾的同一性 D.矛盾的斗争性

5.“一千个人就有一千个不同的哈姆雷特”,这说明了()

A.哈姆雷特会在不同人的头脑中显现不同形状B.人的个体差异性

C.人的意识的个体差异性D.人的意识的能动性

6.“我思故我在”是()

A.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B.庸俗唯物主义观点

C.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D.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7.实践高于理论是因为实践具有()

A.普遍有用性的优点

B.直接现实性的优点

C.主观能动性的优点

D.客观物质性的优点

8.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是()

A.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B.经验论和唯理论

C.能动革命的反映论和直观被动的反映论

D.唯物主义反映论和唯心主义先验论

9.人类社会和自煞界对立统一的基础是()

A.地理环境B.劳动

C.人口的生产和再生产D.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10.上层建筑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性质取决于它()

A.是否符合经济基础的要求B.是否符合统治阶级的愿望

C.是否推动经济基础的发展D.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

11.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最突出表现是()。

A.社会意识的历史继承性

B.各种社会意识之间的相互影响

C.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

D.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变化上的滞后性

12.下列观点中,正确表达了人的本质的是()

A.人之初,性本善B.人天生是政治动物

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